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3年工作汇报(精选8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不知不觉在后勤工作岗位上已经几年了,这几年来我的思想正慢慢让我有所体会,让我越来越有斗志,越来越有干劲,从而使自己自信的处理工作生活,逐步走向成熟!这些离不开单位浓浓的文化氛围和人性管理,离不开校领导和老教师们无私的帮助和指导,离不开自己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认真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历程,想党汇报一下我的思想历程,总结过去,汲取经验教训。
一.思想方面
几年来我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通过阅读和研究党的政策,大事和政策方面,对党的认识更加有了全面的了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教师法》,忠诚党的后勤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服务,几年来一直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学校后勤工作的第一线。
二、工作方面
认真学习师德八条,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由于我第一次担任后勤职工工作,没有工作经验,又面临着卫生改革,我在后勤服务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后勤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职工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后勤服务学习中,我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后勤服务思路,把一些先进的后勤服务思路运用于后勤工作中,努力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然后在坚持以“后勤保障,物尽其用,杜绝浪费,教学所需,文明高效”的服务原则下,以“后勤不后,服务为本并育人,开拓创新,勤俭节约”为宗旨,转变思想观念,锐意改革创新,加强后勤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做好后勤保障,尽力谋取综合效益,扎实稳妥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三、工作纪律方面
我迅速融入到学校特有的工作氛围中,不敢有所松懈,破坏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工作学习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员工、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后勤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而言之,我要更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踏实工作,搞好后勤,组织好后勤管理,搞好领导同事及后勤员工关系,打出自己的后勤作风。迅速站稳后勤讲台,积极向老前辈学习,向“后勤新秀”迈进。强化理论学习,积淀后勤反思,力争快出多出后勤成果。
时代在向前发展,我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后勤服务的工作实践中,要以开放的心灵,不断追求,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向上,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在知识、能力、师德、综合素质方面都要不断提高新境界,达到新的高度。
在今后工作中,自己还应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此致
清河林区管理委员会(2009年3月18日)
一、清河林区基本情况
清河林区位于我省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1972年建局,施业区总面积14.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2.6万公顷,森林总蓄积1269万立方米,熟化林地及基本农田地10000公顷,现有职工10454人,现有居住人口5.8万人。清河林区管理委员会(国有林管理局)下设4个基层管委会(国有林管理站),林业经营公司下设6个林业站,其他直属单位7个。全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77个。其中非林非木企业33个。个体工商户890多户,2008林区社会总产值11.1亿元。
和其他森工企业一样,清河林区也曾陷入“两危”(可采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困境,森林蓄积由建局时的1600万立方米减少到1995年的1027万立方米,最低时期,欠银行贷款4700万元,欠各种应付款2000多万元,欠职工工资1200万元。面对困境,我们不等不靠,从1994年开始,我们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使企业发生了巨变,成为全省森工系统强化管理的样板。天保工程实施后,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经济、机制、资源和地域等优势,适时提出了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大力发展多元化、复合型林区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民富、企强、林兴的奋斗目标,并不断付诸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林业产业先进企业等荣誉,成为黑龙江省绿色标兵城镇和平安局,黑龙江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林区。
二、近几年主要工作情况
几年来,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民富为先,强调协调持续,着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几年持续、系统的改革发展,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推行渐进式的改革路子,狠抓重点环节的突破,目前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林业经济到林区经济的转变,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以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林区社会到以管理林区社会的方式管理企业的转变。清河林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全面稳定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环境不断优化改善,职工群众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形成了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不断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力度,加快构建完备的生态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把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区经济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1、深化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天保工程实施后,我们
创造性地推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把林地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承包给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管护责任人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在林下开展经营活动。这种管护方式,把管护责任与管护利益紧密连在一起,在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上,找到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在微观基础上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与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保护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管护办法,把承包年限由原来的15年延长到30年,并根据管护区距离、管护难易度、可利用资源等条件,把管护区分成三类,管护费向二、三类管护区倾斜,责任权力更加明确,利益分配更趋合理。同时对管护区地块进行分类,分别采取封育、造林、更新、抚育、改造等措施,使森林经营的措施更加具体。
2、逐步推进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根据清河林区实际,以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为基础,逐步推进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由于森林资源管护的主体是职工群众,林权制度改革也必须以林区职工群众为主体。我们在国有林区林农结合部、疏林地、荒山荒地和商品林区积极鼓励职工群众造个体林,并准备选择部分国有林有偿转让给职工群众。
3、在重点生态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2003年,建立起了21030公顷的响水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停止了木材生产作业,调减木材产量6000立方米。
4、加强对森林资源监管力度。对侵占林区的“小开荒”进
行全面清理收回,共收回土地2700亩。对超坡超标开荒耕种林地的实行退耕,还林面积3000亩,林区“小天窗”得到全面补植。结合林区管理体制改革,还建立了一整套森林采伐管理和监督制度,效果已经显现。
5、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随着木材产量的减少,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加强,我们从2000年以来,主动进行了山上林场(所)布局调整,将原18个林场(所)逐步按三大沟系撤并为三个中心林场,分别设立基层管委会,原有居民向管委会所在地和山下地区迁移。在撤并林场(所)的同时,通过土地臵换,将林区腹地的2个村屯和零星住户整体迁移。全林区共有2120户6300余人从森林腹地搬迁,既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又减轻了森林资源的人口承载压力。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发达的产业体系 我们立足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多元化、复合型的林区经济,从而有效地摆脱了单一林业经济的困境。过去林区人口两万多人大都吃的是木材饭,目前全局不靠木材生产养活的林区人口占70%多。
1、大力发展替代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扶持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一大批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相继涌现,形成了小项目、大基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应。目前建起了五味子、蓝莓、万寿菊、有机粮油、食用菌等大型生产基地,并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精深加工、配套服务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企业加林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多种经营产值中,个体私营占到95%以上,85%的职工群众户都有自营经济项目。其中五味子种植面积2400公顷,年产值相当二十多万立米的木材销售收入。
2、推进林产工业由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由单一国有向股份制转变。我们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林产工业企业的改革转制,通过招商引资分别组建了股份制公司。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经营活力大大增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2008年全林区林产工业产值达2.4亿元,实现利润4100万元。
3、创办工业园区,提高优势产业效益。通过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打造更高层次的招商引资平台和产业集聚载体。近几年来,已引进18个项目。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个。目前,引进的木制百叶窗、制药、铅笔、五味子系列加工等项目在森工系统中都是规模较大的。
(三)大力发展林区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的社会体系 在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和发展林区经济的同时,我们把就业、住房、医疗及子女上学等广大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大事来抓,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林区。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投资5.8亿元,进行生态小城镇建设,新建了54万平方米的住宅楼,铺设了57万平方米街巷道和通往中心林场、农场、附近村屯的
60公里水泥路,局址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对林区内电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及公路网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并建起了农贸市场和购物中心。目前,全局的电视、供水、教育、医疗等服务已延伸到周边村镇,成为农副、林副产品的集散地和周边地区商贸、医疗、文化、教育、就业、消费中心。
2、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累计投入2500万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了小学和高级中学,改建了初级中学,配备了标准化教学设施。从2005年开始,清河林区就在全区普及了9年免费义务教育。凡在清河林区打工1年以上或来投资经商者的子女,均免除义务教育费用。几年来累计投资3100多万元,用于职工医院扩建工程和购臵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引进一批优秀医务人才。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开展了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5项保险,就业人员养老、医疗、工伤三项保险,职工和社会化员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8.2%和67.9%。投资65万元新建1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安排养老人员40多人。扩建了福利院,对全林区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鳏寡孤独老人等弱势群体由林区统一管理,吃住、看病全免费;建立了困难救济基金,对全区85周岁以上的老人实行每月补助100元高龄补贴,建国前老干部、老工人每月享受50元生活补贴。
(四)全方位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林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在开发建设国有林区的进程中,我们也与其他林业局一样,逐步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格局,企业在承担木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政府职能。为了协调解决林区的各种矛盾,解决政企不分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在地方人大单项授予的123项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了“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全方位改革,政企在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费用、结算上“六分开”。
1、成立清河林区管理委员会。承担林业局原有的政府职能。在三个中心林场,相应成立基层管委会。
2、同时设立清河林区国有林管理局。与林区管委会一套人员、两块牌子。承担原林业局的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等林业行政管理工作。
3、剥离出林业经营公司。承担木材采伐、营造林等生产经营。以企业法人身份与林区管委会(国有林管理局)形成生产上的委托与被委托、管理上的监督与被监督、经济上的买卖结算关系。林业经营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产权依法整体转让民营。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供水、供热、物业、有线电视网络等行业退出国有国营,进入市场,成为独立法人经营实体。学校、医院进行了机制改革,全员实行聘任制。事业单位改制后,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林业局不但少支出900多万元,各改制单位还缴纳“三金”300多万元。有效化减轻了林区社会负担。
5、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管理。除少数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实行聘任制外,全部职工转为合同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外来人口到林区就业的,享受与原林业局国有职工同等待遇,统一由劳动力市场管理,自主择业,平等竞争。管理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人员编制和管理费用的减少,社会职能和管理效率的增加。由林区管委会供养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1741人精简到293人。林场管理人员由870人减少到49人。由林业局负责开支的职工人数由6997人减少到930人。由于管理成本降低,负担减轻,林业局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发展林区经济,改善社会环境。
几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资源总量不断增加。1995年前每年“赤字”25万立方米,近十年每年盈余近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269万立方米,比十年前增长了20%。
——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由1998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45亿元,为 2.88倍,可支配资金1.44亿元。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08年林区社会总产值11.1亿元,是十年前的8.23倍,替代产业收入的比重大大超过了木材收入的比重,成为林区经济的重要来源。
——人均收入不断增加。2008年人均(包括林业人口和外来人口)收入达到13,640元,高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三倍多。林区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22,900元,高出全省城镇职工人均
收入3600元。教师平均收入27,960元,高于周边地方教师收入。一些创办自营经济的家庭户,年收入几万元、十几万元的越来越多。
三、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用发展林区经济取代发展林业经济。我们总结几十年来国有林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体会到单一搞林业经济,走木头经济、计划经济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长期单一的林业经济,导致了可采森林资源锐减,企业经济危困不断加剧,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帐,职工群众收入增长缓慢。要振兴国有林区,必须搞林区经济,把林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综合经营林区资源,统筹自然和社会系统,统筹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以林区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配臵资源,发展经济,管理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生产经营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满足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体制优势、机制优势和组织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实上存在的、世大的外部利润空间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变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2、用多种经济成份取代单一国有经济成份。在发展林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过去发展林业经济,国有经济主导,经济成分单一,投资渠道狭窄,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要振兴林区经济,就必须打破这种局面,重塑发展林区经济的主
体,创造多元化投资的环境,逐渐地把单一国有经济成份改造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林区混合所有制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林区发展活力。在2008年实现的总产值中,国有比重已由原来的67.7%。,下降到18.4%,非国有经济比重已由32.3%上升到81.6%;木材采运业产值已从原来占总产值比重的48.4%,下降到11.4%,彻底打破了单一生产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3、用管理林区社会体制取代管理森工企业体制。开发之初林业局选址都在旷无人烟的天然林区,这决定了行政上是先有林业局、后有地方政府。而且林区从开始就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管理,与此相适应已经建立起独立、配套、强大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系统,它与森工企业各方面工作,与林区人民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考虑这一实际情况,简单地把社会管理移交给地方政府,既有地方政府承受能力问题,也有林区社会管理弱化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有可能把已经建立的完整的生产经营系统肢解、从而损害经济整体发展的问题。我们对林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了原林业局森工企业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从管理森工企业转向管理林区社会,实现了林区社区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三套马车”协调运转,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政企内部分开。林区管委会相当于林区政府,实行这一体制,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和现实的可行性。一是国有林区是不同于农村和城市的独立社区。开发前是一个典型的天然林
区,自然资源系统特征明显,而开发建设几十年后已成为资源型的林区社区,社会系统功能突出。林区实行的是自我封闭式管理,与地方行政区域不重复交叉,有良好的社区管理基础。二是国有林区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社会管理系统。这一社会管理系统,与森工企业各方面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不具备完全政企分开的条件。如果把庞大的林区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管理机构等剥离交给地方政府,由于林区开发建设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是大企业、小政府,地方政府无力承担,经济负担不起,管理人力不足。一旦失去林业局的支撑,林区社会系统将会弱化,甚至可能解体,不利于整个林区的发展。三是林业局实际上已在履行管理林区社会事务的政府职责。目前依照地方性法规的单项授权,林业局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职能达129项,仅差少数几项,是一个不是政府的政府。四是国有林区林业局施业区跨省市县分布比重大。仅我局就跨两个县的行政区域。在外部地方行政区域未调整,以及森工企业施业区未改变的情况下,按照现行林业局架构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比较现实的。五是充分利用林区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强化行政管理力量。有利于统筹林区各项事业的建设,特别是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监管责任,加快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4、用合理的林区内部权力分割,取代权力过度集中,政企、政事不分。我们在内部政企分开改革中,通过政企在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费用、核算六分开,实现林区内部各部门权力的合
理配臵,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边界,加强对权力使用的规范和限制,形成部门内部的层层监督、相互制约与协调机制,提高了决策的准确度,增强了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特别是调动了林区公检法、纪检监察和资源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推动了林区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经营。改革前,清河林业局要管全局资源社会经营等全方位的工作,权力过度集中,政企、政事不分,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不利于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主动放权,林业局管人管事少,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行政权力受到监督、制约。改革后的林业经营公司经理不再兼任林区管委会副主任(原林业局副局长),国有林管理局、公检法、纪委监察部门在监督林业经营公司执行林业政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能消除顾虑,认真执法,解决了“自己刀削不了自己把”的问题。
5、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森林管护经营体制取代国有国营的森林管护经营制度。林业发展慢、林区人民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业资源国有国营的单一产权结构。它既无力对林区资源实行科学的管理、经济的利用,又不能对劳动者提供有效激励,资源浪费与资源闲臵并存,管理松弛和效率低下共在。国家极为稀缺珍贵的林业资源长期处于无效率经营状态之下。我们在发展林区经济的实践中,认识到林区经济包括森林、林区社会、林区居民三个要素,其中森林是基础,林区居民是主体,管护森林主要依靠林区居民。在天保工程实施后,我们提出了推行森林管护经
营责任制,并通过实践,从既全面经营好森林,又保护好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体制。“统”指林区统一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分”指除林区把应该管的管住外,其余让职工群众经营管理。双层经营,指森林经营实行基层管委会(包括国有林管理站)和管护经营责任户双层经营。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虽然这只是对国有产权使用的重新界定,但却是从林业经济转向林区经济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正是这一改革使林业资源与劳动者实现了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结合,在微观领域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相结合的基础,为户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了林区普遍存在的失业和隐性失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资源利用率。使过去仅投入无产出的森林管护事业,变为一项兼有经济收益的产业,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现在管护区每年在带给管护经营户大幅度收入的同时,森林资源也以平均近20万立方米的幅度增长。
四、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缺少法律保障,林区管理处于两难地步。2006年我局被省森工总局批准作为龙江森工改革的试点,建立“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生态经济改革试验区。同时呈报国家林业局和黑龙江省政府,建议给予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只是生态改革试验区的呈报虽然经过省政府办公会议的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批复,可以说,清河林区新体制是在未经授权的情
况下试运行的,致使目前林区管委会的管理处于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行使区域管理职能,缺乏相应法律授权程序,一旦发生法律纠纷,管委会很可能就要败诉,甚至影响到改革;另一方面,如仅承担企业职能,甩掉沉重的社会包袱, 地方政府又无力承担,势必会使现在较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弱化,阻碍林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缺乏政策保障,改革收益不能用于林区建设。国有林区改革实践往往碰到与现行政策的利益冲突,如果森工企业不改制,所属企业实现的效益全部归林业局所有并支配。一旦改制成为独立法人,其收益大部分转变为税费而进入当地政府的财政。因此,林业局越改革,经济发展越快、招商引资力度越大,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也就越多,林区用于基本建设、公共事业、社会保障体系的投资越大,林业局的负担也就越重。地方税收不能反哺,造成越发展经济社会管理成本越大,改革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森工林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按照“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要求,把清河林区建成体制先进、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根据职能需求,结合林区特点,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进一步完善林区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
2、推进森林分类经营。本着“公益林管好管住、商品林放开放活”的原则,在国有林管理局设立公益林管护中心,公益林按照事业形式管理,商品林按市场化经营。
3、实施生态移民。结合棚户区改造,把深山区里的常住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搬迁到山下地区,撤人离山,减少对森林的人为干预,减轻森林的承载压力,促进森林的自然修复,提高生态功能。在完成2120户的基础上,2009年完成搬迁2760户。
4、深入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使之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5、努力构筑发达的产业体系。实施林区工业振兴工程。“十一五”期间做到原木不出局,就地加工成终端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和森林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开发的重点是水稻和食用菌,经济作物开发的重点是五味子种植和深加工,“十一五”期间五味子经济林2400公顷,蓝莓种植1000公顷,万寿菊种植1000公顷。
6、全力创造人居最安全、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的投资环境,集中区域内人流、物流、商品流和信息流,把清河林区建设成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辐射和拉动作用的中心城镇。
7、发展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开展职工群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工伤三项保险。
8、推进林区小城镇建设。按照和谐温馨居住区、生态功能区、新兴工业园区、商饮服务业区、机关及其他政府派驻机构办公公务区建设的要求,对局址实行分区规划。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本情况
**街道地处**市**东段,西临**行政中心,东靠**生态区,南接**,北临**,地处**的核心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司法所办公场所为一栋独立的3层楼房,面积400平方米,一楼为司法所的便民服务中心,便于为地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咨询服务;二楼为司法所的主要办公区域,设有所长办公室、安置帮教办公室、社区矫正办公室、普法宣传办公室、法律援助办公室和多功能综合调解室;三楼为档案室。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5名,设有一名所长、一名副所长。司法调解工作覆盖8个行政村、2个社区、驻地各企事业、重点工程项目等各行各业,服务人口约6万余人。
由于我街道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矛盾纠纷较多,人民调解工作纷繁复杂。为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能作用,特别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一年多以来,我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未**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首任,以健全调解机构为重点,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深入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一年多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调处成功率99%,当事人履行率99%,群众满意率100%,其中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有效防止群体性上访21起、有效阻止群体性事件13起,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主要特点
1、调解队伍建设规范化。我街道高度重视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和指导管理,着力抓好调委会建设,选好配强调解员,街道现有调委会15个,其中街道1个、村(社区)10个、企事业单位4个,成员40人,治安调解信息员30人,人民调解员80人。为确保调整工作成效,我们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了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极大地增加了共参与调整疑难、复杂民间纠纷的业务能力。
2、调解业务开展多样化。针对**地区重点项目、劳动保障、征地拆迁等热点领域的矛盾和风险燃点较低,易引发各类矛盾纠纷现象的现状,街道司法所会同街道各职能科室联合成立了“**区**街道办事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区**街道办事处农民工服务中心”、“**区**街道重点项目调委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街道司法所经常性深入一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工作,广泛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纠纷的调解,积极参与重大疑难和易激化民间纠纷的调解,成功的解决了多起矛盾纠纷,并对启用调解程序的案件做到了一案一卷,档案规范齐全,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
3、调解理念贯穿先进化。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依法调解、综合施策”的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为快速、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结合本辖区工作实际,为了从源头上控制稳定难题产生,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扩大,避免之后产生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社会管理难题,创新调解工作方法,创立风险预警机制和事前介入机构,通过风险预警评估,提前介入化解矛盾,提前上门做好对群众的政策解答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手段进行利益诉求,有效减少了群众的诉讼等,实现了社会矛盾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由“谋事”向“谋势”转变,真正构强筑牢了徐家湾街道的第一道防线。真正起到了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调解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调解的几件重要案件。
2011年8月,**街道服刑人员**和其妻发生家庭矛盾,要求离婚。为安抚服刑人员家属情绪,使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司法所同志不辞辛苦,放弃节假日多次去**家里,调解夫妻双方关系,缓解两人矛盾,更是多次借力***的亲属化解矛盾,最终夫妻双方和好如初。此次调解案例更是在中央电视台政法频道***栏目中播出。
2012年1月5日,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维护农民工权益。针对**辖区“****”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街道司法所、劳保所等部门深入在建工地,积极与项目方包工方协调,为130名农民工落实并现场发放了拖欠工资200万元,避免了辖区一起因劳务纠纷而产生的群体上访事件。
四、存在问题
1、职能交叉、造成混淆。我街道司法所还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是和信访、维稳、综治工作统一办公的综合科室,事情多、情况复杂,人员严重不足,不能专注于司法所职能工作,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调解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
2、缺乏权威性、效力较弱。在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纠纷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协议就无法履行,最终又进入诉讼程序,增加了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导致当事人不愿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3、缺乏法律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群众咨询或需要调解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欠缺,要多方咨询后才能回答或依法调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意见建议
1、建议增加工作人员,并配套一定的调解经费,提高调解人员待遇,以便保障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调解案件的成功率。
2、建议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使调解工作更加有理有据,推动调解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在2010年2月到2010年3月这段时间,我继续自觉学习、认真工作,不断加强自己在党性方面的锻炼,时时处处都能以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现将本阶段我在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1、进一步全面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力争做到从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制订了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治国方略,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
一、关注民生、确立新的发展观。“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全会决定将这些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要求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综合平衡、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地方保护主义、法律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会抓住这个重点,对症下药,找准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再续方案。
2、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及时地、保质地完成各类任务,为确保科室和办公室正常运转做出自己努力。
在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的指导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认真学习科室以往的各类优秀文稿和材料,仔细把握它们的写作规律,留意学习和借鉴这些优秀稿件在逻辑结构、公文语言、理论素养等方面的长处和经验,消化吸收,争取融入到自己以后的文稿起草工作中去,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和锻炼,通过领导和同志们的言传身教,我在一些文稿的草拟过程中收获不少,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归纳好、利用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字综合水平。
我们党是一个久经风险和困难考验的伟大的党,靠着全党同志坚如磐石的团结和无私无畏的奋斗,我们总能排除万难,夺取胜利。要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入党不仅意味着光荣和荣誉,而且也是一种责任、一种考验、一种牺牲。虽然我连续加班昼夜工作的确十分疲劳,但一想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条,一想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一想到那么多老党员的忘我工作,党员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容我去考虑这些。
响应办公室建设“学习型机关”号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综合能力。
实事求是的说,本人不足的地方也还相当多:
1、学习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党的重大理论突破掌握不够及时。
2、在结合工作实际,提高文字处理能力上同办公室要求差距不小。
为满足我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大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经市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我市部分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1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具有辽宁省庄河市常住户口(服务庄河市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除外)。
(三)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和技能条件以及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即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报考市直部门的年龄应在35周岁及以下(即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五)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其它条件。具体招聘岗位及条件详见《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划表》(附件1)和《部分专业类别指导目录》(附件2)。
(六)报考石城、王家两个乡镇的,聘用后必须在该乡镇工作5年以上,否则予以解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应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受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 定为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的人员。
二、报名
(一)岗位信息查询
具体招聘信息查询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http:///zhldbz/)。
(二)报名方式及程序
1、报名方式: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
2、报名时间: 2011年11月9日至11日上午8:00—11:00,下午13:30—16:30。
3、报名地点: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劳动大厦531室)。
4、报名程序:
(1)提交报名申请及信息。报考人员应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及近期1寸免冠彩照3张,填写完整后打印的《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表》(附件3)一式两份、《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准考证》(附件4)。报名时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考生需按规定缴纳50元考务费。
(2)领取准考证。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应于2011年11月16日至 17日持本人身份证到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劳动大厦531室)领取准考证。
(三)报名要求
1、报名采取诚信承诺制,报考人员按岗位选择报名,每人只允许选择一个招聘岗位,并应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报名与考试使用的《居民身份证》必须一致。报考人员经确认提交的报考信息不能修改,经查实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2、报考同一岗位要形成1:2竞争比例,当同一岗位的招聘人数与应聘人数未达到1:2竞争比例时,取消或按比例缩减该岗位的招聘计划数量,并通知被取消岗位招聘计划的报考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对不同意调整或不能调整的报考人员取消考试资格,退还考务费。
三、考试
(一)笔试
1、笔试内容:笔试科目为《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内容由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两部分组成。试题全部为客观性题,笔试时限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笔试时间:2011年11月20日上午09:00—10:30。
3、笔试要求:
报名人员应按照《准考证》上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参加笔试,未按期参加笔试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加考试时,报考人员必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证件不全的不得参加考试。笔试开始30分钟后,迟到的报考人员不允许进入考场。参加笔试的报考人员不允许提前交卷离开考场。
4、成绩查询:报考人员可于2011年11月25日登陆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查看笔试成绩及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5、面试人员:对笔试合格的报考人员,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所报岗位招聘计划1:2的比例确定面试入围人员,按1:2比例确定的最后一名人选笔试成绩并列者,均进入面试。
6、加分政策:在庄河市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服务期满(截止到2011年8月31日),且考核合格后3年内的,笔试成绩加5分。符合条件人员须在报名时提供《三支一扶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服务期满登记表》原件、复印件。
(二)面试
1、面试时间和地点:报考人员可登陆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查询面试时间和地点。
2、面试内容:面试主要考察正式面试入围人员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等。面试满分为100分。
3、面试要求:面试按照《大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面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对笔试后未达到1:2比例的岗位,该岗位报考人员进入面试后,面试成绩需达到60分合格分数线。面试成绩不足60分的,取消聘用资格。正式面试入围人员参加面试时,须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缺少上述证件者,不得参加面试。
(三)考试总成绩 考试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报考人员的总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权重计分法计算,其权重为5:5,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依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职数1:1的比例确定参加考核和体检人员。总成绩并列者,按面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考核和体检人员。
报考人员可登陆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查询总成绩。
四、考核和体检
考核和体检工作由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等情况。考核合格的应聘人员在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因考核或体检不合格而产生的招聘岗位空缺,按照考试总成绩依次递补。
五、公示和聘用
经考核和体检确定的拟聘用人员将在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按规定完备用人手续,订立聘用合同。在职的报考人员,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应提供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合同的相关证明。
六、咨询服务
招聘政策咨询电话:(0411)89725683
七、特别提示
报考人员在招聘期间(笔试、资格审查、面试、考核体检)请留意查询网站,同时应确保报名时所填报的通讯工具畅通,以便招 考单位、考试机构联络,因所填报的通讯方式不畅所致后果,由报考人员自负。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以事业单位招聘名义举办的辅导班、辅导网站或发行的出版物、上网卡等,均与本次考试组织机构无关。
八、纪律与监督
公开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肃纪律,秉公办事,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本次招聘工作全程由庄河市监察局跟踪监督。
附件1:《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划表》 附件2:《部分专业类别指导目录》
附件3:《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表》 附件4:《2011年庄河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准考证》
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安康高新区党工委(2017年11月 日)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将安康高新区三季度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举一反三,对标找差抓整改。全市二季度点评会后,我们针对市委组织部反馈的9个领域共性问题和高新区存在6个具体问题,对号入座,认真查纠,专题研究剖析原因,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整改。一是高位推动责任落实。党工委先后于8月11日、14日、17日三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习近平“7.26”讲话、全国城市党建交流座谈会、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尤其是对全市二季度党建点评会反馈的问题,逐一“会诊”,研究“病症”,开出“药方”,确定了全面加压学习教育、重点打造“产城融合”党建精品示范带、规范和调整党组织设置等9项具体措施。二是清单管理倒逼责任。针对机关、农村、非公等6个领域的不同实际,分类开列出三季度党建责任清单93项,层层夯实党建责任,推动各级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党建细化任务目标明、措施细、能落地。三是严督实导确保实效。充分发挥组织群团工作部集党建组织和督查考核为一体的“大部制”优势,将党建清单任务纳入“周计划、月督查、季点评”内容,安排1名专职督查干部时刻跟踪党建责任落实情况,督查考核结果与部门格次和个人绩效双挂钩。三季度督查中,共对8个“三会一课”不规范的支部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有力解决了党建责任和压力“边际递减”的问题。
二、持续用力,深学实做抓深化。针对二季度反馈中“基层党员学习教育抓得不严不实,部分党员学习计划与自身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坚持“三学”并举为学习教育添柴加火。一是“订单式”导学。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党工委书记黄勇亲自点题,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号召全区广大干部职工通读熟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发出了“我们应以什么样的信仰信念、精神状态、高效服务和思维举措,担当历史使命和展现国家一流的高新形象?”等“四问”;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原汁原味精读了全文,共开展心得交流会32场,参加讨论600余人次。二是“立体式”考学。通过集中测、网上测、抽查测等多种方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测试,内容涵盖5大类14项,参与党员干部近2000人,测试合格率达99%,通过测试全面夯实了党员践行“四个合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三是“菜单式”选学。举办“高新区干部员工学知识 拓视野大学堂”1期培训450余人;大力开展“迎接党的十九大、对标一流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用实干、实绩、实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纪检监察方面: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队伍纯洁
利用各种会议和时机,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纪委、省纪委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廉洁自律五不准等文件,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廉政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经常敲警钟,从而不断提高党员和管理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党员和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凡联营项目,必须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工程款必须进入邵阳公司的指定财务帐户,各项收入必须进财务,制定了严格的费用报销规定,这些制度和规定的落实,加强了党风的廉政建设。
一年来,组织参加了邵阳市企工委组织的以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宾的党内知识抢答赛;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公司举办的两个条例知识竞赛,购买了《党内监督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有关书籍六十多册,发至每个领导干部和各支部,多次并组织大家进行集体讨论学习,召开了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就工作、学习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自查自纠和述职述廉,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保持了队伍的纯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郑培民》,让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家,使班子成员能做到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同时协助公司纪委办理案件一起。
二、自身素质方面
由于刚刚接手工会、纪检工作,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很低,为较快进入角色,首先是从思想上提高对工会工作、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明确责任;其次就是加强对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了《工会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工会工作方面法律、政策、法规等;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纪检检察工作政策法规选编》、《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教程》等一系列有关纪检监察方面法律、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等,参加了省总工会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能较好地胜任自己负责的工作。
三、工会工作方面
根据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公司工会的正确指导下,结合邵阳公司的实际,按照“抓稳定、促发展,抓维权、保权益,办实事、解民忧,抓源头、强管理,抓阵地、求实效”的思路,为邵阳公司的发展和稳定作了一定的工作。一年来,共接待职工来访350多人,解答职工疑难问题及相关政策法规咨询60多人次。为主调解劳资、工伤赔偿等纠纷2起,筹措资金数仟元为邵阳公司全体职工会员免费办理了新的会员证。慰问特困户6户,困难家庭9户,重病号30多人,协助职工办理丧事50多起,发放死亡补助金近伍千元。
全年鉴证内部合同20份。五·一、十·一组织职工代表检查邵阳公司所有在建项目,共发现隐患125个,填发整改通知书87份,并及时将情况向行政领导汇报,协助行政督查整改。司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切实维护了职工利益,促进了邵阳公司的稳定。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牢牢把握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个阵地不放松,克服资金、场地困难,积极组织参加了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邵阳公司自身组织开展了各项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向心力。
组织了女职工以素质达标为主题,爱岗敬业为内容开展岗位成才素质的活动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组织女职工进行了妇科检查,把职工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宣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公司的重大会议精神及决策,以提高职工积极向上精神,促进了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全年共出宣传栏4期,各种标语300多条,横幅40多条。
存在的问题:
对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变化掌握不够及时,导致工作滞后;政策掌握不够全面、细致,应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认识和业务能力。
二〇〇九年第三季度生产调度会
汇 报 材 料
二OO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目 录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2、主要工程量
二、2009年2季度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1、路基
2、桥涵
3、试验段
三、2009年2季度质量管理情况
1、路基质量管理情况
2、桥涵质量管理情况
四、2009年2季度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1、路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2、桥涵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五、2009年2季度物资、设备管理情况
1、物资管理情况
2、设备管理情况
六、变更索赔情况
七、资金支付情况
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九、合同履约情况
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2009年3季度施工计划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太原至中卫(银川)线东起山西省太原市,西至宁夏自治区的中卫和银川市,途径山西省中西部、陕西省北部和宁夏自治区的东部。
本标段起迄里程为DK46+177~DK61+650,全部位于山西省境内,路线全长15.473公里。主要有柳湾汾河特大桥、义望跨大运高速公路特大桥、清徐站场、30道涵洞、4座中桥、5座框构桥,173万方路基土方,11.9公里防护排水等工程。
另外,指挥部于2008年年底将DK44+260~DK46+177段原由铁三院施工的路基试验段剩余工程交由我部施工。试验段工程内容主要有软基处理、路基土石方、涵洞、框构桥和中桥等。
2、主要工程量
DK46+177~DK61+650段路基本体土石方 173万方,垫层210343方,浆砌圬工防护 11933.56 延米,种植紫穗槐防护 11933.56 延米,土工格栅463114平方;塑料排水板1789390延米,碎石桩237985延米,强夯98231平方,特大桥3438.54双延长米/2座,中桥284.05双延长米/4座,框架桥853.2平方米,涵洞717.2横延长米/30座,桥涵砼圬工130000方。
DK44+260~DK46+177路基试验段包括路基土石方45.7万方,基床级配碎石1.4万方,软基处理主要有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强夯等。框构桥2座、涵洞4座、未完成的中桥2个桥墩及4座已完成主体涵洞的附属工程等。
二、2009年2季度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2009年2季度我部紧紧围绕业主太中银铁路公司铺架工期要求,于5月下旬全面完成向西铺架施工任务,于6月下旬全面完成路基试验段桥涵和土石方施工,截止6月下旬累计完成土方万方。完成产值万元,累计完成万元。2009年2季度完成形象进度如下:
1、路基
(1)完成路基土方填筑万方,累计完成万方;(2)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万方。
2、路基附属工程
3、试验段
(1)完成路基土方填筑万方,累计完成万方;(2)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万方。(3)完成桥涵
三、2009年2季度质量管理情况
为满足太中银公司铺架要求,我部在6月15日必须完成全线及试验段的级配碎石施工。按照我部制定的质量计划,由项目总工组织三次全面质量检查,安质部定期质量检查10次,不定期检查30余次,共开出《质量整改通知单》11份,完成质量整改项目11项。
1、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从3月份开始路基施工继续全面展开。我部对路基压实质量检测625次,其中一次合格573次。
路基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路基填料石块粒径超标、填料中植物根系多和层厚超标等情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在路基施工中
共开出《质量整改通知单》8次,5次质量专题整改会议。项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自检制度,在没有通过项目部的检测,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我部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基床表层质量控制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在太中银东线施工,我部是最早施工的标段。我部二〇〇八年九月开始级配碎石的生产备料,通过我部和监理单位的协商及在其他标段的参观学习,级配碎石施工采用厂拌。经过试验段的一系列施工,我部级配碎石施工得到监理单位及太中银公司的认可。
3、路基附属工程质量控制
路基附属工程4月11日开工,通过到其他标段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外观质量的到很好的控制,通过安质部和试验室每天对现场的砂浆取样及评比的方法,路基附属工程的质量有很好的效果。
四、2009年2季度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2009年上半年我部安全生产取得较大成效,截至6月25日,我部无人员伤亡和机械设备机损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零事故、零负伤率的目标。
本季度项目部共进行了11次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如下: 1.路口交通标识损坏;3.土方运输车辆发生侧翻等现象。
这些问题经指出后,都能得到有效整改,但在落实上还存在整改不及时的情况。针对土方运输安全,我们将其列为本季度安全控制重点。
土方施工已大规模展开,运输土方车辆不分昼夜的运输土源到路基。目前路基施工中存在两方面安全隐患(1)运输车辆多(高峰期约200辆);2.便道与原有道路交叉点多。
针对路基土方运输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开展运输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在便道上设臵汇车区、施工便道设臵道路交通警示荧光标志等措施。在施工便道和原有县乡道路的交叉部位均设臵了道路交通标志牌,施工便道长期经重车频繁碾压和雨水作用遭受破坏段落及时维护和整修,项目部成立了一个便道维护队负责整个施工便道的平整、维护、硬化工作,较好的解决了便道交通安全问题。
五、2009年2季度物资、设备管理情况
1、物资管理情况
2、设备管理情况
六、变更索赔情况
我部工程变更中一类变更项目主要包括:基坑开挖措施费、路基沉降量差、路基运距变更和材料调差四大项。相关原始资料监理已签字,并已上报设计院、中交指挥部工程部和计合部。本年度,基坑开挖措施费和路基运距在设计院C版检算中得到部分补偿,材差也在中交的分劈费用中得到部分补偿,但与我部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我部明年将继续跟踪。路基沉降量差没有得到设计院的明确答复,明年我部将重点跟进。
二类变更项目主要包括合并桥涵工点后取消涵洞5座、增设2座涵洞、部分强夯变冲击碾压、级配碎石垫层变级配砾石等。资料已经签证完备,二类变更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七、资金支付情况
截止2009年2季度,我部累计批复验工计价万元。累计支付万元。
八、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九、合同履约情况
全年分包商履约情况良好,分包商能按照合同条款履行义务,服从项目部进度、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无重大处罚现象。本年有福清市嘉盛建筑工程公司、山东汇弘达路桥有限公司、福建省平潭福达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青海基础水源工程公司三处、安徽省蒙城县万润建筑劳务公司、曲阜市嘉泰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等7家队伍陆续施工完毕并已办理完工结算手续,无经济纠纷。
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路基土石方问题(1)取土场问题
太中银铁路东段路基料源和运输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由于线路地处地震液化带和晋中平原经济开发区,线路附近20公里范围无合格料源,设计院指定取土场距离线路在20多公里以外,且由于业主和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地方政府自2006年进场以来采取各种行政和司法手段封锁土场,太中银铁路面临无土可取的局面,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斡旋和协调,从四季度开始,陆续开辟了几个土场,开始正常路基施工,由于现有土场填料一直存在大石头过多,影响到了路基填筑质量和增加了土方施工难度,且无合格A组填料,影响到了过渡段填筑质量。
2、拆迁、协调及图纸问题
(1)吴柳公路框构桥(DK51+524.88)施工需破坏吴柳公路沥青路面,在施工前需要修建临时沥青道路,以保障交通。产权单位清徐县交通局以太中银铁路工程跨越清徐县云孟路、清东路、长韩路、仰东路、孔柳路、温吴路、清文路(吴柳公路)和县乡公路使用等未进行赔偿为由,禁止我部进行施工。太中银铁路公司工程部郭百亮副部长与产权单位协商后,达成原则意见,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展中。(2)清徐段DK53+336横穿路基有一条35千伏的高压线,距离路基顶只有不到3m,交城段DK55+650处和DK55+950处分别有一座高压线塔未拆除,该两座高压塔侵入路基边坡,致使路基无法正常填筑,严重影响我部的路基施工,经与三电迁改单位多次协商均无结果,目前该问题仍未解决。
(3)旅客通道和站场房建工程施工图纸至今未到达,将影响我部施工准备工作,其中旅客通道图纸如不能及时下达,我部填筑该段路基时,将直接将此处填筑拉通,待铺架结束后再进行开挖施工。
3、下一步施工措施
对于影响我部施工的几个问题,特别是路基施工,一方面积极寻找合格料源,同时促使施工队积极组织设备、人员的投入,做到连续施工,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剩余土石方任务。
• 吴柳公路框构桥施工的问题,我部在接下来的时间加强与太中银铁路公司、中交指挥部和局总部的沟通,争取早日开始临时便道施工,为正式施工吴柳框构桥创造条件。
• 另外,我部将积极联系设计院和太中银公司,争取早日落实旅客通道及站场房建施工图,为旅客通道及站场房建施工做好准备。
十一、2009年3季度施工计划
根据业主调整后的总体铺架工期要求,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09年施工计划。
(一)具体形象进度
1、路基
(1)路基土方完成剩余23万方;(2)站场中粗砂铺设5600方;(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摊铺10.8万方;(4)沿线11.9公里的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
2、桥 涵
(1)完成吴柳框构桥和DK51+513.22涵洞。(2)完成所有桥涵附属工程。
3、站场房建及其相关附属工程
包括站场旅客通道和站房建设及其相关附属工程。
(二)二〇〇九年总体部署
我部计划2009年路基、桥涵结构物及其相关附属工程全部完成,初步计划项目部9月份撤场,由于站场旅客通道和站房图纸没有到位,目前还无法组织人员设备进场,项目退场时间根据后期实际情况再定。
(三)2009年一季度施工计划
为确保2009年能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施工任务,我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季度施工计划,具体形象进度如下: DK46+177~DK61+650段:
1、路 基
(1)路基土石方23万方;(2)站场中粗砂铺设5600方;(3)级配碎石摊铺5万方;
(4)附属工程中浆砌石2000方,砼砌块1000方。
2、桥 涵
完成吴柳公路框架桥基础施工和DK51+513.22涵洞施工。DK44+260~DK46+177段:
1、路基
(1)完成全部路基软基处理。(2)完成路基土石方13万方。
2、桥涵工程
【施工人员3年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施工人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06-18
现场施工人员守则09-19
施工人员考勤表09-30
施工人员心得体会06-23
施工人员安全协议书06-19
施工人员包保责任书09-25
施工电梯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制度07-17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劳动合同内容10-09
关于加强施工电梯操作人员管理的紧急通知09-26
建设工程施工三类人员安全考试题库B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