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致癌问题。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和苯脲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
急、慢性中毒问题。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过高的添加剂,使奶粉中含砷过高引起1万多名婴儿中毒。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性危害值得注意。
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着色剂等几类。1.防腐剂: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2.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3.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
4.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
5.膨松剂: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 1.山梨酸钾(防腐剂)
山梨酸钾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
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2.亚硝酸钠(护色剂)
亚硝酸钠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亚硝酸钠可按GBl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3.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D-异抗坏血酸钠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4.红曲红(着色剂)
红曲红是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 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速冻面点食品(汤圆等)
5.糖精钠(甜味剂)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又称可溶性糖精,是糖精的钠盐。一般认为糖精钠在体内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从尿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果脯大量含有)
副作用: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
标准: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婴幼儿食品中不得使用。在美国,凡是添加糖精钠做甜味剂的食品,均要求标有“糖精钠能引起动物肿瘤”的警告语。
6.甜蜜素(甜味剂)
甜蜜素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成分是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经英、法、德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卫生当局指定可使用之新合成甜味料。调配于清凉饮料,加味水及果汁汽水最适宜。罐头、酱菜、饼干、蜜饯凉果等均有使用。
副作用:对肝脏及神经系统有影响,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则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常出现食品甜蜜素使用过量的情况,出口食口也曾因甜蜜素超标被退回。
标准:国际市场大多要求检测甜蜜素产品微生物指标,而我国的国标却没有该项要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30多年前就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日本也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7.苯甲酸(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常在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类、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等食品中使用。
标准:美国FDA规定,苯甲酸被列为安全类食品添加剂,但毒性较山梨酸高。8.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氧化剂)
维生素类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及其盐类是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在美国、欧盟都获批。在中国,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也是唯一允许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
标准:获国际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批准使用,每天摄入量为1.25g/kg体重。9.谷氨酸钠(增味剂)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副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药物饲料添加剂递质。摄入过多时,对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10.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BHT是我国主要的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2g/kg。
11.没食子酸丙酯(PG)
PG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较BHT强些,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0.1g/kg。为了达到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往往几种抗氧化剂复合使用。
12.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13.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增白剂)
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砷和铅,欧盟等发达国家1997年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面粉中的色素氧化分解达到增白的目的,本身还原为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
副作用:过氧化苯甲酰除了增白作用外,不能改善小麦粉的质量。
标准:所有欧盟成员国规定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都不得用于任何食品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规定,过氧化苯甲酰不得用于小麦粉中,仅可作其他食品的加工助剂使用,其最终残留物不得超过40mg/kg。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批准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钙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批准氧化钙仅限于面包中使用。我国批准的使用量是500ppm,是美国的7倍,加拿大的5倍。14.阿斯巴甜(甜味剂)
阿斯巴甜又称甜味素、天苯糖等。这种低热量甜味剂比普通糖甜约200倍,1克的阿斯巴甜约有4千卡的热量。
标准:安全性高,被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GRAS级(公认安全),至今已有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种产品中19年的成功使用经验。我国于1986年批准在食品中应用,常用于乳制品、糖果等。
副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不过,国内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不标注添加量,阿斯巴甜不适合苯丙酮酸尿患者使用,美国使用商家要求在标签上标明“苯丙酮尿患者不宜使用”的警示。有医生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不要食用阿斯巴甜。
15.蔗糖素(甜味剂)
蔗糖素是在蔗糖加工的基础上提取而成,在很多用途上能取代蔗糖阿拉丁纳米汽油添加剂,适用于碳酸饮料到烘焙食品等十多类食品中。是目前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标准:FDA于1988年批准蔗糖素可以被用于15类食品,包括作为餐桌上的甜味剂以及用于饮料、口香糖、冷冻甜点、果汁和果冻等食品。1999年,FDA批准蔗糖素作为通用甜味剂用于所有食品。
16.安赛蜜(甜味剂)
安赛蜜是一种常见人工合成的新型甜味剂,是中老年人、肥胖病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甜味剂,具有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主要在焙烤食品和酸性饮料中使用。
副作用:摄入过量会对代谢排毒能力差的老人和儿童构成危害,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在葡萄酒生产中禁止使用这种甜味剂。
标准: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5月正式批准安赛蜜用于食品、饮料领域,但不得超标使用,其使用量为0.3克/千克。安赛蜜的安全性高,联合国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 家委员会同意安赛蜜用作A级食品添加剂。
17.柠檬酸钠(酸味剂)
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安全可靠,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标准: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该品属于无毒品,对其每日摄入量不作任何限制。我国也规定,柠檬酸钠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8.柠檬酸(酸味剂)
柠檬酸普遍用于各种饮料、糖果、点心、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副作用:过量摄取,儿童可能表现出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大人则为肌肉痉挛等。基于柠檬酸对钙的代谢可产生的影响,经常食用罐头、饮料、果酱、酸味糖果的人们,要注意补钙。胃酸过多、龋齿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经常食用柠檬酸。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
19.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含硫的g17汽油添加剂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
标准:美国、日本等国规定,婴幼儿以及儿童食品中必须添加牛磺酸。20.焦糖色(着色剂)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均已确认焦糖是安全的,但对其四-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
21.膨松剂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使之口感柔松可口、体积膨大。我国准许使用的蓬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碳酸钾、沉淀碳酸钙、复合疏松剂等。
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膨松剂中的铝对人体健康不利,因而正在研究减少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等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2.木糖醇(甜味剂)
木糖醇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正常中间体。健康的 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100毫克血液中也含有 0.03-0.06毫克的木糖醇。在自然界中,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用玉米心、甘蔗渣等农业作物中,经过深加工而制得的。热量低是它的一大特点食品添加剂论文:每克2.4卡路里,比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少40%。木糖醇从60年代开始应用于食品中,成为糖尿病人欢迎的一种甜味剂。木糖醇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
副作用:木糖醇不会被胃里的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吃多了对胃肠有一定刺激。由于木糖醇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易在肠壁积累,造成腹泻。
23.苏丹红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中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24.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三聚氰胺毒性的机制是肾功能衰竭,而三聚氰胺引起的肾结石与晶体被认为与其造成肾衰有关联。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相遇能快速形成结石、结晶,结晶成分是三聚氰胺聚氰酸化合物。而出现的肾小管特征性炎症反应的产生原因还未有研究,可能是结石刺激肾
1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提取方法
1.1 液体萃取方法
首先, 对需要进行检验的保健食品进行预处理, 更加保健食品类型的不同和具体检测的需要, 所采取的预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 如果是液体保健食品,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处理;而如果是固体或颗粒状保健食品, 则需要碾压成粉末, 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配置成特定浓度的溶液。其次, 将上述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到相应的萃取溶剂中, 开始进行萃取实验。需要注意的是, 通常情况下萃取实验要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但是如果实验对象较为特殊, 也可以采用适当加热的方式, 提升萃取速率。
液体萃取法的优势在于操作方法相对简单, 对于实验仪器的依赖程度较低, 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常规化学药品的检测。该种检测方法的缺点也较为明显, 例如萃取时间较长, 萃取环境相对开放, 最终结果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最终检测精度的误差范围较大等。
1.2 超声萃取方法
顾名思义, 超声萃取方法就是利用超声设备, 向需要进行化学药品检测的保健食品中超声波, 从而将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分离出来。超声萃取方法与液体萃取方法相比, 其检测结果更加灵敏, 最终化学药品检测误差范围较小, 而且萃取时间更短, 有利于实现对多种保健食品的同步检测, 实现了规模化作业。因此, 超声萃取方法常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厂商进行食品的出厂质量检验。近年来, 随着化学仪器逐渐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 超声萃取技术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1.3 微波萃取方法
微波萃取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化学药品成分分析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使溶液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分子活跃度升高, 加快萃取效率。微波萃取方法虽然不适合实现规模化化学药品检测, 但是在检测精度方面要远远超过液体萃取方法和超声萃取方法, 并且所能检测的化学药品范围更加广泛。通常情况下, 该检测系统能够对比工作人员所输入的保健食品标准数据, 自动识别溶液中不属于保健食品本身的化学药品, 并自动检测出该保健食品中所添加的化学药品成分。微波萃取方法的缺点在于对于技术要求较为严格, 为了确保最终的化学药品检测质量, 往往需要配置专业化的检测设备, 无形之中增加了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检测成本, 因此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储存之外, 微波萃取对溶剂的溶解度以及溶质都有严格要求, 不利于进行推广和普及。
2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净化非法
提取液中含有多种大量的有机物, 并含有一定量的杂质, 有时候分析是痕量、甚至超痕量的检测。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除去共提物中的干扰组分。传统方法萃取后含有大量大分子物质, 这些物质会对色谱柱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同时还会污染检测器, 提高背景噪音, 提高检测限, 对测定造成干扰, 因此在进样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有效地除去提取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对分析很重要。目前用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净化方法仅有柱层析、离心和固相萃取等方法。
樊军浩等通过对样品离心、过滤, 用紫外检测器检测, 根据色谱峰的绝对保留时间定性, 对可疑阳性样品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再定性, 用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建立保健食品中违禁成分枸橼酸西地那非的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6.3~98.0%, 精密度 (n=6) 为1.55%~1.75%。随着检验要求的提高, 保健食品将会进行痕量、超痕量物质的检测,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除去共提物中的干扰组分, 以达到检测要求。一些如凝胶渗透色谱法、透析法、免疫亲和色谱法、复合硅胶柱等净化方法, 甚至多种净化方法的结合也都将会用于保健食品安全性项目检测。
3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检测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 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 用于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分析方法主要有快筛试管法、薄层色谱法 (TLC) 、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直接实时分析离子源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吸附电晕束电离质谱检测法、薄层色谱-紫外检测法、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方法。
3.1 快筛试管法
王丽平等用快筛试管法TLC检测保健食品所含的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 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确认。酚酞试管/TLC快筛阳性42批次, 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一致, 正确率为100%;西布曲明试管/TLC快筛阳性61批次, 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一致, 正确率为98.4%。该方法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实用、准确判断减肥类产品是否非法添加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的快筛检测方法, 适用于快速鉴别筛查大批量产品。
3.2 TLC
张正行建立TLC快速鉴别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成分西布曲明方法。对37批次的样品进行检测。在抽取的37批 (21个品种) 市售产品中, 有9批 (9个品种) 检出了盐酸西布曲明, 28批未检出, 检测结果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结果相吻合。
结束语
保健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行为, 不仅会破坏了保健食品原有的保健功能, 而且很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作用, 因此, 加强对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检测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整个保健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 严格把守保健食品质量检测和成分分析, 确保市场上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
摘要:在生活水平改善和工作压力增加的双重影响下,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个人身体健康, 尤其是许多老年群体, 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他人。在这种环境下, 保健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许多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为了谋求利益, 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 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利益, 因此, 研究一种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技术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研究非法
参考文献
[1]浮吟梅, 樊军浩.我国保健食品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5 (6) :137-140.
[2]王丽平, 林淑英.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15, 16 (1) :111-113.
【关键字】 保健食品;添加成分;现状与对策
【中国分类号】 R2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14-01
目前,由于我国食品监管体制不完善,加上食品市场的巨大范围,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地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隐患之一就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贩,不择手段,钻行政监督管理“盲区”空子,即“我国食品检验部门监督抽验依据标准只检查与该产品相关的质控项目,而不涉及是否会有药品成分;药品检验部门又不具有对食品检验的资质”,擅自在食品中添加化学药品等化学成分,在广告宣传中极度夸大宣传治疗疾病等或其他特殊功效等等。同时不少经营者无法提供核准证明、供货商资质证明以及保健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而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五花八门”,“食”、“食卫”、“卫食”、“卫健”、“卫食健”和“国食健”等各种字号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虽然,我国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保健食品与药品必须区别清晰,但一些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隐患。
一、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主要存在问题的现状
1、夸大广告宣传 主要是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不实、夸大治病防病效果的;未标明广告批准文号、标志和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的;使用医疗用语或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形象证明的;普通食品宣传保健作用的等等,为达到广告宣传的治病防病效果,违法添加化学等药物成分,其结果则是严重威胁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保健食品“食药不分”,埋下了保健食品“安全隐患” 虽然,我国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保健食品与药品必须区别清晰,但实际状况是保健食品与药品常常“难分难解”。从剂型上看,目前市场生产和销售的保健食品90%左右为口服液、胶囊、冲剂和片剂等形式,与药品的剂型基本相同,客观上容易与药品相混同。从功能上看,一些保健食品企業在广告宣传时,常常把保健食品的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功能和药品的降血脂、降血糖功能加以混淆。从成分上看,有关部门对部分保健食品摸底检测发现,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问题比较突出。如降血糖类:非法添加格列苯脲、格列奇特等,这违反了我国食品卫生法第十条的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减肥类食品:擅自添加化学药品“西布曲明”。以上种种情况,实际上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埋下了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3、 监管不力是导致食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多头管理导致职能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协调难度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采取的是分段管理体制,种养、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药品检验部门虽然有药品检测技术人员和检测技术设备,但依目前国家食品相关法律,则无权检测保健食品。
二、监管对策
1、 针对目前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等成分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应加大对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可以利用国家现有的各级药品检验机构的技术力量,加以资金、设备、人员投入,对食品市场可疑品种加大抽验检查力度。
2、 加大对食品广告的查处力度,以杜绝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现象。目前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甚至是“谋财害命”。一些保健食品堂而皇之地宣传能够辅助治疗肿瘤,甚至宣称不用吃药能够降血糖、血脂等。一些保健食品在宣传时没有说明“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有就是一些保健食品的宣传,常常借助“专家”、“名人”的“面孔”,以宣传“科学”知识的形式出现,消费者真假难辨。一些主流媒体,由于利益驱动,对保健食品的宣传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推波助澜,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因此,各地政府成立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应把食品广告的监督检查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以杜绝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等成分。
3、由于食品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因此相关部门应联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从广告宣传看,相关部门监督管理难度很大,有些广告明明有误导消费的“嫌疑”,但苦于“抓”不到“把柄”,有的即使“抓”到了,又因为行政处罚的力度偏小,对企业来说也是“无关痛痒”,一些企业、广告商和媒体因违法成本低,屡“管”不改。从销售方式和渠道看,药房、超市和卖场等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相对比较规范,而一些保健品专卖店或批发市场则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还有一些游击队,更是大打擦边球,有的通过会务进行产品推介和直销,有的以举办健康讲座形式现场推销,有的打着免费“诊断”、“检测”等幌子进行推荐销售,如此种种的销售方式,给市场监管增添了难度。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在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制、标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积极研究对策,加强对这类食品生产的审批把关和市场监管,提高打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避免此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堵”住“漏洞”;要加大市场监管和处罚的力度,让那些“黑心”的企业和媒体再无藏身之地;要加强消费教育,用科学的知识指导消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方努力,最终让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等成分的现象彻底消失,还保健食品市场一片净土。
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食品添加剂的涵义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经过笔者查询的相关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
1)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
2)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在我们看到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方便性的同时,一些不够理想的食用合成因素例如:亚硝酸胺和亚硝酸盐却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自身存在的危害不容我们忽视。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食品工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口味的需求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双刃剑”的性质,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它在满足我们的食欲的同时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的。
3.1 非食品添加剂被一些企业违法使用
非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卫生局所明令禁止使用于食品行业的添加剂,因为这类添加剂已经被证实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低价或者是可以更好的改变食品的某一性能所以就被一些企业非法使用,并流通到市场,是消费者食用后中毒或者导致死亡。2010年8月份以来,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等洋品牌奶粉被查出奶粉中含有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违禁添加剂。卫生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明确把纯乳、原味发酵乳等20种食品列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范围,可是洋品牌集体违规让消费者再一次无所适从。
3.2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范围,超出这些范围和品种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常见的比如:甜蜜素、糖精钠等在膨化食品中或着甜点中经常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超量使用食
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的,经常见到的比如防腐剂的使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样超限量的使用却是违法的行为。2010年7月据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部分茶油更出现严重超标,金浩等企业选择了秘密召回。后金浩公司公开发表致歉信承认42t茶油致癌物超标,并宣布赔偿已购买金浩茶油消费者的损失。
3.3 用伪劣添加剂
如果说合格优质的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改善食品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威胁,但是劣质的或着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的汞、铅、砷等此类有害的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食品的质量问题除以上之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采用非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
最后还有一种问题是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残余量的控制问题,一些材料同时使用到某类食品生产中,虽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某类添加剂却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出来了,这是由于材料中含有的添加剂带入了食品中,从而导致了食品的质量问题。我国食品行业添加剂行业现状改善措施
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的无法避免但是有的却是人为造成的。
4.1 发布权威食品安全信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就要加强添加剂的管理措施,首先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关于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等内容要做到统一规范,被迫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规范。
4.2 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建立食品安全营养评价体系
医学院校对于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都有研究,而轻工业院校注重食品的加工工艺和食品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二者应该注重交际,如果可以联办食品卫生专业,那培养的食品专业的人才将是更加全面的。
食品添加剂自推广以来,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使大众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这与食品的生产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只有足够的自律,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才可以走上健康的轨道。
《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环节的监管作出明确的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
2010年,《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召开,“规定”要求,拟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应当补充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有关资料。
结论
纵观这几年的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之源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那些不法商人的掺杂作假,非法的使用了食品使用的添加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对于非法的企业或商人我们处于弱势的地位,只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人们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又加深了一层。当然,三聚氰胺是非法的,它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除了不知何时还会现身的“非法毒素”,我们对于那些“合法的”、“符合标准的”的食品,又了解多少?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当2300多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食物的重新认识,当从添加剂开始。
少有人知道,目前食品热加工领域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天然防腐剂,其研发手段经历了一系列让人肃然起敬的高科技手段——遗传学诱变育种,基因克隆测序,基因方法,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方法的活性改造„„
最终,一种灰白色的固体粉末被生成。这种细小的粉末放入食品中,只需十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的剂量,就能有效抑制引起食物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
这是高科技赋予添加剂的力量。
翻检自1999年至今由国务院颁授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在食品行业的29个获奖项目中,内容为添加剂或与添加剂相关的科研项目占到三分之一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加工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陈君石说。“如果没有添加剂,中国人将无法应对现在急剧增长的人口和食品需求。
一个检验方法的建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有一个过程。此外,靠检测把关还有成本的问题。比如,涉及牛奶、乳及乳制品等的非法添加物质多达6种,如果每一批乳制品都要检测6种禁止添加的物质,那这些成本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另一个问题是,检测需要时间,出了检测报告再供应市场,鲜奶可能就过期了。这在实际中也不现实。
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过程监管就能检测出大部分非法添加和滥用,预防掺假、制假的食品进入市场。
姓名:朱清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 学号:1008110024 感谢本学期朱纯老师耐心的给我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我认识了很多,感想很多,借着这个机会我在这里就简单地说说学习力《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这门课程之后的一些感想:
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对自身健康的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疾病和健康隐患。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饮食比较规律,地点也比较集中。但同时大学生也比较松散,不吃早饭现象很普遍,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同时,大学生也会出现暴饮暴食现象,如吃火锅的时候。
对于男生来说,吃东西的同时还会喝酒,一旦过量就会对肝脏等造成极大损伤。对于女生来说,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零食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零食是我们普遍喜欢的东西。在零食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着零食的保质期和添加剂的问题。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产品的保质期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限时使用的产品上。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或明示担保的质量条件负责,销售者可以放心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但是保质期不是识别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变化物质的过早变质。所以食物等尽量在保质期未到期就及时食用。对于一些临期食品我们也尽量不要使用。一些保质期很短的食品,如牛奶,面包等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保质期以免造成食品健康问题。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
油,瘦肉精,河南南阳毒韭菜,海南的毒豇豆,陕西榆林中学奶中毒等。食品安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问题事出必有因。我浅要的的说一下我的看法。一方面,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是很完善,存在着一些弊端和漏洞,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够严格,导致食品安全生产门槛过低,违规生产现象屡禁不止。另外,一些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往往只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和卫生也会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这些导致发生食品安全的原因,我们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和制止。首先,我国要推进食品安全法律的建设和健全,加强宣传,从法治的高度去约束一些不法分子的违规行为。其次,要提高食品生产的工业化生产水平。优化产品生产,形成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注重自我保护,形成全民注意的良好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我国接连不断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问题,加大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是也有“病从口入的说法,”食品的安全并不能确保食用的安全,食品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还要做好自身的防范措施。
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大多数人都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在饮食上存在不科学、规律、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忙碌的社会,现代人已经没有时间自行准备午餐,只能利用方便的快餐来饱腹。然而快餐虽然方便,但却因无法考虑到营养的均衡摄取以及环境卫生的问题。长期下来,可能会造成肥胖、营养失调或是面部长满红刺,更可能埋下乙肝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隐患。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吃得过少、吃得过多、过度食用油腻食物、运动后喝大量的饮料,吃的过咸、过度酗酒等等。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小问题,年轻人身体很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必定会为身体健康留下隐患,等到老了的时候再后悔就真的来不及了。
那么如何改掉这些坏的饮食习惯呢?大多数人做事情都会妄想一步到位,但事情并如意。尤其是改变坏习惯这件事,不要怕自己进步想乌龟一样慢,往往慢
一些才能使自己适应得更好,也就不会反弹。一次只改变一件事情就够了,比如以下这些:从今天开始,每天用一份营养早餐开始今天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睡眠食品)时间,因为疲乏也可能导致饮食过度。从今天开始,坐在桌子前认认真真地用餐,禁止边看书或者边看电视边用餐。从今天开始,在饿的时候在心里扮演导师指导自己用餐和挑选食物,在饱的时候喊停。从今天开始,正餐分量减少20%,不能再多加一份。从今天开始,喝低脂奶。从今天开始,多喝水,少喝饮料。到商场买食物,应当阅读食物包装的标签,对成分有一定了解,控制入嘴的食物热量。做饮食日志也是个监督自己的好方法,不少人从中受益。
第一条建立原辅料采购验证记录。采购食品原辅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原辅料合格的证明文件。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二条、建立添加剂使用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规格、使用数量等内容。
第三条、建立生产加工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生产加工记录,如实记录生产所用原料、生产产品的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品种、第四条、建立生产产品检验制度。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抽样检验。
第五条、建立销售记录。食品生产小作坊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销售的食品情况,并如实记录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着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食品添加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 提高食品质量, 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色泽、口感的要求;能够使食品加工制造工艺更合理, 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提高食品的储藏性,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例如, 防腐剂不仅可以防止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还能防止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因此, 一些食品离开了食品添加剂就无法达到应有的质量。
另一方面, 如果食品添加剂本身质量不合格或是滥用则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归结起来, 有以下四个方面:1.超限量使用。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仅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甚至可能危及人体健康。2.超范围使用。所谓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指超出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某种食品中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范围。用“三精一水”勾兑山葡萄酒就属于严重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案例。3.使用未经批准或禁用的添加剂。这些物质是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经明令禁用的添加剂品种, 一旦添加到食品中, 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 如2008年三鹿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4.食品添加剂本身质量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产品, 其本身应有一定的质量要求。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体现在产品纯度上, 有些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少量汞、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 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的现状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了《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 (Codex Stan192-2008) ;美国联邦法规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 CFR) 第21卷汇总了美国FDA的食品法规;欧盟理事会89/107/EEC号指令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框架;日本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颁布了添加剂的法规、标准等。
目前,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我国现行的强制性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 适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者。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及用量, 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营养素。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有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及其他类, 同时还附录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细则》。
由于各国饮食习惯及对食品添加剂理解的不同, 法规和标准中有关添加剂使用限量、范围甚至质量规格也不相同。例如, 我国规定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包括油炸食品、水产品、豆制品、发酵粉、威化饼干、膨化食品和虾片;CAC标准中其使用范围为水果糖果、醋、油、盐或酱油腌渍的蔬菜及藻类、蔬菜、海藻坚果、瓜子仁、油炸的鱼和鱼子制品、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棘皮软体动物以及蛋类产品;欧盟限定其使用范围为蛋白、糖渍的、挂糖浆的水果和蔬菜;美国则认为按GMP使用硫酸铝铵是安全的, 使用范围未加限定。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上存在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技术贸易壁垒, 阻碍我国产品的顺利出口。如2008年, 日本扣留我国的295批次食品中, 因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添加剂超标被扣的有33批次, 占被扣留食品总批次的11.2%。美国扣留我国的96批次蔬菜及其制品 (包括腌制、干制、蔬菜罐头) 中, 因含有不安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占5.2%;扣留我国的53批次调味料中, 因含有不安全食品添加剂的占8%;扣留我国的26批次谷物及其制品中, 因含有不安全食品添加剂被扣的有13批次, 占被扣谷物及其制品的50%。
我国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的对策
加快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 存在许多问题。如使用范围和食品分类不够科学;某些品种使用量的规定不合理;由于多年的增补, 企业获得和使用不方便;很多品种被批准使用多年仍未制定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现有的许多标准未按国家规定进行复审或重新修订。标准使用周期长、更新速度慢, 致使我国相当多的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抗衡, 制约了产品的技术进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 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 首先要逐渐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 对现行标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对没有标准的应该尽快组织制订、完善。
构建食品添加剂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是关乎食品安全的大事, 因此, 对于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来说, 了解国内外各类食品添加剂标准及法规, 掌握其使用限量及范围, 是生产出质量合格产品、避免贸易壁垒的前提。由于国内外涉及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标准数量较多, 更新较快, 导致数据检索困难。目前, 国内尚无适时更新、数据完整、可同时查询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的数据库。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我国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较多, 部分从业人员未接受相关培训, 缺乏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的认识。对此, 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法规、标准的宣传教育, 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普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知识, 杜绝因无知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科普宣传,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提高对食品的选择和鉴别能力, 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 其生产和应用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保障食品添加剂行业的规范, 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处罚力度, 企业应加强正确使用添加剂的认识, 消费者则应提高对优劣食品的鉴别能力。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多方的努力, 相信食品安全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动物有什么吃什么,而人类的食品是经过加工的。”
“这加工的过程就是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过程!”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盟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预测总监、全球公共政策总监利奥·阿布鲁泽斯(Leo Abruzzese)向大会介绍,EIU推出《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来衡量全球107个国家在食品安全上的表现、弱点与强项,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三方面的27个指标。在10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42位。EIU报告将中国列为良好表现(Good Performance)之列,并特别提及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是中国得分较高的7个指标之一。
应该说,这是一个中上游的水平。然而,在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食品安全”似乎已成我国消费领域的一个顽疾,人们甚至用“信任危机”一词来形容对此问题的焦虑。
在这次大会上,食品添加剂问题“顺理成章”般地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因为此前有关“一包方便面里有25种添加剂”、“吃面包相当于啃鞋底”、“吃根雪糕14种食品添加剂下肚”、“儿童牛奶食品添加剂高达10种”等新闻被一轮又一轮炒作,都是对食品添加剂咬住不放。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好奶粉至少有30多种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教授是唯一以食品添加剂专业入选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在许多场合下多次近乎苦口婆心地向人们阐述食品添加剂的真正意义。
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食品添加剂。比如豆腐,卤水豆腐中的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豆腐中的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这两种成分都是食品凝固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啤酒中有泡沫,它的主要成分是由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腐;味精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增味剂;干红葡萄酒里有二氧化硫,用做防腐剂;苏打水里的小苏打是酸度调节剂,小苏打用在馒头、油条中是蓬松剂。
“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可口可乐里含有磷酸,能说喝可乐就等于喝磷酸吗?!”
但为什么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总是质疑,甚至恐惧,唯恐避之不及呢?
孙院士说,“食品添加剂在我国被妖魔化了!”这首先是由于人们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很多人把一些非法添加物误认为是食品添加剂,比如吊白块、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必须通过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列在国标2760的名单当中,只有在这个名单当中的食品添加剂才是食品添加剂,没有进入这个名单的都是非法添加物。”
可以这样说,近年来发生的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非法添加物而引发的,但因为宣传及监管等方面的原因,食品添加剂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
其次,一些企业在食品外包装上标注了所谓“纯天然”“不含防腐剂”一类的文字,这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导,似乎含有食品添加剂就不好,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和曲解。
在北京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与会国内外专家一致为食品添加剂正名:全世界真正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是食源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迄今为止,在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孙宝国院士也一再强调: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有毒,“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是天使,而不是魔鬼!”
婴幼儿配方奶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曾在我国引起轩然大波。孙宝国院士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举例,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什么好,为什么是除母乳之外最好的替代品,因为“里面有食品添加剂”,在备受喜爱的某品牌洋奶粉的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有39种。“一般来讲,一款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至少有30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否则这个奶粉不可能好。”
说起来,这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既然有那么多人一提食品添加剂就条件反射般地恐惧和抗拒,但宝宝一出生偏就给他吃含有30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奶粉,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这恰恰说明人们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同时也说明对食品添加剂过度担忧是无根据的,更是没必要的。
为食品安全提供正能量——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其实,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不仅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之间的认识上,还在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许多好奇似的质疑,比如:非得使用吗?不加不行吗?加了它对人真的没有害处吗?那又有什么好处吗?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概念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到食品当中的人工合成,或者是天然物质。
孙院士说,现在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是非常重视加非常反感,很多人希望不再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如果真的不用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
孙院士以苹果为例,来自美国的苹果叫蛇果,它的果皮十分鲜亮,有人质疑是不是打蜡了?蛇果的皮上是打了蜡,目的是为了保鲜,有一种专门用于“打蜡”的食品添加剂——备膜剂。所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质量,有的是为了增强食品的保质期,有的则是为了防腐。
说到防腐,很多人都有些忌讳,如临大敌一般。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说,经常使用的防腐剂如山梨酸、山梨酸钾有很强的抑制腐败菌和霉菌的作用,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在运输保存的过程中就会生长许多有害微生物,它们所分泌的毒素对人体的害处更大,而且食品的保质期也将大大缩短。
有人认为,食品添加剂不过是让吃的东西好看好吃,谈不上营养。这可大错特错了。您肯定吃过强化维生素A的食用油,肯定吃过“7+1”(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叶酸、铁、锌、钙和维生素A)配方的营养强化面粉,这些强化的营养物质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营养强化剂,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DHA、乳铁蛋白等其他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营养结构。
陈君石和孙宝国院士这样总结:“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提供的是正能量,没有食品添加剂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关键在于剂量
说到食品添加剂时,陈君石院士不止一次地提到飞机:飞机失事的情况偶尔也会发生,但大家还是要坐,因为觉得好处大于风险。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关键就在于评估其风险,制定出一个“限量值”,让人们在按照规定食用的情况下,好处能远远超出风险。
在我国,所有批准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都要经过严格的毒理评价。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全国的医学专家对其毒理学进行评价,然后由全国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审定,再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最后由国家食药监局发布。
毒理评价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科研人员通过给小白鼠灌胃、静脉注射等方式,获取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也就是食用某种食品添加剂达到一定剂量的时候,接受实验的动物会死亡约50%。然后再确定实验动物的最大无作用量,就是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测算出的,服用后不会造成自身损伤也不会给其后代带来影响的最大摄入量是多少。最后,把这个最大无作用量再缩小100倍,这时得出的剂量就是我们人类每天允许摄入的最大剂量。
可以看出,这个剂量是非常安全的。同时也说明,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工作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安全性。可以说,能够进入食品添加剂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并且被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和最高使用限量。只要按照规定使用,安全性是绝对有保证的。
每当有媒体向孙院士提问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时,他总会用两句话来回答,第一,“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都没有害”,紧跟着第二句,“食品添加剂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就是不能超过它的使用范围,也不能超过它的最大使用量。”他强调,“如果从毒理学的角度看,相当多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不等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有毒,就像卤水有毒但可以点豆腐。只要不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2013年7月,美国一家健康机构表示,在美国10个州购买的百事可乐含有致癌成分4-甲基咪唑。对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这样回应:“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乐时,才能引发与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研究中类似的致癌风险。”
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
一、什么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产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的需要,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情况
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法规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三、关于食品添加剂监管职责分工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部门职责分工,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质检总局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品添
加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工信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和指导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各部门监管职责明确。
四、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主要监管制度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按照《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的要求,各部门积极完善食品添加剂相关监管制度。
在安全性评价和标准方面,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在生产环节,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
在流通环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对流通环节食品用香精经营者进行市场检查的紧急通知》。
在餐饮服务环节,出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严格规范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五、关于食品添加剂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标准包括使用标准和产品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范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原则等,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搀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GB2760包括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其中加工助剂158种,食品用香料1853种,胶姆糖基础剂物质55种,其他类别的食品添加剂334种。此外,我国还制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使用范围、用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鉴别试验、纯度、杂质限量以及相应的检验方法。2010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了95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对于尚无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卫生部、质检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其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可以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的标准,由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
六、关于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
近期针对,“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瘦肉精等问题。国务院召开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李克强同志在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精 3
神,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2011 年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顿工作。
此次专项整顿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整顿工作的开展,建立领导负责制,责任到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收集和上报等日常工作。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
公安、监察部门负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整顿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查处失职、读职等行为。其他各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做好整顿相关工作。
七、如何加大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的查办和惩治力度
为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务院前不久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通知,强调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进行整治,切实解决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应该说,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下了大决心的,要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决遏制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多发的势头。对从事非法添加的人员和企业,将依法从严从重予以行政、刑事处罚。对不及时有效组织查处以及在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八、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长期以来,一些单位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违法添加“黑名单”制度,共公布了六批共48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这48种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九、关于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
随着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和面粉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加工工艺能够满足面粉白度的需要,很多面粉加工企业已不再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我国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消费者普遍要求小麦粉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追求自然健康,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已无技术上的必要性,因此卫生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
十、揭开牛肉膏的神秘面纱
最近全国多地曝出一些商家使用“牛肉膏”把猪肉制成“牛肉”,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调料店里都出售牛肉膏这种添加剂,用它腌制猪肉90分钟,再用大火一熬就神奇变身为“酱牛肉”。牛肉膏到底有没有危害?
牛肉膏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用牛肉经过多道加工环节得到的一种棕黄色至棕褐色的膏状物,含有肌酸、肌酸酐、氨基酸类,可用于生物制药发酵及各种培养基的制备。
从市面上来看,这种神奇牛肉膏可能是一种“牛肉香精”一种很常规的食品香精,跟味精、鸡精一样,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肉的香味来自于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与多肽、碳水化合物、核苷酸、糖等。不同的氨基酸与糖,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会产生不同的香味,通过蛋白水解物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来获得肉味。现在的很多肉味香精是通过水解植物蛋白与酵母提取物作为原料来制作的。
1、长期食用可导致慢性中毒
按道理牛肉膏是一种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但在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在规定的剂量内使用并无危害,但用量大的话对人体危害很大。一些不良商贩为了牟利,用牛肉精膏将猪肉变成牛肉,而且他们的用量没有标准。这种添加剂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长期使用可引起慢性中毒,导致畸形甚至致癌,孕妇和儿童要慎用。
一些非法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使消费者的健康受到损害。公众 6
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吃过辣、过咸、外观过于鲜亮的食物。同时要到大型超市购物,保障食品安全。
2、口感甄别牛肉食用时略粗糙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和牛肉,消费者可从色泽、气味、黏度、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鉴别。牛肉脂肪呈白色或乳黄色,比猪肉的脂肪明显要少。猪肉的肌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且有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一般来说,牛肉的纤维长度较长,肉质结构粗并紧凑;而猪肉的纤维长度较短,肉质结构细并松散。食用时猪肉口感滑腻、香味较浓,而牛肉口感较为粗糙。
十一、食字下面是良心
1、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中不合理地使用甜蜜素、山梨酸钾防腐剂等添加剂,偶尔摄入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期食用可影响儿童智力,甚至致癌。食用苯甲酸钠可致癌症;甜蜜素摄入过量损害肝脏和神经。
最近台湾一些不法厂商为节约成本,将起云剂中的棕榈油换成了塑化剂,由此引起的安全**正在持续蔓延。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2、黑豆芽
用尿素等违法添加剂浸泡豆芽,可以提高产量,延长保质期,但一旦人体吸收,少量会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过量则会导致癌症。
3、婴儿米粉
有媒体称,有毒元素砷的中国标准比欧盟标准放宽几百倍。事实上我国和欧盟标准限量评价体系不同,中国按照米粉重量限定砷含量,而欧盟的标准是按照人的体重而限量。
区食安办:
为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镇于2012年6月全面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观阁镇紧急制定了“观阁镇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
根据检查要求,针对我镇具体情况,研究提出了重点检查单位放在:学校食堂、副食店、超市、餐饮点、小吃摊点、肉摊、卤制品摊点、豆制品摊点等经营行业,重点检查区域是:原料库房、熟食间、操作间加工台、面点间等,重点检查产品包括:面点、冷盘菜、火锅底料、含肉类的菜肴、自制酱腌菜等,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和监督执法。
首先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帮助各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并向经营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要求及时纠正存在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整改,主动销毁非法食品添加物,并记录自查自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向监督部门报告情况并提供相关物质或原料来源线索。
至8月19日,我镇共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检查副食店、超市、餐饮、小吃摊点、肉摊、卤制品摊点、豆制品摊点等单位130户次,阶段整治结果表明,我镇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较为规范,检查中没有发现餐饮业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但从检查中也发现我镇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也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少数火锅店采购底料未能及时进行索证登记,或不能索取同批产品的检验报告单。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已要求存在问题的单位立即整改。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对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监督检查力度,并把工作做细做实,杜绝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切实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管理有没有矛盾?
虽然三聚氰胺与食品添加剂完全沾不上边,但如果人和动物食用,健康会受到较大伤害,主要是产生泌尿系统和肾脏结石,并诱发膀胱癌和直接造成死亡。
很多人认为,既然三聚氰胺危害人和生物,就不应当在食品中出现,所以对其检测的量应当为零。但是,也有人认为,由于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会让三聚氰胺混入食品中,所以可适当保持最小的限量。科学检测表明,采用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制作的食品餐具在与食品接触时会有微量的三聚氰胺释放出来。因此,可导致食品中含有微量三聚氰胺。
根据这种情况,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对食品中三聚氰胺采取了相应的允许限量控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不超过1毫克/千克:乳制品和含有乳成分的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不超过2.5毫克/千克。欧盟规定从中国进口的乳含量超过15%的所有食品(如巧克力、糖果等)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为2.5毫克/千克。
中国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确定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千克,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毫克/千克。专家认为,规定2.5毫克/千克的限量值,可以有效检测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因为每千克牛奶添加2.5毫克的三聚氰胺,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约增加O.001%,添加后能够虚增的蛋白质含量微乎其微。
为何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聚氰胺等化工产品添加到食品中是违法的,但是,经过食品卫生检验的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却是合法的。而食品添加剂是人们的生活所需。
中国人的饮食干百年来一直讲究色香味俱全,其实还漏掉了另一个重要的要素一一品质(质量)。正如孔子所说,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治不食,不时不食。即颜色不正常的不可吃,腐坏的不可吃,没有合理的烹煮不可吃,违背了进食规律不可吃。而前三条就指的是食品的品质要好。
然而,如果仅仅靠食物自身的品质来保持“色香味质”四要素则是勉为其难,因为食物在常温下存放几天就会腐败变质。为了让食物保质保鲜,人类想出了种种办法,而科技为人类提供了这样的条件。比较一下就知道,在冰箱发明之前,人类的食物基本上只能现做现吃,尤其在夏天,难以保留。但是,冰箱的发明让人类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食物而不腐败。但这只解决了食品的部分品质问题,还不能保证食品的新鲜和色香味。于是,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
食品添加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色香味质”的四个要素。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每日每餐吃着食品添加剂,而且有时是大量地吃着食品添加剂。
中国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细数起来,有20类。
另外再加上难以分类的其他类和食品香料类,共22类。而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是把添加剂按不同功能分为40类,欧洲联盟仅分为9类,日本也分为9类,但都大同小异。
食添加剂的安全保障
其实,从来源上看,食品添加剂只有两大类,一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如动植物的提取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人工化学合成品又可细分为一般化学合成品和人工合成天然同等物(如天然同等香料、色素等)。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现在的食品添加剂大部分是人工化学合成品。
自然有人会提出问题:三聚氰胺也是化学合成品,食品添加剂用化学合成品不是与三聚氰胺一样吗?然而,食品添加剂与一般的化工产品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就是食品添如剂对人体和生物无害。而要对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首要的做法就是实行严格的科学实验认定,并进行严格的审批换句话说就是风险评估。
当一种添加剂在被合法括入使用之前,不仅要对其成分及结构进行分析,而且还要经过卫生学调查、毒理学试验、每日允许摄入量(AD 1)确定、每日实际摄入量、执行生产和使用新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等一系列过程。而在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 FA)在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①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②不影响食品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③食品添加剂应由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其有害杂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④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贮存时,能被破坏或仅允许有少量残留;⑤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⑥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⑦不要使用无生产许可证、非定点生产厂生产的以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而且,由于毒理学、分析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不断发展,某些经JECFA评价认为是安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过再次安全评价后,会有结果的改变。
限量是安全的灵魂
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家、药物学家帕拉萨尔苏斯(1493~1541)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换句话说,任何东西都有毒性,关键在于用量。极端而言,即使是纯粹的食物如大米、馒头,如果吃得太多,也对人的健康无益。
而判定一种添加剂是否安全主要依靠的是动物实验,以测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理作用,然后用“ADI”值,即“每日允许摄入量”来加以限制。这指的是,按照人体体重,摄入一种不危害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升/千克,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5毫克。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一天最大摄入糖精钠的允许值为250毫克。
所以,在经过动物毒理实
验后,对食品添加剂的限量就成为安全的保障。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不在于添加剂本身,而在于其使用是否合法(经过严格科学试验以及严格的审批),以及使用是否得当,主要是剂量问题。
为了保证食品的“色香味质”俱全,有些对健康有害,甚至可能致癌的食品添加剂也会加入到食品中,但却有严格的剂量限制。例如,亚硝酸钠过量食入会产生毒副作用,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若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皮肤黏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同时亚硝酸钠还可能致癌。
如此有毒的东西按理讲是不应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但亚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肉制品着色剂(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非色素性的化学物质,能够使肉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样的物质叫做着色剂),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增加产品的货架寿命,而且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所以,亚硝酸钠可按GBl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O.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
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O~4.2毫克/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控制和改进
食品添加剂限量的另一种情况是,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衍生物,实际上就是食品添加物。例如,即使没在食品生产中加入亚硝酸钠,腌制的泡菜中也含有亚硝酸钠,而且新腌制的泡菜中含量最高。所以泡菜最好在腌制15天以后再食用,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降低。
而最普遍的情况是,食品中的某种成分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加工过程非常必要,要完全去除这种成分的成本又太高。例如,瓶装水中的溴酸盐。如果是微量,就可以忽略不计溴酸盐的危害。实验研究表明,当溴酸盐残留量在每升10微克以下时,就算天天喝瓶装水,喝上几十年患癌的风险也增加不了万分之一。所以,瓶装水中的溴酸盐残留量就定在每升10微克,成为“安全标准”。
如今,国外所使用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已达数千种以上,美国允许使用3200种,日本1100种,欧洲共同体1100-1200种,中国许可使用的品种已达1513种,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27种。
随着食品毒理学方法的发展,原来认为无害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发现可能存在慢性毒性和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的危害,如果各国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会随时制定新标准。而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人们正在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如组氨酸、耐盐性乳酸菌、维生素E、苹果多酚和蛋黄粉等来替代。
只要国际、国内对食品添加剂严格管理,加强评价和限制使用,就有可能充分减少食品添加剂带来的毒副作用。
【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推荐阅读:
非法添加化学药品05-31
高中化学 平衡常数 教案06-06
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09-28
高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01-21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09-24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12-07
高中化学《铝金属材料》的教案07-24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06-14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大纲06-05
高中化学口诀09-0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