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焕发光彩作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生命焕发光彩作文(共12篇)

让生命焕发光彩作文 篇1

我经常看见小区里有一只小狗,它可能曾经被车撞过,只有三条腿,走路有时不稳,但它每天依然很快乐,和那些健康的小狗一起玩耍,一起奔跑,一起围着人们转悠,撒娇……我不知道曾经的那段痛苦的时光,它是凭着怎样的意念挺过来的,至少,它没有被伤痛打趴下,现在依然坚挺地站立着。

去过黄山的人,都见过那斜插在贫脊的岩石缝里的“黄山松”。可以想像当年,一颗小小的松子,意外地落在那些岩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人们的辛勤浇灌,有时甚至没有充足的阳光,但它,依然突破重重阻力,破土而出,牢牢地扎根在那岩石堆里,任凭风吹雨动,也不动摇,从而成就了黄山的“三奇”之一。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说,有牛从屠宰场里,疯狂逃出,不论人们利诱还是暴利驱逐,都难使它轻易回屠宰场。我想,这些牛,也一定是一个热爱、珍惜生命的生物吧,虽然也许最后,它还是终难逃脱被宰杀的厄运,但它至少为活下去,在尽力争取。

让生命焕发光彩作文 篇2

一、培养强健的体魄, 让生命充满激情

1. 按照省里的要求, 学校硬性

规定高一到高三开齐开足体育课, 合理安排好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2. 深化体育课堂改革, 学校

在高一高二年级实行体育课走班制, 每5个班为1个教学单元, 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重新组合教学班级, 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不但使每一位体育教师各尽其才, 更激发了学生加强锻炼的热情。

3. 利用丰富的课后特长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各级部的篮球联赛, 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每当看到操场上篮球队、排球队、田径和武术爱好者等组成的生龙活虎的场面, 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这才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应有的状态, 这才是学校所应该有的场景。有了这种景象, 才有了课堂的活跃高效, 才有了全市男子篮球的冠军, 才有了全市女子排球的第一, 也就必然产生了2009年高考体育特长生本科上线41人的好成绩。

二、培养健康的心灵, 让生命挥洒光彩

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值青春发育成长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熟, 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竞争的压力,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而必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设

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学校由专业教师定期举行讲座和下发心理健康教育简报;每学年都给高一新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档案, 在档案里详细记录他们的人格特点以及自我发展规划等内容, 使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并意识到发展自我、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2. 引入“成功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特色课程。

学校积极倡导实施“成功教育”或者说是“阳光教育”, 为全校教师做“用阳光浇铸心灵”的专题讲座, 引导教师将成功的阳光播撒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细枝末节中;召开家长会议, 宣传成功教育理念, 让他们和学校一起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感受成功;在多个班级开展“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每年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 都做“我们都有很多成功的经历”“给高一新同学的六个建议”等成功教育专题报告, 教给学生如何自我定位、自我突破,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找回自信, 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感受点滴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3. 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高一学年的“花季约会”心理讲座, 引导女生自尊、自爱、自重, 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管理,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愿望。学校定期召开表彰大会, 除了表扬成绩优异 (不专指文化课, 各种特长突出都算是成绩优异) 的学生, 更多的是表扬进步的学生、品质优异的学生。

三、消解职业倦怠, 激发教师生命激情

想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教师自身应该是身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育者拥有饱满的热情, 但现实的烦恼困惑、应试的压力、生活的枯燥单调却逐渐消磨着人的意志, 致使教师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实告诉我们, 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必须在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积极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理顺人际关系、体验职业幸福上下工夫。

1. 尊重专业发展规律, 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 到2010年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利用身边的人的事迹进行教育, 是对教师群体的尊重, 能够促进优秀教师日后工作的升华。此外, 学校每两年还会进行一次学科带头人和首席班主任的评选, 对一部分骨干教师起到了促动作用。为了给新进的青年教师一个平台,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联合会 (成员包括所有32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 使青年教师充分感觉到他们对于学校的重要性。2009年寒假, 学校选派了6名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骨干青年教师培训, 使他们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种形式以及学习效果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近两年, 学校有7人代表烟台市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5人获省一等奖, 2人获二等奖;还有7名教师获市十百千万工程优质课奖。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中, 学校充分发扬民主, 并尊重教师自己的选择, 在组织部门的考察和监督下, 有语文、英语、体育3名教研组长和两名优秀教师得以提拔, 不仅增强了学校的领导力量, 而且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2. 让教师走出校园, 提升专业素养。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篇3

自1990年7月登上梦寐以求的讲台,笔者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有24年,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成长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也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晋升为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满腔挚爱。一走进课堂,就会激情飞扬;一走进课堂,就感觉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即使是从未见过面的学生,也能很快产生情感的共鸣。

满腔挚爱演绎激情课堂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反复地研究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寻找能连接文本、学生、编者和教师这四者之间的结点和桥梁。“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领悟了阅读教学的根——真情。没有真情,难有激情;没有激情,碰撞不出真情。课堂是笔者用真情和爱心搭建的舞台,并用激情召唤学生,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感动;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全然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在笔者的眼里,每个词语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出现的,每个词语都流淌着感情。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引导学生这样读词语:

师:(课件出示洛杉矶地震图片)先来看看这场大地震。昔日繁华的洛杉矶,一刹那间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幸福的一家人瞬间失去了生命。此刻的洛杉矶到处都是废墟、瓦砾、爆炸,一片混乱。(在相应的画面下,依次出示词语,学生相机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着画面说一说什么是“废墟”、什么是“瓦砾”?

生:废墟就是房屋倒塌后很荒凉的地方。

生:瓦砾就是破碎的瓦片。

师:同学们看着画面,一下子就读懂了这些词的意思。请你们看着画面,再来读一读这些词。(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为“砾”字正音。学生读得特别有味道)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图片的引入加上教师入情入境地讲解,有效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借助图片理解了废墟、瓦砾,感受到混乱的场面。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使词语教学也有了浓浓的情感,为整堂课奠定了感情基调。

我这样依托《黄河象》的生成资源,和学生一起触摸“爱情”。《黄河象》是一篇富有推理性的说明文,科学家根据发掘的骨骼化石的样子推想了它的来历,想象合理有科学性。课后“金钥匙”栏目有这样一段话:“《黄河象》是根据推想写出来的。阅读文章时,我们还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是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师: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待会儿交流。

生1:老师,是豹子追大象,大象慌不择路……

生2:老师,一头老年公象带着一群小象来河边嬉戏。这时,河对岸出现了一头母象,长得好温顺好漂亮。那是老年公象青梅竹马的伙伴,老年公象一眼认出了它,忘情地飞奔过去,没想到踩到了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

师:好美的爱情故事!(男同学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女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极其认真地)孩子们,其实,爱情是非常圣洁而又美好的。爸爸爱妈妈是爱情,爱情是大人之间的事,你们现在还不懂,所以,你可以先把它藏在心里,等你长大了的时候,再去欣赏它,再去采摘爱情的果实。

教室里静极了,男同学不再笑了,女生也抬起了头,一脸严肃地听着。为什么要避开“爱情”二字不谈呢?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在感受着,享用着,所以完全不必要谈“爱”色变。相反,我们应该把爱的花朵及早地种植到孩子的心中,让美好伴随孩子的一生。通过我饱含激情的讲述和师生间心贴心的交流,学生不但感受到爱情的神圣和美好,而且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随心所欲转换着多种角色,有时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的凡卡,有时是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在不知不觉中,把真善美传递给了孩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们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们的心弦对准音调。”让爱成为课堂的底色,用激情在课堂上演绎着“浓墨重彩”。以情激情,以爱育爱,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激发,从而达到课堂的优质高效。

一颗恒心铸就睿智课堂

语文教学的思潮层出不穷,从原来的一味强调工具性,到后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带来的泛人文现象,迎来了今天关于“教课文”与“教语文”的热议。在纷繁变化的思潮中,课堂上只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心沉静,培养独立思想,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于是,笔者把“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开始了更大胆的课堂改革——单元统整备课。单元统整,不仅是内容的统整,更重要的是目标统整,沿着教学目标的路径,围绕“重心”,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聚合功能的教学模块。这一模块不仅明确“教什么”,还应看出“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进而确立了如下单元教学目标:一是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目标;二是解决生字词,重点指导几个笔画多易出错的字;三是略读课文抓重点段落,精读课文精讲精练,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欣赏品味语言;四是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运用。通过此方法的运用,既高效达成了讲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每周都能节余出时间引导孩子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实施的载体是课文,无论是将课文看作例子还是范文,都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学科价值,也就是教师要具备针对文本特质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的素质。笔者总是用心备课,从学生的“学”入手,以学定教,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的发展点。看到课题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第二件事就是反复解读单元教学目标。读着读着就有了设计灵感,读着读着就捕捉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而每一份教学设计都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十几遍后产生的教学思路。

大道至简,有人说笔者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质朴之中流露着大气,豪放之中书写着细腻,其实是在以下几方面动了几番脑筋的:

词语教学匠心独运 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在检查预习时一般有字词教学这样一个环节,往往是一读带过,只起到正音的作用。在这方面,笔者可谓匠心独运,把词语的教学与积累运用巧妙结合在一起。要么利用与课文情节联系性强的词语引导孩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么取其中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词语借助语境理解从而突破全文,要么音形义结合学写几个字。简简单单2分钟的教学环节,孩子们或收获理解的方法,或者牢牢记住了字的书写。

读悟写结合浑然一体 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特点、表达形式、篇章结构。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会敏感地捕捉到一个个读写结合点,引导孩子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表达水平。《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抓住文本空白,巧妙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抓住总分的段落结构,引导孩子巩固这种构段方式。

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借助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大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生练读,指名读)

师:这样写不是更简洁吗?文中这么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句子对比: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生1:这样写更能表现出时间之长。

生2:这样写更能表现出挖掘过程艰难。

生3:父亲挖了8小时,没看到孩子;他挖了12小时,没看到孩子,他就不停歇地挖,能看出他的坚定不放弃。

师:(声音哽咽,流下了眼泪)孩子们,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一次我的老母亲病了住院做手术,看着母亲的手术车被推进了手术室,1个小时过去了,1个半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没有推出来。我们姐妹几个都坐不住了。你听出了老师的怎样的心情?

生1:你为母亲焦急担心。

生2:你害怕母亲有个三长两短。

生2:母子连心,那是生你养你的母亲,那是你对母亲的爱!

师:这些情感,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就更深刻了。你有过等待的体验吗?能不能说一个句子。(生思考片刻)

生1:有一次母亲下夜班没回家,我给我打电话没接。10分钟后打过去没人接听,20分钟打过去没人接听,我都急得哭起来。

生2:妈妈出差了,3天过去了没回来,5天过去了没回来,一周过去了还没回来。我想她都想疯了。

生3:我爸爸腰椎间盘做手术。我和妈妈在手术室门前等,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出来,2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出来,3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见爸爸的影子……(学生哭得说不出话来)

师:同学们,这里面不仅是时间长、过程艰难、不放弃,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啊。请你们带着刚才的体验,再来读读这句话。

通过将生活实际中的教学资源,等待母亲手术中的焦急心理的感受适时、恰当引入,学生的情感与教师和谐共振,很好地帮助学生领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得一次比一次深沉直至背诵,父亲大山一样的形象在朗读中不断明朗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爱的领悟也水到渠成。

教学设计得意得言又得法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满足于文本意义的获取,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获取。学习一篇课文,相当于了解了一个故事,只记得文中的人或事,未曾留意形成文章的语言材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每一个语文老师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语文意识”,既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怎样写的(话语形式),做到得意不忘言。教师应让语文教学回归“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理解和表达并重”的学科本真上来,让学生既得意(理解思想内容),又得言(关注语言形式),贵得法(习得方法和能力)。

执教《枫叶如丹》一课,笔者根据这篇散文的结构特点,匠心独运地实行变序教学,从文中叙述的具体事件切入,及至重难点处再自然地引入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易于排除学生因缺少生活阅历带来的理解障碍,使他们获得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同时实现了对相关语言文字的深度学习。

“课后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妙招。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和不同层次的孩子交流课堂的收获和感受。倾听他们最真实的体验,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更从容地投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之中。

情智交融打造润泽生命的课堂

人们常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把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智慧架构变得鲜活,变得富有生命张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找到学生兴趣的生发点,巧妙地诱导激发,让学生学得尽兴、学得开心、学得有趣有益。这样的课堂就会流光溢彩,就会不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就会有创造力,有生命力。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胸有成竹地在课堂上教学,在使学生得到一生受用的能力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教育创造带来的满足——“师和生的神交”!

镜头一:弯下腰

围绕重点句段圈划批注是阅读教学很重要的环节,每当这个时候,笔者便开始巡视,走到学生中间,弯下腰,低下头,微笑着,指点着,更多的关注着那些学习相对困难的孩子。因为,没有绝对的差生,只有做教师的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镜头二:故事开讲了

“孩子们,想不想听老师童年的故事?”笔者的课堂不拘形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来一段小插曲。看似随心所欲,实则都是有备而来。学习《小桥流水人家》,就给学生讲自己的童年,讲放学后拿着窝窝头、挎着篮子去田野里挖野菜的情景;讲钻进果园偷摘苹果被看林人发现追逐的心惊胆战。学生听得一阵阵唏嘘短叹。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就给孩子讲贫穷年代母亲对我关爱的点点滴滴,孩子听得泪光闪闪。实际上,这都是运用课文的范例给孩子“说”作文听。

的确,笔者的语文课,每个环节的设计,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凝聚了情感与智慧,展示出语文的厚重与美丽,彰显了语文本身的魅力。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赏识、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沐浴阳光雨露,舒畅自由地生长,让每堂课都能聆听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师生的每次相遇都成为美丽。

多年来,笔者充满激情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获得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幸福感。课堂,因激情而熠熠生辉;人生,因激情而分外美丽。

让短暂的生命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篇4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人生苦短,热爱生命的人就应该奋发读书,让生命流光溢彩!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

朋友们你喜欢看书吗?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出版后,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在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她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惊人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的封面很普通,是蓝色的,上面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女孩的神态中,我看到了她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渴望有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这本书写了海伦.凯勒的生活,她在六个月时,因发了一次高烧,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在没有遇到沙利文老师的时候,海伦.凯勒的世界全是黑暗,没有一点儿光明。但沙利文老师减轻了她心中的负担,带给了她希望,打开了她心中的眼睛,点燃了她心中的烛火。海伦 凯勒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以惊人的毅力,用心去感受自然,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许多知识。同时她也吃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并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创造了这一奇迹,全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海伦 凯勒的身体虽然是不自由的,但她的心却永远是自由的。许多人认为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海伦 凯勒,一个是拿破伦。读了这本书你会学到许多知识,受益非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海伦·凯勒依靠手语和唇语感知这个世界,用爱心去拥抱生命。在书中,她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快乐和烦恼,娓娓道来。诉说着对生命和光明的热切渴望与赞美。她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善于发现生命中的奇迹,让光明和爱陪伴我们的一生!

她一生与疾病做斗争、最终成功的的传奇经历,以及她那永不言输、执著奋进的光辉人性,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一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让青春焕发光彩1 篇5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巢湖市亚父街道中心学校八(2)班金东颖

轻轻合上书,我细细地品味书中总书记们高瞻远瞩的智慧,科学家们勇敢坚持的精神,老百姓们喜笑颜开的心情……这让我震撼、激动,青春的雄心壮志再次被激扬起来。我要行动。我要立志学习,学好本领,让我的青春为建设幸福中国而焕发夺目的光彩,让我的汗水催开祖国人民幸福的花朵。

青春,它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最为光鲜明丽!可如果有人只是欣赏青春的靓丽,不去追求奋斗,青春就会失去活力。所以,真正的青春是一路挥洒汗水,永远绽放出如太阳般光彩的。少年李白朗声读书、剑笔如飞的身影,青年保尔在冰天雪地挥洒汗水的脸庞,边防战士紧握钢枪的手……都永远在人们的心中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如果青春不奋斗会怎样呢?有个故事我至今铭记:一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梦见自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才后悔,痛苦地仰天大喊:“青春!回来吧!回来吧!我的青春”,这一喊把他从梦中惊醒,这痛彻心肺的呼喊也警醒了我们:决不能虚度光阴,决不能辜负青春。

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幸福的成长环境,开放竞争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展示青春的舞台。我们幸福地学习,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唯有把自己的青春奋斗和祖国的腾飞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青春,抓住时代的机遇,勇敢地从前辈建设者手中接过建设幸福中国的历史重任,让自己历经青春三部曲——立志、奋斗、腾飞,去谱写自己充实、饱满而又瑰丽的青春之歌。

有歌唱道:“少年壮志不言愁”。有人说道:“志在山顶,就不会在中途停下。”因此,我们要“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周恩来早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带领红军干革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就建立新中国的伟业。“自古英雄出少年”,身为新中国新世纪的新少年,我更要志存高远,我要“为建设幸福中国而读书”!

立志就要奋斗。我在学习上历经多次成败。成功时暗喜,失败时

失落,师长们教育我:因成功而自满,从此不再努力,或因失败而自卑,从此丧失奋斗之心,二者皆不可取,唯有奋斗,奋斗,再奋斗,才能实现自我。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少年时就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济世的好大夫。青年时更是奋发图强,遍尝百草,不知“死”过多少次,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写成了名扬世界的医学专著——《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成功之路告诉我:立志固然重要,奋斗更是关键。我要把成绩留给过去,让挫折改变将来,永远保持奋斗不止的青春姿态。让青春在汗水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小鸟长好了翅膀,学会了飞翔,就应当在广阔的蓝天中尽情地翱翔。我们学好了各种本领,走上社会,就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在时代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汗水,造福祖国和人民,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最亮丽的光彩!

青春,短暂而珍贵。

请爱惜青春吧!别让它过早流逝!

请为它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

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篇6

“少年强则国强”,2021年的五四青年节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身为一名青春少年,我感慨万千。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亲切关怀青年成长成才,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对于准确把握青年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激励和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020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中说:“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让生命焕发光彩作文 篇7

一、重预设, 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 也是课堂生命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只有充分的预设, 才有足够的生成底气, 才能为课堂的生命成长提供原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学习的活动, 作为一个引导者,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的内涵,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深, 就不能成功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势必将学生引向“悬崖虎口”;反之, 则能引导学生走向貌似山穷水尽, 实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尽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备无患, 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处理课堂生成信息。

二、重倾听, 及时捕捉信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 又是充满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受自己教学理念和认识水平的制约, 而学生又各有自己的意志、情感、智力发展等不同特点。在这个看似矛盾的过程中, 如何才能师生和谐互动, 在课堂上奏出优美的圆舞曲?首先需要教师唤醒自己的耳朵——善于倾听, 并在倾听中及时捕捉、生成信息。

善于倾听, 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些思考的时间, 以便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让学生自己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开放心态, 彰显个性。

三、重宽容, 平等对待孩子

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把他们真正地当作课堂的主人, 真正地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来看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应责怪他们, 更不应冷嘲热讽, 而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巧妙诱导、改正错误。例如:I’d like____ (play) basketball.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填playing.”面对这样的错误, 我没有大声训斥, 而是对她说:“Thank you.It’s a good mistake.”当说出这句话时, 孩子们都笑了, 她也笑了。我发出倡议:“Who can help her?”班上立即有无数只小手举了起来。而那位同学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立刻说出了正确答案。如何灵活地来处理学生的犯错, 以及对于错误的生成教学, 的确值得我们去好好地研究, 但总离不开这两点:一是宽容错误, 二是转变错误。

四、重观察, 巧抓生成契机

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因错过良机仓促处置而留下不少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则会抓住这种机会, 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 使之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 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 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在教学5A第四单元重点句型时, 我用图片问:“I like masks.What do you like?”“I like Miss Wang.”这个答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于是我笑着说了声“Thank you”, 但这时感觉告诉我:学生已经对于这个语言材料很感兴趣, 因此才会回答得如此积极。我接着趁热打铁, 说了句“I like all of you.You can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in class.”全班都笑了, 竟然还有一位同学自主地站起来说“I like you.You从来都不骂我们。”全班都笑了, 纷纷举手表达自己想说的。我在备课时并没想到设计的这一问题会打破课堂的平静, 引出如此多的奇词妙句。这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时机,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来进行有意义的生成性对话, 这样的对话和交流才是最真实的, 才是最有价值的。

五、重拓展, 丰富课堂资源

英语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教学5A Unit 9《Shapes》时, 我出示各种形状的饼干问:“What shapes are they?”有些学生在下面按捺不住, 用中文说:“They are:圆形、正方形等等。”也有些预习得比较好的同学能把相应的单词读出来, 我顺势就把这些单词教给他们, 并且让他们把各种图形自由组成一幅画, 第二天让他们用英语指挥:Use two circles…考小组内其他成员, 看谁能画得跟主人的最像。孩子第二天一看到我, 就拿着画先给我看, 嘴里还念叨着:“他们肯定画不出来, 哈哈!”可见, 适度随机拓展, 能充分体现体现英语教学的丰富性。当然, 拓展不能离题太远, 要避免过度发挥。

总之, 课堂上, 教师应该多一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多一点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关注, 多一点对学生错误的关注。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 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即时生成的资源, 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摘要: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筛选信息, 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 巧妙利用生成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源, 进行生成性教学, 从而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让中职生作文焕发个性的光彩 篇8

关键词: 中职语文 作文教学 个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现,中职生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中职生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学习的心态也是一样,往往会以积极的心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散发出个性的光彩。写作也是一样,一旦对某种现象或某个命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且散发出个性的光彩。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学生就会渐入佳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写作水平与日俱增。

一、正确评价,树立写作信心

在中职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教师的评价往往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鼓励多于批评,在批评的同时,发现其进步的一面并予以肯定。有时候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肯定或鼓励,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选择。毕竟每篇作文总会有闪光之处,只要认真阅读,就会发现习作中的一些优点。比如在习作中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实事情,都是自己生活中的语言,偶尔有一处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句格言、名人名言或富有哲理性的话,找到了这些亮点之后,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可以提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作文方面有天分,他们的学习劲头会与日俱增。比如班级中有的学生每次写作中都不会选材,习作的内容总是胡编乱造,不符合生活实际,英雄救人或者赞扬拾金不昧的事总会被他们遇到。读起来总是苍白无力,不能打动读者,但有时仍会在文章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教师应该捕捉到这些感受,对学生进行表扬,鼓足学生写作的信心,写出满意的作文。

二、体验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易于表达心中的情感。事实证明,一篇好的习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作者生活的独特体验,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平时懒得积累,习作时就显得腹中空空,即使写出一篇习作,也是空泛之言,人云亦云,没有一点新意和独特的感受,不能表达心中真实的情感。但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注意到这一点,布置作文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就会明显不一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放月假的时机,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写自己的母亲或家人,引导学生利用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亲身感受母亲或家人对你的爱,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以情动人,也可以为他们做一件事,然后写出相关的作文。结果学生由于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作文都包含真人真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一个个都交出自己较满意的作文。

三、加强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无论是中职生还是其他学生,往往都对作文敬而远之,从心理上对写作文产生惧怕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有限,写起作文来语言贫乏,不能拓展和延伸。突破这一瓶颈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仅是进行语言积累的过程,而且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大量阅读文章或名篇名著之后,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及个性特征的良性发展和突破。但有些书籍对学生来说并不合适,或者还没有到阅读的阶段,也有些书内容低下,里面的内容不是鲜花和绿叶,而是荆棘和毒草,对于现在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会毒害他们纯洁的心灵。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书的范围,可以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图书馆等有利的条件,定期借阅,满足学生阅读好书自我提升的需求。教师可以定期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性较好的刊物或书籍让学生阅读,如《读者》和《青年文摘》等杂志。

四、乐于表达,表现“真我”风采

新课标提出:中职生的习作应该有自己的空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有利条件,不要束缚中职生写作的范围和界限,鼓励中职生尽情地表达心中的真实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尽可能地创造适合学生作文的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写出个性的风采。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在习作中让读者读到与众不同之处,表达出个性的情感。这样的作文多表现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写自己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观点的见解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虑,写自己生活中及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迷茫等。比如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出了《网》为题的作文题目,一下子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知道的生活中与网有关的话题太多,有写蜘蛛网的,感叹生活的艰辛;有写网络的,感慨人生的迷茫;也有写生活中关系网的,个中情感更是酸甜苦乐,应由具有,无不融入个人的情感。学生有可以表达的内容,并乐于表达,真正地表现“真我”的风采。

总之,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关键是让他们有可以写的内容和愿意表达的情感,作文命题必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在作文时的恐惧心理,把作文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愿意表达并乐于表达。教师应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一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文韬.合作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6).

[2]牛春华.中等职校作文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7).

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篇9

我发现这只小刺猬走路摇摇晃晃的,可能是受伤了,我就把这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那咱们就养它一段时间吧,等它伤好了,再把它放生。”

刚开始的时候,小刺猬什么也不吃。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给它切的肉都没有了,就又给它切了一块儿,只见它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又过了几天,小刺猬的伤渐渐地好了,但还没有完全康复,走起路来还是有点儿不稳。几个星期过去了,我摸了它一下,它立马就把身子缩成了一团,我又用力碰了它一下,“啊,好疼!”我的手被它的刺扎出了血。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刺猬已经完全康复了。一天,妈妈捉了一只蚂蚱给它,只见它一口就把蚂蚱咬死了,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这样,小刺猬渐渐地长大了。

妈妈说:“小刺猬的伤已经养好了,我们明天就给他放回大自然吧!”尽管我有点儿舍不得,但是,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开车到山里,把小刺猬放生了。

让青春焕发光彩的新年元旦演讲稿 篇10

大家好!

在这里,先预祝大家,元旦快乐!新年快乐!学业进步!

大家呀,都很年轻,风华正茂的,所以呀,我给大家准备的主题是“让青春焕发光彩”。

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有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人把它喻为带露的鲜花。人们常说:“青春年少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去看待青春,看待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有人认为,趁青春年少,要尽情的享受。在这种人眼里,时髦的穿着、美味的珍肴、安逸的`生活,才是青春最大的价值。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私欲,他们不惜贪赃枉法,损人利已,甚至明抢暗偷,谋财害命。在他们的心中不用说人生的价值,远大的理想,就连起码的道德规范也没有了。这种人的青春,其价值:贱如粪土!为大众所不齿。

也有人认为,青春如初升的太阳,到了黄昏不就下山了!是带露的鲜花,伴随太阳东升,也会随之而去!因此,他们叹息青春易逝,人生几何。于是,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以致虚度光阴,怨天尤人。在这种人看来,把自己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太傻了,为他人谋利益,犯不着:给后人栽大树,划不来。这种人青春,充其量不过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枯树,一池不起波澜的死水。时间老人留给他们的只会是无言的羞愧和悔恨的泪水。

我们作为煤矿行业的青年,面对花样年华,黄金时代,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黑金生产线,选择了这块需用毕生的心血来浇灌的热土。我们深知,青春不只是壮实的身体,年轻的容貌,青春应该释放出应有的光和热。在我们迈出人生这一步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早已铭刻下并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非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暗暗告诫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在多数人眼中不是很看中的工作。要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情,将青春和爱心融入“黑金”的生产中。

有人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各自的工作岗位就是实现自我价值、扮演人生角色的舞台,热爱自已的工作岗位,就是明确自己在岗位上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这是激发职业热情和敬业精神的前提。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奉献之心,干工作,以友爱之心迎过客,以满腔热忱对路人。

我们虽然是这个行业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胞。我们的工作的确很平凡,平凡的就象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正是平凡的岗位,升华了我们的生活,铸就了我们青春的信念,萃取了人生的真谛。我们不能让青春在无聊的享受中虚度光阴,而应让青春在艰苦的磨砺中闪光:我们不能让青春暗淡失色,而应让青春光彩辉煌。事业的追求和奋斗,可能使我们失去某些生活的幸福,但是正是从事业中我们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的源泉。

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篇11

关键词: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如今,全国各地小学六年制语文课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语文教学课时减少,而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没减少。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让每一节语文课堂焕发光彩,是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点点滴滴,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与

分享。

一、备课讲究实效

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与老师备课的深入程度有关,这就要求授课者在备课时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把备课当作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应该细致地挖掘教材,如,要正确理解文中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一自然段写什么,整篇课文的大意是什么;找出文中最难理解的词句,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考虑如何创设情境;研究如何从课本上的内容延深、拓展到课外等。通过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地研读课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对课文的内容逐渐熟悉起来,甚至熟悉到会背诵。这样之后,再去参考语文教参书,尽可能使教学既不偏离参考书的主体和实质,又不至于生搬硬套专家权威的所谓标准答案。我将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精神实质与自己备课所得相互渗透、交融,使其合二为一,便对课堂教学充满了自信心。尽管课堂上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超出我的预设,但我仍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步伐,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悟中运转自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光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这与老师精心备课密不可分。

二、问题设计适中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怎样总离不开问题,但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难易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深入地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人们称之为“假问题”。如果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惰性。这样的语文课堂像一塘死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花了长时间独立思考后对问题还是一筹莫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对答案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可见,如果问题设计走上这两种极端,课堂的质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怎样的问题才算难易适中呢?

我认为难易适中的问题必须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密切相关,学生需要提取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后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像这样的问题不宜多,一节课中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老师备课时预设的,也可以将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好几个问题合并、梳理、生成新的问题。当然,课堂上学生参与生成的新问题更具有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依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完成,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旅》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的疑难处提问题。我把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合并成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周游世界为什么选择一本书作为伴侣?(2)作者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如果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完成,如果完成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最后,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反馈答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适当地提示、补充。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炼,冲出重重阻力,最后才到达成功的彼岸。这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多么令人振奋呀!每当此时此刻,整个班级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似乎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是呀,有什么比这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更鼓舞人心呢!

三、精读讲求策略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不可能整篇课文段段俱到地精讲,应选择重点语段作为研读、体悟的对象,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陶冶、升华,以达到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对儿子坚守诺言、永不放弃的伟大精神,应让学生入情入境精读一些重点段落。我是这样引导的:课文的结尾写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请大家找找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好多学生说道是第十二自然段。我就以这一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其中一个学生说道:“父亲坚持在废墟挖掘了38小时,终于得到孩子存活的消息。”我顺藤摸瓜,“你刚才说时用到‘终于这个词,能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词吗?”他继续回答:“能得到儿子存活的消息是父亲坚持到底、付出艰辛的结果,所以用‘终于。”我进一步刨根究底:“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他回答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我体会到时间的漫长(板书:时间);另一个学生补充说:“我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体会到(板书:外貌)。”“大家想象父亲在38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学生1:他挖得口很渴了,但他顾不上自己,片刻不停地挖着。

学生2:他挖得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但满脑子都是儿子在等着自己的念头,他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学生3:他挖得已经没法站了,只好膝盖跪在瓦砾分秒必争地挖。

学生4:他挖得身上每一处都磨破了,血迹斑斑,手已经疼得抓不住工具了,但他仍然艰难而吃力地挖着。

……

学生学习的火花被点燃,激情高昂,越说越精彩。我乘胜追击:“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38小时,而是具体写出不同的时间段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实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艰辛;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永不放弃;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切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心里只有儿子,爱儿子胜过爱自己……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越学越兴奋。学生的潜能能够极大地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处处洋溢学生乐学的激情,处处焕发熠熠光彩。

总之,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迫在眉睫。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潜能,激活思维,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韩和煦.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光彩[J].学周刊:C,2011(11).

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篇12

关键词: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如今,全国各地小学六年制语文课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语文教学课时减少,而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没减少。语文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迫在眉睫。让每一节语文课堂焕发光彩,是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的目标。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点点滴滴,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与分享。

一、备课讲究实效

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与老师备课的深入程度有关,这就要求授课者在备课时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把备课当作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应该细致地挖掘教材,如,要正确理解文中的每一句话,明确每一自然段写什么,整篇课文的大意是什么;找出文中最难理解的词句,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挖掘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考虑如何创设情境;研究如何从课本上的内容延深、拓展到课外等。通过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不断地研读课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老师就会对课文的内容逐渐熟悉起来,甚至熟悉到会背诵。这样之后,再去参考语文教参书,尽可能使教学既不偏离参考书的主体和实质, 又不至于生搬硬套专家权威的所谓标准答案。我将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精神实质与自己备课所得相互渗透、交融,使其合二为一,便对课堂教学充满了自信心。尽管课堂上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超出我的预设, 但我仍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步伐,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悟中运转自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光彩,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这与老师精心备课密不可分。

二、问题设计适中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怎样总离不开问题, 但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难易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深入地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人们称之为“假问题”。如果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惰性。这样的语文课堂像一塘死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花了长时间独立思考后对问题还是一筹莫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对答案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失去信心。可见,如果问题设计走上这两种极端,课堂的质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怎样的问题才算难易适中呢?

我认为难易适中的问题必须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密切相关,学生需要提取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后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像这样的问题不宜多,一节课中问题的数量要少而精,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问题的设计可以是老师备课时预设的,也可以将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好几个问题合并、梳理、生成新的问题。当然,课堂上学生参与生成的新问题更具有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依靠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完成, 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旅》这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的疑难处提问题。我把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合并成如下两个问题:(1)作者周游世界为什么选择一本书作为伴侣?(2)作者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如果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就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先通过自学完成,如果完成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最后,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反馈答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适当地提示、补充。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炼,冲出重重阻力,最后才到达成功的彼岸。这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多么令人振奋呀! 每当此时此刻,整个班级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们似乎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是呀,有什么比这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更鼓舞人心呢!

三、精读讲求策略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不可能整篇课文段段俱到地精讲,应选择重点语段作为研读、体悟的对象,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陶冶、升华,以达到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对儿子坚守诺言、永不放弃的伟大精神,应让学生入情入境精读一些重点段落。我是这样引导的:课文的结尾写道“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请大家找找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 好多学生说道是第十二自然段。我就以这一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其中一个学生说道:“父亲坚持在废墟挖掘了38小时, 终于得到孩子存活的消息。”我顺藤摸瓜,“你刚才说时用到‘终于’这个词,能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词吗?”他继续回答:“能得到儿子存活的消息是父亲坚持到底、付出艰辛的结果,所以用‘终于’。”我进一步刨根究底:“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他回答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我体会到时间的漫长(板书:时间);另一个学生补充说:“我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体会到(板书:外貌)。”“大家想象父亲在38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

学生1:他挖得口很渴了,但他顾不上自己,片刻不停地挖着。

学生2:他挖得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但满脑子都是儿子在等着自己的念头,他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学生3:他挖得已经没法站了,只好膝盖跪在瓦砾分秒必争地挖。

学生4:他挖得身上每一处都磨破了,血迹斑斑,手已经疼得抓不住工具了,但他仍然艰难而吃力地挖着。

……

学生学习的火花被点燃,激情高昂,越说越精彩。我乘胜追击:“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挖38小时, 而是具体写出不同的时间段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实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艰辛;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父亲挖掘过程的永不放弃;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真切感受父亲在天灾人祸面前心里只有儿子,爱儿子胜过爱自己……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越学越兴奋。学生的潜能能够极大地得到激发,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处处洋溢学生乐学的激情,处处焕发熠熠光彩。

上一篇:教师培训个人自我鉴定参考下一篇:诸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