秋天的回忆(通用16篇)
秋天的颜色是那样迷人。
秋天是金黄色的。道路两旁、山脚下、校园里,到处都能看见笔直的银杏树张开满树金色的小扇子,在秋风中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招手。田野里的麦田也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农民伯伯满抱着金灿灿的玉米,脸上的笑容就象秋天的阳光、又温暖又灿烂。小区里的柿子树挂满了又大又肥的柿子,每一个都挺着鼓鼓的肚子,金黄油亮的颜色好象涂了一层蜡,让人看见就要流口水。
高大的白杨树和柳树还舍不得离开夏天,它们趁着秋风还不猛烈,在阳光下舒展着绿色的叶子,好象要把每一缕阳光都保存下来。走在小区里,篱笆墙和小草们也还保持着大部分的绿意,好象在宣布:秋天是绿色的。
秋天又是红色的。你看果园里的大苹果,象一个个小灯笼,把树枝压得弯弯的几乎要垂到地面来了,摘一个咬上一口,又甜又脆。你看那些挂满了果实的山楂树,一串一串的山楂果儿红得象宝石,每一个路过的人见了它都赞不绝口。你看香山的红叶,象火红的蝴蝶在漫山遍野飞舞,让每一位游客都如痴如醉。
秋天还是五颜六色的。秋天的天空是湛蓝的,秋天的云朵象棉花一样洁白柔软,秋天有火红的高粱和各种颜色的菊花……
秋天是温暖的,厚厚的落叶给大地披上了棕色的外衣。小鸟们天天早出晚归,飞来飞去地忙碌着,好象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秋风已经把夏天的炎热赶走了,人们在门前屋外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心里都暖洋洋的。
我们有多久没见了呢?
你是我小学乃至初中毕业这一阶段最好的朋友。想起我们俩的认识还蛮有戏剧性的。二年级时, 咱们俩都是因为忘记带作业本而被老师命令在教室外罚站, 我当时还不认识你, 见你头低着, 一动不动, 便拉着你的手, 笑嘻嘻地问:“你是不是也没有做练习而骗老师忘记带呀?”你抬起满是泪水的脸, 哭着说:“我是真忘记带了。”
从那之后, 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时你家住在桃源小区之内, 我家住在小区之外, 仅隔着一排栅栏, 巧在栅栏上有一个大洞。每天早晨, 我便从大洞里钻进去, 在你家楼下大喊:“史晓艺, 史晓艺……”你便匆匆从楼上跑下来, 一边把手里的黄瓜掰一半儿给我, 一边说:“谷文彦, 你嗓门太大了, 楼下的阿姨跟我妈妈告状了。”我们俩便像疯子一样大笑, 然后你大声喊:“谷文彦, 我来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要进行两次, 我们竟然做了五年之久, 并且不厌其烦, 乐此不疲!
从桃源小区到实小有挺长的一段距离, 我们的交通工具也随之变化, 刚开始是坐一辆美曰“学生接送”的绿色小车, 后来改坐公交车, 还有过一段天天三轮车的“奢侈”生活, 再后来, 我们骑着我的“好孩子”牌自行车, 俩人猴在一辆车上, 歪歪扭扭地上学。咱们俩有一特点, 骑着一辆1米左右高的儿童自行车横在马路正中央, 为此被不少行人骂过。我的小车还有一毛病, 就是没有车铃, 你便坐在我身后, 举着班级的小黄旗, 发出“叭叭”的声音当做铃声。引得路人们纷纷朝我们看, 我们才不管呢, 你反而叫得更大声了!
我还记得我们俩一起去野炊, 当你把菜都炒好了之后, 遭遇了一只巨大无比的毛毛虫, 你吓得把碗全摔在地上。我还记得暑假里我们一起去卖报纸, 当我们俩喜滋滋地拿着所赚的2元钱时才发现, 咱俩的车全部被盗了!我还记得你参加唱歌比赛唱《小小少年》, 我激动地在台下大喊“唱得好”!我还记得学校组织郊游, 我由于激动, 提前2小时就出发了, 本想在你家楼下等你, 可当我出门时, 惊讶地发现浓雾中有个小黑影正向我移动, 我飞奔过去, 竟然真的是你, 当我们俩傻笑着抱在一起, 第一次觉得世上真的有默契这种东西。我更不会忘记, 在我过生日时, 你一大早来到我家楼下, 等我开门时, 顶着两个黑眼圈, 送我一个南瓜娃娃, 大喊“生日快乐”……
写到这里鼻子酸酸, 本来只是回忆到一些小事, 但写着写着就止不住了, 喉咙哽哽的。尽管如今, 我和你身边最好的朋友都不再是彼此, 但这段长长的回忆我相信于你于我都是在最美的时间段和最棒的人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你也是吧?
现在, 你早就搬家了, 原来栅栏上的洞也已经被物管修好了, 也许就像那首歌唱的“小小少年, 没有烦恼, 仰望四周阳光照”那样, 我怀念的不只是你, 更是那个没有烦恼的自己与那段没有烦恼的时光吧!读
导师:徐海龙
淘淘手工坊:
秋天的树林里到处可见干枯的树藤,何不用它们做成相框,留住秋天的回忆呢?和乐淘淘一起动手吧!
请准备:
一根长长的枯藤(枯树枝也行);厚一点的软木皮(实在没有,就用硬纸板代替吧);麻绳;锯子;小刀;胶水
现在动手:
1.将枯藤锯成长度相近的4段(也可以直接捡4根差不多长的枯藤嘛)。
2.将4段短枯藤排成正方形,接头处缠上麻绳以固定。
3.把软木皮割成相应大小的正方形。
4.将枯藤框粘在软木皮上。
5.在其中一条枯藤上用麻绳绑一个吊环。
6.漂亮的相框做好了,是不是很有秋天的味道呀?放上你得意的照片吧!
101社团
5月的“101社团”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精彩故事如雪片一般飞来,非常感谢!遗憾的是,篇幅有限,只能刊登其中的代表作品。请各位为你喜欢的作品投票吧(写上作品名字即可)!
丑小鸭的第101个新结局之遇见《红领巾》
……这个冬天是多么寒冷啊,暴风雪席卷冰湖,丑小鸭努力游啊游,可惜还是被冻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丑小鸭醒了,睁眼一看,自己竟然躺在《红领巾》编辑部里,编辑部的人正围在身边看着自己。这时,人群被挤开,一对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夫妇扑了过来。丑小鸭此时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听老编说道:“丑小鸭,这是你的亲生父母丑大鸭夫妇.他们找你很久了。”丑大鸭夫妇接着说道:“是呀,幸亏《红领巾》的小编发现了你,我们一接到通知就赶来了。”丑小鸭问:“我怎么会和你们分开呢?”丑大鸭父亲说:“那时的你还是一个蛋,我们想带你去探望你的外公外婆,就坐上了鲸鱼汽车公司的班车。谁知途中,鲸鱼受了惊吓,猛甩了一下尾巴,把你甩上了天,不知去向。”丑小鸭点点头,说:“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咱们得找那家公司索赔去。不过,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丑小鸭说的“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原来是让《红领巾》所有编编为他签名。
抱着一堆签名,丑小鸭心满意足地和父母返回水里去了。
丑小鸭的第101个新结局之天使回归袁艺文
……这个冬天是多么寒冷啊,暴风雪席卷冰湖,丑小鸭努力游啊游,可惜还是快被冻僵了,他以为自己死定了。
这时,一束温暖的光从天而降,笼罩着整个湖面。周围的冰慢慢融化了一些,丑小鸭抓住机会爬上岸。上岸时,他不小心蹭掉了一团毛。丑小鸭漫不经心地看了看,却发现蹭掉毛的地方有一个翅膀形状的记号。他好奇地轻轻啄了一下那个记号。突然,云端射下来一道刺眼的亮光,晃得丑小鸭闭上了眼睛。当他睁开眼时,只见面前站着一位手持天使棒的美丽天使。天使微笑着说:“欢迎回来。”见丑小鸭不知所措,天使挥了挥天使棒,一面镜子出现在丑小鸭跟前。天哪,镜子里哪里还是那只丑陋的小鸭子,分明是一位美丽的天使!
原来,丑小鸭本是天神身边最美丽的天使。一天,天神心血来潮,想了解人间会怎样对待长相丑陋的生灵,就将最美丽的天使变成了丑小鸭,并抹去了这位天使的记忆。丑小鸭经历的一切都被天神看在眼里,但由于当初的一时疏忽,天神不能主动解除施在丑小鸭身上的魔法。只有当丑小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碰触身上的翅膀标记,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并恢复记忆。
天使丑小鸭回忆起了一切。和朋友满怀感触地向天空飞去。
丑小鸭的第101个新结局之大亨诞生记李郅纯
……这个冬天是多么寒冷啊,暴风雪席卷冰湖,丑小鸭努力游啊游,可惜还是快被冻僵了,他以为自己死定了。
突然,丑小鸭面前的冰层破了个洞,冒出来两个迷你水精灵。“虫子!”饿得头昏眼花的丑小鸭一口啄去。“慢着!”水精灵及时举起魔杖抵住丑小鸭的嘴,说,“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我们看你可怜,特意来带你去参加水下宴会的。”“宴会?太好了,你们真是好人!”丑小鸭激动地拥抱水精灵们,用力过猛之下,勒得水精灵们直翻白眼。
转眼,丑小鸭就跟着水精灵来到了深深的湖底,进到华丽的水底宫殿中。丑小鸭看得眼花缭乱:“哇,好漂亮的地方!不过,肚子更重要,吃的在哪里?”水精灵没好气地指指一张长长的餐桌,只见上面摆满了一种发出七彩光芒的奇怪东西。“这,这是什么呀?一块一块,跟砖头似的,能吃吗?”丑小鸭怀疑地瞪大眼睛。“当然能吃。”水精灵拿起一块吃起来,“这叫能量氧,看上去有点怪,可味道一级棒!”看着水精灵满足的样子,丑小鸭也顾不了那么多,拿起一块往嘴里塞。“哇,太好吃了!”丑小鸭忍不住大叫。于是,丑小鸭不客气地开怀大嚼起来,吃着吃着,一个主意在他脑子里冒了出来:若把这些能量氧运回地上,做成馒头出售,一定好卖!
我喜欢秋天,都说秋天是美丽的,对于我来说,不止是美丽的,也载着我在乡下的美好回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到野外去走走,抬起头,仰望天空,天是蓝的,是明净的,是高远的,是旷达的,你会发现只有秋天的天空才有这样舒适的蓝!那令人心醉的蓝,洗去了我心里的忧愁。秋天是蓝色的。
微风吹过,金黄的麦田,金黄的麦杆,金黄的麦粒,金灿灿的微笑,打谷场上一大片一大片的堆满了谷粒,这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金黄的。
秋雨哗啦啦的下起来了,雨点不断,像是从天空中掉下来的珍珠,秋雨是温和的,透过晶莹的雨滴,能看见孩子们在雨中欢快的玩耍。这时的秋天是透明的。
秋末,红色的,巴掌形的枫叶在街道的某一处绽开,那个地方的树染红了头发。现在的秋天是红色的。
在那曾高兴的日子里,学校开放了许许多多的游戏,一个稚嫩的小手,在游戏中获胜,小手迫不及待将得到的奖品放入自己的书包里,便又去参加下一个游戏。小手们将班里所纷发的零食,也放入自己的书包里。一起带回家中,独自品尝。
停住着手指又开始翻看着照片,这时,这位少年望着一张照片,有陷入了回忆……在一个猜谜的活动中,一个个稚嫩的小手抢着回答谜语,嘟着小嘴失望的坐了下来,不一会便有一个小手举了起来,小手的主人揭开了谜底,其他人一脸羡慕,下一个谜语开始了,稚嫩的小手们又再次挂在空中……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做母亲的对儿子多少深情,沉淀了多少对生命的无奈,又升华了多少女性的坚强! 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一个落寞的秋天永远离开了史铁生,弥留之际牵挂的依旧是“我那有病的)L子……”
隐隐地,有一种痛感自心底浮起。我想那个伤感而复杂的秋,已是长久存活在史铁生心中,根植于成长的足迹里了。
看过报上的一幅画:一条鳝鱼在一口烧热的油锅内弓着身子。 画的配文大意是说,下油锅的鳝鱼极力弓着身子,厨师不解,取出刀具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而努力弓起身体。
我常常在阴郁漫长的午后一遍遍想起那条弓起身子的鳝鱼,一遍遍想象史铁生母亲生前对儿子的不舍与眷念,它们就像挂在屋檐下风干的萝卜条,让我忆起母爱曾是那样饱满、丰润和绚丽多彩。
秋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征服了它的热爱者,它让整个世界变得敏感而易伤的同时,也为自己垒砌沉重而悲壮的坚强,母爱展现在人们面前。
母爱的感觉就好比喝茶,一口一口地品尝,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初秋的夜给人的局促和失落心情瞬间消散,那是因为母爱神奇的力量作用。
很小的时候, 就喜欢拉着姐姐和奶奶一起去庙会里看木偶戏。天真的年岁里多少喜于猎奇, 热闹纷呈的木偶戏毫不例外地成为我的追崇。只要一听说庙会里面有木偶戏, 就会不安分起来, 匆匆扒上几口饭糊弄一下妈妈, 便一阵小跑去看表演了。
木偶戏在闽南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提线木偶, 另外一种便是布袋戏了。提线木偶技巧艺难, 尤其是操作那些繁杂的线规。这种独特的手艺很难掌握, 也正因为如此, 提线木偶开始蜚声国际, 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为重量级节目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相较之下, 布袋戏就更加通俗平易一些。把制作精巧的木偶道具套在手上, 表演者只需藏在戏台后面唱念插科就行了, 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随意, 几尺见方的地儿就足够容纳一场表演了。因此, 在老家县乡的庙祝集会里, 常常可以见到布袋戏的身影。
布袋戏的表演由五六人协作完成, 有的配乐, 有的唱词。配乐的乐器一般有唢呐、三弦、二弦, 有时也会用到琵琶和洞箫, 唱词的人同时还要操作木偶的活动。他们共同的劳作为我们奉献了一出出精彩的布袋戏。老家一带的布袋戏是用闽南语唱就的。除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外, 还有很多声调是普通话学不来的。古香古色的, 很有时间的味道。不细心听, 就会难以置信:这是我们平时惯用的闽南语吗?竟然如此动听!
布袋戏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地方还在于它那各式各样纤小弄巧的木偶造型, 有人物、有动物、有兵器……几排木偶整齐地挂在戏台后面, 表演时, 就可信手拈来。我曾趁戏班的人去吃庙会伙食的时候, 跑到戏台后面偷偷把玩过一些。面对着爱不释手的木偶, 那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妄念, 就是很想拥有几个同样的木偶。不过这些想法只是停留在脑海, 我更迷恋的其实是布袋戏带给我的欢乐。布袋木偶是我儿时的温暖排遣, 就像日后读到鲁迅笔下明快的绍兴乡下社戏, 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暖烘烘的。
家对面有个虔诚的商人, 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特地花钱雇了一个布袋戏班子在门庭前面表演。敲锣打鼓的, 一派的喜气, 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但是较起以前熙熙攘攘的庙会, 终究是没有什么可比的。戏班这样表演一上午, 顶多拿个两百来块, 五六个人平均起来不过三四十块, 而且一年又能有几回这样的表演呢?生计一难, 表演少了, 手艺自然就生疏了。再说我看到的那个戏班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大爷, 布袋戏的传承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十三岁那年, 我便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涯。回家的次数少了, 沉溺于家乡风物的时光更是寥寥无几。每每放假回家, 也总是很难再逢庙会的活动了, 渐渐的, 布袋戏就从我的生活中远去。但至少欣慰的是, 十三岁以前, 我是布袋戏的忠实观众, 并且是出于真实的愉悦。不像现在, 看到辈儿高的老艺人和略显稀疏的布袋戏观众, 心里清一色的是暗淡的乡愁。
秋天,是一个悲伤的季节。落叶纷飞,黄叶铺满一条条小道,我低垂着脸。这漫天飞舞的枯叶,又把往事的回忆,轻轻地勾了出来。
就是在那个秋天,最疼爱我的爷爷离世了,就是在那天,我知道了“泪”原来是苦的。他再也不会笑呵呵的叫着我:“孙女儿,孙女儿。”小时候我很调皮,总不懂得爷爷对我的爱,总喜欢在爷爷找我、叫我吃饭的时候躲起来,害得爷爷找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就会跳出来说:“哈哈,爷爷我在这呢。”如今,我再也不能再跳出来对爷爷说:“哈哈,爷爷我在这呢。”不经意间,泪肆意地蔓延着,回忆就是这样,总让人经不起回想。
回忆回忆,就是回想过去的记忆。我不应该被困在回忆里是吗?我抬头,望着纯净无暇的天空,我想,爷爷肯定在那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他并没有离开我,只是换了个方式来守护我。我顿时绽开了笑颜,心想:如果爷爷现在在我身旁的话,肯定希望我活得好好的。这时,心便恍然大悟了。
我相信,在下一个秋天的季节,漫天飞舞的都是快乐的身影。抬起头望着天,天很蓝,云很白,我忽然像是看到爷爷的模样,虽然很模糊,但是我依然看到那慈祥的笑容依旧浮在脸上,我大声地叫出了:“爷爷,你在那边过得好吗?我很想你。”爷爷仿佛听到似的,点了点头,过后便烟消云散。我知道,就算以后的路是自己一个人走,我也会走得很精彩。
秋天,不一定就是悲伤的,那也许埋藏着许多快乐的回忆。过去的秋天,我活在回忆里;未来的秋天,我活在精彩里。
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个高翘的小鼻子,如果你问我,她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她的脸!是的,她的脸很白,像被牛奶洗过一样,白里透红,十分可爱。
我和她是在二年级认识的,那时我们吵过架、斗过嘴,可是到了最后我们都会和好如初。
我和她是同班同学,也是同桌,我们那时每天都在一起玩,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个秋千,我们俩每次都是挤在一起坐一个秋千玩,虽然很挤,但是我们每次都玩得很开心,都会开心的大笑。
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转学了。
在我走的前一天,我们俩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她把她最喜爱的洋娃娃送给了我,我把我最心爱的玩具猫送给了她。
我走了之后,我哭着来到我们俩人经常在一块玩的小河边静静地听着那潺潺的流水声,行中轻轻的哼着她最喜欢的那首歌……
自从我走了以后,在学校里,少了我俩的欢笑声,我经常带带的望着这个陌生的校园出神。
1 回忆疗法的概念、发展背景
1.1 概念
回忆疗法的概念源于老年精神医学, 是指通过引导老年人回顾并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片段, 协助老年人了解自我, 增加自尊, 减轻失落感的治疗过程[3]。回忆疗法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参加者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讨论过去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发生后自己的经验。通常将照片、居家物品及其他过往熟悉的物件作为回忆疗法的物体刺激物。
1.2 发展背景
1963年Butler第一次提出“回忆人生”理论, 他强调人们是活在回忆中而不是活在希望中, 人们喜欢谈论过去是因为人们享受回忆, 回忆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07年Bohlmeijer E等研究结果表明回忆人生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相对于居住在养老院和家庭的老年人, 回忆疗法对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有更明显的影响。2007年我国史雷[4]等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但由于未进行远期效果追踪调查, 因此该干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2013年葛兆霞等研究结果表明回忆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并提出应将回忆疗法作为老年痴呆症患者院外防治的长期照护方案, 在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延伸服务中推广使用。
2 回忆疗法的干预方法
2.1 干预前准备工作
组织回忆疗法的引导人员非常重要, 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 如专科治疗师, 专科护士, 心理医生等。干预前引导人员应提前搜集可以作为参加活动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记忆触发的物品, 如:参加者的老照片、图画、书籍、熟悉的音乐、在家经常使用的物件及其喜爱的食物。在活动中鼓励参加者分享其生活经历, 如“儿时的记忆”、“旧时的音乐”、“家庭生活”、“工作经历”及“读书时光”等。
2.2 干预对象
回忆疗法特别适用于具备沟通交流能力的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近期记忆最先受损, 远期记忆存留相对持久, 因此回忆疗法对于对存有远期记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尤为适用。研究表明回忆疗法对于改善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情绪、日常生活等有正面作用, 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应作为一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长期照护方案延续下去。
2.3 干预形式及时间
实施回忆疗法可采取团体回忆疗法或一对一回忆疗法。一次回忆疗法持续时间为4~12周, 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 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20分钟至1小时[5]。
2.4 实施干预的场所
实施回忆疗法的干预场所应优先选择安全的环境, 避免参加者被打扰。同时具备可以播放多媒体的设施, 便于播放干预者准备作为记忆触发的资料。国外研究常选择在专设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老年康复护理院, 而国内研究则多选择在医院疗区。活动进行时将参加者按照扇形排列以便于其交流与分享。这样进行团体活动, 可以为老年痴呆症患者互相交流分享提供充分的机会, 通过对回忆的分享刺激其进行更深度的回想。
2.5 评价标准
研究者常选用精神状态监测量表 (MMSE) 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来评定护理干预前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3 结论
对痴呆老人实施回忆疗法的过程中干预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干预者的专业理论训练与实践培训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目前正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社区化护理服务是重要的部分。因此应鼓励老年痴呆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开展, 鼓励护理人员学习社区老年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加强社区老年护理的专业性。同时有学者提出可以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非专业家庭照顾者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 如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其健康水平。
摘要:本文将国内外有关应用回忆疗法干预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有回忆疗法的概念及干预方法。建议加强对护理人员及家庭照顾者的专业培训与指导。
关键词:老年人,痴呆,回忆疗法,干预
参考文献
[1]梁健菱, 赖锦玉.香港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服务的资源分配及问题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2) .
[2]陈翠芳.游戏疗法对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主观幸福感的改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3) .
[3]冯辉, 高婧, 袁群等.老年抑郁症的回忆治疗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7) :1920-1923.
[4]史蕾, 王惠珍, 赵久波.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9) .
枫叶的回忆。我很少见到过枫叶,见到的只是外公房屋后的一株矮小的枫树。大自然好像跟跟它开了个玩笑。正当中秋,可它的叶子还是绿的,绿的有些生硬,它的叶子好像耷拉着脑袋,毫无生气。同它附近的柿子树比起来,有点可笑,也有点让人惋惜。我想它一定不会长大。春天,它的枝丫全没了。夏天,其它树早已郁郁葱葱,它还只是叉开点枝。秋天,老远就看见它了,像一把火,将天空映照的灿烂。我只能赞叹它的美丽和它坚韧不拔的精神。
落叶的回忆。一说起落叶,许多人想到的总是“落叶归根”等词语。但,落叶也可已很美。秋天,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了。微凉的风托起几片透黄的树叶向地面飞去。好似蝴蝶一般,优雅、空灵。又有点像一块水晶,街道,小溪都在这水晶中折射出一片更美的秋的景色。这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菊花的回亿。菊花,高洁、清真。是文人墨客赞赏和崇拜的对象。我要赞赏的菊花,我要赞赏的不是公园中有园丁施肥的细心照料的菊花,而是河旁、山上,那五颜六色的野菊。秋天,河旁,许多野菊盛开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深沉。一朵一朵开的热烈。但,谁能知到它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太太拿着一筐花生坐在院子里慢慢悠悠的剥着,准备把剥下来的花生用来做花生种。我呢则在一旁“帮忙”―捣乱,一会儿把花生翻起来,一会儿在筐里搅拌甚至还玩起了“潜水艇”,太太在一旁无奈的说:“我的小乖乖哎,你不要在弄了瞧瞧你全弄到地上了”。我就在一旁傻笑不说话,太太也跟着笑起来。
太太特别疼爱我总给我买吃的,其实太太平时很节约她穿的衣服总是缝着补丁,不是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而是她舍不得穿,太太总是说:“你们现在条件好了,我们那时候可是连吃饭都吃不上就别说像样的衣服了。”就是这样一个节约的老人却因为我喜欢吃桂圆第二天拿着平时省下来的钱去给我买。每次买回来总是边给我边气喘吁吁地说:“太太给你买了桂圆快吃吧。”而我一看到桂圆眼睛就冒绿光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太太见我吃的样子就会很开心,偶尔还会说:“慢点儿吃别咽着,没人跟你抢。”
这部音乐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漂亮的舞台的整体效果, 它带给观众一场感官的盛宴和享受。从整体上看这一部音乐剧, 气势宏大, 波澜壮阔, 演员规模虽不庞大, 只有36人, 但他们把整个舞台演绎得充满生机, 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把世间百态都表现了出来。各种情态、不同性格的猫们纷纷登场亮相, 用舞蹈把舞台活跃起来, 节奏忽强忽弱, 忽快忽慢, 音乐有缓有急, 光线时明时暗, 与演员的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 恰到好处地向观众传达出剧作者和导演的创作想法和意图, 可以称为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音乐剧。这大概也是《猫》风靡全球二十多年魅力丝毫不减的原因之一吧, 难怪会被冠以“世纪音乐剧”的美誉。
作为音乐剧, 音乐自然是最重要的。一首《回忆》, 唱尽了女主角格里泽贝拉的心酸与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该曲以忧伤的情调和动人心弦的旋律, 表现了思归的格里泽贝拉回忆它离开杰里科猫族外出闯荡, 经历了各种艰难遭遇和人生痛苦, 昔日美好时光的流逝, 青春不再, 夕阳黄昏, 对家乡和亲人的眷眷思念与渴望, 都在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美妙的旋律不断响起, 衣衫褴褛的老人一次又一次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同时也在心中充满了对年轻的怀念和对家族的向往, 对从前遭受的不顺的慨叹。动听的歌声不只打动了唱歌的格里泽贝拉本人, 打开了杰利克猫族的大门, 让她得到了两次遭拒后真诚的接纳, 明白了什么是醉重要的, 更打动了千千万万沉醉于其中的观众的心。那歌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让世界都为它动容, 让人们为它忘情。这是《猫》中最为经典传神的一段歌曲, 在全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它较为舒缓, 恰好起到了控制节奏的作用, 能够使观众的心情得到暂时的放松。《回忆》和其他的音乐段落共同构成了整个音乐剧的骨骼, 完整地阐释了该剧的主题。
对于舞台剧来讲, 灯光的使用尤为重要。怎样打光, 从何角度, 使用何种颜色, 这对加强全剧的整体舞台效果都是很重要的, 应有一个谨慎、全面的考虑和策划。该剧充分利用了灯光的特性, 根据情节设置辅以不同角度、不同强度、不同色调的光, 严丝合缝地满足了故事情节需要, 使演员的表演更易于观众接受。不断变化的光也保持着舞台的新鲜感, 强烈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有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兴趣。例如, 每当一个主角出现时, 或是演唱、或是舞蹈、抑或是简单的舞台动作, 就会有一束主光打向他并追随者他, 达到突出主体、强化该角色的作用。再如, 当猫魔术师出现解救杰克利猫首领老杜特洛内米的时候, 整个舞台基本上是阴冷的青蓝色调和充满迷幻的深紫色调, 但以”迷人猫”为首跳一段舞蹈时, 舞台上却充溢着温暖明媚的红色灯光, 这使她红色的毛皮显得分外艳丽,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类似这样的对比, 比比皆是, 更说明了光线的运用在音乐剧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与音乐类似, 舞蹈在该剧中的位置同样无法取代。演员的表演几乎全部是通过舞蹈动作来完成的, 并这样把猫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充分表现了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每一只猫都和另外任何一只猫不同, 表情各异, 情态迥然不同, 甚至连眼神都各具特色, 把各个性格的猫的特色都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了。演员似是把自己融入了角色当中, 每一个跳跃, 每一次旋转, 都充满了猫的特性, “猫”味十足。大段大段的集体舞, 节奏明快, 活泼而富有动感, 就连观众看了都跃跃欲试, 充分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 该剧刚开始时, 年幼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跳起《请到杰里科舞会来》的欢迎舞, 紧接着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愈来愈热情和激情高涨。伴着时快时慢、时而松散时而紧凑的音乐, 舞蹈带给我们飘逸和洒脱, 带给我们放松和伸展, 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到位, 都是那么让人舒服。
在内容方面, 杰利克猫族中的每一只猫都为了能得到生命升华的机会而通过歌舞自叙身世, 希望获得新生。曼库斯特拉普是剧中较为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始终在向大家介绍这些猫们, 把全剧连成一个整体:被遗弃的女主角格里泽贝拉, 年轻时离开群体的她想要重新回家, 却遭到拒绝和冷落;健壮肥胖的贵族巴斯特弗·琼斯, 总爱手拿一个饭勺, 用白色的爪子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恶名远扬的犯罪大师麦卡维蒂, 被称为“犯罪界的拿破仑”, 他犯下了无数的罪行却从未被捕获过;两个小偷蒙哥杰瑞和兰普蒂瑟, 是一对恶名昭著的捣蛋鬼, 专门给他们的主人添麻烦;工作在火车上的猫史金波, 有着很强的责任感, 快乐而忙碌;还有上文中提到的以及未及的其他个性张扬的杰利克猫。它们用歌唱和舞蹈完美地向观众展示了各自的特色, 把猫的特性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总之, 《猫》从各个角度诠释了一个社会中不同层面的生活, 对现代人进行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透漏出浓浓的世情,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尽显其中, 很多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全剧结束之时, 老杜特罗内米告诉观众, 其实猫很像你们人类。这就是在提醒人类反省自己, 重新认识自己和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谭霈生著.戏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董健, 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初夏,阳光的抚摸十分柔和温暖,泡沫般湿润的彩色天空下,几朵白云悠扬地飘在我的头顶上,我,静静的躺在布满了阳光细碎而跳跃的金点的草坪上,忘记了一切忧虑,迷迷糊糊闭上双眼,入睡……
当我被一阵清风“唤醒”时,猛地一惊,不知什么时候,身旁又多了一个小孩,恬静甜美的睡相,红润的脸庞,充满了孩童的气息,橘红色的太阳愈来愈烈,落得煞人,那顽皮的几道金光,如恶作剧般,在你我之间穿梭,也许是被这淘气鬼无意间刺到了,你渐渐睁开了双眼,看着我正傻傻地用双手扑打那道阳光,又时常扑空跌到,不免捂嘴偷笑,然后小跑上去一只手扶着我的左臂,另一只手扶着我的右肩,将我慢慢扶起,可我还发着脾气,又跺脚又哭闹,不经意间瞥见了了那道害我跌倒的阳光,正躲在繁密的树叶中,随着风儿发出的“沙沙”轻响,在我听来,就像是对我的嘲笑,我一阵无奈,恼火,挣脱开你的小手,随即拿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子,用尽全身力气扔了过去,“沙沙”这刺耳的笑声再次响起,那道光却在瞬间的闪烁后又回到了原点,我彻底认输了,你看我一脸的不悦,便走上前,笑了笑,安抚我,两只纤嫩的小手又牵在一起,两颗童心的对话,两个稚气的背影在夏日的逝去中模糊,在时光的眼中沉淀……
手捧一杯蜜糖水,脚踩一片小草地,眼看一个小土屋。低头看着蜜糖水,我陷入了沉思……
在乡下的孩子,谁敢说没放过羊。至少我放过,我将要讲述的是几年前的往事。 在那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母亲拿起皮鞭,准备顺着田埂上的小路,领着羊群到另一个庄上的小草地。而我却哭着闹着、死乞白赖的要去,母亲乃我没办法,只好带上我这个才四、五岁的.什么也不懂的小毛孩子。母亲拿上皮鞭,我拿上竹笛,母亲驱赶着羊群,我呢?我骑在羊背上,拿起竹笛,用嘴吹着曲子。悠悠的歌声伴我们母子行走,到了小草地。我赶紧跳下来,呼喊着羊群来吃草,我跳着、叫着、奔跑着。一会儿采摘几朵喇叭花戴到羊头上,一会爬到大树上鸟瞰,而母亲呢?她只是慈祥的看着我的一举一动,不时充我微笑。玩累了,口渴了,我赶紧上附近几家找水喝。我望了望,我走了走,一个小土屋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小心翼翼的敲了敲门,等了好大会儿才有人回应。开门的是一个老汉,老汉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深陷在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老人冲我笑了笑,我打了一个冷颤,以为这个老汉要对我打坏主意,“小孩,干啥类,哪里的?”老人慈祥的看着我,我立马放松了警惕,“隔壁庄的,在这放羊,口渴了,老爷爷,借口水喝呗。”“那还愣着什么,进来吧!”我走进了这个几乎空无一物的房子,我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了。整个房子里,就一个小破桌子,有几本书籍胡乱摆在那里,什么《战争与和平》,什么《八年抗战》……
还有几个小马扎,一个一躺就“吱吱呀呀”的破床,但床旁边有一件干净的军服。等了稍微一小片刻,老汉端着一杯水,拿着一把小甜枣,一点饼干。我赶紧一口气喝下水,咦?这水好甜呀!“老爷爷,这水好甜呀!”老人抚摸着我的头,”当然了,我给你放了点蜜,好喝不,以后渴了就上我这来!”“好,爷爷这就是我的小卖部了。”“好!哈哈!”话罢,老人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一嘴的黄牙。“爷爷,你爱看书吗?”看看老人桌子上的书,我还是好奇的想问问,“哦?早年家境好,学了点字,后来去当兵了,退伍好多年了。”老汉对我说。我知道,他是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了,他总是变化着花样的给我好吃的:一个甜瓜,一块糖,一把红枣。
每逢妈妈去放羊,我一定会去他家,喝着那杯甜甜的蜜糖水。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敲老汉家的门,没人回应了,朝门缝看看,只有几朵白布,还有一张照片。后来听人说,老人老去了,老人死后托人给我那杯甜甜的蜜糖水,我哭了,哭的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 爱我的老汉。
当如今农机鉴定系统的年轻人为逐年增长的推广鉴定工作量而加班加点的时候, 可能很难想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总站和省站的许多同志为稳定推广鉴定的地位和提高业务量所做的努力, 可能也不太清楚农机鉴定系统这个主要的工作手段是经历了20余年的曲折和奋斗才进入今天这个快速发展阶段的。
1982年2月我从洛阳农机学院毕业分配到总站, 被安排在王渊祥任主任、王连生任副主任的鉴定室工作。近3年时间里, 自己在室主任和张振岭、战嘉禾等老同志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了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机具的鉴定工作, 还作为课题组长主持了由总站和内蒙、辽宁、四川、江苏等省站共同承担的农牧渔业部部管课题《全国农业拖拉机噪声水平普测及对驾驶员听力的影响》的检测研究工作, 实践了查阅有关资料、编写鉴定大纲、进行田间测试和数据汇总分析等过程, 对农机鉴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那时对1982年农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鉴定工作条例 (试行) 》 (以下简称“《鉴定工作条例》”) 和“推广鉴定”没有多少的印象, 只是到1984年才知道要对“四小机” (即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小型柴油机、小型脱粒机) 进行鉴定, 核发《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 (注:此任务来源于1983年12月29日发布的《农牧渔业部、机械工业部关于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加强农机产品鉴定工作的联合通知》)
我从1985年3月调到农牧渔业部农机化管理局安全监理处, 至1997年4月底调回总站的12年间, 很少接触试验鉴定工作, 只是在任安全监理处副处长 (主持工作) 时, 于1988年—1989年期间曾参与农业、公安两部研究关于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牌证管理问题。后来两部联合发布了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凭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检验上户的通知 (两次) , 对“四小机”开展推广鉴定发挥了行政推动作用。
而在这种情况下调回总站的我所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推广鉴定制度何去何从。推广鉴定是农机鉴定系统的生命线, 问题比较复杂, 而自己过去了解又少, 如何解决问题当时心里没底。
回忆当时推广鉴定面临的困难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的困难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正在进行以减少行政许可为目标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广许可证”面临被取消的危险。本来农机业内就有些同志对推广鉴定颇有微词, 遇到这个机会更借此否定, 记得那时农机界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案要求取消推广许可证;国家计委物价局有关同志说推广鉴定没有收费许可证;国家经贸委某司长说推广鉴定依据不足、重复检测、强制实施, 增加企业负担, 建议用三包服务来替代, 这些话当时都是很有份量的。二是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认证模式发展强劲, 大有独占市场的势头, 相比之下农机推广鉴定地位不稳, 难度又大, 鉴定系统一些同志对推广鉴定的前景感到渺茫, 自信心不足。三是农机市场不太景气, 企业效益不佳, 企业对带有强制性的监督抽查无法抵制, 而出于减少成本的考虑, 对名为“许可”、实为“自愿”的推广鉴定就不以为然了。记得大约在1998年, 为了深入了解推广鉴定的市场环境, 我与当时的检验一室主任刘博到常州某柴油机厂调研时就亲身感受到企业对推广鉴定的消极态度。从内部讲, 推广鉴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部证与省证的功能定位和市场划分;二是总站和省站内部对认证和推广鉴定的关系及发展前景存在不同认识。
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如何对推广鉴定进行改革?如何处理它与质量认证的关系?几年间自己和部分同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习有关文件, 了解推广鉴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分析当前形势和遇到困难的原因, 听取站内和农机鉴定系统的意见建议, 探索研究多种改革方案的利弊关系及实现途径, 如2001年7月28日拟定的用于站内会议的《关于推广许可证改革的讨论提纲》提出了形势判断、—基本目的、—改革目标、—实现途径、—对策选择、—工作方案的讨论思路和把推广许可证变更为推广证、安全许可证、产品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并行、用质量认证替代推广许可证等四种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本次翻阅资料时, 在自己那几年的工作笔记上查到的有关推广鉴定改革问题的会议记录就达十几次。随着对问题研究、认识的逐步深入和农机化形势的不断发展, 大家对争取推广鉴定地位的持久稳定、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目标的认识逐步一致, 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清晰, 那就是农机鉴定系统必须坚持把推广鉴定作为立业之本, 必须立足于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考虑其改革方向, 必须致力于解决推广鉴定的合法性、必要性、科学设计三个根本性问题。
1.合法性, 即建立农机推广鉴定明确的法规依据。农业部颁布的《鉴定工作条例》虽称为“条例”, 实际上法规层次属于部门规章, 按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精神不能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 而且颁布十余年, 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其适宜性也大打折扣。另外,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法》第19条规定“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 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其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但是用作推广鉴定的依据也很牵强。所以, 研究制定有关农业机械化 (包含农机鉴定) 或农机鉴定的专门法规是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的根本出路。
说到农机化法规建设, 时任部司领导一直十分重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农机化司司长宋树有就曾积极策划制定《农机化法》, 但是由于大形势不成熟而未能如愿;后来几年司领导又多次努力想把《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 但因有关“管理”重要性和立法必要性的观点未能说服领导而受阻。当时农机化立法问题尚有疑问, 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自然就更难了。
回忆解决推广鉴定合法性问题这段历程, 在我任职期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段是从1997-2002年, 是为争取 (保留) 推广鉴定“行政许可”而寻求法律依据阶段。当时大家想了多种办法, 比如将推广鉴定的内容向安全、环保倾斜, 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挂上钩, 把“推广许可证”变成“安全许可证”;比如围绕我部“农产品安全工程”在农机产品质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上做文章, 争取将农机推广鉴定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管理范畴;在得知人大酝酿制定《农机化促进法》后, 更将希望寄托于将该制度列为促进法的强制条款。我还记得2002年2月22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柳随年副主任到站进行立法调研时, 我代表总站就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的设立和实施情况做了专题汇报, 特别强调了该制度对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安全, 维护农民利益, 引导农机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希望将其定为“市场准入”的性质, 并与柳主任进行了坦诚的沟通交流。后来听说会后他对司领导说“这伙计还是不想放弃‘许可’呀!”虽然不少努力和探索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 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在2001年个人工作总结中写道:“在国务院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保留完善农机推广许可证制度, 关系到农机质量管理手段和农机鉴定工作的稳定, 是农机鉴定系统上下共同关注的重点工作, 是一件行业大事。自己认真研究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案框架, 多次组织人员讨论并广泛征求省站同志的意见, 与有关处室同志共同研究修改向部司的汇报提纲,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质量较高的工作建议, 被部农机化司和监察局采纳, 为实现保持稳定的目标创造了初步的条件。”该阶段的努力成果是暂时保持了农机推广鉴定制度的稳定。后期也从柳主任进行《农机化促进法》立法调研一事上看到了解决合法性依据的希望。
第二段是2003-2005年, 是构建推广鉴定法律框架并初步建立农机鉴定法规体系阶段。2003年是《农机化促进法》进入实质性制定工作的一年, 也是农机化司的头等大事。总站领导和有关处室人员配合部司积极做好《农机化促进法》的立法调研和相关条款的讨论修改工作, 认真研究《鉴定工作条例》的改革思路、实现途径和相关职责任务, 以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效地体现正在制定中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有关精神。2004年是中国农机化事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6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农机化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颁布, 它标志着中国农机化事业从此有法可依。总站于8月初组织召开全国农机鉴定工作研讨会进行学习贯彻, 研讨在新的形势下农机推广鉴定的改革与发展。以后几个月, 按照《促进法》的要求, 拟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 配合部司起草《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等文件。在这段时间我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是:2004年4月16日-26日, 我受农机化司司长王智才委托, 陪同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林等领导到湖北、湖南两省进行了《促进法》立法调研, 期间进一步感受人大法工委领导的立法思路, 积极宣传农机化和农机鉴定工作 (向人大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同志针对性介绍农机鉴定情况, 回京后向农机化司汇报了人大有关领导提出的要求) , 取得积极效果。2005年, 总站配合部司集中力量推进农机试验鉴定法规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鉴定能力认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全国农机鉴定产品品种指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申请程序》正在研究制定。与此同时, 着手制定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评价方法等技术规范, 考虑修订和统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工作。10月27日部农机化司在北京召开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实施工作培训班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工作会议, 张宝文副部长做了《统一思想, 团结奋进, 努力开创农机鉴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我代表总站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进行了解读。这个阶段是农机鉴定法规建设里程碑式的三年。农机鉴定工作从基本上无法可依到形成初步规模的法规体系,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农机试验鉴定站是在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负有特定职能的机构, 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承担着为农民选购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和为国家实施农机化扶持政策进行技术把关的社会公益性职能, 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是农机试验鉴定的特色;《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则进一步规定了农机试验鉴定的目的、分类、原则、职责、条件、内容、公告和监督管理等, 农机试验鉴定进入了依法鉴定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退休, 将近两年, 属于农机鉴定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完善阶段。这段时间, 总站继续把法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配合部司制定出台了《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及配套文件,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 《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试行) 》, 修订了《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等5个通则和25个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大纲, 对有关鉴定方法评价理论的研究也在有计划地开展。据我所知, 退休后这些年农机鉴定法规建设在持续进行, 不断补充健全完善, 有的规章和大纲还进行了修订换版, 其中仅推广鉴定大纲已达86个, 可以说现在农机鉴定法规 (核心是推广鉴定) 建设已经进入完善提升阶段了。
2.必要性, 即明确在市场经济深化, 农机产品监督、市场监督和国际通行的认证等质量监督评价模式全面发展形势下, 农机推广鉴定的特色和作用。当时这个命题是在推广鉴定基本无法可依的形势下提出的, 处在道理可以讲, 让别人认同则很难的境地。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实施办法 (试行) 》等文件的颁布实施, 这个问题已迎刃而解。以适应性评价为主要特色, 由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安全检查、可靠性试验、适用性评价、使用说明书审查、三包凭证审查、生产条件审查和用户调查等八项内容为主体的农机推广鉴定, 依法成为农业部门进行农机产品性能质量评价的基本模式, 成为农民选择先进适用机具的重要依据和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技术把关手段, 发挥着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 维护农民利益, 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真是一通则百顺啊!问题的解决令人兴奋, 也令人深思, 我们常说解决问题要靠改革、靠发展是没错的, 但是就“推广鉴定特色和必要性”法律定位的解决这个问题来说, 我以为实际上是对历史认知的回归。早在1982年的《鉴定工作条例》中已有类似的说法, 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为了‘有选择地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 避免盲目推广造成损失, 以维护用户利益, 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 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规定“农机鉴定, 通过科学试验测定和市场考核, 综合评定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价值, 为农业选择适用的机具提供依据, 是评定农机具能否进行推广的必经程序”;第六条规定, 农机鉴定的内容“主要是考核农机具的作业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农牧渔业部当年同日发布的《全国农机鉴定工作座谈会纪要》也明示, “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推广, 鉴定的过程也就是推广的准备, 把鉴定与推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 虽然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领域、规模、环境与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以促进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为目的的农机推广鉴定的本质没有变, 也不会变, 这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只要我们明确这个定位, 坚持这一方向, 不断深化提升其特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就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3.科学设计, 主要是部级鉴定与省级鉴定及省级鉴定之间的功能定位与职责划分。对这个问题总站的确也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但是多年的实践、研讨、甚至争论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出路, 连《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对此也不得不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所以至今没有得到明确合理的解决。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初设计不尽合理, 从功能上讲, 对农机具的性能质量进行科学试验和鉴定不宜用级别划分, 不能说部级鉴定就比省级鉴定更科学更准确, 特别是统一鉴定大纲以后;从职责上讲, 不能以行政区划代替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决定鉴定结果的有效性, 包括对非通用类机具的鉴定也不能这样处理;从机具品种范围上讲, 区分哪些机具应由总站做, 哪些机具宜由省站做, 这条线也不好划。事物设定的基础不科学, 在上面怎么改也难以成为科学的东西。记得2003年我率团访问俄罗斯库班农机试验站时了解到, 俄罗斯中央政府以自然区域为主在全国设立了16个农机试验站, 都归农业部直属。它们的任务是代表政府进行农机性能检测和适用性试验, 以决定其销售和使用范围。那里不存在两级证, 更没有彼此的矛盾。二是经济利益的原因, 在各站都把推广鉴定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时期, 两证职责直接关系到鉴定市场的划分, 矛盾就比较突出, 没有找到“双赢”或“多赢”的办法。而近年来各地农业投入大幅增加, 不少站“参公”或实行“阳光工资”, 有了财政保证, 手中“不差钱”了, 加上“推广目录”对多种机具省级鉴定的认可, 使“两证”问题大为弱化。另外部级推广鉴定能力认定工作的广泛开展, 大多数省站都不同程度具有了部级鉴定资质, 利益的相关方式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重新研究部省两证的功能定位及其关系已具备了较为有利的内外部条件。
【秋天的回忆】推荐阅读:
秋天的回忆六年级作文10-31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回忆多彩的暑假07-07
永恒的回忆作文07-10
泛黄的回忆随笔07-15
回忆小学的作文07-21
绿色的回忆作文09-23
照片的美好回忆10-04
回忆军训的味道10-04
扫墓的回忆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