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获取(通用7篇)
本科毕业及以上,获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获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
通过职称计算机能力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获得计算机水平资格考试程序员级别及以上级别可以免考,对应与相关省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通过职称外语考试获得相应证书(一般需要通过A级考试,按各省规定不同,有的省份只要求B级)
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安全生产法》有关规范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要求的一项具体措施。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行,既反映了我们广大安全管理人员的迫切心愿,也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正在朝好的方向转化。但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全国事故伤亡总量仍然很大,而且是居高不下;第二,尽管特大事故有所减少,但发生频率依然很高,影响也很坏;第三,大量的事故隐患没有整改;第四,在各类伤亡事故当中,70%的事故是发生在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中。
前些年,广东省深圳市和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在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这个制度着重解决了市场经济中一些中小企业安全工作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对这些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必然。
2.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稳定和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需要
目前我国安全基础薄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具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安全技术人员队伍。在国外,只有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积累了相当经验以后,才能当安全工程师。而我们的安全管理队伍存在着年龄、知识老化和不适应的问题,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或无知,把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安排去搞安全,再加上多年来对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缺乏一套稳定和加强的制度,致使这支队伍从年龄结构上看存在中青年人少,老年人多;从知识结构上看,层次高的人少,中、初级的人员多;从知识类型上看,复合型的人才少,单一型的人才多等现象,很不适应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和综合性强的需要。所以,我们急需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这3个环节,加强、加快这支队伍的建设。
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是动态的。获得了安全工程师资格,并不是终身的。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和新的设施、设备也不断地出现,注册安全工程师还需要不断地继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安全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通过相关的法规、规章,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权利、义务、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就可以使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3.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贯彻《安全生产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是贯彻《安全生产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加强安全生产机构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努力造就数以万计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新世纪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情况
1.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1998年国家经贸委人事司和安全生产局在原国家劳动部对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量化评审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国际化的标准接轨而提出的。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国家局积极配合人事部开展了一系列论证工作和调查研究,学习并借鉴了国外经验,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
2002年3月,国家局在由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领导和安全工程方面的专家参加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专家论证会基础上,颁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并同时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的准入制度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领域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将对我国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8月,人事部和国家安监局又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确定了具体的考试办法和考试科目。2004年5月,国家安监局又以局12号令的形式公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和执业行为要求。
2.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是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开端,也是为将来各省(市、区)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和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经过半年紧张、有序的工作,全国共有1620人获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认定。它标志着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准入控制制度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领域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
3.《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写发布
为了尽快在全国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工作进度的安排,在进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同时,自2003年3月初,开展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形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送审稿。
2004年2月20日,国家安监局与人事部专技司在北京召开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专家审定会,审议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6月初人事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2004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04]99号)。国家安监局正式颁布考试大纲,同时发文给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出版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人事部、国家安监局联合印发《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精神,在2003年底完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年初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各科目几十名专家,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试行)》的编写框架,历经半年时间的多次征集、修改,完成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4个科目辅导教材的编写、审核和文字整理工作,并与5月16日~17日在京召开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定会议,会议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安监局2004年工作重点,围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认真贯彻《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精神,下一步将稳步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努力抓好注册安全工程师基础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工作体系,协调人事部、中央企业及各相关部门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第一次全国考试工作和首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的注册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有:
第一,围绕国家安监局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各项宣传工作。
第二,突出围绕重实用、重业绩、重考核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指导思想,深入不同类别企业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把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工作的特点,做好专项调研工作。
第三,配合人事部做好全国第一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做好执业资格考试前报名的组织工作及免试部分科目人员等相关的资格审定政策制定工作;完成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审定、考试命题和审题等工作;完成首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工作和考试题库的基础建设;完成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导监督、巡考阅卷、核实证书和发放等工作。
第四,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抓住稳定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队伍的人才工作机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学习国际通行办法,开展国际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学习交流,做好国际执业资格互认的基础性工作。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学术水平,加快高层次气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结合气象业务、服务和技术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 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资格名称为高级工程师。
第三条 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司局级单位副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岗位聘任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专业划分及适用范围
本条件中,共设定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综合气象观测、雷电防御、气象信息技术、气象教育培训等八个专业。
(一)天气预报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天气分析预报、数值预报、空间天气分析预警,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
发、技术保障、应用研究、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八)气象教育培训专业
本专业适用于从事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凡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
2.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4年。
3.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2年。
4.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合格出站人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5.用后续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申报者,须在取得后续学历(学位)之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其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并符合相应的工作年限要求。
出突出贡献,取得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司局级以上部门3次表彰、奖励者;或在本地区科技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曾获司局级科学技术类一等奖或2项二等奖的主要完成者。
(六)在1至3类气象艰苦台站,或在高山(海拔2500米以上)、或在海岛的气象局(站)工作累计满15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七)在全国业务技能竞赛中获个人全能三等奖及以上,或省局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全能前3名者。
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
(八)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国工作1年以上,有主持2项司局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的经历,可以不受资历限制,按其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七条 专业理论水平
(一)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对本专业某一方向的学术或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练掌握本专业现行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工作规程等,能正确凝练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第八条 人才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要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二)气候与气候变化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完成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社会效应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预测预估、影响评估、应对措施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方法。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
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从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地党政部门与公众服务的需求,能抓住服务的热点和关键点,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服务,参加重大服务项目,掌握较为系统的服务产品。在省以上工作的,在决策气象服务或公众气象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解决过2项以上关键技术问题,并在3个地市级以上单位推广应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气象服务产品,并取得显著的服务成绩,得到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
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五)综合气象观测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完成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并且相关业务质量、服务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综合观测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3年完成本单位年平均值班任务,获得中国气象局业务质量优秀类奖励。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仪器装备、计量,以及相关的业务、技术保障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大型探测仪器或气象观测
效应、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应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本专业某项业务技术工作的把关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对于主要从事雷电业务、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持完成防雷业务,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省以上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2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或在本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在地市以下工作的,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一年以上,业务质量或服务效果得到地市局以上主管部门认可(或相关部门及客户认可)。
(2)对于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2项,或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2项,有1项以上研究或开发成果投入实际业务应用一年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
314(2)对于主要从事业务技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完成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项目1项(或主持完成县处级以上项目1项),并且主持设计(主笔完成)1项司局级(或3项县处级)以上单位业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在实际业务中被采用,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八)气象教育培训专业经历与能力
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从事本专业关键岗位工作2年以上。在教学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保持上升趋势,或高于本单位同级同类人员同一时期的平均技术工作质量。具备独立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把关经历与能力。
2.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本专业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或关键技术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凝练出科研或业务项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教育培训一线工作,能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已经独立完整地担任1门以上主干课程或2门以上专业、技术课程的授课工作(不低于30学时),且得到学员认可,完成专业辅导讲座等教学任务3次。主持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1项(或县处级项目3项;或独立编写2万字以上的培训教材或讲义),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一年以上(或在省区域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或效果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2)从事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及教学资源与业务系统建设等工作,作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业务骨干,平均每年制作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不
516 告2项以上),使本单位某项业务工作有较大改进,质量(或效益)明显提高,被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二)主持和参加(前三名)的技术研发项目中,至少有1项成果在省以上(或3个地市级)的业务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气象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被司局级以上单位确定为科技业务骨干或其它人才工程较高层次人选。
(四)承担地市级以上业务技术把关工作2年以上,在本专业业务技术工作中业绩突出(或预报预测准确率高、或服务效果好、或业务质量优秀、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在司局级气象部门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2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地市级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1次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在县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获得3次县处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或奖励。
(五)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省部级科技类三等以上奖励1项,或司局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1项(或三等2项);地市以下气象局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县处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2项(或三等奖3项)。
(六)获得与气象专业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并在气象行业内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七)作为主要撰稿人编制司局级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设计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2篇以上,并得到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八)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的3篇以上重大气象服务材料、重大
718 报告,或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交流过2篇以上论文或技术报告。
2.在本专业业务、科研或服务等工作中,第一作者完成2篇以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报告,并经同行专家确认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
3.完成业务技术手册或培训教材的编写,并被司局级以上气象部门采用,其中独立完成2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考核等均以正式书面材料为准。本条件中的确定、确认、认可是指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鉴定、评比、评审、批复、列为推广项目等方式做出的正式书面结论。
第十三条 本条件中的全国核心期刊是指申报当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或《中国科学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按总被引用频次排序确定论文等级,被收录的论文排名在200名以内的为1级核心期刊论文,排名在201-500名的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同一种期刊在上述两种报告中排名不同时,按就高原则确认。被SCI、SCIE收录的论文视同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视同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视同为第一作者。此外,论文排名兼顾影响因子项,当影响因子单项进入前500名时,视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性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员,须按照项目验收材
920
(四)项目: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与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建设、推广应用等课题及任务。
(五)单位或部门级别:一般表述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局级(同:市厅级、地市级、地厅级、厅局级)、县处级(同:处局级)、乡科级(同:镇科级)。
(六)学术会议:由单位或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指由省部级单位、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学术组织委托我国相应学术机构组织召集的学术会议。省级学术会议指由司局级单位或省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市级学术会议指由县处级单位或地市级专业学会召集的学术会议。
第十九条 本文件执行后,过去有关文件与本文件不一致的,按本文件执行。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解释。
一、材料内容
申报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的,需登录“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考评系统”(以下简称“考评系统”),按规定要求填报网络申报材料,并下载打印,提交纸质申报材料(有关评审表格均可在“考评系统”相应区域进行下载)。
1、网络申报材料填报要求:登陆“浙江水利/人事人才/水利高工考评系统/ 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考评系统”,点击“评审信息录入”栏,按要求填写和上传有关申报材料。
2、纸质申报材料装订要求:按申报材料封面、总目录、申报材料内容依次装订。以上材料均要求登录考评系统“评审信息提交/打印”栏下载并打印,每类申报材料打印页须经本人所在单位签署审查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打印页后须附上对应佐证材料(原件或加盖单位核对章的复印件)。纸质申报材料打印与装订的具体要求,可阅读“评审信息提交/打印”之“打印、装订要求”栏目。
需要装订的纸质申报材料目录如下:
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申报材料
总目录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页码
2、水利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员公示表………………………页码
3、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核表………………………页码
4、学历学位……………………………………………………页码
5、现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任文件………………………页码
6、外语水平(职称外语免试审核表)………………………页码
7、计算机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页码
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页码
9、推荐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页码
10、评委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页码
11、浙江省专业资格证书信息汇总表……………………… 页码
12、其他资历……………………………………………………页码
13、继续教育……………………………………………………页码
14、论文论著……………………………………………………页码
15、获奖情况……………………………………………………页码
16、专利情况……………………………………………………页码
17、个人荣誉……………………………………………………页码
18、专业业绩……………………………………………………页码
3、因存档需要,除装订成册的材料外,《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核表》(总目录表3,正常晋升除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总目录表8),《推荐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总目录表9),还需分别提交非装订件一式3份。
二、材料报送程序
申报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按以下程序报送:
1、各市、县(市、区)申报人员在完成网络申报材料提交并打印装订纸质申报材料后,经所在单位公示(总目录表2)无异议,将纸质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地市水利局。各市水利局指定审查管理员(确认回执见附件5),进入“考评系统”对申报人员的网络材料与纸质材料的一致性进行审查。所在地市水利、经济贸易、人事行政部门通过申报人纸质材料对其申报资格进行审查,并送所在市中评委评审推荐。通过推荐的人员,由各市水利局审查管理员在“考评系统”下载填报《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审查表》、《评委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浙江省专业资格证书信息汇总表》,并将以上三表与申报人的网络申报材料提交厅审查管理员,纸质申报材料统一交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
2、根据省职称管理部门意见,原省属施工企业已改制为民营企业,其高级工程师资格申报人员在本单位公示(总目录表2)无异议后,按人事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将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地市水利、经济贸易、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并由所在市中评委评审推荐。推荐程序同各市申报人员。
3、厅属单位和在杭省直单位(含省人才中心)申报人员申报材料经本单位资格审查和公示(总目录表2)后,网络申报材料由申报人直接提交厅审查管理员;纸质申报材料和《评委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含电子文档)、《浙江省专业资格证书信息汇总表》(含电子文档)由各单位统一报送省水利水电干部学校。
发布单位:组织人事部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17日 编辑人:娄俊萍 浏览量:254 各部门:
现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2013建筑、建材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的有关要求整理转发,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人应提交的申报材料
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省的职称政策和相应专业资格,认真填写有关表格。必填栏目不得留有空白,文字表述要清楚,材料必须真实可靠。按要求一次性提交全部申报评审材料(过后不补),并送单位审核、公示。具体要求如下:
1、《()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1份(见附件1之表一),粘贴于送评材料袋上。
2、《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1份(见附件1之表二)。按照省人社厅的填表说明要求认真填写,必填项目不得留有空白,表内填写内容不得涂改,填写的申报专业名称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建材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资格专业名称参照表》(附件2)规范表述,此表共16页,用A4纸双面打印,其结构、字体、字号不予改变。
3、《()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见附件1之表三)采用竖表,要求电脑打印,一式15份,其中1份为原件。
4、《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1份(见附件1之表四)。(必须要填写申报人目前的工作电话、家庭电话和本人手机号码)。(注:必须是本人手机号码,以便接收答辩通知短信。因手机号码填写错误或填写非本人号码导致无法通知本人参加答辩的,后果自负)
5、提交申请人的《证书、证明材料》(见附件1之表五),包括学历(学位)证书、非学历教育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聘任证书(证明)、职称外语成绩、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通知书、继续教育证书(证明)等证明材料,验证后交复印件(加盖验证单位印章)1份。职称外语成绩、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继续教育证书(证明)需提供原件。
6、《业绩、成果材料》1份(见附件1之表六,包括<获奖材料>、<科研成果、专利材料>、<论文、论著材料>、<其他业绩成果材料>)。对照所申报的资格条件,提交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材料,包括论文、著作、奖励等证书、证明及其他辅助证明材料(设计人员附图纸图签复印件;非个人的获奖项目,应注明个人的排列名次),合订成册,经所在单位审核确认后加盖单位公章和核对个人签章后提交。提交的材料应与《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所填内容相符。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学术技术成果、专业技术项目,必须在申报材料中如实注明本人所做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顺序。申报人获得的发明创造、学术技术成果以及完成项目等的奖励、表彰,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授予部门和等级(审核人须签名,加具单位公章)。
申报人提交的论文应代表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最高水平,且申报人必须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提交的著作(限1本)应代表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最高水平,且申报人必须是著作的主要作者;申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提供论文发表的3本专业期刊。
7、《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1份(见附件1之表七,按新增后的内容进行填写)。提交大一寸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片2张,贴在《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上(每张照片黏贴三分之一部分即可,以便揭取)。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1份(见附件1之表八)。
9、《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1份(见附件1之表九)。各考核表复印件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验印盖章。
10、《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用A4纸单面打印,着重总结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情况,不超过3000字。
11、申报人员在提交申报材料时,一并提交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由社保部门加具业务专用章,复印件一律无效。缴交社保单位和申报单位不一致的,不得申报。
二、申报资料提交应注意问题
1、送评材料应装入加厚牛皮纸档案袋内(每人1袋),档案袋左上角要填写单位所属地区或主管单位名称。
2、申报人对粘贴在文件袋上的《()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见附件1之表一)中申报专业栏要准确填写。所申报的专业和级别错报、漏报、专业填报不准确导致错误的,后果自负。
3、论文(论著)须提交原件、复印件各一份。论文只提交与本人相关刊物的封面、封底、目录、本人论文正文页即可(剔除无关的内容)。其中复印件以《申报建筑建材专业技术职称论文(著作)鉴定表》(附件3,双面打印)为封面装订。
4、必须提交以申报人姓名命名的Word格式电子文档一份:文档内容包括(1)《()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见附件1之表三)、(2)《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见附件1之表四),内容应与报送的纸质材料完全一致(用光盘制作,盘面用油性笔注明基本信息,勿加贴标签)。
5、评审收费按《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2007〕35号)规定收取。申报人应缴纳评审费920元/人(含论文鉴定费200元,答辩费140元)。
附件:
1.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用表(评审申报09版表)附件1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用表(评审申报09版表).zip
2.建筑、建材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资格专业名称参照表附件2(建筑建材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资格专业名称对照表).doc
3.申报建筑建材专业技术职称论文(著作)鉴定表附件3申报建筑建材专业技术职称论文(著作)鉴定表.doc
组织人事部
2013年7月17日
【关键词】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应试
0.前言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进行了9次。经过几年的注册考试,命题和应试双方都已逐步成熟,每年的通过率一般在14%~20%。大多数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虽然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但仍感到专业考试有很大的难度。难以通过考试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 “毕业时间长,年纪大了,以前学的东西忘了”、“考试题量大,考试时间不够”等等。
我本人于2009年通过专业考试,就自己并结合其他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考生对考试复习和应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希望对参加专业考试的朋友有所帮助。
1.专业考试最常见的问题
1.1考前复习临阵磨枪
部分考生考前十几天才开始复习,考试时会出现心慌意乱、丢三拉四的现象,这种侥幸通过的则很少。
1.2知识盲点多
很多考生日常工作是搞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仅仅对考试范围其中的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浅基础和桩基础、抗震规范等零星知识点相对熟悉,对于土工建筑物、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特殊岩土、工程经济这几部分却相当陌生。
1.3部分基础理论理解不透
刚开始复习感觉内容太多,有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的感觉。捧着一本规范汇编,勘察规范还能看懂,到基础设计规范,尤其桩基规范抗冲切部分很难看懂,那个时候对自己没有信心,复习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2.专业考试复习方法
2.1针对大纲制定复习计划
对照考试大纲,每章、每节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天数(越短越好,时间有限)。把大纲的逐条知识点对照规范、工程地质手册及于海峰老师的专业教材和模拟题集。同时,针对大纲中“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不同的档次的要求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
2.2注意规范附注及条文说明
我认为不要盲目地看规范,要有目的地看,要根据考试大纲有理解性地看,对规范要熟悉,尤其是规范中的附注及条文说明,现在考试考的很精,一眼就能找到的基本考的不多,考的内容都是很偏的东西,尤其是条文说明及各种附注,还有各种表格下面的小字附注,都是经常考的。
2.3认真掌握土力学基础理论
全面了解土力学原理,把土力学书翻两遍,看完两遍后,要求你能看懂,此外,你必须要知道书里有什么知识,在什么位置。
2.4认真研究历年考题
历年的考题很有参考价值,开始时,每做一道题都要落实到规范上,然后落实到专业教材上。找到基本原理以后,以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全面了解相关知识。这个阶段,大家不要图速度,必须要把每一道题搞通搞透。每一套考题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并把题目中相关信息,如规范中的说法及页码、专业教材中的说法及页码等简单标注,这个很重要。有了标注以后,你第二次再看这道题时,对知识点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在做考题中的案例题时,也要全面的分析,将规范中特别的地方或者容易出现陷阱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写出注意点。在规范中也要做相应的标注,这很重要,能够帮助你查阅规范时识别陷阱。做考题的过程中,如果有些考点,你遇到过了,了解了,这个时候就是你测试自己做题速度的时候,必须在保证正确的情况下,尽全速做完这些题,这样的心理,对于考试时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让你从容、快速地完成自己一看到就知道怎么做的试题。
2.5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
保证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切记不要断断续续复习。每天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复习有连续性 通过的几率大大增加。
2.6认真对待冲刺模考
最后冲刺二十天的时间,大部分知識点已经知道如何应考,还有一些自己生硬的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尽量找相关资料和习题掌握。对于14个工程法规类在考前一周内通读两遍。最后就是题海战役,做往年考题和模拟考题。浅基础桩基础地基处理抗震的重点要练得很熟,拿到题就知道步骤那种,考场上来不及多思考,桩基规范、抗震规范上反映谱之类的一些按部就班的计算公式,在规范旁边的空白处标上1、2、3、4、5步骤,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防止考场上打乱。总之,最后模考,一定要练,提高速率和正确率,最好大家能够保留一套考题,用考试的方式测试一下自己,切身感受一下考试时的感觉。同时,在考试前一定要保证做题的热度,特别是桩基、地基设计。
3.应试技巧
3.1提高答题准确度
考试中,先做自己有把握的题目,提高答题准确度。虽然你的做少,但会得高分。
3.2专业知识应试技巧
不要拘泥于一个题目,不会的先可以放过。有很多人都是先做工程经济、抗震方面的题目,这样可以稳定情绪;选择题方面,先做单选题,后做多选题;对于多项选择题,一般答案2个或3个选项,选1个或选4个选项都不对。找规范时,多注意条文说明与小字附注。
3.3专业案例应试技巧
首先要通篇看一遍,把其中的25道题目选出来,再在这25道里面挑选容易的先做。如果一遍做的和答案不一样,则要多看公式说明,如果还是不一样,则需要自己下决心放过,再做你认为简单一些的考题;还有就是一些题目看着比较长,其实比较简单,不放弃为好,对于铁路、公路或者水利的题目,有时看得比较少,找公式费时间,做这样类型的考题显然不划算。
3.4备齐考场必带资料
考场手册41本规范、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4个工程法规类必带;于海峰老师的培训教材与模拟训练题集选带;(岩体)土力学、铁路、公路手册等因个人习惯不同而选带;规范上、资料上贴上标签,翻书才快,有些可能要考的知识点页码干脆就写在首页空白处;带上手表与米尺很有必要。
3.5试卷及答题卡注意事项
考试答卷前一定要把考生须知看一遍,要留有足够的时间涂答题卡,且不能漏涂;我建议每做一道题后,马上在答题卡上涂上,很多考生答完试卷后,没有时间涂答题卡,答题卡的题号顺序是不一样的,看清楚再涂写;案例中卷纸里的答案也要填写,不能漏写。
对于案例题,做题关键是概念清楚、思路清晰、公式正确。计算过程尽量简单,不需写出思路、引用规范、详细的计算过程,只要写出公式、代入已知参数,并得出结果,最后选择正确既可,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4.结语
考生在复习中多向往年考试通过的工程师请教,多与有经验的同事讨论。如果时间和经费允许,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面授辅导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条件参加面授班,选择一个网络班,对通过考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专业考试,顺利拿到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于海峰.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第3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海峰.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训练题集(第3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冀职改字[2003]35号
评定标准:粮食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粮食、饲料和油脂的加工、储藏、检验及粮油制品、粮油综合利用等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和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的科技攻关、研究开发的全过程,完成任务较好或得到实际应用;
2、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粮食行业较高难度、较复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并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一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的负责人或两项以上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的分项负责人;
2、担任两项以上中型工程项目设计负责人;
3、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市(厅)级以上本专业的规划或老企业改造规划的编制,被采纳后有关技术经济评价的项目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三)从事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或新产品、新工艺设计中,曾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生产、管理、质量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两项以上,或曾负责消化、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2、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或省、省行业组织推广的先进技术项目两项以上,实施效果良好;
3、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本行业、本企业的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或技术管理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程、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企业标准等)两项以上,实施效果良好;
4、作为起草人承担国家、行业或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四)提出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方法、新材料,经专家鉴定,在某一方面确处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市(厅)级以上相关方面鉴定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市以上行业协会或学会;市以上专业会议);
(五)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贡献者,得到市(厅)级以上相关方面鉴定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市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市以上行业协会或学会;市以上专业会议);
(六)在本专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等方面做出过突出成绩。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本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四)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课题等级,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可根据其相当规模与技术复杂程度,比照执行。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两类。
3、本资格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4、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
河北省粮食工程专业工程师
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冀职改字[2003]35号
评定标准:粮食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和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粮食、饲料和油脂的加工、储藏、检验及粮油制品、粮油综合利用等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4年以上。
四、外语和计算机条件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研究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曾是市厅级以上研究项目科技攻关或研究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参加者,完成任务较好;
2、曾是本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参加者,有独立承担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能力,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3、曾参加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两项以上,并是单项研究报告的撰写人。
(二)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工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曾担任一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分项技术负责人;
2、曾担任一个中型或两个小型工程项目设计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并在工程项目中发挥较好作用。
(三)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曾负责或组织处理过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较复杂问题两项以上,并取得较好效果;
2、曾参加本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和技术攻关工作,成绩较突出;
3、曾承担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较显著成绩;
4、曾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促进营销工作中做出较显著成绩;
5、曾参加引进项目工作中的管理,在消化、吸收创新过程中做出较显著成绩;
6、曾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编写企业标准、技术规范、规程或管理规定,实施后效果良好。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有一定价值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三)完成的研究开发或成果推广项目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县以上相关方面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以以上专业会议);
(四)承担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项目两项以上,并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五)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本专业生产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项目,并得到县级以上相关部门认可(相关部门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级以上专业会议);
(六)在生产、技术管理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使本企业产品水平、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有明显提高和改进,经济效益较显著,并得到县级以上相关方面认可(相关方面包括: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协会或学会、县级以上专业会议)。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撰写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
八、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课题等级,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可根据其相当规模与技术复杂程度,比照执行。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和省、部委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两类。
3、本资格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高级工程师的资格获取】推荐阅读: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07-19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借款的相关法规09-16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06-21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11-18
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09-10
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案例分析试题三06-18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模拟题十三09-24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以及答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