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流程图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师工作流程图(精选11篇)

设计师工作流程图 篇1

中望软件近期发布的基于全新的中望CAD+平台上的新龙腾冲压模具,作为一名中望CAD的老用户,我第一时间下载使用,发现有许多实用功能如拆分模板功能,确实能够为我们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提供更便捷的操作方式,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使用该款冲压模具软件的体验和感受,希望对大家提高CAD模具设计效率有所帮助。

通常情况下,我们设计师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都需要绘制模具的分解图。详细完善的分解图有助于后期模具的加工制造。一般而言,模具分解图要求绘制穿线孔、标注模板尺寸、列出加工说明、添加图框。如果采用手动操作,会造成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效率低下。简单的模具分解图至少也需要花费半天时间,而复杂的分解图则需要2到3天。经过使用,我发现中望龙腾冲压模是一款高效的CAD设计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拆分模板功能,设计师可以便捷地设置分解图中的穿线孔,加工说明,标注尺寸,套图框等项目内容,如此一来,原来多个步骤手动操作的过程,现在由软件一次性自动完成,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和人为错误,从而有助于设计师告别低效的CAD设计工作!图一:中望CAD龙腾冲压模的拆分模板功能界面在龙腾冲压模中进行“自动拆图”的操作非常简便:设计师可以在“模板分离”对话框中直接选择分解图输出项“绘制穿线孔”“列出加工说明”“标注尺寸”“自动套图框”,然后选择“尺寸图层”“文字图层”等分别进行参数设置。选择总图后,各分解图即刻生成。图二:中望CAD龙腾冲压模自动拆分图纸中望龙腾冲压模强大的拆分模板功能,可以一次性将整套图纸自动拆分为单张CAD图纸,并且自动按照图纸名称、编号命名,排列美观大气。

设计师工作流程图 篇2

近日, 淮安市散办会同淮安市住建局科研处、淮安市图审处召开全市图审、设计单位预拌砂浆工作推进会。会议对全市进一步推广应用预拌砂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由市住建局科研处处长张丹主持。全市各县区图审、设计单位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张丹指出, 使用预拌砂浆与现场搅拌相比, 一是更加绿色、环保, 可最大程度减少扬尘污染, 治理雾霾天气, 促进文明施工。二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劳动成本。三是可以减少浪费, 减轻环境压力, 促进节能降耗。淮安市散办主任吴家俊对《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告》等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解读。淮安市图审处主任从卫民对图审和设计单位如何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严格审查把关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与会人员还对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 张丹强调, 推广预拌砂浆应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各图审、设计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合力推进, 切实把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落到实处。

《设计表现图》说课稿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95-0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设计表现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内容就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原则,方案的构思方法以及常用的创造技法等内容,学生已经可以着手去设计想要的作品,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设计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本节课(技术语言、草图的绘制)的作用。表达和交流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和保证。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有它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语言往往适合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说这节课在整个技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位置。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當的方式与他人交流。(2)了解草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2)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技术语言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的习惯。(2)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将设计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应用。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涉及的知识概念不多,难度不大,但要求较高,如果仅仅以阐述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所以主要采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对比与分析,理论与实践、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突显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为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给他看一个物体(房屋模型或其他物体),其他同学不看。请上台的同学用语言或动作传递该物体的信息,不能说出该物体的名称,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物体)

2.新课学习。根据新课改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即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模块、对比分析与加固补充模块、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块、展示与评价模块。

(1)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模块。在学生学习了技术语言的概念后,需要学生掌握技术语言的种类和用途。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技术语言,所以我就从实际生活当中提炼出9个问题场景,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题目,根据题目的实际场景,总结三种以上的技术语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小组内承担的任务量不大,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挖掘和探究技术语言的概念及种类,能有效的完成本组的讨论任务。

(2)对比分析与加固补充模块。在小组发言的同时,我会将小组的讨论结果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归类,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不做评论。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下面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案例给大家展示8种常用的技术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本组的讨论结果对比学习,看看我们的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加固和补充我们缺失的知识。这个模块采用有趣的图片、场景给同学们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同学们可以轻松的完成知识的对比学习。充分的理解了常用技术语言的种类以及应用,总结出技术语言的特点。这也就攻克了这节课的难点。

(3)理论结合实践模块。在同学们掌握了技术语言的种类后,我们抽出常用技术语言图表中的草图绘制给同学们具体讲解和实践。这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技术设计中设计思想表现常用到的形式。用ppt给同学们讲解草图的分类,草图绘制的基本步骤以及基本图形的画法。在同学们了解了草图绘制的理论后,要求同学们以设计一款自己的台灯,把设计想法用草图绘制出来。通过这个模块让同学们积极动手,结合草图绘制的理论知识,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掌握草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4)展示与评价模块。在指导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选择一些画的好的同学,让他们通过投影仪给同学们展示和讲解他的作品,其它同学对展示作品的画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抓住同学们勇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同学们会积极准备并认真学习绘制草图的步骤和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同学们的自己评价,学生容易接受,且可以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作图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堂小结:

通过堂课小结再次展现技术语言的种类和特点,让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的实现了新课改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展示评价等形式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瑞雪图 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2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雪景图片。

漫天的飞雪、如画的雪景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都为雪的美丽而惊叹!今天让我们走进“雪”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瑞雪图》,齐读课题。

2、孩子们,“瑞雪”什么意思?这篇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呢?

二、出示

三、合作学习:

1、课前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有关下雪的哪几个情景?【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哪几段写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2、如果说《瑞雪图》是一组由三幅图组成的图画,那么我们来给这三幅图分别起个名字吧!请看: 学习指导。

1、默读课文,请你给这三幅图分别起个合适的名字,并说说你 的理由。

2、小组交流,然后把你们组起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注意:别人写过的不能再写。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写在黑板上。

(老师刚才了解了一下,有些小组也经过认真考虑,他们起的名字可能和别人的一样。):下雪前怎么样?(天气骤变)、下雪时怎么样?(夜静雪大)、下雪后怎么样?(景美人乐)

三交流释疑。

(一)、第三幅图

1、再看题目,你觉得最能突出“瑞”的是哪幅图?(第三幅图下雪后)

2、学生汇报第三幅图: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预设:

(1)我们第 组起的名字是

,我们的理由是

(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 :

然后起的名字。(3)我们第 组名字和他们一样,我们的理由是(4)我想读这句话:(5)„„

3、写作方法:

(1)孩子们,再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银条儿和雪球儿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这句是静态描写,这句是动态描写,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叫动静结合。习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能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男、女读。

4、小结:孩子们,我们仿佛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置身于美景之中,你什么心情?作者什么心情?【板书:喜悦】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接读这段话。

5、老师点拨5段:(人快乐)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中,你最想干什么?(课件)男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吧!男生读

女孩子,我们一起来共度快乐时光!齐读。

6、小结:孩子们,课文4、5段写了下雪后美丽的景色和快乐的孩子们,你们能抓住关键词句给这幅图起了美丽的名字,真了不起!

(二)、我们接着欣赏第一幅图:

1、学生汇报:

预设:

(1)我们第 组起的名字是

,我们的理由是

(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 :

然后起的名字。

2、小结:下雪前的这幅图就是天气骤冷、彤云密布„„

(三)、第二幅图:

1、学生汇报:

预设:

(1)我们第 组起的名字是

,我们的理由是

(2)我补充:我读了这个句子 :

然后起的名字。

2、小结:纷纷扬扬、簌簌落落的鹅毛大雪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四)、补充资料:

1、孩子们,每一幅图画都是那么赏心悦目,作者更是无比喜悦,来看一段当时的历史资料。

(出示资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我国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气候干旱,蝗虫肆虐,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民们颗粒无收,饿死人的现象屡见不鲜。那时候,人们是多么盼望一场雨,一场雪,多么希望能有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啊!

过渡:就在那年冬天,人们期盼已久的雪终于来了。当时作者就在胶东半岛的农村,夜晚,听着窗外簌簌飘落的雪花激动的辗转难眠,他为即将丰收的人们而激动,他为即将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而喜悦!因此,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由衷地赞叹:啊!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欣喜地赞叹道:啊!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

(五)、再看课题,“瑞雪”怎么理解?(吉祥的雪,给人带来希望的雪,预示着丰收的雪。)

作者峻青满怀美好的期望,喜悦地赞美这场雪,在作者心中,这场雪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五、积累与运用。

1、自主积累:请你把自己积累的描写雪的词语说一说:、(雪飞舞、覆盖四野、白雪纷飞、粉妆玉砌、洁白素装、玉琢银装、鹅毛大雪、狂风暴雪、大雪纷飞、大雪封门、大雪盈尺、瑞雪丰年、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白雪皑皑)

2、欣赏视频,练习说话。

孩子们,我们也进入冬天了,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你们一定向往作者笔下粉妆玉砌的世界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

《瑞雪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教学重难点分析:

1.体会血厚景色的美丽及人民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2.通过朗读与口语表达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雪有关的课文——瑞雪图(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有关雪的图片,一起欣赏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们已经被美丽的雪景吸引了。画面中的美景,课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瑞是什么意思?(吉祥)瑞雪就是应时的好雪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应时的好雪呢?

默读课文,思考:这场雪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在自然段的旁边用一两个词做好批注。

2、反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场雪怎么样? 板书:大,美

3、你画了哪些描写雪很大的句子?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板书:纷纷扬扬

5、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雪中又是怎样的情景?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练读,通过读把雪大表现出来。指名读。

4、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 这两句话当中运用了这些词来表明雪大。

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5、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自由读,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6、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7、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地上。

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课件出示)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 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8、就这样,大雪整整下了一夜。这是因为这场雪,使山村变得更加美丽。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那山川

9、现在我们都来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眼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读出高兴。嗬!好大的雪啊!

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10、极目远眺,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板书:粉妆玉砌

(出示图片 粉妆玉砌)

看近处,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自由读这个自然段的后半部分)指名读

11、如果把这段话撤下几个词语,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出示图片

(强调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12、是大雪把光秃秃的树木打扮得这样晶莹,把松树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学生齐读这句)想象眼前的情景,自己读读这句话。

13、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美? 一阵风吹来„„

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眼前似乎真是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你能将五光十 色换成一个相近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你们就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

14、这一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我想请一个学生,伴随着音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粉妆玉砌的世界吧!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的句子!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这美丽的世界里,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五自然段。假如你到了这里,你会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正是因为孩子们的欢乐让山村充满了生机,这就是峻青笔下的瑞雪。

这么好的一场雪,不光是雪地里的孩子们在欢乐,还有谁也在欢乐?(农民)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用“瑞雪兆丰年”概括)

2、雪还有哪些好处?

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今冬的雪除了这些,还有深刻的含义。在当时的中国,1960—1962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灾害,蝗虫肆虐,人们挣扎在饥饿的边沿。多么希望能有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啊!就在1962年11月17日,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难怪峻青发出内心的赞叹,读----(课件出示)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五、升华情感:

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读------啊!好 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这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啊!好一幅 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此时此刻,你认为在作者的心中,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雪?

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你们已经深刻的理解了瑞雪的含义,知道了为什么 这场雪被称为及时雪了,再读课题---瑞雪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大 纷纷扬扬 总-----分

美 粉妆玉砌 由远及近

教学反思: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6~107。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统计》。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这是六(1)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还有的跳绳,踢毽子……热闹极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老师绘制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探究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

(1)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2)师总结: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

(3)请大家算出最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分组计算)

(4)提问:同学们,最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信息,你们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2.认识扇形统计图。

(1)引发思考: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板书: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不能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统计图呢?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出示扇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已经绘制好的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整个圆代表什么?

每个扇形又分别表示什么?

你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3.解决问题。

(1)师:我们已经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喜欢乒乓球的有多少人呢?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就是占40人的30%,40×30%=12(人),所以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对比:

你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板书: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P107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

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3.3%、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0.7%。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250克分别乘每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了。

师:那好吧,现在请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1生板书。)

水分:250×87%=217.5(g)

蛋白质:250×3.3%=8.25(g)

脂肪:250×4%=10(g)

乳糖:250×5%=12.5(g)

其他:250×0.7%=1.75(g))

师:谁来说一说,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生:能补充水分217.5克、蛋白质8.25克、脂肪10克、乳糖、12.5克、其他1.75克。

2.P108页第2题。

师:下面让咱们来关注关注陈东家每月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师:根据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

生1:我清楚地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还购房贷款、教育、服装、水电、其他各占支出计划的30%、30%、15%、10%、5%、10%。

生2:我能知道陈东家每月支出的水电费占支出计划的百分数最少。

生3:我还能看出陈东家每月支出的食品和还购房贷款一样多,服装和其他支出一样多。

师:同学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陈东家每月生活费支出1000元,你能提出并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我们可以求陈东家每月的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师:问题提得很好,那下面咱们就动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吧。(1生板书。)

食品:1000×30%=300元

还购房贷款:1000×30%=300元

教育:1000×15%=150元

服装:1000×10%=100元

水电:1000×5%=50元

其他:用1000×10%=100元。3.出示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能清楚地看出什么呢? 填空:

(1)气象员记录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用()统计图。

(2)某村表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用()统计图。(3)学校表示各年级学生人数用()统计图。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创建原理图元件》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电气控制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子线路辅助设计Protel 99SE》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 主要介绍了自制元件的流程和方法, 它是整个PCB设计中最常遇到、最为基础的环节。

学情分析:中职电子专业二年级学生, 在知识技能方面, 经过一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能看懂简单的原理图, 焊接过印刷电路板, 并完成了无线电调试中级技能训练。因此, 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 多数学生都有操作经验, 愿意与老师、同学合作, 有表现欲望, 但大部分同学对理论指导不感兴趣, 更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创建原理图元件的基本流程;能够正确放置元件管脚, 并对管脚的相关属性进行设置;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3) 重点:制作原理图元件的流程和相关操作方法; (4) 难点:元件管脚的放置及相关属性的修改。

教法学法:本节课运用到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教学法、汇报展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在操作中熟练, 在展示中自我定位, 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如下。

一、安排任务提出问题

给出任务原理图 (图1) 并对任务进行分析, 指出元件IC1在元件库中找不到, 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应用任务驱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启发, 层层引入问题。问题1:绘制原理图时遇到元件库中没有元件应该怎么办? (自制元件) 问题2:尝试说出一个元件符号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 为第三环节要讲的内容做铺垫,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讲授新课直观演示

(1) 讲授。知识点一:元件符号的一般组成;知识点二:创建原理图元件的一般流程。 (2) 教师采用广播教学演示操作全过程, 学生在观看演示的同时对相关操作进行记录, 完成学生工作任务单以便在操作实践环节查阅; (3) 总结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减少学生出错概率。包括:元件位置、管脚的放置方向、元件管脚的外形、元件管脚名的设置、及时保管。【设计意图:应用形象直观的对比法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操作会导致什么样的错误, 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来减少错误的发生,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程实践操作练习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巡视观察, 做技术支持, 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巩固本节所学新知识。】

五、作业展示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展示帮助同学进行正确的自评和互评;总结交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折线统计图”的设计与思考 篇8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之外,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时的内容是为以后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的,同时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那学习统计图到底有何用处呢?我想学习统计图最大的实际用途应该是能让我们会读生活中的统计图以及会根据数据、统计表画统计图,因此,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图”和“画图”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看统计图——基本的谁多、谁少,变化快慢如何、变化趋势如何等。而教学难点则确定为: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合理的预测、推断。

二、关于“折线统计图”相关素材的选取

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共选用了五个素材,分别是:小华7~11岁的身高统计图、姚明7~11岁的身高统计图、明明的体温变化统计图、一幅没有标题数据的折线统计图以及两幅毛衣和衬衣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其中“小华7~11岁的身高条形统计图”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这一旧知,为学生后面学习折线统计图作好铺垫,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感知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作用。而“姚明7~11岁的身高统计图”是通过让学生通过想象比画折线、小组合作交流画法、同桌互查建议、回答“哪一段增长最快?哪一段增长最慢?这两段折线有何区别”等问题、估计预测姚明某个年龄的身高等练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感知,明确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分析和预测。“明明的体温变化统计图”旨在培养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估计每一时刻所对应的数量大小范围以及判断它的整体变化情况、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其他两个素材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判断、预测的能力。

以上这些素材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都能在四年级学生的生活中见到、听到、感受得到,通过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关于本节课是否要比较选择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一些思考

我们首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很直观地比较不同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那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在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呢?

1.如果是反映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的不同数量变化,而且一定要按前后时间顺序,并且不能随意调换前后顺序,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折线统计图。

2.如果是有多个不同的个体,要在同一个统计图中比较各自数量的不同,并且不一定受时间前后顺序影响(即各个数量位置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影响比较),那么就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那这一课时的教学到底有没有必要把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选择放进去呢?如果要比,那又要比到什么程度为止呢?这些问题成了我备课时最大的困惑,后来经过专家的指点和自己反复地研读教材,最终认为不应该把“比较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放到这一课时,理由有以下几个: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虽有差别,但各有所长,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假如说在四年级就让学生去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好坏,那是不是会让学生产生“折线统计图好、条形统计图不好”的误解,从而误导学生?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统计与概率”板块明确指出四年级学段的学生只要能通过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就可以了。而新课标中“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这一要求要到五年级下册才能找到踪影,不知道教过或在教五年级的老师有没有印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第131页第5题:“小组讨论:下面两种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也就是说比较选择统计图要到五年级才被要求,在四年级是没有要求的。所以,个人认为,本课时无需让学生去比较选择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1日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

(三)》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课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的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并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画出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3、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4、通过对比,了解并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区别,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统计图的特点:除了能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更能清楚的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教学难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数据的变化合理的进行预测,增强数据分析的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数学题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图形(学生说)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踊跃,你们再来看看,屏幕上又出现了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上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了这种图形,你能给这种图形起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吗?

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设计理念:根据北斗七星的形状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揭示本课的课题,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科技吗?你们都参加过哪些科技竞赛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最近几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情况统计表?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上出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情况统计表)师:你们在统计表上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制作成统计图)

师:我们一起学过一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老师已经把统计表制作成了条形统计图,你能在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析统计图,说出统计图的名称,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每一年参赛队伍的多少。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什么?

【设计意图:整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铺垫】 师:我们分析整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今天我们新学了一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能利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吗?请大家拿出第一张题纸,并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特别快的就把折线统计图完成了,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吗?

交流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分析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上的特点 师:从折线统计图上你看出了什么?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你能快速的找出哪两年之间参赛的人数增加的最多吗?从哪看出来的? 师:你能快速的找出哪两年之间参赛的人数下降的最多吗?从哪看出来的?如果人数没有变化,我们应该怎么样表示呢?用你的手势表示出来。

师: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预测下一年参赛的人数是上升还是下降吗? 生:上升

教师总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帮助我们对事情的发展做出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逐渐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展现出来。】

(三)对比两种统计图,分析各自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自己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汇报交流,总结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预测以后事情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两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根据问题的情境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师:我们掌握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正确的选择使用的统计图吗?

四、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学习才是一种成功的学习。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样的自我评价,既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是学生初步理出本课知识眉目的一个好办法。】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数量的多少

数据的变化趋势

画法:描点

连线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你们爱运动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六(3)班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谁上来说说这个热闹场景呢?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看出每个运动项目的人数,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条形统计图)

2、(出示P106页条形统计图)这是六(3)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那是什么统计图吗?这种统计图就是——扇形统计图。(出示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二、开放交流,促进理解

(一)、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二)、自学解疑:

1、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梳理了大家的疑问,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

(1)、整个圆形表示什么?每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2)、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看出什么?

(3)、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⑴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

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⑶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学书第106—107页

2、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扇形统计图),观察这个扇形统计图,你得到哪些信息?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什么?

3、对比分析

扇形统计图与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4、归纳小结

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不同的百分比。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的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板书)

三、联系生活,深化拓展.1、完成“做一做’

(1)、看图:运动有益身体健康,饮食也很重要。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出示课件):牛奶各营养成分含量图,这是牛奶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的扇形统计图。请喜欢喝牛奶的同学说一说牛奶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计算: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谁是单位“1” ?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以水分为例,水分占牛奶的87%,要求250克牛奶里水分有多少克,实际上就是求谁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即:250×87

你想知道250克牛奶中哪几种营养成分的质量?请选择其中的几种算一算!

(3)、小结:不同的食物中都含有很多不同的营养物质,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饮食。

2、完成练习题1:李明作息时间图

我们除了要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饮食以外,我们还要合理的安排好我们的学习,休息等作息时间

(1)(出示课件):李明作息时间图

请看,这是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通过咱们的计算,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你与李明有什么不同呢?

2)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息时间?请大家回去把它绘制成扇形统计图。

四、评价体验,畅谈收获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大家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么将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设计师工作流程图 篇11

【关键词】九宫图 四连方 24点 有序计数

【活动构想】

“九宫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数表,可以与其他的数学图形相联系——如“四连方”,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数学游戏。

“四连方”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显然,其中“一”字形的四连方在“九宫图”中不可能圈出。经过试验其他的四种“四连方”在“九宫图”中可以圈出36种不同的情况,这36种不同的情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胆的猜想,“四连方”中的4个数,是否都可以进行“24点”计算呢?

本内容适合于四下年级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单元后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在“九宫图”中找“四连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2.通过猜想与验证,用“24点”游戏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 ,经历问题的提出过程

课件出示“九宫图”图片后,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生:九宫图。(师板书:九宫图)

课件出示五种“四连方”图片后,教师提问:这些是什么?

生:四连方。(师板书:四连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九宫图”中的“四连方”。(补完课题:九宫图中的四连方)

(教学意图:分别出示“九宫图”与“四连方”,再把两者结合,提出课题,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二、层层深入,探究“九宫图”中的“四连方”

1.整体分析,发现不可以找到的“四连方”

师:这五种“四连方”在“九宫图”中都能找到吗?

生:“一”字形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九宫图”无论横着、竖着都只有3格,而“一”字形四连方一排有4格,超出了。

师:你的眼睛真亮!“一”字形四连方在九宫图中找不到,我们可以用几来表示?

生:0个。(课件出示“0个”)

师:那另外四种“四连方”在“九宫图”中都能找到?(学生赞同)分别可以找到几个呢?(课件分别在“四连方”后出示四个“?”)

2.用眼观察,找“田”字形四连方

师:如果现在要你来找,你认为哪一种四连方在九宫图中最容易找全?

生:“田”字形的四连方。

师:你可以找到几个?它们分别是哪几个?

生:我可以找到四个,它们分别是:

师:这四个“田”字形的“四连方”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后一个“四连方”都是通过前一个“四连方”平移得到的。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当我们找到第一个“四连方”,把它按不同的方向平移一格,又可以找到其他的三个“四连方”。

师:每一个“四连方”中都有四个数,我们可以用它来玩什么数学游戏?

生:算“24点”。

师:好的,下面让咱们来玩一玩吧。

教师出示要求:

(1)四人小组完成,每人选其中的一组完成。

(2)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

(3)活动时间2分钟。

完成后小组交流反馈,以一个小组为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师: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速度很快,你们有什么诀窍吗?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生:我们一般先想到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凑3或8、4或6。

生:还有连加或十二乘二。

师:那如果这些都凑不到呢?

生:还可以16+8、15+9、30-6……

师:谢谢这几位同学把自己算“24点”的诀窍和我们一起分享,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田”字形的一组“四连方”,还有下面三个四连方,我们也能用眼观察找全它们在“九宫图”中分别有几个吗?

师:是的,看来有一点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动手操作一下。咱们接着来研究“T”字形四连方。

3.动手操作,探究“T”字形四连方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在九宫图中涂一涂,每个“九宫图”中涂一个。时间1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巡视)

师:1分钟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找到了一些,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预设:

(1)无序,不全的。

(2)无序,找全的。

(3)有序,不全的。

(4)有序,找全的。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反馈。

预设材料一:

(1)该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找的方法。

(2)请学生评价。

(3)教师总结提升:我们先找到一个,然后将第一个通过平移、翻转和旋转的方法找到其他几个“四连方”。(板书:平移、翻转、旋转)

预设材料二: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找的方法。

(2)请学生评价比较。

(3)教师总结提升:我们还可以将“T”字形拆成两部分,先确定其中一部分的位置,再确定另一部分的位置与其组合。(教师板书:拆分、定位、组合)

师:还没有找全的同学,请你对照自我反思一下。(停顿一会儿)

师:看来,“T”字形“四连方”在“九宫图”中可以找到8个。还有两种“四连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出来吗?

生:可以。

4.自主合作,探究“Z”“L”字形四连方

师:为了提高效率,下面由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每两人为一组选择一种四连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在九宫图里找一找。(时间2分钟)

(2)组内交流,有几个?是怎样找的?(时间2分钟)

完成后请一个小组为代表进行交流,其他组进行补充。

学生用实物投影相应的作业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实物投影九宫图中进行评价。对有序找全的学生,进行表扬,进一步巩固有序思考的方法。对无序没有找全的学生,师生共同给予一些建议。

师:同学们真能干,在九宫图中把每一种四连方的个数都找全了。(课件出示:16个和8个)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在九宫图中一共找到了多少个四连方?

生:36个。

(教学意图:从“九宫图”中找“四连方”,经历了四次活动。第一次活动是整体判断:是不是所有的“四连方”都可以在“九宫图”中找到?排除了不可能的;第二次活动是其余的四种“四连方”中,哪一种最容易找,可以找到几种?渗透有序思考,由易到难,分类寻找;第三次活动是其余的三种“四连方”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例子,引导学生用多种策略进行有序操作与计数;第四次活动是策略迁移,用第三次活动获得的经验,小组合作寻找余下的两个“四连方”在“九宫图”中的种数。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在交流反馈中不断总结与完善,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猜测验证,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面,我们用“田”字形“四连方”圈出的4组数,都能够算出“24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是否剩下的32个“四连方”中的四个数也都能算出“24点”呢?

生:能。

生:不能。

师:到底能还是不能?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验证一下。

师:我们的上课时间不多了,如果每组都算的话肯定来不及。怎么办?老师把其余的32组都罗列在了屏幕上,并编上了序号。请按要求选择其中的一题做一做。

教师课件出示要求:

(1)每个人都先计算编号与自己学号对应的那组4个数,超出32号的请在其中自选。(时间2分钟)

(2)算好后,还有多的时间可以算一算别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多。

师:有算不出的吗?

生:我有。

学生报数,教师板书4个数。

师:这4个数真的算不出吗?(学生反驳)

师:还有算不出的吗?

……

逐步缩小范围,最后集中一题:7、8、1、6。

和学生一起经历验证过程:用三八、四六、连加等常用方法不行,再用30减6、27减3、18加6等方法也不行。

师:看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要去验证。学数学,我们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师:在2分钟内算出10题以上的请起立。

生起立,教师表扬:你们真是算“24点”的高手!

师:算出5题以上10题以下的请起立。

生起立,教师表扬:你们也是算“24点”的小能手哦!

师:课后,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将还来不及算的题目算一算,然后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让同伴一起来分享你的胜利果实,也让同伴来检验你算得到底对不对,好吗?

(教学意图:计算“24点”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数学游戏,教师提问:用“四连方”中的4个数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可以用来计算“24点”。为了让计算“24点”更具有意义,所以当计算后发现一种“四连方”中的4个数都可以计算出“24点”后,自然而然地进行猜想,其余“四连方”中的4个数是否都可以计算出“24点”呢?带着问题分工计算,让计算活动成为验证猜想的过程。)

上一篇:变更索赔总结下一篇:二年级语文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