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的职能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供销社的职能(精选7篇)

供销社的职能 篇1

1、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和规划,抓好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与发展。

2、参与组织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服务平台。

3、指导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现代服务网络建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

4、受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承担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和防汛救灾物资等商品的储备。

5、管理、监督本级社有资产,行使社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能,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6、指导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建设,协调成员社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维护供销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

7、代表本区域供销社参加上级社的活动,组织开展对外合作组织之间的交流活动,接受捐赠、资助。

8、管理所属学校,组织开展对社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为基层社提供服务。

9、对有关行业、学科或业务范围内的协会等社会团体履行业务主管和行业主管单位的职能。

供销社的职能 篇2

一、深刻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民主法治的产物。民主与监督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部审计是监督的应有之义, 是促进形成公开、公正、规范的民主秩序的必然选择, 是民主法治的基本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部审计工作是维护经济安全的工具。

当前, 供销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审计工作是维护改革安全、经济安全的有效工具, 是保护社有资产的有力武器。

(二) 内部审计工作是推进廉政建设的助手。

审计工作是预防腐败、追究责任的得力助手, 推进廉政建设特别是处理经济问题, 不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 更是审计工作的目标。

(三) 内部审计工作是维护供销社合法权益的手段。

审计工作致力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违纪行为, 保护社有资产不受侵害, 维护供销社合法权益。这既是各级供销合作社内审机构的重要职责, 也是各级联社领导的工作责任。

(四) 内部审计工作是推进科学管理的需要。

科学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科学管理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就是严格管理。加强内审工作既是完善供销社管理体系, 促进实现系统、严密、高效管理的客观要求, 也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监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内审机构的角色定位

供销社内审机构的角色定位应遵循“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揭示问题, 完善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具体到审计机构、审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

(一) 联社领导决策的参谋员。

主动发挥参谋作用, 多提合理化建议, 直接辅助领导决策。

(二) 企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围绕社属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充分履行工作职责, 作“促进派”和推动者。

(三) 社有资产安全的看护人。

维护社有资产安全, 内审作用非常重要。遇到危害社有资产安全的问题, 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眼里不能容沙子, 不能通融, 不能让步。

(四) 遏制腐败的检察官。

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成为供销合作社内部的检察官, 主动发现经济问题、腐败问题, 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

三、突出内审工作的重点

供销社内审工作的重点, 概括起来就是“三服务、五围绕”。

(一) “三服务”。

就是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为社有企业提高效益服务, 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 “五围绕”。

是指:1.围绕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开展工作。要注重揭示企业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重大漏洞、重大流失、重大隐患等问题, 促进联社和企业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当前要特别关注资产安全问题。卖资产就是卖供销社, 保住供销社资产是各级供销社主要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不仅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行业问题、经济问题, 还是落实中央“新网工程”建设的政治问题。2.围绕政策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开展工作。在“新网工程”等政策项目申报过程中, 一些地方财务核算不规范、不真实, 社有资本出资不到位、不真实, 投资不足额、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 个别地方甚至弄虚作假、骗取扶持。对这些问题, 审计部门要予以揭露、督促、纠正, 问题严重的直至取消资格, 确保系统按照政策要求使用财政资金。3.围绕数据统计真实可靠开展工作。不但要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 防止弄虚作假, 也要保障考核评优过程的客观公允。通过审计, 保证决算应列必列、应收尽收。4.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达产见效开展工作。通过审计, 揭示重大投资、重大项目的投资回报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 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5.围绕科学管理开展工作。通过审计促进企业和单位以制度管人、凭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 从积极角度预防和控制问题的发生。

四、进一步推进内审工作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需要实现“四个转变”, 坚持“五个结合”。

(一) “四个转变”。

即:由边缘工作向重要工作转变, 由被动参与向主动监管转变, 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 不断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 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 “五个结合”。

包括:1.要坚持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既要重视事后审计, 也要强化事前审计, 审计监管关口前移。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 不能长期敞口不决算, 必须实行预算审计制, 工程竣工后实行决算审计制。2.要坚持专项审计与综合审计相结合。既要开展综合审计, 又要注重专项审计, 充分发挥专项审计深入、透彻揭示问题的作用, 进一步突出工作实效。3.要坚持过程审计与结果审计相结合。不但要加强结果审计, 更要强化全程审计, 为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运作全过程保驾护航。4.要坚持把对企业集团监管与二、三级法人单位监管相结合。各级审计机构不能只把审计的着眼点放在集团层面上, 要把二、三级企业单位、子公司纳入审计视野;不能只把审计的重点放在诸如科目、账户、账页不规范等浅层次问题上, 而要深入企业、深入业务流程、深入财务环节中去, 抓好主要问题, 解决重点矛盾。5.要坚持揭露问题与弘扬先进相结合。不能单纯揭露问题, 更要通过审计发现先进的管理方法、经验, 予以总结推广, 促进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这样才真正符合“积极审计”的要求。

五、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 各级联社领导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亲自指导、研究, 关心、支持审计工作。

要认真贯彻内审准则和全国总社有关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推进内审正规化与规范化, 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注意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完善审计整改落实制度。

(二) 要强化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

有条件的省、市级供销社要建立专门的内审机构, 县级社要有专职审计人员, 较大型企业、单位也要单独设立内审机构, 构筑起完善的工作体系。

(三) 要提高内审人员队伍素质。

审计人员要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智, 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 查找问题要客观公正, 分析认识问题要敏感, 敢于坚持原则、披露问题。要强化教育培训, 打造品行端正、实事求是、办事公正、清正廉洁的审计人员队伍。

(四) 要加强上下级审计机构的联系沟通。

供销社的职能 篇3

【关键词】基层供销社;现状;对策

基层供销社是由社有资本控股,涉农企事业单位和经营骨干持股,以入社参股的种养殖大户和农民社员为主体,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合作经济组织。基层供销社从诞生至今,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首当其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能抓住这一机遇,也许基层供销社将迎来美好的春天,据此,笔者从乐清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供销社的现状出发,根据自己20多年一直在基层供销社管理岗位的实践经验,谈谈基层供销社的现状及促进发展的对策。

一、基层供销社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当前基层供销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六个问题讲论述供销社的现状。

1、最薄弱的环节是经营

经营是本,管理是魂,经营追求效益,管理追求效率,经营、管理是每个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的二个基本素质,目前从乐清市供销社系统的八个基层供销社来看,几十年来都在经营承包责任制方案上做文章,自身经营的传统业务如“农资,废旧回收、烟草、石油、食盐、药品零售”等日趋萎缩,而从八个基层供销社的管理层来看,全部放弃了经营,目前都靠承包经营、房产租赁过日子,很难将企业规模做大,这是目前基层供销社最薄弱的环节。

2、最需要转变的是观念和创新意识

观念决定行动,一个好的观念等于企业成功的一半,如在对待发展问题上,我们的观念也一直在变,从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后期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到“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绿色GDP、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我们的观念一直在变。又如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人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微软”的今天同样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海尔”的今天。

3、最需要提高的是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基层供销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近些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机制等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但总体上还没有走出旧体制的框架,新的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大多数基层供销社都要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方式在搞经营,以包代管现象严重,没有很好地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最需要明晰的是产权关系

“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是导致供销社社有资产产权不清的历史原因。社有资产的形成包含着社员股金投资,政府对供销社的无偿划拨和政策扶持,供销社长期经营积累等因素综合的结果。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供销社社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应该是该供销社所在地的农民社员。属各级供销社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无偿分配和划转。这给基层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基层供销社的财产是广大职工的,给企业本身及有关部门造成很多不稳定因素,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问题是社有资产的产权不清这一根本原因。

5、最大的优势是网络和资产

基层供销社最大的优势是布遍全市十七个镇、街的经营网点和庞大固定资产,毫不夸地说,基层供销是乐清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领导力量,它是这张巨大网络的“纲“,全市共有各类经营网点600多个。而基层供销社大都是建国初期按计划经济要求建立起来的,在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固定资产大都建在每个镇街的黄金地段,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各基层供销社的固定资产不断升值,全市基层供销社各种固定资产现值高达8亿多元,但其固定资产效益较低,各种固定资产的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基层供销社面临的一道课题。

6、最大的失误是人才的缺失和后备干部的不足

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一项核心内容,它追求人与事的合理匹配,因事设人,人尽其才,力求使员工与岗位之间形成最佳匹配,员工之间形成最佳组合,从而有效发挥团队的力量,保证组织的高效合理运行。而乐清市八个基层供销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工队伍庞大,职工年龄过大,职工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现代流通业对员工的要求,又缺乏高素质的员工充实领导班子参加企业管理,企业后备干部严重不足已影响着各基层社的稳定和发展。

二、促进基层供销社发展的对策

基层供销社是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基础,基层供销社的改革改制是当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的重点、难点工作之一。根据基层供销社目前的现状及各级组织对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制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己2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供销社管理岗位的经验和体会。围绕基层供销社改革、改制的对策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职能,牵头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经济联合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销社的生存只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出路,要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逐步转变职能,回归“三农”,实现体制创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联合农民专业种养殖大户,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为他提供优良品种,各种农资商品,帮助推销产品。同时,针对各类专业合作社相互之间相对封闭的信息不畅的弊端。基层供销社应该当“红娘”的角色,主动参与并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创办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为实现专业合作社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基层社要突出企业性质,加快自身改革改制,实行体制创新。

现在的基层社是企业,基层社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发展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快自身改革、改制,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一切都无从谈起。

1、加快体制创新。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态。基层社作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股份制改造,必须在盘活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全资、独资的组织模式。要探索多种途径推进基层社的体制创新。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求发展。基层社既是为农服务组织,又是市场经济主体,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因此,推进基层社改造,促进基层社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和产业、资源优势。首先要巩固传统的优势业务,如农资经营,其次是生活资料经营,再次是对一些日趋弱化的业务。如烟草、食盐、石油、废旧物质回收利用、药品零售等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重振供销社的雄风。

(三)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性质是近期内不会改变的。其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也将不会改变,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重要依托。以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供销社,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挥供销社身在农村,贴近“三农”,了解“三农”和懂经营、善管理、有渠道的优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积极组织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综合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

供销社哀歌(组诗) 篇4

废弃的红砖供销社

只剩下一节乌木柜台的残骸

里面躺着计划经济的幽灵

小时候,在茅根、秸秆中寻找甜汁

得来的却往往是苦味

小时候吃过什么、穿过什么

我都忘了

夜里梦见捂着下身赤身裸体

羞愧难当又饥饿难耐

只有玻璃纸里剥出一粒硬糖

在口腔里撞着牙齿

不是囫囵吞下

就是吧嗒一声掉进尘埃

我穿土老布

以鸡蛋换盐

煤油缺则天下黑

我暗恋的女同学在角落里闪闪发光

一根铁丝上夹着发票和零钱“吱啦”一声从柜台里抛过来

犹如流星从头顶划过

大雄宝殿

假如我是木胎或泥胎

被一次次贴金之后

也会光芒四射

老和尚却总是说

打小就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茅草秋风,与麻雀捣蛋

跪在四面漏风的堂屋送走双亲

古有八景

第九景是香炉上铜铸的城池

蒲团上彩绣的莲花

人们将曾经在这儿求得的子嗣又带回来

不解人事的童稚

在地板上打滚

往功德箱里塞钱

油菜花

东岳庙里的一个小鬼

在风中捉住我的原形

并投入人间沸腾的油锅

春风也不那么暖了

捐钱也不那么灵了

我情愿煎熬的是我

而不是我的父母

湖光村早春抒怀

无论阴与晴,昼与夜

假若从空中俯瞰

瓦埠湖都散发着亘古之光

作为一种安慰

岸边庄台上的灰屋舍有光

拴着牛羊的蒿草大坝有光

枯柳有光,咸鱼有光

连穿着一身黑衣在湖边浣洗的村妇也有光

我暂时还分不清

大头鲢子和螺丝混子的童年

也分不清芦苇和荻柴的暮年

一群北归的大雁落下来

在这里停留三五天、七八日

然后又飞走了

只有滩涂上的青麦留下来

为躲大水,它们长得心惊胆战

只有湖边的座座坟墓留下来

黑色的墓碑被大水淹没

又一次从水中冒出来

小学校

大白天,一只蝙蝠在教室里乱飞

它仿佛是从我的瞳孔里飞出来的

也仿佛是从灌满清风的袖子里飞出来的

它一头撞到墙上

年轻的女老师经常双手捂耳

到今天才明白

我们的朗诵

只比外面麻雀的鸣叫稍微好听一点点

你有蝙蝠之志

他有麻雀之志

我有鸿鹄之志

年轻的女老师

讲到小腹痛、手脚凉就泪流满面

讲到剩稀饭、腌腊菜就泪流满面

讲到上山下乡、广阔天地也泪流满面

心里难过

曾经折断的柳枝

又重新染绿并垂向水面

流水无法挽留,依然东去

心里难过

去年留下的那只母鸡

开春孵出一窝小鸡之后

又被捆住双腿,用竹篮拎到菜市

心里难过

有人脱去厚棉衣

露出青春活泼的胴体

而我逐步老去

心里难过

春天了

花开了

蜂来了

我虚弱得扶住云朵

我喝下人间酿造的蜂王浆

供销社的职能 篇5

关键词:人事管理;供销社绩效管理;初探

一、社企改革背景下供销社人事绩效管理的迫切性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即企业内部人事管理,而所谓人事绩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致力倡导人力资源方面的绩效管理问题。新形势下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是对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相对而言,竞争尤为激烈、管理尤显难度的莫过于人才管理,尤其供销社作为最具社会经济特色的经济发展实体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坎坷走来,人事管理工作饱尝艰辛与无奈。相比一般性生产经营企业其人事改革无论难度性还是迫切性反应更为强烈,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如何拓展供销社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如何加强供销社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力度、如何以规范的管理模式约束行为偏差全面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当前供销社内部企业管理工作的头等要务。全面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需求,以过硬的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实现供销社完美的市场转型升级。

二、历史改革坎坷中供销社人事绩效管理的实际状况

虽然国内供销社历经了数十年的改革与探索,饱尝了计划经济“宠儿”到市场经济低谷的心理历程,一代又一代供销人以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不懈做出积极的努力,表现在人事管理上一套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但受市场转型的变故尤其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国内供销社人事绩效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协调性问题日渐显现出来,某些问题的紧迫性令人堪忧:一是企业人员观念意识多元化与现有人才管理地位不相协调,一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羁绊;二是人事管理观念意识不够到位,制度上的跟进无力逐渐形成人事绩效管理空洞“口号”;三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具备供销社复合型人事绩效管理专业能力的人才相应较少。客观对工作的有序开展形成制约。此外,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大呼隆、方式方法不够合理、缺乏实效等多种问题。

三、绩效管理模式下供销社人事管理初探

目前,表现在供销社人事绩效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相应较多,造成系列问题的原因也表现不一,有观念意识上、队伍素质上、制度建设上等因素不具相同。要解决问题,若从单方面做出努力远远不够,难以实现人事绩效管理质的提升,唯有有的放矢、针对性把好每处关口,形成科学的人事绩效管理模式,展开全面、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此寻求供销社人事绩效管理的整体提升。

首先,把好人事绩效管理模式思想意识关。到位的思想意识决定规范的管理行为,是管理工作得以实施的思想保证。当前我们的人事绩效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的原因是管理队伍专业知识短位造成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未能端正科学、合理的人事绩效管理观念意识。因此,应从问题的关键点上找根源,问题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在于决策层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匮乏与学习掌握的力度不足。要知道人事绩效作为实实在在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不是一句口号拿来空喊的,而是殚精竭虑用来想的,脚踏实地用来做的。作为管理者更应在思想上加强重视 ,更应立于全局高度掌控大局、运筹帷幄。同时作为必修功课,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加强重视,观念意识全面跟进到位,共同营造良好的认识绩效管理良氛围。

第二,把好人事绩效管理模式队伍素质关。要施重手严把人事管理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应企业管理发展所需实现认识管理队伍知识结构、管理经验适应发展需求的蜕变,为企业兴旺发达提供保证。同时,加强行业间信息沟通与人才交流,实现互通有无、强强联合。企业还应为管理人员创造机遇,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锻炼平台,确保人事管理队伍始终保持与市场发展同步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同时,人事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人的实际工作,对于强化其他管理部门及具体岗位的人员素质更显重要,模式化的人事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他们,是我们人事绩效管理工作的考核主体。唯有各岗位员工全面实现工作技能的进步与提升,才能将制度执行落到实处,达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第三,把好人事绩效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关。实现人事绩效管理落实切实可行的操作内容。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考评体系。不但要实现各基层岗位的有效考评,还要完成同级管理层间的监督与约束,明确彼此对等的义务与权利,同时更要形成上下管理层的制约与监督,从而实现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的精准与规范。其次,创新考评的具体内容。传统的绩效考核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工作效率、出勤率及工作业绩,但面对思想观念意识多元化变化的今天,员工需要挖掘的成因愈来愈多,仅仅限于被动接受考核将有碍其特长的主动发挥。因此,在考评过中不仅要严格对考核内容的执行力度,同时还应增加他们的意见表达与特长技能的表现机会,加强思想与意见等方面的交流沟通,挖掘更多的岗位技能人才,全面打造员工岗位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管理平台。

四、结语

绩效管理模式下供销社人事管理作为时代市场经济一项现实话题,从单方面做出努力远远不够,唯有有的放矢、运筹帷幄,针对性把好每处关口,才能实现管理机制的整体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供销社完美的市场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为.绩效管理设计与考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永.员工薪酬奖励与绩效管理实务[M].北京:工人出版社,2010.

供销社的职能 篇6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

中图分类号: F3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504-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发展面临的困境仍然突出:农业基础脆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现状没有根本改善;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没有突破性扭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基本态势没有有效缓解,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在农村改革领域,面对弱质的农业、弱势的农民,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快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步伐,有效整合分散在政府职能部门与市场主体的各类服务资源,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促进现阶段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这不仅是破解“分”有余而“统”不足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缺陷的有效途径,也是城镇化背景下解决“谁来种地”,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深陷“双重失灵”困境

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产生于传统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适应当时城乡割据体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先后在农村基层建立了俗称“七站八所”的专业服务机构,按照垂直分工的原则面向社队集体组织提供相应农业职能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对推动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集体组织土崩瓦解,农民重新成为农村服务的微观需求方,而相应的农村服务领域改革却严重滞后,导致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又尚未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了一个“四不像”的畸形儿,陷入了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的窘境。

1.1各涉农部门重复、低效供给造成农村基层服务资源分散和细碎化

现有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延续了传统体制下的运行模式,涉农服务多部门、多主体的运作特征明显,造成农村基层服务资源分散和细碎化[1]。各涉农部门呈纵向垂直结构运行,部门设置一般从中央延伸到乡镇一级,有的甚至延伸到村,各部门服务沿着这种自上而下的相对封闭管道运行,导致“各用各的钱,各唱各的调”。如直接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政府服务主体有农业部门的乡镇农技站、畜牧站、科技部的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入户工程,科协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社系统的“庄稼医院”等;提供农资服务的政府服务主体有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合作总社的“新网工程”等。这些部门之间服务职能交叉,在单一服务项目上重复服务、过度服务,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而在面对综合性的服务需求时,往往是单兵游勇式供给,服务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型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1.2趋利动机驱使与农民诉求机制不畅导致农村公益性服务领域严重缺位

一是由于政府与市场责任边界划分不清,当前一些农村服务部门逐利动机日益增长,竞相选择进入高利润的经营性服务领域,且利用其行政权力,在竞争逐利中排挤市场经营主体,使得市场经营主体难以公平地进入到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性服务领域,最终导致市场难以在经营性服务领域中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2]。而涉农服务部门对于公益性服务领域则或以“改革”名义纷纷选择退出,或是部门之间“互踢皮球”造成严重缺位。二是目前涉农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主体是上级部门,导致农村服务供给模式沦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推动,而不是由最终服务接受方——农民的现实需求拉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降低[2]。在湖北省农户调研中发现,受访农民接受的服务多集中在农业生产服务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而农民迫切需要的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接受率分别只有20.25%、33.33%、28%[3]。

2供销社具备成为农村公共服务有效载体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湖北省供销社充分利用传统经营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服务。2013年,湖北省供销社系统实现购销总额 2 171.24亿元,同比增长24.35%,利润总额4.42亿元,同比增长4%。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21%,在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2.1贴近农村,发挥基层网点优势

湖北省供销系统现有省级供销合作社1个,省辖市(州、林区)级供销合作社17个,县(市、区)级供销合作社86个。全省系统发展各类网点66 000多个,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省累计建成18 18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全省70%的行政村。建设庄稼医院2 634个,组建农机队520个。2013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新建集农资配送中心、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为一体的新型庄稼医院310家,开展农资供应、测土配方、农技推广、农机植保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科学试验示范种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建立生产基地,服务辐射面积近26.67万hm2,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100万人次。2013年,省供销社积极组织开展了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邮政局及移动、电信、联通等公司的战略合作,改造信息化网点2 540个,丰富了服务内容,拓展了服务功能。

2.2服务农业,发挥主渠道功能

2013年,湖北省供销社系统售给农民农业生产资料151亿元,占全省农资市场80%以上;湖北省供销社系统新建和改建农村流通服务配送中心达到200家,连锁销售额达到253亿元;裕农公司等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2.41亿元;全省供销系统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50家;湖北省再生资源公司“三园一网”规划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3 000个以上,2013年,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额96.31亿元,报废家电、汽车、钢材、塑料等回收量占全省总量的50%左右。

2.3富裕农民,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湖北省供销社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 369家,其中36个全国总社示范社,100个省级示范社。2013年,湖北省供销系统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民合作社服务月等活动,培训农民5 732人次,680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领办各类行业协会247个,各类协会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并联合各级人社部门共同加强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共培训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村级综合服务社业主5 732人次。调研的沙洋县供销社采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公司+专业园区的创新模式, 2013年总产值达8 000万元,助农户平均增收2.8万元;武穴市供销社植保专业合作社,2013年从种子收购到销售一条龙服务,为农户烘干稻谷60 000 kg/d,年底二次返利3.6万元,增收1 650元/hm2以上;远安县茅坪场镇领办的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年加工能力达到8 000 t,在远安、宜昌等地设立品牌专营店,年销售额达5 000多万元,入会社员户均纯收入48 000多元,比非社员增收25%以上。

3供销社增强服务能力是自身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化部署,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纳入2014年重点工作,随后国务院批准同意供销合作总社在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省开展试点,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在市场化大潮下,随着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消费需求从消费品类别到产品质量均出现新的变化,以往相对单一的产品获取渠道更趋多元化,供销社的原有职能正在弱化,积极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可谓顺应市场化要求的必然之举。

3.1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重复、低效供给现象严重,亟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除了以上所述,涉农部门之间重复低效供给现象严重,就供销社系统内部而言,各级供销社之间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往往局限于利用各自存量资产经营谋求发展,省社与下级供销社上下联结不紧密,如农资销售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几乎省内的每个县都是一个相互独立的体系,缺乏物流与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就市场主体而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农业经纪人,在没有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监督对其身份和行为约束的背景下,一窝蜂地涌入,造成农村社会化服务市场的秩序混乱。

3.2供销社历史包袱较重,亟须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9年,为响应中央号召,供销社实现全面改革与改制,在国家自筹经费、自谋出路的改革方针指导下,一方面导致基层尤其是乡镇一级供销社大多数形成沉重的历史负债,时至今日也是年年入不敷出,同时导致供销社人员流失严重,改制后各县市供销系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队伍老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从调研的9个县市区情况来看,供销系统员工45岁以上的员工占比超过57%,而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12%。员工受教育程度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41%[4]。另一方面,由于现存集体负资产较多且权属问题复杂,如果继续闲置则造成极大浪费,拖累自身发展;但如果盘活、处置转换,供销社国有划拨土地变性为出让土地时要缴纳40%的土地出让金以及21%的城建税,土地办证难度大,置产处置难,这种不能上也不能下、进无攻退无守的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湖北省供销社的持续发展。

3.3供销社服务的深度广度不够,亟须解决供需矛盾

当前供销社所提供的服务更多集中在产前,主要是提供化肥、农药、种子等供应服务。调研问卷显示,有近50%的农户反映在科技、信息、产后等方面服务很少甚至没有,超过40%的受访供销社认为自身服务水平跟不上农民需求。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发展和信息发挥功能不强,对生产结构、生产环节进行调节和引导的功能难以发挥。说明当前供销社所提供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主要局限于传统的服务项目,综合性服务多,专业性服务少;市场性服务多,公益性服务少;产中服务多,产前、产后服务少,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主动性不够,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层次偏低,服务深度广度不够,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指导、技术培训、金融信贷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新型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形成极大反差,造成供需矛盾突出[5]。

4以供销社为载体构建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以顶层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自建体系与购买服务相结合、以突出重点与打造亮点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全面增强和不断提升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服务能力为根本目标,以充分整合涉农资源和努力发挥多元化服务主体作用为主要任务,妥善解决政府与市场权责边界关系为重点内容,以供销社为载体,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覆盖农民生产生活各领域、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4.1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生力军作用

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其内在根源是涉农服务部门的体制问题,因此基于长远角度,应推动涉农服务系统进行彻底性体制改革,淡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但从短期来看,由于涉农部门面广量大且体系庞杂,施行根本性制度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可行的思路是,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走一种诱致性制度创新道路,先从改革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入手,以供销社为有效载体整合和重组农村基层服务资源,创新一种贴近农村实际、农民信任、服务有力的微观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替代原先散沙式低效率服务体系,逐渐消除以往各服务部门分散出击、九龙治水格局,减少重复服务、多头服务,实现彼此间服务协作,促进综合服务效率的提高。在搞活最基层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再逐步向纵深层次推进,不断深化改革,最终形成上下一体化的有效农村服务体系。生力军定位即指依托供销社在农村地区原有的成熟覆盖网络,通过改革赋予其新的职能,对现有农村产品供应格局带来全新、有力的冲击和改变。应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争取将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事务性工作职能划入供销社系统,建议参照“七站八所”,政府对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公益性岗位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并以供销社为连接器,充分优化整合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各类社会资源。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一个依托供销社为载体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将供销社作为各类服务主体积极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中转站。

4.2兼容并蓄,倾力打造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

综合平台的定位则区别于供给渠道的单一职能,即通过搭建平台供销社转型成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农村消费需求的综合性、复合型服务的提供者。

4.2.1坚持开放合作农村社会化服务涉及范围点多面广,供销合作社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坚持开放合作的思维,打破传统的部门化的科层制结构,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供销社的经营管理与网络对社会资本、农村能人与农民开放,对外联合、对内合作,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合作开发、建设中心社的方式开展资本合作、资本与资质合作、资产与渠道合作、技术合作等。

4.2.2实现纵向贯通强化省社、县(市)社、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的纵向联系,密切各层级之间的有机联系,依托裕农网、省农资公司将全省农资公司(龙头企业)与各经营网点建立起经济联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各类项目加强联系,引导基层社产品、领办的合作社产品进驻裕农网,要求村级综合服务社必须由供销社同一配送物质;加强各级供销社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支农惠农的作用,促进各级供销社协同发展;加强供销社品牌建设,各级供销社下属企业、合作社产品共打一张牌,扩大供销社品牌影响力。

4.2.3加强横向联结加强本级各类涉农服务资源整合、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供销社农资店、新型庄稼医院与农业技术部门、土肥站合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指导,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五务合一)与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事务办理与网格化管理,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与社保部门、金融部门、移动通信等部门合作,将农村生产、生活、信用、金融服务联结起来,开展社保、医保存取、银行存取款、水费电费缴纳等便民服务。

4.3顶层设计,营造供销社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供销社系统的职能定位,加快县级社振兴和基层社建设,完善现代新型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体系。(2)加快推动供销社专门立法。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理顺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争取颁布全国合作社法,作为现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上位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3)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县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对鄂政发[2010]75号文件中“关于妥善解决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的有关政策进行细化,如供销社国有划拨土地变性为出让土地时应考虑供销社的公益性职能,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额度的公益性减免,并简化办证手续。此外,由于农资淡储旺供,储存周期长,而淡储补贴资金在省一级,县(市)、乡镇在农资储存资金紧缺矛盾突出。建议将化肥淡储补贴到县(市)、乡镇,减轻基层农资储存风险,保障农资供应。(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全国绝大多数供销大中专学校关停并转,应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定向或委托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樊亢,戎殿新. 美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2]龚继红.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组织协同与服务能力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3]孔祥智.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供给和需求的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彭玮,王金华.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如何降低管道燃气供销差率 篇7

关键词:供销差率 简化核算

0 引言

供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燃气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国家建设部将此指标作为企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可见其重要性,对于供销差率的计算,国家建设部在1990年6月颁布的《城市煤气企业升级考核标准》中规定如下:

管输煤气的供销差率=(供应总量—销售总量)/供应总量Х100%管输煤气的计量以体积作为计量手段,单位m3。因供应总量与销售总量在各自计量处的状态不一致,在核算时必须校正。

1 影响供销差率的因素

1.1 燃气表计量精度 各公司出站燃气流量计的精度等级一般为1.5级,允许的误差为1.5%,居民用户和一般公建用户大多数使用的是B级皮膜表,允许其在最小流量和10%的最大流量之间的误差为±3%。在10%的最大流量到最大流量之间的误差允许值为±1.5%;同一精度的计量表在检定周期内和周期外所差生的误差值是不同的,寿命周期内的皮膜表的误差与超过使用寿命的皮膜表的误差相比,前者远远大于后者。

1.2 计量工况不同造成的误差(即压力和温度因素引起的误差)

1.2.1 出站计量工况:天然气行业的体积计量标准状态为20℃,101.3Pa,上游的天然气供应单位以此为依据和燃气公司进行交割。燃气公司的出站计量一般不再设计量表,因此出站天然气的体积状态为20℃,101.3Pa。

1.2.2 用户计量工况:燃气公司的居民用户和一般工商用户的煤气表采用的是膜式表,不带压力温度补偿,只显示的是煤气表处的工况。

由于压力、温度因素对供销差率核算影响的校核,目前,行业内仍没有统一的计算规则。有关统计显示,因温度补偿产生的最大误差高达15.88%,最低为-0.22%,差别达到72倍,其主要原因是计算规则的不统一。

对任何公司,从提高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没有压力温度补偿计量的燃气体积在出站计量表处所对应的体积,简化计算为用户燃气表处燃气工况的体积后进行供销差率的核算,方可找出真正降低供销差率的措施。

1.3 抄表、结算时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误差 抄表、结算不一致造成的误差是指:当抄表时间延续数日甚至一个月,供销差率计算时,供应总量所对应的日期与抄表日期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并非是某月没有抄表而导致的误差。据有关资料(《煤气与热力》1992年第五期“管道煤气供销差率的校正”)介绍,这一误差主要影响的是月供销差率的核算,对年供销差率的影响甚小。

1.4 新增设备、管道的置换和储存气量产生的误差。

1.5 各种燃气损耗引起的误差,包括:用户拖欠燃气费、管网漏气、用户偷盗气、抢修时的置换及放散用气、外单位施工对管网的破坏产生的跑气。

由以上各种损耗引起的误差,其体积量除管网长时间的微小漏气和用户的偷盗气量不易计量外,其余均可核算出体积量。用户拖欠的燃气费,其体积量由用户的计量表计量;抢修时的置换及放散用气、外单位施工对管网的破坏产生的跑气,可以通过出站计量表的计量数据与前一日同时期的数据比较得到气体的体积量,其中:外单位施工对管网的破坏产生的跑气的损失量可以通过有关部门,从造成管网破坏的单位进行索赔而得到补偿。

1.6 生产用气因素 此因素在设计时一般会增加计量设备,若没有,即可以从用气设备的有关参数核算出用气量,也可重新加装计量设备,是可以计量的。

1.7 生产工艺条件的限制,部分设备产生的放散气量 在投产初期和事故状态时会对部分管道内的燃气进行放散,这部分气量对于年供销差率的核算影响较小,同时,该放空量也是可以核算的。

1.8 公司为方便职工或其它原因而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所产生的不收费的气量,此因素,公司可以通过有关统计进行校正。

2 供销差率的简化核算

由于影响供销差率的因素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完全依据理论进行核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的前提下的供销差率核算时,应对新增设备、管道的置换和储存气量、用户拖欠燃气费的气量、抢修时的置换及放散用气气量、外单位施工对管网的破坏产生的跑气气量(仅指已经索赔完毕部分的气量)、生产用气量、设备的放散气量和不收费的气量扣除后,进行核算。

3 降低供销差率的措施

针对供气单位内部的原因,各单位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加强表具的校正与管理以降低系统误差产生的供销差率之外,还应强化以下措施,进一步降低供销差率。

3.1 提高抄表率,加强用户安全检查及用气监察,还可将民用表前栓改造到楼梯间,杜绝用户拖欠燃气费和偷盗气。

3.2 加强设备、管网管理,减少跑气及漏气损失。

3.3 加强考核与兑现,促进工作主动性的发挥。

3.4 加强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员工能熟练应急预案的要求,各司其责,以缩短应急反应的时间,减少气量损失。

4 结论

以考核为手段,以合理的指标为依据,通过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供销差率的主要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定能使供销差率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至一个合理的水平。燃气公司应采取逐步完善的办法,加大考核力度,降低供

销差率,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城市燃气企业升级考核标准〉1990年6月颁布.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下一篇:简短的温馨的晚安心语朋友圈摘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