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精选8篇)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1

为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使广大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责质。学校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形式,已列入到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

一、内容要求

1.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

2.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向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一线的同志学习。

二、任务组织

1.各院(系、所)成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由指导教师和1~2名助教组成,指导教师由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担任。

2.该教学小组负责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并担负社会实践任务的组织、落实和考核、总结交流等工作。

3.社会实践课题项目的征集和组织,以校级社会实践基地的项目为主,不足部分可以由院(系、所)级社会实践基地的项目作补充,但需由研究生院对所报项目课题进行认定。

4.研究生工作部负责考核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实绩。

三、参加范围

1.博士(必修)

2.硕士(任选)

四、时间安排与经费来源

1.直博士生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期集中进行,普博生和选修该课的硕士生可安排在第一学年的暑期集中进行,时间至少为6周。

2.凡承担社会实践单位提出的任务,应由该单位提供往返交通费和在当地的食宿费。

五、考 核

1.研究生社会实践属博士生必修环节,学分为1,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可记为“优秀”、“通过”和“不通过”。选修该课程的硕士生的考核及成绩记载方式同博士生,学分也是1个。

2.考核程序:每位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在实践结束时应填写社会实践总结考核表,并由社会实践接收单位对研究生的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评定意见,通过计算机网络、邮寄或密封后由研究生本人带回交所在院(系、所)研究生工作组。返校后,每位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应完成技术报告和思想总结各1份,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再由院(系、所)社会实践工作小组根据研究生工作态度和任务完成的水平、效益、社会实践单位评语及书面总结等进行考核与评审,并给出评定成绩。

3.对于社会实践考核“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经院(系、所)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审定后,重新安排社会实践。再次“不通过”者,按必修课不及格处理。对于选修此课的硕士生,实践考核“不通过”者,成绩不记入成绩册,也不再安排重修。

4.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社会实践成绩为不通过:

(1)社会实践时间不足6周者(30个工作日);

(2)社会实践工作不认真负责,没有充分理由未完成预计任务者;

(3)未按要求提交技术报告与总结或社会实践总结不认真者;

(4)违反学校或社会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者;

(5)未经研究生院批准,实践工作基本上未出校门者;

(6)其他不符合社会实践要求者。

六、奖 励

1.为了鼓励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研究生院特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单项奖”(一、二、三等)。为了鼓励各院(系、所)的组织工作,研究生院特设立“研究生社会实践组织奖”(金、银、铜奖)。

2.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实践效果显著、技术和思想总结认真、做出一定贡献的研究生,经社会实践基地推荐、研究生院审核和评选,可以获得“研究生社会实践单项奖”。

3.在社会实践组织工作中积极配合学校和基地落实各类项目,主动做好各项组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院(系、所),经研究生院审核和评选,可以获得“研究生社会实践组织奖”。

七、减免或顶替范围

1.社会实践对研究生培养锻炼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鼓励各类研究生(包括长工龄或在职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部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减免或顶替社会实践:

2.有3年(含3年)以上工龄的博士研究生可免社会实践(在高校工作的博士研究生除外);

3.带本科生生产实习的博士研究生,若同时承担有实习单位的科研项目,可作为社会实践考核;

4.参加暑期校博士生报告团活动的博士研究生可视情况减免社会实践;

5.凡需减免研究生社会实践者,均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院(系、所)核实情况后,报请研究生院审批后方可减免。

本条例从2001级研究生开始执行,并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2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前言

大学生档案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各项信息的事物载体, 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正在不断的变化, 国内与国际的接轨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档案的管理模式应该得到全面的改革。

一、现有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

(一) 社会问题

如今, 大学生弃档问题较为频繁, 弃档就是指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没有把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保存并随着就业而进行转移, 学生对自己的档案信息也不是太重视。以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 国内多数企业都在以高速的状态发展, 企业不具备保管员工档案的权利, 对职工档案管理的认识又不多, 往往只是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初浅的管理, 从而导致档案出现漏洞。甚至一些小型的企业或单位, 只考虑学生是否有毕业证和相关证书或实际工作的能力, 对学生的档案并没有太重视;部分企业虽然收集了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也并对其进行了存储, 但是并没有认识到档案当中的各项价值。

(二) 高校问题

通常来说, 高校内的大学生档案管理机构主要以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为主要服务目标, 而对一些非主要的行政部门, 高校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将不是很高。由于高校档案室并不是独立的管理部门, 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 工作预算经费和管理制度都比较缺乏, 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力不是很强, 致使档案的利用率不高, 大学生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方式较为单一。

(三) 学生自身的问题

大学生, 包括在校和历界的毕业生, 大学生本文并应该是大学生档案使用率最高的群体之一。但是经过笔者调查发现, 现在多数大学生利用档案的意识较为薄弱。研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即:档案管理机构的门禁系统过严、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档案查询的方式比较死板。长时间以来, 档案管理部门一直被当中高校内最为重要的部门, 其神秘感让学生感到疏远。再加上一些严格的规定, 让学生在使用档案时总有一种畏惧心理。

二、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方法

大学生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 其管理工作也不能离开高校领导的重视。这种重视并不是指精神上的重视不用付出实际的行动, 而是要求高校领导给予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的实际支持。在人员配置方面,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和高觉悟, 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尽心尽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 给予资金、技术等必要的援助,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购进高端的设备, 使其管理工作完全自动化。

(一) 工作机制的创新

依照国家档案部门工作创新的方式。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主要突出服务这一条主线,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 围绕学生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但中。在这一阶段, 要抓好“利用”的概念。高校各个部门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 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接收、区分、编制、归档和实体装盒等工作。此外, 还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局域网。我们应该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各个阶层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水平, 同时也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根据高校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关的档案资料变化信息, 让档案自身的价值能够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学校高层也应该增强对大学档案的管理强度, 在第一时间公开档案管理的目录。

(二) 提高管理力度, 创建更加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不同高校之间的实情差距较大, 所要面对的因素也相差甚远, 因此, 高校在选择管理方案时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和完善, 同时也能够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此外, 高校还可以制定一些符合自身高校的管理方案, 如档案查询、借阅和归档制度等, 只有让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规范和完善, 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 还应该把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放在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前端,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构建一个完善的约束框架。

(三) 注重大学生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人才资源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工作也不能离开这一理念, 因此, 高校必须注重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干部队伍的工作素质, 并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上高校发展的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政治性, 这两点就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出发,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 既要具备热情的服务态度, 也要客观的看待事物, 在工作中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因此, 高校应该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 让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培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结束语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行, 大学生档案管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 为了更加准确的抓住机遇和从容的面对挑战, 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创新, 创新的角度必须多元化, 技术必须要能够涵盖多个技术层面。

参考文献

[1]姜大军.黑龙江垦区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 2012, 07:51-52.

[2]傅薇, 李小鲁.德育路径下的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模式论——兼谈广东省高校的相关实践[J].山西档案, 2012, 05:47-50.

[3]汪行舟, 温金英.浅析大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商, 2012, 23:30.

[4]蔡云龙.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50-52+63.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管理体制 个性化教育 创新人格 大学生社团活动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处在快速转型和发展的时期,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也在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不仅应具备综合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更要求具备创新和探索精神。这不仅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更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实践管理体制在社会人才培养的转型要求下显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十分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侧重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创新能力“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人自身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体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品质、研究动机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已有的知识、个人能力的重新整合而达到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和理解转化。高校可以通过教学方式转变、管理体制改革这两大主要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陈旧,即单一的教与学的硬性模式。而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综合水平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因此,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为学生开创开放、自由的创新环境,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则变得十分重要,学校需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施展开创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求知环境。管理模式的改变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制度、规定等硬性方面的改革,还应当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主体的作用。在高校的管理队伍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导和日常工作管理的主力军,应逐渐发挥这支队伍的特殊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与学生交往密切等特点,利用这些优势,辅导员可以充分对大学生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做好安排,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素质教育和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实现多元化。本文就从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度来谈一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却很少有辅导员可以挖掘他们创新的内在动力。内心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实现创新的最原始的力量所在,而丰富的想象力,勤勉的学习态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当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遵从学习和模仿的学习心态,并不乐于走创新之路。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当利用和学生接触频繁、交流途径广泛、学生认可度高等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培养和启发,在课堂教学之外,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条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发现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学生。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要抓好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权衡好统一管理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式和多样性的管理方法应当取代过去的一致性和硬性教条的模式。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发展。

其次,要关注学生成长,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一位学生身上都充满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潜质,辅导员要在工作中通过正面的诱导,让学生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力,在学生自身能力得到认可后,就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主动进取、乐于创新的心理倾向。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关注学生心理建设

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有智力因素的支持,当然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介入,如具有独立探索的精神、对既有知识进行批判的精神、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等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养成除了学生本身先天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外,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后天的培养。在高校体系中,辅导员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这一部分的工作,担任学生的心灵导师,负责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建设。创新之路是一个相对孤独、艰难、反复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创新人格的养成,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独立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自我把控能力。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辅导员的心理关注。辅导员应当在平时的心理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中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导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开导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探寻未知,找寻理想,磨炼意志,从而分享在创新和超越的过程中所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健全的人格保障和心理架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除智力和知识水平外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辅导员要将这项工作长期地坚持,有意识地辅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辅导员自身也有必要对自我的个性进行培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样,广大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磨炼,创新的人格和心理就会逐渐形成。

三、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类型主要有学术研究型、社会服务类、文娱活动类、体育类、学生参与管理类这五种。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使自己的爱好、需求在这样的机构中得以满足。高校创建高质量的学生社团不仅可以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可以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沟通交流,学生的兴趣、爱好、才华可以在社团中得以施展和发挥,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也能够在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得到提升。通过社团老师的指导,在共同的沟通交流中,学生提高了对知识、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从新生入学时,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并辅助院系做好社团活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有益学术交流和身心发展的平台。有些辅导员也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直接参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优质的社团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更要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理念,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高涨。社团中文理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碰撞,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新的领域,转变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既往知识体系下,有了一定的突破性和延展性。社团的特质在于打破“一个人”的格局,更多的是学生之间建立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既实现了个性的解放,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大学中满足学生不同方面发展的社团组织,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它使学术文化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更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而且社团本身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人格,构建学生健康、向上、进取、合作的心理。

除了社团活动,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和检验创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富有创造力的实践活动。“创新离不开社会对其所做的品质评价和价值判断,其评价和判断的结果是对创新精神的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发散思维式讨论、多媒体讲授、实验室教学等等。而在课堂教育之外,辅导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整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检验自身的创新成果,如走进社区进行家电维修、到边远山区支教、深入社会进行文化调研等。辅导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负责把握活动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在课堂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导向和服务意识。而且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文娱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对活动的组织、自然的探索、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很好地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摆脱教学计划的束缚,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创造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与高校的实践管理体制密不可分,新时期高校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尤为重要,而辅导员与这场改革的关联程度也应该引起重视,应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重视其在管理体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基层管理经验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活跃创新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完善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和人格,抓住学生心理特质,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J].江苏高校,2006(01):128-129.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4

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是对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期间安全管理的规范。

第二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与基地建设联合单位共同负责。由研究生院、学生处代表学校负责管理该项工作;各学院与基地建设联合单位负责具体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学校职责

1、研究生院负责制定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安全管理办法。

2、学生处负责学生校外专业实践过程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3、研究生院、学生处共同负责督促、检查学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第四条学院职责

1、各学院在与校外单位建立联合实践基地前应先对实践基地的安全情况(住宿、饮食)进行实地考察,优先考虑与有专门宿舍和食堂的单位建立联合关系。

2、建立联合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中须对学生人身安全方面进行约定。

(1)实践单位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

(2)学生在专业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实践单位应负责保险以外的其他一切费用。

(3)学生在基地期间因基地方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出现意外基地方负全部责任。

3、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之前,各学院应要求学生本人或联合单位必须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否则不能同意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4、各学院应与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及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定期与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交流,实时掌握研究生的状况。

第五条实践基地单位职责

1、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饮食安全管理工作。

3、实践基地单位须做好学生实践期间外出的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有事外出必须向基地方负责人请假,否则不允许其外出。

4、实践基地单位须实时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对生病的学生应及时停止其实践活动并劝其进行治疗。

5、实践基地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6、学生在基地期间因基地方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出现意外,基地方负全部责任。

第六条学生个人安全纪律要求

1、学生进入专业实践基地前必须由个人或者单位购买人身保险或其他意外保险,否则将不能被允许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2、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学生自己负责。

3、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期间必须遵守实践基地的管理规定,因违反实践基地管理规定而出现意外的,由本人负责。

4、专业实践期间,学生不得私自出外游玩。学生因违纪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学生自己负责。

5、学生在实践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应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请假,获得实践单位相关负责人的同意后才能外出。

6、实践期间,学生应保持与学院的联系,定期向所在学院汇报个人情况,7、参加校外专业实践的研究生学生必须与学院签订《专业实践安全责任书》,各学院有权拒绝未签订《专业实践安全责任书》的学生参加校外专业实践。

第七条本办法解释权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第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参加专业实践

安 全 责 任 书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使专业实践达到预期目的,保证专业实践能够顺利的进行,针对目前的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情况,学校和学生在安全责任方面达成下列共识,并签订以下安全责任书:

1.此次安全责任的主体是学生本人。

2. 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要服从实践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严格遵守《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3.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不做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若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将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4.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严禁下江、河、湖泊、水塘等游泳,严禁带火种上山,严禁酗酒,严禁乘坐无保险的私人营运车辆。

5.专业实践期间,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实践单位从事任何与专业实践无关的活动。

6.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要定期向实践指导教师汇报专业实践情况,发生特殊问题应随时报告,不得拖延;自己联系实践单位的学生,应定期向学院汇报专业实践情况。

以上条款学生应全面遵照执行,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检查、落实。学生违反上述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此安全责任书需经学生本人签字确认,交各学院保留备查。

学生签名: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5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各接收单位为我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贡献,在此向各接收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保证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持续、顺利、有效地开展和完成,根据基地建设协议的相关要求,特将有关工作说明如下:

1、学校在落实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时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将基地申报的项目面向博士生开放,博士生就自己有意向的项目与接收单位详细接洽,双方进行双向选择;

2、为了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效率,保证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请各接收单位高度重视与研究生的前期联系工作,指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并提供其准确联系方式,以便在落实项目阶段,双方能够顺畅、充分地进行项目接洽。在学生赴单位实践之前,双方还应就项目的详细背景、相关要求、工作计划、工作条件等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同学能利用在校时间做好资料搜集、软件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到单位之后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3、在实践期间,实践接收单位需有专人负责对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进行管理、督促和接待等工作,并提供研究生完成项目必需的工具、资料及人员协助和指导;

4、各接收单位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安全教育和保障工作,为研究生的工作、生活提供安全健康的条件。如接收单位需安排实践研究生赴外地工作,不论时间长短,必须报基地批准;

5、接收单位需解决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的往返交通费用(一般为火车硬座,如需在火车上过夜,则为硬卧)以及在实践期间的食宿(学校建议:住宿可参考本单位人员出差的标准,不要安排研究生住宿高档宾馆,满足基本生活条件、保证住宿安全卫生即可;伙食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保证饮食卫生);

6、研究生在前往接收单位之前为准备实践项目而与单位的联系费用、经单位同意后而购买的有关资料等费用,需由单位给予报销;

7、在提出实践项目需求并经基地审核确认,送交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以后,原则上不得取消该项目或进行变更;研究生到达实践基地后,接收单位不能单方取消学生的实践项目。如有特殊原因,应及时通过基地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联系,共同协商后妥善解决;

8、接收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和条件,配合基地对研究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可以组织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企业、与本地技术骨干座谈、组织科技讲座、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

9、研究生在实践单位工作的时间必须满6周(7月1日-8月11日),请各基地督促实践单位按照6周的时间安排工作计划,研究生不能提前离开实践单位。如果原先申报的项目提前完成,建议结合单位需要临时增加一些阶段性研究课题或者人员培训、资料翻译、调查研究等工作;

10、在社会实践期间,学校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应按照接收单位员工上下班时间正常作息,每周保证5个工作日。研究生因特殊原因需离开实践岗位超过3天,需经接收单位和学校研究生部双方同意。接收单位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严格要求。对于个别表现不好的研究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并将情况向学校反映;

11、社会实践结束后,接收单位有关负责人应如实、客观地填写对研究生的鉴定(请注明联系电话,以便核实),在学生实践结束前交各实践基地汇总。实践学生本人不接触已经签署评定意见的评定表;

12、研究生社会实践虽属无偿科技服务,但其科技成果属学校的职务成果,接收单位可以无偿使用该项科技成果,但无权单独申请专利,可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专利。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6

2015-3-25 15:03:20

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2015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我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现就申报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社会实践项目内容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内容主要有:

1、承担阶段性科研工作、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

2、计算机编程、信息处理和联网等办公自动化工作;

3、参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设备维修等工作;

4、建筑规划及设计、土木结构和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环保设计;

5、产品造型、室内装潢设计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设计和研究;

6、对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干部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从事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培训(如党政机关人员的法律培训、行政管理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

7、参与地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工作和研究,承担(或参与)地方经济或某方面战略(或发展规划)的制订,或为此开展调研、收集信息、协助完成调研报告等;

8、参与地方党政部门的管理或社会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

9、向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行政、法律、经济、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10、进行中英文技术资料及其它各类资料的翻译和文字整理工作;

11、参与接收单位大型活动(或会议)的组织策划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或领导完成指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其他阶段性任务。

二、征集对象

有项目需求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

三、时间安排

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时间为7月6日至8月16日(共6周)。接收单位要按照6周时间安排工作计划,不能提前结束实践工作。

四、有关要求

1、各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这既是我市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我市企事业单位解决项目和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实践项目,并通过社会实践切实解决一些难题。

2、项目申报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工作,各接收单位要根据清华大学参加社会实践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和研究的学科方向,结合实际提出高质量的实践项目。项目的专业方向、规模、周期要基本适合博士生利用6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接收单位提出的实践项目需求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确认、送交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以后,原则上不得变更或取消。接收单位应做好与研究生的前期联系工作,指定具体项目负责人与研究生进行项目对接,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3、各接收单位要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须知》(附件 1)要求,做好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实践期间的安全教育和保障工作(如接收单位需要安排实践研究生赴外地工作,不论时间长短,必须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确保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4、各接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愿申报实践项目,填写《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征集表》(附件2)。并于4月14日之前将加盖公章的《征集表》原件及电子版报市人才服务中心。联 系 人:张振星 张婷婷 联系电话:5212374

电子邮箱:zouchengrencai@163.com 附件:

附件1: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须知

附件2: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征集表

附件3:201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需求汇总表

邹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7

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在本科直接升硕士的研究生中选拔了近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分别到云南省元谋、四川省李庄以及甘肃省定西等地中学开展支教扶贫工作,用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受到了服务地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

一、研究生支教团的特点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特点:现阶段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都是“90后”青年,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新鲜事物,具备鲜明的时代特性,一般个性都比较张扬,兴趣广泛,性格开朗,比较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坚持自己的想法,为服务地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当地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研究生参加支教,都有自愿服务的志愿,对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有认同的广泛性、积极的参与性,有奉献和利他精神,是一种无任何外在压力的自我选择,是大学生们追求崇高境界的一种自主自为的行为,体现了参与者动机的纯洁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计算机知识的熟练掌握与运用、课件的制作,可帮助服务地教师学习、运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问题:“支教”从字面上看,即支持、支援教育之意。“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支教教师,课堂授课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授课,对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有一定时间的听课见习、教育实习环节,有带队教师的指导,对课堂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握、板书、课堂气氛的合理调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会掌握得比较好。

目前,开展支教的高校,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类院校。以同济大学为例,虽然学生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都有在院、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综合素质较高,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但支教团成员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能力、教案的准备和利用方面相对比较弱。当然,支教内容并非仅课堂授课而已。除了课堂授课外,还有德育工作、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青年工作、团的建设,爱心助学、文体活动的开展等等。

为了弥补非师范院校大学生支教团存在的某些缺陷和不足,变被动为主动,同济大学根据本校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学校的支教工作顺利开展,受到了服务地的欢迎,得到了服务地肯定,支教团成员也从开始每年的3人~5人到2013年的15人。

二、支教团管理工作思路探索

1. 管理观念的转变

支教团的管理分为选拔、前期培养和支教管理三个阶段,将近两年时间。针对研究生支教团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别于传统的以岗前培训为主的管理模式,同济大学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了目标管理(MBO)的方法,从而实现选拔、培养、支教三个过程一体化、多个目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细化目标,以目标进行领导,从而实现团队的总目标。研究生支教团的总目标是为服务地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包括了教学、教育管理、德育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因此基于目标管理的研究生支教团管理体系可如图1所示: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从基于目标管理的支教团管理观念而言,根据所设立的支教目标,进而实现选拔阶段和培养阶段的目标过程管理,再根据对支教团目标实现情况的测评,向过程管理提出反馈,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同时,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有别于传统的岗前培训,更注重于在实践中进行培养以及价值取向的多渠道引导,从而充分调动支教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支教团管理与青年基层工作相结合

研究生支教团前往西部地区支教,首先应树立一种服务精神,同时也应逐步培养参与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济大学在支教团的管理中,注重实践过程的锻炼,尝试了将培养体系与青年基层工作相结合。因为青年基层工作既为学校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及大型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又为支教团成员提供了锻炼的平台,有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整个支教团的凝聚力,这也使得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能够在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爱心助学、服务地教育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工作。

青年基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助理挂职。在校团委等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目的在于熟悉学校办公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为参与服务地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二是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例如组织支教团成员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机械学院学生自发公益组织“千里草”负责人董亚宁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路往何方?———以千里草助学计划项目的实证研究为例》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参加上海市团代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等,旨在培养服务精神,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3. 价值取向的多渠道引领

参与支教工作需要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引导的意义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支教团成员全心全意地为服务地服务。同时,兼顾到对服务地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辅导的需求,也要对支教团成员的价值观、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进行锻炼。同济大学在这方面采用了多种渠道对支教团成员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中学对接。学校组织支教团成员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习、见习活动,到中学听课见习,学习中学老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加强对支教团成员教师技能的培训。在中学听课见习的同时,主动参与到中学生的主题班会中去,与他们沟通、交流、做朋友。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等,以便到服务地后更好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

二是开展特色文化活动。2006年,承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暨出征仪式,来自全国72所高校的488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参加了培训。2009年,承办了“春暖浦江”2009年上海市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专场。

学校定期召集西部服务期满回校的同学在全校举行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宣讲会、主题交流活动、经验总结分享活动。利用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吸引同学们与服务地志愿者线上互动,实时了解西部计划支教所在地情况、分享志愿服务经历和体会,使志愿者工作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升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支教的同学们还对西部服务地的建筑、人文、风土人情以及民间艺术进行调查研究,拍摄制作纪录短片,介绍给校内师生,帮助今后有志于参与支教的同学尽早做好相关准备。

三、支教团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展望

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的管理尽管不断得到完善,但也还有改进的空间。如在管理过程中除目标管理外,还可考虑其他的现代管理方法,并对效果进行比较;建立具有普遍性的奖惩机制,对支教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突出的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教团的服务地应分布多个地区,对于不同服务地的自我管理和整个团队的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根据研究生支教团的特点和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管理(MBO)的新思路,强调了青年基层工作和价值取向引导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64-02

一年开考两次的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始于1987年。迄今为止,它已成为一项组织严密有序、考试质量要求标准化、规模大型化的国家教育考试。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在组织实施英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中,引入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三全三化”的考务工作管理模式并加以实践,既提升了考试考务管理水平,又有效地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

一、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现状概述

(一)高校和社会对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关注度日渐升高

1.为检测高校在校大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提供量化指标。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设计合理,主要是检测在校大学生的外语学业水平和教师外语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可为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提供服务。

2.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每次考试后考生成绩反馈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这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的动态依据,也为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反馈信息。

3.为用人单位遴选毕业生提供可参考的统一标准。大学英语考试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在同等条件下,是否拥有四(六)级考试证书已成为各级用人单位录用和衡量大学毕业生学业质量的标准之一。

(二)创新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从命题、审题、考务组织、统计分析到成绩发布等环节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但由于考试人数多、规模大,涉及面广,考务组织实施程序繁琐,监考工作流程要求高、环环相扣,考生作弊手段多样化且日趋高科技化,这些给考试组织工作带来不少压力。如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考务管理模式,确保考试顺利完成,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全三化”考务管理工作的构建与实践

学校在总结多年组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意识,引入现代管理核心理论,构建校本“三全三化”考务工作管理模式并加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全”指全员、全程、全方位,其中:全员指教职工(监考员)、教学管理者(考务负责人、考务员)、学生(考生);全程指从考试报名开始到考试结束整个考试组织实施过程;全方位指考前、考中、考后等三个考试阶段。“三化”指精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其中:精细化指考务管理工作职责具体化和明确化;程序化指制定考试组织各主要环节工作流程,实施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指运用先进教育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考试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重视英语考试考务工作,在考前成立学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主考),教务处处长、外国语学院院长任副组长(副主考),监察处、学(研)工部(处)、财务处、保卫处、网络中心、后勤基建处、教务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任成员,教务处考务科长任秘书。

考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考务办公室,下设立监察组、巡视组、考务组等协助各个考区考务工作小组做好考务工作。这些考试机构的成立,为考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更新管理理念,构建四个管理层级的考务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

学校根据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理论,综合考虑所承担的考试规模和考务工作复杂性等设计因素,将现代管理理论核心理念引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当中,明晰各层级工作职能,建立“金字塔式”结构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务层级管理运行体系,这是一个科学合理、高效运行、信息传递快捷的四级管理组织管理模式。

其中第一层级(顶层):1个考务办(决策层),由2-3人组成,全面负责学校(考点)的各考区考务工作,指导并及时处理考试过程的临时性突发事件。第二层级(次顶层):5-7个考区考务工作小组(管理层),每组设考务负责人1名、考务助理1名,负责协助做好考区考务管理工作。第三层级(中层):20-30名考务员(执行层),每名考务员负责最多10个考场,具体组织和实施考区考务工作小组的考务工作。第四层级(基层):500-600名监考员(操作层),负责管理考场考生考试行为,组织和实施相应考区相应考场的监考工作。

(三)精心组织,组建7支考务管理工作队伍

学校将考试组织实施过程分为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需完成考务工作需求,将有关工作人员分为以下7类,在不同的时间和岗位上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1.试卷保管与核查员。在教务处内部遴选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细致的干部负责考前各考区试卷分发、考后试卷袋和答题卡袋的核查。2.放音员。在外国语学院内部遴选有专业和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日常设备的维护和调频播放听力考试内容。3.监考员。考务办严把选聘标准,从各学院、职能部门推荐名单中遴选工作责任心强,协作意识强,办事认真负责,身体健康,无子女及直系亲属参加当次考试的人员担任监考员,负责考场具体考务工作的实施。4.考务员。由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各相应考区考务工作的管理。5.校内巡视员。由学(研)工部(处)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学生考风考纪的督促检查。此外,还有校外巡视员,负责检查试卷保密和保管、各类工作人员执行考试纪律情况。6.保卫员。由市公安局公安和校内保卫处人员组成,负责保卫试卷保密室以及考试外围秩序的维护。7.医疗员。由校医院医生担任,负责考生考试期间身体健康异常的简易治疗。

(四)运筹帷幄,不断完善系统性五项工作机制

1.校本考务工作程序设计常态化机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国家教育考试,学校除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关于加强考试管理,狠刹各种违纪、舞弊歪风的意见》(教考试厅〔2000〕5号)、《2010年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试行)》、《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教考试〔2004〕2号)等文件和管理规定外,每次考试前,根据教育部和区考试院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考务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印《考务工作手册》(英语四级、六级和应用能力考试各1册),明确各考务工作环节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其内容涵盖:四类人员工作职责(主考、副主考、考务员、监考员)、两类人员工作要点(监考员和考务员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考生守则、考场相关信息(考场安排、考务员、监考员、巡视员安排、考生信息汇总)等近20种材料,为考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了依据。

2.考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组织管理机制。一是自行研发网上“报名系统”。针对考试规模大的情况,学校自行研发了基于校园网运行的“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库,大大提高了考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名工作的效率。二是实施考试网上巡查监控系统。2013年,学校建成网上考试监控中心1间,印发《广西师范大学标准化考场网上视频巡查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对考试全程实施全方位监控和实时录像。同年,开始启动标准化考场建设工程,截至2015年6月,共建有具有防作弊功能的标准化考场共305个。三是反高科技作弊的考试硬件设备有保障。严格按照考试院标准化考场的硬件配置标准,标准化考场配有听力设备、电子监控设备、金属探测仪、身份证识别仪、屏蔽仪、时钟等。

3.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具体落实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全校性系统工程的考试,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在多年的考试实践工作中,已形成各司其职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如:外国语学院负责听力电台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网络中心负责网络畅通,后勤基建处负责考场教室资源的保障,教务处负责考试组织和管理,学(研)工部(处)负责学生考试诚信教育,保卫处负责保密室和考场外秩序维护,纪委监察处负责监督考试组织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校医院负责考试医疗保障。考前由主考召开考试工作协调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就考场安排、电力保障、考风考纪教育等与考试密切相关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4.考前校院两级全员培训机制。校级培训指由学校集中组织考务员、监考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就考试工作职责、规程、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院级培训指由学院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参考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宣传诚信应试。

5.考后考务工作总结反馈机制。考试结束后,考务办及时通过QQ、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参与考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认真总结考试组织工作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下一次考试组织工作能有效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学校考务工作“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从而维护考试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上一篇:《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下一篇:计算机领域项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