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新闻稿(精选8篇)
为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个方面的重要要求,生物工程系于2017年5月份组织各团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会,生活会由各团支部全体团员共同参与。
此次生活会各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深入学习了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由学生干部带头,每名团员都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突出问题,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措施。每一名团员都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准备了会议发言。会议上,深入透彻、触及灵魂的发言以及真诚热烈的相互批评一度将会议推上高潮。与会成员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相互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民主、诚挚、求实的氛围。大家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正措施。
通过这次组织生活会,参会人员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团支部成员在不断查找自身问题的同时,不断增强组织观念、责任意识和理论素质,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练就过硬能力,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决心,定能创造出生物工程系更好的佳绩。
而政治坏境相对宽松, 且我国孕育多年的新闻法一直停胎腹中, 新闻媒介一般只有行政法令来约束。但行政法令飘忽不定, 使得新闻媒介在多个灰色地带中自由徘徊。在这样的环境下, “仅靠一些媒介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自省、自查和自纠, 许多行业失范和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制止和纠正。因此, 应当在完善和加强监督机制上多下工夫, 要强化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 要加大对督查结果的处罚力度, 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新闻评议会正是在这方面能够发挥作用的一种有效形式”。[1]新闻评议会在中国大陆已经有孕育的土壤, 也到了成立的契机。
一、自律抑或他律
新闻评议会被誉为媒介行业“自我净化”的独立组织, 是相对于传统政府监管手法的新的规范市场影响的方式。[2]作为媒介的一种重要的约束力量, 新闻评议会与其他的外在约束力量相比显得很特殊, 一是因为它是行业自身推动的自我反思式的组织, 有其专业性与权威性;二是推动公民意识的觉醒,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在此, 我们首先要理清楚什么是自律什么是他律。“自律是指传媒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具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愿意依此进行自我约束, 在自由报道新闻的同时又不滥用新闻自由, 从而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他律则相对于自律而言, 是指政府、社会团体 (或政党) 以及受众通过法律、社会舆论或压力行动比如拒买、拒读等手段, 对传媒及其从业人员进行外在强制性管理”。[3]
新闻评议会出现的理论依据是社会责任论。有学者认为新闻评议会是新闻自律的表现;[4]也有学者认为, 新闻评议会的其实是借他律来实现自律。[5]笔者赞成后者的说法。从各国媒介评议会主体状况来看, 新闻评议会这个机构本身并没有法律效力, 其主要惩戒的方法是道德审判。而道德审判的权力与效力终归于社会大众。也即是说, 媒介评议会是利用社会舆论或压力对从业人员进行外在强制性管理的非政府非赢利的社会组织。所以, 新闻评议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净化的自律性质的组织。
新闻评议会肇始于1910年挪威成立的“报业仲裁委员会”, 其大量出现则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台湾是中国最先成立新闻评议组织的地区, 1963年由台北市报业公会成立《台北市报业新闻评议委员会》, 是台湾第一个以自律为标榜的新闻业者组织。[6]而后是2000年正式成立的香港报业评议会, 现已有规范的章程和一定影响力。近年来在内地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的零散组织, 但在规范与规模上, 还需进一步探究。
二、内地媒介评议组织的“名”与“实”
(一) 有名无实
号称新闻评议会的组织, 中国大陆已经出现了, 但它带有官方色彩,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的组织。2006年4月30日, 媒介批评网开通, 后来演变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人民网共建”的一个平台。其最开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 “当初的想法就是搭建一个媒介批评的思想交流平台, 以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的一个空白”。[7]虽然人民网是一个网络论坛, 但与一般意义上的论坛不一样的是, 其官方色彩比较浓厚, 它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人民网合作后, 其实质与台湾的“官督民办”类似。从其活动与内容来看, 与其初衷相去甚远。从2008年4月开始, 公告“在人民网的全力支持下, 媒介批评网近日将全新改版并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间, 我们将陆续转移旧版的数据库, 并进行即时更新”后, 其主页已不再更新。目前, 主页的其他链接也无法打开。
还有一个组织是北京网络新闻评议会, 是目前内地管理比较规范, 影响力比较大的新闻评议组织。这个组织是2006年4月, 由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指导,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成立的, 其主要职责是对北京网络媒体行业开展新闻信息服务的情况实施“社会公众评议”。协会自我定位为“自律”范畴, 但同时又称“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8]以此看来, 这个协会所说的“自律”其实是不纯粹的。从北京网络新闻评议会的运作机制与实践来看, 它的主要“他律”压力与诉求并非是来自公众, 反而更多地体现的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利益的驱使。
总的来说, 从“名”来看, 业界与学界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与有益的尝试, 但还在摸索中,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其一是“有名无实”也。这些讨论都止于业界与学界的泛泛之谈, 对于利益群体则无关痛痒, 对于社会公众更是“事不关己”的状态。所以, 空泛而谈, 无伤大雅, 也无关重要。其二, 这些组织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 组织并非独立, 章程也不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不成熟, 离真正的专业与权威还有一定距离。
(二) 有实无名
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 公民意识的普及, 目前, 内地媒介的整治可能更多地依赖社会力量。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与对媒体的整治, 体现了社会力量的强大。但这种力量却是碎片式的、即兴性的、无组织的不成熟个体集合。怎么整合这样一股力量, 使其得到更好地发挥, 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性质上看, 笔者认为, 内地已经有了新闻评议会之“实”了。大陆报业评论与电视新闻评论的兴起、网络论坛、新兴的微博都有一些报业评议会的影子。从组成人员、内容与效果来看, 这些“影子”的影响力都超越了香港报业评议会与台湾新闻评议组织。首先是组成主体, 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 它的作者包括知识分子、名人、草根等各色阶层, 代表了社会不同群体对国家、社会公共事件的看法与意见。由于群体不同, 其讨论的内容也繁杂多样。而微博作为网络媒介, 更是以平民媒介的姿态出现, 使用者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这样多元化主体的参与, 容易将个案发展为公共事件, 能迅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的一些公共事件, 都被网络媒体推到了顶点。对于媒体的各种违规行为, 也更加关注, 渠道更多样化。
然而, 这些讨论与意见多数只停留于“口水战”的层次, 热闹过了也就过了。缺乏一种理性的分析与深入长远的探讨。这股力量还表现为零散、无组织、碎片式, 专业经验不足, 凝聚力不强。各方意见是表达出来了, 但最终却往往无益于推动事情的进展。这些“有实无名”的力量, 还得需要进一步去规整、去引导, 否则就会成一股不知所以的“盲流”。
三、集思广益的畅想———实与名的结合
在我国内地的具体环境下, 没有像香港与台湾那样大张旗鼓地高举“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论”牌子搞新闻评议会。在不同社会体制的有限资源与话语空间下, 大陆新闻评议会的名与实都是从网络开始的, 对于网络, 突破空间更大, 渠道更多。新媒体让其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新闻评议会名与实的结合应是在互联网中开始, 从而慢慢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在具体内容方面, 笔者认为应采用“参与式”的“共同管制”。改变过去以业者主导的作法, 改以纳入新闻工作者、受众、与政府力量的“民主参与式”的“共管”自律机制。“参与者的种类多寡, 对于自律机制的强制力会有一定影响。而完全由业者来主导, 对市场力量就几乎没有制衡的可能。”在以往, 我们更多的担心是政府力量对新闻评议组织的制约, 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市场因素成了另一个强烈的掣肘。“过去业者自行进行审议的新闻自律作法, 因为功能不彰, 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一般社会的期望。因此欧洲国家此刻正进行对媒体管制的广泛讨论, 可能将成为未来包括新闻自律的媒体管制的一种新方向。由于当前传播科技瞬息万变的发展, 过去透过政府进行的‘命令—控制’式管制 (comm and-and-controlre gulation) , 已经无法达成政策目标。但另一方面, 由于媒体的特殊文化属性、以及媒体产业因兼并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等问题, 所以透过市场逻辑所进行的业者自律, 也难以达到照顾公共利益的目标。”[9]
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 新闻评议会的组成人员除了行业内部人员以外, 还需要加入公众力量与平衡政府力量。在中国大陆, 我们无法完全摆脱政府的控制 (当然现实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 , 很多时候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既然不能消除它, 那改变它, 善用它还是可行的。我们所要争取的是政府给予一定政治管制来应对市场负面影响, 同时给新闻自由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主导者转向协调者。对新闻从业者, 则需要更专业的人员与规范的章程, 并笃行之, 这方面应向香港学习。至于公众力量, 这是中国最不缺乏的, 但需要良好的组织、秩序与公民意识的觉醒, 这方面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总的来说, 这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是借他律而自律的结果。
四、结语
就外部因素来说, 媒介主要受到三股力量的角力:政治、市场、社会。就内部来说, 受自身组织规范与内化惯例约束。就外在来说, 三股势力的平衡有助于给媒介自由提供一个平衡良好的氛围, 但事实证明, 三者在现实中经常是失衡的。而如何在这失衡的状态中来寻求支点, 拓展自由空间, 这就需要媒介内部自身的努力, 而行业自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新闻评议会就是在这样的内外矛盾中产生的一种媒介实现自身规范的独立组织。
媒介在外因素对媒介影响与控制的强弱视具体场域而定。在中国大陆, 政治调控的强势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自媒体开始“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以后, 经济影响逐渐加大, 至今已成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而社会力量随着近年来自媒体的繁盛, 也逐渐开始崛起。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参与, 成绩斐然, 但作为规范、有效的新闻评议机构尚未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郑保卫.组建新闻评议机构强化行业自律监督[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11-08 (8) .[1]郑保卫.组建新闻评议机构强化行业自律监督[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11-08 (8) .
[2][9]刘昌德.民主参与式的共管自律—新闻自律机制之回顾与再思考[J].台湾民主季刊, 2007 (3) :109-140.[2][9]刘昌德.民主参与式的共管自律—新闻自律机制之回顾与再思考[J].台湾民主季刊, 2007 (3) :109-140.
[3]王雪松.香港报纸的自律与他律[J].新闻记者, 2001 (4) :54-55.[3]王雪松.香港报纸的自律与他律[J].新闻记者, 2001 (4) :54-55.
[4]廖晓英.各国新闻评议会概况[J].国际新闻界, 1988 (1) :14-17.[4]廖晓英.各国新闻评议会概况[J].国际新闻界, 1988 (1) :14-17.
[5]彭家发.新闻评议会英国及台湾经验借鉴[J].传媒透视, 1999 (1) :8-9.[5]彭家发.新闻评议会英国及台湾经验借鉴[J].传媒透视, 1999 (1) :8-9.
[6]王洪钧.十年来新闻自律的组织与活动[G]//台北新闻记者公会.中华民国新闻年鉴, 1971:185-195.[6]王洪钧.十年来新闻自律的组织与活动[G]//台北新闻记者公会.中华民国新闻年鉴, 1971:185-195.
[7]王君超.媒介批评网的理念与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批评的责任”研讨会上的发言[EB/OL]. (2008-03-28)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23411284463.[7]王君超.媒介批评网的理念与实践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批评的责任”研讨会上的发言[EB/OL]. (2008-03-28) .http://blog.people.com.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23411284463.
关键词:微博加V;媒介把关;网络;新闻真实性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讲到,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则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并且,"把关"活动存在着很强的组织性。
媒介组织,即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是从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机构,由于其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具有稳定性,掌握着有限的公共传播资源,在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中居于强势地位。但媒介组织又是一个功利组织与规范组织的混合体,其行走的脚步就自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网络时代,媒介组织则戴着更为多样的镣铐,进行着艰难的把关。此种语境下的新闻真实也就必然会与媒介组织的把关之间存在广泛的合谋,远不是单纯的新闻价值选择,而是受到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制约。
有着民意广场之谓的微博,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发声的渠道,但同时也挑战着新闻真实性,而一场又一场加V大战的掀起更是将微博的认证把关问题提上了议程。对大众而言,在话语权贫瘠的时代,微博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加V"也就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不但可以满足虚荣心,还可以满足为自己牟利的需要。
以新浪微博为例,娱乐、时尚、生活、体育等13个领域的个人用户,以及政府部门、媒体、学校等7类机构用户可以申请加V认证。个人用户申请加V的要求是,"微博账号需有头像、绑定手机、粉丝数100、关注数50"。如果是机构用户,还需要填写相应的公函。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新浪微博还会要求用户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新浪微博在身份认证有关说明中就清楚地写着:"微博使用实名,且为最被公众熟知的姓名或称谓;确保提供准确详实的身份说明介绍;确保提供确切可验证的即时联系方式,如邮箱、单位和个人电话;提供身份及工作证明的扫描件,证明系本人申请。"此外,還需要用户提交所在单位的证明。证明上都有本人的姓名和相片,而且要加盖单位公章。这样的话,想要冒名顶替就很难。如果证实某个用户确实是假冒的,会根据具体的情节作进一步的处理,最严重的就是删掉这个账号。 被新浪微博加V,意味着新浪验证了"该账号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真实,是一般意义的真实,即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状况,必须是事实真相。而广泛意义上的新闻真实则存在多种分析视角,包括明显的真实与潜在的真实、暂时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预期的真实与非预期的真实、微观的真实与宏观的真实、直接的真实间接的真实等等。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世界以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建构"。
第一,大众媒介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微博加V的背后是对公众身份进行的一道价值选择,这也就在新闻源的地方对其真实性蒙上了一层薄纱。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介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无疑,新浪微博加V本身就是对公众阶层进行的有色选择,在此语境下,草根们要想逆袭精英也就要更费周张了。这就在话语主体上对新闻真实性提出的挑战。话语主体的不平衡肯定会影响新闻的整体平衡与真实。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这也就启示我们,有着更多公共资源的微博必须更应该加强自律,这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与否更与整个公共文化生态紧密相连。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里讲述了人们艰难争取公共领域的过程,进而构成了一种他所说的"公共性"原则。这意味着,个人见解可以通过公民的理性-批判争论而形成舆论,它对所有人开放,并独立于文化支配之外。但是,这种公共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从未完全实现,因为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和舆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
从前一方面来看,曾经作为理性-批判争论场所的公共领域,逐渐蜕变为一个文化消费的领域,即当控制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力的市场法则渗入公共领域时,理性-批判论证也就逐渐被消费所取代,公共交流网络也就消解为个人接受行为,不过这种接受方式却是整齐划一的。如此一来,公共领域原有的批判潜能便被消解了,它被融入了资本主义的现存制度。而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文化消费,我们也不难窥见媒介生态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受到市场法则的浸淫,从而在某种程度地在把关上丧失了理性批判的立场。
媒介组织更多地掌握着舆论管理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又往往会被被用来赋予公共权威以某种魅力和特权,重新被封建化了。公共性已经被转化为管理化的统一原则。结果是公众便成为一种被管理的资源,他们从被公众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中排除去了,而一些利益集团的政治主张要求则同时又被合法化了。此时的媒介把关是有悖于其争取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初衷。
根据《舆论》,在新闻报道上,李普曼认为由于"固定的成见"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歪曲的报道和虚构的报道比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要容易得多。"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必须清楚地加以区分。"读者们与报刊之间的临时和单方面的关系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异常现象。报刊不是一种纯粹的和单纯的企业,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产品的售价经常低于成本,但主要是因为社会用一种伦理的尺度来衡量报刊,而用另一种伦理尺度去衡量商业或者制造业。
微博虚假"加V"实则是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在微博广场,还有真正的新闻真实性而言吗?微博"加V"在话语权贫瘠的时代却颇具有迷惑性,一旦造假者凭借虚假信息成功"加V",除了公众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外,微博这一公共平台的公信力也将损耗殆尽。就此而言,我们有必要及时从源头上遏制虚假"加V"乱象,具体说,一方面需要运营商封堵认证漏洞,把关者以高度的责任心防堵身份信息造假,另一方面,要完善诚信机制,以法律的手段来惩罚身份造假的行为,从而约束申请者、运营商和把关者。而要想维护网络新闻真实性,不仅需要相应的立法作保证,还需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对网络新闻的把关,更需要网络新闻业的自律和权威网络新闻网站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杨伟龙,林纪新.非实名制背景下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7).
[2]徐磊.从新浪微博辟谣看自媒体时代虚拟社会管理[J].网络传播,2011,(5).
飘飘扬扬、漫天飞雪,经过一夜的持续降雪,整个城市的道路被厚厚的白雪遮盖。为了方便公司辖区居民的出行,20xx年2月22日,苗疆侗乡党支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积雪清扫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全体党员、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22日中午,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共十余人携带铁锹、扫把等清扫工具,对楼下办公区域及主要道路等进行了一场清雪大行动。在扫雪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不顾天寒路滑,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铲雪,有的负责清运,大家忙碌的身影在冬天凛冽的寒风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共同的努力,人行道上的积雪被清扫至两旁,方便了附近居民及上班人群的出行。本次积雪清扫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体现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担当,还充分展现了公司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在群众心中留下了美好形象。
随着北京可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公司员工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样的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同样的一支队伍,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大有可为。为了提高新老员工团队协作能力,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2012年9月8日,可为时代组织了新老员工“团队无间,放飞梦想”的户外拓展训练活动。
分组以后,通过猜姓名这样欢快的活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立相互了解的基础,营造团队氛围。接着又组织了团队猜成语,短语等活动。最后的对歌活动中各小组实力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但我们比的不是高低,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思考以前的工作方式与行为模式为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怎样的阻碍,团队猜成语中上传下达的失真又为执行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团队的生成、展示、整合,可为员工加强了理解和沟通能力,提升了创造卓越团队的精神,同事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在体验学习中改变,受益匪浅,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在体验着奉献、协作、勇气带来的成功喜悦后,每个人深刻感受到“团队无间”的精髓,以及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而此时,在紧张的工作与压力之下,新近大自然,感受碧草蓝天,放飞心灵,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公司的人文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可为时代今后的发展中,以人为本,切实把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落到细节和实处,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培训和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地培养、锤炼和塑造职工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为创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优秀部门,打造精品活动,更好的协助团委和学院工作,高效完成各项组织工作,特制定新闻传媒学院第四届团委学生会组织部规章制度(暂行)如下:
一、组织部考勤
1.每周三中午1:10为组织部例会,无故不参加例会一次者,警告;无故不参加例会两次者,严重警告并做出说明;无故不参加例会超过三次者,自动请辞。
2.每人有三次例会请假机会(住院或其他严重疾病或特殊情况除外),请假超过三次者,严重警告;如果发现请假理由为捏造,超过两次者,自动请辞。
3.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除组织部主办的活动全部干事参加之外),部长派干事轮流参加协助,活动参加情况也纳入考勤部分。各项活动缺勤两次者,警告;缺勤三次者,严重警告;三次以上无正当理由缺勤者,自动请辞。
4.例会考勤表由部长制定后,每周指定专人进行例会考勤并做好会议记录。
二、组织部日常工作
1. 每月团日活动资料按时(暂定每月25号之前)收齐,由于工作懈怠而拖延两次者,警告;无正当理由拖延三次及以上者,自动请辞。
2.组织部其他工作(策划、拍照等)或是活动(部长提前通知),未能按时高效完成任务者,一次,警告;两次,小组调动并严重警告;三次,例会上做出检讨;超过三次并造成部门荣誉损失的,自动请辞。
(说明:以上所有条例适用于组织部正、副部长和所有干事;
以上条例为暂行,依据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
(一)关于团费收缴工作的规定
1、团员必须主动、按期交纳团费、阳光基金。
(1)各支部必须向广大团员宣传团费、阳光基金的用途和交纳团费的意义。团费是团的活动经费,团员交缴团费是团员应尽的义务,是对团员最基本的要求。阳光基金全部上缴到院团委,由团委组织统一发放阳光基金,给那些由于经济原因不能继续学业的确需要帮助的同学。
(2)团员必须主动、按时向所在支部组织委员会交纳团费(学生团员
每人每月0.10元,),不得无故不交、逾期补交。阳光基金(每人每学期2.00元)按照相关规定上缴。
(3)团员应按照组织部的规定按时、足额上缴团费。
2、为使团费、阳光基金收缴工作制度化,规定收缴时间如下:
(1)分团委组织委员每学期初组织各支部进行一次收缴团费、阳光
基金活动,各支部向支部团员统一收 取团费、,阳光基金并上缴到分团委。
(2)分团委组织委员必须在每季最后一个星期内向团委组织部交纳本总支本季
度团费。开学一个月内向团委组织交纳本学期阳光基金。
3、监督与检查
(1)团员连续三个月不主动交纳团费或拒不交团费,团支部应向分团委及
团委汇报,团委将予以通报批评。(2)根据《团章》规定,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团被视为自行
脱团。团委及总支将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者,依《团章》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无故不交团费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评优资格。
(二)关于例会的规定
1、会前
(1)组织部部内会议:各成员整理好各自负责的工作的材料,汇报给例会主持
人。
例如:(1)工作总结哪个班还没交或者不合格。(2)积极分子、新团员的材料哪些填写不当。(3)团员证补办情况。(4)要发什么文件。
(2)与团委书记、副书记沟通(时间可为例会的上一周周五),看他们有什么
要交代。
(3)定出例会的议程,至少三份,书记一份,副书记一份,部内一份。烦琐的或者不容易记的安排要打印好,发给他们。
(4)例会时间有变动,部内成员通知好自己负责的班级。
(5)有专人负责团支书的签到,并且签到情况尽快的交给大会主持人。
2、会中
(1)支书可按年级分开坐,这样发放东西比较容易。
(2)根据签到情况,安排好未到班级的通知。
(3)由于老师那边也要开会,所以先与老师定好时间,定好他们过来的时间。
(4)有专人记录会议内容。
(5)要尽量避免多个人上台讲。
(6)安排工作时,要详细、明确、稳慢,保证团支书能听清楚、记好;安排他
们上交材料的时间一定强调清楚。
(7)主持人要尽量避免用“大概”、“可能”之类的词,语气要肯定。
(8)适当增加一些干部培训内容,思想教育内容。
3、会后
显然, 传媒的新闻传播有别于一般信息传播, 数字时代的传播技术有别于印刷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传播技术, 其信息组织有着特殊性。这得从两大主体说起, 一是新闻, 二是媒体。传媒新闻的制作与发布是基于真实,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新闻体现了记者和编辑等新闻人对新闻价值的一种判断, 他们对所发布的新闻负责, 因此, 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于一般信息。从媒体方面来说, 政策层面的“把关”规范会影响到新闻内容的选取和呈现;市场化运作要求自负盈亏, 媒体的新闻组织形式必须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实现盈利, 要满足数字环境下的用户需求, 传媒需要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合新闻要素之间恰当安排比例, 并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RSS等新闻聚合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以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 传媒的新闻信息组织是对信息组织的进一步深化, 新闻信息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 传媒的新闻信息组织影响因素除了从技术层面上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规则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有序化之外, 还要从政策、媒体集团本身、信息内容以及用户等多个维度来考虑。
一、政策维度
传媒是政府喉舌, 承担着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功能, 在数字媒体时代, 这种功能依然没有减弱, 政策规范在某些程度上影响新闻风格和内容特色。当然, 政策规范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宏观层面上, 也体现在媒体自身的规范上, 传媒在社区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动作较为谨慎, 路透社、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对自身记者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信息发布有严格规范。在我国, 对社区论坛的审查也是政策监管非常重要的层面, 调研中发现, “19楼”社区论坛的主要职责是对内容进行审查, 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删帖等管理活动, 并受多级政府部门监管。除了外部环境和媒体内部规范影响新闻信息组织之外, 媒体集团的盈利模式和部门间的新闻生产协调也影响新闻信息组织。
二、媒体集团维度
新闻集团的盈利模式是影响新闻信息组织的重要驱动力。新闻集团要实行全媒体战略, 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实现新闻信息的跨平台报道,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新闻资源, 实现互动报道, 新闻生产、传播链条实现系统化运作。多个部门对一条新闻进行采访报道, 内容大同小异是现今传媒的常规做法, 并没有对新闻的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与组织, 这样的新闻生产无疑会增加新闻制作成本,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如果从快讯、媒体评论、专家深度访谈、受众参与互动等维度和深度来协同组织信息, 会大大提升新闻的二次售卖价值, 从而提高新闻信息的市场价值, 《纽约时报》就是通过提升新闻价值, 对用户进行收费阅读, 并且新闻发行收入的增加减轻了对广告收入的依赖。
王卫新、王倜与张弘等 (2012) 在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传统大报调研中发现, 北美报社在新闻业务高管层级, 即“总编、执行总编和社论版主编”这一层级上, 大多加设“分管数字媒体的执行总编和助理副总编”职位, 并设立针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新岗位, 如产品经理、用户体验优化师、社交媒体编辑等。《纽约时报》网站的各部门需要根据网站和不同移动终端的媒介特性, 有针对性地创新内容产品, 将受众提升至用户层次, 将新闻作为内容产品来生产的理念是全媒体时代的媒体集团必须经历的嬗变。
三、信息内容维度
在数字媒体时代, 新闻要素突破了口语、文字、图片、广播、视频等单一媒介形式, 走入了多种新闻要素融合的时代, 即融合新闻时代。雷蔚真与肖琦 (2012) 对奥巴马2013年财政预算和墨西哥毒品战争的报道为案例, 认为动态性和可视化的信息地图以及信息制图, 比单纯文字更容易起到诠释的作用。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苏里大学教授融合新闻报道的学者Jane Stevens认为:“融合新闻是文本、照片、视频、音响、图表和互动性的集合体, 以非线性结构呈现在网站上, 各种媒介的内容相互补充而不重复。”
界面是新闻信息组织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因素, 信息组织要讲究艺术美与科学性的统一。为了增强感知可比性, 本文随机抽取新华网首页和CNN首页中处于同一位置的截图。
从截图中可以看出, 新华网“盘古搜索”位置并不是特别明显, 导航条过多, 文字比例较大, 图片类元素相对较少;而CNN“检索功能”位置显著, LOGO显著, 导航条相对简洁, 设计大方。长篇累牍的文字可能不如几张清晰的图例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如何报道新闻, 如何调节图片、视频的呈现比例, 如何根据不同的媒介特性组织新闻, 是融合新闻组织值得探索的领域。
四、技术维度
互联网技术, 尤其是人工智能、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为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处理提供可能, 通过检索技术使信息完成智能化呈现。就新闻来源的选取而言, RSS新闻聚合技术, 可以通过自动抓取指定网站的内容, 进行新闻信息的集成和发布。Google新闻 (Google News) 是Google开发的一款Web新闻聚合器, 首页更新和新闻推荐都不依赖于人工操作, 全部由后台的聚合算法实现, 并且还有“个性化设置Google新闻”, 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设置页面上需要的栏目。
Flipboard就是一款典型的新闻聚合器, 用户可以根据个性需要添加不同媒体, 更重要的是它还不仅仅只是一种新闻聚合, 在媒体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传媒在进行新闻信息组织过程中, 应该多研究发现新闻信息的关联, 将人工编辑与机器自动选取相结合, 并在此基础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正如媒介技术先驱麦克卢汉所说的“理解媒介”是新闻信息组织研究的永恒话题。
五、受众维度
传媒以发布内容为己任, 将公众设置在相对被动的“受众”层面, 而非主动的用户层面, 忽略用户的新闻信息需求。用户期望通过便利渠道获得信息, 同时又要获得有效用的信息。Web2.0时代, 信息组织的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趋势显著, 新闻信息组织是媒体进行信息服务的重要步骤。数字媒体的一大突破就在于重视用户体验, 如何为受众提供个性化体验, 为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提供空间和可能仍然是传媒面临的难题。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 信息组织的功能设计、互动设计、界面设计、内容设计、视觉、触觉等知觉设计必须与信息可用性、有用性、可信性、易于查找、可理解性等用户满意度维度相结合, 但是从新闻用户角度进行的实验和调查研究相对薄弱。
信息的空间建构需要考虑环境、用户、技术、信息要素内容等多种要素, 综合以上维度, 汇总得下表:
结语
维尔纳﹒海森伯 (Werner Heisenberg) ,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曾指出,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 还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数字时代, 不仅仅体现在媒介技术形式上达成覆盖, 更重要的是新闻信息组织意识的觉醒。从最早的单一呈现信息, 到提供信息检索和评论功能, 再到重视用户体验和互动, 传媒在逐步突破单一定式, 致力于提高用户的参与互动。新闻信息组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要求, 不能为了组织而组织, 对新闻信息组织进行探索和评估仍然需要艰难的探索。
参考文献
[1]UC Berkeley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Jane Stevens, multimedia storytelling, http://multimedia.journalism.berkeley.edu/tutorials/starttofinish/multimedia/
[2]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2:83-84页
[3]雷蔚真、肖琦, 信息制图——解读复杂新闻信息的一种尝试.新闻记者.2012 (6) :第38-40页
[4]王卫新、王倜、张弘, 报网走向一体发展网媒自救——美国、加拿大报业考察报告.新闻记者.2012 (12) :第49-55页
管理创新人物、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获奖名单揭晓
记者日前获悉,第七届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单位、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全国30家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单位获奖名单在北京正式揭晓。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等10家企业进入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名单,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等10人进入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名单,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进入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企业名单。
本次案例评选活动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社主办的。自2011年6月起,本次活动面向全国企业征集管理案例。经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按照评选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对参选企业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价,最终这批获奖企业和企业家脱颖而出。
评委会专家一致认为,入选单位和个人始终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在推动企业管理进步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是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
附件:
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
2、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3、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
4、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
5、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7、兖矿集团东华有限公司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
9、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10、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全国十大企业管理创新人物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
2、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娄彦君
3、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育武
4、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周新民
5、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建军
6、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守泽
7、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邱建武
8、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矿长公建祥
9、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谷玉洪
10、河北华通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勇
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企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2、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4、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5、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
6、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7、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8、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
9、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1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
1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12、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13、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
14、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
16、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
17、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8、浙江万丰企业集团公司
1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20、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22、道有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3、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
24、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
25、浙江鹏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26、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7、赤峰市中合富华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28、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
29、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30、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部新闻稿】推荐阅读:
社会组织组织制度11-30
组织部介绍06-03
组织部计划07-01
如何组织组织生活会06-28
组织部鉴定范文10-21
晋城市委组织部10-26
群众组织改为群团组织09-27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10-12
大学组织部简报范文06-14
中共广州委组织部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