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精选8篇)
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
韦英江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能力,不是仅仅靠掌握一些现成的知识就能做好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会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每逢作文课常听到学生念叨:“不知写什么好?”于是有的咬笔头,有的搔头发,明的托下巴„„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始终无从下笔。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该怎样积累作文素材呢?其实积累作文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积累作文素材的好处在于可以强化记忆,同遗忘作斗争。学生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的余地才会越大。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就能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让学生做“小记者”走村访户,一篇篇的随访日记,一个个身边的故事,就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农村许多乡俗、民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壮族的三月三山歌节,端午节等等,都有自己的庆贺方式。此外,还有婚礼、寿礼、造屋、走亲戚等等,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人泰物丰的美好心愿,蕴含 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羊,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农民的节日非常的有特色,在不同的季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
二、启发学生想象,展开作文翅膀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而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进化的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作文一旦经过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表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如教学了《凡卡》一文后,我出了《凡卡的梦》这样一道作文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合理的想象;凡卡熟睡后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结合课文中凡卡写的回忆部份内容,假想凡卡的爷爷收到他的信,把凡卡接回乡下的情景;也可以写,凡卡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等等。这样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而且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还可通过续写故事,编写童话,写科学幻想作文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想象思维纵横驰骋,海阔天空。对学生那些大胆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要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写作素材。例如布置学生用双休日做小制作,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并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办手抄报就要写文章,查资料,设计板面,画插图,最后还要工整地抄写。这是一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制作则要经过构思,准备材料,动手制作等过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组织学生汇报每天观察生活情况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展读书活动,做读书的有心人;提倡文外功夫,涉猎新题材。这些活动包含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作文游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
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有些文章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范例, 充分利用课文可以模仿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 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 学到一定的表达方法,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1.利用教材中课文的某些句式和片段进行模仿写作。教材中有很多生动优美的句子, 和好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等, 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仿写之前, 让学生反复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 就像画画有了模本, 习字有了字帖。写作时就不会感到困难。
2.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教材中有好多课文是学生习作的例文。文中叙述的经历有的和学生自己的经历差不多, 感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写自己的经历会促进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掌握和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加深对文章的体会。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文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写起, 增强写作文的生活体验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字不成句、空洞无物、脱离生活, 甚至凭空编造,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生活的真实体验引入作文, 改变这种现象我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写生活中的小事。首先写作文只有抓住了生活之源, 作文才会行云流水, 永不枯竭。要让生活进入作文, 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 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 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身体去感受, 动脑子去思考。对感兴趣的生活或有疑问的生活提出为什么。其次, 给学生指导留意生活的方法。这样, 学生作文就会有的放矢, 不会无病呻吟了。
2.多读书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最好方法。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把所读的东西融入生活, 让自己进入作品, 再让书本中的人物、景物、事物、科学技术——生活的体验进入作文, 结合起来, 那么这样的“读”一定会成为学生终生的写作只源泉。所以, 我们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借助各种先进的阅读手段进行阅读, 积累作文材料, 作文时顺手拈来, 把阅读时的理解、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
三、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 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那么在写作训练中怎样让学生合作呢?
1.作文批改要体现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作文的批改中, 教师是以一个学生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 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并要注意对于学生进行批改交流。在批改交流讨论中, 教师应当因势利导, 倘若最后仍然还有学生持不同见解, 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其实, 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很难预料的,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潜力有可能超越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然而有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师生间的合作给了学生展示自我智慧的广阔空间。在师生合作中, 教师应注意语言技巧, 消除学生唯师是从的心理, 也使教师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2.重点作文全班交流。对学生中一些写的较好的作文教师选取几篇由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评议, 指出什么地方值得借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会更好。让学生进行本次合作主要是指导学生科学地模仿范文,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的借鉴获得观察事物的方法、选材构思的技巧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避免机械模仿范文, 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仿”到“创”, 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之路, 使学生大胆想、大胆写, 发挥他们独创性的目的。
3.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易形成思维定势, 尽管对草稿做了反复修改, 但是一般不易找出自己文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文写好之后引导学生读给同桌听, 或由同桌自己读几遍, 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换作文进行阅读的方式, 帮助对方认真修改达到同步提高的目的。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 而且找出了自我的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低段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一个学生听说的能力以及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要求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展开交流的意识以及习惯。因此,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相互结合在一起,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够进行。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之下,个别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是涉及“说”的环节,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却没有引起应有地重视,加之农村学生课余生活单一,视野相对于城市孩子而言比较狭窄,语言环境较差,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而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成为了任重而道远的一件事情。
一、优化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说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比较腼腆、胆小、不善言谈,是由于见识少,再加上受方言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从而不能够将心中的所想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对于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而言,只有为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以及感染,良好的语言环境自会形成。
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大胆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提升口语能力也大有裨益。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先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自由说一两遍,然后在小组发言,同学间评议,最后在班上发言,通过一系列的赞扬以及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说话兴趣。譬如说,我在某一次教学的时候,要求对我的朋友展开一系列地介绍。首先我对我的好朋友展开了一系列地介绍,而且拿出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合影给同学们看,然后我再介绍我的朋友是长什么样子的,谈谈我与我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这样做的话无疑很好地给广大学生起了个头,接下来我要求每一位同学都介绍下自己的好朋友,说下自己好朋友的相貌,谈谈与好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同学之间互相说。最后让学生在班上积极主动地发言,向班上所有的同学介绍下自己的好朋友。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我站在旁边听,偶尔会画龙点睛评论几句,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鼓励的话。等学生说完之后,师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纷纷争先恐后地要求说,从而自主进入口语交际氛围之中。
二、关爱学生,激发交际热情
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他们年纪小,胆怯畏缩,羞于表达,常常“金口难开”。要打破横亘在师生之间的这道壁垒,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必须抓住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对他们的喜怒哀乐展开一系列地了解,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语言环境。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心理确认安全的情形之下,思维往往是最为敏锐、最为活跃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平易近人、笑容可掬的老师,愿意跟亲切和蔼的老师交朋友,将心中的话告诉这样子的老师。沟通会使得广大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你的教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农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譬如说拉拉家常,问寒问暖等等,会在无形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对于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课间休息时,我常常和一些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你爸爸妈妈在哪儿打工?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回来?他们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吗?又是誰在照顾你呢?你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礼物了吗?你学习上又有什么困难?”孩子们争先恐后,踊跃回答,天真的本性流露无余。教师应该有一颗慈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三、用心演绎生活,把自己的发现的说出来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为我们说明了一个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对于广大学生而言,课文起到的只是引子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走进课文,身临其境,读文、悟情、生情,就能够实现不断突破,让语文课堂教学闪现创新的火花。譬如说,在对《司马光砸缸》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大胆地“走进图境”:让学生扮演司马光救人的情景。同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举起、使劲砸”等一系列词语,通过相关的动作对人物心情有一个真切的体会。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身的看法,最后都一致地认为:只有司马光的“砸缸”办法最有创意、最简单易行、也是最为切实有效的。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使每个学生走进课文真正地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事,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多想办法,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兰.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
[2]陈彪.遂宁市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10(04).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警钟长鸣,安全重于泰山”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警句。特别在今年的培训资料和网络上,看到了许多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联系10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与教训,我深深的感觉到安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校长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该怎么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或者少发生呢?通过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远程专题培训网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启发,也反思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如果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好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就我的几点做法和大家共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端正思想,落实目标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及隐患排查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1、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要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档案建设规范,学校领导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2、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100%,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学校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检查并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4、安全宣传要到位,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主要工作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1、学校都要完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学校安全工作办公室,安排中层干部做专职或兼职安全办公室主任,协助校长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2、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校长为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班主任是本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学科时间内学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职员是从事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树立全体教职工是安全工作者的意识。
3、一岗双责,坚持安全随事走,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分别在春、秋季开学时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把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范围,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学校安全制度化、规范化。
1、建立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安全工作,通报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使之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要做好安全工作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与会人员等情况。
2、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周检查一次,每年开学、放假前要重点排查,及时查找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详细注明检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建立安全通报制度,对安全教育、排查整改、安全工作档案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的组织及个人给予表扬,对心存侥幸、思想麻痹、整改不力、安全问题突出的组织及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建立完善学生课前点名制度。带班老师必须课前按时到位,清点人数,一旦发现学生无故不到,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及时与家长联系,迅速查明学生去向,妥善处理。
4、严格落实门卫查询和登记制度。学校安全协管员必须24小时值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必须经校长同意,并签名登记。严格限制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校园,严禁任何人员携带管制刀具或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学生在上学期间出校园,实行请假制度,经班主任签字后送相关年级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放行。
5、严格值班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值班制度,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值班、节假日值班,更要加强值班保卫工作,要制定详细的值班安排表,实行领导带班制,严格值班期间安全情况登记,严格值班交接手续。
6、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任何人未履行相应职责,因工作不力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师生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7、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新发现的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三)强化教育,积极演练
1、坚持开展“十二项专题”教育。充分利用每周的班队会等时间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指定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安全教育课,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安全、实验及实践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紧急疏散安全等方面知识为要内容,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安全知识测试,试卷要装订成册并存档。
2、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日”、“119”消防宣传日、“6.26” 国际禁毒日等时间,结合本校实际,针对安全教育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3、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宣传阵地,有重点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日有专题、周有专栏、月有专版。校园内重点部位设置安全警示语,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安全。
4、建立各种应急救援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各种情况下的紧急疏散、火险逃生、运动伤害、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汛期应急救援等预案,并于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开展演练,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伤害。
5、每学期,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告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促使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四)深入排查,认真整改
按照“全面排查,重点治理,不留死角,责任到人”的原则,针对一年四季学校安全工作不同的特点,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规律性,突出重点,认真排查,彻底整改,狠抓落实。
1、排查校舍。在学期开学前一周,组织人员对教室、围墙、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食堂、会议室等校舍的安全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关键部位、隐蔽部位要重点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要登记造册,制定整改计划,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
2、饮食卫生安全。一是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卫生规章制度,规范食堂管理,规范食品加工。二是要严把质量关,不购买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不向学生推销霉烂、变质食物,切实规范土豆、芸豆角、腐竹等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蔬菜的加工程序,保证不发生任何事故。三是炊管人员必须半年一次体检,体检合格后持健康证上岗。四是严格食堂灭鼠、灭蝇药物管理。五是食堂食品储藏间、操作间等处门窗要完好无损,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出入,严防投毒放毒。
3、楼道疏散。一是在楼道中间要用黄线分开上下通道,每层都张贴安全警示语,告诫学生上下楼“轻声、慢步、右行、礼让”。二是安排教师课间在楼梯处值班,及时疏导学生上下楼。值班教师要定时间、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形成制度,值班表张贴在楼梯口处,学校领导随时查看值班教师到岗情况。三是要立即拆除开启后窄于楼梯口或疏散通道的栅栏门,学生经常聚集的活动场所楼道狭窄、疏散能力差的要坚决改造,楼道走廊、楼梯转弯处有应急照明设施,并确保正常使用便于学生疏散。
4、消防安全。一是要严格按要求在教室、食堂、会议室、实验仪器室、图书室等处配备足量合格的消防灭火器等设施,并教育广大教师和学生懂得正确使用这些消防器材。二是学生住宿楼严禁用铁栅栏封死学生宿舍门窗,要通过加强值班保卫等方法确保学生安全。三是在学生宿舍内要制定并张贴消防安全制度、紧急出口示意图,设置“紧急出口”指示牌,楼道内应急照明设施确保正常使用。
5、交通安全。上下学继续实行路队制,严禁骑自行车;教育学生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严禁横穿马路。加强广大师生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
6、用电安全。一是学校电工必须经有关部门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二是每学期初对校内电线电路及一切用电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已经老化、破损的线路。夏、冬季用电量较大,要坚决做好线路改造工作,防止用电负荷过大,线路不能承载而引发火灾。三是凡校园内有变压器的学校,要用围栏将变压器隔离,要加强变压器、配电室、配电箱的管理,注明“有电危险”等提示语,严禁学生随意接触。四是规范用电行为,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电器,一些专用电器设备要严格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设施。
7、体育活动安全。一是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强化体育运动的技术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二是开展体育活动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年龄、性别和个性差异等特点,符合体育教学标准要求,严禁超强度开展活动。三是学校体育器械的安装与使用必须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定期检修维护,保证正常使用。标枪、铅球等投掷类器材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使用。四是严禁组织学生在马路上跑操或开展其他活动。
8、其他方面安全。一是要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强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安全。二是做好学生游泳防溺水教育,重视学生游泳知识及救护技能教育,严禁学生擅自到沟渠、坑塘、河流游泳。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五、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六、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一、诱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持续学习动机的助推器。鉴于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目缺乏计算积极性的现状, 笔者认为,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参考上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目的计算兴趣与热情, 相信, 这不失为提高学生数学计算效果的有效途径。
如, 在教学简便算法这部分知识之前,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简便算法相关数学计算题目的兴趣与积极性, 我为他们讲述了如下的经典小故事:有一天, 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目“1+2+3+…+97+98+99+100=?”, 要求班上的学生进行认真的计算。可谁知, 小高斯很快就计算出了“5050”的正确结果。老师很诧异, 问他是如何计算的。小高斯说道:“ (1+100) + (2+99) +…+ (50+51) =101+101+…+101, 整个计算题目共可分为50 组, 所以只要计算101×50=5050就可以了。”“同学们, 小高斯的计算过程就是利用简便算法进行数学题目计算的最佳证明, 大家想成为像小高斯那样能迅速计算出一道数学题目的聪明学生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简便算法’的有趣数学世界……”如此, 就借助小高斯利用简便算法计算数学题目的有趣故事轻松活跃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他们日后能集中精神及注意力有效计算简便算法的相关数学题目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帮助学生明确计算的算理及相关概念
所谓算理, 通俗来讲就是指数学题目计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的道理。换言之就是说数学计算过程中计算者应当具备的计算思维方式, 即要如何计算?为何要如此计算?算理是计算者得出正确计算结果的首要前提及重要依据。
如在教学快速口算时, 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一道加法计算题目:125+43=?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快速口算的过程:125 是由1个百、2 个十和5 个一组成的, 43 是由4 个十和3 个一组成的, 所以先把5 个一与3 个一相加得出8 个一, 再把2 个十与4 个十相加得到6 个十, 最后把1 个百、6 个十和8 个一合并得168, 这就是这道数学题目的算理。
待到上述讲解活动完成后, 随之又及时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的计算题目:
并要求他们要在计算的过程中, 将具体计算题目中包含的算理一一向同桌进行细致的阐述。这样一来, 就确保了学生对加法运算题目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即明确算理、会计算, 并能计算出正确结果) 。如此, 学生形成良好的加法运算技能, 进而切实提升自身的数学运算技能自然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三、为学生精心选取部分计算练习题目
如果说教师的讲解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 那么学生自身的练习就应当归属于实践的行列。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保证质与量的基础上, 精心为学生选取一定的数学计算题目, 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与练习中不断夯实计算知识基础, 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水平与能力。
例如, 在学习“不连续进位加法”的数学知识点时, 我向学生列举了38+25=?的例题。并向学生讲解道:“当十位上的3 与2 相加得5 时, 还要加上8+5 进位得来的1, 从而得出63 的结果。这种现象就是‘不连续进位加法’。”
很明显, “不连续进位加法”与之前学习到的普通加法计算题目 (两个数个位数相加不满十) 有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很容易遗忘“个位数进位得来的一个十”。计算效果也是大打折扣。鉴于此, 我为学生布置了混合“不连续进位加法”与普通加法的多道数学计算题目:
如此, 借助上述精心选取的练习题目就实现了“不连续进位加法”与普通加法两大纵向知识点的鲜明对比与有效连接, 而这些都为他们“不连续进位加法”与普通加法相关数学计算题目良好计算能力的显著提高做足了准备工作。
总之,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调动学生数学计算兴趣的基础上, 确保他们明确数学计算题目中蕴含的特定算理, 并辅助于一定的练习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胥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做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和教学来说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有经验的人都很容易发现,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老师或者同学的示范朗读
示范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所以老师在进行朗读技巧方面指导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课文内容进行适时的范读,范读部分的内容老师可以自己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班级上朗诵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进行范读。学生对于身边人的朗读往往具有比较高的注意力,所以老师或者让同学进行范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处理重音,以及文章当中应有的停顿、恰当的运用语气、节奏等,在范读过后,老师再让其他的同学进行朗读,朗读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可以告诉学生“在这个地方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这样久而久之的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文章朗读技巧上的思考,还能让他们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培养小学生朗读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这个阶段正是培养他们对各个方面兴趣的关键阶段,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在培养小学生朗读的兴趣方面,老师首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激励的语言,经常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小朋友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成功的快感,从而对朗读产生兴趣;其次,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擅长模仿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充满感情来打动学生,这样的朗读能够唤起小学生想要模仿的欲望,从而爱上朗读。叶圣陶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类似于多媒体教学等。这样可以引起小朋友兴趣的教学手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
三、加强对小学生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小学生在说话方面正处在一个学习说话的时期,别说朗读的技巧多过关,在平时说话的时候还经常有同学出现吐字不清的现象,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朗读的基本功的训练。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让他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把握发音的准确性,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把字认清楚、正确地朗读出来,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读书习惯。其次,在能够读清楚的基本前提下,老师要训练小学生朗读的流利程度。流利,就是在朗读的时候要顺畅地把一段完整的话读出来,不要出现破句、断句等现象。这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要求他们在朗读本句的时候,就要同时看到下一句。最后,老师在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教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把握朗读的语速,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流利的朗读就是快速的朗读,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把握停顿等环节,朗读的时候不仅要自己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要让听的人听懂文章所讲。
总之,在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小学生这一特殊的时期,根据他们特殊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特殊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钟卫.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茉[J].广西教育,2013(1):75.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塔县解放路小学)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推荐阅读: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07-19
提高差生学习成绩的几点做法11-08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09-21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课题研究09-17
浅谈农村小学管理的几点看法09-24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几点思考06-20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09-17
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几点体会09-25
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