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共7篇)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改变不适应工作形势变化的传统做法,全力拓展推进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抱着对党、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忠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章,切实遵守党章,深入贯彻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做到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一是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筑牢反腐倡廉防线,认真履行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岗位职责。自觉遵守公司党委廉洁从政的规定,严格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工作上坚持高标准,生活上保持严要求,从不以权谋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始终能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肩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做到了廉洁自律,克己为公,不为私利所诱,不为金钱所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为企业的长足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高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的形成背景及由来
我国高校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形成是历经多年变革与发展的结果, 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管理实践的必然归宿, 其经历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我国高教事业发展高校领导体制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这一阶段, 我国高校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 靠自我摸索和向前苏联学习。我国高等院校先后实行了“校务委员会制”、“校 (院) 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等, 对于新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起到了奠定基础, 对于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高校内部领导体制受到极大冲击与破坏, “革命委员会”登场成为了高校的领导机构, 高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形成进程被破坏和中断。
第二阶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形成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期间, 在这一阶段, 教育部颁布了《高教六十条》, 首次明确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种体制对于高教战线10年的拨乱反正, 克服当时高校内部管理的混乱局面,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具体制度、具体措施没有跟上,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状况又在一些高校出现, “文化大革命”的余毒使得高校成为大搞思想政治的主战场还没有彻底清除掉, 高校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被边缘化。
第三阶段, 校 (院) 长负责制的初步形成阶段。1985年以后直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高校开始逐步实行“校 (院) 长负责制”, 有些学校还设立了由校长主持的校务委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行政办事效率, 但也淡化了高校党的领导作用, 削弱了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目标上是“只专不红”, 其消极影响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中得以显现。
第四阶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实施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今,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下来, 并写进了党教育发展的文件之中。1989年7月1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当前高等学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高等学校仍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0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 强调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2010年8月, 中共中央颁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1990年以来, 经中央批准, 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召开18次高校党的建设会议, 总结、交流包括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内的高校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高校得到了明显加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得以步入法规化、正常化和定型化轨道。
二、高职院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管理制的现实问题及矛盾体现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后起之秀, 在高校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建立及运行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 在实际的管理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现实问题及矛盾。
(一) 关系不顺, 职责不清, 矛盾碰撞
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不少文件中明确写清了党对高校办学方向的绝对领导, 这其中就包括了党对人事、重大决策、宣传、党组织建设等的决策权与管理权, 以保证高校的高效运行与人才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 由于高校这个集体的特殊性, 其生产者和生产的产品均为人, 其单位人群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那就是这个群体大都具有较强的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技能, 具有社会人具有的能动性。因此, 无论从群体的数量还是从工作的任务、性质来看, 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专家治校显得极为重要, 加上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升格而来, 党委的地位与作用在中专本身就没有受到重视, 中专时期的党委书记一般是由校长兼任。这使得高职院校本身应该位居第一的党委地位及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升格后的高职院校按照高校体制分为党委和行政两条线, 但是, 党委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巩固, 造成了党委与行政现实的关系不顺, 职责不清, 权利分夺。进一步造成了党委和行政在分工、人事任免上的扯皮问题, 使得党委、行政的议事原则、议事程序等工作任务交叉, 有时显得形同虚设, 党委与行政矛盾碰撞时有发生。
(二) 组织制度不全, 程序不稳, 管理决策执行力度不够
就目前来讲, 现在有部分高职高专类学校, 在党委与行政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存在一定的不全或不完善, 比如, 很多高校的组织部和人事处是合在一起的, 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但是在高校的职能划分上, 其实是党政两条线;又如, 宣传统战部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是归口在学院办公室合署办公, 也是党政不分的表现。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进一步造成的是在工作开展上的权责不分问题, 他们属于党委和行政共管部门, 因此, 党委和行政在议事程序和办理手续上有时是截然不同的, 甚至出现矛盾与混淆不清的地方, 进而造成部门办事规则不强, 办理程序不稳定, 在重大事情上决策上领导临时决定, 个人意志决定事情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对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的狭隘理解, 忽略了我党长期以来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这种领导导向和临时决定也体现了领导班子谁强势谁做主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滋生腐败的几率。更为严重的是在同一事情的决策上往往出现党委和行政存在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地方, 决策出现分歧, 使得管理决策难以正常进行或部门在执行力度上不够。
(三) 权责交错, 互相推诿, 工作效率受到制约
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对党委、行政的职责划分上看起来是很明确的, 那就是党委负责党的组织建设、人事任免、涉及办学方向的重大决策以及宣传统战工作等。院行政负责业务管理, 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财务、科研、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后勤工作等。但是, 我们仔细分析可以看出, 这其中存在不少交叉的地方, 比如, 组织人事是由党委在管, 但师资队伍建设却是院行政分管, 学生工作由院行政分管, 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是党委在管, 院长在管业务、但业务部门的领导按照程序应该由党委决定和任免, 等等。这样的结果是共同涉及, 看起来是都在管, 实际是没有人管, 在工作总结时成绩都写进了自己的工作中, 但在出了纰漏时, 该承担责任时却没有人出来承担, 造成权责交错, 工作推诿, 互相扯皮, 学院工作效率收到了极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有效开展的思考
高校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需要党委与行政各自摆正位置, 各司其职, 以科学发展、和谐工作氛围的创造作为前提。具体来讲, 就是要理顺关系, 完善制度, 加强沟通, 精诚团结。
(一) 要理顺关系, 摆正位置, 充分认识实行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有效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党委和行政要理顺关系, 摆正位置, 相互支持。要理顺关系, 从高校来讲, 其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层关系。一是处于校级的党委领导班子与行政领导班子的关系, 主要涉及到党委书记、副书记及纪委书记等党政工团方面的关系;二是处于中层干部的党委系列与行政系列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党办与院办的关系、党委宣传部与学工部、思政部的关系、组织部与人事处、统战部与工会等等。三是要理顺党委领导系列与行政系列部门之间人员的关系。这些人员关系包括岗位确定、进修学习等。理顺关系的目的在于党委和行政要相互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处理事情上才能干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常说位置决定大脑, 就是这个道理。
摆正位置除干好自己的角色外, 还包括换位思考的工作思路, 那就是充分认识我国高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的形成背景及缘由, 充分认识党委对高校办学方针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及学院工作专家治校、人才培养及创新工作的性质及难度, 从思想上实现党委领导院长负责班子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 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落实议事程序, 充分发挥民主与集中集体决策的作用
要保证在一所学校两套班子的正常运行, 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落实议事程序, 充分发挥民主与集中的集体决策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 这些部门按照国家的规定分为党委和行政两条线, 完善机构, 理清职责。其次要完善党委和行政的办事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党委选人用人制度、干部培养与进修制度、组织建设与党员培养制度、宣传统战工作制度、党委重大事情议事制度, 等等。行政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财务制度、部门办事制度、部门岗位职责、部门负责人权利与责任、院务会议例行制度以及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 等等。无论是党委部门也好、行政科室也好, 在办事上需要讲求程序, 那就是严格执行党委人事任免等重大事情集体议定决定权, 党委对学院业务管理工作的参与权而不是过多干预。校长作为学院的法人代表, 要承担学院安全、财务管理、业务规划与发展等主要业务工作。在学院办学方向上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执行学院党委及上级党委的决定和决策。一心一意抓规划发展, 一心一意抓落实提高, 而不是过多地考虑人事安排、组织建设等问题, 以免本末倒置。无论是党委会还是院务会议, 都要坚持和体现民主集中这一原则, 既避免搞大一统, 一言堂, 避免行政领导意志、独裁统治, 更要避免互相拆台, 相互推诿, 荒废了党的事业。
(三) 加强沟通, 相互支持, 充分发挥党政班子的整体合力
从高校党委与行政工作的现实问题及产生矛盾的情况来看, 抛开其他因素, 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两套班子在工作思想的沟通协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沟通不够, 支持不够, 从而影响了学院整体工作合力的发挥。加强沟通, 相互支持是我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思路与方式。具体来讲, 就是党委和行政在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上要充分认识, 站好角色, 摆正位置, 要把握好自身工作的主次问题, 特别是在人事任免上。同时在工作开展上党委和行政要开展沟通, 要讲事实, 摆道理, 以理服人。在具体工作上要互相合作与支持, 而不是相互拆台, 站着看笑话, 这样不利于学院在党委领导下党政班子合力的发挥以及学院事业的壮大与快速发展。
(四) 以任务为抓手, 部门配合, 统一调度, 精诚团结
学校行政工作的实际是以任务为中心的, 而学校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以学校教学改革为例,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教学改革要涉及到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后勤管理、信息中心等。这其中还要涉及到某些专业系部。而在这其中, 有些部门是党委系列, 而有些部门是行政系列, 如果严格按照党政系列来开展工作势必会牵扯到很多问题。因此,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有效开展和人财物的统一调动, 应该以学院工作为中心, 以项目为抓手, 充分发挥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调动和整体合力的提高, 实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具体来讲, 就是要求无论是党委系列也好, 行政班子系列也好, 在学院这一中心工作下, 要打破管理体制系列的框框, 要根据需要组建牵头部门, 围绕中心任务组建协调机构, 多部门配合, 任务明确, 分工合作, 职责清楚, 实现人财物的统一调度, 这既避免了部门之间扯皮形成的人财物、时间、精力等的浪费, 影响工作进程, 同时也避免了部门之间工作上的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矛盾, 为学校工作合力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实施平台。
摘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管理长期实践的结果和成功经验的总结。面对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在党政关系、组织机构建设及权责交叉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及矛盾, 必须理顺高职院校党政关系,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沟通, 建立健全制度, 以任务为抓手, 全面整合人财物, 增强高职院校管理得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剑旄.党委领导下的院 (校) 长负责制实现机制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一、保障预防职务犯罪工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近几年来,我州两级检察机关在坚决查办职务犯罪的同时,认真查找案发单位制度、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帮助案发单位建章建制,为预防同类职务犯罪的发生做了有益的探索。然而,由于个案预防主要是针对发案单位进行,其他单位如果没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就很难获得检察机关提供的预防建议,检察机关的预防措施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规模效果。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实践,全州两级检察机关深刻认识到,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一项长期共同任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党委统一的组织、协调和规范下,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社会预防网络,才能更好地抑制职务犯罪。
早在1999年5月,延边州检察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向延边州委申请批准成立了延边州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经州委同意,确定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部门参与,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职务犯罪发生”的工作思路,负责指导、动员、协调、组织社会各个方面共同致力于职务犯罪工程。州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州委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有州纪检委书记、州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州长、州检察院检察长、州政法委副书记;成员单位有州纪检委、州政法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人大法工委、州检察院、州监察局等。指导委员会在州检察院设立办公室,由一名副检察长兼办公室主任,安排两名专职干部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在州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州各县市相继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领导机构。这为在全州构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格局奠定了组织基础。延边州委又专门研究制定了《全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和《工作要点》,使全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州县两级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根据换届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工作落实。2008年,州检察院根据换届后的实际情况,向州委请示调整指导委员会成员并获批准。目前,两级指导委员会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均作了调整,从而保证各项预防犯罪工作的落实。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后,促进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于、服务于反腐败工作大局;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理解、支持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预防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二、把预防职务犯罪纳入到各成员单位的总体工作之中。
按照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各成员单位都把预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本部门的总体工作共同研究,共同组织实施。
第一,把预防职务犯罪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我们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为了使预防工程能够扎实有效地落实,我们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预防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对发生职务犯罪,特别是发生职务犯罪后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发生职务犯罪案件后仍漠然置之,不加治理,造成案件频发的,要按党风廉政责任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二是把是否认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程,作为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因预防工作不力造成职务犯罪发生的单位,不能评为文明单位。三是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依法治州工作结合起来。依法办事是防范职务犯罪发生的最有力手段,结合政务公开活动,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司法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到法制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各项工作当中。
第二,把预防职务犯罪纳入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格局中,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突出抓好对职务犯罪的治理。全州各级政法委员会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规划,部署综合治理工作时都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与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其他内容一起安排,一同部署,一并验收。
第三,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到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考核任用干部的过程中。各级党校、行政管理学习班在开班时,都安排检察长上一堂预防职务犯罪的课程。去年,组织部门邀请州院金光镇检察长到党校的两期后备干部培训班上作了勤政廉政教育专题讲座。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征求纪检委和检察院的意见,看是否有违法违纪方面的举报及反映情况。州直机关党工委深入各部门向新提任的科(处)长进行廉洁自律教育,促使新的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人生观,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州检察院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依法担负着侦查、起诉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州指导委员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责成检察机关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划、任务和措施,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具体实施等。多年来,全州两级检察院实行主要业务部门与职务犯罪多发部门、重点单位、重点系统、重点项目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协作关系,联手开展预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预防工作的实效性。
我们针对不同行业系统产生职务犯罪的具体原因,因病施治,采取预防工作对策,使预防工作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打法。
首先,在宏观上,我們实施三项配套预防措施。
一是教育预防。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不断拓展预防工作的社会效果。由延边州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主办、州人民检察院承办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展览,在全州八个县市巡回展出,历时一个月时间,州直机关、八个县市机关、金融、医药卫生、交通、税务、工商、教育、中省直单位、部队和乡镇等各系统部门共1124个单位、13815人观看了展览,共展出221场次,这在我州检察史上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举措,为推动我州预防职务犯罪、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州各县市“预防职务犯罪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举办“地区性大型预防活动”。扩展“延边检察杂志——预防专栏”、“法制宣传月”、“大型公益广告”等活动范围。安图县院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职务犯罪”演讲比赛。和龙市院、图们市院等先后与地方党委党校合作建立了永久性预防职务犯罪基地,将职务犯罪预防教育纳入党校培训课程。
二是制度预防。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是制度上的防范。从当前发生职务犯罪的共同点看,都是在钻制度的空子实施犯罪行为。因此,我们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时,着眼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帮助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我们在工作当中,围绕三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第一,围绕落实反腐败、预防犯罪责任,帮助参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预防职务犯罪联系制度”、“生产经营管理保证安全责任制”等制度,保证检察机关同企业的密切联系,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落到实处。第二,围绕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的约束自律建立各项制度,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如“收受礼品登记制度”、“企业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以及各类重点岗位人员的责任制等,有效地约束了领导干部和重点人员的行为。第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定防范性制度。如围绕人员使用管理帮助制定了“竞争上岗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围绕企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帮助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物品管理制度”、“物品出入库管理制度”等,使企业依法经营、廉政经营,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
三是监督预防。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检察机关为龙头,公安、纪检、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建立了法纪监督、党纪监督、政纪监督的立体防线。当政府管理部门或国有企业有重大的行为时,如签订大批量的采购合同、重大工程上马等,组织有关法律部门参与,积极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和有关规定,提出应注意的问题,以免遭受重大损失或职务犯罪的发生。公安、纪检、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企业或系统进行安全、执法执纪、审计等专项检查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职务犯罪的苗头,根据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同时,鼓励企业推行公开制度,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公开经营状况,增加透明度。
其次,我州检察机关在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工程中,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开展预防工作与服务大局相结合。2010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和张金锁检察长关于预防工作的重要指示,立足经济建设大局谋划和开展预防工作,主动地把预防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振兴延边大局之中,把为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作为贴近实际、取得实效的载体,把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预防工作服务大局的首要任务。全州两级检察机关走进珲春老龙口水库、紫金矿业、延吉卷烟厂再建项目等60余个重大项目现场,与项目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对检察机关的需求,现场办公,为企业、项目提供了法律服务,适时宣讲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高有关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對重大项目建设易发生法律问题的环节,提供快捷、便利的咨询服务,帮助其建立预防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机制。紫金矿业项目代表安春植说:“检察机关主动来到企业服务和调研,我记得是头一次,没有想到,非常感激。检察机关这么关心企业,让我们企业安心,我们一定把生产搞好,把经营搞好。”
二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个案相结合。结合查办的案件,注重分析案件暴露出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与发案单位共同分析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向发案单位提出搞好整改的检察建议,提出预防对策,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防止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安图县院的一篇检察建议曾被高检院评为全国“百佳检察建议”。我州检察机关在个案预防上,推广了“一案一总结、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建议、一案一回访”的方法,自觉地将侦查工作与预防工作结合起来,力求达到“亡羊补牢”。
三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系统相结合。全州检察机关选择有关行业系统建立了一个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预防网络。仅州检察院就与金融、保险、城建、交通、土地、供电等20多个行业系统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协议书,明确了双方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当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双方单位参加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机构。前几年,我州供电系统发生多起职务犯罪案件。州检察院在积极开展个案预防的同时,向供电公司提出了在全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向。州供电公司专门召开全州干部大会,会上双方单位领导签署了《预防职务犯罪协议书》,总公司又与下属单位层层签订预防协议书,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近年来,我州交通建设发展较快,投入的资金很大,同时,在这个重点和热点工程当中,落下马的干部也为数不少,仅在图们至珲春60.5 公里长的公路建设当中,就有11人因贪污、受贿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人们形象地比喻说:“5.5公里栽了一个干部”。汲取这个血的教训,检察机关在“汪天公路”和“珲长公路”建设开始,实施了提前介入,跟踪到底,协助管理的方法,收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效果。延吉市检察院对38项总投资额达8.3亿元的工程项目实施跟踪监督,有效地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敦化、和龙、珲春等县市检察院分别在当地金融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尽管延边州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再接再厉,不断开拓进取,进一步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努力实现更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对局党委工作的评价
我认为: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合作、锐意进取、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特别是今年,县委对教育局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以来,班子成员都及时转变角色,坚决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上来,积极维护和支持局长的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能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教育工作的全局,抓大事、抓实事,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个人的成绩和不足
(一)主要成绩
本人能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对局党委研究决定的意见能够认真落实,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教育局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做到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办不利于团结的事。能正确对待权力,认真履行好职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坚持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并做到了克己奉公,廉洁勤政,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在房子、孩子、家庭问题上不搞特殊。能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勤谨扎 —1—
实,团结带领分管科室的同志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分工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平时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尤其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四、五、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不透,理解不深,对时事政治关心学习不够,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平时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在自学上欠自觉,工作闲时就多学点,工作忙时就放松点,特别是对理论的系统学习上,没有长期的计划,想起学点什么就学点什么,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由于学的不够好,不够深入,导致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创新精神缺乏。
2、对分管的工作督查落实力度不够,重点工作不突出。局机关个别科室个别人工作纪律松驰,没能及时的管理,没能深入细致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对自己分管的计财科经费支出有时把关不够严格,尤其是部分科室人员外出开会学习审批手续有时把关不严,报销会务、差旅费时按规定应首先看与会者的会议通知,但有些会议因花费比较少、数额小,就直接签了字;对分管的人事工作、学校安全、危房改造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有时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超前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局领导班子调整后,根据安排我又分管基础教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科的工作头绪多、范围广,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近一个时期来,尽管也挤时间深入基层学
校了解熟悉工作,但我感到自己抓得还不够紧、不够细、不够实,部分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3、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够。每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都是带着任务来去匆匆,有些是以听汇报为主,对基层一些工作或问题了解不够深入,没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探讨。调研时与主管领导交流的多,与具体工作人员和其他领导沟通的较少,对分管工作关注的多,对分管以外的工作接触的少,也没能更多地深入到群众中,沟通思想、交换意见,总认为能轻松脱身不忙时再说。可工作一忙起来,就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事务性工作、各种会议以及工作应酬沟通上。
三、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运用各种形式,注意零星时间的积累,认真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虚心向全体机关干部,向基层的广大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分管科室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分管的各项工作都有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努力开
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谋划部署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为创建XX提供坚强保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党风廉政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下面,我就做好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深刻领会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丰富内涵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举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
一是政治建设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对党中央精神深钻细研、领会要义,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职责定位,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
二是纠治“四风”不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一直没有停歇、从来没有松懈,也绝对不会松劲。XX局是窗口单位,一直处在纪检监察部门、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的风口浪尖。“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你今天的不慎言行和举止,很可能成为明天纪委通报、群众举报和负面新闻的来源。因此,大家一定要保持思想的高度紧惕,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做到热情服务、廉洁高效。
三是监督执纪更严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实施规划的基础性建设,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由此可见,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监督执纪的范围将越来越宽泛。我们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干净、生活上自重、工作上进取,以最好最优的作风做好XX各项工作。
二、提高站位、强化监督,全面推动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近期我局主动对标对表,制定《关于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若干措施》,目的就是要把XX系统打造成最讲政治、最守规矩、最好作风的过硬队伍,打造成清廉XX建设模范和清廉机关建设示范。
一是高站位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做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率。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对共产党员的第一位要求。我局的第一属性是党的政治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的第一身份是党领导的干部。大家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牢根植人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和政治家访制度,健全完善干部廉政档案,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实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常态化,做到抓早抓小、抓常抓长。
二是高质量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做强党性、守规矩的表率。“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局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各党支部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支部书记要自觉履行“第一责任”,示范带动支部党员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认真学习党规党纪,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懂纪知纪,严格遵纪。要丰富党风廉政教育形式,通过讲授廉政教育课、参观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读本)等形式,浓厚机关廉政教育氛围。要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不断创新“一部一品”创建,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动党员干部展现更多更好的服务企业群众的典型案例。强化党员积分量化管理,用好考核“指挥棒”,倒逼党员干部争当遵规守纪、担当实干的模范和榜样。
三是高标准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做严执纪、防风险的表率。要常态化落实领导带班巡查、纪检监察组暗访和视频监控远程巡察等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机关干部尤其是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批评教育,实现挺纪在前,防患未然,最大限度减少违纪问题发生。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系统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积极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加大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对索拿卡要等行为,发现一起,严格查处一起,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忠诚履职、勇于担当,扎实推动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始终做信念坚定、遵规守纪、作风正派的明白人。
一是始终敬畏法纪,遵守法纪。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党纪国法是不能碰的高压线,不能越的红线,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一是坚决把法纪刻在心上。古人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敬畏法纪应当发自内心,务必言行一致。法纪既是约束,也是保护,敬畏法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有益于个人和家庭。常怀敬畏之心,自会培养一腔正气,使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如果心口不一、言行脱节,或者约束他人、放纵自己,难免迷失人生方向,导致失守法纪底线。二是坚决把法纪顶在头上。始终坚持把党纪国法挺在前头,顶在头上,自觉戴好“紧箍咒”;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警钟长鸣,提醒自己把好“权力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手中的权力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三是坚决把法纪扛在肩上。党员干部尤其是科级干部要自觉置身于纪律规矩约束之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责任扛在肩头,拿出胆略和魄力,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抓起来、严起来,把清风正气树起来。
二是自觉维护形象,建树形象。要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热情、文明、高效的良好形象,不给单位抹黑、不给组织添堵。一是要能干事。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XX工作的行家里手。今年是XX创建年,工作内容多、压力大、任务重,大家务必始终保持高昂的奋斗姿态,扎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好各项工作。二是要好共事。我们在同一个系统工作,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同事之间要多包容,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三是要不出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逾越纪律的红线,要知足常乐,知敬畏,守荣辱,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共同维护好XX系统形象。
三是正确看待公权,用好公权。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要敬畏公权,用好公权,关键要做到“三个始终”。一是始终铭记公权要姓公,不能乱作为。公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来自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权力有规、权力有界、权力姓公。党员干部要是贪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分清“公”“私”,在和企业群众打交道时,正确处理好“亲清”政商关系,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二是始终铭记公权要出工,不能不作为。为官不为,就是一种失职行为。大家要切实杜绝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庸懒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不作为”的“懒政”“怠政”行为。要发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到对党尽忠,对民尽责,对事业尽力。三是始终铭记公权要用功,不能假作为。要切实杜绝天天按时上下班,但就是出工不出力,动口不动手;作风漂浮,喜欢做表面文章,做事情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于事无补等等,我们要始终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事精神,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确保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在院领导及卫生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关心下,我们根据2012年市卫生工作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工作,正在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目标任务。2012年7月26日各位领导对我院妇保工作给予仔细认真地检查,帮我们查找出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导。现将我科室工作中的不足总结一下几点:
1.孕产妇保健手册有医院统一管理,不再发放给个人; 2.档案的索引表、纸质档案、记录本上的序号要一致; 3.建档5次中须有一次辅助检查结果;
4.建档时间段灵活掌握,20周以后要填写当时检查时的胎位;
5.产后各项检查应填写具体,不能填未见异常。6.体检信息录入时间应于第一次随访时间一致; 7.孕产妇填写的腹围、宫高的数值较低,应切合实际检查结果填写。
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尽管涉及三个层面, 但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是其中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如何提高高校的组织绩效, 解决大学内部难以形成合力的困境;如何解决当前同一区域内高校间学科专业大量重复设置、相互间又缺乏实质性合作的现实难题;如何安置政府简政放权后大量管理者和官员;如何解决大学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后党对高校的领导以及高校与各级政府间的沟通机制”等四个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要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必须进行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经过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考量, 立足四川省南部高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战略, 结合现有中国高校管理的组织原则, 笔者提出建立“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组织创新机制, 作为高校领域综合改革的组织管理机制之路径选择之一, 以期抛砖引玉, 共同为中国高校的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做出有益探索。
一、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变革的核心任务是要找到一条“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后大部分官员和管理者的聪明才智的路径”
对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三个层面而言, 难度最大的是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三个责任主体而言, 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责任主体是进行高教改革“顶层设计”的主体。就现行中国高校的组织体制而言, 作为国家教育最高行政部门的教育部, 其基本职权可以描述为: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制定者、教育质量的监管者。具体表现在: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本科院校的设立和解散、确定部属院校的书记和校长、国家教育经费的拨付、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对高校质量的评估并提供信息服务。对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其对应的职责即为:根据本省的情况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政策、专科院校的设立和解散、向省级组织部推荐省属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省级教育经费的拨付、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对本省高等院校的质量评估并提供信息服务。如此一来, 第三方的责任主体, 也即熟悉高教基本规律和运行、并且生活于高校中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 绝大部分将无事可做。由于前两个层面的责任主体几乎包揽了从课程、组织到评价等一切高校管理事务, 第三方的责任主体就成为了教育政策的被动执行者, 从根本上扼杀了高校这一原本具有无限生机的组织的创造力。
众所周知, 实施“管办评分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诉求, 更是大势所趋、民意所向, 但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却无法由“民间”单方面来承担, 很多方面只能由“官方”去完成。即是说, 改造现行管理体制的工作不得不由作为现行体制既得利益者的教育行政部门去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这意味着, 政府部门首先得革自己的命, 并通过这种自我革命去实现自身使命的回归、职能的回归, 这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实施“管办评分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关键是要解决好权力的分解、权力的下放和权力的监管等三个问题。问题是, 没有谁愿意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或者听凭自己的权力受到他者的监督, 如果不找到一条路径能很好地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众多官员和管理者的聪明才智, 要削减他们手中既有的权力恐怕最终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既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更具有复杂性, 务必做好顶层设计, 而顶层设计的推动者只能是主管教育的最高行政部门及其领导者, 至少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应该是这样的。
二、建立“片区[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办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手段, 也是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变革的有效路径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急需加强和完善, 同一区域的高等教育资源急需整合, 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急需有效协调。为此, 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现有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中国特色的大学领导体制。
(一) 公办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从理论上说,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面临着现代法权体系所要求的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的挑战, 也就是说, 面临着同一所高校内部如何做到领导和责任相统一的挑战。从实践上看, 现实的中国高校实行的是以党政主管领导职务分设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一来, 问题更加复杂。高校内部党政主管领导职务分设使得高校党政关系微妙而复杂, 党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高校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 一所大学的领导权是由党委书记还是由校长掌握, 往往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的人格魅力、学识及其所在学校的地位和传统占据了支配地位。不惟如此, 一个大学的良好发展态势经常取决于党政领导之间“通气”的艺术[2], 而相互之间的“通气”是需要实践智慧的。在现实中, 这种“通气”的智慧或艺术可遇不可求, 这就使得大学的良性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预料的偶然。理性化身的大学充满了存在的偶然性, 实在是加诸于现代中国大学身上的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悖论。党政职务合并于大学校长一人又存在着对大学组织领导的困境和难题, 因为教育部党组管理的幅度太宽, 距离部属高校的领导层又太远, 各省级教育工委也同样由于管理的幅度太宽, 对高校的主要领导存在疏于管理和培训的问题。这一局面不仅导致高校的领导难以“勤政”, 从而必然导致组织绩效低下, 而且高校中“廉政”问题的不断出现又降低了大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信誉度, 进而危及大学存在本身。
(二) 同一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需要有效的整合
在理想情况下,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其资源存在着很大差异,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它的经济文化从东部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呈现复杂的发展态势和水平。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它的高校整体布局应该是异质化的。它们之间应该有着类别和定位的不同。也即在类别相异的条件下, 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历史文化传统、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微观的政治经济环境等情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建设和调整专业结构, 开展个性化办学。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中国高校除了类别的不同, 办学的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甚至不同类别的学校, 它们的很多专业设置也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的现象。这不仅造成办学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而且加剧了原本按计划招生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体说来, 部属院校在各个省市的布局大都位于各省市的中心城市, 同一个中心城市的部属高校除了学科布局重复外, 在办学中几乎都是各自为政, 均把对方作为竞争的对手而很少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各省属院校在同一个区域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以四川省南部地区为例, 省属本科院校在川南布局了4所:四川理工学院、泸州医学院、宜宾学院和内江师范学院, 4所院校的本科专业数分别为73个、23个、53个和50个。在四川理工、宜宾学院、内江师范学院3所院校中, 有22个本科专业3校均在办, 而两两重复的情况就更为严重。泸州医学院23个本科专业中除了16个医科内专业外其余7个本科专业均与其它3校重复。这4所普通本科院校均处于川南, 其所属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并没有多少差异, 办学的服务面向均应定位在各自所在的地方和整个川南, 但目前这种各自为政的格局, 使本身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同一个区域又极度分散, 必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以及带来学生就业难的严重困境。
(三) 高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急需有效协调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职业分途和劳动分工基础上的, 这意味着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区分, 并且三者之间还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相互影响。相对于这三者, 大学则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这是因为, 任何国家、社会和市场要想得以有效运转, 都必须借助于现代大学所提供的先进的文化观念、科学技术和组织理念。离开了现代大学, 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个迷人的象牙塔, 它已经义无反顾地走入了社会的核心地带, 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沟通和流动的有效动力 (黄英杰, 田蜀华, 2014) 。当然, 大学的独立只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大学要想获得发展, 它本身还必须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准确地说, 大学需要与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良性关系。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社会运行复杂多变、政府治理灵敏有效, 所有这些来自外界的信息都需要经过大学的知识转化和理性批判, 才能成为大学做出正确决策和理性行动的依据。忽略外界信息的大学不仅会使大学成为阻碍或落后于社会进展的保守机构, 它的存在的合法性也将会成为问题。
就中国大学而言,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后大众化”时代, 少数省市即将步入“普及化”的轨道, 大学确确实实地从边缘步入社会中心区域, 但要成为社会的核心组织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因为, 中国大学的大众化仍然是同质的, 不是市场导向的, 中国大学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大学办学的计划性成分尚不同程度地存在, 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的厘定还在探索和不断调整中。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许多省的地市州领导对“如何发挥本地高校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作用”尚无系统的思考, 这也必然导致省属高校在地市州的办学中常常举步维艰。由于计划经济的特征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同程度的存留, 部委属高校在省市办学、省属高校在地市州办学, 均需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特别是高校的基建项目完成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极其密切。可以这样说, 一旦高校处于基建时期, 高校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精力均用在了与地方关系的协调上了。一般说来, 当高校的主要领导越是具有教育家的素质, 与地方各级官员和与企业的关系沟通就越是艰难。高校的内涵发展需要高校主要领导能集中精力于高校内部的综合改革, 特别是在面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任务十分繁重和复杂的情况下, 更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校长的教育家素质和能力。因此, 急需要有一个机构来统一处理同一个区域内高校与政府间的各种关系。
(四) 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构想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样一种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制度来解决高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上述诸多问题以及在实施“管办评分离”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和构造。
首先, 在同一区域 (以地理位置确定) 设立一个片区党委, 实行党委集体领导, 设党委书记一人, 党委常委若干人。一个省的各个片区党委书记为该省教育工委的委员, 部属院校片区党委书记为教育部党组成员。片区党委常委的主要成员来自片区内各高校的现任党委书记, 党委委员则主要由各高校的校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下来的官员和管理者构成。片区党委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时或长期的各种政策、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的咨询机构, 其成员主要由社会各界贤达、各行业企业精英以及社会民众代表性成员等组成。片区党委的主要职责是: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保证大学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依法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选聘合适的校长和副校长, 代表教育部党组或省委组织部考核片区内各高校的校长们;研究片区内各个高校内部的重大事项, 包括大学规章和政策的制定与修改、经费筹措、预决算审核、基金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制定片区内高校发展的宏观战略, 整合片区内高校的资源并杜绝重复建设, 协调和处理片区内高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监督和评价各高校的办学效果, 主要考察高校是否按照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以及市场的要求办学, 把其结果纳入对校长的考核。
其次, 对于高校内部而言, 实行校长和党委书记身兼两职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校长就能够以教育家的身份潜心于高校内部的治校理政, 以治校绩效对片区党委负责。现代大学治校方略实行的是法人治理, 它要求校长及其行政管理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一旦校长经由片区党委选聘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命, 校长和副校长一起就有独立的权力依法选聘各处室院系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组建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各部门负责人不仅必须脱离政治权力系列, 而且还必须同学术序列相脱离以保证大学行政权力的独立性和相对于其他权力的制衡力量[3]。就现代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传统而言, 与行政权力相制衡的力量包括教授系列的学术委员会、教师系列的工会组织以及学生系列的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同样根据现代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传统, 为了发挥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权力的有效性, 这两个系列的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与片区党委建立灵活机动的行政隶属关系。
三、实施“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要赶上时代, 这是我们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回望改革开放历程, 赶上时代的迫切要求, 决定了中国改革的现代化指向。从“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的辞典里, “现代化”与“改革”始终紧密相连[4]。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唯有首先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行列。在党的领导下, 进一步探索如何坚持和完善、如何发展和创新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既是整个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也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基于国家现代化和高等教育本身发展规律之要求而提出的“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否具有可行性, 主要看它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法》所确立的公办高校的领导体制, 以及它能否解决现实的问题, 充分发挥大学这类特殊的社会组织的绩效使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 “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坚持和完善”, 也是高校领导体制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未来中国高校的发展, 这一新的组织制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 “坚持和完善”之处充分体现了党对高校的领导。无论是片区党委还是校长身兼党委书记, 都把大学置于党委领导之下。在此模式下, 上级党委对高校的领导明显地加强了, 而且党委由于管理幅度增宽可以集中精力从宏观决策以及校长选聘方面领导大学。作为省级教育工委来说, 以往由于管理的幅度太宽, 将高校的组织关系放给了地方党委管理,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地方党委对省级高校的人事又无管理权, 其结果或是出现几不管现象, 或是一味模仿地方党委的运行模式, 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极不利的影响。而片区党委相当于教育部党组或省级教育工委的派出机构, 对高校一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更加了解, 对高校的发展状况更加熟悉, 这样的领导模式更接“地气”。因此, 这样的领导体制模式既解决了长期以来省级教育工委或教育部党组因为管理幅度太宽而导致的“缺位现象”, 也解决了以往一所党委只领导一所高校由于管理幅度“太窄”而导致的“越位现象”。其次, “发展与创新”主要是为实现教育家办大学提供了空间。作为高校内部而言, 书记校长同一人担任 (下可设常务副校长或常务副书记, 根据校长的素质和能力而定) , 更能实现“片区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高校自身的全面负责”合力, 更能有效地执行片区党委的决议和上级的决策, 给真正的教育家潜心于教育教学、潜心于治校理政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同时也让那些“只享受权力而不承担责任的人”再无投机的机会。第三, “片区党委”的专职人员由于大多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 他们的行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与地方政府沟通的能力较强, 在为片区内高校协调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时更能充分发挥其才干, 能为高校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另外, 在高校取消行政级别后, 片区党委依然可以保留行政级别, 因为片区党委为了办好片区内的高校, 需要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关系, 为高校获取更大的办学空间。第四, 片区党委出于对大学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考虑所设置的各种常设咨询性机构, 可以给大学提供丰富的办学信息和政策支持, 使得大学组织的运转更加灵活, 解决了现代中国大学办学长期忽视市场需要以及忽视教育科学规律的困境和弊端。有理由相信, 经过这样组织改造的当代中国大学必将成为塑造中国未来的一个强有力的文化机构。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有待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加强和完善, 有待同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同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最佳手段, 也是提升这一区域高教质量与水平的体制保障。文章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论析了“片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联系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变革核心任务的纽带, 是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变革中诸多问题的有效路径,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片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高等教育领域,组织变革
参考文献
[1]片区的划分一般遵从地理位置相近为原则, 如教育部所属成都的四所高校自然就划分为一个片区。四川省高校除成都高校外, 在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就可划分四个片区.
[2]张楚廷.关于“通气”的论述[A].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4卷) [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289.
[3]黄英杰, 田蜀华.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11, (2) :155.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推荐阅读:
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06-11
党委领导班子建设11-19
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11-06
对新形势下做好党委总值班室工作的思考10-28
关于召开我校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报告09-19
浅议如何提高党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06-17
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工作方案11-05
证明的正确格式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