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实习的经历(精选6篇)
我希望可以从我大三下学期找实习的经历讲述我这一年来找实习和求职给我带来的感受和转变。
第一、转变观念,先下手为强
大三下学期很多人以为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学生的角色,其实如果你不是考研或者出国留学,可以试着着手准备找实习。我现在在大街网或者搜仕网已经发现陆续开始看到各种大型企业在招募实习生,特别是针对研究生的实习以及名校优秀应届毕业生的实习。3月份开始是其他门槛较低的企业进行网申阶段,一直持续到6月份,其中4月份是高峰期,5月主要是进行面试(网申通过的)。所以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快人一步。
第二、明确目标,马上行动
这是行动的第一步,很重要;越早做好越好。在这阶段你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优势劣势、技能特长、实力与资本等;此外还要想好自己毕业时候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于企业,你要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企业,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并知道自己要怎样才能获得企业面试的机会(下一点会说到)。例如我是一口开朗健谈的人,我希望从事在深圳做营销管理类的工作,鉴于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方面,所以我可以选择华为、基恩士等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我有哪些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呢,哪些又是不足之处呢,我要怎样在万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呢?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你就能解决大部分的的疑惑。这里我觉得SWTO分析很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价值取向,此外大街网有一个人才测评,可以试试。
第三、做好简历
简历分很多种:自己做的和招聘网站上的;纸质版的和电子版的;海投式的和企业内部的。我先从如何写好一份优秀的简历讲起。(主要针对理工科类)
先做填空题——整理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学校(一定要写)、专业、毕业时间、籍贯、身高、肖像、联系方式(手机、邮箱)、通讯地址、GPA、政治身份、求职意向、专业介绍 后做简答题——简单、直接粗暴概括自己(除非你是学艺术设计或者是文学之类专业)实习经历:在何时、什么企业从事什么工作,并用概括性的句子,短语、数据描述工作内容、获得成果、奖励;最好说明自己与同行或者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以及突破性的进步,有侧重的说明自己或者团队的努力而取得的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你要通过你实习的内容以结果为导向,说服一个人相信你在这次实习中已具备一定团队合作共赢,领导、执行力、沟通管理能力、专业素质等,学生工作:写法跟写实习经历差不多。企业注重的不是你在校当过XX,更关心的是你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最终有什么感悟和创新想法。特别是如果你成立了一个社团、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或者科研团队等,HR会通过你所做的;来判断你是否具备上述能力。
创新实践经验:如果你面试的是专业对口的岗位,那么这个很重要。你在学术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反应出你在专业领域上的绝对优势,若你所研究的项目与企业的业务是相关的,那恭喜你,你所要做的就是表达清晰,不骄傲,正常RP。若你面试的是销售管理类的,那么你的创新活动应该偏向于创新创业实践大赛,模拟沙盘
奖励:奖学金之类的可以归为一类,如果有相同的,可以合并一起写(如2010年——2013年连续三年广东工业大学学业双一等奖学金);其他个人实践活动的可以在你的学生工作或者创新实践经验中提到;对于其他如歌唱比赛获金奖的可以与奖学金并列。技能:实事求是。CET-6GRECNNA托业初级会计证ERP驾照 等
参加的培训:夏令营(新东方)交换生管理培训生思科认证XX计算机培训 其他:包括自评、兴趣爱好等
然后筛选与求职意向相匹配的信息:
首先我建议将上述信息归到一个word文档,作为你的总简历,也称为你的简历库。接着根据需求进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写出有针对性的简历。
对于应聘专业对口的岗位,重点放在创新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奖项;此外学业,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掌握,是通过GPA、奖学金体现的,必要时可以将自己主修的专业课程以及成绩写上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是否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科研项目,将自己通过开展项目研发呈现出的各种能力表达出来。
对于非对口的岗位,如销售、管理、营销类,则应重点突出自己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并能简单化、数据化、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上述其中一个模块都应占到简历的60%,不然会让HR觉得你大学白过了,经历太少。说到其他零星信息的筛选,要根据企业的文化考虑,如一个国企(以中国移动为例,企业十分重视政治身份,若你是党员、支部书记,加分)有些岗位对外貌要求不大的,可以删除这方面的信息。兴趣爱好之类的也是鸡肋,个人自评有篇幅应当写,技能不能省,奖学金对于从事销售管理类的岗位一般没太多重视
接着排版布局,一览无遗。
简历的首要原则就是让对方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所以布局也很重要。将最重要的信息(如实习经验)放在A4纸的中下方位置,基本信息要对齐、置顶,相片大小适中,不浮夸,位置已靠右为主。其他的信息在底部。
此外,各种格式要处理好,打印前要预览一下打印效果(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也要用对)。第一,字体以宋体(我用华文仿宋)的大小为小四为佳,内容丰富者可用五号字体,重点内容字体可加粗的。强烈建议简历中不要出现三种以上的字体及其格式。第二,简历内容要分好大类,大类中又有若干个子项,大类的格式要统一,子项要对其分好编号。
最后请将中文简历翻译成英文简历。虽说英文简历并非十分必要,但是对于外资或者需要一定英文要求的岗位很必须的。英文简历的更为简单。句子尽可能用短句、短语,删除无畏的个人信息,排版清晰,更加突出经历。
PS:简历不是将自己所有的信息展示出来,需要根据企业招聘岗位的要求筛选合适的信息并在面试时有意识的引导HR对你简历的内容感兴趣。此外一份简历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不断的被修改。每一次面试都是面试官对你和你的简历的考察和评价;要通过每一次的面试发现自己简历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被HR误读或者不清晰的。
PPS:写电子版简历。注册“搜仕网、大街网、51job、应届毕业生、海投网”这些招聘网站并填写自己网上的简历(你已经有了简历库,所以复制粘贴过去即可)。这类简历针对的是企业通过这些招聘网站来招聘,并将简历的征集交给网站,企业基本只需开展宣讲会和面试环节。针对网上投简历,一般它后台会有一个自动筛选系统,将某些硬性条件不足的人去除(如四六级没通过的),此外某些项有的会适当加分(如学生工作)。所以网上简历也要填完整,尽管很烦躁,但很有必要,海投时听说这还很关键。
PPPS:个人觉得搜仕网发布实习以及宣讲会更及时,更多的企业(特别是较好的企业)会选择大街网和51job来代发自己的招聘信息,海投网在11月份和34月份异常活跃,针对的是
普通企业。
此外还应该准备自我介绍,(包括3分钟,1分钟,和30秒);成绩单的电子版,各种证书的复印件,一寸相片;会用到的。
PS:自我介绍不是简单的讲述自己的基本信息或复述简历上的内容,更多的是你的为何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以及你给HR的感觉应该是怎样的。(千锤百炼出真功夫)
好!做完简历的工作,接下来就是关注网上的动态,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可以去网申投简历,可以去参加宣讲会(理工科的集中在大学城,经贸金融类集中在暨大、广外、龙洞。。可以在大街网获取各大高校的宣讲会的日程)。有些企业会在宣讲会上介绍简历或者进行一面,而且宣讲会上是企业本身在筛选简历,所以相比较于网申更加公平。
这也许是一场持久战,谁能笑傲江湖,群雄逐鹿,关键在于一点:不自欺欺人,但也不妄自菲薄。
要想快点找到实习,就要快入手,快上手。我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除了瞄准自己心仪的企业,还提前通过各种面试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不断修改简历,不断调整。很多时候,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是由不同的人或者由不一样的状态表达出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所以除了要快,还要主动。主动关注网上招聘动态,主动去听宣讲会、参加面试,还要主动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最好组团和创建讨论群,彼此相互分享、解疑。Remember:一个人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PS:如果你想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那请不要担心无畏的心理,去霸笔霸面,除非企业严格要求不能霸。
下一个环节便是面试环节,一般好的公司会有2—6次面试,如腾讯有4面,华为有5面。每一个面试的面试官以及考核的方面不同,所以每一关都应该有侧重的准备;具体的面经可以参考《求职攻略和面试经验》文件夹。
这里我以本人经历过的面试为例子来讲述面试环节面试官注重内容:腾讯游戏策划与产品运营岗实习生,我的处女面。
对于腾讯这个岗位的面试,网申过了后首先是笔试。笔试考核包括行测(选择)、逻辑分析题(选择)、计算题(以企业生产来求解应用题,读懂题目后列方程和解方程)、开放题(产品分析、设计)以及关于游戏类的选择题。这个看平时个人的积累,无技巧可言。第二关是一面,群面——随机分成小组,每组10个人,在一间有两个HR 的房间里进行30mins小组群面。有些组会继续分成两到三个小队,然后根据小队所拿的题目进行PK(辩论或者、各抒己见)。在这个环节我觉得考核的是三种能力:
第一是团队合作能力——将自己化身为团队的一员,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协调统一,展现团队风采(这里涉及leader、partner、time keeper and speaker几种角色,根据自己能力、个性以及队友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第二是表达能力——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最直接、简单的表达出来,不说空话、也不说废话。第三是快速思考能力——拿到题目、快速建立解决问题的架构(建议看看《六顶思考帽》)。第四是总结分析能力——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队友的观点、并根据题目总结出能够让团队满意的概述(一般包括分析问题的矛盾以及解决问题关键点、评判标准、总思路、分论点、论据),在做leader、或者打断对方漫无边际说空话的时候很管用。
群面要求个人能在团队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个人在平时要注重训练以上几种能力。
二面是一对一面,是部门主管面。整个环节,30mins,就是压力面——对方会给你很多的刁难,或者突如其来的打断甚至是不礼貌的全盘否定。但是请记住这就是压力面试的手段。我和另一个同学当时所做的就是坚信自己,同时能已幽默风趣化解尴尬的局面,然后慢慢的让对方找到欣赏我们的地方。当然中间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但不管怎样,压力面就是测试你是否能够承受精神压力(未来工作估计会经常这样)。
三面是区域经理一对一面试,耗时30mins。在期间,对方会通过你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你对腾讯的了解多方面挖掘你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对腾讯的忠诚度、了解的情况。所以这要做好功课,如5年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去腾讯官网看腾讯产品并思考自己对这些产品的感受以及建议„„
四面是HR面,主要看最终意向以及类似岗位协调、户籍、谈薪酬等,一般筛人不多,30%以下。
这些环节下来,从笔试的8000人到最终的200人不到,所以请相信一点:实力很重要,但同时不要忽略缘分跟RP。
还有太多太多想要和你分享的,不过不能太冗长,有疑问的可以电联,我的兄弟朋友。
【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想玩吗?(生答后课件出示图1、图2)
师:请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图,图中有3处不同,看谁先找出来!
学生饶有兴趣地找出不同后课件圈出不同处。
师:同学们找得又对又快,说说你找不同有什么经验?
生:要会细心观察。
生:要把上下两幅图进行仔细比较,才能找出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对,找不同的关键在一个找字。
师:刚才我们玩了找不同的游戏,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找规律。找规律和找不同一样,也需要大家细心观察,用心比较。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分析与思考:课前“热身”已成为上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如何“热身”却大有讲究。本环节,教者独辟蹊径,巧妙地以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找不同”的游戏方式开展活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前后教学间的联系;既无痕地作了方法上的“导引”,又使学生产生了急欲求知的认知倾向,可谓一举多得,余味无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明确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找的规律藏在哪里呢?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图1)。没想到吧,规律就藏在这幅图里,有信心找出来吗?接下来,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幅图。
师:在这幅图中,主要有三排物体,找一找,是哪三排?
生: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篱笆和木桩排成一排,手帕和夹子排成一排。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我看到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生:它们是一只小兔跟一个蘑菇这样排列的,小兔与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兔与蘑菇这两种物体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称作是间隔排列。
师:图中还有哪两种物体也是间隔排列的?(生答)
师:比较一下三组物体,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答)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我们发现图上有三排物体,每排两种物体的排列很有特点,都是间隔排列。
(分析与思考: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表述可以分为排列特征和数量关系两部分,本环节所要解决的是排列特征问题。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出示主题图后,教者注意用既具针对性又富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素材内容进行数学分析,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并对共同特征进行归纳。教学中,由于教学切入点的准确选择,整个过程给人以要言不烦、干净利落之感,学生在观察中比较,比较中发现,既明确了一一间隔排列的形式特征,也为后面分析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由表及里,探究规律
师:我们要找的规律就藏在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背后,和这些物体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师:想一想,既然和数量有关,我们要找出规律,就要先知道什么?
生:先要知道每种物体的个数。
师:这张表格(多媒体出示下表)在数学课本第78页,等会儿请同学先数一数每种物体的个数,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然后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数数、填表、交流。
师:说说都有哪些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夹子也是比手帕多1个。
生:我发现上面的物体都比下面的物体多1,下面的物体都比上面的物体少1。
生:也就是每排两种物体数量都相差1个。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发现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了规律!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条规律,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正好都是相差1个呢?是凑巧吗?那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学生看图思考,逐渐开始举手)
师:谁先来解释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一共有8只小兔,8只小兔中有7个空档,所以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第一只是小兔,最后一只也是小兔,所以小兔比蘑菇多1个。
师:这两位同学大胆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真好!还有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前面的小兔后都有蘑菇,最后一只小兔后没有蘑菇了。
师:说的真好!如果我们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连一连(电脑演示),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生:(齐)小兔!
师:是呀,最后余下的小兔没有蘑菇和它组成一组,所以小兔要比蘑菇多1个。
师:如果最后没有余下一只小兔,那么小兔还会比蘑菇多1吗?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就怎么样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和蘑菇这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比较,知道了为什么小兔会多1,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作是一一对应。
师:那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你能像图上这样一一对应,先连一连,再和同桌说说理由吗?(学生独立在书上连线,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生从一一对应的角度作答,教师根据回答电脑演示圈的过程)
师:同学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释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真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个,想明白了吗?
(生闭上眼睛思考,后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分析与思考:规律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所以,本环节中,发现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的关系,教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填表、观察、讨论交流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思维发生碰撞,对规律的认识顺利地从具象描述上升到抽象概括。值得注意的是,本环节,教者的教学并未停留在“是什么”,而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具思考力的“为什么”———产生结果的“原因”、导致现象发生的“本质”,也即规律背后的原理。过程的充分展开再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学生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找到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一对应”不仅显示出了独有的逻辑力量,而且散发出迷人的智慧光芒。找规律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将一个或朦胧或隐蔽的认识打开、审视、分析的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不断感受“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过程。)
三、灵活应用,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更多的小兔和蘑菇像这样排列,比如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多媒体出示题目)
生:(肯定地)19个!
师:说说理由。
生:还是只要一组一组地看,最后的一只小兔没有蘑菇和它组成一组,所以肯定是小兔多1个。
师:虽然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增加了,但是由于它们排列的规律还是和前面一样,所以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一样的。
师:继续来看!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齐)21个!
师:理由。
生:它的规律和前面一样,夹子要比手帕多一个,只要用20加1就能求出夹子的个数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刚才的这两道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变了,但是规律没变!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所以我们对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
师:老师知道,像主题图中小兔和蘑菇、夹子和手帕之类的题目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如果把小兔和蘑菇抽象成□和○(多媒体呈现变化过程),就有了下面的题目,一起来看: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多媒体出示,学生读题)
师:从问题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不同的答案,想动手摆一摆吗?
生:(响亮的)想!
师:每个材料袋中正好有10个□,以及一些○,请大家按要求动手摆一摆,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生:○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师:确定吗?
生:确定!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师这儿已经摆好了10个□,谁来把最少的○摆一摆?
学生上台,摆法如下:□○□○□○□○□○□○□○□○□○□
师:观察一下,这种摆法的特点是?
生:开头、结尾都是□,也就是两端都是□。
师:○最多有11个,这又是怎么摆的呢?
生说摆法,多媒体显示下图:
○□○□○□○□○□○□○□○□○□○□○
师:两端都是○的时候,○确实比□多1,也就是11个。
师:这两种摆法虽然○的具体个数不一样,但都是○和□相差1个。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也就是说,○的个数除了9个和11个,还有不同的可能吗?
生:我在摆的时候还数到了○的个数是10个。
师:新的情况出现了,○的个数是10个,这又是怎么摆的呢?
师指名摆一摆,摆法如下:□○□○□○□○□○□○□○□○□○□○
师:还有同学举手,是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有请。
生上台摆,摆法如下:○□○□○□○□○□○□○□○□○□○□
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这样摆的话○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说一说吗?
生:我们只要把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一组一组地看下去,最后没有多余的,所以○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根据回答用多媒体连一连)
师:是的,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正好对上,没有多余,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有4种不同的摆法。如果要对这4种摆法分分类的话,你准备怎么分?
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差1,另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等。(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虚线分类)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多媒体出示问题)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两端都是□时,□和○的数量相差1。
生:还有一种情况,两端都是○的时候,□和○的数量也是相差1。
师: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相同时,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师:那又在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生:两端一个是□一个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其实,这也是间隔排列的规律。
师:学到现在,谁来说说间隔排列的规律可以分为哪两类?
师:谁能再解释解释,为什么两端物体相同,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生答略)
师:通过你们的回答,说明你们真正弄懂了今天学习的规律,太棒了!
(分析与思考: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说过程展开得越充分,学生的体验就越深刻。基于此,本环节在基本应用后,对间隔排列中不同情况和规律的认识,教者再次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开放的探究时空,学生在数学化的操作活动中,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探讨中,在比较、分类、概括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最终从朦胧变得清晰,从浅表转向深刻,从零散形成整体,学生享受着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思维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获得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深度体验。在经历充实、丰盈过程的同时,教者在过程中所给予的细心真诚的点拨、恰如其分的引导、睿智从容的评价、热情大方的鼓励也都是值得肯定的,正是教师的价值引领、智慧启迪、思维点拨,才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情感的不断深化与提升。)
四、总结归纳,梳理方法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研究找规律,找到规律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摆一摆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生:我觉得连一连留给我的印象最深,通过连一连,我知道了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连一连的背后实际上还是一一对应,有了一一对应就能明白两种物体之间为什么多1,为什么相等。
……
师:今天我们找规律,是从观察物体的排列特点开始的(多媒体演示找的方法,以下划线部分呈现),通过数一数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通过比一比数量我们初步发现了规律,又通过连一连,也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了规律,最后通过摆一摆完善了规律。当然,特别要表扬的是整个找规律的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在积极思考!
师:同学们,其实一一对应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了。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比较题目)
(分析与思考:本环节,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总结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作用,把它作为反思的重点环节、全课的点睛之笔作了精心的设计、安排,从而使学习活动升华到更高境界。)
五、巧妙拓展,延伸思考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课前我们玩了找不同的游戏,还想玩游戏吗?接下来玩一个抢答游戏,好吗?(以下生答略)
师出示:○□○□○□……○□
师:○和□哪个多?
师:中间的图形没画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师出示:□○□○□○……□○□
师: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有多少个?
师出示:○□○□○□……○□○
师: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
师:答得又对又快,一一对应的思想运用得很好,对我们数学学习真是如虎添翼啊!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找规律是把两种物体排成一排这种情况,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的个数和○的个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分析与思考:一节数学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更为可贵的是引导学生继续研究什么。全课从课始“找不同”到本环节“抢答”游戏的前后呼应、自然对接,从两种物体直线排列再到围成一圈问题的巧妙拓展、应然思考,课堂淡化了边界,问题引领了方向,研究走向了深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数学:“四基”明确数学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
[2]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6).
【摘 要】“找规律”的教学,其重点不在于规律内容本身,而在于“找”的过程。基于此,全课精心安排了“观察发现、明确特征;由表及里、探索规律;灵活应用、深化理解”等多个环节和多项活动,学生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探讨中,在操作、比较、分类、概括等数学化的活动中,享受着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获得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深度体验。
【关键词】找规律 过程 经验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简而言之,即“变中的不变”。“找规律”是一个让学生探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或变化趋势的过程。“找规律”的教学,其重点不在于规律内容本身,更不在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而在于“找”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才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加深对规律本质的体验,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也正是基于此,新修订的苏教版教材对同是全册教材“找规律”教学起始课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从教学时段、课时、要求上都作了新的调整:教学时段从原来的四(上)调整为三(上),课时则删除了原来专门安排的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第2课时,改为用1课时突出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对象、要求的新变化,设计丰富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呢?以下便是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想玩吗?(生答后课件出示图1、图2)
师:请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图,图中有3处不同,看谁先找出来!
学生饶有兴趣地找出不同后课件圈出不同处。
师:同学们找得又对又快,说说你找不同有什么经验?
生:要会细心观察。
生:要把上下两幅图进行仔细比较,才能找出不同。
师:同学们说得对,找不同的关键在一个找字。
师:刚才我们玩了找不同的游戏,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找规律。 找规律和找不同一样,也需要大家细心观察,用心比较。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分析与思考:课前“热身”已成为上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如何“热身”却大有讲究。本环节,教者独辟蹊径,巧妙地以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找不同”的游戏方式开展活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前后教学间的联系;既无痕地作了方法上的“导引”,又使学生产生了急欲求知的认知倾向,可谓一举多得,余味无穷。)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发现,明确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找的规律藏在哪里呢?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图1)。没想到吧,规律就藏在这幅图里,有信心找出来吗?接下来,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幅图。
师:在这幅图中,主要有三排物体,找一找,是哪三排?
生: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篱笆和木桩排成一排,手帕和夹子排成一排。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我看到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生:它们是一只小兔跟一个蘑菇这样排列的,小兔与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兔与蘑菇这两种物体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称作是间隔排列。
师:图中还有哪两种物体也是间隔排列的?(生答)
师:比较一下三组物体,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答)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我们发现图上有三排物体,每排两种物体的排列很有特点,都是间隔排列。
(分析与思考: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表述可以分为排列特征和数量关系两部分,本环节所要解决的是排列特征问题。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出示主题图后,教者注意用既具针对性又富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素材内容进行数学分析,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并对共同特征进行归纳。教学中,由于教学切入点的准确选择,整个过程给人以要言不烦、干净利落之感,学生在观察中比较,比较中发现,既明确了一一间隔排列的形式特征,也为后面分析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由表及里,探究规律
师:我们要找的规律就藏在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背后,和这些物体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师:想一想,既然和数量有关,我们要找出规律,就要先知道什么?
生:先要知道每种物体的个数。
师:这张表格(多媒体出示下表)在数学课本第78页,等会儿请同学先数一数每种物体的个数,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然后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学生数数、填表、交流。
师:说说都有哪些发现?
生:小兔比蘑菇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夹子也是比手帕多1个。
生:我发现上面的物体都比下面的物体多1,下面的物体都比上面的物体少1。
生:也就是每排两种物体数量都相差1个。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发现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了规律!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条规律,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正好都是相差1个呢?是凑巧吗?那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学生看图思考,逐渐开始举手)
师:谁先来解释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一共有8只小兔,8只小兔中有7个空档,所以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第一只是小兔,最后一只也是小兔,所以小兔比蘑菇多1个。
师:这两位同学大胆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真好!还有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前面的小兔后都有蘑菇,最后一只小兔后没有蘑菇了。
师:说的真好!如果我们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连一连(电脑演示),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生:(齐)小兔!
师:是呀,最后余下的小兔没有蘑菇和它组成一组,所以小兔要比蘑菇多1个。
师:如果最后没有余下一只小兔,那么小兔还会比蘑菇多1吗?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就怎么样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和蘑菇这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比较,知道了为什么小兔会多1,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作是一一对应。
师:那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你能像图上这样一一对应,先连一连,再和同桌说说理由吗?(学生独立在书上连线,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生从一一对应的角度作答,教师根据回答电脑演示圈的过程)
师:同学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释为什么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真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个,想明白了吗?
(生闭上眼睛思考,后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分析与思考:规律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所以,本环节中,发现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的关系,教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填表、观察、讨论交流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思维发生碰撞,对规律的认识顺利地从具象描述上升到抽象概括。值得注意的是,本环节,教者的教学并未停留在“是什么”,而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具思考力的“为什么”——产生结果的“原因”、导致现象发生的“本质”,也即规律背后的原理。过程的充分展开再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学生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找到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一对应”不仅显示出了独有的逻辑力量,而且散发出迷人的智慧光芒。找规律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将一个或朦胧或隐蔽的认识打开、审视、分析的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不断感受“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过程。)
三、灵活应用,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更多的小兔和蘑菇像这样排列,比如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多媒体出示题目)
生:(肯定地)19个!
师:说说理由。
生:还是只要一组一组地看,最后的一只小兔没有蘑菇和它组成一组,所以肯定是小兔多1 个。
师:虽然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增加了,但是由于它们排列的规律还是和前面一样,所以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一样的。
师:继续来看!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齐)21个!
师:理由。
生:它的规律和前面一样,夹子要比手帕多一个,只要用20加1就能求出夹子的个数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刚才的这两道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变了,但是规律没变!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所以我们对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
师:老师知道,像主题图中小兔和蘑菇、夹子和手帕之类的题目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如果把小兔和蘑菇抽象成□和○(多媒体呈现变化过程),就有了下面的题目,一起来看: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多媒体出示,学生读题)
师:从问题可以看出,这道题有不同的答案,想动手摆一摆吗?
生:(响亮的)想!
师:每个材料袋中正好有10个□,以及一些○,请大家按要求动手摆一摆,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生:○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师:确定吗?
生:确定!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师这儿已经摆好了10个□,谁来把最少的○摆一摆?
学生上台,摆法如下: □○□○□○□○□○□○□○□○□○□
师:观察一下,这种摆法的特点是?
生:开头、结尾都是□,也就是两端都是□。
师:○最多有11个,这又是怎么摆的呢?
生说摆法,多媒体显示下图:
○□○□○□○□○□○□○□○□○□○□○
师:两端都是○的时候,○确实比□多1,也就是11个。
师:这两种摆法虽然○的具体个数不一样,但都是○和□相差1个。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也就是说,○的个数除了9个和11个,还有不同的可能吗?
生:我在摆的时候还数到了○的个数是10个。
师:新的情况出现了,○的个数是10个,这又是怎么摆的呢?
师指名摆一摆,摆法如下:□○□○□○□○□○□○□○□○□○□○
师:还有同学举手,是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有请。
生上台摆,摆法如下: ○□○□○□○□○□○□○□○□○□○□
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这样摆的话○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说一说吗?
生:我们只要把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一组一组地看下去,最后没有多余的,所以○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根据回答用多媒体连一连)
师:是的,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正好对上,没有多余,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有4种不同的摆法。如果要对这4种摆法分分类的话,你准备怎么分?
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差1,另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等。(多媒体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虚线分类)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多媒体出示问题)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两端都是□时,□和○的数量相差1。
生:还有一种情况,两端都是○的时候,□和○的数量也是相差1。
师: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相同时,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师:那又在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生:两端一个是□一个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其实,这也是间隔排列的规律。
师:学到现在,谁来说说间隔排列的规律可以分为哪两类?
师:谁能再解释解释,为什么两端物体相同,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生答略)
师:通过你们的回答,说明你们真正弄懂了今天学习的规律,太棒了!
(分析与思考: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说过程展开得越充分,学生的体验就越深刻。基于此,本环节在基本应用后,对间隔排列中不同情况和规律的认识,教者再次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开放的探究时空,学生在数学化的操作活动中,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探讨中,在比较、分类、概括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最终从朦胧变得清晰,从浅表转向深刻,从零散形成整体,学生享受着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思维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获得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深度体验。在经历充实、丰盈过程的同时,教者在过程中所给予的细心真诚的点拨、恰如其分的引导、睿智从容的评价、热情大方的鼓励也都是值得肯定的,正是教师的价值引领、智慧启迪、思维点拨,才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情感的不断深化与提升。)
四、总结归纳,梳理方法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专题研究找规律,找到规律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摆一摆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生:我觉得连一连留给我的印象最深,通过连一连,我知道了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个。
生:连一连的背后实际上还是一一对应,有了一一对应就能明白两种物体之间为什么多1,为什么相等。
……
师:今天我们找规律,是从观察物体的排列特点开始的(多媒体演示找的方法,以下划线部分呈现),通过数一数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通过比一比数量我们初步发现了规律,又通过连一连,也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了规律,最后通过摆一摆完善了规律。当然,特别要表扬的是整个找规律的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在积极思考!
师:同学们,其实一一对应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了。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比较题目)
(分析与思考:本环节,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总结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作用,把它作为反思的重点环节、全课的点睛之笔作了精心的设计、安排,从而使学习活动升华到更高境界。)
五、巧妙拓展,延伸思考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课前我们玩了找不同的游戏,还想玩游戏吗?接下来玩一个抢答游戏,好吗?(以下生答略)
师出示:○□ ○□ ○□……○□
师:○和□哪个多?
师:中间的图形没画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师出示:□○ □○ □○……□○ □
师: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有多少个?
师出示:○□ ○□ ○□……○□ ○
师:哪个多?如果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
师:答得又对又快,一一对应的思想运用得很好,对我们数学学习真是如虎添翼啊!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找规律是把两种物体排成一排这种情况,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的个数和○的个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分析与思考:一节数学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更为可贵的是引导学生继续研究什么。全课从课始“找不同”到本环节“抢答”游戏的前后呼应、自然对接,从两种物体直线排列再到围成一圈问题的巧妙拓展、应然思考,课堂淡化了边界,问题引领了方向,研究走向了深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数学:“四基”明确数学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
[2]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6).
[3]徐建文.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13(4).
事实证明,在每一次投递简历之前,如果技巧性地撰写实习经历在求职过程中会更加讨巧,
HR懂得辨清实习真伪
洲际国际集团大中华人力资源总监Winnie现在学生们实习经验丰富的现状不足为奇,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上面会夸大甚至虚构自己的实习经历,以此获得招聘单位的注意和好感。其实,这样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生们应该想到,面试自己的都是阅人无数的HR,经验和资质远高于自己,想弄虚作假或者班门弄斧,只可能会弄巧成拙,甚至丧失良机。我们作为HR面试应聘者的时候,如果对其曾经从事过的工作或者实习经历感兴趣,会要求他具体谈一谈工作或实习中从事的事情,比如涉及的是怎样一个项目、处在怎样一个人际环境中、工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又如何去克服困难等等。通过他们的解答,自然就心中有数,简历上几分真几分假几分夸大。因为有些人可能在一家公司实习了很短的时间,根本没完整做完一个项目,也没有学到什么,但是却在简历中延长实习时间,造成假象仿佛自己在这家公司学习了很久。但是一被问到具体的细节问题,他肯定就会含糊其辞、答非所问,因为自己本身没有经历过,也谈不上有深刻的体会。所以说,要辨清一名毕业生在简历上呈现的实习情况的真伪其实并不难。学生们自己还是应该给自己营造个人的诚信品牌,而不要因小失大,为逞一时之能而丧失了诚信的基本原则。
实习经历要突出重点
新华信集团人事专员杨先生我对学生们写简历时实习这块的建议是:实习经历最好能写得突出要点,也就是说和所投的职位有相关经验的可以花点笔墨着重介绍,而其他的则可以一笔代过,
如果某个学生实习经历特别丰富,那么也不妨分一下层次来写,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报流水账,而是要有所侧重。和职位最相关的实习经历放在最前面,并且尽量写得详细点。依此类推,不相关的可以放在最后,甚至干脆省略掉也无所谓。如果都比较相关,那就着重写这些实习工作中的亮点,以此引起HR的兴趣。
有些学生在投递简历时,恰巧之前在所投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实习过,一般来说,我们作为阅读简历的人会比较感兴趣,毕竟是同行业同类型的公司。假如一个应试者对相关工作甚至对手的公司都有所了解,那么对于以后的工作也会有所帮助。有时候HR还可能通过面试了解一些竞争对手的情况,因此,至少我个人比较青睐这类应聘者,不过也要视应聘者个人的动机和实际能力。
编故事很容易露马脚
宋体 color=blue> 看重简历真实性 某日企人事部经理
姓名:李哲 系别:经济系
年级·专业·班级:C金融08-4 联系电话:***
我的实习经历
才实习一个月,其实我今天中午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把现在这份实习给辞了,但是中午逛了一圈应届生又决定还是先把签的合同上的时间做完。所以写实习感悟的话还是不准备写是在哪家公司。呵呵,其实我从开始写简历、找实习,一直到现在学习实习经验很多时候都是参考应届生的,也应该回报一下。
先说下我的个人情况:大三英语系,外地女生,学校还算可以,只是在北京这个名校聚集的地方的话就不是很突出了,二外法语,辅修专业是国际经济。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差不多考完的时候,我决定要在大三下学期给自己找份实习。先是找学姐聊天,是一个和我经历很相像的同系学姐,也是外地的,平时学分的水平和我差不多,参加的社团也是一样的,性格也挺像的,所以我第一个决定就是找的她。那次谈话十分有用,因为看着一个跟自己很像的人提前了一年的经历,你就打大概能知道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会是怎样的,要注意些什么。她当时给我建议的时间表我基本上都实现了,年后开始准备简历,回学校前一周开始四处投简历,然后再开学第一周就收到了两个面试通知,然后面试,第二周开始实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至于具体的怎么写简历、面试注意些什么,应届生上都有,而且讲得很详细,顺便一说,应届生也是那个学姐推荐的。还是开始说实习感受吧。当时面试是同一天有两个面试,上午的就是我现在做的这个,工作是市场助理,外企大公司,但是和我理想中的行业(我一直很想做咨询,当时投的简历也全都是咨询公司的)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待遇和时间分配都还不错。下午的是家小公司,但是确实做咨询的,也是助理,可是会常常加班,待遇也并没有直说,可是这却正是我当时想做的行业。事实上第一家公司是因为我当时投简历的一家咨询公司正好在给他们做业务,知道在招人,又觉得我的条件还不错所以就推荐了过去,这个经验说明多投简历还是非常的,有时虽然你不会被你投的那家录用,他们如果觉得你不错也会向别人推荐。本来如果按学姐的建议,我应该选择第二家的,因为聊天是我就问过,作为英语专业的,常常只有招翻译的才会找我们,可是这和我以后想做的工作无关是否还应该为自己增加这一笔实习经历?她当时的建议是不接受,可是我并没有觉得市场和咨询的区别在何处,所以还是接受了。现在想想,其实当时咨询公司不招我却把我推荐给别人也是有原因的,咨询是一个常常需要加班的工作,工作量会很大,小公司就更是把实习生当正式员工用,就我现在的时间来说更本不可能。现在我是周一是满天的课,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9点半,12节课,周二和周三是上午的满课,周二、周四各两节法语,周五晚上又是四节课。我并没有调课,这就是本来的课程安排,因为辅修专业的课和二外的课是晚上上的,所以我是周二、周三下午和周四周五整天的实习,凑和算三个整天,工资每月1000多。基本情况差不多就介绍完了,该说实习了。
时间问题是最近才出现的,刚开始的两周我都处于兴奋状态。我的上头也是个新人,才进公司6个月,比我大10多岁,常出差。所以我的第一份实习并不是“整天没什么事情干”的那种,而是每天都有活干就怕赶不及干完的那种,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第一份实习是自己找的同学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很忙很累,一下子进入陌生环境手足无措。我刚开始总是很积极的和别人打招呼,微笑什么的一个都不少,只是总有不被待见的感觉,不过我也没时间去郁闷。《杜拉拉》里面有说过“新老板就喜欢找新人,因为管得住,可是新人太多了都不熟悉业务谁来做工作呢”之类的话,偏生我的情况就是这样。有人说实习生本来就是尴尬的一个职位,我现在还没特别感觉,只是觉得同事们常常会拿看小孩子的眼光来看我。不过我也没怎么介意。
第一次出错就是在这段时间,是写EMAIL。杜拉拉(呵呵,职场小说我就看过杜拉拉,还只看过1)里面说慎用mail(公司内部的邮件往来)乃是职场天条,偏生我一来就犯这个错。老板要我把整理的资料发给印度那边录入库,所以把与联系人往来的邮件转发给我了。我“仔细研读”后就发了MAIL,可是却透露了我读过了他们间往来邮件的信息,事实上高级人员的邮件我是不能够阅读的,这就犯了错。不过还好,补发了邮件后还算得到了谅解。
所以我后来还专门上网找了一下职场EMAIL需注意的事项,包括签名、措辞、抄送等,网上都找的到就不再具体说了,这样的错就没再犯了。后来老板出差,我很快把手头的活干完,终于进入了“没什么活干”的境界。这段自由的时间我开始专注于和公司其他人员的人际沟通,偏巧又有人过生日请吃蛋糕,认识了不少人,各个部门都具体做些什么职务虽然不算很清楚,也大致了解了,行业和整个市场、国家政策、外企文化也多少有了了解。我是单独招的一个人,所以并没有准备什么入职培训,这些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了解,否则在公司干了几个月连公司部门划分都不知道就太说不过去了。我更注重的是公司发展前景和往届实习生状况,毕竟这和我自身状况最有关。我不知道是不是外企都是这样,但是我这家似乎解决北京户口并不是很容易,而我并不想一直做“北漂”,慢慢也就有了实习结束就换份工作的想法,只是如果外企都是这样的话就无所谓了。可以说,难得的清闲时间里可以学到很多“软知识”,虽然具体业务方面并没有多大帮助。
在老板出差回来前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邮寄包裹。似乎实习生总会做些寄包裹呀,打印东西的活,不过如果这两样都能做得很好那就说明你真的很细心。是很简单的活,上海开展会要资料,我就负责寄过去然后确定那边收到了就行了,可是我老板不是新来的嘛,所以她也不知道要找谁签收,一直到快寄到的时候(先写的地址)才有了收件人,跟快递说了后寄到了对方又不肯签收说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所以又打电话告诉是用来干嘛的,再打回去给快递公司。我当时是跟快递公司说如果还有问题就再给我打回来,可是快递公司那边这一折腾还是没找到人签收,也没兴趣给我打回来,我这边却默认已经收到了,一直到展会前一天终于真正应该签收的人(还不是原来那个)说还没送到才知道快递公司没给送过去,不过还好赶得及。从此我知道了快递公司不可信,还是信自己不断打电话保险。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的重要经历,通过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加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次会计实习,我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实习的这7天我每天都跟随公司财务会计肖阿姨核对会计事务。真正了解和熟悉了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各项会计业务,同时我还还配合公司肖阿姨做好帐本的日记帐笔录,做好帐簿的装订和归档工作。经过7天的实习,我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不断地使理论联系实际。我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购货业务、票据业务、贷款业务。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如: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前提、为基础。
此外,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在实习期间,我初步学会了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我在网上查了很多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又有肖阿姨的指导和帮助,我相信凭借这项技能,自己可以在今后更好的解决实习中遇到的会计业务问题。
【找实习的经历】推荐阅读:
教师实习经历的自我鉴定06-19
银行实习经历专题09-18
实习经历和心得01-13
中国电信实习经历心得体会12-04
难忘的经历优秀06-03
糟糕的经历作文09-16
李白的一生经历10-23
雷锋的人生经历10-29
经历挫折的句子11-12
学二胡的经历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