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精选12篇)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1

一、区域创设背景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就成了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区角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我们选用各类废旧瓶盖创设了“益智棋类系列”,本系列由七个完全独立的棋类游戏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幼儿数学、语言、常识等各知识领域。在教学中,既可以作为区角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又可以配合幼儿园教学大纲,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在指导思想上以孩子为出发点,迎合孩子兴趣,适合孩子特点,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区角活动的特色。该棋类系列自投放区角活动以来,深受孩子喜爱.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和环境创设

1.在有色卡纸上打格或划线,做成棋盘。

2.选同类废旧瓶盖做棋子。

3.根据各种棋的内容要求,在废旧图书上选取画面剪下来,贴在瓶盖或棋盘上。

4.在墙面上设置棋盘,供幼儿在墙上活动。

5.布置好区角,在材料厨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随时能活动。

三、区域活动

1.计算棋

制作目的:复习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作品玩法:每人四道没有答案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掷骰子决定谁先摸棋,摸到棋后不准被别人看到,数出棋内图形的数目,看该数目是否是自己题目中的答案,是则放在对应的题后,不是则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能再摸该棋子。按顺序轮流进行,先找完正确答案者为赢。

层次变化:幼儿先玩10以内数的加减,熟练后再增加至20以内数的加减;为充分照顾幼儿之间的差异,可先玩小棍表示数量的题,后玩数字题。

2.五子棋

制作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作品玩法:二人各执一色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

层次变化:能力差的幼儿可与同伴协商自行制定玩法及规则,玩排序接龙、摆图形等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可玩五子棋。

3.识字棋

制作目的:复习识字,培养幼儿组词造句能力。

作品玩法:字朝下摆放,猜拳决定谁先翻棋。由一名识字能力强的幼儿做裁判。翻棋者随意翻一棋子并大声读出字的读音。读音正确,该棋子拿出,小标志移动一个数;错误,该棋子放回原处,小标志不动。小标志先到终点者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识字游戏,再玩选字组词、造句游戏。

4.故事棋

制作目的: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作品玩法:棋子画面内容为时间、地点、人物等故事要素。幼儿猜拳决定谁先开始,轮流选棋,每次一个,逐个置于1——4的数字上,选够4个停止,根据自己所选画面轮流编故事,故事中有所选四个画面内容的可以得一面小红旗。得红旗多者为赢。

层次变化:初玩时画面全部朝上摆放,幼儿看着画面选棋编故事。过一段时间后,画面朝下摆放,幼儿不看画面选棋编故事。

5.分类棋

制作目的: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作品玩法:棋子画面分四类:动物类、花卉类、人物类、水果类,每类五个画面,幼儿协商分配所找类别,猜拳决定谁先开始,摸到棋后,不能让别人看到画面,是属于自己所找类别的,画面朝上摆放在自己一边,反之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再摸该棋。大家按顺时针方向轮流摸棋,先集齐同类别五个画面者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四个一级概念:动物、人物、花卉、水果;再玩四个二级概念,如爬行动物、兽类动物、鸟类动物、鱼类动物,依次类推,难度逐渐加深。

6.单数、双数棋

制作目的:促进幼儿对10以内或20以内单数、双数的认识。

作品玩法:幼儿两人从起点出发,投骰子决定谁先出棋。出棋的幼儿要数好所到棋上图形数目,并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翻棋看答案,判断正误。正确,行至此棋,错误,后退一步。先到小红旗处者为赢。

层次变化:幼儿先玩10以内的单、双数,再玩20以内的单、双数。熟练掌握后,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可改变棋子画面内容,用此形式复习相邻数、数的组成等。

7.趣味安全棋

制作目的:认识“1—60”数的顺序,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

作品玩法:从起点出发,猜拳决定谁先掷骰子,骰子面朝上的数目为所走棋的步数,走到正确做法的图片处,按提示前进;走到错误做法的图片处,按提示后退。先到终点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根据图意进退,熟练后去掉图片,用箭头、文字等符号进行提示,加强幼儿识字及看符号进行判断能力。

四、活动特点

1.体现美感要求。棋面、棋子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视觉上有美感享受,个别棋盘配有骰子和赢小红旗设计,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体现游戏的自主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

3.能兼顾个别差异。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次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都有机会参与。

4.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幼儿在手、眼、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并帮助幼儿复习识字、丰富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全面促进幼儿心智功能发展的目的。同时,除传统棋类外,大部分棋类游戏能够配合教学大纲,成为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好方法。

5.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通过自由结伴游戏,促进了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观战、当裁判,可以增强幼儿规则、纪律意识;平时的互帮互学,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友谊带来的快乐。从多方面促进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2

一、有效利用园内自然环境,设置活动区域

户外体育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建立是开展体育区域活动的先决条件,必须要有较科学的理论依据来进行区域的划分。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创设区域。

首先,充分利用塑胶场地周围的大型玩具,设置钻爬、攀登区,开展适合大班幼儿的“黑猫警长”等游戏,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练习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发展幼儿钻爬、攀登等技能和大胆勇于探索等精神。其次,将塑胶场地按大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为主进行区域划分。如:将场地分割成三大块,一块场地设置为“自主游戏区”,主要用于根据大班幼儿的需要进行户外体育游戏;一块场地设置为投掷区让幼儿玩“斗怪兽”等游戏,发展幼儿的投掷、躲闪能力;另一块场地设置为“小马运粮”的玩车游戏区,创设难易不同的道路,结合故事情景内容,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此外利用场地周围的小路,设置平衡区,让幼儿玩“跳房子”“走梅花桩”等游戏,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只有因地制宜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发挥区域的最大功能,才能极大地丰富幼儿活动内容,让孩子更积极、更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多维度提供活动材料

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心理发展来说,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有了一定的合作和交往能力,喜欢集体游戏。因此,在大班体育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为幼儿所提供的各种材料要尽量显示多种特性。

1. 丰富性。

即在各个区域活动内提供足够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和玩具,以供幼儿选择和使用,不同活动内容提供不同材料。如“跳跃区”提供羊角球、小布袋、弹跳床等发展跳跃动作的材料;“投掷区”则提供软球、沙包、小流星、纸球等发展抛投动作的材料。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如“球类区”除了提供皮球、大滚球、软球、足球、篮球等外,还同时提供了可乐瓶、羽毛帕、呼啦圈、足球门、篮球架、球拍、纸棒等辅助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搭配。

2. 层次性。

在各区域的材料投放时,要针对游戏特点和幼儿大班动作发展的特点,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供幼儿尝试。如:在钻爬活动区,分层次的投放活动材料,一组是平铺的海绵长垫,让幼儿练习各种爬行动作;一组是课桌组合,让幼儿在课桌下练习钻爬,增加了钻爬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组是用纸箱做成的全封闭的山洞,增加了神秘感,使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另外通过增加投放材料,调整活动器械的摆放位置,创设情节、增强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使幼儿的活动过程呈现一条波浪曲线。如“平衡区”中,为幼儿提供的既有接触面较大的长凳,也有较小的树桩;有用竹梯和轮胎组合的具有一定高度的竹桥,也有用高度较低的平衡木组合成的木桥;有固定平衡台,也有晃动的平衡木等。这些大小、高低、动静不同功能的材料,为不同的基本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充分选择不同难易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

3. 挑战性。

在区域活动中,有趣的、有挑战性的、成功感的材料很能引起大班幼儿的兴趣,能引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如:在钻爬区,我们将橡皮筋交叉重叠、高低错落地组成了一条“封锁线”,幼儿可以从下面匍匐前进,也可以躺在滑板上通过,可以从橡皮筋上用双脚跨过去,也可以踩着高低不同的高跷穿过“封锁线”。在跳跃区中,设置了1.2米、1.1米和1米三个高台,让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孩子们需要克服从高处往下跳的恐惧心理,挑战自我。这样,投放的材料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具有挑战性,挑战成功往往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注重活动过程引导,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真正的放松,充分表现自我。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则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帮助者。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进行适宜的指导,吸引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 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活动器械。

体育活动区域的设计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了解幼儿活动生成的新需要,想办法拓展区域的主题,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增加区域活动难度,及时对器械进行添置、更换,不断鼓励幼儿去探索创新,使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如:在大班跳绳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单一的练习跳绳不感兴趣,有的孩子拖着绳在地上玩,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跨跳小河、揪尾巴、钓鱼、开火车等玩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以玩伴的身份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在幼儿的体育区域活动中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不露痕迹地成为孩子们亲近和受孩子们欢迎的参加者,与幼儿融为一体,他们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可以鼓励大班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并保持活动的活跃气氛。如:幼儿在玩“我是小伞兵”的游戏时有从高处往下跳这个动作,有些孩子缺乏起跳的动作,而是以一种自由落体的形式跳下来,容易跌倒或造成脚关节的损伤。教师就以伞兵队长的身份介入游戏,示范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带领幼儿练习。

3. 培养幼儿学会自我控制活动量。

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因子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即使是大班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体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人,通过观察,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如:对于体能较强的幼儿,采用鼓励性、启发性的方式。“你今天和几个器械宝宝做了朋友?”“和每个器械宝宝都做做好朋友,好吗?”以鼓励他们去尝试新器材,增加活动量。而对于那些活动量较小的孩子,则要鼓励、暗示或集体表扬等形式调动起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以增大他们的活动量。如:“皮球宝宝没有朋友找它玩,真伤心!你和它玩玩,交个朋友好吗?”其次要让孩子知道锻炼身体要使身体发热、出微汗,才能达到效果。但如果察觉自己出了好多汗、脸红、气急,那就要停下休息了。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3

一、区域的创设:

1.区域的数量。因为我班的人数不是很多,而且我们的区域活动主要设置在教室里,如果区域数量过多则会造成幼儿活动拥挤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置了5个相对固定的区:快乐阅读区、益智区、环保体验区、建构区、美术区。同时把比较安静的快乐阅读区和益智区连在一起,放置在教室的一角;而另外三个操作性强,幼儿容易在里面探索、操作的区设置在教室的另一角。对一些不常用的区域,如科学区、生活区则是采用流动的方式,随主题活动的变化和需要做随时的调整。

2.区域的分隔。区域分隔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隔物过高,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我们在为幼儿设计区域活动的空间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比如在快乐阅读区,我们设置在教室最里面的一角,在区域内,用牛奶盒拼接成一个小方桌,铺上淡雅的桌布,放上几个抱枕。孩子们可以躺着、坐着,拿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看看、说说,徜徉在书的世界里。在空间设置上,既考虑到2-3个人的活动空间,也设置一些稍大一些的空间,这些比较大的空间比较适合小组活动,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

3.区域的内容。内容的选择应服从于目标。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所以,对所投放的内容,也要从幼儿学习的最终目标来创设。如益智区,我们围绕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铺地板”“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设置这些内容主要考虑到活动区教育内容和新课程中集体教学内容的关系时,做到区域环境为新课程服务。既有主题活动的延伸,对集体教学时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又从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与集体教学中的主题活动内容挂钩。通过区域活动既能增加幼儿自主学习探索的信心,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二、材料的投放

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需要注意的事项,先陈述如下:

1.根据我园的环保特色,有目的收集活动材料:结合我园的环保特色,在收集材料方面我们尽可能的收集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比如,我们设置了环保体验区,其中的材料都是一些平时不起眼的,在家里用不上的牛奶盒、雪碧瓶子、破旧的玩具。同时在盛放操作材料的工具箱也动了一番脑筋,选用了各种皮鞋盒子,进行简单的装饰,一只漂亮的工具篮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充分体验了我园的环保特色。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比如在建构区我们发现提供的积木不能够满足幼儿这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此,我们投放了一些纸盒、树木等废旧物品。很快,这些新材料更加吸引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出了不同的类型的房子。

3.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在益智区“铺地板”中,除了提供比较简单的标有数字的地板,还为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供地板多一点,不标数字的地板。

4.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比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点卡、数字卡片、算式、记录本等,对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只要他们完成点卡的分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要求用数字卡片完成分合,在完成的基础上还引导幼儿在操作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5.要注意投放的区域材料具有目的性。

我们的区域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产生的区域活动,所以投放的区域材料还要结合主题。比如在主题活动“环保小卫士”中,我们争做环保小卫士出发,在快乐阅读区,请幼儿运用废旧图书制作出新图书;在美术区运用丢弃的购物纸袋和皱纹纸,制作环保服装;在建构区我们提供盒子、棉签、扭扭棒等,引导幼儿构建机器人大世界。

三、区域活动的指导

1.根据年龄特点,建立合作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我的指导目标,在与幼儿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对活动区的活动提出了“三不”“三要”的规则:“三不”:不乱窜,不争抢独占玩具,不大声喧哗。“三要”:要合作,要商量,要帮助。并把这些规则绘成幼儿能理解的图案,张贴在区域活动最显眼的地方,让幼儿进入区域马上就能看到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2.重视榜样力量,巩固行为习惯。

在区域活动中,及时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相互欣赏,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多了一位朋友。”等等。

3.坚持以适时适度,做到灵活指导。

适时,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我们要及时给与支持与帮助。适度,就是指指导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学习性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的快乐源泉。

总之,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而且对促进幼儿的智力、语言及操作技能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学习性区域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我班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学习性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天堂。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4

一、本班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托儿名,其中新生有名。在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儿能遵守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并能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在游戏时,能做到玩具大家分享;我班大多数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幼儿在自我服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帮助老师、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由于幼儿自身各方面发展的强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面对幼儿的个别差异,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具体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1、自创活动条件,安排空间场地。自选游戏,自定主题,积极参加各类游戏。

2、根据需要选用玩具材料,能利用替代物和自制部分材料。

3、熟练掌握各类活动的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材料和探索材料的各种玩法。

4、爱护玩具,使用小心并能及时整理,学习修补玩具材料,注意游戏的卫生和安全。

5、各组幼儿能自动调整人数,共同商议主题和玩法。

6、游戏中友好交往并能协调相互关系,自己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7、每一次玩一种游戏,学习做事有始有终,坚持活动主题,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活动目的。

8、不大声喧哗跑动,不随便串组,行为文明有礼貌。

9、及时结束游戏,迅速将玩具材料按一定规律摆放整齐。

三、各区域活动的目标

阅读区

1、能根据画面或谈话内容,简要回答问题。

2、乐意参加念儿歌、讲小故事等活动,愿意与老师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表演区

1、学习理解她人的情感和需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换位思维发展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2、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发展想象、表演能力;

美工区

1、学习观察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学习运用工具,进行色、形等平面、立体造型活动,发展表

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3、训练小肌肉动作灵巧,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能力。科学区

1、对自然和科学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

3、活跃思维,发展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幼儿园大班环境创设计划-报告 篇5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 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从主题环境、区角环境、自然角环境、走廊环境以及家 长园地五个方面来创设班级环境,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的提供各种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来满 足幼儿不同的需要。

一、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 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 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 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主题环境是根据我们主题的实施而变化的。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 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 中获取知识,激发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 上,让幼儿交流、学习,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幼儿的自 信。当然,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愉悦,因此在强调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要考 虑到墙饰的美观,这就需要教师对主题墙版块的设计和适当的修饰。

本学期,我班用蓝色 KT 板作为主题背景墙,在背景墙上用风车来稍作装饰。这学期有六个主题活 动,这六个主题墙饰将分阶段的呈现在背景墙上,而不是一次性将六个主题全部呈现在一面墙上。《我 长大了》、《我的祖国叫中国》、《秋天多美好》、《动物王国》、《奇妙的水和风》、《快乐的一年》

主题一:《我长大了》

主题二:《我的祖国叫中国》

主题三:《秋天多美好》

主题四:《动物王国》

主题五:《奇妙的水和风》

主题六:《快乐的一年》

二、区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准备开展六个区域:阅读区,结构区、角色区、益智区、美工区、棋类区。首先,我们将以 形状标记来设计一个总进区牌,让幼儿通过总进区牌来自愿选择区角进行游戏,当然在选择进区牌的同 时幼儿要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区。此外,我们会按照总进区牌的形状标记来区分各个区角游戏。其次,在每个区角我们会设计幼儿游戏的规则,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再次,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 和需要来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三、自然角环境的创设。

本学期,我们自然角不但有欣赏类的,还有幼儿自己种植类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自然角中从种植 豆豆、管理豆豆,用图片的形式来记录豆豆发芽、长叶的过程等方式,来掌握种植的方法以及管理的方 法,从而了解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四、走廊环境的创设。毕业论文

(1)走榔墙饰是以幼儿的作品为主,内容紧扣班级剪纸课题方面的或是美术活动方面的作品。

(2)走廊吊饰主要是将方形与菱形 KT 板镂空挂在空中的,在镂空的 KT 板上可以放上幼儿的美术 作品或者是班级剪纸作品,也可以是老师或是画家的作品。

五、家长园地的创设。

在家长园地墙饰的布置中,我班用黑色 KT 板作为背景,再在背景上用水草、小鱼等来稍作装饰。在家长园地上,我们设计了六个版块:有主题目标、一周活动安排、生活卫士、育儿知识、家园互动、我学会了。其中“生活卫士”、“育儿知识”和“家园互动”版块是一月一换,“一周活动安排”、“我学会了”版快是一周一换,“主题目标”版块以主题实施时间而跟换。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班级剪纸课题来布置装饰墙面,比如:将幼儿的剪纸作品装饰边框后粘贴在走 廊空白的柱子上以供家长幼儿欣赏;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6

区域活动,是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材料进行的一个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区域的划分上,我根据材料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设置了图书区、艺术区、家庭区、玩具区、积木区。现将各区域计划制定如下:

一、区域总目标:

1.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不争、不抢玩具,爱护玩具。

2.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区域活动。

3.能安静、认真地操作区域材料,进行区域活动。

4. 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5. 学习独立地、较有秩序地收拾、摆放玩具及活动材料。

二、区域准备:

1.教师投放各个区域的各种低结构材料,保证材料的多样。

2.每个月有计划地对各个区域进行材料的投放。

三、具体措施:

1.创设区域时在柜子的摆放方面,始终保持道路通畅性,柜子与柜子之间留出适当的位子可以供幼儿走动。

2.动静区分。我将图书区和艺术区为相邻区域,因为这两个区域相对比较安静,而把家庭区跟玩具区、积木区设置为相邻区域,相对来说比较吵。这样动静区分,能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了。

3.在活动中两个教师一起,陪伴当助教,一起观察幼儿,适当进行介入,每天观察1――2个幼儿进行区域的评价。

四、各个区域目标及开展措施

(一)图书区

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图书,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独立性。2.通过图书区阅读间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技能和语言发展的能力。3.通过图书角的创设与利用,拓展幼儿的早期知识,形成读书爱书护书的良好习惯。

措施:

1.投放各种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故事书籍。

2.投放各种信纸、信封、笔等材料供幼儿达成书面表达的愿望,初步学习简单地书写。

3.投放不同难度的拼图,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玩。

(二)艺术区

目标:

1.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美工活动。

3.能选择与同伴一起合作大胆创作,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措施:

1.教师投放各种低结构材料,用镂空箩筐放置供幼儿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去。

2.将孩子区域活动的照片及时拍下并张贴与艺术区中。

3.孩子在区域中创作的作品张贴于区域墙面上,供幼儿欣赏,评价。

(三)家庭区

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活动。

2.能主动地表现所扮演的人物角色,感知多种社会人物角色。

3.能在游戏中主动友好地与小朋友进行角色交往、角色合作或角色转换。

措施:

1.投放各种适合家庭区的材料如:奶瓶、娃娃、爸爸妈妈的衣服、锅碗等生活中真实的材料。

2.鼓励幼儿在活动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介入孩子的`活动。

3.每天投放新鲜的蔬菜瓜果供幼儿真实的玩游戏。

(四)积木区

目标:

1.能较专注持续地进行积木、积塑的主题搭建活动。

2.能主动协商,明确分工、协作建构。

3.能先构思主题,再操作,在坚持主题搭建过程中不断丰富情节,能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建造更为精细、整齐、匀称、结构更复杂和富有创造性的物体。

措施:

1.教师投放空心积木、单元积木、各种颜色的积木块、小汽车、小火车、轨道等材料供幼儿进行搭建活动。

2.在活动中教师不提供搭建范例,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搭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不互动介入孩子的游戏,学会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孩子的搭建水平,如孩子主动邀请则选择进入游戏。

(五)玩具区

目标:

1.有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做事专心细致,能坚持克服困难。

2.能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掌握发展感知觉、手眼协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较持续、专注地进行操作活动。

措施:

1.教师投放多种玩具,供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2.在活动中观察每个幼儿,并进行评价,记录孩子的情况。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 篇7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区域特质的明晰、区域的合理布局以及材料的适宜投放, 成为区域环境创设的主要操作路径。

1. 明晰区域特质, 量体裁衣

在幼儿园中, 对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主要包括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 每个区域又会因为各个区域特质不同而影响到教师对于区域设置数量和每个区域人数的考虑。教师要根据班级人数制定, 一般来说中大班7~9个区域, 其中角色游戏区1~2个, 小班5~6个, 其中角色游戏2~3个, 以此保证每个区域有5人或6人在游戏, 不拥挤、能互动。

即使是同一个游戏区域, 在游戏的内容深度上也会因年龄段有所差别。以角色区为例, 大班一般开展超市、服装店等角色游戏, 学习物品分类摆放、简单价格计算、角色扮演语言交往。中班有各种美食店、美容美发店等以动手制作、语言交往的角色扮演来再现生活场景。小班通常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的娃娃家和医院, 模仿角色的动作、表演。

2. 设置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

区域的合理布局对幼儿区域活动时是否方便、受干扰与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区域布局时,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动静分开:活动量大、音响效果强的区域与安静、专注的区域相对分离。如表演区、运动区与科学区、阅读区相对隔离, 以免互相干扰, 又要兼顾区域间的互动。2兼顾互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某种前后、因果联系, 相对集中方便互动。如银行旁边设置超市或服装店, 取钱后进行消费。3就地取材:课程中人手一份的活动材料与区域中投放的一定数量的其他材料有机整合, 方便取用。4区域标识:清晰标识性的环境有区域牌、区域标识等, 特定的环境有人数提示、情境提示、操作提示。

3. 提供操作材料, 多元互动

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能否活动起来以及活动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在对区域特质进行明晰, 并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 教师要开始思考各个区域材料投放的问题。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立足幼儿, 更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材料的生态性。材料的生态性降低了课程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成本, 同时使幼儿的活动体现出物体结构的特征, 如奶粉罐、牛奶桶、报纸、废旧笔芯、水果网兜、硬板纸、废旧的电动玩具等。

(2) 材料的情感性。要力求将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和有意义的信息融入材料中, 赋予区域角色材料鲜活、生动的情感意义, 如大型风景图片, 对好朋友的照片打印、塑封、拆分进行拼图。

(3) 材料的多元性。尊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首先需要投放材料应尽可能多元, 如价值上的多元, 其次是玩法上的多元, 因此要多提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

(4) 材料的低结构化。低结构材料是自由开放式投放的材料, 不设学习目标、活动方式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建议多使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或原始材料。

(5) 材料的替代性。在高水平的游戏中, 幼儿经常会使用一种物体去代表另一种物体。幼儿能使用物体、行动语言来代表另外的东西, 这就是符号功能。

(6) 材料的开放性。开放的材料能使幼儿较少有挫败感, 有助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积木、道具服装、书写工具, 可以使幼儿制作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 以支持自己的游戏。

(7) 材料的变化性。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以及增加额外的材料, 能激发幼儿对某个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 有助于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

试谈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 篇8

关键词: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材料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顺应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潜能得到开发,在实践中,我们较多关注的是幼儿学习活动。实际上,孩子们对这类活动参与率不是很高,主要因为有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有些活动内容目标制订要么过高、要么过低,同伴交流不够。对此,可从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变化、材料的提供等方面进行改革,创设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使其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的兴趣,在积极的活动中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身体力行地进行着积极的实践。

一、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首先,要打破只有区域空间才可以进行区域活动的常规,充分利用班级的有效条件,开展区域活动,并且大胆尝试让孩子在来园、离园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活动,使所有的区域空间都成为幼儿活动的场所,孩子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自由选择区角内容,这一形式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了幼儿的活动机会,而且对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效果也很显著。

其次,采用集体教学和小组、个别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集体教育活动有全面性、统一性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忽视个体差异的缺点。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在不忽视集体教育的前提下,我们更加注重小组、个别活动形式的灵活运用,使其与集体教育活动优势互补。如及时将一些促进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物化到区角,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例如,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多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教师往往以个别能力强的孩子的反应作为标准,忽视了能力弱、接受比较慢的孩子。在数学区域中,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提供一些“给杯子找盖、插花、图形配对、分果果”等材料,指导孩子充分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区域中教师与孩子近距离的互动,使能力差的孩子也有了成功体验,逐步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给幼儿选择多元性的活动内容

首先,内容的选择要具备兴趣性,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孩子才可能主动去参与。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不仅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和亲自参与活动引发孩子活动的欲望,而且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参与情况及时更换材料或改变目标。例如,科学区让幼儿认识沉浮,先提供不同材质的一些材料,如:纸、木头、海绵等,让幼儿去试验,刚开始幼儿兴趣很浓,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知道了哪些材料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下去的,他们的兴趣就渐渐淡了下来。于是教师又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材料之间的互相运用和改变形状,让他们想办法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这样一来,材料多了,目标难了,幼儿的兴趣又被提高了,又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了。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区角中随时观察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引导。例如,H小朋友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别人弱一些,但有时他对金三角的拼插比较感兴趣,教师就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当看到他能够独立地拼插出一些物品时,就让他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拼插的。时间长了,他的自信心增强了,而且也愿意参与其他学习性区角活动。

最后,要从全班幼儿不断发展的角度来选材,在选择内容时注意循序渐进的特点,设计递进性区角内容。例如,为了使幼儿获得初步的数概念,在小班给幼儿创设好玩的骨牌,有实物、点子图、数字等可供幼儿练习;到了中班提供给幼儿接龙卡片,幼儿可按要求进行多一或少一接龙、一样多接龙;而到了大班,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法是重点,可给他们提供串珠子、盖房子等区域材料,帮助他们练习10以内的组成或加减。

三、给幼儿准备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实际的操作中,幼儿某方面的能力绝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形成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与材料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提供较为美观、耐用的材料,让孩子在与每种材料的接触中,既看到区角材料的美观,从而产生玩的兴趣,又能通过多次操作达到发展各种能力的目的,

首先,在给孩子提供材料的同时,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例如:为了锻炼小班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练习用“小勺”的技能,我们设计了“喂动物宝宝吃点心”这个区角,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宝宝张着大大的嘴巴想吃东西的模样。幼儿看到后都非常喜欢,马上拿起“小勺”,选用不同的食物,送到动物宝宝的嘴里。由于教师创设的动物非常形象,使幼儿很感兴趣,因此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在操作中得以练习和巩固。

其次,给幼儿提供的材料不仅要考虑幼儿发展的显性目标,而且要考虑幼儿发展的隐性目标和多个目标,多层次提供材料,便于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例如,棋类的提供,包括的内容很多,有图形排序、分类、搭建和汉字的渗透等;有两人玩的,有三人玩的,还有一人玩的等,幼儿在不同内容、不同玩法中既巩固了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又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的活动,是真正体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的活动,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仍会一如既往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区角活动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9

《区域活动》

一、区域活动设计分析: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动物操作中加以认知,区域活动不仅是集中教育活动的延伸、拓宽与补充,而且应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适用的层次性,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以增进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深度。为了让小孩更好地接触生活,我们班特意开展了开心厨房,让小孩子自己动手做美食。

二、区域活动总目标:

1、能利用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

2、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三、区域活动准备: 提前让幼儿熟识用刀。

四、区域活动重难点:

1、学会做云吞。

2、懂得互相合作与分享。

五、区域活动分目标:

(一)美工区:

1、会收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感受的事物。

2、会用多种工具材料与同伴,用涂、画、捏、撕、贴、剪、等方法能创造性地合作完成作品。

3、感受设计、创造、动手操作的成功感。

(二)益智区:

1、有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做事专心细致,能坚持克服困难。

2、能利用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

(三)语言区:

1、通过提供多种图书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

2、引导幼儿将图片内容完整地清楚地表达出来。

3、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四)建造区:

1、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

2、在搭建活动中会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交流、分享、并不干扰其他区。

(五)开心厨房:

1、学习清洗、消皮的技能与方法,学会使用刀的方法。

2、发展幼儿揉、捏、抱的动作。

3、发展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六、区域活动材料:

(一)美工区

蛋糕盘、鸡蛋壳、棉签、颜料、彩色纸、双面胶、白乳胶、各种废旧材料、铅笔、剪刀、抹布、毛线,纽扣等。

(二)益智区

七巧板、快乐投珠、塑胶拼插、电影院、万花筒、放大镜、快乐接龙,我会,迷宫,超大飞行棋等。

(三)语言区

故事书、看图讲故事、量词找朋友、拼拼字宝宝、新闻快讯、成语

搭配、快乐拼拼拼和农场里等。

(四)建造区

积木、仿砖块,扭扭管,各类罐子等。

(五)开心厨房

刀、筷子、勺子、碗、碟、小围裙、小型微波炉、发芽机、冰箱、油、盐、糖,各种水果等。

七、区域活动指导:

(一)在用刀过程中要小心。

(二)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

(三)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

(四)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五)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八、师生交流共享:

(一)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二)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将橡皮泥的制作,使幼儿能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拖鞋的种类与式样。

2.通过最符合个性的活动,从情感上得到满足与释放。

3.体验自我能力、确立自信、萌发创造欲。

活动准备

1各色橡皮泥。

2.泥工板。

3.图片-拖鞋。

活动提示

1.先选择一大块橡皮泥搓圆、压成扁椭圆形,使之成为拖鞋的底。

2.再拿一块橡皮泥搓圆、压扁成长方形。再将宽的两边粘贴在“拖鞋的底”上,使之成为拖鞋的鞋面。

3.在“鞋面”上进行各种创造性地修饰。

4.互相观摩作品,或引导幼儿设计拖鞋展销会。

指导要点

1.教师重点指导修饰“鞋面”的环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分析 篇11

幼儿园区域活动也即是幼儿活动区域,是幼儿园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天性和特点出发,依据幼儿教育和管理目标以及相关课程要求,为幼儿创设的特殊活动区域,通过配置合理的材料,结合合理的指导,创设出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区域,发挥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当通过科学的理念,关注幼儿成长需求,不断改进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才能不断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影响,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快乐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分析

一、前言

作为现代幼儿教育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区域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幼儿园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有效创设也逐渐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注重幼儿自主活动的同时,合理应用各种教育理论,引导幼儿与周围事物进行积极的接触和交流,促进幼儿与环境的沟通,在有限的区域环境中,为幼儿创设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发展方式,以更好提升幼儿的成长和生活,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目的[1]。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区域缺少足够材料,或者材料不适合幼儿;缺乏有效的区域活动指导等。为了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应当依据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上述出现的特征,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良好创设。

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理念

(一)创建形象具体的区域环境

环境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是综合性、多层次的。在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创设出具有具体形象的区域活动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充分融入环境之中,在主动积极的互动参与中获得成长和学习的快乐。为了方便幼儿活动,可以在活动区域划分为功能不同的几个分区,为幼儿创造出舒适自然的活动环境,合理安置桌椅书柜等,方便幼儿取用活动材料。在不同的分区,可以建立不同的活动主题,例如书香品味区,布置各种图书作品和相关的图画等,通过具体形象的主题设定,在每个分区形成强烈的个性特点,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效果。

(二)创建和谐的区域活动心理环境

由于环境能够对幼儿身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幼儿成长时期,应当格外重视其所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心理影响,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心理环境的创设。在创建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时,和谐的心理环境能够营造宽松、自然的气氛,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友爱积极的鼓励中,使幼儿更好地释放天性,逐渐获得成长的经验和技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也能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挫折[2]。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环境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还能够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控制行为的自控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动手和合作能力。区域活动的环境发挥的教育作用就是在与幼儿不断的互动,加强幼儿与外界的沟通和练习,并在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使其更加充分地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潜力,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配置区域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合理的区域活动材料配置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相反,不合理的材料配置将直接破坏区域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过程[3]。

首先,区域活动的材料配置应当发挥探究性和引导性的原则,即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幼儿通过材料的使用主动探索并研究,在充足的动手和创造空间里,获得经验和技能的提升,同时,活动材料还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地操作和锻炼,使其在自由舒适的环境中发挥自身独特的创造力。

另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配置还应当根据动态性与整体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材料选用、安置,以及及时的替换和调整,激发幼儿持久的动手兴趣和潜能,并通过完整的配套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发挥不同区域活动的主题作用。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

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关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效果,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在实际的区域活动指导中,教师应当注重适时鼓励和夸赞幼儿的表现,并在其遇到活动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教师也可以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当中去,成为活动参与的一份子,与幼儿共同感受活动体验,加强幼儿对活动参与的认同感,促进幼儿更加深入地体验区域活动的丰富多彩。

【结 语】

为了使幼儿园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应当在充分认识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建设形象具体的区域环境和幼儿活动心理环境,并合理配置区域活动材料,结合教师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和谐自然的区域活动环境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车琳琳. 浅析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5(04)

【2】徐英.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大班区域活动创设计划 篇12

关键词:区域活动,主题,背景,幼儿,环境,材料

皮亚杰认为“环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他所说的环境自然也包括今天我们所说的区域环境的创设。随着二期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内容日益丰富, 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也越来越多, 那如何创设有效的区域环境, 推进主题活动顺利的开展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化活动区域

情境就是情景。而情境性区域环境即是:根据幼儿的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 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对幼儿有较好的学习价值与意义背景的环境。主题情境性区域环境的创设, 不但能够体现主题进展情况, 推动主题的发展, 而且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 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夏天真热”这个主题区域活动中, 我紧密结合主题, 将我们中 (3) 班环境布置成了夏天这个场景, 为全班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体验性的大环境。当然在这个前提下, 也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小区域之间的联系。例如:围绕这个主题我们教室开设了“水果店”、“冷饮店”、“鞋帽店”、“花伞点”等活动区域, 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学习操作, 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建构开放的丰富的布局设置

首先, 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上, 我结合室内环境做整体布局, 然后再确定区域的位置, 并根据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和性质进行调整。例如:“在秋天里”这个主题活动中, 我们淡化了以往设置语言区、数学区、美工区、操作区、建构区的模式, 而是在“秋天”这个季节性的大背景下设置了“水果店”、“有趣的虫虫”、“秋天的树林”、“秋天的果园”、“秋天的田野”等活动区域。同时, 设置这些区域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 比如“秋天的果园”既可以让幼儿进行美工操作, 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所以, 我们在设置区域时, 力求内容要丰富, 容量要多 (应大于幼儿的总人数) , 用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提供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

三、全面考虑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 教师提供的材料, 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应该是教室的每一个区域的创设意念与孩子们的发展过程环环环相扣。所以说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提供材料的时候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 材料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其实并不然, 我们教师应当要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和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 适时、适宜地提供材料。记得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我长大了”这个主题活动, 在“小小服装设计师”活动区域中投放了旧衣服、废旧彩纸等各类装饰材料。刚开始, 孩子们对装饰旧衣服很感兴趣, 活动参与也很积极, 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 该区域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少。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 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于是又投放了新的材料:画夹、画笔、水粉颜料、衣服小样等。果然孩子们对新的材料产生了兴趣, 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服饰, 很多作品都很有创意。所以说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差异幼儿的发展需求。

2. 提供的材料要有探究性。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教师可以多给幼儿提供相应的半成品和原材料,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例如:在“好吃点小吃店”这个区域中, 我给幼儿准备的材料都是一些原始材料, 有:各种大小的海绵、长短不一的吸管、不同厚薄的泡沫、各种颜色的卡纸、橡皮泥。果然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积极动手操作, 最后几乎小吃店的所有成品都是我们班孩子们的“杰作”。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多给幼儿提供一些探究性材料, 因为这些原材料、半成品等探究性材料反而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引导幼儿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3.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提倡一物多用。

提供的材料质量要好, 要能反复利用。例如:在“小小投篮手”活动区, 孩子投掷的球是用废旧报纸做成的, 孩子们用透明胶带将报纸裹起来。这样, “球”既结实又投得远, 还可以反复利用。

四、注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

环境不仅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环境, 能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 有利于幼儿的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良好心理环境创设的保证。

在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中, 教师要十分注意建立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从观念到行为, 努力使自己与幼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

2. 幼儿同伴及其交往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和重要环境。

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相互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 发展适宜的情感、发展、自制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十分注意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例如:在“美味蛋糕坊”中制作“蛋糕”, 这个操作活动对幼儿来讲是比较有难度的, 能力强的幼儿会制作, 能力弱一些的幼儿则不会, 活动中我经常见到那些会的幼儿在主动帮助那些不会的幼儿进行操作。因此, 促进区域活动时同伴间的积极交往, 可以在幼儿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 有利于形成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

上一篇:英语教学工作整改措施汇报下一篇:2022年寒假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