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组辨析
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必须: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后跟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6、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7、哺养:喂养,使长大。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8、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9、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11、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12、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14、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出生:生下来,側重于自然属性,如“~ ~ 于20世纪初”。
15、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 认真,从不马虎”。
16、创建:动词,创立。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17、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8、伺候[cì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9、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20、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21、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22、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23.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24.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
25.反映:*反射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26、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27、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分辨:区分辨别。
28、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29、伏法:依法处以死刑。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30、伏帖:*心里舒服 *顺从
服帖:*顺从 *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 ~在他身上”。
(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 ~”。
31、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5、感奋:因感动、感激而兴奋、奋发。感愤:有所感触而奋慨。
36、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37、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辨:表示武术用 “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38、过度:形容词,过分。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39、轰然:大声。
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40、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洪大:声音 大而响亮。
4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着重指衣着;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着重指头部、手部;
42、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43、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44、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45、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 新陈代谢”。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46、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47、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48.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 *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50.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51.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入木三分: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52.申明: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53.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胜地:名胜之地.
54.时世: 时代或社会。如 “ ~的变迁”、“艰难~”. 时势:时代潮流或趋势.如“为~所迫”。55.实验: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证。
试验: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
56.十足:(1)成份纯(2)十分充分. 实足: 确实足数,如“分量~”“~年齡”“~250人”。57.熟悉: 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 熟习: 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58.题材: 作品的材料內容. 体裁: 作品的表现形式.
59.提词: 给演员提示台词. 题词: 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
60.体形: 身体形状如 “体形勻称 “ . 体型: 身体类型,如特殊体型。61.停止: 不再进行.
停滞: 受阻碍而不能順利发展。如”~不前”. 62.提名: 被定为侯选人. 题名: 写上姓名。
63.推托: 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脫: 推卸、推辞;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64.退化: 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蛻化:(1)由动物蛻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2)变质、腐化堕落。如”~变质”。
65.委曲:(1)曲折,如”河流~”(2)事情的底细. 委屈: 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 66.无礼: 如“傲慢~”、“怠慢~”
无理: 如 “~取闹 ” “~ 拖延 ” “~ 摧残” 67.降伏: 使驯服.主语为使別人順从的人. 降服: 驯服、投降。主语为屈服的人。68.萧萧: 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 潇潇: 风雨急骤或飄落.
69.协调: 形容词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还可以作动词用。谐调: 侧重比刚例勻称,常用于声音、顏色、氣氛等。70.心律: 心臟跳动的节律,如心律不齐。心率: 心臟跳动的頻率,如心率太快.
71.刑罚: 依照刑法对违法者施行的强制处分。刑法: 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72.学力: 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凡说“同等~ `~”一定是“学力”。学历: 学习经历,指持有何级学校的文凭. 73.迅急: 快而急迫. 迅疾: 仅指速度快。74.徇情: 为情自杀。
殉情: 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75.严整: 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
76.扬扬: ~~得意、沸沸~~、纷纷~ ~、喜气~~ ①凯旋地,胜利地(得意扬扬)
②满足地,自觉地;得意的样子(扬扬自得 意色扬扬。――清?方苞《狱中杂记》 裘马扬扬。――《聊斋志异?促织》)
③心情愉快的样子(意气扬扬。――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洋洋~~得意-~~洒洒、~~大观、喜气~~。①形容众多或丰盛(洋洋万言)②盛大(河水洋洋)③广远无涯(牧野洋洋)④美善(声蔼洋洋)(洋洋德音)
⑤喜乐(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⑥形容声音响亮(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77.一齐: 同时各自发出。(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开放)一起: 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滾)78.疑义: 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异议: 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79、以至:(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以致: 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結果。
80.意气:(1)意志气概, 如~~风发(2)志趣性格 ,如~~相投(3)主观情绪 ,如~用事 义气: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81.看中: 经过观察,感到满意,不能加很字。看重: 看得起,看得很重要,可以说成很看重 82.意旨: 意图,意向 ,目的。意志: 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83.隐晦: 意思不明显 隐讳: 隐瞒不说
84.盈利: 中性,獲取利润。营利: 贬义,谋取私利。85.幽雅: 环境幽静雅致。优雅: 举止言谈有风度。86.允许: 应允并许可。容许: 容忍许可。
87.不止:表示数量茫围超出
不只: 常同 “还有 ” “甚至 ”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88.淡薄:①不浓厚(雾逐渐淡薄了)②因淡忘而印象模糊(印象淡薄了)
③清贫(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红楼梦》)④冷淡,不亲密(感情淡薄)淡泊:①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②家道清贫(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梼杌闲评―明珠缘》)89.防备:为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预先作好准备。防范:戒备;防备。
90.误解:①理解得不对 ②错误的理解
曲解:①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②稍稍消解
91.甄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别。鉴别:通过仔细观察加以辨别。92.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
93.消失: [事物]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例如:乳酪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李消失在雨幕中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例如:随着时间的消逝 94.大事∶①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②总的形势③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 大肆:毫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95.违反:不符合;不遵守。指法则、规章等。
违犯: 违背触犯国法等。
96.摆脱:①冲破束缚和障碍而获得自由 ②终止关系、联系、协议或协定 解脱:①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 ②甩掉;脱身 ③开脱
97.一起:①一块 例如:作为夫妇一起生活 ②同一个地方 ③一道
④[方]∶一共 例如:这几个瓜一起多少钱? ⑤一伙
一齐: 同时
98.受业:接受教育、知识; 授业:给予教育,传授知识; 99.坚忍:坚持而不动摇; 坚韧:顽强而有韧性
100.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和指挥权; 权利:专指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权力和得益; 101.箴言:劝戒的话; 真言:实话;
102.贯穿:穿过,连通;
贯串:从头到尾把事物连在一起; 103.侦察:军事方面的调查; 侦查:公安检查机关的调查活动; 104.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效力:事物所产生的有得的作用;效劳,出力 105.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深入研究 考查:衡量检查
106协调:配合得适当,步调一致;(关系方面)谐调:和谐(声音方面)
107.申辩:申诉理由,加以辩解; 声辩:公开辩解
108.竖立:物体垂直接触地面;
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109.瞋目:发怒时瞪大眼睛; 瞠目:因受窘或惊呆而瞪眼; 110.优雅:优美、雅致; 幽雅:幽静而雅致;
111.发奋:振作起来,奋发;同“发愤” 发愤:决心努力
112.终生:多就事业而言,如“奋斗终生” 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终身之计
113谋取:通过谋划得到
牟取:谋取,尤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取得金钱 114.关注:关心重视
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
115.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 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116.时髦:指一个时期的杰出人物;合潮流,入时 时尚: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 117.珍惜:珍视爱惜 珍视:珍爱重视
这两个译为“横越”、“渡过”, 在拼写上只相差一个字母, 故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在于词性和使用场合有所不同。across是介词;cross是动词。
例如:
My house is across the river。
我的家在河的对面。
cross既可作动词, 也可作名词。作名词时, 有较强的构词能力, 它所构成的词的某些词义和用法是值得注意的。例如crossroad是“交叉路”, 而crossroads却是“十字路”或“十字路口”, 它的前面可以用a, 但-s。不能丢掉。如: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t a crossroads.
车祸发生在十字路口。
二、another, the other
这两个词都表示“另一个”的意思, 但其涵义和使用场合不同。Another是指不定数目中的“另一个”;the other是指两个人或两样事物中的“另一个”。例:
Have another piece of bread.
再吃一块面包吧。
These are two pens. One is red, the other is black.
这些是两支钢笔。一只是红色的, 另一只是黑色的。
此外, 我们还应注意:在两样事物中任选一样时, 应用one or the other;在三样或三样以上任选一样时, 应用one or other或one or another。
在someone, somehow, somewhere等字后, 只能用other, 不能用another。例:
We'll have to do it somehow or other。
反之, 用one时, 则用another, 例如:one way or another。
在only之后, 指唯一的就用one或other而不用another。
This is the only one/other stile to cross before we reach the wood。
三、 borrow, lend
这两个动词都是“借”、“借用”的意思, 但使用场合不同。
Borrow是“借他人的东西以暂时使用”, 表示“借入”之意, 其搭配 介词为from。例:
May I borrow your car我可以借你的汽车用下吗
Lend是“将自己的东西暂时借给别人使用”, 表示“借出”之意, 其 搭配介词为to。例:
Will you lend me your car你可否把汽车借给我
在某些场合下, “lend…to”可以表示“给予”、“赋予”之意。例:
A fireplace lends coziness to a room。壁炉给房间带来温暖舒适之感。
四、 as, when, while这三个词都有“当……时候”之意, 但用法有所不同,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①when意为“在……时刻或时期”, 它可兼指“时间点”与“时间段”, 所引导的从句的动词既可是终止性动词, 也可是持续性动词。
如:
When I was young, I liked running, 我年轻时喜欢跑步。
②as意为“一边………一边……”或“与……同时”, 着重表示动作同时发生、伴随进行。如:
They talked as they walked。他们边走边谈。
③while只指“时间段”, 而不指“时间点”, 从句的动词只限于持续性动词。如:
While I slept, a thief broke in.在我睡觉时, 盗贼闯了进来。三者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when引导的从句与主句动作先后发生时, 不能与while, as互换。如:
When 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he has a short rest.当他做完工作后, 他稍稍休息了一下。 (when=after)
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 had already begun。当我到电影院时, 电影已经开始了。 (when=before)
②when引导的从句的动词为终止性动词时, 不能由while替换。如:
When he came yesterday, we were playing games.昨天他来时, 我们正在做游戏。
此时when也不能用as替换, 因为as引导的从句的动词为终止性动词时, 主句通常也必须是终止性动词。
③当从句的谓语是表动作的延续性动词时, when, while和as才有可能互相替代。如:
While/When/As we were still talking, the teacher came in.
正当我们仍在交谈时, 老师进来了。
④当从句的谓语动词是终止性动词, 而主句的谓语动词也是终止性动词时, when可和as通用, 而且用as比用when在时间上更为紧凑, 有“正当这时”的含义。如:
He came just as (or when) I reached the door.我刚到门口, 他就来了。
⑤从句的谓语动词如表示状态时, 通常用while。如:
We must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我们应该趁热打铁。
⑥while和when都可以用作并列连词。
John is very tall while his brother is short.约翰的个子很高, 然而他弟弟很矮。
The boy was on his way home when two big boys stopped him。
【关键词】英语 同义词 辨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67
一、tall和high
这两个词都有“高”的意思。High指具体的高度,也指抽象的高,强调高出于地面之上,其反意为low。Tall有时意味着高而细长,其反意词为short。High有时可代替tall,但tall不能代替high。其具体用法如下:
1.指建筑物或物价高时,一般两词都可用。
例如:a tall building(细长而高的大楼);a high building(又宽又高的大楼);a tall / high price(高价);但是说(高墙),只能说a high wall。
2.指底面积小的东西时,两者都可用。
例如:a high/tall tree(高树);A high/tall chimney(高烟卤);但底面积很大时,多用high,如高山,高原。
3.tall指人或动物的高度,指建筑物高度时一般用high。
例如:He is a tall man.(他是一个高个子人);The mountain is about 2000 metres high. (这山约有2000米高);The building is 8 stories high. (这楼有八层高)但如说人的具体高度时,用tall, high均可。如:He is xix feet tall/high. (他六英尺高)
4.指程度,数量大小及抽象意义时,用high。
例如:High speed(高速度);high rank(高地位);In high spirits (兴高采烈)
二、quite,rather与very
1.quite与rather都有“相当”、“非常”之意。都是程度副词:quite修饰副词,形容词,动词:而rather修饰副词、形容词。也就是说修饰动词时用quite,不用rather。因rather只能修饰think, hope, enjoy, like等少数动词。例如:He runs quite(rather) fast. (他跑得相当快);Some people don’t like the book, but I quite like it.(一些人不喜欢这本书,但我十分喜欢。)
2.very也是程度副词,它不像quite可修饰动词,得与much一起才能修饰动词:另外very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比quite语气重些。例如:I quite like English.=I like English very much.(我很喜欢英语。)
3.quite, rather和very与不定冠词a/an+形容词+名词用时位置不同。Quite后跟名词时,它一般置于冠词前。Quite也可放在a/an后面,但只有当名词前有形容词时才可以,不过不常用。例如:There’s quite a good film on.(有一部相当好的影片在上映。)
4.rather与quite不同,不管有没有形容词,rather均可用在名词前。它一般放在冠词前面,但如果有形容词,也可以在a/an后面。例如:It’s rather a good idea.=it’s a rather good idea.(这可真是个好主意。)
5.rather可修饰比较级和too连用,而very和quite只修饰原级,不修饰比较级,不与too连用,例如:His wife is rather older than he is.(他的妻子比他年龄大不少。)
6.rather只能修饰think, hope, enjoy和like等几个词,不能修饰其他动词。例如:I rather think we’re going to win.(我倒认为我们要赢。)
三、neither与both;neither…nor和both…and
1.neither是“两者中没有一个”之意,指人也指物,是单数概念,neither作形容词时,修饰单词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Neither作代词用,其形式为neither of+复数名词。both是“两者都”,指两个人或物,为复数概念,作形容词时,修饰复数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oth也作代词用。not both和 both…not表示部分否定,而neither为全否定意思。
例如:Both answers are right.(兩个答案都对。);Neither answer is right.(两个答案无一是对的。);Not both answers are right. (两个答案并非都对。);Neither of his parents is a teacher.(他父母没有一个是教师。)
2.neither…nor…意为“既不…也不…”;both…and…是“…和…两者都”之意。它们都可连接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份伤。both…and…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而neither…nor…连接主语时谓语动词采用就近原则。
例如:Both Tom and John are from America.(Tom 和John都是美国人。);Neither Tom nor John is from America.(Ton和John都不是美国人。)
(一)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近义词
(1)分清词义的轻重
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轻视”仅表示看不起人,对事物不在乎,较轻;
“蔑视”则还有一种鄙视的神色,较重。
“失望”表示对事物不满意,或因愿望未实现而感到失意,但还可以从头再来。
“绝望”有一种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意味。
妨碍
妨害
例1.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别人休息的。例2.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人们的健康。
解析:“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相信
信任
信赖
例
3、但是,他仍然()人们是好的。
例
4、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值得()的同志。例
5、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可以()的灯塔。
解析:“相信”词义较轻; “信任”词义较重; “信赖”词义最重。请同学们辨析:
①阻止和制止 ②批评和批判 ③成绩和成就 ④伙同和纠集,⑤震动、震荡和震憾
⑥秘密、机密和绝密 ⑦请求和恳求 ⑧担心和担忧
⑨制造和创造
⑩研究和探讨
⑾损坏和破坏
⑿固执和顽固
⒀希望、期望和渴望
还有:违反:表示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违反纪律 违反政策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等)。违犯宪法
(2)认准词义的侧重点。例如:“逐步”和“逐渐”
“逐步”强调步骤,有“一步步”的意思,未必很慢;
“逐渐”有“不明显”“慢”的意思。
收集
搜集
例6
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
()到的。
例7 这一家的小夫妻是喝咖啡的爱好者,平时喜欢()各种各样的咖啡来品尝。
辨析:收集,使聚集在一起。强调“聚集”。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 起(花费一定心血),强调“寻找”。
营利
盈利
例8.做生意必须合法经营,并照章纳税,决不能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来
()。
解析:营:谋求(强调目的)盈:获得(强调结果)
安静
平静
例9.校长进来后,教室里非常()。
例10.()的生活磨平了他倔强的性格。
解析:“安静”着重指没有吵闹、喧哗。“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和动荡。请同学们辨析:
①迟疑和迟钝,②演练和演示,③懊悔和懊恼,④浮躁和急躁⑤响亮、嘹亮明确:“响亮”重声音响度大,嘹亮重音色清脆、高远。(3)辨明词的对象。
例:爱戴(适用于对上)
爱护(适用于对下)
就诊---就医,是说病人。
应诊---接受病人,给予治疗,是说医生。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近义词
(1)分辨感情色彩。
篡改
窜改
例16.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解析:“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义)。“窜改”一般地改动成语、对联等。
沟通
勾通
例17. 因此,地区合作、()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勾通”勾结、连通(贬 义); “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
乞求
祈求
例18 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解析:“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 “祈求”恳切希望。
熏陶
熏染
例19 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解析:“熏陶”指好的影响,褒义;“熏染”贬义。
以至
以致
例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科幻作品中的一些难以实现的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解析:
“以至”表中性的结果,程度的加深、数量的增加。
“以致”表示坏的结果。
大肆
大事
例21 我们不但应该对媒体()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多作冷静分析,相反,对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应该添购一些。解析:“大事”大力从事(中性词)
“大肆”无顾忌(做坏事),贬义词。(2)区别语体色彩(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
例如:“脑袋”、“头部” 和“头颅”,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文学作品,中间的用于专业部门。
“亮晶晶”、“明亮”和“晶莹”,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文学作品,中间的是一般书面语。
商量
商榷
例22 于是出版社又来(),说是很多读者要求重印。
例23 机构是可以组织的,条例大有()的余地。
解析: “商量”侧重于口语,“商榷”侧重于书面语。
(三)从用法上辨析
1、词的搭配关系(基本义相同,搭配有别)。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2、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充分:形容词。充满:动词。
艰苦:形容词,作定语,如:“艰苦的生活”。
艰难:形容词,常作谓语,如“生活艰难”。
练习:必须:一定要,副词,只能做状语。
必需:一定需要的,可做定语、谓语。
①你今天__把作业做完。
②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 __的过程。
③文明礼貌是每一个现代人__的素质。
④水,是旅行中的__品。
解题技巧
1、弃同求异:舍弃相同点,探究不同点。
终止---终,结束。结束停止。听到铃声要立即终止答卷。
中止---中,中途。中途停止,还可能继续。不得单方中止合同。
2、组词、造句:把词语拆开然后组词,词义就基本弄清了,区分也就明显了。组词法:
简朴----简单朴素 室内的陈设很简朴。俭朴----节俭朴素 生活很俭朴。推脱----脱,摆脱、脱下。推脱责任
推托----托,托词(借口)他推托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歌.3、细辨语境:
仔细辨别语境,可以更精确把握词语的使用。
例、作者多年积淀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流露/流淌)出来。
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哺养:喂养,使长大。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200斤”。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
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认真,从不马虎”。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伺候[ci.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
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分辨:区分辨别。
肤浅:人的(学识)浅,对事物理解不深。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
伏帖:心里舒服、舒坦;顺从。服帖:妥当,“把事情办~ ~”;顺从。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本领和武术。
轰然:大声。
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 大而响亮。
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 新陈代谢”。
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简捷:*同“简截” *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臵上的偏差和错误。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
入木三分: 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
申明: 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声明: 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
时世:时代或社会。如卜 “ ~的变迁”、“艰难~”.
时势: 时代潮流或趋势.如”为~所迫”。
实验: 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証.试验: 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
十足:(1)成份纯(2)十分充分. 实足: 确实足数,如“分量~”、“ ~年龄”、“~25O人 ”。
熟悉: 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
熟习: 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推托: 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脱: 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退化: 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蜕化:(1)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2)变质、腐化堕落。如”~变质”。
委曲:(1)曲折,如”河流~”(2)事情的底细. 委屈: 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
降伏: 使驯服.主语为使別人順从的人. 降服: 驯服、投降。主语为屈服的人。
萧萧: 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 潇潇: 风雨急骤或飄落.
协调: 形容词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还可以作动词用。
谐调: 侧重比刚例勻称,常用于声音、颜色、气氛等。
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如心律不齐。心率: 心脏跳动的頻率,如心率太快.
严整: 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一齐: 同时各自发出
一起: 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例: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滾,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开放
以至:(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以致: 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結果。
意旨;意图,意向 ,目的。意志: 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隐晦: 意思不明显 隐讳;隐瞒不说 允许:应允并许可。容许;容忍许可。
不止:表示数量茫围超出
不只: 常同 “还有 ”、“甚至 ”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如:河里涨水,小桥都~了。
湮没:(一般随时间的流逝)埋没。如: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神智:精神智慧。神志:知觉、理智。
权利:权力、利益。如:要保护伤残人的合法~。权力:强调强制性,支配性。如:~过分集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容易滋生腐败。凋敝:生活事业衰败。如:民生凋敝 凋零:(1)草木凋谢零落。如:秋风扫过。万木~。(2)衰落。如:家道~
激励:激发勉励,使振作。(一般指精神)如:雷锋精神~着几代人。
鼓励:鼓动激励,使人向上。(由人发出这个动作)如:是他~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徘徊:来回走动(一般有心事)。如:他长时间地在公园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如:在月光下~
妨害:有害于(强调结果)。如:吸烟~健康 妨碍: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如:随意摆摊设点会~交通。
点染:点缀、修饰。如:几笔~便使画增色不少。渲染:(1)用色彩、语言的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如:诗中~了一种安乐祥和的景象。(2)夸大。如:这部作品过分~了战争的恐怖。
界限:(1)不分界,同“界线”。如:划清~(2)尽头处,限度。殖民者的野心是没有~的。界线:两个地区划分边界的线。如:球场~。
间隙:指空隙。如:她利用开会的~,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间歇:动作、变化等有规律的停止。如:这是一处~性喷泉。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如:无论别人的批评多么刺耳,多么让人难以接受,都应当洗耳恭听,殊不知这些忠言往往是正确的、~的。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如:她为人非常~,真让人接受不了。
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捉摸: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
琢磨:思索,考虑。如:仔细~一下应对措施。
整顿:使紊乱变为整齐,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如:为了净化整个音像市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最近~了一批音像批发集散地。
整治:(1)整理,修理。如:利用农闲,县里发起了~河道的活动。(2)惩罚,打击。如:~不法之徒。
行迹:意为行动的踪迹;
形迹:指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可指痕迹、迹象,如“不留~”。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他乡等。
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如:山谷~、人心~。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狡辩:狡猾地强辩。如: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但是他还在为自己~。
诡辩:主要指一种论证方法,貌似合理。如:“白马非马论”是一种~的论调。
国事:指国家大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用后者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不能用“国是”。
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非常认真细致)如: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鉴别:一般用来指判别事物的好坏。如:在选择读书时,我们首先要~书的好坏。
铲除:也可以用于抽象的对象。如:要想彻底解决足球比赛中的“黑哨”问题,必须~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根除:连根拔除,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等。如:要~这种丑恶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写作方式。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强调不固定。如:国际形势风云~。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如:日本~教科书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怒。窜改:改动文字。如:不要随意~古人的诗句。
沟通:使双方能通连,一般指情感或物质等。如:~两国的文化。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他与不法分子~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检查:(1)为发现问题用心察看。如:~作业。(2)检讨。如:写份~交到办公室。
检察: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设臵~机关。
交代:有三个意思:
1、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
2、嘱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
3、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政策”、“~问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交待:意思同“交代”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了。
及时:(1)正赶上时候。如:来了一场及时雨。(2)不拖延。如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即时:立即。如:接到上级的指示,他~向下作了传达。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有害于事物的发展。(程度重)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浅薄。
扶养: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抚养:爱护并养育。
贯穿:穿过、联通。(较具体的事物)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精练:文章、讲话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
简练:说话、写文章简洁,精当。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为、动作)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
聆听:(书)听。倾听:细心的听取。谛听:仔细听。
消失: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
消逝: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声音、云雾、时间)。
消释:疑虑、嫌隙、痛哭、恐惧等消失解除。
申明:郑重说明。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典雅:优美而不粗俗。高雅:高尚而不粗俗。
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白、亏空、缺额搭配。
细心:用心细密。
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威信: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威望: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法程)违拗: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调停:调解,多指重大事件,不带宾语。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斡旋:(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允许:许可。
容许:许可。(书面语,语义重)
推托:借故拒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推脱:推卸(责任等)。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
缺点: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缺陷: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作客:寄居在异地。(书)
做客:访问别人。
“消释”,它有两个义项:①<书>消融,溶化。②(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如“误会消释”。
【严重〃严峻】
“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
“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
清净:没有打扰。/水清澈。
清静:环境安静。
【缺乏〃缺少】
“缺乏”有三类:⑴ 抽象名词,如“经验、信心、勇气、积极性、上进心”等;⑵ 行为动词,如“锻炼、研究、观察、调查”等;⑶ 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如“人员、书籍、车辆、弹药、雨水”等。另外,“缺乏”的对象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指出具体数量,也不容易指出具体数量。
“缺少”:多用于具体的可以计数的人或物,跟它搭配的词,常见的是具体名词,如“人、钱、图书、机器”等;有时也用于抽象事物“信心、经验、文化”等,这时的“缺少”可与“缺乏”通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以计数而又需要具体说出缺多少的时候,应当用“缺少”,不用“缺乏”。
【容易〃轻易】
“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
【消失〃消逝〃消释】
“逝”的意思为“过去”,多指时间、水流等。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例如:“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失了。”“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例如:“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容人的态度和表情。
【幽静〃寂静】
“寂静”的意思是没有声音。给人一种寂寞,冷清的感觉
“幽静”一词是幽静寂静的意思,在静的基础上给人一种很雅致的感觉。
【约略〃大约】
“大约”可指数量或时间。
“约略”多指心理活动,有“稍微”“稍稍”的意思,表示某种感觉隐约粗略,如“对于那篇文章的意思,我已经约略知道一些”。
【制定〃制订】
“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
“摸索”意为试探着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探索”指尝试、试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
疑问。
“扶助”是帮助的意思,即给予他人在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
“抚养”指抚育、教养,多指父母对未成年子
女的教养。
“赡养”指成年子女对年老父母或长辈的照料。“协助”指从旁帮助,强调“辅助”的意味。
根据句意,正确答案为A。
“惨淡”指凄惨悲凉; “凄楚”指凄惨可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富有”多形容某人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富足”形容人们的生活情况。
“单一”指只有一种;
“单调”指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铺通”是铺设完成;
“开通”是指交通、通讯等线路开始使用。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
灌注:浇进;流入。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别人的东西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用武力吞并别国领土。鲸吞: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
树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竖立: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词。原型: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质疑:提出疑问。
臵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容臵疑。
姑息:无原则地宽容。迁就:将就别人。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心酸:心里悲痛。
督促:监督催促。敦促:催促。
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折桂:强调实现。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取向:选择的方向。
幻景:虚幻的景象或幻想中的景物;
幻境:虚幻奇特的境界。
实足:确实足数的。
十足:①成色纯;②十分充足 捐赠:多与“财产、物品”搭配 捐献:多与“器官”搭配
苍莽:用来形容草木等植物,苍茫:与“大地、暮色”等搭配。
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典范:指可以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 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
误解:1.理解得不正确。2.不正确的理解;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别故意曲解我的话。
违反:政策|违反纪律。
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等)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推断:推测重在测度和捉摸,据理推论结果;推断重在通过推测断定后得出结论。
选择:可用于人,也用于事物,使用非常普遍;抉择:指二者选一,对象多为重大而严肃的事物,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只用于书面语。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剔除糟粕。排除:除掉,消除。
A
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哀号:悲哀的号哭。
哀嚎:悲哀的嚎叫。如“饿狼哀嚎”。
3、爱好(h o):顾惜体面,喜欢打扮。
爱好(h o):喜爱,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
爱怜:怜爱。
爱恋:热爱而难以分离(多指男女之间)。
4、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5、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 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6、安全:都指没有事故或危险。安全:着重指不受威胁。使用范围广,能用于国家、生产、交通、操作、人身、生命、财产等。
平安:着重指太平无事,使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人身。
7、按照:同为介词。介绍行为的根据。按照:通用于各种语体,不带尊敬色彩。
依照:多用于书面语体,更适用于国家法规、军政文告等,这时是强调依原样照办,不得走样。
遵照:多用于书面语。带尊敬色彩,表示遵从依照。
8、懊悔: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9、懊丧:都是形容词。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沮丧:沮,气色败坏。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10、傲慢:都是形容词。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
1、把持: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指掌管、使用机器等。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12、把握:都是动词。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13、颁布:都是动词。公开发布。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14、办法:都是名词。处理事情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办法:是泛指,多用于口头语体。
措施:指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办法。较多用于书面语体,特别是公文、政论语体。
15、包含:都是动词。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包含: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16、保持: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7、保存:都是动词。存留下来,不使改变。有时可换用。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这跟“保存”有区别。
18、保护:都是动词。护卫着,看守住,使不受伤害。保护:着重于“护”:妥善护卫、照顾,不使受损伤。手段不一定是用武力。对象多是人或某些事物。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19、保障:(1)动词,确保。有时可换用,如“用生命保障(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2)名词。起确保作用的事物。保障①作动词时,除了可以作于“确保”义以外,最常见的是用于“保护义。它的宾主不常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而常是名词及其短语,如“生命、成果、财产、民主、权利”等。②作名词时,有形象色彩,指象屏障一样的起保护作用的东西。
保证:①作动词时,除了用于“确保”义以外,还常用于“担保做到”义。它的宾语不常是名词(时间、质量)及其短语。②作名词时,指起担保作用的条件。
20、宝贵:都是形容词。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可以形容某些抽象的和具体的事物,如时间、书籍、礼物、资料等。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21、饱满:都是形容词。充实、充足、足够。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22、暴发:都是动词。突然猛烈的发生。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23、暴露:都是动词。使隐藏着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矛盾、本质、问题、阴谋、弱点、缺点等。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有时是有意地揭露出来。可以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揭露:都指有意地揭出来。一般能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
24、暴虐:都是形容词。狠毒而凶恶。可以形容敌人及其本性、行为。暴虐:着重指惨无人道,欺凌太甚。多形容敌人及其本性。
残暴:着重指凶狠、横暴。多形容敌人的行动及本性。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25、抱怨: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m n)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26、悲哀:都是形容词。伤心,难过。“悲哀”、“悲伤”、“悲痛”常通用。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
悲伤:侧重于心情不好受,产生伤感。
悲痛:侧重于表示悲伤而痛苦,有时比“悲哀”程度重,可以说“悲痛欲绝”。
沉痛:侧重于表示深沉的悲痛。有时还有“深刻,严重”的意思,如“沉痛的教训。”
悲恸:侧重于极度的悲哀,兼指痛哭,一般用于书面语。
27、卑鄙: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卑劣: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28、奔波:都有不辞辛苦地到处急忙活动之意。奔波:指忙忙碌碌地奔走,历尽波折。
奔忙:指奔走繁忙、操劳,也用于交通方面。
奔走:本指急走、快跑,后来多用于传告消息,常说成“奔走相告”。
29、本来:同为副词。拿先前的情况和现实的情况对比,表示语气的前后转变。本来更着重于强调原先的情况,多用于上半句,下半句有时有“可是”、“但是”与之呼应。
原来:更多的是强调对先前的真实情况有所发现或醒悟,多用于下半句,它时常是用真实情况对上半句加以说明或解释。
30、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31、本领:同为名词。从事某种活动的技术、能力。经常换用,如“烧火煮饭的这点本领(本事)还有”。本领:有时指需要经过特别学习才能掌握的、较高的、较难的或较复杂的技能。这时具有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体。
本事:指技能、能力。多用于口头语体。
32、本质:同为名词。最主要的性质。本质:指事物或人的根本的、本来的属性。
实质:指实在的、内在的或实际的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对举。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33、鄙薄:同为动词。轻视,看不起。鄙薄:指以为轻薄、微不足道、看不起、嫌恶。
鄙夷:指以为平庸或浅陋,傲慢、轻蔑地看待,不屑一顾。
34、鄙弃:同为动词。毫不可惜地舍弃。鄙弃:指因看不起而抛弃。唾弃:指象吐唾沫一样,毫不可惜地舍弃。
厌弃:指厌恶、嫌弃。
35、鄙视:同为动词。看不起。鄙视为鄙*、低劣。
藐视:(也写作“渺视”)指视为藐小。
蔑视: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
轻视:看不起,与“重视”相对。语义较轻。
36、比赛: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37、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38、庇护:同为动词。偏向,掩护。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39、毕竟:同为副词。到底,说明事物的终究。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毕竟: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语气。
究竟:用处较广,既可用于非疑问句。表示强调或肯定,这种句子里用“毕竟”居多,用“究竟”较少;表示追查和推求,又经常用于疑问句,表示追究。另外还可作名词。如“为了早知道个究竟,我们特地去调查。”
40、辩白:同为动词。用语言分辨正误、真伪或是非等。辩白(也写作“辨白”)在被误解或被指责等情况下分辨,使事实得以澄清。
辩护:以申辩来保护、维护其言行。
辩解:指分辩解释。
41、辩论:同为动词。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说各理,力争说服对方。有时可换用。如“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刻,是早晚还是中午,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正在辩论(争辩、争论或争执。)辩论:郑重分辩是非、真伪等,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
争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争辩:兼指争论、辨论。还用以指辩解。
争执:比“争论”更强调各执一端,着重于互不相让。一般不带宾语。
42、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43、辨别:同为动词。分析比较,使易混的事物区别开来。辨别指分辨、区别。
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5、遍及:同为动词。普遍到达。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跟“提高”相对。可以带地点宾语(动宾之间常有“到”字)、事物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作主语、宾语及定语。
46、摈弃:同为动词。丢掉不要。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47、补偿:同为动词。补上不足。宾语可以是“损失、不足”等。补偿指抵偿。是用价值或作用相当的东西抵偿损耗。
补充:指增补一部分,使充实。或补不足或补损失,或在主要部分之外再追加一些,使更完备。
弥补:指填满、填足、填补空缺。除了“损失、不足、亏损、缺欠”等词以外,还常跟“缺陷、缺点、弱点、空白、漏洞、过失、罪过、失败”等词搭配。
48、不但:同为连词。不光、不仅。用在递进结构的前一个部分里;后一个部分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反而”,副词“也”、“还”、或“连”等相呼应。不但:通用于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
不单:多用于口头语体。另外还有“不止”的意义,如“这不单是我一个人的意见。”“不但”不能这么用。
49、不管:都是连词。用于上一分句,表示任指各种条件;下一分句常有“都、总、全、就、也”等词与之呼应,表示结果不变,常通用,如“不管(不论、不管)大小,都要。”不管,用于口头语体居多。最适宜跟它搭配的是口语,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成分,后面可跟上“名词A+不+名词A”“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表示强调排除条件,“不论”、“无论”一般不能这么用。
不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都常用。“不论”和“无论”后面可以跟上“形容词A+还是+不+形容词A”,“还是”可换成“跟”、“与”。
无论:用于书面语体居多。它跟“如何”组成常见格式“~如何”。
50、不免: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51、部署: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52、哺养:喂养,使长大。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53、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54、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 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C
55、才干:着重指办事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常用于比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如领导、指挥、组织等。
才华:着重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常说“才华横溢”。多用于科学文化、艺术方面。
才能:着重指能力,除了用于比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还可以用于思维活动方面。
才智:着重指智慧。常说“聪明才智”。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
56、采纳:着重于“纳”。采用接受意见。对象较窄,常见的只是某些抽象的事物。如意见、建议、要求等。
采取:着重在“取”。选取。对象较广,可以是许多抽象事物,如方针、政策、策略、战略、原则、态度、立场、措施等。
采用:着重在“用”。使用。对象很广,可以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工具、药物、稿件等。
57、参加:同为动词。置身某种组织或集体活动中去。参加是泛指。使用范围很广,它的宾语常见的有两类①表示某种组织、集团等的词,如“党团、队伍、协会”等;②表示集体活动的词,如“工作、领导、组织、讨论、革命、劳动、建设、典礼”等。
参与:(也写作“参预”)专指参加并一起活动。使用范围较窄,它的宾语常见的只是某些表示集体活动的词。如“工作、领导、运动、谈话”等,而不能是“革命、劳动”等。常用于书面语体,常说“~其事”、“~其间”。
58、仓促:同为形容词。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仓促(也写作“仓卒”或“仓猝”)多着重指时间不充足。可以形容时间,也可以形容行动。
匆匆:多指急速草率。一般形容行动,如“来去~”、“行色~”。
匆促:(也写作“匆卒”或“匆猝”)常兼指行动急急忙忙和时间不充足。
匆忙:着重指急急忙忙,一般只形容行动,可以说成“匆匆忙忙”。
59、草率: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60、策动:同为动词。秘密地设法教人进行某种活动。常跟“政变、战争、侵略”等词搭配,带贬义。有时跟“革命”等词搭配,不带贬义。策动:着重于鼓动,让别人行动起来。
策划:着重于出谋划策,因此可以说“~于密室”。还可以跟“方案、阴谋、事件”等词搭配。
61、曾经:同为副词。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以前。曾经指事情在过去或从前的一段时间发生过,不仅结束了,而且离现在有相当长的一段间隔(现在可能有新的情况)。它多跟“过”搭配。
已经:指事情在此以前的时间发生了,但是不一定结束,离现在也不一定有一段间隔。它多半跟“了”搭配。
62、差别:同为名词。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常换用,如“天上和地下是有差别(分别或区别)的”。差别着重指彼此间相差的部分。常说“缩小三大差别”“消灭城乡差别”等,而“分别”则不能这么用。
区别:指彼此间可区分的部分。它的前面比“差别”、“分别”更常带“根本、原则、本质、明显”等词。它作动词时,跟“分别”同义。
分别:指明显的不同,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它作副词时表示:①分头、各自,如“分别讨论”、“分别举行”、“分别执行”等。②不同地,如“分别对待”、“分别处理”,而“差别”没有这种用法(“区别”有时可以说“区别对待”)。
63、刹那:同为名词。极短的时间。常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间”,说成“刹那间”。刹那是外来词。所指的时间,比“顷刻”等都短。不限于作状语。常说成“一刹那”或“一刹那间”、有时也说成“刹时”或“刹时间”。
顷刻:伸缩性稍大,有时可以指不长的时间,相当于口语里的“一会儿”。一般只作状语。不能说“一顷刻”。
霎时:泛指极短的时间。不如“顷刻”伸缩性大。多说成“~间”。
瞬息:意义较具体,带形象色彩,指象一眨眼一呼吸那样短的时间。常说“~万变”。“瞬息”也可以说成“瞬间”、“一瞬”、“转瞬”。
64、诧异:同为形容词。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有时可换用。诧异: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程度比“惊奇”重。
65、场合:同为名词。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66、朝:同为介词。表示由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方向,常通用,如“朝(往或向)东走”。它们的介词结构能作状语。朝,除了表示由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方向之外,还能表示本身位置不动而面向某方。如“朝他说”。后面可以跟上“着”,如“朝着东走”,而“往”不能这么用,“向”则能够。
往:不能表示本身位置不动而面向某方。如一般不说“~他说”。它的介词结构除了能作状语、定语、还能作某些动词的补语,如“飞~南方”、“开~前线”。
向:意义同“朝”,但在“向雷锋同志学习”这类说法里,一般不用“朝”。它的介词结构的用途比“往”更广一些,除了作状语、定语之外,还能作很多动词的补语:不仅能说“飞~南方”、“开~前线”,也能说“走~前方”、“走~前线”、转~我”等。
67、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6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
1、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2、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69、常常:同为副词。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
时常: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
经常:有时指“常常”、“时常”,因此用“常常”、“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还可作形容词: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经常费用”等。
70、场合:同为名词。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有时可以换用,如“公共场合(场所)”。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如“公开场合”,“正式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它可以是人们活动的,如“公园是人们游玩的场所”;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如“森林是野兽出没的场所”。
71、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72、撤消:同为动词。废除、去掉某种组织等。撤消,有时写作“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正撤回、取消。对象常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极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如“他撤消了自己的意见”。
取缔: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和限制。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色彩不如“撤消”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73、陈列:同为动词。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陈列,着重指一定条理排列、展出,供人参观。对象常是模型、纪念品、文物、展览品等。带有郑重色彩。
陈设:着重指按一定审美观点摆设、布置、供人观看、欣赏。对象是家庭用品等,不带郑重色彩。
74、成果:同为名词。好的成效、好的结局。成果:只指好的结果,常用“大、小、伟大、丰硕、巨大”等词来形容。范围较窄,一般指人们长期辛勤工作的收获。
结果:中性词。兼指好的和坏的。可用“好”、“坏”等来形容。范围较广,可以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局,也可以指客观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结局。
效果:中性词。但以指好的结果居多。坏的结果较少。可以用“好、坏、大、小”来形容。范围较窄,常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果。
75、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76、呈现:同为动词。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呈现,较清楚,持续地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
浮现: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
77、迟疑:同为动词。拿不定主意。迟疑: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踌躇:着重指行动,是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体。
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都常用。
78、充斥:同为动词。某间由不满(或空)到满的变化,填满,装满。充斥:贬义词,带厌恶色彩,指到处都塞满。
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可指人、具体或抽象事物。
充溢:比“充满”的程度重,装得满满的,或指充分流露出来。具有形象色彩,象水装得很满或过满那样。常用于文学语体。
79、充当:同为动词。担任职务。充当:指取得某种身份、担任某种职务,多带贬义。有时用于物,表示“成为或当作某种东西”,不一定带贬义。
充任:只表示“取得身份,担任职务”。不能用于物。
80、充分:同为形容词。足够,不缺乏。充分,着眼于程度或限度方面,有时指足够,常形容理由、信心等抽象事物;有时指尽量、完全,常形容休息、利用等行动,多作状语。
充足:着重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
充沛:不仅足够,而且丰富、旺盛。一般形容精力、感情等。
充实:着眼于内部,是“虚空”的反面。一般只形容内容、知识、力量、人员等。还可以作动词,使充实、加强之义。
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形容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
81、憧憬:同为动词。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爱慕而追求,渴望得到或达到。憧憬,褒义词,想象理想中的美好的事物。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向往:中性词,一心想着,充满希望。对象不一定是好的事物,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82、崇拜:同为动词。推崇尊敬,对象是人或神。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中性词,现在时常用于贬义。
崇敬:着重指特别尊敬。程度比“崇拜”轻,褒义词,对象是一般人。
83、重新:同为副词。从头另行开始。有时通用,如“重新(从新)学习”。重新: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强调行动的重复,相当于“再一次”,二是强调在新的条件下行动有所变更。
从新:一般只用于“重新”的第二种情况,但不如“重新”常用,常被“重新”代替。
84、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生下来,側重于自然属性,如“~ ~ 于20世纪初”。
85、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 认真,从不马虎”。
86、矗立:同为动词。高高地立起。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耸立:着眼于高。高得突出地立着。
屹立:着眼于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比喻其他东西或人坚定不动地独立着,因此常说“屹立不动”。可以用于物,也可以用于人。
87、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88、创立:同为动词。造成新的事物。创立:创造性的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一般用于褒义。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组织、学说、体系、事业等。
建立:泛指造成新的事物。用于抽象意义,是“使产生、使形成”;用于具体意义是“建造”。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还可以是具体的,如厂矿、电站、基地等。
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多用于褒义,少用于贬义,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多是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
89、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着重指宽厚、厚道。一般指形容人。
淳朴:也写作纯朴,着重指朴实。除形容人以外,还可形容语言等。
质朴:着重指实在,不做作或不修饰。除常形容人、语言以外,还可形容文章、见解等。
90、伺候(c.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用于人时,对长、对幼、对平级都可以。
侍候:一般用于人,多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服侍(伏侍):一般于人,不限于对长,对上。
侍奉:只用于对长、对上,比“侍候”有明显的尊敬色彩。
91、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92、聪明:同为形容词。智力强,思维能力超过一般的。聪明:常形容人,有时借用来形容动物,口头和书面语体都常用。
聪慧:是聪明而有智慧,比“聪明”的程度高。常形容人,多用于书面语中。
聪颖:聪明异常。颖,指东西末端尖锐的部分,比喻才能出众。多用于书面语中。
伶俐:除指智力外,还指动作灵活、会变通。如常说“口齿伶俐”,常用来形容青少年,特别是少年儿童,有时也形容小动物。
93、从来:同为副词。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从来:后面跟否定形式居多,也可跟肯定形式。多用于口语,也用于书面语体。
历来:后面跟肯定形式,很少跟否定形式。用于书面语中,语气也不如“从来”、“向来”强。
向来:后面跟肯定形式和跟否定形式都常见。书面语和口头语都常用。
94、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常常指错误地改易、变更。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学说、精神、指示、经典著作(的精神)等。常指用假的、错误的,取代或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
95、摧残:同为严重地破坏和损害。摧残:着重指逐渐残害。贬义词。指残忍的、不正当的或不应有的破坏。对象多半是有生命的,如人、动物、植物,有时也可以是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
摧毁:着重指用强力破坏。中性词。对象常是无生命的东西,如建筑、阵地、国家、制度、政权、势力等。有时也可以是人的精神、意志、思想以及植物等。
D
96、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97、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98、达到:都有“到了目的地”之意。达到:多用于抽象活动,宾语常是抽象的名词。
到达:多用于具体行动,宾语多是表示处所的名词。
99、打算:多指一般地考虑,计划。比“企图”多用于口语中。
企图:着重指力求想办到,图谋。用于较重大的事情上居多。中性词,多用于贬义。
100、大抵: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大约”偏重肯定(不是偏重猜测),比“大约”多用于对情况的推测,少用于对数量的推测。也表示约略的数量或范围,以及大略的情况。
大概:只表示推测语气,但比“大抵”、“大致”多偏重于猜测(不是偏重于肯定)。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比“大约”较多用于对情况、对时间、数量的推测。“大概”还有不精确、不详尽等意思。
大约:跟“大概”同,只是比“大概”多用于对数量的推测。
大致: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大约”多偏重于肯定(不是偏重于猜测),比“大抵”多用于口语。还可以表示大略的情况,这时跟“大抵”相同。
101、担负:指担起、负责。词义较轻。可以跟“工作、任务、责任、使命”等词搭配。
担任: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大多与“职务”及具体职务名称、“工作”及具体工作名称搭配。
负担:意义与“担负”相同,但搭配关系不同:除了可以跟“工作、责任”等搭配外,更多的是跟“费用”一类的词搭配。有时“负担”还可作名词。
102、但:常用于书面语体中,特别是在句中如果有“是”出现时,更常用“但”,不常用“但是”。
但是: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语气比“可是”重,比“然而”轻。“但是”之后可以停顿。
可是:常用于口语。
然而:常用于书面语体。
103、到底:同为尽头、最终。到底:多用于口语中,少用于书面语中。另外用在问句中,则表示深究的语气。还可以作“毕竟”用。
终于:一般用于书面语中。
104、抵抗:同为动词。用力阻挡、制止敌对势力。可以指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抵抗:着重于反抗、抗拒,是主动、积极的行动。对象常是进攻或威胁自己的人或事物。如敌人、侵略、进攻、灾荒、疾病等。
抵御:着重于防御、阻止住,常是用相当多或相当强的人力、物力抵挡。对象一般只是进攻、侵略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等。
105、典范:除指事物外,还可以指人。褒义词。专指特别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
典型:中性词。泛指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人或事物,或者有代表性、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106、叮咛:同为特意告诫对方记住。叮咛:词义比“嘱咐”重,是反复嘱咐。
叮嘱: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语重心长,多用于长对幼、上对下,嘱咐:告诫对方记住。比“叮咛”、“叮嘱”词义轻。
107、度过:经过、通过一段时间,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渡过: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如江、河、湖、海或难点、难关、危机、困难时期等。
108、断定:着重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着重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决定。
109、对比:多指比高低、上下、大小、优劣等,在这一个意上,既可以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男女、新旧、大小、强弱、轻重、长短、冬夏、今昔等),也可以用于并列的事物(如产品、速度、效果、力量、人心等)。
对照:有时表示相对、映衬,在这个意义上,多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有时表示互相比照、参看、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用于相关联的事物(如文白对照、言文对照等)。
E
110、恶果:贬义词。专指坏的结果和坏的下场。程度比“后果”重。
后果:中性词。有时泛指将来产生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坏的结果。这时它的前面常加贬义形容词。
111、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112、而后:多指“然后”,即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动词的状语居多;单独用于句首,作全句状语。
尔后:多指“此后”,常单独用于句首全句状语。
以后:“而后”、“尔后”常用于书面体,意义比“以后”小,“以后”则反之。
F
113、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治国的思想、方法。
114、发表:宾语常是表示言论的词,如“意见、声明、宣言、演讲、谈话”等。没有什么色彩。而“公布”、“宣布”,特别是“宣告”则具有郑重色彩。
宣布:同为把事情公开出来。宣布: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以外,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开会、开幕、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以口语中使用居多。
公布:宾语常是“法令、纲领、条例、方案、名单、帐目、成绩、事实”等,以书面语居多。
宣告:宾语常是小句或某些动词(以表示重大事物的居多),如“(国家)诞生、(计划)破产、(旧制度)灭亡、(敌人)失败”等。
115、发达:意义范围广,除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之外,还能形容事物已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可以形容人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形容语言,科技、文化、工农业、交通等。
兴盛:只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并且着眼于事情的昌盛。通常形容国家、某些事业等。
兴旺:只能形容蓬勃发展的状态,但它着眼于人或生物的旺盛,如“人丁兴旺”。
116、发愤:决心努力。着重指内心:下决心,立大志,力求强盛,常说“发愤图强”。
发奋:着重于“奋”,振作起来。有时也可作“发愤”、“奋发”用,但不如“发愤”、“奋发”常用。
奋发:着重指精神状态:振作精神,情绪饱满、高涨。
117、反映:⑴、反射。⑵、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⑶、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⑵、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 快”。
118、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了工作、学习等之外,还常是革命、和平、健康、治安、利益等。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着重指给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对象常是工作、进步、学习、交通、视线、活动等。
119、仿佛:表示不十分肯定的语气。也可以表示委婉的否定。还有“差不多,类似”之意。
好像:意义与“仿佛”相同,但“好像”多用于口语中。
似乎:不能表示比喻,后面不常搭配“一般”、“一样”等词。多用于书面语中。
120、非常:表示程度高,十分、极。非常:可以修饰单音节词,后面可以加“之”,常作状语、定语。
异常:程度比“非常”高,一般不修饰单音节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之”。
121、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分辨:区分辨别。着重于“辨”,多用于容易相混、不易区分的事物。
122、分外:着重指“特别”,比平常或一般显得特别不同。
格外:有时着重指“更加”比平常更进了一层,还常作一般动词的状语,而“分外”很少这么用。
123、丰富:不仅指数量大、品种多,而且指质量高、内容好、形式多样。使用范围广,能形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丰厚:不仅指数量多、品种多,而且指东西贵重,包含深情厚谊。使用范围较窄,一般批礼品、奖品等。
丰盛:只限于形容物品丰富(多形容食物)。
124、风景:意义范围较小,一般只指可供观赏的,而且是着眼于整个景象。
景色:意义范围更小,一般只指有特色的风景,多着眼于色彩。
景物:意义范围较大,可以指供观赏的自然物,多着眼于物体。
景致:意义范围较小,一般指好的风景,特别是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125、风气:着重指习气,是现时流行的、较普扁的爱好、习惯。
风尚:着重指在一定时期中大家共同崇尚、尊重的风气。
风俗:着重指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126、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着重指局限于表面。常形容看法、理解、了解、体验、观察、研究等。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有肤浅、浅薄之意,但不如浅”、“浅薄”常用。
浅薄:着重指知识少,修养差。常形容知识、思想、内容等。
127、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
128、伏帖:⑴、心里舒服。⑵、顺从。
服帖:⑴、顺从。⑵、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肤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 ~在他身上”。(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伏贴”。
129、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抚育:着重指照料、培养,使健全成长。使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对儿童,也可以用于对生物。
赡养:着重指供给财物,满足生活需要。使用范围较窄,一般用于幼对长,子女对父母。
G
130、改变:泛指事物的前后没有变化。可以指向好的或不坏的方面变化。跟它搭配的词通常是“计划、路线、关系、方法、性质、性情、环境、位置、数量、形状、颜色、声音”等。
转变:泛指指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但更多的是指向好的方面变化,一般作不及物动词,不象改变那样常带宾语。
131、改革:一般指性质上的部分变革,即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保留发展合理的部分,对象较窄,只能是客观的一些事物,如制度、方针、方法、规程、文字等。
改造:常指性质上的根本改变或大部分改变。对象较广,可以是有关客观方面的一些事物,如国家、世界、机器、房屋、田地、山河,也可以是主观方面的事物,如思想、世界观、立场等。
132、改进:着重指改得更进步一些,对象常是工作、方法、作风等。
改良:着重指改得更良好一些。(去掉个别缺点),对象常是较具体的东西,如品种、产品、土壤、作物等,有时也是技术、生活等。
改善:着重指改得更完善更好一些。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生活、关系、条件、待遇、方法、工作等。
133、概括:着重指总括、提炼。使许多事物成为更抽象、更有代表性或更比较简明的东西。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特别是其特点、要点、本质、性质、人的品性等)。
综合:着重指组合、集合,使成为一个整体。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
134、感奋:因感动、感激而兴奋、奋发。
感愤:有所感触而奋慨。
135、感动:使思想感情起变化。着重指感情的共鸣、同情或敬佩。褒义词,引起感动的外界事物,多半是正面的,积极的,如好的言行或感情、英雄形象、出色的事迹、高尚的思想品质等。
激动:着重指感情的强烈冲动,或指冲动的状态。
136、感激:着重指心情激动,并用好的情意回敬对方。常说成“感激涕零”。
感谢:着重指酬谢、报答。多半指言语或行动,有时指用情意。
137、感觉:后面可以接上“到(了)”,在“以为”义上,比“觉得”更强调亲身感受;不是亲自接触或经历的事,不宜用感觉。
觉得:后面不能接上“到(了)”,因为“觉得”就是“感觉到(了)”。在“以为”义上强调亲身感受,可以用于表示亲自接触或经历的事。
138、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139、歌唱:一般只指用歌曲、诗歌赞美,多用于文学语体。
歌颂:不限于用歌曲、诗歌赞美,也可以用文章、言语等。更强调颂扬这一层意思,比歌唱常用。
140、根据:偏于强调结论或言行的根本来源。口语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依据:偏重于强调结论或言行的凭据,多半用于书面语中,更多用于法令文件,科技文体中。
141、跟:都是连词。跟:用途较窄,一般只用来连接并列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多用于北方话的口语中。
和:用途很广,除了有“跟”用法外,还可以连接并列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及:用途较窄,一般只有“跟”的用法,但“及”前后多有主次之分:在“及”前面是主要的或需要强调的;在“及”后面的是次要的或不需要强调的,一般用于书面语中。
同:用途较窄,常见的用法是连接并列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有时也连接两个动词。多用于口语。
与:用途跟“和”一样,多用于书面语中。(按:“同”、“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在书面上分工:“同”一般用作介词,引进动作对象或比较对象。“和”一般作连词。另外,作介词时:“跟”、“和”常用于口语中,“同”、“与”常用于书面语中。)
142、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工夫”多指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多指本领或造诣。
143、工厂:是通用词,可以指各种工业生产场所事单位。
工场:是专用词,常用于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
144、巩固:着重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不易破坏、不易动摇,常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
牢固:不易破坏的。着重指特别牢,经久不变。除能形容建筑物等具体的东西外,也能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
坚固:着重指物质结合紧密,物品结实。常形容某些具体的东西。
稳固:着重指安稳,不易动摇,常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有时也形容某些具体的东西。
145、估计:着重指预计、算计,用于具体的数量。
估量:着重指衡量,常是大致估计。
146、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147、鼓励:着重指使精神和行动更积极、更努力。多用于褒义。
鼓舞:着重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褒义词。
激励:着重指激发情感,而使受到鼓励。
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受到鼓励。
(按:“勉励”和“激励”都是褒义词,可是都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而“鼓励”则不限。)
148、故乡:出生的地方,或曾经长期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常用于书面语中。
家乡: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可能居住在那里,也可能不居住在那里,常用于口语中。
149、观赏:观看欣赏,只指通过视觉的欣赏,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
欣赏:除了指视觉享受之外,还可以指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或精神的享受。对象不限于看得见的东西,还可以是音乐、美味、香气、美好的思想感情等。
150、贯穿:除了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之外,还指“连贯、穿过、通过”,既可用于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
贯串:一般只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151、灌注:多指液体的浇进、流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
贯注:指集中精神、精力、感情等抽象事物。
152、规矩:多半指长期延续下来的行为标准、习惯、成例、礼节等,比较通俗,用于口语中。
规则:多半指具体规定的办法、规章,有的形成条文。如“交通规则”。
153、规划:内容比较全面概括,是就全局的、主要的事项所做的计划,多半是较长时间的,是从事物发展的远景着眼的。褒义词。
计划:内容比较详细,具体。时间可以是较长的,也可以是较短的,比“规划”作动词的机会多,中性词。
H
154、合适(合式):都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适合: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名词、动词等)。
155、合作: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合作:着重指共同合力地从事同一工作。参加者一般没有主次之分,而“协作”则不一定。
协作:着重指配合、协助完成某一工作。有时批多方面汇合起来的、统一的、大规模的行动,有“大规模合作”的意思。
156、轰然:大声。
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157、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 大而响亮。
庞大:着眼于形体或总体等方面。大得过甚或大得不当。常形容“形体、数量、体系、机构、组织、开支、计划”等。中性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有时带贬义。
巨大:着眼于高度、广度、程度或其他数量方面,泛指非常大。除了常形容“物品、力量、成就、意义、变化、影响”等。(按:“巨大”、“宏大”虽然都能形容规模、建筑物,但着眼点不同,而且“巨大”不带称赞色彩。)
158、宏伟:着重指规模宏大。还常形容“基础、规划、计划、设想、目标、事业”等较抽象的事物。
雄伟:着重指气势雄壮。还常形容自然景物、人体、气象等。
159、洪亮:声音大而清晰。洪亮:也写作“宏亮”,着重形容声音宏大。多形容嗓音、话音、回声、钟声等。
嘹亮:着重形容音色清脆,而且声音高、传得远、。一般只形容歌声、号声、喇叭声、鸡叫声等。常用于书面语中。
响亮:着重形容听者感觉到的响度大。使用范围较广,除了“洪亮”、“嘹亮”所形容的以外,还可以形容说笑声、喊声、掌声、脚步声、雷声等。
160、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161、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162、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关键词:语义韵律理论,汉语近义词,搭配,语义
一、关于语义韵律理论
语义韵律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学界尤其是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研究比较重视的一个新课题。语义韵律又叫语义协调,是英国学者Sinclair, Louw等从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语音学中借鉴来,运用到词汇语义学和词典编纂中的一个概念。语义韵律是一种特殊的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特征。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具有特定语义特征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形式和语义的结构式中。理解韵律结构的构成部分及其关系,对于把握语言词汇和结构的深层语义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弗斯的音位分析理论外,语义韵律的研究还得益于语境理论搭配研究的深入发展。语境研究和搭配研究是英国语言学家在语义研究方而取得的宝贵成果,与严格区分形式和语义的观点相对立。
英国语言学家重视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伦敦大学波兰裔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对原始文化调查时认识到语言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需要重视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他认为,词是工具,意义是工具的使用,语义与所指的物质特征没有关系,而与词的功能有关系。他还提出了“典型语言环境”的论说,提出在分析典型语言环境时要注意以下因素:篇章本身的内部关系、语言环境的内部关系与环境的特殊组成成分之间的分析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弗斯不像马林诺夫斯基那样只注重词语的功能和应用,他不仅分析了词的所指意义,而且说明了词语的搭配意义,词的一部分意义取决于搭配。将词语的搭配意义的分析提到研究视野之中,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进步。
搭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描写语言的一种新方法。搭配研究语言单位与其左邻右舍的语言单位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类范围较小的语境,是语言系统范围内的语境,是一种对词语等语言单位的语用分析。
语义韵律是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这种语义色彩可能是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让人否定的,但大多数的词语是中性的。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特定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结构模式中,合乎所说的“习语原则”或“熟语原则”(习语原则是语言中存在的处于近乎固定形式的组合,其中各构造成分具有单一选择性,但是它们又可以分析为不同的成分)。语义韵律研究通过语言单位间的组合关系来探讨语言单位之间语义的相互影响,从而可以为确定词汇语义和用法提供某种启发。语言单位是一个包括许多类别的概念,包括语素、构词词素、词、固定语甚至语句中的构造成分。共现并不仅仅指某一词语与其他某些词语或其他语言单位在文本中的习惯性出现,它还指该词语与具有某种语义特点的语言单位习惯性出现的情形。共现是一种搭配,搭配根于语义,搭配的双方是语言中已经组合在一起或能够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的语言单位。
二、运用语义韵律理论辨析汉语近义词
语义韵律是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语言中所有的词语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搭配中,一词语总是和其他某些特定的词语组合,处于一定的结构模式中,也就是我们说的固定搭配。下面我们看看在这种所谓的“固定搭配”的支配下的近义词是如何搭配的,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固定”的搭配。
1. 我希望老师每天不留作业。
离开故乡三十年了,爸爸渴望早点儿见到我的爷爷奶奶。
2. 大家都在教室里说话,很不安静。
老王退休在家,过着清静的生活。
3. 这次代表团的到来主要是为了考察工厂的生产条件。
对于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4. 她怕家里的人知道这次考试的结果。
酒后驾车必然后造成不良后果。
5. 对不起,我们不能采纳你的建议。
领导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这两个人分别对待。
上面五组十个句子,分别选取了五组近义词,在不同的句子里只可以选择甲词语而绝对不可以使用乙词语,除了词语本身的细微差别,我们从语义韵律学的角度分析下这些所谓的固定搭配。
“渴望”和“希望”都有“想要”的意思,但是意义的轻重有区别。“渴望”程度较高“十分迫切”语义较重,我们常用“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等,在这个句子的语境中,三十年不见的父亲母亲,必然是一种十分迫切的态度,所以选择了“渴望”。“希望”则是一般的想法、意愿、要求,和渴望相比程度较低,我们常说“希望破灭”“充满希望”“饱含希望”等。可见,在连贯的语言环境中,语义的轻重对于近义词的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清静”与“安静”都有形容词用法,但语义侧重不同。“清静”侧重于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人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安静”侧重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前一句中“大家都在说话”已明确教室很吵闹,所以用“安静”,而后面一句退休以后的生活,是一种老王的追求,含有人为因素,所以选择“清静”。在这组固定搭配中,不同的语义侧重点在词语的选择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考察”与“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但“考察”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使用范围较窄,像“科学考察”“资源考察”等均属“考察”之列;“调查”是以弄清事实,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使用范围较大,比如“进展情况”“人口数量;“客观效果”等都要用“调查”。在连贯的语句中,由于近义词适用范围的不同造成了这两个近义词的不同搭配。
“结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结果”泛指最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考试”“比赛”“化验”“检查”等都用“结果”来表述。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谎言”等。语义色彩的不同在词语的搭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语义色彩的不同完全符合语义韵律学的概念。
“采取”与“采纳”都有“选取”的意思,但二者的语境搭配不同。“采取”强调的是“取用和实施”搭配的对象常是“措施”“行动”“态度”“方法”“手段”等;“采纳”强调的是“接受”,搭配的对象常是“意见”“主张”“建议”等。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王泽鹏.语义韵律理论[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8, VOL16, (4) .
[3]王泽鹏.语义韵律研究和汉语修辞[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7.7, VOL5, (4) .
总体原则:词不离句,存同析异。
(1)词不离句: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在一定的语境里,每一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词义(特定的双关修辞除外)。阅读上下文,利用语境,将最容易辨析的一组近义词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语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A.外部语境:语言运用时的大背景,如:说话人身份,职业、思想、性格、修养、处境、心理及社会环境等。
B.内部环境: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就是它的语境。考试中的语境,主要是指内部语境。
(2)存同析异: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的词语。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具体的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做到“三审”:
1.审视句意对词语的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对于常用的近义词之间的辨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我将分别从词义上的细微差异、词的语法功能和修辞角度加以区别。
一、词义上的细微差异
1.词义的适用范围上的差异。每个词所适用的范围大小是有大小区别的,例如:
灾难:天灾人祸 (大)
灾荒:自然给人造成的祸害,多指荒年(小)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大)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小)
交幻: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就是指不规则的变化(大)
交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小)
一再: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也可用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大)
再三:用在表示人的主动的动词前面(小)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 (大)
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小)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大)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小)
2.词义的程度轻重不同
爱好(轻)希望(轻)准确(轻)轻视(轻)
嗜好(重)期望(重)精确(重)藐视(较重)
灵活(轻)损坏(轻)嘲笑(轻)蔑视(重)
灵巧(重)破坏(重)讥笑(重)鄙视(更重)
批评(轻) 许诺(轻)
批判(重) 承诺(重)
3.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保护(褒)冷静(褒)请求(褒)
庇护(贬)冷漠(贬)要求(中)
应对:对答(中)乞求(贬)
应付: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贬)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语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例:他生活经验丰富,无论多棘手的事,他都能左右逢源,处理得人人满意。(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畅无阻,褒义)
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是左右逢源啊。(比喻处事圆滑,贬义)
例:这个小家伙头脑灵活,鬼着呢!(为机灵、机敏之义,褒义)
这个人不是好东西,一肚子的坏水,鬼着呢!(贬)
4.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嘹亮:侧重音乐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大
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
往往:强调按照经验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
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二、从词的用法上
1.从词的搭配对象上
交流:与比较抽象的事物的名词,如“思想”“经验”“物质”等搭配
交换:多与具体事物的名词,如“意见”“礼物”“资料”等搭配
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配合,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
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创造性”“积极性”“干劲”等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渡过:用于指空间,由此岸到彼岸
度过:用于指时间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等搭配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搭配
违犯:违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等搭配
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改善: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严格: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搭配
严厉: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搭配
严肃:常与态度、作风、气氛等搭配
爱护:用于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爱戴:只用于对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护拥
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另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话语含糊”、“字迹模糊”等也是常见的搭配。
2.从词性和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功能上)
启示:启发,动词
启事: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名词
公然: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例如:公然入侵
公开: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状语还可充当定语
阻碍:动词,作谓语
障碍: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
勇猛:形容词,做谓语、定语、状语有时作补语
勇气:名词,作主语、宾语
担心:可以接宾语
担忧:不能带宾语
蜂拥:只能作状语
簇拥:作谓语
三、从修辞角度
1.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比如“增加”与“加”,“减少”与“减”,用哪一个,要考虑前后文音节的搭配。
2.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
a.书面与口语的区别:口语显得通俗、随意;书面语显得严肃,庄重。
例:书面语:步伐徐徐 散步谈话磋商措施害怕
口语:步子慢慢 遛达聊天商量办法胆怯
b.气氛的随和或庄重与否。
例:“爱人”、“老婆”、“夫人”的使用是不同的。
3.看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之间的区别。文学作品用词较一般用词更注重体现感情,注重形象。
例:马儿在跑——奔驰
鸟儿在天上飞——在天空中飞翔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责任编辑:周俊
【近义词组辨析】推荐阅读:
单词辨析近义词辨析07-08
中考语文近义词辨析06-12
常见近义词辨析集锦07-14
近义词辨析100题答案06-14
BEC商务英语近义词辨析07-19
同义词的辨析01-29
公务员行测考试之近义词辨析07-09
公务员同义词辨析09-29
英语常用同义词辨析l12-31
辨析题示例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