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通用8篇)

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篇1

编号:

高空作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10月01日发布

2010年10月01日实施

新建贵广铁路桥梁工程

高空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项目部施工的邦土1号双线中桥邦土1号双线中桥、四寨河双线特大桥高空作业施工。

高空作业主要事项

2.1

熟悉掌握本工种专业技术及规程。

2.2

年满18岁,经体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高空作业。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和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禁止登高作业。

2.3

距地面二公尺以上,工作斜面坡度大于45°,工作地面没有平稳的立脚地方或有震动的地方,应视为高空作业。

2.4

防护用品要穿戴整齐,裤角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准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应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件上或金属结构架上,不准系在活动物件上。

2.5

登高前,施工负责人应对全体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2.6

检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作业。

2.7

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用竹篱笆围起,并挂上“闲人免进”、“禁止通行”等警示牌。

2.8

靠近电源(低压)线路作业前,应先联系停电。确认停电后方可进行工作,并应设置绝缘档壁。作业者最少离开电线(低压)2公尺以外。禁止在高压线下作业。

2.9

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并必须从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在高空投掷材料或工具等物;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不准打闹。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另星材料、另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干净,以防落下伤人,上下大型另件时,应采用可靠的起吊机具。

2.10

要处处注意危险标志和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施工。

2.11

禁上下同时垂直作业。若特殊情况必须垂直作业,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并在上下两层间设备专用的防护棚或者其他隔离设施。

2.12

严禁坐在高空无遮栏处休息,防止坠落。

2.13

卷扬机等各种升降设备严禁上下载人。

2.14

在石棉瓦屋面工作时,要用梯子等物垫在瓦上行动,防止踩破石棉瓦坠落。

2.15

不论任何情况,不得在墙顶上工作或通行。

2.16

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公尺不能超过270公斤,如负荷量必须加大,架子应适当加固。

2.17

超过3公尺长的铺板不能同时站两人工作。

2.18

进行高空焊接、氧割作业时,必须事先清除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器。

2.19

脚手板斜道板、跳板和交通运输道,应随时清扫。如有泥、水、冰、雪,要采取有效防滑措施,并经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当结冻积雪严重,无法清除时,停止高空作业。

2.20

遇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露天进行高空作业。

2.21

使用梯子时,必须先检查梯子是否坚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立梯坡度60°为宜。梯底宽度不低于50公分,并应有防滑装置。梯顶无搭勾,梯脚不能稳固时,须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

2.22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2.23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2.24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相应规范的要求。

高空脚手架注意事项

3.1

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3.1.1

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人员必须由符合劳动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考核合格,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专业架子工进行。

3.1.2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3.1.3

大雾及雨、雪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雨、雪天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3.1.4

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门式脚手架以及其他纵向竖立面刚度较差的脚手架,在连墙点设置层宜加设纵向水平长横杆与连接件联接。

3.1.5

搭设作业,应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在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保证作业的安全,脚下应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应铺设平稳,且不得有探头板。当暂时无法铺设落脚板时,用于落脚或抓握、把(夹)持的杆件均应为稳定的构架部分,着力点与构架节点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0.8m,垂直距离应不大于1.5m。位于立杆接头之上的自由立杆(尚未与水平杆联接者)不得用作把持杆。

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平稳传递。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衡。对每完成的一道工序,要相互询问并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作业人员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

每次收工以前,所有上架材料应全部搭设上,不要存留在架子上,而且一定要形成稳定的构架,不能形成稳定构架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撑拉措施予以加固。

在搭设作业进行中,地面上的配合人员应避开可能落物的区域。

3.1.6

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前应注意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

作业时应注意随时清理落在架面上的材料,保持架面上规整清洁,不要乱放材料、工具,以免影响作业的安全和发生掉物伤人。

在进行撬、拉、推等操作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站稳脚根,或一手把持在稳固的结构或支持物上,以免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或把东西甩出。在脚手架上拆除模板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托措施,以防拆下的模板材料掉落架外。

当架面高度不够、需要垫高时,一定要采用稳定可靠的垫高办法,且垫高不要超过50cm;超过50cm时,应按搭设规定升高铺板层。在升高作业面时,应相应加高防护设施。

在架面上运送材料经过正在作业中的人员时,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严禁在架面上打闹戏耍、退着行走和跨坐在外防护横杆上休息。不要在架面上抢行、跑跳,相互避让时应注意身体不要失衡。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铺铁皮接着火星或移去易燃物,以防火星点着易燃物。并应有防火措施。一旦着火时,及时予以扑灭。

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

运送杆配件应尽量利用垂直运输设施或悬挂滑轮提升,并绑扎牢固。尽量避免或减少用人工层层传递。

(2)

除搭设过程中必要的1~2步架的上下外,作业人员不得攀缘脚手架上下,应走房屋楼梯或另设安全人梯。

(3)

在搭设脚手架时,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架设材料。

(4)

作业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自行其是。

钢管脚手架的高度超过周围建筑物或在雷暴较多的地区施工时,应安设防雷装置。

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并应遵守如下要求:

(1)

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即结构脚手架不超过3kN/m2;装修脚手架不超过2kN/m2;维护脚手架不超过lkN/m2。

(2)

脚手架的铺脚手板层和同时作业层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3)

垂直运输设施(如物料提升架等)与脚手架之间的转运平台的铺板层数和荷载控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加铺板层的数量和在转运平台上超载堆放材料。

(4)

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5)

过梁等墙体构件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6)

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及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和连墙件,因作业的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和连墙点时,必须取得施工主管和技术人员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架上作业时,不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未有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补设或改善后,才能上架进行作业。

脚手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加作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在统一指挥下,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拆除作业,注意事项如下:

(1)

一定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架面材料后构架材料、先辅件后结构件和先结构件后附墙件的顺序,一件一件地松开联结,取出并随即吊下(或集中到毗邻的未拆的架面上,扎捆后吊下)。

(2)

拆卸脚手板、杆件、门架及其他较长、较重、有两端联结的部件时,必须要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禁止单人进行拆卸作业,防止把持杆件不稳、失衡而发生事故。拆除水平杆件时,松联结后,水平托持取下。拆除立杆时,在把稳上端后,再松开下端联结取下。

(3)

多人或多组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加强指挥,并相互询问和协调作业步骤,严禁不按程序进行的任意拆卸。

(4)

因拆除上部或一侧的附墙拉结而使架子不稳时,应加设临时撑拉措施,以防因架子暴动影响作业安全。

(5)

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拆卸作业区内。

(6)

严禁将拆卸下的杆部件和材料向地面抛掷。已吊至地面的架设材料应随时运出拆卸区域,保持现场文明。

脚手架立杆的基础(地)应平整夯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设于坑边或台上时,立杆距坑、台的上边缘不得小于1m,且边坡的坡度不得大于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则,应作边坡的保护和加固处理。脚手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搭设和拆除作业中的安全防护:

(1)

作业现场应设安全围护和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

对尚未形成或已失支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

(3)

在无可靠的安全带扣挂物时,应拉设安全网。

(4)

设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设施,禁止投掷。

作业面的安全防护:

(1)

脚手架的作业面的脚手板必须满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大于20cm。脚手板应与脚手架可靠拴结。

(2)

作业面的外侧立面的防护设施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挡脚板加二道防护栏杆。

2)

二道防护栏杆绑挂高度不小于1m。

3)

二道防护横杆满挂安全立网。

4)

其他可靠的围护办法。

临街防护视具体情况可采用:

(1)

采用安全立网、竹笆板或逢布将脚手架的临街面完全封闭。

(2)

视施工情况设安全通道。通道的顶盖应满铺脚手板或其他能可靠承接落物的板篷材料。篷顶临街一侧应设高于篷顶不小于1m的墙,以免落物又反弹到街上。

人行和运输通道的防护:

(1)

贴近或穿过脚手架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必须设置板篷。

(2)

上下脚手架有高度差的人口应设坡度或踏步,并设栏杆防护。

吊挂架子的防护。当吊、挂脚手架在移动至作业位置后,应采取撑、拉措施将其固定或减少其晃动。

3.2

脚手架拆除注意事项

3.2.1

拆除脚手架前,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3.2.2

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脚应穿软底鞋。拆除挑架等危险部位要挂安全带。

3.2.3

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在交通要道设专人监护,禁人入内。

3.2.4

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3.2.5

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3.2.6

拆除的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3.2.7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3.2.8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3.2.9

脚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钢类最好放置室内,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3.2.10

弯曲变形的钢构件应调直,损坏的及时修复并刷漆以备再用,不能修复的应集中报废处理。

悬空施工注意事项

4.1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措施。

4.2

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地技术鉴定或检验方可使用。

4.3

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3.1

钢结构的吊装,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安装组装,并应搭设进行临时固定、电焊、高强螺栓连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设施,随构件同时上吊就位。拆卸时的安全措施,亦应一并考虑和落实。高空吊装顶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桁架等大型构件前,也应搭设悬空作业中所需的安全设施。

4.3.2

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以及石棉水泥板等屋面板上,严禁站人和行走。

4.3.3

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4.4

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4.1

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结构复杂的模板,装、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4.4.2

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4.4.3支设悬挑形式的模板时,应有稳固的立足点。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或脚手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临边和洞口,应按本标准有关章节进行防护。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

4.5

钢筋绑扎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5.1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4.5.2绑扎圈梁、挑梁、挑檐、外墙和边柱等钢筋时,应搭设操作平台和张挂安全网。悬空大梁钢筋的绑扎,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上操作。

4.5.3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内的柱钢筋,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立。绑扎3m以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4.6

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6.1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件上操作。

4.6.2

浇筑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浇筑储仓,下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4.6.3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4.7

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4.7.1

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备用的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雨天张拉时,还应架设防雨棚。

4.7.2

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1.5~2m,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钢筋0.5m,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外侧各不小于1m。

4.7.3孔道灌浆应按预应力张拉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进行。

高空临时用电注意事项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用电在技术上所采取的措施;二是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和供电的可靠性在组织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各种制度的建立、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安全用电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5.1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5.1.1保护接地

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做可靠的电气连接。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如果人体触及此外壳时,由于人体的电阻远大于接地体电阻,则大部分电流经接地体流人大地,而流经人体的电流很小。这时只要适当控制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就可减少触电事故发生。但是在TT供电系统中,这种保护方式的设备外壳电压对人体来说还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这种保护方式只适用于TT供电系统的施工现场,按规定保护接地的电阻不大于4Ω。

5.1.2

保护接零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它的作用是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时,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电路,使其变成单相短路故障,因零线的阻抗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一般大于额定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大的单相短路将使保护装置迅速而准确的动作,切断事故电源,保证人身安全。其供电系统为接零保护系统,即TN系统。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可将TN供电系统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

1)

TN-C供电系统。它的工作零线兼做接零保护线。这种供电系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相四线制。但是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时,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所以保护线所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有一定电位。如果中性线断线,则保护接零的漏电设备外壳带电。因此这种供电系统存在着一定缺点。

5.2.2

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5.2.3

TN-C-S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现场如果与外单位共用一台变压器或本施工现场变压器中性点没有接出PE线,是三相四线制供电,而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专用保护线PE时,可在施工现场总箱中零线做重复接地后引出一根专用PE线,这种系统就称为TN-C-S供电系统。施工时应注意:除了总箱处外,其他各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连接,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把大地兼做PE线。Pe线也不得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动作。

不管采用保护接地还是保护接零,必须注意:在同一系统中不允许对一部分设备采取接地,对另一部分采取接零。因为在同一系统中,如果有的设备采取接地,有的设备采取接零,则当采取接地的设备发生碰壳时,零线电位将升高,而使所有接零的设备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5.3

设置漏电保护器

5.3.1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5.3.2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5.3.3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5.3.4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5.4

安全电压

5.4.1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5.4.2对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隧道、人防工程、有高温、导电灰尘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工作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5.4.3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内总配电屏和室外分配电箱或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开关箱内应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蒸汽、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m,小于1.5m。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重0.5mm。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5.4.4

电气设备的安装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作电气连接。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4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

导线剥削处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著除外)。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刷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

5.4.5电气设备的防护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l,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

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lO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l~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对于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对于既不能达到最小安全距离,又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关部汀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

5.4.6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1)

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2)

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3)

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

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5)

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5.4.7

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施工现场的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工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用品,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

检查、维修配电箱、开关箱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配电箱内盘面上应标明各回路的名称、用途、同时要作出分路标记。

总、分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h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上锁。

各种电气箱内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清洁。箱内不得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

熔断器的熔体更换时,严禁用不符合原规格的熔体代替。

5.4.8

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

现场中所有架空线路的导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绝缘铝线。导线架设在专用电线杆上。

架空线的导线截面最低不得小于下列截面:当架空线用铜芯绝缘线时,其导线截面不小于10mm2;当用铝芯绝缘线时,其截面不小于16

mm2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的架空绝缘铝线最小截面不小于35

mm2,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6

mm2。

架空线路的导线接头:在一个档距内每一层架空线的接头数不得超过该层导线条数的50%,且一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线路在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路档距内不得有接头。

架空线路相序的排列:

(1)

TT系统供电时,其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向右为L1、N、L2、L3;

(2)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和保护零线在同一横担架设时的相序排列: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N、L2、L3、PE;

(3)

TN-S系统或TN-C-S系统供电时,动力线、照明线同杆架设上、下两层横担,相序排列方法:上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L2、13;下层横担,面向负荷从左至右为L1、(12、L3)、N、PE。,当照明线在两个横担上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最右边的导线为保护零线PE。

4)

架空线路的档距一般为30m,最大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应大于0.3m。

5)

施工现场内导线最大弧垂与地面距离不小于4m,跨越机动车道时为6m。

6)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电杆应为专用混凝土杆或木杆。当使用木杆时,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130mm。

7)

架空线路所使用的横担、角钢及杆上的其他配件应视导线截面、杆的类型具体选用杆的埋设、拉线的设置均应符合有关施工规范。

5.4.9

施工现场的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应采用穿管埋地或沿墙、电杆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橡皮电缆沿墙或电杆敷设时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扎。固定点间的距离应保证橡皮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的荷重。橡皮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

电缆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绝缘包扎后的接头不能降低原来的绝缘强度,并不得承受张力。

在有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临时电缆必须采用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同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沿墙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18m。

5.5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5.5.1

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5.5.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5.5.3

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5.5.4

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5.5

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5.5.6

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5.7

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5.5.8

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安全网挂设注意事项

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GB5725-35规定,即外形尺寸为1.8×6m和4×6m两种,每张网的重量应少于15kg/张大于8kg/张,安全网分平网立网两种。立网的目数应在2000目(10CMX10CM)以上。

6.1

平网:

安装平面不垂直于水平面,主要是用来接住坠落的人和物的安全网称为平网。

6.1.1平网要能承受重100kg底面积为2800cm2 的模拟人形砂包冲击后,网绳、边绳、系绳都不断裂(允许筋绳断裂),冲击高度10m最大延伸率不超过1.5m。

旧网重新使用前,按GB5725-86规定,应全面进行检查,并签发允许使用证明方准使用。

6.1.2网的外观检查:

1网目边长不得大于10cm,边绳、系绳、筋绳的直径不少于网绳的2倍,且应大于7mm。

筋绳必须纵横向设置,相邻两筋绳间距在30至100cm之间,网上的所有绳结成节点必须牢固,筋绳应伸出边绳1.2m,以方便网与网或网与模杆之间的拼接绑扎。(或另外加系绳绑扎)。

旧网应无破损或其他影响使用质量的毛病。

6.1.3

网的选择: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网的类型,根据负载高度选择网的宽度、立网不能代替平网使用,而平网可代替立网使用。

2当网宽为3m时,张挂完伸出宽度约2.5m,当网宽4m时张挂后伸出宽度约3m。

6.1.4网的安装:

安装前必须对网及支杆、横杆、锚固点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安装。

安全网的内外侧应各绑一根大横杆,内侧在横杆绑在事先予埋好的钢筋环上或在墙(楼板)的内侧再绑一根大横杆与外侧安全网的里大横杆绑在一起,大横杆离墙(或楼板)间隙≤15cm。网外侧大横杆应每隔3m设一支杆,支杆与地面保持45°角,支杆落点要牢靠固定,如在楼层无法固定时可设扫地杆,把几根支杆底脚连在一起与柱绑牢。

安全网以系结方便,连接牢固又易解开受力后不会散脱为原则。多张安全网连接使用时,相邻部分应紧靠或重叠。

平网安装时不宜绷得过紧,应外高内低(外侧高出50m)网的负载高度在5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2.5m以上,10m以内时网伸出建筑物宽度最小3m。

在输电线路附近安装时,必须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并采取适当的防触电措施,否则不得安装。

第一道安全网一般张挂在二层楼板面(3~4m高度),然后每隔6~8m再挂一道活动安全网(GB5725-85规定)。多层或高层建筑除在二层设一道固定安全网外,每隔四层应再设一道固定安全。

网与其下方(或地面)物体表面距离不得小于3m。

在张挂安全网时应事先考虑到在临时需进出料位置应留有可收起的活动安全网,当吊料时将网收起,用完时立即恢复原状。

6.2

使用、维修、保养:

6.2.1

全网在使用中必须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杂物及时清理。

6.2.2

当受到较大荷载冲击后,应更换新网或及时进行检查,看有无严重变形、磨损、断裂、连接部位脱落等确认完好后,方可继续使用。

6.2.3

按GB5725-85规定使用中每3个月应进行试验绳强力试验(或根据说明书进行试验)。.6.3

安全网的清理:

清理安全网需要进入安全网,事先必须先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是否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安全网清理,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杂物,禁止人站立安全网上,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清理杂物时,地面应设监护人,禁人入内,或是加设围栏。

6.6

立网:

安装平面垂直于水平面(相对来说),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和物坠落的安全网称为立网。

6.6.1

根据GB5725-85规定,立网边绳、系绳断裂强力不低于300kgf,网绳的断裂强力为150-200kgf,网目的边长不大于10cm。

6.6.2

挂设立网必须拉直、拉紧。

6.6.3

网平面与支撑作业人员的面的边缘处最大的间隙不得超过15cm。

END

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篇2

1 以作业标准化为核心, 抓好 “立标、学标、执标”

岗位作业指导书的根本用途即为指导现场作业, 关键是要紧贴现场, 将规章制度分解成简明、实用、具体的作业流程和方法。以作业标准化为主线, 着力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学习和执行三个重要环节上下功夫, 力促作业标准的有效落实。

1.1 加强作业指导书修订随着铁路运输和修程修制改革的发展, 现有的作业指导书在规范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瑕疵, 因而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在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和实施过程中, 以问题为导向, 形成“初步修订-集中研讨-现场试行-动态修订”的闭环过程。通过组织作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评价作业流程是否符合现场操作、作业工序是否流畅规范、作业项目是否覆盖质量要求、安全风险是否防控到位, 为指导书编制者修订改进提供了切实依据。

1.2 推行作业指导书视频化为克服传统纸面作业指导书存在的“内容抽象、难于理解”弊端, 推行视频化进程日益迫切。一方面, 视频化作业指导书可以将作业流程、重点工序等关键要素通过直观的形式全面展现, 方便职工学习;另一方面, 可将日常演练与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作业视频对比, 反映出演练中出现的程序颠倒、工序漏项等典型问题, 辅以讲解纠正, 更加入脑入耳。

1.3 强化执标过程管控为深化过程管控机制, 通过科技手段和考评机制实现常态化过程管控。一是施行信息化管理, 强化过程控制。通过TPDS、KMIS等关键数据分析, 深化安全风险研判, 强化按标作业。二是以作业执标为源头, 抓好考评机制常态管理。开展以岗位作业指导书掌握程度为必要条件的综合岗位星级评定, 直接与收入挂钩, 切实形成以作业标准化为核心的考评机制。

2 以Z99/100 次乘务为例, 做好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

针对乘务作业管理点多面广、流动性大, 按照车次分别编制乘务作业指导书, 下面以Z99/100 次为例, 探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修订:

2.1 初步修订, 优化作业指导书编制结构体系

重点从结构调整、内容优化、关键提示等方面入手完善编制结构。

2.1.1 细化作业单元, 增加作业流程图将上海至九龙乘务往返作业全过程划分为出库、始发、途中巡视、站停作业、站折、入库折返、到达入库七个标准单元。将每个作业单元按照作业分工、项目分解为作业步序, 以流程图形式进行串接, 分别制定作业流程图, 保证各工序要点清晰、流程规范, 方便乘务员对照执行。

2.1.2 制作《风险提示卡》 结合运行区间、季节特点和车辆状态等从库内作业、始发作业、途中列调频点更换等11 个方面全范围涵盖乘务途中的风险点, 制定《车辆乘务员一次出乘风险提示卡》。

2.2 集中研讨, 强化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在指导书的初步修订后, 召集技术专职、车间分管主任及现场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专项研讨, 逐项审核修订, 重点加强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的对应落实。

2.2.1 梳理《行规》条款根据Z99/100 次客车途经区间, 针对各局行规差异点进行归纳, 确保行车规章掌握执行到位。其中, 旅客列车制动故障关门限速及热轴处理的规定差异较大, 结合乘务途中作业实际情况, 在Z99/100 次乘务一次往返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按总公司 (铁总运〔2015〕131 号、运辆客函〔2015〕275 号) 要求执行, 确保行车管理规定执行的统一性。

2.2.2 规范技术检查和瞭望确认标准原作业指导书未结合站停时间对具体作业做出明确规定, 现在明确要求以停站时间为依据, 6 分钟及以上的, 乘务需执行技术检查, 6 分钟以下的, 执行瞭望确认。

2.2.3 明确安全号志设撤要求原作业指导书中对红旗设置要求为“来车方向左侧”, 但在实际执行中极易造成误解。根据新《技规》相关要求, 在作业指导书修订中明确了红旗设置在机次位非站台侧、尾部站台侧, 及处置故障车的站台侧中部。

2.3 现场试行, 动态修订, 提高指导书与现场作业的适应性

根据“标准按照做的写, 作业按照写的做”的思路, 增加现场试行环节, 查找作业指导书在现场作业的不适应。结合试行现场反馈, 及时修订、持续跟踪, 不断做好作业指导书的动态完善。

2.3.1 明确双人作业分工乘务员作业反映作业指导书未对双人作业内容进行细分, 1、2 号位作业人员需自行商定分工后再进行作业, 导致作业职责不清、劳动效率不高, 存在作业漏项风险。为此, 对1、2 号位作业内容予以明确, 确保分工明晰、作业有序。

2.3.2 纳入尾部风管吊挂要求结合乘务安全风险研判, 为了防止乘务参与制动试验后遗漏尾部风管确认造成隐患, 在作业指导书的修订中, 强调乘务员在出库、始发、站停等作业单元中, 制动试验后对尾部软管进行吊挂并确认的作业要求。

2.3.3 纳入供电故障处置标准为解决DC600V供电故障处置过程中车辆与机务职责不清的问题, 对供电故障处置流程进行明确。供电请求时, 从首尾供电通讯连接线的发光二极管直观判断供电请求信号和电源是否到位, 在摄录后并去除通讯连接线后再申请强供;规定除短路、过载故障外, 利用供电请求的集控作用, 直接测量DC600V主干线绝缘情况, 缩短应急处置时间。

2.3.4 明确在线绝缘检测作业针对2012 年之后新造车随车配置DC600V在线绝缘加测装置, 在作业指导书中增加了关于在线绝缘检测装置的巡视要求, 确保作业标准覆盖全面。

3 以典型抓编制, 以学习促执行, 推进作业标准化

总公司在规章体系规范、客车源头质量和客车检测技术上的有效推进, 为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明确了前进方向。通过更加规范编制作业指导书, 切实提高职工指标能力, 有效发挥作业指导书的唯一标准作用, 将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工作的本质要求, 作业标准化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根本保障。不断优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修订, 促进作业人员学标和执标是实现作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作业指导书在倒闸操作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65-01

1、企业发展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加强和规范变电站倒闸操作作业的动态管理,实施对现场的全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夯实安全基础,规范变电倒闸操作的执行环节和执行程序,确保操作中不发生各种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从而确保电网的坚强、可靠和安全稳定运行。

2、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确保变电站操作安全,防止操作中发生各种事故。通过执行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把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安全管理的每+环节和现场行为都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解决了电力生产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危险点预控分析,进行程序化操作,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达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的目的,有效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流程过程控制说明

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作业过程中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的控制。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作业人员对指导书的应用信息及时反馈,以指导日后的编写。指导书应体现作业要求具体化,人员分工明确化,工作责任直接化。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履行签字手续。

其过程:操作队值班员接操作预告,副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倒闸操作票,操作队正值班员编写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成后,传送到操作队队长进行审核。操作队队长对接受到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向调度所主任发送,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正值班员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调度所主任对操作队队长传送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批。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发送给操作队,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操作队,由值班员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操作队队长根据操作任务确定操作人员,且符合作业指导书中“人员要求”的标准。操作人员提前到达工作现场,在操作前,监护人根据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中的内容向操作人交代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操作中注意事项。指导书学习、确认后,监护人和操作人检查、准备所需工器具,做好操作准备,等待调度操作指令。接到调度指令,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完成全部操作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的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监察部根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查与考核办法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所有工作完毕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网上“指导书”回填、归档。

4、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针对现场实际,所要操作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编写时要考虑周全,对关键环节不要有遗漏;操作所涉及的工器具,从检查、统计、使用等方面进行编制;对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及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在操作卡中进行编制。

其过程:根据操作预告明确应操作设备的范围,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双重名称。每份指导书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可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状态之间的互相转换,或者通过操作达到某种状态。值班员根据操作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编写,编写注意以下环节:人员要求,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着装情况进行分析,操作程序、方法,操作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从验电及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检查断路器的机构和操作后的位置,避免造成误操作隔离开关,其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方面进行分析。对编制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值班人員针对危险点分析,值班人员针对危险点分析。对具体操作中使用的工器具进行统计,包括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操作杆、钥匙等。

5、持续改进

冬季施工作业指导书 篇4

一、工程情况

XX项目工程自9月份开工,工程进展顺利,XX当地10月底进入冬季施工,下列工程单体需在冬季进行施工:生化池、综合用房、脱水机房、变配电间及水泵房。

二、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

为加强冬季施工管理,做好冬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项目部组建冬季施工领导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任朱晓庆组长,负责本合同段冬季施工的组织,指挥计划。项目总工周伟杰负责冬季施工技术交底,组织对冬季施工质量的自检、验收、评定等工作,项目书记梁金兵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组织生产、协调安全、文明施工等过程的控制管理。其余人员分工明确,逐级落实各自职责。

三、冬施期间安全管理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标准、规范,将施工现场“防冻、防滑、防触电、防火灾、防中毒”作为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大型机械的使用管理、高处和临边作业、临时用电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控,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冬施保暖防冻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的冬期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及时发放。

(2)特种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温度高的时段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要满足冬施要求。

(3)机械、材料不得立在冻土和冻物上,以防冻融变形而引起事故。各种用水、消防栓的管道和阀门均应保温防冻。

(4)机械、材料不得放置在水里,防止受冻,尤其是电缆线。

(5)室外气焊作业,应经常检查胶皮管、氧气瓶、乙炔瓶、减压阀,以防冻结。

2,冬施防滑安全措施

(1)对脚手架及洞口、临边防护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坡道应加密设置防滑条。对施工人员上下的坡道、通路、脚手架上面的堆积物必须及时清理干净,以防滑倒或坠落伤人。下霜、雪后,一切作业场所、通道、脚手架、坡道及吊运构件周围等,应先全面清扫干净后方可作业。

(2)高处作业人员不能穿硬底鞋、带钉鞋,应穿防滑鞋,并力求衣着灵便。高处作业周边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作业安全。

(3)遇到大雾、大雪和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作业及吊装和运输。

(4)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积冰和霜,防止人员滑跌。现场冲洗车辆等用水完成后,及时清扫周围地面的积水,防止地面结冰而引发事故。3,冬施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电气设备的操作和安拆机械设备的电源线时,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操作。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使用绝缘工具。电工每日上班后先把现场线路和电气设备仔细检查一遍,有问题及时修整,并应认真做好日巡视记录。

(2)在冬施期间,应定期对现场所有动力照明线路,供配电电器设施进行检修,对存在线路老化、安装不良、绝缘降低以及漏电等问题的线路及设备,必须及时更换处理。对架空线缆和配电箱操作场地要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

(3)冬施期间要经常对各种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各级配电箱要防水防潮,指定专人每天检查维护。根据电路中实际负荷的大小,正确选用自动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根据额定电流,合理选用符合要求的导线(包括接零线)。

(4)大风、降雪、降雨、雾霜天气,要认真检查现场电路、配电箱、变压器等临时用电设施是否安全可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如有严重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马上安排解决。

(5)宿舍内禁止使用电炉子和碘钨灯取暖。4,冬施机械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进入冬施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保养,防止机械和车辆受冻,对机械传动部位应及时检查,如有缺陷,及时维修、调整。重点做好塔吊等大型设备的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有效可靠,提高设备防冻、防风和防坍塌能力。

(1)机械设备及机具在使用前必须更换冬季适用的润滑油和运动部件,加强冻害的检查,若有冻害发生,必须由专业人员维修好后,方可投入使用。

(2)使用过程中,加强检查,确认设备正常运转。

(3)使用完后,按冬期防护措施进行养护操作,如放干所加冷却水等。

(4)所有设备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5)用电机械设备要按照规定做好接零保护,经常检查和测试保险和限位装置等,确保灵敏可靠。

(6)现场机械操作棚,必须搭设雨棚,防止雨雪影响。5,冬施防火安全措施

(1)凡是冬季取暖、生产用火,必须在动火前提出申请,经项目部检查批准,做到有动火制度、有消防器材、有专人监管,做到人走火灭。

(2)施工现场配电柜、仓库、木工棚等易燃部位,要和用火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尽量设在下风向或侧风向。

(3)在高处进行电气焊作业时,须设置防火花下落飞溅的措施。

(4)对易燃易爆物品应设专库存放,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宿舍内不得存放汽油、油漆、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

(5)消防器材和灭火工具要有专人管理,保持完整好用。只限消防专用,禁止占用,挪作他用或移动位置、损坏等。消防器材周围不准堆放杂物。

(6)取暖用的电热毯在上班前必须关闭电源。6,冬施防爆安全措施

(1)易燃易爆物品或容器与明火之间,要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

(2)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分开摆放,并有5米的安全距离,距离明火有10米的安全距离,乙炔瓶必须立放使用。禁止敲击、碰撞、抛掷、滚滑气瓶,禁止与油类接触,(3)各种机械和车辆的油箱、油料容器及乙炔瓶口冻结时,应用蒸汽、热水溶化,禁止用明火烘烤。

(4)不得用电焊、气焊直接切割油桶。

工程变更管理作业指导书 篇5

1.目的:

1.1 确保未经处理的更改前的产品,辅件,资料不会被混用。

1.2 对更改要求进行分析、评审,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更改对品质、成本、交期的影响控制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3 对供应商的变更进行控制,确保供应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2.范围:

工程变更。

3.权责:

3.1 业务部:反馈客户关于更改状态,对品质、成本、交期的资讯。与客户协商更改后成本损失的 处理。

3.2 工程部:负责接收、评审、处理、转达、确认工程更改。

3.3 制造部:按工程变更单执行。

3.4 品质部:监督变更更改的执行情况及确认品质。

4.内容:

4.1 工程变更若由客户提出,则按客户要求进行变更;若非客户提出,则需事先征得客户同意。

4.2 工程部接到更改要求后,必须准确、及时地分析、传达,必要时召集相关部门责任人讨论。

4.3 工程部对更改项目须进行评审:

4.3.1有下列情况时须和更改提出者进行沟通与确认:

A)若变更会对品质、生产、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B)变更后交期难以达成;

C)结合制造经验,对更改方案有异议。

4.3.2内部更改若会影响品质,由品质部通知业务部,再由业务部与客户联系并征得确认。

4.4 工程部评审无异议后,发出《工程变更单》将信息、及更改要求、更改标准等准确、及时的传递到供应商、模具厂、制造、品管等相关单位。

4.5 对模具等重大工程更改时,工程部负责在更改后重新确认品质、生产状况,并将更改后样品送 客户确认。

4.6 工程变更后由工程部负责发出《工程变更单》经部门主管及厂长或总经理审批后发出,清点更改前的产品,辅助物品及相关资料。客户要求更改由业务部与客户协商产品处理方式,工程确认辅助物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理方式。内部提出更改由工程部提出处理方式,经厂长或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4.7 供应商对原材料及过程等方面的更改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经评审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改。

4.8 品质部对更改后的产品品质进行追踪及负量产后不良清理及报废。

5.变更等级及验证项:

根据工程变更对产品性能、客户要求满足度的影响,我司将变更分为两类三级:Major--ClassⅠ,Minor--ClassⅡ/ClassⅢ。Major,是对产品性能、外观、质量及客户有较大影响的变更;Minor,是对产品性能、外观、质量影响不大的变更。ClassⅠ需要给所有客户发《工程变更单》,ClassⅡ 给部分客户发《工程变更单》,ClassⅢ所有客户都不需通知。

序号

变更项目

变更影响

变更等级

是否启动 ECN

验证及处理方式

ENC会签部门

是否发ECR给客户

EPE

工艺流程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

工程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采购部

Y

原材料厂商

LDPE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提供测试报告和材质证明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静电剂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提供测试报告和材质证明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色母

Major

Y

重新制样并和客户对色,提供测试报告和材质证明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单甘酯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提供测试报告和材质证明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PO

工艺流程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

工程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采购部

Y

原物料厂商

Major

Y

重新制样并测试,提供测试报告和材质证明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包装数量、包装材料

Minor

N

/

制造部 品质部

N

ROHS环保

Major

Y

提供第三方SCS

工程部 采购部 品质部 业务部

Y

生产设备、治具、刀模

Minor

N

首件检验记录表

工程部 品质部 制造部

N

生产产地迁移

Major

Y

/

工程部 采购部 制造部 品质部 采购部 行政部

Y

其他

Minor

/

/

/

/

修订标记

年 月 日

修订内容

修订原因

编 制

审 核

2021.4.27

新增第5项,变更等级及验证项

工程变作业更细化和合理

罗群招

软土路基处理施工作业指导书 篇6

为确保集团公司创优目标,确保渝(重庆)怀(化)铁路25标我管区软土地基处理工程质量,根据《渝怀施路—25》蓝图和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及《验标》要求,结合我段线路长、软土地基段不连贯、里程跨度短,工艺原理相似等现场情况,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望施工现场遵照执行。

一、软基概况

管区地质属低山溶蚀槽谷地貌,线路行进于坡脚槽谷边缘,地形起伏小,槽谷内多为水田和旱地。为冲积淤积地表,表层覆土为软粘土,厚0.6~1.0m不等,多为软塑砂粘土,含水量偏大,承载力小,不能满足路基基底承载力要求。必须坚决、彻底地对软基进行有效地处理。

二、前期检测与要求

1、根据设计、技术交底和现场地段,进行地基情况调查,通过走访村民,开挖探测基坑等手段,复核设计蓝图。

2、软基两端过渡段区域,应一同检查、确定,遇与设计不符,应遵照先报告、后(设计)确定,再处理的原则,现场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3、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技术交底要求,做一段试验路段,以检测基底承载力和换填质量。

4、施工前,应修好便道,确保换填的清淤、清挖、换填土石方施工能顺利进行。

5、施工前,应选好取石场,换填石方必须经试验人员检查、试验合格,石方粒径经现场技术主管和施技科质检人员的检测合格后,方可填筑。

6、桥涵缺口处(路基施工过渡段)的地基处理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施工办法按“桥涵缺口填筑”专项办法执行。一是涵背覆盖0.2m厚粘土包裹涵洞;二是涵洞两侧同时分层,每层厚0.3m,填筑渗水料,分层填筑,分层检测,检测合格,方可逐层回填;三是填料石块粒径不得大于0.15m;四是填筑的范围,涵两侧平涵顶2b(涵顶宽)扇形区域;五是不得把大量粘土回填至涵顶及两侧区域。

7、软基挖基前,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底一般情况不易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发生积水和四周侧面软粘土坍塌。

三、挖基及基础检测质量要求

1、软基处理施工,挖基可选在非雨天,或安装水泵抽排水,基础不得积水。

2、挖基宽度和厚度尺寸应满足设计和技术交底要求。

3、基础应清理平整。

4、基础清好后,应及快做基底承载力试验,及时报有关技术人员和监理检测,合格后,方可按《路基路堤填筑办法》逐层、分层填筑。

四、换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我管区软基处理,设计各有不同。根据设计要求,各段施工方案如下:

㈠塑料排水板(塑料插板)

1、施工段为dk388+800~+885段路基。

2、严把材料(采用帖覆式塑料排水板)进场关,材料主要性能、要求如下:

①截面厚度4.5mm,截面宽度96~100mm;

②复合体抗拉强度>2.0kn/10cm;

③纵向通水量(在侧压350kpa时)不小于5510-6m3/s。

不断裂不剥落。

3、塑料排水板施工注意事项:

①施工前,先平整场地,上面铺设0.3m厚的砂垫层,表面形成自右向左4%~8%的横向排水坡。

②施工前,应测量放样,按正三角形(即梅花形)布置,定点插桩或撒石灰圈。

③塑料排水板施工,采用插板机施工,顺线路(渝—怀)方向逐排进行,现场技术人员旁站,插板动力杆上,先做好深度标记,旁站并逐桩记录(桩点和深度)。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值,插板必须垂直插下。

④塑料排水板不考虑搭接,实行无搭接施工。

⑤每块板露出地面0.5~0.6m,并统一将外露部分向线路左侧方向倾斜。

⑥发现插板倾斜或跟袋,应重新施做。

⑦施工完毕,并检测合格后,方可铺设土工格栅。

㈡土工格室

1、施工段dk387+800~+900,长(来源:好范文 http:///)100m。

基床采用中粗砂夹土工格室加固处理。

2、注意事项:

①土工格室高0.15m,焊距0.33m,格室内充填中粗砂,格室下铺0.1m厚中粗砂底层,上铺复合土工膜,表层铺0.1m厚中粗砂。

②土工格室底部两侧(侧沟处)安装pc材料泄水孔,孔纵向(线路方向)布置每米1个。

③线路中线向两侧布置4%~10%的横坡。

㈢铺设土工格栅

1、铺设地段dk393+810~+970段等处。

2、严把进料关,复合土工膜在运输、贮存和铺设时,不可受强烈撕拉、穿刺,注意防火。

3、铺设时,铺设长度、宽度等,注意事项:

①土

工格栅铺设前,地面应平整,有4%的横坡,碾压密实,检测合格后,先铺一层0.1m厚中砂;

②土工格栅按设计和技术交底要求的尺寸、规格铺设,路堑段复合土工膜幅宽6.0m,路堤段复合土工膜幅宽4.0m;

③土工格栅铺设时,应拉直、铺平整;

④各幅间搭接尺寸不得小于0.3~0.3m,联接牢固;

⑤砂料应采用含泥量小

(不大于5%)的中粗砂,砂中不得含尖石、树根、石块等杂物。

4、在处理完的加筋垫层上填第一层土时,应先填两边,后填中间,平铺、夯压,压实时,先静压2~3遍,然后振动压,直至合格。

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篇7

一、变文本作业为动手作业

传统的作业练习, 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 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 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文本符号的往来, 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 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 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 甚至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 用创作的乐曲、摄录的活动录像、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 进行学问的探讨, 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学习了古诗《江雪》, 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 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琥珀》, 让学生试着制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 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时, 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 举行“春之声”诵读会等。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 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 还广泛了解了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此时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 而是一个学习的载体, 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 利用熟悉的材料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 与相关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 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 学生不仅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 还收获了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变被动完成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为此,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 笔者认为在教完生字、新词后, 不需要让学生机械地抄写, 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 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 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信任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变整体统一为体现层次

学生之间有差异,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 给学生“自助餐”式的作业设计, 创设宽松的作业氛围,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习古诗《小池》后, 教师设计以下几项作业: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作业第一项是巩固练习, 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指导学生迁移学法, 提高阅读能力。三项作业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学生选择的范围, 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又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道:“创造性只能培养, 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 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行动, 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如学完《争吵》一课后, 教师提问: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 有一位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 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 忽略了原则, 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教师在评价这样的回答时, 不应只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 而应注重他们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说不在乎学生答的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教师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藩篱, 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尊重个人见解, 允许学生间的争论。

五、变单一评改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学生的个性特征, 对于教师来说, 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每一次作业批改, 教师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勤奋学习, 解答他们的疑难困惑, 带领他们走出挫折, 提出合理建议, 分享成功的快乐,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评价学生的作业, 不仅要评价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习惯和创意。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 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捕捉作业中的亮点, 如学生字写得好, 增加写字质量的评价;学生理解与众不同, 富有创意, 可在作业本上画上笑脸;学生作业质量高, 令人赏心悦目, 可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

一、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的功能

(一)预习作业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预习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预习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二)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备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预习作业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的学习基础薄弱,造成了听不懂课,成绩下降的后果。另外,由于一些教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教学时注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学生就更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作业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科量也大,趣味性的内容又相对较少,所以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多是让学生背诵概念知识或是做卷子上的习题,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模式,不再充满好奇心及新鲜感。这是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的另一原因。

(三)教师对预习作业指导不够重视。

教师习惯于把功夫下在课前或者课上,却往往忽视对课后预习作业指导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检查不及时使得老师们渐渐的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重视。

三、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一)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卷调查表明,小学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学数学,做数学预习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预习作业和抄袭预习作业现象。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

(二)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指的是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预习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我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路程应用题”教学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有多远?你是怎样得来的?你来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比一比看谁说的较准确,谁的方法好。第二天学生汇总出了这些方法:

学生1:我家离校大约0.5千米。我先测出我的步距,然后数到学校门口有多少步,相乘得来的。上学用了10分钟。

学生2:我家离校大约2.5千米。我先测出我正常情况下1分钟能走多远,然后看我到校用了多少分钟,再相乘得来的。我上学用了35分钟。

学生3:我家离校大约5千米。我是父亲用摩托车送来的,车上有里程表,我们用了15分钟。

还有骑自行车来上学的;有先走一段路,后又乘车来上学的等等,这为教师上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具有典型性意义的题目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作用是显见的。典型性题目的设计,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遍存在于数学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中的“容量大、质量低”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升华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效率。

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练的数学语言了。

收集整理如下:

(1)一条裤子4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是: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用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了这种数量关系: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炼。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问题的设计,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习作业应适量。

过多的预习作业,不仅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目前,学生近视低龄化、普遍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程,其中预习作业又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预习作业应适量。

四、结论

预习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策略是为了消除传统预习作业形式中出现的弊端,使学生的人格在预习作业过程中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符连媚 新教育 2009/10

[2]预习——小学数学学习的利器 肖元莲 小学教学设计 2008/11

[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预习观 卢建琴 教育科研论坛 2005/10

上一篇:在升学宴父母的讲话稿下一篇:上海浦东法院法官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