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精选8篇)

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 篇1

宁夏地区机票行业的分析报告

宁夏地区对于机票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机票行业的利润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个行业。随着春运的到来,火车票需求量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如愿以偿的,还是有很大一部人人不知道怎么回家,这个时候就有人无奈选择了飞机作为回家的交通工具,所以机票在年前也是很畅销的,在这里就有很多人有在和方面的资源,但是不知道怎么去代理机票大,尤其是宁夏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很多人不知道机票行业的利润,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首先选择一家好的机票代理的平台,尤其不能找免费的,因为天下买有免费的午

餐,所以在这里就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了,前期用了免费的平台,后期发现自己的客户资源全部都没有了,所以有很多免费的机票代理公司是非常不合理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机票行业的行规,下面介绍一下机票行业的利润分析报告,首

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 篇2

2010年以来,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软件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自此, 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企业。大部分软件企业来自于北上广和东南沿海地区。宁夏地区软件研发企业很少。宁夏软件研发基础相对薄弱、人才流出大、产品缺乏竞争力。虽然, 2015年1~4月宁夏软件行业营业收入均超过10%的增长, 但同期增速出现负增长。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财务管理更重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增值保值。以前“粗狂型”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财务管理目标。通过成本精细化管理, 使得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企业目标, 已经成为宁夏软件研发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精细化管理发展历程

精细化管理思想最早由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提出。但精细化管理方式最早产生于制造业, 由日本丰田公司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所谓精细化管理思想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 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 使要保留下来、能够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 让用户的需求拉动产品的生产, 不断完善, 达到尽善尽美。在丰田精细化管理体系中, 成本精细化是其改革的重点, 其目的在于“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 以提高生产效率”。后来, 在精细化管理被逐步推广的过程中, 企业精细化管理逐渐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 企业管理更偏重实现企业营运绩效。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方向。

三、宁夏软件行业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2015年是全国软件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 我国软件行业收入逐年增长, 从2012年~2015年翻了2.83倍。但是, 软件行业营运成本同期翻了3.15倍。宁夏软件行业收入同期翻了1.81倍, 营运成本同期翻了2.02倍。成本增长速度超越了收入增长速度。下面通过宁夏和全国软件行业的各项指标, 进一步探讨宁夏软件业在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1. 宁夏软件业与全国软件业数据对比

单位:亿

单位:亿

宁夏软件行业收入由2011年的5.26亿增长到2015年的11.41亿, 主要是因为全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宁夏企事业单位对软件的需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 宁夏软件业收入增长的重心是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产品收入。宁夏软件行业预计未来收入仍会略有下降, 但仍能保持18%左右的增长。

相比之下, 同期全国软件行业收入从2011年的18467.93亿增长到2015年的42847.92亿, 有着较快的发展。但是全国的增速明显放缓。这说明全国软件业整体发展受到制约。

宁夏软件行业营业成本由2011年的4.93亿增长到2015年的9.82亿, 主要是因为软件行业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的提升。

相比之下, 全国软件业营业成本由2011年16069.43亿增长到2015年的37081.92亿, 在2012年~2013年期间, 全国软件业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降低, 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一定的冲击。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 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是软件业营业成本的重要构成, 2015年研发经费增速达24.7%, 企业营业成本过大是遏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宁夏软件业与全国软件业毛利率对比

通过对毛利率的对比, 我们发现2011年~2014年, 全国软件业毛利率水平始终高于宁夏软件业毛利率, 但是, 差距在逐步缩小。一方面, 说明宁夏软件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 另一方面, 说明宁夏软件业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根据经济学原理, 一个长期发展的企业必然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成本偏高, 第二阶段是成本降低, 第三阶段是成本升高。当前, 宁夏软件业的发展已经即将向第二阶段迈进,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 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 宁夏软件业营业成本偏高, 这不仅与宁夏软件业发展起步较慢有关, 而且和全国软件业成本普遍偏高有很大联系。2016年, 华为和中兴两大巨头先后开始迁厂, 主要原因是研发成本过高和人力成本过高。宁夏软件业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虽然没办法与软件大省对比, 但降低软件研发企业营运成本的空间很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四、成本精细化内涵及实施步骤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精细化管理。根据上述得出的结论和所属性质划分, 宁夏软件行业成本构成主要有研发成本、人力成本、营运成本和推广成本四类。其中, 可控成本为研发成本和推广成本, 不可控成本为人力成本和营运成本。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降低不可控成本, 优化可控成本, 从而实现成本节约, 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中, 首先, 应加强思想动员, 只有员工自发愿意配合企业精细化管理改革, 企业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其次,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利用企业运营的相关数据, 寻找出能够降低成本的突破口。最后, 在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改进业务设计, 逐步优化成本控制策略。

1. 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

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员工日常活动管理, 主要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和职工差旅费;第二, 人才引进管理, 主要包括员工招聘环节设置和新入职员工培训管理。

(1) 员工日常管理。目前, 软件行业员工工资在所有行业中属于高水平。其中, 基本工资占比为30%, 奖金及加班补助占比为70%。在软件研发企业, 加班是常有的事情。软件研发企业可以通过改进软件开发模式或者采用按计划任务与工时配比原则, 降低员工加班比例。例如, 企业依据以往的历史数据, 可以将计划任务分配给每个部门, 由部门经理给每个职员分配额定的任务, 员工每天仅需要完成分配的任务即可。如果在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 计划任务没办法完成, 那么可以通过对比, 选取引进新员工和采用加班方式二者中成本最低的方案。一方面, 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另一方面, 可以让员工拥有更多休息的时间, 从而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目前, 宁夏绝大多数软件行业采用每日写总结或者每日开晨会的方式来评判员工工作量, 从而为管理层评判员工工作情况。这种方式虽然能很准确把握员工工作情况, 但是, 不乏有员工应付的情形。建议企业将每日总结或晨会改为每周总结和每周例会, 开会时每人在规定的时间内阐述上周完成工作、与上周计划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和本周计划完成的工作。这样可以评判员工工作整体完成进展, 有助于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软件研发企业差旅费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派遣员工到客户所在公司, 提供客户购买服务中包含的软件维护;另一种是临时性派出员工出差。企业应根据出差地区的平均日工资+伙食费+住房补助+出行补助+额外补助, 为员工报销差旅费。对于进驻客户企业, 为客户企业软件运营进行维护的长期出差员工, 可以采用租赁住房的方式, 租赁标准企业可结合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当地中等住房标准等指标结合而定;对于临时性出差的员工, 企业可以与全国性连锁宾馆签订长期合约, 合约确定标间入住价格以及单人间入住价格。通过细分出差的类别, 可以寻找到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2) 人才引进管理。宁夏作为西部地区, 引进软件研发人员相对比较困难, 主要是工资待遇低, 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少等因素, 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前往北上广及深圳地区就业。这使得宁夏软件人才匮乏, 导致产品核心竞争力低, 就目前来看, 宁夏软件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都为当地政府、居民服务, 向外推广的产品很少。因此, 宁夏软件研发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引进人才。第一, 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地政府有关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 获取政府资金扶持。同时, 配合政府政策, 制定适合本企业人才库建立的配套政策。第二, 借鉴国外引进研发人才的方案, 即“印度模式”。企业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 建立人才培训中心或者是创新学院, 一方面, 企业为高校提供前沿的行业动态及先进的研发理念, 可以吸引当地研发人才。另一方面, 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 企业可以定向培养适合本企业的高校毕业生, 通过签订合约, 为学生免费培训相关技能, 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 成立全资子公司, 专门负责企业人员招聘、培训, 子公司可以通过培训向学员收取费用, 并签订意向合同, 保障合格学员能顺利入职公司。第四, 拓宽股权激励范围, 使中层员工和普通员工也能获得公司的期权和股权。合约政策的制定可依据普通员工3年期期权和中层员工5年期期权的原则, 对在节约成本, 提高效益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可采用一次性奖励股权的政策, 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2. 营运成本精细化管理

这里所述营运成本管理排除了研发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第二, 产品推广成本管理。

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 主要是日常管理成本和办公设备成本, 其中办公设备成本包括日常维护成本和采购成本。对于软件研发企业, 其日常活动的管理均采用信息系统, 管理水平较高且管理成本较低, 没有太大的改进空间。对于办公设备成本管理方面,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办公场所及相关配置, 必须符合企业规定标准。目前, 我国大部分软件企业均采用的是日本的工位设计, 即一个组在一个大圆桌上办公。这样的设计方便了该组人员的交流, 但不利于员工提升工作效率, 因为紧临的员工可能会相互影响。宁夏软件研发企业应采用隔断式的办公区设计, 一个隔断的长宽均为1.5米, 高为1.2米, 两个相邻隔断之间有一个20厘米的小隔板, 将一个组内的所有隔断围成长方形。这样的设计既不会使员工之间相互影响, 也不会影响本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提升工作效率有一定帮助, 最重要的是节约了空间。另外, 对于设备采购,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库, 实时掌握最新产品价格, 选择性采购。另外, 与信誉较好的供应商签订带有设备标准的长期合同, 采用最低价, 不仅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降低了采购成本, 还为企业下年度作出预算提供了一定的数据。

伴随着经济的不景气, 软件的推广成本也必须考虑在内。一般软件研发企业的产品定价均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该方法仅仅考虑到产品预期的收益率, 但由于期间费用的存在, 实际收益率没有预期收益率高。因此, 在设计预期收益率的时候应考虑软件的推广成本, 推广成本的分摊应按照不同产品研发费用和销量的商之比, 分别计算不同产品的所占推广费用, 期末, 对推广费用较高的产品改进推销方式。同时, 还可以采用投标方式和代理方式。企业通过对比实际数据, 寻找到保证推广效率的最佳推广方式。另外, 企业还可以积极推广网络营销模式, 百度推广、微信微商等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的推广可以为企业开拓部分市场并且能显著降低推广成本。宁夏软件业未来需要进一步向外部市场拓展, 企业应积极相应政府号召, 以“一带一路”和中阿经贸论坛为契机, 积极向中东、非洲市场开拓, 使每年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推广费用占到总推广费用的10%~15%。

3. 研发成本精细化管理

软件研发是软件公司的核心部分。研发成本是营运成本中的重要构成。因此, 软件研发控制是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组成之一。目前, 以客户满意度为准的研发方式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般研发企业的研发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生命周期法, 即客户需求-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运行与测试-软件维护;另一种是采用外包的方式。大部分软件开发公司都是一对一为客户设计软件, 这类软件的研发成本很高, 且客户对于需求描述不到位, 企业通常很难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 从而研发出顾客不需要的产品, 因此造成了浪费。还有一部分软件公司为客户提供统一的软件, 这类软件研发成本较低, 但是客户的满意度并不高, 因为有些功能客户不需要, 而有些功能又缺失。宁夏软件研发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 且适用的客户多为当地客户, 软件研发成本大。

因此, 对于企业自行研发的成本控制, 应该采用改进的生命周期法。所谓改进的生命周期法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 企业应建立标准模板库。所谓标准模板库是指企业各类产品最简化功能的集合。标准模板库能够保证企业经营范围内所有的产品都有最简化的版本, 客户可选择对应的产品, 企业即可以通过自主研发, 也可以通过购买北上广地区的相关软件来建立标准模板库;第二, 根据客户的需求, 采用生命周期法向标准模版中添加或者修改相应的功能, 此时, 软件研发不再从需求分析做起, 仅需要根据用户的描述, 直接进行软件设计, 添加或修改对应的功能;第三, 建立维护标准库, 不同产品相同的功能采用相同的维护标准。改进的生命周期法, 适度的引用了北上广地区的优秀产品的功能, 并结合当地特色, 研发出更具本土化特色的产品。改进的生命周期法, 降低了前期需求分析所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 需求分析由原来的总体分析转为具体分析, 分析的内容转向附加功能, 预期软件研发周期能降至原先的一半。改进的生命周期法, 通过与人力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营运精细化管理紧密配合, 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对于外包的产品, 企业应与国内外形成规模的软件研发企业对比, 与完成相同功能且研发成本最低的软件开发商合作。与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区的软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战略合作关系, 派出交流组学习对方降低研发费用和企业营运成本的方法。有实力的企业, 可以与同层次的企业合作, 建立研发实验室, 共同研发新产品。

五、结论

综上所述, 企业在推广精细化管理中, 成本精细化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也是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精细化管理、营运精细化管理和研发精细化管理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每一部分的实施离不开其他两方面的配合。宁夏软件行业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成本高, 开拓市场难这些劣势不得不促进企业通过自身优化, 提升竞争力, 实现企业价值。随着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逐步推进, 企业的发展优势会逐渐增强, 效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美玲.精细化管理:后竞争时代的利器[J].印刷杂志, 2013, (10) .

[2]谭家芝.浅谈钻井公司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0, (4) :15~16.

[3]宋利.解读精细化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 (05) :29.

[4]周立宏.精细化管理_企业制胜的法宝[J].管理百科, 2010, 06, 300280:29~31.

[5]杨显贵.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公共管理, 2008, (02) :82~85.

[6]刘东.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12, 273512:280-282.

[7]李强.论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四个层面[J].行思探理, 2010, (01) :30~31.

[8]王志国.企业精益化财务管理及其划小核算单元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141~142.

[9]陈益.汽车零部件行业精细化管理[J].管理观察, 2013, 09, 315300:229~230.

[10]张云岗.汽车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探析[J].商, 2015.

[11]杨建坤.油气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J].天然气工业, 2012, (01) :108~112.

宁夏自治区发展 篇3

一、做好顶层谋划,推动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相结合

上海市经信委紧紧把握国内外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刻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建设全国首个“四新经济”实践区战略协议,在建立协同区域创新体系、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工程等方面深化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布局落实《中国制造2025》。未来,上海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两化融合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能力。

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上海在编制“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和路线图中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经济向高端化、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继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保持制造业的合理规模和比重,使先进制造业成为经济中心的坚实依托,推动制造业整体升级,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使上海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征的全球高端智能制造中心;到2025年,落实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集群,上海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二、促进融合提升,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把握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从“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角度,优化产业经济的质量效益、内在结构。

一手抓先进制造业重大工程和项目。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发布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的实施意见,围绕应用层、装备层、网络层和平台层,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自主突破、标准支撑、平台创建、载体建设五大工程。一批重点项目实现突破,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首架商业运营ARJ21飞机交付;和辉光电点亮国内首款5.6寸OLED柔性显示屏;核电主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9%;世界首制17.2万方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交付;上海轨道17号线成为国内首条由本土企业独立提供完整信号关键装备的地铁线路;3D打印零部件首次用于“浦江一号”卫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突破4万辆。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国际四大机器人巨头均在沪设有机构。上海有3个项目入选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9个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7家企业获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另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意见,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2015年生产性服务重点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2%。上海浦东获批成为首个“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上海,国内首家集成电路融资公司—芯鑫融资租赁2015年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深入贯彻落实制造业质量、品牌战略,发挥创意设计对产业经济的重塑与提升作用,推动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世界手工艺博览会等重大项目建设。成立智慧照明产业联盟,通过对城市路灯的再定义再创意再设计,将遍布城市的微型基站、LED光源、充电桩等集聚一体,创新推出普罗娜(PRONA)智慧照明系统,并在部分区域开展示范应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物理载体。

三、培育增长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与创新

加強与《中国制造2025》在战略目标、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关键平台等方面融合对接,注重“破旧立新”,以“四新经济”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提质增效,加快形成增长新动能。

一是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上海经信委积极对接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规划实施“互联网+”研发设计、协同制造等21个重点专项行动,与腾讯、阿里巴巴等合作落实“互联网+”战略。加快工业云、工业软件在汽车、航空、钢铁、装备等重点产业的普及应用。制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探索设立数据交易中心,推动金融、商业、航运等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促进传统企业以模式和业务创新带动转型发展。例如,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承担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建设任务,推动位置网+车联网+道路交通网“三网合一”,提升城市智能交通水平。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新突破,“电梯物联网”示范工程已实现全国范围的远程电梯信息采集、定位及急修调度管理等功能,目前入网电梯已达4万台,计划2018年扩展到10万台以上。

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四新经济”。上海发展“四新经济”,本着政府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设定统计口径、不锁定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的原则,鼓励差异化探索,深化经信委和发改委牵头、相关委办局和16个区县共同参与的“2+X+16”联合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研发+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产业人才+应用示范”“六位一体”联动模式。借助自贸区等平台,近两年累计解决企业在“四新经济”发展中的共性问题52项,推动互联网教育、网络视听、互联网金融等“抓手型行业”迅速成长,产业实现跨界融合、迭代创新。上海经信委牵头做好总结,滚动发布年度“四新经济”绿皮书,目前创建了包含15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近90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20家高技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首席信息官(CIO)联盟等在内的44个产业创新联盟。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发展“四新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专题报告上批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对新经济业态和动能发展给予有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保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政策性创新并举

供给侧改革方面,聚焦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效率提升、调整与发展联动,拓展创新转型的动力空间。一是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推进“减与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园区转型、生态建设、“四新”经济、众创空间、社会治理联动,按照锁定项目、地块、进度、责任的要求,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减少对重化工业、投资拉动、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制定2015年版《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提出“十三五”期间推进50个成片区域结构调整路线图(“1350”计划),涉及调整的土地约5万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压减清除无效、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建立优质产能利用跟踪服务机制。二是围绕产城融合,完善工业用地规划布局,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和零星工业用地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空间新体系;依托工业园区、大学校区、文创基地、科技孵化器、商圈楼宇,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众创空间”。三是实行“三首”政策,通过“首台套”装备风险补贴,超过80%的首台套装备实现量产;形成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补偿机制,带动新材料广泛应用和产业化扩张;研究软件“首版次”实施方案,鼓励关键领域国产化产品替代。

需求侧创新方面,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激发市场主体动力与活力,打破需求瓶颈和市场阻隔,促进产业升级。一是发行“四新经济”服务券,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转让等,首批36家企业获得服务券。下一步将推出“四新”服务券升级版,逐步由政府统一购买产业、文化、科研等公共服务,创新主体自主选择服务提供方,政府实现由“返税”向“返服务”转变,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对接国家战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上海经信委牵头组建500亿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设立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基金。加快设立“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板”,为战略性、科技型、轻资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围绕市场需求,完善服务机制,借助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平台,探索突破政策瓶颈,積极培育发展信息经济、信用经济、绿色经济等。

宁夏白酒市场调研报告 篇4

从全国范围看宁夏白酒,所占位置几乎无足轻重:

一、宁夏白酒的总体消费量低,自治区总销量或许无法与苏鲁豫皖等板块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域的销量比肩;

二、地域偏远,为外来品牌的介入制造了一定障碍,属于封闭性市场;

三、与国内其他区域白酒市场相比,总体竞争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对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未能形成有效推动;

四、宁夏白酒缺少历史厚重感,品牌血统根基匮乏和较低的产销量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第一部分:宁夏白酒市场现状分析

一、市场竞争格局:

宁夏是人口较少(总人口600余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有1/3左右为穆斯林。根据中国人均白酒消费量110元/年计算,宁夏省白酒销售额约4-5亿元,中档、中低档白酒的总消费量约70%。宁夏白酒总体竞争格局层次感清晰。高档市场完全由“茅、五、剑”三大巨头把持,中档、中低档市场由本地企业占据。“沙湖春”和“老银川”竞争激烈,“沙湖春”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另一重要品牌 “大夏贡”销量明显下滑,面临着退为二线品牌的危险。外来品牌表现较好者仅有河套老窖和口子窖;前者铺货率较高,实际占据的市场份额较低,没有形成竞争威胁;口子窖立足于5年产品在商超渠道和部分餐饮渠道运作,以机会性推广为主;西凤在省会银川有一定动作,但未大面积推广。从区域市场来看,沙湖在银川地区和石嘴山地区呈下滑趋势,老银川上升迅猛;吴忠市场尚无绝对领导品牌,沙湖、老银川、大夏贡、古峡宴均有一定市场份额;中卫市场沙湖春仍占主流,“银川”在县级市场发力效果明显;固原地区沙湖春、大夏贡表现较好,“老银川”谋势待发。

二、消费特点:

1、宁夏白酒具有区域消费不均衡现象,从宁北(石嘴山、银川)、宁中(吴忠、中卫)、宁南(固原)明显呈现出倒立“金字塔”结构。主因是民族消费特性所决定的:回族禁白酒,聚集区消费量较低(吴忠、固原地区);而回族分布较少的地区(银川、石嘴山)市场白酒比重极大,占据自治区近60%以上消费。亦因不同民族消费特性和居住特点,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市对下辖行政区域内的白酒消费辐射和影响力并不强。

2、全省主流白酒以41—43度为主,高度酒和低度酒都很少。浓香型产品深受喜爱。但第一品牌沙湖春目前积极推广清香型洞藏系列。

3、白酒消费格局较为明晰,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价格带,具体如下:

A.大众消费能力不强:家庭消费10-20元,普通宴请、聚饮、婚庆、礼品消费集中在15—30元,即10-30元为市场主流价格带,消费需求旺盛;乡镇市场10元以下仍是主流。

B.政务/商务消费不均衡:低档消费在20-40元,选择沙湖(新品、玉液)、老银川居多、大夏贡(1038)次之。中高档消费75—160元档,选择沙湖(特酿、和谐、三里洞藏、琼浆)、老银川(传世经

典、国际经典、十年陈藏)、大夏贡经典五年和口子窖5年较多。各品牌旗下产品竞相表现,但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导产品,老银川上升趋势明显。高端消费大部分选择“茅、五、剑”,消费比较成熟,但量不大。在中高档市场上,缺乏绝对核心产品,此为中高档白酒机会之一,所有厂家市场定位都较为清晰,但没有在某一细分价位上实施精耕细作战略,都以多产品机会运作的思路操作中高档白酒。

C.其中流通终端价40-70元中档消费属真空地带,大夏贡系列、老银川四星在此价位上缺乏系列化运作,表现平平。此为市场机会之一。

整体来说消费不够理性和成熟。对品牌缺乏认知度和忠诚度。存在以下几大消费特点:

一、被动消费,大部分消费者因渠道(服务员和零售店主)推介产生消费,突出表现在银川和石嘴山地区;

二、跟风消费,消费者易受外界干扰购买流行性白酒产品;

三、地缘性消费居多,即消费者存在地产酒消费情结,也是宁夏地产酒强势的根本性原因。

三、渠道特征:

1、餐饮:除银川和石嘴山外,宁夏其他各地区大型餐饮欠发达。吴忠、固原地区中小型餐饮较多,但清真的消费特点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白酒消费。餐饮渠道进店壁垒不高,大部分为品牌/品项进场费用,基本无买断专场、包量销售、大包商运作、买断专场促销权的操作方式。渠道中服务员的推力极为关键;大部分终端加价率不高,但消费者自带现象比较严重。

2、名烟名酒店和专卖店等渠道方式仅在银川、石嘴山市场较发达,也带动了该市场团购渠道的发展。

3、现代商超渠道较发达(主要在银川)。该类渠道在白酒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厂家在该渠道推广活动的开展趋向频繁,导购投入也在增加。传统批零渠道在白酒销售中仍占主流,对利润需求较为旺盛。

4、公关团购渠道逐步兴起,为中高档白酒未来销售主渠道之一,以银川和石嘴山市场突出。专卖店业态以全国性一名酒(茅台、五粮液)为主。

四、主流品牌概念及推广:

从各品牌名称来看,存在 “三地”:地缘特色明显,地域文化突出,地方情结浓厚。

1、沙湖春为银川旅游景点,借助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地域文化突出;在品牌形象塑造上,推出高端形象系列产品“原浆系列”,在香型上进行破坏性试验,弃用浓香型采用非主流清香型;在概念上借用酒鬼的“洞藏”文化,突出五谷原酿。此项突破为宁夏白酒先河,但从消费特性和需求来说,创新效果还有待未来验证。

2、老银川利用银川在宁夏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政治、经济因素对其他市场进行辐射和影响),通过地方情节来拉拢本地消费者。

3、大夏贡沿用西夏历史文化结合宁夏地域文化,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宣传上以“真朋友、喝好酒”的聚饮消费概念进行传

播,与品牌的历史厚重的调性不匹配。

4、塞上江南:此品牌名称极致的体现了“三地”特色。在产品概念上,首创“窖藏•原酒”,系列产品突出年份概念。

5、地方性品牌原州宴、六盘春等皆以三地文化为主。

6、推广简析:

A.现状:全省性品牌推广以空中为最(电视广告投放比重最大,且都以省级二流媒体为主),在部分现代化媒体上尝试性投放(分众传媒)等。户外媒体上仅注重终端门头的使用,大型楼宇/高炮/墙体等使用少。整体而言,所有厂家在市场旺销氛围营造重视程度不够,市场生动化和终端生动化缺乏创新,品牌塑造意识较弱,传播手段过于传统和保守,传播媒介使用的立体性和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存在明显不足。从事件营销的角度看,几大厂家都能结合自治区五十年区庆这一热点事件。在消费者培育上缺乏新意和行动(几乎所有的厂家都加大渠道面的推广工作),此为其他厂家竞争力打造的突破口之一; B.分析:促销的形式有四种: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公共关系。而宁夏白酒品牌的促销目前还处于比较偏颇而又单一的方式上。不少企业把品牌知名度提升、业绩增长寄望于宣传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老银川为最)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对于渠道促销上,宁夏白酒热衷于大力度的渠道促进,有句话是“宁夏的白酒厂都是为服务员建的”。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导致消费者忽视品牌,忠诚度低,被动消费。换句话说就是缺乏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规划,品牌意识还处在销售型品牌管理阶段,缺乏统

领全区的霸主高度,传播手段过于传统和保守,传播的立体性和一致性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未能形成独特的品牌区隔,不具有品牌独占性。

五、主要品牌营销模式分析

1、沙湖春

1)基本状况

A.竞争模式:品牌传播+厂家主导性操作+中低价位产品汇量式驱动。

a、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品牌传播,包括多媒体的组合使用,事件行销,通过高端形象产品的开发提升品牌形象等。

b、经销商主要承担产品分销的物流和资金职能,企业的销售队伍负责市场的维护和管理。

c、细分中低档市场,在每个机会市场都培育出领导性产品,狙击竞品。

B.品牌概念:沙湖春为银川旅游景点,借助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地域文化突出;推出“原浆系列”拔高产品形象,用清香型进行产品差异化,宣传“洞藏”文化,突出五谷原酿,品牌形象清晰。

C.市场区域特点:全省布局早已实现,但主导产品发展不均衡很明显。银川、石嘴山、固原、中卫市场是沙湖春的强势阵地,吴忠市场表现一般,银川和石嘴山地区销量有下滑趋势。从全省来看,沙湖春仍是第一品牌。

D.产品线:产品囊括高档、中高档、中低档、低档,产品结构

明显优于其他品牌。但中高档产品的推广突破不成功,大致如下:

a、高档、中高档产品:原浆系列(三里、六里、九里洞藏),价格从88元到数百元,在宁夏省内尚未形成规模。特酿在70-100元价格区间表现较好,未能成为细分价格带的主流,近期下滑迹象明显;和谐、琼浆等表现平淡。

b、中低档产品(价格区间中前者为流通最低价、后者为餐饮最高价):主要为玉液(35-58元)、新品(22-32元)、佳品(16-25),定位精准,且每款产品皆为全省性主导产品。

c、低档产品:光瓶系列。

2)问题分析

A.洞藏系列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白酒价格到价值的转变,高价位产品不能简单等同于高品牌形象,需要持续进行系统深入的品牌塑造。

B.同时推广两、三个中高档产品,产品概念也不同,不统一的传播口径,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混乱,最终导致各个产品都推广不力。

C.缺乏终端维护意识,终端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者促销被终端老板或服务员大量截留,终端价格混乱,从而影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D.对新渠道的推广意识不够,如公关团购。

2、老银川

1)基本状况:

A.竞争模式:群狼战术+高空品牌传播+整合政府资源+快速撇脂的渠道策略

a、大量采取买断贴牌,吸引和刺激资本雄厚的经销商,垄断渠道资源。

b、经销商全权负责市场的操作,企业仅提供高空中的品牌传播支持。

c、经销商利用低成本优势,对零售终端采用高促销、高售价的快速撇脂方式,极大的满足了其高利润需求,渠道推力显著。

d、具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源,在团购渠道有显著优势,核心消费群的领导性消费较强。

B.品牌:老银川直接利用银川在宁夏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地方情结拉拢本地消费者,利用银川在全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因素对其他市场进行辐射和影响。

C.市场区域特点:老银川目前上升势头迅猛,但全省布局和发展失衡。主要市场在宁北(银川、石嘴山)和宁中部分县级区域(中卫、吴忠),宁南市场处启动阶段(固原)。

D.产品线:各系列产品总品项达100多个,每个价位上均有数款产品,自我竞争的特点明显。从市场反映来看,销量较好的产品如下:

a、中高档产品:传世经典、国际经典、十年陈藏;其中传世经典表现突出;

b、中低档产品:二星、三星全省铺货率较高,50年老银川在

银川市和石嘴山表现尤为突出。

2)问题分析:

A.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开发泛滥,核心产品不突出,缺乏长远的产品规划。因此,产品更迭过快,品牌透支严重。

B.品牌概念单薄,没有明确的诉求点,有待挖掘,消费者沟通浮于表面,品牌根基不稳;

3)机会:

A.贴牌模式使得企业产能得以全部释放,企业市场份额得以迅速扩大,企业原始积累得以完成;同时企业也实现了多产品、全价位、全渠道的密集覆盖;这种模式是企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可采取的最佳模式;

B.企业聚集了雄厚资金实力、健全的销售网络,渠道优势明显;

C.企业下步方向应该为:品牌概念的挖掘和持续性传播、产品结构优化、厂家主导性操作几款产品、逐步削减买断产品、做好终端细致化管理和维护等,获得持续性高增长可能是存在的。

3、塞上江南(潜力品牌)

作为白酒品牌来说,“塞上江南”集地缘文化、人文文化于一生,“塞上江南”=宁夏,寓意深远、可挖掘和延展的概念颇多。经过一年的宣传,品牌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原酒”概念。但也存在颇多问题值得思考:

1)品牌面世一年,销量规模不够大,根基不深厚,品牌独特文化个性表现不突出;

2)目前产品线过多(近十支产品),品牌支撑多产品运作难度较大,多产品会对薄弱的品牌基础造成透支;

3)既有产品隐性问题:

与塞上江南的调性贴合度不是很高。像年份酒系列,虽然产品构架清晰明朗,企业的原意为“窖藏原酒”,但消费者认知很可能为年份酒,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作为白酒品牌仅一年,竟然会有10年年份酒?

产品开发模仿性过强:诸如5年的茅台瓶、经典系列瓶及概念、窖藏概念、年份概念,已有其他厂家提出并在市场上做的风生水起。从企业战略选择上来说,战略性跟随会降低渠道教育和消费者教育成本,但白酒生存的法则更倾向于自身概念的首创性、独占性、传播延续性;

企业已有突围市场的牺牲型产品(3年、5年、蓝色经典),但缺主导形象产品。

六、市场特性总结:

从前文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宁夏白酒市场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带有自我封闭性质的市场(排外性市场):市场畅销产品/品牌几乎被本土企业所垄断(口感排外和品牌情感排外),除一名酒外,外来品牌销量和影响力很小;省内白酒向外扩张受到地域性因素阻碍,优势和效果不明显。

2.产品结构失衡性市场:所有厂家的畅销产品结构偏向中低档,占整个宁夏白酒销售份额的60%以上,和其他地方、区域市场对比发

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中高档白酒销售状况不尽人意。

3.价位割据型市场(产品结构失衡导致的):由于产品结构失衡,直接导致宁夏白酒成熟主流价位集中在10-35元,高于35元以上产品仅在局部区域的部分渠道表现稍好。

4.机会显性市场:宁夏本土企业在中高档市场尚未有出色的表现,没有形成细分价位的领导型品牌,恰是优势企业占位成为真正区域领导者的关键机会,机会凸显。这里面要参考两大因素,一、未来的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产品结构的优化将是主课题;

二、机会占位性培育中高档白酒是整个行业和其他白酒板块的制胜法宝;

三、宁夏政务商务消费处于需求培育和放量阶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 结

通过对宁夏整体白酒行业的营销观察,以及主力品牌间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宁夏白酒目前仍然未能摆脱“促销酒”、“季节酒”、“渠道酒”的窘境——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的培养渠道暴利需求的惯性,缺乏一个领头羊或扛旗者引导整个行业走出这种病态的恶性循环。个人认为制约宁夏白酒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缺乏系统的营销规划;

2、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差,“偏爱”渠道面竞争;

3、精细化营销的实质性嫁接和使用质量低,无法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4、地域性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地缘营销潜力有待大力挖掘;

5、缺乏对中高价位白酒销售模式的深刻研究和实践。

因而宁夏白酒企业整体的营销水平亟待提高,并且必须从营销竞争的系统性、营销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进行战略规划,“扬长避短、补缺补差、积极创新、快速发展”,迅速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做到一方面打压本土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为将来抗衡全国性品牌和临近的觊觎者蓄势。第二部分:宁夏白酒发展战略思考

一、宁夏白酒当自强

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不断有新的企业崛起,从默默无闻的小厂脱胎换骨,成为赫赫有名的“诸侯王”,另一些成名较早的“诸侯王”,则不甘心安于一隅,正积极地向省外市场进行拓展,谋求更大的发展。在高歌猛进的繁荣背后,有更多的企业被竞争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行业内的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宁夏的白酒企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虽然现在主要是来自于本地对手的逼迫,但是,早晚会面对外来强势品牌的挑战,这些品牌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有成熟精悍的销售队伍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拥有远程作战的丰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大决战尚未来临,目前的竞争态势还不足以证明一个企业真正的实力。

因此,宁夏白酒企业应该居安思危,对企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二、白酒战略分析的“二维矩阵”

酒水企业的业绩增长和发展规律是一个二维矩阵,即区域市场和产品相互作用的结果,围绕着这两个核心营销要素,匹配相应的组织、渠道、促销及品牌推广等资源。具体如下:

1、战略1:小区域低占有。少数的市场和少量的产品,是低成本的竞争策略。例如古峡宴在吴忠地区。适用于资源匮乏的小企业,企业处于严重衰退期时,也会有同样的市场表现。

2、战略2:小区域高占有。企业选择局部地区以丰富的产品线进入每个细分价格带,使用压倒性资源投入对渠道进行掌控。属于集中化竞争战略,靠战略性区域驱动获得业绩增长。例如老银川在银川地区。大多数区域性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资源有限,对市场的管控经验值不高,采用此战略,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打造样板市场,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便于下一步将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滚动发展。

3、战略3:多区域少占有。广种薄收,是跟随角色的低成本战略,企业模仿市场主流产品,进行多区域的投机性销售。有时区域性品牌试探性进入新市场时,也会阶段性采取此种策略。(如宁夏红在全国市场)。可以快速带来现金流,企业风险小。但是,无法建立根基市场,也不利于销售队伍的成长,企业难以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一般企业会作为阶段性使用,下一步往往是对已有市场进行筛选,确定重点市场后,转变策略精心运作。

4、战略4:多区域高占有。

1、主导产品驱动的汇量式增长战略:企业主推一款细分价位的产品,在多区域推广。例如古井淡雅产

品安徽操作模式。

2、多个细分价位的产品,在多区域推广。例如郎酒在全国市场的“群狼策略”。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包括资金、相对稳定的销售队伍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对品牌的整合推广有一定的经验和相匹配的资源。

四、主要战略选择的资源匹配要求

成功的区域性白酒企业,一般都是经由战略性区域驱动的增长发展到主导产品驱动的多区域汇量式增长。即由“小区域高占有”模式,发展到“多区域高占有”。参照我们对宁夏企业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宁夏企业的规模和现有市场基础,也适于采用类似的发展路径。因此,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战略选择的资源要求。

1、小区域高占有的竞争模式

A.产品开发的能力很强,包括良好、稳定的品质、差异化的包装和相对的成本优势。

B.要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的市场,一般是本土市场。

C.渠道结构短,高效,渠道细分程度高,对渠道成员的选择上更侧重理念和发展需求。

D.组织的构建以销售为导向,采用直销、协销模、公关团购等不同营销模式的整合,组建配称的销售队伍和销售支持平台,同时匹配相应的管理体系,以确保队伍执行的高效。

E.品牌传播手段方面可结合企业资源状况组合使用,若资源有限,主力的传播应围绕销售推广展开,但一定要保证传播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说明:采用本战略模式,对企业资源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更侧重于对资源的集中使用,是一种集中化竞争模式。

2、多区域高占有之主导产品驱动的汇量式增长模式

A.要求对市场细分有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产品定位精准。

B.对渠道成员的要求更高,强调渠道成员网络的质量和市场管理能力。渠道的设计,根据市场的不同灵活设计,具有很强的渠道狙击能力。

C.组织构建完善,销售和策略及市场管理职能都要建立专业的系统,销售队伍的专业性较高。

D.品牌的空中传播和地面的销售推广紧密结合,对整合性要求较高。

说明:本战略模式是一种差异化集中化战略,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除了硬件的实力外,对成功的可复制的市场运作模式、销售队伍和组织等软实力要求更高,强调实施的系统性。

五、宁夏白酒的战略机会

对照国内其他省份的白酒行业发展路径,宁夏白酒也将面临新的转折,河套、口子等强劲品牌虽然目前在宁夏市场表现一般,但是,我们仍然相信,这仅仅是个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品牌涉足宁夏市场,他们对宁夏的觊觎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和浅尝辄止。竞争的升级,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变革,包括行业营销能力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改变,竞争格局的改变等。

营销认为,单靠某一营销要素获得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结束,随

着竞争的升级,无论采取何种竞争策略,都需要企业提高综合营销能力,学会多种营销要素的组合使用。

通过前文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宁夏白酒存在的限制性短板,恰恰是实现飞跃的巨大机会。因为,这些问题是粗放的营销理念造成的共性问题,即便是沙湖春、老银川这样的领先品牌,也是过多的倚重经销商的能力,以现有客户的贡献率进行资源的投放,为眼前利润进行规划和投入,其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定位检索及战略模式选择释义:

1、跟随者(古峡宴)可以避开领导品牌的核心区域,采用小区域高占有的竞争模式,在局部市场精耕细作,打造相对闭合的根据地市场,完成从生存期到发展期的跨越,为下一步滚动发展奠定基础。

2、挑战者(老银川)可以针对领导品牌营销模式中的弱点,通过产品细分和营销手段的组合使用,采用主导产品驱动的多区域高占有模式,切割领导者的市场份额。

3、领导者(沙湖春)则必须从整个营销体系入手,采用整合营销法,进行精细化运作,将多区域、多产品、全渠道、高占有的竞争战略发挥到极致,全面进行市场封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树立真正的“宁夏王”地位。同时,采用少产品多区域或小区域高占有的集中化竞争策略,进行外围市场的拓展,向”西北豪门”的至尊俱乐部迈进。

例如,古峡宴,作为典型的跟随者,可以选择一个竞品相对薄弱的地、县级市场,以这个核心市场为龙头,向周边辐射。核心市场直

控终端,丰富产品线,以宽产品高密度地对市场进行覆盖。在品牌投入上,采用大品牌管理方式,以有效的投入力度占有核心市场广告资源,集中宣传主品牌,强调地方亲和力,为所有产品和组织“输血”。对于辐射市场,厂家完全不做市场,渠道由经销商完全控制,渠道方式多数采用大流通。由于没有相应的渠道管理和品牌管理,这样的营销组织结构和管理相对简单。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对核心市场的直控,锻炼队伍,为企业发展培育后续力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在追求市场深度的极致。每一种可能降低成本的方法都被采用,每一个营销要素都被用到极致。因此,这种原始而充满灵活性的模式在本地市场往往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宁夏本土企业在中高档市场尚未有出色的表现,没有形成细分价位的领导型品牌,基本上本土企业的竞争层次较低,主要围绕中低档市场。这恰恰是本土优势企业彻底占位成为真正区域领导者的关键机会。企业可在完善和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细分中高档市场,确定主导产品,集中资源进行大力推广。一方面,采用品质+亲和力的方式,深挖品牌的差异化利益点,建立清晰的品牌区隔;另一方面,加大前置性资源的投入,从渠道拦截入手,强化对渠道的控制力,在终端不断进行消费者教育和沟通的同时,提高渠道的竞争壁垒,狙击其他竞品。为了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还应加大组织保障,采用新的激励和考核手段,提高队伍推广新品的积极性,并成立专门的队伍,提高中高档白酒在重点渠道(包括团购和核心终端的直销)的推广质量和效率。这种中高档产品为主导的多区域高占有模式,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在区域内的综合防御能力,打造真正的“宁夏王”。

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考察报告 篇5

县政府:

近期在政府张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省环保厅组织的赴宁夏考察学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活动,通过现场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直观感受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宁夏自治区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体制来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先行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领导小组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于2010年成立了自治区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副组长,财政、发改、环保等14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环保厅和财政厅联合组成,负责农村环保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自治区多次召开大规模的专题会议,明确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安排部署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并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宁夏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5年把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为民

办的10件环保实事之一,狠抓落实,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全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标准,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宁夏自治区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山川有别的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区划实际,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 11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自治区围绕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形势、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重点和难点的环境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等主要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及项目设计单位,到河北、重庆等省市,就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邀请环保部环科院、沈阳环科院专家,结合宁夏实际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宁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4个宁夏地方标准,为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3、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宁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环保体系、环保专家库和村镇保洁队伍。一是结合全区实际,制定 2

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宁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二是建立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保融资、环保科技支撑、环境监管、环保宣传等新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了农村环保专家库,并由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以解决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支撑缺乏、项目储备不足和村镇缺少环保专职人员的问题。四是按照“树典型带一般”的思路,从2007年起,建立了“干的好就支持、效果好就奖励”的激励机制,对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五是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农村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财政、环保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联动,乡镇具体实施”的四级管理体系。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重点示范效应来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宁夏面积虽小,但从南到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环境问题有较大差异。自治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各县市坚持选择村庄较为集中、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对具备条件的村镇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偏远地区的村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不能纳入村镇的则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 3 的人工湿地、沟塘等方式进行处理。重点整治项目的全面实施,有效带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宁夏自治区的农村环保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环保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其典型经验已多次在全国进行交流。

5、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投入,通过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建设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宁夏自治区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制度,自治区把农村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保障的重点,并建立“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仅近两年,全区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累计就达到4亿元。为减轻各县市(区)及乡镇负担,自治区取消了基层承担的配套资金,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并按工程实施进度予以落实。同时,自治区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捆绑项目办大事,使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电讯、绿化等建设资金向试点示范区项目集中聚集,发挥了资金规模效应,提高了项目综合效益。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自治区还建立了专项资金区、市、县三级督查制度,在项目建设进程中,严格执行责任制、报帐制、招投标制,确保了环保资金专款专用,保证了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习考察宁夏环保工作的一些启示

1、领导重视是宁夏农村环保工作全面开展的保障。宁夏地处西北内陆,经济上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区各级领导 4

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认识明确,工作上高度重视。他们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须要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农村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从领导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保障了农村环保工作。

2、抓好规划的落实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开展的根本。为使农村环保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健康之道,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技术规范、中长期目标和近期要求。《规划》还充分兼顾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现状、生活习惯等,确定了不同的重点整治内容,从而保证了规划的先进性、可行性和长远性,引领着农村环保工作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创新工作机制的运行是农村环保工作充满生机的动力。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牵涉面广等特点,宁夏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建立起了农村环境保护融资体制、环保科技支撑、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新的运行机制,并由各级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保工作的经费、人员、技术、管理机制等重要问题,为农村环保工作趟出了新路。同时,宁夏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小 5

康环保行动中,各级都把建设和整治任务纳入了农村整体工作计划和党政班子考察目标,细化任务,量化指标,科学考核,全区定等排名,把考核结果与班子和党政干部的实际等次紧密挂钩,把对干部的考核等次与干部的升降去留紧密联系,有效调动了各级班子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大的突破。

4、立足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是解决农村环保综合整治难题的良方。在农村环保具体工作的推进上,宁夏自治区针对南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的生活习惯等差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部门资金,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分别制定了远山搬迁、集中建镇(村、近邻并城、平原治污治乱等不同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宁夏农村,随处有集中新建的城镇化新村(镇),气势恢弘、设施齐全,农民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新建和改造后的排排居民点,大多都配套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处处干净整洁,充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三、对瓜州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强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和措施,各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从今年开始,财政部、环保部又开始在全国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共分三年实施,我省也被列入其中。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共安排资金2.3亿元,明年和后年的资金有可能还要增加。我县今年上报了7个村,经省上审核确定后,安排我县5个村(全部在锁阳 6

城镇),每村安排资金60万元(其中省上54万元,县上配套6万元)。目前锁阳城镇正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预计明年8月底完成此项工作。通过近几年连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还相当严重。集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有效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对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考察学习,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我县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动有所帮助。

1、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我县各地农村环境状况差别较大,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基础不一,必须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示范项目村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资金实力相对较好的老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实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2、统筹推进,突出综合。按照上级要求,此次综合整治重点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应按相关要求,抓好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识设置等工作。在规模较大、能够连片的村庄,应建设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相对分散的村庄应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来处理生活污水; 7

对于生活垃圾,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置;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应逐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同时,还应和土地整治、农用水利改造、生态农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科学布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 篇6

宁夏普济大药房自开展药品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文件精神,通过进一步规范,使本企业的药品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我店专项整治活动自查报告如下:

1.依法经营,在醒目位置悬挂证照,并按规定接受年检。2.严格按照经营范围,依法经营。

3.依据GSP标准,制定一整套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

4.设立质量负责人,并负责处方的审核;从事药品经营,保管,养护人员,都已经过了市药监局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师及药师以上职称担任;企业全体员工,都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要求凭处方销售的药品,按处方销售和登记。

5.营业场所宽敞明亮,清洁卫生,用于销售药品的陈列,温控,调配设备齐全,在用的计量器具按规定检测合格。

6.建立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档案,从合法企业进货,并签订了有明确质量保障条款的协议书,购进发票完整。

7.购进的药品严格按照规定逐一验收,并建立了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中药饮片按规定验收、记录,并索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GMP证书。

8.药品储存按要求分类陈列和存放,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内用药和外用药,药品和非药品,都已分开存放。9.无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

10.严格执行关于销售含麻黄碱制剂的相关规定,并对销售程序进行设置,限制超量销售。

11.无走票、挂靠经营等违规行为。

12.店堂内没有违法药品广告和宣传资料。

13.经常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及法规知识学习,并有记录。

14.开展药学服务,建立门诊药历。

15.制定了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16.店堂内设有顾客意见簿,药品质量监督岗。

17.营业人员着装整齐,佩戴服务卡,做到文明,热情,周到的服务。

以上为本企业进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报告,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予指导和监督。

宁夏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7

1.1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宁夏通过造林绿化, 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宁夏的防沙治沙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国家领导人批示推广宁夏的治沙经验, 国务院批准宁夏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省。

1.2 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坚持把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将林业产业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纳入自治区发展计划, 实施林业优势产业带建设等一批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 枸杞、葡萄、“两杏”柠条、沙棘、中药材和桑蚕业等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林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有力地支持了宁夏跨越式发展, 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2 积累的经验

牢固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灌草结合, 统筹推进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城市化进程搞好服务;必须坚持把林业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以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必须坚持依靠科技加快林业发展, 不断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必须坚持林业投资多元化, 为加快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引进林业外援合作项目;必须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明晰林业产权, 放开放活林业经营机制, 以大改革促进林业的大发展。

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林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宁夏自然条件差, 干旱少雨多风, 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水资源贫乏, 种活一颗树很不容易, 如果管护跟不上, 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林产业发展的层次比较低。林业起步较晚, 市场竞争能力弱, 产业化水平低, 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不强。三是林业体制改革比较缓慢。林业管理方面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 林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所有制结构单一, 经营机制不活, 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

4 发展机遇

宁夏作为西部省区, 是国家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党和国家要求宁夏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出贡献, 国家许多重点林业工程项目都能够辐射到宁夏, 这是宁夏林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各级党政组织及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增强搞好宁夏生态建设和发展林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努力开创宁夏林业发展新局面。

5“十三五”宁夏林业发展策略

“十三五”期间, 宁夏林业将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以建设美丽宁夏为目标, 以推进林业现代化为主线, 大力实施生态优先发展战略, 推进精准造林, 建管治相结合, 重点实施林业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五大战略任务, 力争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8%, 新增营造林33.33万hm2, 治理荒漠化土地16.67万hm2, 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92.20万hm2, 森林蓄积量达到995万m3, 林业及相关产值突破600亿元。

“十三五”期间, 宁夏将实施精准造林工程, 全面提高营造林质量, 以规划设计、造林小班、造林模式、造林措施、项目管理和成林转化“六精准”为内容的精准造林, 逐步解决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同时, 突出重点项目, 全面完成6.67万hm2营造林任务, 将以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林业工程为依托, 以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为重点, 围绕大六盘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清水河城镇产业带以及泾河、茹河、葫芦河、祖厉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且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建设。推进沙漠公园建设, 发展沙生态旅游, 依托宁夏“五带一体”“五位一体”防沙治沙技术, 构建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

其次, 完善灌区绿网工程, 全面推进引黄灌区山、水、林、田与路综合治理, 对符合条件的区域, 利用干沟、干渠、干路两侧营造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的“宽林带, 大网格”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要不断推动城乡增绿工程, 围绕自治区确定的2016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小城镇, 以满足城乡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按照环村林带、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的布局,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生态建设。

摘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宁夏各族人民和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 宁夏林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于此, 详细介绍宁夏林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积累的经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发展机遇以及发展策略等。

宁夏建材行业发展报告 篇8

自2008年开始,西吉县充分利用當地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把以西芹等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实施葫芦河百公里蔬菜产业带建设。西吉西芹逐步成了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到2011年年底,西吉西芹种植规模达5.2万亩,总产39.5万吨,农民人均西芹产业收入达到460元。

为了加快西芹产业发展,西吉县主打西吉西芹的品牌效益。一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聘请特色蔬菜专家,培养农民技术人员,建立县、乡、村、示范户四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等;二是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设施温棚1万座、日光温室1200座,建成西芹种苗供应中心2处等;三是扶持组建72家西芹销售代办点,培育农民经纪人116人,建立冷藏保鲜库和制冰车间等,还开拓了陕西、河南、湖北等省的20个大中城市的35个外销市场。

今年,西吉县将按照“建基地、抓服务、增效益、拓市场、创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等,计划种植西芹6万亩,西芹总产量达到46万吨,西芹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元,同时积极保障农户及客商的切身利益。

上一篇:珍爱生命远离火灾下一篇:树叶的段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