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篇1

叮咚,上课的铃声依旧那么清脆,但此时的铃声却像勾魂使者一般。但铃声再次响起。我们就会失去3年以来最熟悉的老师,最熟悉的教室,最熟悉的……

这最后一堂课。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教室里传出来的只有老师的教导的声音。全班静得十分可怕。曾几何时,老师对我们班的一些调皮的同学感到失望。但此时的他们却正坐在座位上仔仔细细的听老师的教诲。他们脸上流溢的不再是笑脸而是庄重而严肃的脸他们是那么仔细的在听,生怕漏掉老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此时时间却没有丝毫要放慢的意思因为他看过太多这种场面了,它也明白时间越长,最后分离时越痛苦。

时间是无情,铃声终于响起,学生们缓缓站了起来以3年来从未有过的声音说:“谢谢老师。”

我们仍坐在座位上,正在不舍得离去。这一去就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窗外知了正在鸣叫,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傍晚时分,走出了教室抬头看见夕阳和晚霞。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知道当何时我才能吟出这首诗的最高境界,夕阳与晚霞固然美,但在这种场景之下,终觉得有些凄凉。

操场上依稀还出现我们以前打球的情景我们是那么的豪情奔放。只可惜不知何时才又有这一场景。

离别总是令人感到悲伤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固然很悲伤,但总有一天会在一起的。

走出了校门口,与朋友们道别后,望着远离的朋友心中暗暗地祝愿:“希望他们可以一切顺利,等到以后相见更是一番惊喜。”

时间也不早了,转身注视着生活过3年的母校望着校门口。我当劝导队的种种。与朋友打打闹闹的走进学校。从前那个童稚未泯的小孩子。现在已经变成了懂事的小孩子。人们总是说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时候,这话一点也不假。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篇2

走进教室,看见李老师的笑,我想:老师不会借月饼写作文吧,千万不要啊!

就在我祈祷的时候,李老师调出了一个演示文档,上面写着:“中秋快乐。”看来不是写作文,有和我一样心思的同学,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心放了下来。

开始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看了一段关于中秋节的传说,然后讨论起了“月饼怎么吃更有创意”的话题。当老师宣布讨论开始后,教室里就像一碗清水倒进了热腾腾的油锅里般炸开了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炒着吃,有的说煮着吃,有的说蘸酱油吃……李老师的答案则出乎意料,她说可以像糖醋排骨一样炸着吃。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声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就响了。李老师宣布道:“同学们,月饼可能还有很多吃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想。不过,我这里还有一种吃法,各位必须按方抓药,那就是:在作文上‘吃’。本次作文课的作业是:把今天课上的事情写下来,不少于500字。”

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篇3

师:读一篇好文章,每每读到佳处,就会觉得有美丽的图画浮现在眼前;欣赏一幅好画,品味其中的意味,又会觉得好诗好文潜藏其中。请欣赏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北山初雪》图,当你被画面的色彩、形状所营造出的奇致优美的意境感动时,不知不觉涌入你心头的诗句是什么呢?

生: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文学家和画家对美的观察竟是如此的异曲同工和丰富多彩,美文和美画有惊人的一致。我们由《北山初雪》图而想到岑参的《白雪歌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联想。联想有什么特点呢?

生:由此及彼,从这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师:注意,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与之相关,二是其他事物。请思考由“雪”和“绿”会想到什么?

生:植物、春天、希望、青春。

生:唐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古人用“妙手回春”来品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咏雪的千古名句。此诗不仅运用联想的手法,还有丰富的想象。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把雪花比作梨花,而且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那么什么是想象呢?

生:将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它也能将生活的感受与思考串联起来,能使语言凝练新鲜,使文学形象新颖生动。

师:造物主将我们人类造成今天这个样子,伟大的神明在提醒我们,一只眼睛看现实世界,一只眼睛看幻想的世界;一只耳朵倾听物质世界的声音,一只耳朵倾听灵魂的声音;一只手把握现在,另一只手创造未来;双脚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留下的脚印才会是充满诗情和画意的。其实,我们自从学会了语言,就学会了想象,处在青春妙龄的少男少女,每个人都是天才的诗人,因为这个年龄最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假定就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面向苍穹的点点繁星,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妹妹的眼睛,

生:我想到了灯火。

生:我想到了宝石

……

师:好,同学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请问刚才这位同学,你想到牛郎织女他们在干什么?

生:在隔河相望。

生:在哭,泪流成河。

师:大诗人郭沫若也曾数着星星发挥着美好的想象,现在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么推想的。先让我们一齐诵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谈谈这首诗在想象方面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诗人由繁星想到街灯,由街灯想到街市,由街市想到珍品,由物想到人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融天上地上为一体。尤为可贵的是,诗人跳出传说的局限,想象了浅浅的天河,自由来往的牛郎织女,使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推测想象,还是特征想象、自由想象,都要合情合理,要新奇大胆。如何做到呢?

师:1、要关心生活,积累生活。2、要勤于思考。3、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苏轼对庐山的面貌的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达芬奇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写作文,我们若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思路洞开,文思泉涌。如何借联想和想象来拓展写作思路呢?

请以《零的断想》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赋予“零”丰富的内涵。

生:零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良和丑陋。

生:零就是飘零的浮萍,历经风雨,终于找到停泊的港湾。

生:零就是一幅眼镜的镜片,矫正视力,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

师:(提示)联想和想象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相近或者相关的关联展开的。但我们的想象不应只停留在事物相似点的追求上,还应该寻找事物的相通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存在着精神上的相通点。曾有位诗人这样说过:只要你留意,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表达自己心情的风景,都能找到自己精神的相似物。他说的是人与物存在着精神的相同点。我们既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师:以上的思维是以话题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维)以车轴(主题)为中心向四周发射,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写作时,要扣住题目朝四面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

接下来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思维,即在诸多思路中选一条最佳思路,并以此为思维轴心进行第二次发散思维,同时对两次发散思维中引发的写作素材进行比较、筛选,为定向构思行文准备丰富的素材。

请以“水滴石穿”为话题,进行多角度思维,从以下4种角度写出不同构思。

先观察感受,寻找特点,再联系生活人生,确立中心。

1、从“水”的角度——

2、从“滴”的角度——

3、从“石”的角度——

4、从“穿”的角度——

(学生动笔,三分钟后,全班讨论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生:“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

生:不要轻视“小”。

生:要敢于碰硬。

生:顽石是可以攻破的。

生:我想到了牛郎织女。

……

师:有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要善于选择。多角度的立意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其标准是:新颖、深刻、熟悉。

师: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在作文构思的初始阶段,为打开思路,就要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于古今中外自由驰骋。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

师:请把有关的材料加以整理,以“水滴石穿”为话题进行写作。请运用借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思路。如何从众多的构思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写作的一种呢?首先要淘汰那些脱离话题或与话题联系不紧的构思;其次要筛选掉那些虽然切中话题甚至比较深刻,但不够新颖的构思;最后,选择深刻、新颖、最具有现实意义、自己平时积累素材最多、感悟最深的构思来写。这样,一定会写出好文章。

客观地讲,这堂关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打开作文思路的作文课是比较成功的。反思这堂作文课,我有以下的几点体会:

1、本堂作文课在材料的选择上,实行了开放性。从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北山初雪》图到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大诗人郭沫若的配乐诗《天上的街市》到对以“水滴石穿”为话题来构思,有对经典画面的欣赏,又有对动情音乐的聆听;既有对传神古诗的感悟,又有对凝练成语的解读,这些内容都是简明、清晰、有序的,充满诗情画意,能够引发学生驰思遐想。并且运用信息技术,从画面的意蕴,音乐的感染,动画的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焕发出满腔的热情,自觉走进色彩斑斓的联想和想象的“大超市”。

2、本堂作文课在流程的设置上,实现了层次性。本课的第一环节是对联想和想象的感知。从对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北山初雪》图欣赏到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吟诵,巧妙的引出联想;从对大诗人郭沫若配乐诗《天上的街市》的赏读到对夏夜星空的描绘,了解了何谓“想象”。在第二环节是通过语言实践领悟联想和想象。请学生以《零的断想》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在实践中领悟联想和想象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相近或者相关的关联展开的。第三环节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思路。以“水滴石穿”为话题,进行多角度思维,此题让学生明确了写作时要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思维,即在诸多思路中选一条最佳思路,并以此为思维轴心进行第二次发散思维,同时对两次发散思维中引发的写作素材进行比较、筛选,为定向构思行文准备丰富的素材。三个环节之间有一定的梯度性、逻辑性,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本堂在教学方法上,平等对话,沟通师生心灵。整堂课教师和学生的心灵都是敞开的,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多角度的思维,教师在微笑中“赞扬”“追问”“点评”,这微笑是平等和与尊重的流露,是心灵散发的芬芳。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语言深处的思想,始终用欣赏的态度来接纳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精彩处,教师给予赞扬和鼓励;在苍白处,用富有启发性语言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更深入体验情感,以此走向联想,走向想象,走向创新写作,走向丰厚的人文精神。

4、整堂课以“创新”作为台阶,步步深入,诱发学生对联想和想象的“感知、理解、体验”,注重认知结构及构建;有一位学生居然觉得“水滴石穿”四个角度是一样的,而且非常平淡,找不到物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相通点,找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虽然教师也作了点拨,也为学生作了一些提示,但事后总感觉到是老师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作文常常被学生视为苦恼的事,讨厌的活儿,布置一些有效激发思维的预习作业,可以先让学生体验生活并收集诗文,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面、全面地分析事物。这些铺垫对“强化和发展”联想和想象都是妙不可喻的,会让动情之后的学生的“感受”喷薄而出。

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教育的增长,孩子的想象力却黯然无光。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体验的孕育开发,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因此,平时要鼓励学生加大文学阅读量。阅读文学作品时,一要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要胸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感情,内含活跃、丰富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阅读时,还可以作一些推测性填补,想象故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也可以编创超越时空限制的传奇性的故事;还可以写写一些科幻作文。

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观察,来源于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求知、交际、劳动的挫折。体验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感情。由此,鼓励学生多积累,储存能量;多观察,储备表象。

艺术的熏陶,一切真的、善的、美的艺术,都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扩大知识面,激发写作灵感。尤其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它可以激发我们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想象,使之有声、有色、有形、有情。

联想和想象是活化知识的酶,能使语文课堂青春焕发,活力永存,充满创新的动人旋律。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快乐、富有想象力的心,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

一堂体育课作文500字 篇4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令人激动的体育课。上课铃声一响,每一位同学都蹦蹦跳跳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有的激动地轻轻跺起了脚;有的则东张西望,还兴致勃勃在探着身子向门外望,好像在期盼老师快点到来;还有的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老师来了!”,大家不自觉得一起往门口看去,一个黑色的身影已经立在了教室门口。天哪!是体育老师,大家脸上浮现出了慌张的神情,手忙脚乱地把东西往抽屉里塞。体育老师皱了皱眉头,让我们出来排队,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接下去不要再发生什么事!可是这时,不知道是谁打了一个响亮的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笑传入了正在生闷气的体育老师耳朵时里,他严厉地说:“笑什么笑!”大家顿时像胆小的老鼠遇见了猫,立刻安静了下来。因为我们招惹了体育老师,所以他决定让我们罚站一节课。“啊?!”,听到要罚站我感觉我的后背都发凉了,罚站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可是看到大家一个个都笔直地站着,双手搭在裤腿边,简直就像是一群军人呢!半节课的时间过去了,我站得双腿发软,都快要坚持不住了,但是看到体育老师凌厉的眼神,我一刻都不敢放松。终于等到了下课铃响起,我们都瘫坐在了地上,而体育老师已转身离去,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愤怒的背影。

难忘的一堂课作文500字 篇5

随着“叮铃铃”的上课声,肖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满面春风地走进了教师,笑咪咪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有人说网络就是一个知识宝库,可有人却说网络是一个陷井……到底上网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呢?今天,我们就围绕此话题展开一场辩论会。”

接着,老师把我们分为两方,正方观点是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弊大于利。我荣幸成为我们反方代表的,其一来参加这次辩论会。

辩论会开始了,只见正方张弼博“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铿锵有力地说:“我认为利大于弊,网络不仅可以查阅资料,还可以网上购物,既实惠又便宜。”

张弼博话音刚落,我方邢得路站了起来,大声反驳到:“不,我认为弊大于利,许多同学因为网络铤而走险,甚至犯罪。”我心里暗暗得意,觉得我们反方更胜一筹。

可田子涵想都没想,话就在她口中脱口而出:“网络可以打开知识的门窗,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和知识。”

难忘的一堂课500字作文 篇6

这堂语文课,听课的人特别多,有校长、教务主任、器材主任等,还有教育局的专家。看着语文老师一脸严肃,似乎也有丝紧张,看来这节课非比寻常。我呢,更是忐忑不安,冷汗从头发流到背上像一棵小草胆怯地从地里冒出来望着。我回过神来,所有的人望着前方,仿佛时间已经停止。我的心疯狂跳动,犹如火山爆发。

老师反复多次问着,同学积极回答,我渐渐平缓下来。如果我说错了,会怎么样?这道题连班长都打错了,我怎么可能会对?说错了,说不准要惩罚,不对,连校长都在,我有什么可怕的?说错,最严重也是让我站着上课。好吧,没关系,有机会露一下。这时,汗全没了。

课堂上,一连几个问题都被好学生抢答了,根本没有我的份儿。突然,老师叫我:“你觉得我是怎样一个老师?”

我的心怦怦直跳,吸了口气,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大怀老师,是一个关心爱护穷人的老师。”

“对!回答的很好。”老师一边大声地表扬我,一边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你能行,相信自己。”顿时,全班同学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课 篇7

关键词:对话,生成,实效

一、课例呈现

(一) 导入

拿出一串从石家庄带来的葡萄, 有些已经坏了, 你是从好的开始吃, 还是从坏的开始吃?葡萄还有什么吃法呢?

(二) 写一写

以钱钟书的名言引发讨论:“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 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 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 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你最喜欢哪种吃法?这种吃法蕴含着你对人生对生活的什么理解?

写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 要求:书写规范, 表达严密:入情入理, 力求深刻。

(三) 读一读

学生展示习作, 教师点评并点拨。

(四) 想一想

1. 你能不能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所在?

2. 你能不能借助否定对方来进一步印证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呢?

3. 你能不能从思悟中总结出什么方法?

4. 你能用你的见解分析现代社会中哪些问题吗?

(五) 作业 (略)

二、课例分析与反思

(一) 对话———在倾听、交流中凸显师生双方的主体性

在本节课中, 杨老师拎着一串葡萄上课, 这样的开场立刻就让枯燥的作文课变得新鲜, 而这种新鲜恰恰成为点燃学生思路的火种。而随后面对学生不甚成熟的练笔, 杨老师始终沉思倾听, 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选择与思考, 循循善诱, 不紧不慢地让学生从最初选择如何吃葡萄的浅薄见解最终深入到对人生、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上。那份关注和耐心不正是一名优秀教师“以生为本”理念的展示么?在全国性的的大赛中, 这种师生的交流有胆量表现在教师允许学生充分发表交流自己最满意的想法, 哪怕它超乎常规, 甚至让人措手不及, 杨老师依旧表现出从容与尊重。当学生回答“葡萄放坏了一起吃”时, 杨老师首先是点头微笑, 表扬了学生“这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一种吃法”。当学生阐述“我们要尊重每一位人, 哪怕他是坏人”时, 杨老师一再允许与启发学生的解读, 甚至不在意所谓的“冷场”对公开课致命性的杀伤力, 他一再肯定这位语文能力较弱的男孩难得表现出的勇气, 给予这个孩子语文学习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最可宝贵的信心。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一定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要相信学生的体验即使是幼稚, 也同样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不能压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只有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欣赏, 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积极主动自由自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 生成———在预设中不断生成智慧, 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

课程生成是随机的, 却是以预设作为起点的。问题在于课程预设是否从教学实际出发, “教”要立足于“学”。这节作文课, 杨老师走出过去预设的传统误区, 没有多余的图片欣赏, 没有莫名的精彩导视, 没有精心制作的繁多动画来转移学生的注意, 更没有老师所谓的面面俱到的总结笔记, 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只出示了不到10张幻灯片, 简洁明了却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索, 学生受益匪浅。

同时杨老师不断地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课堂, 当学生表达了杨老师完全没有预设到的吃葡萄方式时, 凭借深厚的把握课堂的能力, 杨老师以点评促思考, 以问题引思索, 每一次生成无不展现出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 体现出杨老师高远的教育智慧。

(三) 实效———目标与问题是语文课堂的金种子

杨老师先给出钱锺书的一段话引发讨论, 以“吃葡萄·悟人生”为题展开讨论, 要求写一篇140字的作文片段。然后回到教科书文本“如何让你的认识更深刻”。先讨论作文材料, 中间环节插入对教材文本的理解, 最后进入写作。呈现过程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写作实践。符合认知客观规律。

作文是思考的结果, 思维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还不够, 还要进行思维训练,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尤为重要。一节短短的作文课如何获得这样的效果呢?教师提出的问题尤为重要, 问题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问题应尽可能地引发学生更集中更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实际;写法指导;评价赏析

从教十几年,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可以信手拈来,但谈到作文课的教学真有点“谈文色变”,不知如何指导。总是找来几篇类似题目要求的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叫学生仿着写。于是,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接受了教研组长的安排。于是,翻遍了语文书,终于找到了自认为比较好上的课题——《秋天的景色》,因为此时正是深秋。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一堂课出炉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二、畅所欲言,描绘秋天的特点;三、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旋律;四、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好词佳句。星期五的第一节课,我在很多人的期待中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傻眼了。课堂的效果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下笔,写出的作文凌乱无比,散得无边无际。我的心不再平静。后来,很多老师谈了他们的感受。我也静下心来,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

在我用苏轼的古诗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入新课后,就直接让学生欣赏了一组从网上收集的“秋天的景色”的图片,这就给了孩子们一种明示:秋天就在这些图片上,而没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见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他们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秋天那金色的田野、开满野菊的山坡、硕果累累的果园等都是他们放眼就能得来的材料。而我在这堂课中却没有让学生把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展示出来,几张图片就束缚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作文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觉得学生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识、知识面窄,作文不好指导。其实不然,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

二、作文的写法指导不到位

在这一堂课中,我只让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没注意让学生对这些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当学生说“秋天的色彩美”时,他们只说到秋天有金色的稻谷、火红的枫叶、金灿灿的野菊花等,我就认为他们说得不错了,而没有更深一层地去挖掘,如该怎样加入自己的一些想象,把这些事物叙述得更加具体等都没有进行指导,只走马观花似的轻描淡写了秋天的特点,也没有指导学生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就叫学生开始写作文了。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一些学生则将准备好的好词佳句东一句西一句糅合在一起,一篇文章写好后,表面看语句优美、辞藻华丽,细细一读,作文散乱,一会儿大雁,一会儿菊花,一会儿枫叶,一会儿果园,你都不知道他们重点在哪儿,真是糟糕透了!下课后收来学生的作文,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送人鱼,饱一餐;教人渔,益终身。

三、评价赏析的方法指导不明确

对于第一次上作文课的我来说,没上课之前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平时的作文评析课常常是先叫学生将错别字改过来,语句不通顺的修改一下就行了,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就念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学着写就完了。在这一堂课中,我首先找了一位学生读了自己的作文,我对这篇作文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说他的作文写得不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了好词佳句等,然后就叫其他学生来念自己写的作文,没有给学生明确地指出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导致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作文。

四、佳作欣赏朗读指导不够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迷人的季节,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在“佳作欣赏,品味秋天的美丽”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朗读没有感情,没有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美丽和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即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品味语言的魅力,触摸作者的情感。通过不断朗读达到背诵,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文思如涌,挥洒自如。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多读多背绝不能少,这样才能将书面语转化为内在语言,从而在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形成写作能力。

一堂作文课,让我懂得了不少知识,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也成长了。叶圣陶先生指出:“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倾吐他们内心想说、爱说的事物,学生才能笔下生花、文思泉涌。习作教学这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自己肯钻研,作文课也会像识字、阅读课那样信手拈来,不会“谈文色变”。

参考文献:

[1]高明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反思性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3(18).

有趣的一堂课作文500字 篇9

上课了,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因为上节课老师答应我们只要纪律好,这节课就带我们玩游戏,我们都很听话,此时,我们正等待着老师带我们玩游戏呢!

游戏开始了!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数学应用题,让我们“挖陷阱”。我们一共分成四组,一组一组来挖,轮到我们小组了,我十分紧张,啊,万一我掉进陷阱怎么办?一定要小心啊,我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看队友挖陷阱。

轮到我了,我认真地读了题,思考了一下,便马上发现了陷阱,工整地画了出来,把笔交给下一个队友,回到座位上,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望了望老师,老师对我笑了笑,并表扬了我。

最后,老师公布名次,我们四个小组因为不分上下,所以并列第一。

接着玩下一个游戏了。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一张报纸,让我们每个组的所有同学都站在报纸上,用最小的报纸来站住所有同学,并稳站三秒钟。老师给我们撕下了一个半个脚掌大的正方形纸,用叠罗汉的方式来站,男同学站底下,一个一个来,大家团结一致,互相扶住,嘿,成功了!

不一会儿,已经过了一节课了,游戏在欢笑中结束了,这个游戏锻炼了我们细心,团结,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篇10

首先是我跟张健聪的比赛。刚开始,我一只手紧紧捂着纸,不让对手看到,另一只手向对手发出进攻。我当时什么都不想,就想找机会看到对手是什么颜色的牛。可对手好像知道了我的想法,两人都用一只手进行攻击,结果握住双方的手,在同学们看来我们两个不像是在比赛,好像在问好。最后我们居然转起圈来,好像谁先把谁转晕就能赢一样。可是对手没晕,我先晕了。张健聪趁我分神的时候,一把抓住我的纸,看到了我是黄牛,便大喊起来:“黄牛!是黄牛”。主持人宣布张健聪赢了,而我内心懊恼不已。

“第二场斯子晨VS黄钰棠,Ready go!”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比赛马上进入到白热化状态,斯子晨率先发起进攻,可是被黄钰棠躲开了。“加油!”“加油!”教室里一片沸腾,黄钰棠拼命躲,斯子晨拼命地发起进攻,那一刻我觉得斯子晨就像老虎一样扑向黄钰棠,好像她就是老虎的盘中餐。就在最紧张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哎呀,黄钰棠就是粉牛啊!”张同学忍不住说漏了嘴。主持人只好宣布:“第二场比赛作废。”

“何逸轩VS楼礼轩,开始。”他们两个身高之差逗得全班哈哈大笑。何逸轩说:“老师,她太高了,她一跳不就看到我的了吗?”全班笑得更加起劲。可是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何逸轩赢了,真是太令人惊讶!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作文课,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精彩的比赛。下次,我一定会赢。

作者|东阳实验小学四(3)班金雨昕

一堂小学作文教学课 篇11

【关键词】学生;教师;作文题目;作文教学

目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着一定的成人化、模式化、空泛化倾向。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迥异,自主地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研究性作文。于是,我经过一翻精心准备后,在一次习作训练中,对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对研究性作文的写作进行了初步探究,以促进研究性作文教学。

案例

师:我们从开始写作文了,你能随意说出几个写过的作文题目吗?(生纷纷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别选择几个典型的题目板书如下:《我最崇拜的人》、《一件难忘的事》、《愉快的双休日》、《家庭风波》、《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校园》……)

师:你们想不想了解外国小学生写一些什么样的作文呢?

生:想!

师出示一组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

《老鼠是否有决策能力?》、《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是否认为只有美国才能解决伊拉克问题》、《你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我心目中的人类文化》、《我怎么看漫画》、《当“911事件”发生后,你的亲人被压在废墟下,你将如何面对?》……

(生因为好奇而格外专注,课堂上出现了片刻的沉寂。)

生:他们的作文题目怎么跟我们截然不同哪?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可以小组讨论研究研究。

生:我们小组发现中国小学生的作文都是写身边的小事,美国小学生的作文却要写国家大事。

生:还有世界大事呢!

师:是啊,小小年纪,就要学会关注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你们是从内容上做的比较,其他小组呢,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们发现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特别长,我们的作文题目比较简短。

生:对!我们的作文题目大多是一个词组,一般没有标点符号;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很多是一个长长的句子,还用了问号。

师:你们注意到了题目的表达形式。我们的作文题目一般采用陈述的形式,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很多采用了疑问句来表述。

生:我们还发现我们的作文题目很简单,一节两节课就能完成。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太难了,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师:是的,美国小学生的作文比较开放,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作文内容开放、范围宽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完成,时间上也自由,有的是一个星期完成,有的是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完成。

生:他们的作文题目不像小学生的作文,而像初中生、高中生的议论文。

生:我觉得这些作文题像是大学生、研究生写的论文题目。而我们的作文都是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

师:其实同学们已从内容、体裁、形式等多个方面做了比较。如果请你以《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比较研究》为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怎么写呢?

生:我想列一张表格来比较。

生:我想概括成一个一个要点来比较。

生:我想把今天老师引导我们比较研究的经过记叙下来。

……

师:很多同学说,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像大学生、研究生写的论文,如果现在也让你们写这样的作文,你会吗?

生:不会!太难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

师:其实研究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我们小学生也能做研究!在美国,二年级学生就开始搞研究了。

生:真的?二年级还没认识几个字呢!怎么研究?

师:千真万确!留美博士黄全愈的儿子矿矿在美国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师当场读《素质教育在美国》中矿矿的研究故事,学生听得异常专注。)

师:听了矿矿的研究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原来研究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神秘。

生:像这样的研究其实挺简单的,我也会!

师:总结一下矿矿的研究步骤吧!

(师生讨论后总结如下: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查阅资料、实践探究——分析梳理、综合思考——得出结论、自由撰文。)

(生写了很多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分类后,根据兴趣特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分头研究。)

反思

1.研究性作文的实施,打破了人文题材的一统天下,把选材范围扩展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纵横文化历史,大千世界,无所不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表达也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应用五彩纷呈。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样化体裁、多形式表达。

2.研究性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创新始于疑问。研究性作文是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的,这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篇12

看到我阴沉的脸,学生们灿烂的笑容顿时凝固住了,几个乱窜的调皮鬼慌忙溜回了座位,还有几个学生慌乱中将书都拿倒了却装出一副看得很认真的样子。学生们偷偷拿眼角瞄我,看到我犀利的目光马上又耷拉下脑袋。考虑到要让他们毫无顾虑地写出真实情况,我语调平静地说:“把书翻到37页,看习作要求,把刚才老师不在时你们之间发生的事如实地写下来,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坏事,都可以写下来,记住一定要真实。”

很快作文本就一个不落地交齐了,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精彩。

片段一:咦?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向上课分秒不差的姚老师怎么还不来上课?姚老师有时上课铃还没响便提前进入教室了,难道今天忘了上课?不会吧?奇怪!哈哈,不管了,终于暂时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了,先大闹一阵天宫再说。

片段二:首先起哄的是我们班的超级捣蛋鬼马戏团,只见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向窗外窥视,等确认安全后就放心大胆地玩了起来。他先将硬币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再用大拇指将硬币弹向半空中,随后在刹那间用手掌按住下落的硬币,大声吼道:“赌正?赌反?”凑热闹的同学有的喊:“正!正!正!”有的喊:“反!反!反!”猜对的同学眉飞色舞,猜错的同学垂头丧气,不服气地说:“再来!再来!”

片段三:正在同学们玩得尽兴的时候,不知谁拉响了警报:“老师来了。”只见老师板着脸站在门口,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大家。离开座位的同学最紧张,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地溜回了座位,有的则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每个人虽然表面装作平静,但心却像小兔子一样“怦怦”地急速跳动。我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并为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我们当着老师的面装得很乖巧,在老师不在时又是另一副面孔,这种行为是虚伪的,而虚伪的人会引起别人的厌恶和不信任。

这次成功的习作教学真的是无心栽柳柳成荫,同学们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言,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对场面淋漓尽致的描绘,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深刻的思考。

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教师如果过分强调文章的立意要高,构思要巧,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就越多,写出来的作文就越索然无味。因此,要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必须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样才会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真实、更感人。

鼓励表达真情,让学生乐写。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一发不可遏制。

一堂有趣的语文课作文500字 篇13

“叮叮叮”,上课的铃声响起了,同学们也陆陆续续从教室的门口来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时我们的语文老师一脸欣喜的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白纸,迫不及待的说着:“同学们,今天我们重新选一次班干部吧!”我们听到这个提议,不由得拍手叫好。

语文老师看到我们兴奋的眼神,不由得高兴起来。:“首先我们要选出一国之主――‘皇帝’,谁想要当‘皇帝’呢?”“皇帝”?这是什么奇怪的称呼啊?人们都暗自纳闷,但是有些聪明的同学便举起了手来,我们望着他们想看看“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我觉得我适合当皇帝,因为我领导能力很好,一定能把整个班级管理下来!”听了这一番话,我们终于明白“皇帝”是什么了,原来是班长啊!我们微微一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便纷纷的举起手来毛遂自荐。

而接下来,更有些奇奇怪怪的称呼,有的是收作业的“大臣”,有的是扫地的“僧人”,还有些为老师跑腿的“使臣”……渐渐的,我们的班级便变成了春秋的一座小城,多么有意思啊!

转眼间,下课的铃声变敲响了,而我们还沉浸在“古代”,流连忘返……

印象最深的一堂课作文500字 篇14

老师开口讲课了,声音很小,很沙哑,我甚至有些听不清。我猛然一下就知道了,数学老师嗓子坏了?想到这儿,我有些歉意。数学老师嗓子坏了,和我们这些学生脱不了关系,一定是我们的思维不活跃,脑子转不起来,纪律差,让老师喊坏了的。我不禁想到我有时懒懒散散不听课的样子,羞红了脸,并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努力改正。

不知不觉中,课已经上到一半了,课堂中始终安安静静。老师一提问,马上有好几双手举起来,就连平时听课常常都极差的小明,也认真回答起了问题。我偷偷扫了一眼教室,发现有的同学在发言,有的在记笔记,有的则一脸认真的盯着老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和我一样的觉悟,保证只有老师低沉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

当然,课堂上还是时不时有个别捣蛋鬼,望着窗外不听课。这时,我们大家会给他眼神警告:如果还不听,老师就生气了。幸好,捣蛋鬼们知错就改,没有让老师的病情“加重”。

下课铃响,老师转身走出了教室,但她教给我们的知识却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一堂作文课作文500字 篇15

1.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模式化教学难以应付听课任务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心准备, 上课前的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教师有没有认真备课, 听课者很容易辨别出来。

以我们听的一堂作文课《秋天的田野》为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课) :一开始进入课堂, 老师就引导学生朗读语文园地一的习作要求:观察美丽的校园, 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 语句写通顺。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习作要求后, 老师板书:写景。接下来, 检查预习:布置大家观察景物, 观察了什么景物?为什么选择观察这一景物?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田野、校园、公园……学生们都很积极地把自己这几天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描述出来。此时, 话题突然转变, 老师说:“很好, 大家都作了认真的观察。今天, 我们就来写写秋天的田野。”然后在黑板正中央板书“秋天的田野”,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怎么会有秋天的田野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呢?让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为之一惊。

很明显, 这位老师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没有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进行总体把握, 没有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人进行客观分析, 使得教学活动在人员、时间、教学资源使用方面取得最佳效益。课后调查了解情况才知道, 这位老师曾在第一学期准备过《秋天的田野》的作文公开课, 在第二学期由于没时间准备, 所以急急忙忙套用教案的。

2.教师教法过于单一, 难以实现预设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一堂好课, 注重了课堂交流, 师生之间的互动, 生生之间的互动等。因此, 很多老师在公开课时都喜欢设计一些讨论交流环节。但很多时候这些交流环节都是走形式。还是以这一堂作文课为例:在导入之后, 老师让学生自由讨论怎么写。学生的交流很热闹, 课堂讨论活跃, 似乎达到了教学目标。再仔细一看, 学生们眼神飘忽, 他们不是在交流, 而是两人在轮流背诵语段啊, 惊:“交流”怎么成了“背诵”?

在语文教学中, 作为语文老师, 应从课文的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法, 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当然, 教学的多样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可感性, 大大提高信息密度, 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激发学生探索的活力, 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3.师资配备不齐, 专业学科发展难以平衡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然而, 在走进乡村小学听课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我市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主要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 基本上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因此处于应付状态, 有的科目甚至停开。以本次听课的某小学为例, 每名老师基本是兼任两个以上的学科教学任务。总体来看, 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 更谈不上专业, 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 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以这堂《秋天的田野》为例, 可作了以下分析。

1.公开课的紧张心理

有人来听课了, 老师们都要作一下准备, 有的老师一紧张, 直接把要讲的课文先讲一遍, 到上公开课的时候, 再让学生作一次配合, “表演”给所有听课者看。有的老师来不及备课, 直接在网上下载一篇优秀教案, 然后照本宣科。有的老师还指定哪些学生来回答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把答案都背出来。《秋天的田野》这一习作课教学, 为什么老师能大胆地在春天让学生去观察秋天的田野?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 是时间太紧, 还没布置学生背诵范文, 学生只是背诵到上学期的作文。第二, 是老师来不及备课, 所以只能生搬硬套地把《秋天的田野》的教案搬过来了。仔细一听, 《秋天的田野》, 全班学生是在背诵同一篇文章。

2.师资紧缺导致跨学科教学

据了解, 在乡村小学, 跨学科教学现象不在少数。因为学校小, 学生少, 教师编制人数少。没办法, 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是全能型的教师, 只要哪一科缺老师了, 就去教哪一科。所以体育老师教数学, 语文老师教音乐……这些现象不为少数。对教材的不熟悉, 对课程标准的不熟悉, 学校的教学教研气氛不够浓厚等, 都是教师上不好课的原因。据了解, 《秋天的田野》这一习作课的郑老师接到上课任务只有短短的一两天时间, 也没有任何人与他探讨课究竟怎样上, 非中文专业毕业的他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3.教学设备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农村小学, 能够装一个多媒体平台的学校并不多, 就算是有一个平台, 学校班级、老师那么多, 也并非人人都有机会用。潜意识里, 我们一讲到公开课、优质课, 很多是脱离不开多媒体平台。很多老师都有一种心声, 如果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多媒体平台, “我”会把课上得更加精彩。

4.教师业务素养的缺失, 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综上种种原因, 不管是公开课的紧张心理, 或是学校缺乏教学氛围, 或是跨学科教学导致业务不精通, 或是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归根到底, 只要这位老师是一位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 总不至于在“春天”让学生去观察“秋天”吧。

三、解决策略

1.完善师资配备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 缺哪一学科的教师, 就在新招聘的教师中去配备招聘计划, 把相应学科的老师安排到需要的地方去。

2.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课室的建设, 学生教学器材的配备等, 都应该向市区学校看齐。许多家长都有一个心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加强教师培训工程

教师培训, 从国家到省级、市级、县区级, 每一层都在大力提倡要把教师培训工作做好。我们作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级培训机构, 要真正把教师所缺、教师所需的知识教给他们。在本次听课调研中, 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一线小学教师的心声, 他们都希望在培训中能够学到对自己教学有实用性、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方法等, 我们会在这一方面不断去努力。

4.教师要主动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是教师教学的现状。很多农村小学教师, 已经缺乏教学热情, 受生活所迫, 在课堂上, 只要不犯严重的错误, 课下, 是不肯再花多余的功夫去钻研教学了。教师们的业务学习意识不够强, 学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导致很多老师成为了教书匠, 离教书育人的目标还有所差距。

四、结束语

对一堂作文指导课的反思 篇16

镜头一:作文的要求是写一次活动,按理说学生应该对这种记事类型的文章很熟悉,但当我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面露难色,不知从何谈起。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临时决定把学生拉到操场上去进行一次接力赛。当我宣布这一消息时,原本安静的教室立刻变得沸腾起来,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当我再次提出作文任务及要求的时候,他们都欣然接受,不再视作文为畏途。

反思:生活乃作文的源头活水,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有效载体。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不感兴趣,恐怕与作文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次习作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让他们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从而把习作活动变成了学生倾吐的一种内在渴求,让学生不吐不快。

镜头二:第一轮接力赛跑结束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的回答让我大感意外。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竟毫无条理可言。还有几个学生竟一时语色塞,不知从何谈起。

反思:《课标》在阶段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以说,学会观察是《课标》向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习作的“基本功”,它既有对学生观察内容的具体要求(即学生自身的内功),又有教师对学生观察方法和指导方法的具体要求(即外功)。“学会观察”应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去“丰富自己的见闻”,去“积累习作的素材”,去感悟生活的独特,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练就一双慧眼,从而不断让自己的观察所得逐渐变得丰满、灵动起来。

镜头三:活动后学生对习作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经过老师的引导,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素材。但收上来的习作却令我大失所望,大多平铺直叙,语言干瘪。按理说在经历了具体的活动后学生应该有东西可写的,可为什么写出的语句却显得味同嚼蜡呢?

反思:学生在拥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亲身经历的体验后应该是可以写出一篇篇各具个性的习作的。但学生的习作却大多雷同,且语言贫乏。深究之,教师恐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里的“表达”也要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循序渐进,重视引领。

本次接力比赛的场面可谓紧张刺激,热闹非凡,学生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尤其是每组冲刺时的场景更是让学生经久难忘。此时,教师若能抓住这样的典型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从记忆的仓库中挑出为数不少的佳词来的。

为了把学生的感受引向深入,此时我顺势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冲刺时的场景,接着要求学生再用一句话来记叙这样的画面。经过这样步步深入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写出来的片段也会更加丰满、生动。

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场上队员和场下观众的情绪,从而烘托出比赛的气氛,使文章的语句变得更加灵动,富有条理。这样,通过对比赛细节的挖掘和回放,学生也逐步把握了表达的重点,作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更加容易了。

作文是一门表达的学问,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求真、求实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的人文性的一个有力措施,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做真人,做诚实的人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就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总的来说,淡化文体,提倡自由,培养兴趣,注重个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促进成功体验,激发内心情感是小学习作求真求实的努力之路。

一堂难忘的课作文500字 篇17

经过排除分好队,我们的比赛就要开始了。

因为我们队人少,所以我们先发球。我们队的一号队员把球发给了我,我看见另一个队的队员像饿狼一样向脚下的球扑过来,我马上反应过来,带球就跑。我和两位队员相互配合,很快就把球带到了对方禁区守门员的面前。

关键时刻,身旁的队友让我把球传给他。但是我想,这是一个绝好的进球机会,一开场不久我就能进一个球,那功劳不就都是我的了!我看了看对面,突然发现又有两个人在向我这边靠近准备抢球,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射了一脚,结果――当然是没有进球。

队友问我为什么不传球,我选择了沉默不语,我们都在为失去这次绝佳的进球机会而遗憾。可就在我们意志低沉的这个当儿,对方却突然进了一球。听见他们的欢呼声,我更难过了,我知道我们没进球是因为我,他们进的这一球也是因为我。

后来尽管我们重整气势也没能再打进一球,比赛最后以1:0告终。

一堂有趣的课作文500字 篇18

外面虽然下着大雨,可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上课的心情。我催着妈妈快点带我去少年宫,一边拉着她的手,一边飞快地向车子跑去。

来到少年宫,我急匆匆地跑进教室,里面空无一人,我找了个位子坐下,静静地等待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

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了,老师也来了。正式上课后,老师大致地介绍了一下制作的过程,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创作。

我拿到手的是一个透明的、长方形的大袋子,里面放着长短不同、颜色不一的棒子,还有一些圆滚滚的黄色牛皮筋。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起来。首先把棒子搭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再费力地用牛皮筋把各个角捆住,然后每个角上插进去一根棍子,最后在顶部用牛皮筋一起缠住它们。我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形状的架子展现在眼前。我高兴得不得了,立刻举手叫老师过来看,还分享给同学们看。接着我又用剩下的材料做了一个可以放东西的立体正方形,老师说这就像造房子用的脚手架,它的不同的牢固程度可以承受不同的重量。

上一篇:小六英语语法下一篇:对市委工作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