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换算题目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位换算题目(精选11篇)

单位换算题目 篇1

15千克47克—5千克66克= 23千克468克—12千克884克=

(一)单位的转换。

1吨=()千克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二)试一试

3500千克=()吨()千克 1千克20克=()克 3400克=()千克()克 8吨9千克=()千克 20分+45分=()小时()分

1小时15分+2小时50分=()小时()分

(三)简单的换算

2700千克–700千克=()吨 1吨–600千克=()千克 1吨—500千克=()千克 5000千克+3吨=()吨 3400千克—400千克=()吨 4吨100千克=()千克

400厘米=()米

6000千克=()吨

3吨500千克=()千克

3600千米=()千米()米 1吨-320千克=()千克

480毫米+520毫米=()毫米=()米 7008千克=()吨()千克

4米7厘米=()厘米

1米-54厘米=()厘米

830克+170克=()克=()千克

(四)在○里填上>、<或= 1吨300千克 ○ 2000千克 3吨200千克 ○2吨 300千克 6吨500千克 ○ 6500千克 3吨○ 300千克 4吨500千克 ○ 5400千克 8000千克 ○ 800吨

三、练习提升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头大象的质量2()(2)一个乒乓球重3()

(3)一艘货轮载物5()

(4)一只自动电梯承重1()

(5)我国举重运动员唐功红,在奥运会上三次破世界记录,以300()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比8千克多1 克的是()克 1.1袋面粉重5().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2.数学课本的宽是145(). ①毫米

②厘米

③分米 3.黄河牌汽车的载重量是7(). ①克

②千克

③吨 4.一个鸡蛋约重70(). ①吨

②千克

③克 5.一支钢笔长14(). ①分米

②厘米

③毫米 6.4千克 ○ 4千米. ①=

②<

③不能比较

2.判断题。

①小红身高13分米,体重28吨。()②5吨铁比5吨棉花重。(③卡车的载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④因为8000﹥8,所以8000千克﹥8吨。()

⑤一个梨重250克,4个梨约重1千克。()

3.解决问题

(1)1辆货车载重量为2吨,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1.甲数是108,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2.甲数是43,乙数比甲数的2倍还多13,乙数是多少?

3.把1吨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4.比1千克的3倍少100克是多少克?

火车从上午10:25分到下午3:05分,一共行驶了多长时间?)

小明家到学校要3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8:30分到校,他每天必须几点从家出发?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由上午7时出发,下午3点到达,甲地距离乙地,一共多少千米?

8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上午10:40分出发,下午4:40分到达乙地,求火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绕着某赛道行驶,6分钟能够跑78圈,如果以同样的速度在赛道行驶,要行驶650圈,需要多少分钟?

10、妈妈早上7:30上班,中午12:00~1:30午餐和午休,下午5:00下班。妈妈一天共工作()小时。

11、王军晚上9是睡觉,次日6点起床,他睡了多长时间()

应用题

1.一条路长8千米.一个修路队每天修250米,修了16天后,还剩多少米?

2.面粉厂库存面粉900袋,每袋50千克,用一辆载重9吨的汽车把这些面粉运往粮店,需几次运完.

3.甲、乙两城相距86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 11小时后,汽车离乙城还有多少千米?

4.货场有煤54吨,已经运出4次,还剩6吨没运,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5.小华3分钟步行210米,汽车每分钟的速度是小华步行速度的9倍,汽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6.水果店运来苹果340千克,梨260千克,运来的桔子是苹果和梨总数的6倍,运来桔子多少克?

7.两个钻井队,第一队钻井1900米,比第二队少钻200米,两个队共钻井多少千米?

单位换算题目 篇2

一.首先应明确基本单位, 知道所有的单位都能通过基本单位换算.其次知道初中物理的单位换算必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二.了解单位“大化小”与“小化大”的联系, 我的做法是先找准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是前面小学就熟悉的, 学生基本没有问题.然后确定“小单位”与“大单位”之间的关系, 只是把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变为负指数, 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以供教师和同学们参考:

分析: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很容易知道, 1km=103m, 1m=103mm, 不难知道1km=106mm, 根据上面所讲内容, 可以知道1 mm=10-6km, 由此可知:3.5mm=3.5×10-6km.

分析:根据以前所学知识, 可以知道, 1m=102cm 1m=109nm, 容易发现1cm=107nm, 由此可知1nm=10-7cm.因此该题答案为5.7nm=5.7×10-7cm.

总之, 这样的例题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在举例了,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自己加以总结。

单位换算“四步曲” 篇3

例1. (1)860kg=( )t (2)3m25cm=( )m

【分析与解】第(1)小题,一看,千克→吨,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二想,因为1吨=1000千克,所以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三列,根据“低除”,即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用“除以进率”的方法列式得860€?000;四移,860€?0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860€?000=0.86。所以,860kg=0.86t。

第(2)小题,是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小数)。高级单位“m”前后一致,改写时,复名数中的米数3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25cm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厘米→米是“低改高”,进率是100,用“除以进率”的方法列式得25€?00,再将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2500=0.25。所以,3m25cm=3.25m。

例2. (1)5.9平方米=( )平方分米

(2)7.02公顷=( )公顷( )平方米

【分析与解】第(1)小题,一看,平方米→平方分米,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二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三列,根据“高乘”,即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用“乘进率”的方法列式得5.9€?00;四移,一个数乘100,可以直接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5.900=590。所以,5.9平方米=590平方分米。

第(2)小题,是把单名数(小数)改写成复名数。高级单位“公顷”前后一致,整数部分7就是7公顷,把小数部分0.02公顷改写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公顷→平方米是“高改低”,进率是10000,用“乘进率”的方法列式得0.02€?0000,再将0.0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得到0.020000=200。所以,7.02公顷=7公顷200平方米。

【小试身手】

1. 28g=( )kg 8km20m=( )km

7.3dm2=( )cm2 0.35公顷=( )m2

9元5分=( )元 7.06t =( )t( )kg

2.下面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6.8 m>0.68 km>680 cm

B.50000 g>230 kg>0.29 t

C.3.12 m2>3 m2 9 dm2>3100 cm2

常用的单位换算(范文) 篇4

1kJ(千焦耳)=0.239kcal(千卡)1kcal(千卡)=4.19kJ(千焦耳)1kcal=3.969Btu1Btu=0.252kcal1kcal=427kg.m1kw=860kcal/h1美国冷吨=3024kcal/h=3.51kw1日本冷吨=3320kcal/h=3.86kw

例如一台40kw的空调,其制冷量为40*860=3.44万大卡

民用空调喜欢以P为单位,1P=0.735kw,一般能效比为3.2,及制冷量为2352w,换算成大卡为2022大卡左右.可以说,1P的空调制冷量为2000大卡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 篇5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第一个问题: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像1平方米包含100个1平方分米这样的换算关系,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探究,活泼向上、个性张扬,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教案五计量单位的换算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员理解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人民币的换算,并能灵活运用。

2、通过动手计算,使学生深刻牢记各单位之间的转换。

3、能够结合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1、概念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单位换算(板书)。谁来说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单位?(1)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板书)进率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1里=500米;2里=1公里=1000米;1丈≈3.33米;一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板书弧线形式)

(2)然后是重量单位:吨、千克和克;(板书)进率是?

1吨=1000千克=2000斤;1千克=1公斤=2斤=1000克;1吨=1000000克;50克=1两。(板书弧线形式)(3)最后人民币

先认识最新版人民币,然后学习换算 1元=10角=100分 1角=0.1元=10分 1分=0.1角=0.01元

师:这么多复杂的单位你们都分得这么清楚吗?我们来一起读一遍。(一起读)

2、日常生活中单位的分辨。

师:但是知道了这些是不够的,你们能具体的分清楚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单位吗?

师:下面看屏幕上的图片,跟自己的同伴说一下,后面应该用什么单位。师:(出示图片:课桌的长、操场的长、大象、篮球场的长、一袋大米等)

3、单位换算的计算

师:下面就是经常会在试卷上出现的计算题。

(出示题目:先分别讲一道:从高到低(添零)、从低到高(去零)、复合单位以及小数单位的习题的做法,再放出题目。请大家做在草稿本上。按照顺序直接写答案,不用抄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报答案。看一看同桌有没有做错的,请他起来说一下错在了什么地方,同学们帮他想想办法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做题目时看后面的单位,把前面的都转换到,避免错误。)

4、应用题中的单位换算

师:上面的题目是一分一道的填空题,下面可是5分的大题目,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长度、时间和速度单位换算习题 篇7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的云和月亮,常常使人感到月亮在云中穿行,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则________是运动的。

思路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哪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就假定此物体不动,被分析物体与它比较,若两者相对位置变了,证明被分析物体运动了,若两者相对位置没变,说明被分析物体是静止的。答案:地面 云 云

3.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从窗户向外看,铁路两旁的树木和建筑物迅速向后退,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乘客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后退,实际上是他选择了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即选择了火车或他自己。答案:火车(或他自己)10分钟训练

1.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的。它绕地心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同步”卫星,即这类卫星绕地球一周时,地球也刚好自转一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当地球自转一周24 h时,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24 h。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绕太阳运动,绕地球转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地球绕太阳一周需一年时间,故同步卫星绕太阳转动一周大约需一年时间。答案:静止 运动 24 h 一年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12-1-1所示,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___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图12-1-1 思路解析:此题与典故相结合,考查了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答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生命运动 D.铁生锈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选项中只有太阳升上天空描述了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改变。答案:B

4.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思路解析: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绝对的,但运动与静止又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所以A正确。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但分析某一物体,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身。现在要判断地球的运动状态,若以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地球本身将永远是静止的,故B错误。对于选项C,甲和乙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完全一样,以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乙也是运动的;所以若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因为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若没有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就无法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因而D是错误的。答案:AC

5.如图12-1-2,甲是小林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卡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为图乙,你得到的结论又将怎样?说明理由。

图12-1-2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力学和光学的综合题。图甲中,卡车与小轿车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参照物,因此无法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它有以下可能:

(1)小轿车向右运动,而卡车静止不动。(2)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3)小轿车向右运动,同时卡车向左运动。

图乙中有了参照物——地面路旁站牌,很容易判断出是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

答案:由图甲不能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由图乙可以判断出卡车向左运动,轿车静止不动。理由是乙图中有了参照物——路牌,根据卡车和轿车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可得出此结论。

6.如图12-1-3所示,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的;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司机和小学生谁说得对?为什么?

图12-1-3 思路解析: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观察者以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选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得到的结果则不同。司机说乘客静止,是以小轿车为参照物的;而小学生说乘客运动得很快,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答案:他们说得都对。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为参照物,学生以地面为参照物。30分钟训练

1.如图12-1-4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中表演时形成的一组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图12-1-4 思路解析: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A和B是以同样的速度向下运动,但若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相对A运

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静止。答案:静止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思路解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选定认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后,要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诗中说“青山相对出”,它是相对于行船有位置的变化,以“行船”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好像相对走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相对于岸边来说有位置的变化,故其参照物为“岸边”。答案:B

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观察者只听到火车的声音,却看不见火车。已知当时的风向是向东,观察者所见到的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火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从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在离开火车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同时随风一起向东运动,且烟雾运动速度与风速相同。当观察者见到烟囱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时,说明后冒出的烟雾也是向东运动的,而且后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与

开始先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相同,所以火车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且速度与风速相同。答案:A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照物的。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

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 C.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到“静止”的子弹

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

思路解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所谓的“静止”,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法国飞行员抓住“静止”的子弹是以本人为参照物的;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被加油的战斗机是以本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答案:A

5.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此题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和汽车都是向东运动的,只不过人运动得慢,而车运动得快;人相对于车而言是落后,即相对车这个参照物而言,人向后(西)运动。答案:A 6.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这种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天空 B.云层 C.月亮 D.地平面

思路解析:“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都是描述太阳这个天体的运动情况的,指太阳相对于地表面而言上升或下降,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参照物都是地面。答案: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机械运动中所描述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 D.究竟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以研究方便为原则

思路解析:在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静止的物体不存在,A正确。在描述机械运动的静止或运动时,是看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B正确。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那么描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C正确。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D正确。答案:ABCD 8.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当你骑车快速前进时会感到有风迎面吹过来,这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气 B.路边的树 C.自己 D.没选择任何物体

思路解析:“无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你骑车快速前进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你和车运动;那么,若以你或车为参照物,地面和空气相对于你或车而言是向后运动,即你会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所以你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感到有风的。答案:C 9.在学了“运动具有相对性”这一原理之后,小刚同学自己动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白纸、彩笔(或蜡笔)、铅笔。

图12-1-5

操作步骤:(1)找一张长方形白纸,用蜡笔或水彩笔在上面画一些彩云。(2)将一枝铅笔放在纸的前面如图12-1-5,迅速向下移动画有彩云的白纸,观察铅笔的运动情况。

请你根据小刚同学的操作步骤,亲自完成这一操作,并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路解析:向下移动白纸时,若以白纸为参照物,铅笔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铅笔是静止的。说明了选择不同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结论也不相同。

10.“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请从上文中找出描述机械运动的词,并指出它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中给予的信息内容并不多,我们可以逐句加以分析:“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描述的是太阳的运动情况,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描述的是列车的运动情况,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静靠在椅背上”描述的是“我”静止不动,是以椅背为参照物的;“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描述的是树木的运动情况,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答案:词语

所选参照物

冉冉升起 地球 奔驰 地面 静靠 椅背 向后退去 列车

11.电影《西游记》中有孙悟空“腾空驾雾”的特技镜头,这是利用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来的。拍摄时,先拍出孙悟空在布景云朵上的表演镜头,再拍出天空中的真实白云,地面上的山河湖泊,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中叠合,叠合时迅速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山河湖泊,此时观众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时,感觉到孙悟空在“驾云飞奔”。根据这个道理,请你想一想,如何拍摄演员坐在奔驰火车上的镜头。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运动的相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在拍摄动画时,通过让背景移动,而拍摄对象不动,这样我们以背景为参照物时,拍摄对象相对背景位置改变,就会感到拍摄对象(孙悟空或演员)在运动。答案:白云、山河湖泊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5分钟训练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米 m km dm cm mm μm nm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秒 s h min 3.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 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思路解析: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一般来说,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也并非越小越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测量越精确,要求分度值越小。答案:(1)钢卷尺(2)皮卷尺(3)钢板尺

4.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答案:测量值 真实值 测量工具 测量者

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思路解析:对于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为了计算方便,最好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答案:B

10分钟训练

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A.1 m B.2 m C.5 m D.8 m

思路解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估计。门框一般高度为2 m左右,故选B。答案:B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思路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值包括两部分,即数字和单位。换算时,数字照写,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答案:A

3.(2010北京模拟)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思路解析:关于误差的问题先明确几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只能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故选A。答案:A

4.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思路解析: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刻度尺遇冷收缩,刻度小于标准刻度,用它来测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大。答案:A

5.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图12-3-1 思路解析: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该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 mm,所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该物体的长度是L=9.80 cm-6.00 cm=3.80 cm。答案:1 mm 3.80 cm 6.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思路解析: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的,它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即0.1 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很明显14.82 cm这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最后测量的结果应取平均值,应为(14.72 cm+14.71 cm +14.73 cm+14.73cm)/4=14.72 cm。答案:mm 14.82 cm 14.72 cm 7.某同学用一把如图12-3-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12-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答案:(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30分钟训练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思路解析:首先把172.5 mm化成17.25 cm,然后再与下列物体的长度相对照。答案:D

2.如图12-3-3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

图12-3-3

思路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边缘对齐;D图中刻度尺歪斜而且轴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B、C可以正确测出圆的直径和圆锥的高度。答案:BC

3.如图12-3-4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图12-3-4

A.1

224πD(h

1+h2)B.πD(h1

+h2)C.4πD2

(h2

1+h2)D.πD(h1-h2)

思路解析:瓶倒立后,液面上方体积恰好为瓶正立时液面上方体积,这一体积用V2表示,V2=Sh2,S为瓶底面积。瓶正立时,水的体积为V1=Sh1。据图可知,瓶的容积为:

VD2

21+V2=Sh1+Sh2=S(h1+h2)。由于瓶底的直径为D,则瓶底的面积为S=π(2)=14πD,因此瓶的容积为14πD(h1

+h2)。答案:A 4.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思路解析: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且数据的准确值相等,选D。答案:D 5.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图12-3-5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减小再变大 思路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三段时间内运动员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都是20 m,而且经过的时间间隔也相同,t1=2 s,t2=2 s,t3=2 s,所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答案:A 6.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思路解析:声音和光从起点到终点的传播都需要时间,而声音的传播速度慢,所以需要的时间多,这样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已经晚了一段时间,记录结果会偏小。答案:小

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12-3-6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________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图12-3-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_______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于(正常主观感觉应为“小于”,除非乱填或故意揣摩可能“相等”,应倡导真实反映主观感觉或感受,故填“大于”或“相等”均不得分)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其他表示了“测量”含义的均可)等于 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EBF 9.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方法?

思路解析:由于硬币的周长是曲线,所以应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法、滚动法、配合法等等。答案:(1)化曲为直法

用一条弹性不大的细线在硬币上绕一周,在起点和终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将细线展开并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也就是硬币的周长。(2)滚动法

先在纸上画一条射线,将硬币放在射线端点处,并在硬币与端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A,让硬币沿射线滚动一周,记下记号再次与射线重合的位置B,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如图所示)

(3)配合法与公式法相结合

如图所示,先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硬币的周长L=πd。

10.英制单位有英寸(吋)、英尺(呎)、码、英里、海里。1码=3英尺=0.914 4 m,1呎=12吋=0.304 8 m,1吋=2.54 cm,1英里=1.609 3 km,1海里=1.8506 km。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用“吋”来表示,例如说某电视是25吋,就是说这台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是25吋。

问:21吋、25吋、29吋、34吋彩电的屏幕对角线长度各是多少厘米?

张雪面积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篇8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龙王乡合胜小学张雪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 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 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 1平方分米的正方 形。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 30 分米,宽是 27 分 米,用面积是 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 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 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 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 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 个问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知识内容,在这里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 题情境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 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摆一摆。用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 多少个? 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 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比较概括。教师:我们知道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 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 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 出什么结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处,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 后的学习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4、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 1 米=10 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 10 乘 10 等于 100平方分米,可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 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 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 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填一填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 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 0 还是去掉几个 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 30 分米,宽是 27 分米,用面积是 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 30×27÷9 =810÷9 =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 1 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 2 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自主练习第 3 题。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么 列式计算,然后独立解决。

四、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你是怎么学习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收获的时候,不单单总结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在总结的同时进 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篇9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

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品名 密度p桶/吨 品名密度p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篇10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秦汉时期的土地面积单位换算问题 篇11

12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香港抢救性收购了一批秦代竹简,这批竹简是继1975年云梦睡虎地秦简和湘西里耶秦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其中涉及数学内容的竹简二百四十余枚,总字数6300字左右,完整算题80余例,另有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单独术文。按照原简背面的标题,这部分被称为《数》,经研究确定其成书时间早于1983年出土于湖北张家山汉墓的《算数书》,成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中国数学文献。

秦汉时期的数学史料极其稀缺,每一次考古发现涉及数学的部分,都值得深入研究。但其他一些涉及数学内容的竹简,仅记载零星的数学资料,如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记载乘法运算的《算表》,20发现的里耶秦简中也有九九乘法口诀,其能提供的数学史信息均不够丰富。少有像《算数书》和《数》这样较为完整具、编排较成体系的着作。《算数书》自简文公布以来,在数学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作者以及与《九章算术》的关系等问题,学界均作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中国数学史的开篇将因此改写,《算数书》成为不可不书的重要一章。12月《数》的原简照片出版公布,经考古学界和数学史界的初步研究发现,与《算数书》一样,《数》的题目类型、内容、表述方式和解题思路跟汉代成书的经典传世文献《九章算术》有密切联系,与《算数书》也有部分呼应,另外还出现了其他早期数学文献中罕见的驻扎营军问题。

上一篇:国庆节一件有趣的事下一篇:过端午节节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