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回校规范化语言文字学习材料(精选3篇)
-----什么叫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适用于现代汉语,它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简化的字由国务院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这些字表包括《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淘汰的异体字的,滥用繁体字。
----在文字材料中规范使用序号标点、汉语拼音
在对我市二类城市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过程中,临河区语委发现公文、报告、试卷等文字材料中的序号标点、汉语拼音的使用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对照我校实际情况,也发现存在着类似问题。现将有关标准重申如下,对已形成的文字材料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公文文号的正确使用
公文发文号中,年份外的括号应用“〔〕”而不是用“()”或“[ ]”
如:巴教发(2008)20号(错误)
巴教发 [2008] 20号(错误)
巴教发〔2008〕20号(正确)
二、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2.“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3.“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三、年份的正确用字
年份如用“二○○五年四月”的方式表述,则中间的“○”不能写成英文“O”或数字“0”,可在WORD文档中插入日期。
四、汉语拼音注音的正确使用
1.大小写:句子开头的字母大写;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大写;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连写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五、公文用字、字体等正确使用:
1.公文使用规范字,标题二号宋体,标题后没有标点,正文三号仿宋;
2.每页24-25行,每行26—30个字;
3.标题居中,每段前空两字。
六、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而不是用“——”或者“—”;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是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几个疑难点.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
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例如: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吴晗《说谦虚》)
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不能有标点,标点须放在引号外面。例如: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010年9月 临河回校语言文字示范校学习资料之一(下发各科室年级组和班级)
引语末尾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2.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句末点号。
例如: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语文建设》1991年第7期第32页)
3.破折号前后标点的使用
表示话题或谈话对象突然转变,或语意有所跃进的时候,破折号前面常常用个句末点号,用以表示破折号前面的话语和意思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例如:
(1)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牛郎织女》)
(2)林先生猛地抬起头来,正和那老婆子打一个照面,想躲也躲避不及,只好走上前去招呼她道:“朱三太,出来买过年东西么?请到里面去坐坐。——阿秀,来扶朱三太。”(茅盾《林家铺子》)
(3)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的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夏衍《包身工》)
表示注释性话语的时候,破折号前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它把注释语和被注释语分成两部分,人们在读到破折号的时候,自然会停顿一下,前面不用标点也不会妨碍阅读理解。
破折号的后面不用标点符号。
在“某某说”的后面的点号的使用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前,它后面一般用冒号,也有人用逗号。例如:
(1)同伴让我一起去看看,我心情黯淡地说:“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
(2)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朱自清《背影》)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后,它后面要用句号。例如:“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我又不少了些什么。”他说。(《中华散文》1999年第2期第28页)
如果“某某说”在引语中间,它前后的引语是一个人的话,它后面要用逗号。例如:“他不信,”砌成台子的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下去!”(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如果“某某说”后面不是直接引语,而是转述“某某”话的大意,“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逗号。例如:女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套短打紧身的悬短花色皮衣,很孩子气的。
临河区回校位于庆丰西街回民巷口120米处,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回族学校.它的前身是临河县城关公社庆丰大队村办小学,始建于1966年,第一任校长是马兆雄,当时仅有1个班近30名学生。由于老师紧缺,就由校长马兆雄兼任语文、数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建校初始,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只有一间土坯房,学生书桌,凳子、是用土砌的泥台来代替,回族学生家庭本身就教育意识浅薄,是通过马校长一次次的家访动员才有了第一届学生。作为全盟唯一的一所回族小学,她的步履带着蹒跚,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来。从此回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1972年秋,学校发展了,教师增加到8人,学生达到了180多名,办学规模扩大到了五个年级。
1978年9月,庆丰村办小学正式转办为全日制国办小学,定名为临河县回族小学,学制六年,每年级一个班,总共6个教学班,300多个学生,她们第一次在新建的操场上升起了国旗,期待着新的转折和曙光。
1980年秋天,临河县教学局委派新校长(副校长)秦淑珍主持工作,接了老校长马兆雄的班,开始了新的征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建了教师、办公室、扩建操场,增加了不少教育教学设施,一切都步入了正规,学校办学规模与条件有很大改善,回小迎来了第一批师范专业类毕业生任教,教师人数增加到 34人,学生总人数也达到了500人,每个年级扩展为2各班。各学科教师配备齐全,而且还派来教导主任鲜新民重点抓教育教学工作,全校上下,励精图志谋发展,有声有色树形象,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回族小学。
1990年何文成同志出任回小校长,付永胜任教导主任,并新建了一栋1600平方的教学楼。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回小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从1990年开始,学校辖区入学率保持98%以上,控辍方面,由于进行一对一家访,很多适龄回族学生又从返课堂,取得了很突出的效果。
1995年9月。吴俊杰接替何文成出任回小新一任校长,教育局委派李建国担任副校长,到1996年底,学生增加到了900多名,共24个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达到了100多名,学校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制度严明、管理有序。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语音室等一应俱全,并建立了回小幼儿园,不仅所有适龄回族孩子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有许多汉族孩子成了这里的学生,而且占到学校总人数的70%,此时的回小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学校,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
1997年3月,孙江庭任回小校长,当时拥有多年办学经验的临河市一小位于回小北面和回小相距不足300米,南面又有区位优势的后起之秀的临河市第四小学,形成了对回小南北夹击,先天不足的回小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加之办学条件滞后,场地狭窄,生源状况等因素,还有回族生活习惯的局限性,到2000年底,教师由于原来的100人锐减到58人,学生人数回到了八十年代初的不足500人,而且人心不定,教育教学质量一路下跌,落到全市最后一名,成了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2001年9月,教育局调整学校布局,进行了大胆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式任命原回小书记王心宽出任回小校长,张义任书记,纳春、刘昱瑛、樊哲理担任副校
长,将回小改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增设了三个初中班,并从全区抽调4名名教师来回小任初中主课教师,同时回校又聘请了退休教师黄风英出任班主任,教育局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回校大力的扶持。就此,临河回校办起了第一届普通初中,开启了回校历史的新纪元,当年招收初一新生240名。紧接着回校在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上下功夫,经过多次协商,政府与教委再次慷慨相助,2002年政府划拨了大片教学用地、教学资金,改建扩建回校场地,38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平地而起,对校园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所绿化、美化、硬化了的新兴回校呈现在临河人面前。
一边抓建设,一边抓管理,一边抓教学。回校在以王心宽校长为首的一班人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本着“条件有限,创造无限”观念,推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积极营造一种真诚、和谐、愉快的发展氛围,创设一种平等、有好、合作、信任的人文环境,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快乐,在愉快中拼搏。并多方面培养和选拔青年教师挑大梁,同时积极向我国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广州学习“取经”,并和“上海复旦附中康桥学校”“广东东莞新星学校”结成联谊互助学校,派出4批40多人次接受培训。在这两位“大哥”的帮助下,临河回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一批新的教学骨干培养起来了,回校第一届初三应届毕业生一炮打响,升入临河一中,巴市附中重点学校人数居全市第三位,2004年和2006年中考都紧随四中、五中之后。
经过近8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到2008年回校各项教学设备堪称一流,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二课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扬起了风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到128人,而且素质教育显著提高,学生人数发展到现在的2235人,共计41
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4个班,中学17个班。学校制定了“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到2010年9月,学校教职工总人数达到135人,专任教师109人,合格率100%,中学高级教师32名,学校新建、改建了两栋宿舍楼和教学楼,学校建筑总面积为11850平米,在校学生人数为2338人,小学平行年级发展到4个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学校强化英语、教学特色教育,坚持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规范办学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助力,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回校靠十年来形成的人人不甘落后,人人敢于争先,人人自觉工作的学校文化,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彻底甩掉了薄弱学校帽子,多次被市委、政府授予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和“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学校”多次成为年总目标管理超标优胜单位,回校在临河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获得荣誉,取得很好的成绩。
临河区回校
临河回校是临河区重点打造的民族教育基地,承载着回族教育的主旋律,也是临河区传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团结与稳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一直以来大力提倡和鼓励回、汉、蒙及其他民族多种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学校始建于1966年,是临河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001年创办初中部,更名为临河回校。现有教职员工210人,正式在编162人,专任教师120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教师85人,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93人,市级优秀班主任8人,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区级先进教育工作者26人,优秀教学能手15人,优秀班主任18人,百佳教师7人。5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0个,小学24个,幼儿园8个;在校学生2450人(其中初中1060人,小学1121人,幼儿园269人);有回族学生812人,占全校总人数的30%,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初中205人,小学474人,幼儿133人)。有蒙族学生46人(初中25人,小学21人),满族2人,藏族1人,达斡尔族1人。学校校园分为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行政办公区、学生宿舍区、拓展活动区、运动区等七大区域。
学校以“促进团结教育,培养民族英才”为办学目标,积极贯彻“民族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办学思路。设立民族文化展示区:56个民族系列、回校人才墙、回族文化系列,创办《河套回族文化》报,在幼儿园展示回族文化传承拓展课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学校餐厅、超市全部都是“清真”,2013年,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挂靠临河区人民教育基金会成立临河回校民族教育基金会,两年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少数民族成功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基金会共筹得30余万元,所收款项全额上交人民教育基金会,然后全额返回学校。此笔款项全部用于大病师生救助、贫困师生慰问、教师培训和奖励、学生奖学金等方面支出,保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师生”,在学校奖优奖教奖学助贫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温暖人心,增进动力。现就学校发展存在的一些困境向上级部门提出,恳请帮助解决:
项目一:建立校史馆(校史长廊)
我校始建于1966年,历经风雨,几度因教育教学条件落后,无生源而办不下去,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历届领导班子的无私奉献和苦干实干下,回校才由过去的“步履蹒跚”到现在的“快步稳走”。到2016年,学校走过了整整五十个春秋,多年的历史积淀、文化积累急需进行收集、整理和展示宣传。所以建立一个特色鲜明的校史馆,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恰当其时,意义非常深远,能够成为全区民族教育集中展示场所。估算费用:15万 项目二:购置彩色电子屏
因为校园“小巧玲珑”,安装一块多彩的电子大屏树立在校园内,经常播放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播放学生和教师风彩、播放内容健康、有意义的专题片、影片、宣传片,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更直观。特别是对于住宿的孩子们,意义更大。
估算费用:8—10万元
项目三:改善回族学生饮食
我校学生餐厅是清真餐厅,取材全部是清真食品,因为清真食品的质量可靠、安全,师生用得很健康,但同时,价格相应较贵,学校负担较重,有望上级能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