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共8篇)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1

(一)先秦部分 1《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典范。“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3)《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2《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

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8)下列诗句中构成比兴的有:(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3、《左传》:

《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文学价值;善于描写战争,构画战争场面;善于叙事,情节起伏,结构完整;善于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练传神。

4、《冯谖客孟尝君》

(1)冯谖: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为齐国贵族。

(2)“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冯谖之口。三窟指:(1)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的拥护。(2)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3)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闲视之。

(3)冯谖为何三次“弹其剑”:考验孟尝君是否真能礼贤下士,自己能否找到知己者。

(4)分析冯谖的性格:冯谖是战国时期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的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简)(5)分析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即对冯谖的刻画:文章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的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层层推进,不断变化。(简)

(6)《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7)《冯谖客盂尝君》的艺术特点:情节曲折起伏,文笔抑扬顿挫;对比手法。

5、孟子:

(1)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2)先秦散文中,使用大量排偶句,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独特比喻的是《孟子》。

6、《齐桓晋文之事》

(1)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以羊易牛”的事例采用比喻的手法。(2)内容顺序:以羊易牛的仁术,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反对霸道,仁政的

内容。

(3)用于反对霸道(称霸必败)的比喻是“缘木求鱼”。(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成为后世的成语。

(4)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5)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1)内容.①富民:一定的产业,注意养殖。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2)民本思想,同情百姓。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战争不可避免。(3)仁政主张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论述)(6)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简)(7)“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典新”“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各自喻义和作用:“明察”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是不为;“挟泰山”说明有的事确实做不到是不能,“缘木”以战争霸道方法统一天下之不可能。生动形象,令人警醒。(简或选)(8)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比喻:“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为”的不同;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为手段去称霸。

(9)《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思想主张: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秦汉部分

7、李斯:《谏逐客书》

①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一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②作品开头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列举的秦国著名客卿有: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该文列举广招客卿而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③《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④《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⑤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1)列举史

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

(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简)⑥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简)

8、司马迁: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中用于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

②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9、汉乐府:

①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乐府”是汉代的乐府诗。叙事性是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

②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供演奏之用起于汉武帝。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汉乐府在形式上采用杂言和五言,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诗体。其中特别是五言为汉代民间首创,后经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0、古诗十九首:

①产生的年代是东汉。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

②《古诗十九首》艺术形式上多用五言,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11、《迢迢牵牛星》

①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是最早比较完整的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诗篇。

②《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句运用了出自《诗经》的典故。③《迢迢牵牛星》中的叠字及意思: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札札——织机声;盈盈——水清澈的样子。表达感情色彩的叠字是“脉脉”。叠字互相呼应,形成和谐回蔼的节奏,增强了音乐美。(简或选)

魏晋南北朝部分

12、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①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饮酒》的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③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简)④“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唐五代部分

1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①乐府旧题,七言古诗。作品景物描绘中起统摄作用的是月;作为结构线索的景物是月。

②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表示音讯不通的诗句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表示作者不再沉浸于人生短促的悲叹之中的诗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表示月亮开始西斜的诗句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写游子思妇的诗句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表示思妇无法排遣离愁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表示天南海北,路途遥远:“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指北方,潇湘指南方。③作品如何将诗情、画意、哲理相结合:(1)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为抒情说理提供背景;(2)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3)然后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4)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叶摇情满江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简)④分析月亮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1)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色中,以月为中心。在写景、抒情、哲理的关系上,月起了关键的作用。望月怀人,对月遥想。(2)整首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先后来安排的。以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楼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雾)作为全诗展开的线索。(简)⑤作品在人生哲理的探索中提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人相似”有何新意:改变了自然永恒、人生短促的传统观念。人生代代相传,个体消失而人类绵延不绝,不同时代的人都能见到相似的江月,自然永恒,人类也永恒。(简)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含义:(1)鸿雁远飞也不能穿越

月亮,传递音信;鱼在深水跃动仅激起阵阵波纹,也无法传递音信。(2)反用传书的典故,鱼雁也无法传递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14、王维:《山居秋暝》

①五律。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中虽有躲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

②评价诗中归隐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题旨。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反用其意、表示乐于归隐的意愿。“王孙”:诗人借指自己。

③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描写秋日傍晚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动——清泉、荷花、渔舟;静——明月、松树、竹子;视——明月、松树、荷花、渔舟:听——清泉、浣女笑语。(简)

15、李白:《行路难》

①乐府旧题。此诗作于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作者的思想痛苦与心理矛盾:一方面对朝廷昏暗和仕途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态度,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仍抱希望。(简)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原因是英雄失意。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比兴象征意义:英雄失意,抑郁悲愤,无路可走。

④理解用典的诗句:(1)运用吕尚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姜太公垂钓碧溪遇周文王得到重用。(2)运用伊尹典故的诗句是“忽复乘舟梦日边”。伊尹梦中乘舟在太阳旁经过,不久果然被商汤聘用,表示用世出仕大有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会有远大前程,光明前途。

⑥艺术特点,即感情活动剧烈、数度起落转折的特色:诗篇虽仅十数句,情感却由悲至昂扬而两度反复,三次转折。大起大落,变化剧烈。生动显示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简)【说明三次转折,第一次见第2题、第3题;第二次见第4题;第三次见第5题】

16、杜甫:

字子美。杜诗真实深刻地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因而被后人誉为“诗史”。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杜诗的基调,“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他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精神,开拓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途径,诸体兼备,自成机杼。

17、杜诗风格:“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作者胸中忧愁郁积,起伏

不息,然而往往欲吐还咽而不作痛快的奔泻喷发,给人以愁肠百转、哀思深沉的感觉。这是杜诗共有的艺术表现特点。

18、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开头“心远地自偏”四句的哲理:心远地偏,重在把握自我。内心超脱。远离争名夺利的环境,居处自然感到脱离尘俗了。

19、《种树郭橐驼传》

①驼,这里指驼背。文体特点: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特点。

②本文主旨,即作者的观点:文章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在永贞政治革新中的重要政治观点:与民休息,不可生事扰民。

③本文说理采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将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又将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的态度、方法及结果方面进行对比。简明生动地阐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简)

④分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将传记与寓言融为一炉的特点:作品以传为题,并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结构全文,但文章的意旨则并非为人物作传,而是以种树之法来喻治民之道,体现了寓言的表现特征。故可谓本文具有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的文体特点。

文学常识

1、乐府旧题: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七古)

2、乐府古题:李白《行路难》。

3、自创乐府体诗:杜甫《丽人行》。

4、叙事诗:《诗经·氓》

5、山水诗:

6、田园诗:陶渊明《饮酒》、王维《山居秋暝》。

7、奏疏:《谏逐客书》、《论贵粟疏》、《出师表》、《陈情表》

8、作品涉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有:《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李商隐《马嵬》

9、诗篇中表现思妇之情的有:《迢迢牵牛星》

10、作品采用对话方式的有:(齐桓晋文之事章》

11、“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12、“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3、“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14、先秦史传散文:《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15、先秦诸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章》

16、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先秦思想家: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17、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采用寓言故事采说理的有:《庄子》《韩非子》。

18、先秦诸子:(1)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学派:主张顺立

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庄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成熟的作品:《荀子》《韩非子》。

20、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1、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幹、应玚。

22、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王翰、李颀。

25、晚唐词人有:温庭筠、韦庄。

26、南唐词人有:李璟、冯延巳、李煜。

27、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反映社会**和民生疾苦;②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③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④鲜明的民歌情调。

28、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恬静淡雅,清新优美的诗歌流派。

29、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写作了大批表现边塞风光征戍生活和戎马建功立业思想的作品,形式以七言歌行为主,风格豪迈奔放。又称高岑诗派。

30、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倡导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31、新乐府运动: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吸取杜甫的诗歌经验,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32、唐五代词派:晚唐时温庭筠,韦庄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并称温韦。五代时,词风愈盛,形成西蜀、南唐两个中心。西蜀以“花间派”为代表,南唐以冯延己、李王景、李煜为代表。

33、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作品集:王维《王石丞集》、李白《李太白全集》、杜甫《杜少陵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34、韩孟诗派:中唐时,韩愈、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以奇崛横放的笔墨矫正大历以来平庸浮艳的诗风,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诗派,文学史上称韩孟诗派。

35、《山居秋瞑》的艺术特点:画面清幽美丽,意境清新优美。设色构图,匠心独具,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语言明快自然,富有音乐美。

36、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名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询、苏辙、曾巩、王安石。

37、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

38、元曲知识简介:元曲又称北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

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角色有末、旦、净、杂四大类。马致远的散曲或就居全元之首。

39、元曲六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乔吉。

40、重要代表作家作品: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望江亭》。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纪君祥《赵氏孤儿》。郑光祖《情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

41、前七子:指明代中叶的七位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2、后七子:明代中叶继前七子之后七位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43、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归有光、唐顺之、茅坤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古文,故称。

44、公安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为代表,主张写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

45、临川四梦:指明戏曲家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桐记》四部传奇。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2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为契机, 可以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从而提高学历,达到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就业机会与更顺畅的未来职业发展、提高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及更好地准备考研或职称评定的目的。

根据《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 《考试说明》),该考试是“优秀专 科生升入本 科学习的选拔性考试”,“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对‘专升本’招生考试的报考对象提出了严格的资格审查要求”。根据文件规定,由省招生办统一命题的科目为“大学英语”(所有专业学生均考)、“高等数学”(理工类学生均考) 和“大学语文”(文史、艺术、医学类学生均考)。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是所有专升本考生必考科目。那么,了解考试题型及特点,从而抓住复习要点对于备考的考生而言就非常重要。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特点

考生须在150分钟内完成五道大题的解答,满分为150分这五道大题分别为:

1.词 汇和语法

该部分包括40道单项选择题,满分40分,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该部分,词汇方面要求考生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 (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500个常用词组 和短语 ,要求考生具有 按照构词法 识别生词的能力。根据《考试说明》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要“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包括简单句、并列句、主从复合句、时态、语态倒装、虚拟语气等”。

综合分析2005至2014年的十年考试真题, 该部分词汇的考查和语法的考查各占一半。词汇考查主要以词性用法、形近词辨析、近义词辨析、词汇搭配和短语辨析等形式出现,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词汇量、对复用式词汇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对短语、搭配的掌握程度。语法考查点主要为动词时态(12种)、非谓语动词用法、各种从句用法、主谓一致、虚拟语气、情态动词用法、倒装、强调、反义疑问句、倍数的表达、并列句的分类与判断、连词用法、常见介词用法、冠词用法、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形容词与副词的级等。考题多,考点范围大、分布广是这部分题目的主要特点。

2.阅 读理解

该部分包括4篇短文,每篇后面有5个问题,共20道小题满分50分,要求考生掌握所读文章主题或大意,了解支持主题或大意的事实细节,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判断和猜测给定单词的意思,根据句子间逻辑关系进行推论。阅读总词数在1000到1100个左右 ,超纲词汇不超过3%。

该部分出 题形式主 要以主旨 大意题 (如本文作 者主要观点是什么、本文适合的题目是什么等)、事实细节题(如在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下列哪一个不是液体燃料火箭助推器的特点等)和推断题(如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能解释文章第三段的某个词的选项、你认为如果后面再增加一个段落作者会写什么)为主。信息量大、词汇多、句式复杂选项干扰性和隐蔽性强及单个题目分值大是这部分题目的特点。

3.完形填 空

该部分为一篇200至300词的短文,其中有20个空,考生需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来补全文章, 共20个小题,满分20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一篇短文的基础上填补空缺, 从而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所给的选项既涉及语法知识, 又涉及词汇知识,还涉及篇章结构知识。综合考查词汇、语法和篇章理解能力是该部分的特点。

4.翻 译

在2015年以前,该部分考查分为英语专业(翻译一篇汉译英的文章)和非英语专业(英译汉,翻译从阅读理解篇章中划出的5个长难句)两个不同内容的题目。但2015年起,该部分不再分英语和非英语专业,所有考生的翻译题目相同,即将一篇英语短文译成汉语,满分为20分。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基本的英译汉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能翻译所给译文,理解正确,译文达意通顺。该部分考查的特点体现在词汇与句法的掌握、对英语的理解与汉语的表达能力上。

5.写作

该部分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与提示, 写出一篇120至180词的英文作文,满分20分。

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能力,要求语言表达连贯、内容切题并且无重大语法错误。话题多样、词数要求高、语言表达要求高是该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而言之, 专升本考试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为考点范围广、题量大、时间紧、综合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复习要点与策略

随着招生政策的改变,高职录取分数线连年下降,学生英语成绩自然不高。由笔者所在学校做的问卷调查来看,在接受问卷的1350名学生中,约94.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词汇量水平不足高考要求的3500词,约91.5%的学生表示英语语法概念模糊,做题基本靠猜。学生学习英语难度大,而准备专升本考试往往是考前一年才开始,时间相当紧迫,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时抓住复习要点,对每种题型有策略地复习。

1.词汇和语法部分 的复 习要点

建议学生在平时积累词汇,尽量不要将积累词汇的任务留在最后一年备考时。语言的学习有其自身特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有专升本想法的学生在大一时就要提前积累词汇,以减轻最后一年的备考压力。学生习惯于机械地记背单词,往往效果不好,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可以事半功倍地积累词汇。并且,笔者建议学生备考时不要拿着考纲的词汇表去记,词汇一旦离开句子,没有了语言环境,我们很难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达不到考纲对词汇和短语的要求,是无法答好题目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提前准备、掌握构词法、在句子中熟悉词汇和短语、关注词性和搭配是备考词汇和短语的核心法则。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处理,使得学生语法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甚至对词性和句子成分没有任何概念, 更妄论熟悉并掌握主从复合句等。建议考生在考前进行系统的语法知识学习,从基本的词法、句法、句子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基本概念开始,进而系统掌握动词时态(12种)、非谓语动词用法、各种从句用法、主谓一致、虚拟语气、情态动词用法、倒装、强调反义疑问句、倍数的表达、并列句的分类与判断、连词用法、常见介词用法、冠词用法、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形容词与副词的级等用法规则。这些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仅有利于在单项选择题中获得较高成绩, 还有利于在翻译中能够准确地剖析句子结构,进而准确地进行翻译。否则,一些学生在翻译时是逐词翻译,根本不考虑句子结构,以致译文和原文大相径庭。对语法的系统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准确地应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复习中,学习语法时死记语法条例是没有用的,必须认真分析例句,从例句中理解语法规则,在练习题中渗透语法知识,反复练习,直到牢固掌握。

2.阅 读理解 的复 习 要 点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其阅读理解部分读不懂或做题出错的原因在于词汇和短语积累不够,导致看不懂文章,进而无法做对题目,所以词汇量的积累是阅读理解的关键。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在平时生活中多涉猎新闻报道、科普常识、人物传记、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进行文章的阅读时才能够有效联想,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学生平时应多阅读英文文章,注意阅读时带有目的和意图,比如在阅读后要求自己掌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一些事实细节,能够猜测生词的含义, 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作者隐含的意思等。平时增加阅读的积累有助于增强语感,熟练应用英语的逻辑思维模式。

3.完 形 填 空 的复 习 要 点

在这一部分,学生必须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不仅要掌握好词汇、语法等基本语言要素,了解诸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语段特征, 而且要能够积极调动平时积累的文化历史背景知识,才能在解题时融会贯通,将自己在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三方面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该部分题目中有18或19道题目考查词汇和短语, 有1或2道题目考查从句的关系词。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该部分看做独立的20道词汇与语法的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本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从中空出了20个单词的位置,考生的任务是将文章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前后文的贯通与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复习时的重点。

4.翻译 的复 习 要 点

本部分考查学生对英语篇章的翻译能力,难点主要在不熟悉词汇、短语和长难句的结构分析。学生现状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种:“我不明白这个在讲什么,所以翻译不出。”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学生词汇和短语积累不够,导致根本看不懂文章所以翻译不出。第二种:“这句话我英语读懂了,但是就是汉语说不出来。”这就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读懂英语, 没能结合句子逻辑和文章大意判断出更切合文意的意思。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的汉语水平确实不好。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复习这部分重点时多读文章,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应多多涉猎。关于长难句的分析问题,建议考生遇到这类句子时,先找出句子谓语动词,确定句子类型,究竟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 然后按照结构进行翻译,再将译文整合成符合汉语言习惯的标准汉语。我们还建议学生在复习时将翻译作为阅读理解复习时的最后一步提高英汉双语的水平。

5.写 作的复 习 要 点

在这一部分,学生首先要注意审题,下笔前要清楚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写,其实这两个问题在试卷题目上很清楚, 只需按照题目要求上的几点提示去写就可以了。每一点提示后都需要考生列出一个小的提纲,在这一点提示下准备从几个方面去写,用什么样的内容填充这几点,这样作文的框架结构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用英语表达书写的过程,事实上,学生的作文思路与框架鲜有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英语表达上。针对表达难的问题,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平时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与积累词汇和短语可放在一起进行,既把词汇记住了,又积累了更多的句子,一举多得。其次,要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阅读别人的文章中积累语句。仅仅阅读是不够的,还应养成摘录的习惯,更利于记忆和内化。同时,应注意避免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英语是逻辑性明确的语言,注重文章的实质内容,讲究层层推导、表述透彻,主题或主题句往往处于文章的显要位置,如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每年都会有学生问:“老师,我背一些作文的模板行吗?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记一些模板的连接句子或固定表达套路会有帮助, 但是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与观点,文章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背模板是不够的。因此,用规范的英语句子、掌握常用句型、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和掌握英语文章段落的基本结构是复习该部分的重点,学生可以从仿写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写作。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3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考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知识等;可见,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从规定的篇目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看,各种文体下又涉及到各类知识点;从知识点看,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考生要如何复习才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做好迎考的准备呢?

一、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

《复习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彻底把它读透。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给考生具体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语文知识、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作文。“语言知识体系在知识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知识的‘网罗主义’,即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言知识出发,将一个个确定的语言知识罗列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严密、封闭的体系。”[1]面对海量考点,考生不应该手忙脚乱,而应根据《考纲》来概括知识点,构建一张有形的考点网络,这样对各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作家作品知识,主要出现在每篇课文前的作家介绍,对此,考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记忆。

语言知识,体现在试卷中,主要是解释文言字词、翻译古文句子,包括古文篇目中的文言词语、句子,也包括诗歌小说部分的文言字词及现代文部分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文言字词的重点是常用的实词,而文言句子的考核点主要是特殊的和重要句子,如被动、使动、意动和特殊句式等。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可用“归类法”,为每一个“点”设置文中所有例句的“集中营”,以便积累、体悟,做到举一反三。

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这四种文体知识,以及每篇课文的的体裁及文体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寄情、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尾呼应、比兴、侧面烘托、铺叙、白描等。复习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归类集中法。

经过上述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对《考纲》中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形成知识网络,对复习迎考十分有必要;考生如果这样做,就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信心。

二、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根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大学语文”试题材料80%为纲内篇目,而这些篇目都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把每篇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因为这是我们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何才能把每篇课文读懂,读通,读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一)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读课文

《考纲》规定,要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所属流派(社团)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计了助读提示,考生只需要稍加重视就可以掌握规定内容。具体操作时可用列表法或卡片法。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以及所属流派等内容,对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事件的是非曲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结合课文注释,重视阅读提示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歌赋等古代作品占到课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考生一看到文言作品就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这跟我们大多数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考生因恐惧而懒得花力气去“啃”这些“大块头”。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恐惧,与普通高考不同,“专升本”考试涉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原文,只要我们吃透教材,读书百遍,还怕考不好吗?阅读文言作品时,我们应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句,善于积累感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当然,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这对我们在考试中解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检阅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两道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也是两道是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由此可见,吃透《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掌握了教材,考试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三、用好典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了知识点,也吃透了课文,那么就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市场上关于“专升本”的辅导练习可谓多如牛毛,有不少练习甚至是某些不法书商为了获利而粗制滥造出来的。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辅导练习,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结果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卷”,其实,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的练习,只是经常被我们考生忽视罢了。

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编者都精心配备了同步练习。就拿方维保、李铭主编的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从语文基础知识到课文阅读分析,可谓面面俱到,而且题型丰富,每份同步练习都体现了该课文的学习目标。考生可以在自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同步练习,自测一下,看自己对该课文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薄弱环节,进一步针对练习,强化训练。如果考生们能够坚持做同步练习,并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有效地巩固该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对比记忆,长此以往,相信对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历届专升本语文真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练习对象,“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做大量习题,做后不去对照“标准答案”,就缺乏答题的准确性。做好近几年的“专升本”语文试卷,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四、熟悉试卷题型,掌握特点规律

“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关于语文知识以及运用的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点及规律,熟悉试卷布局、题量、考点和评分标准等,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选择题的考核内容包括了上文所说的基本语文知识以及课文阅读和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考核范围相当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教材全部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题型考核范围较广,但由于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是客观题,所以,总体说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复习时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复习难度就会小很多。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一般各包括三个语段(两个课内一个课外),每个语段提三个小问题。应对这种题型,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文所选段落的分析,把基本分得到手。选自教材的两个段落选自教材文言文部分。一般说来,该部分的提问大致如下:其一,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其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其四,段中某些句子的喻义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基本都和每篇课文后面的同步练习关系密切。至于课外语段,只要能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提问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是类似的。

作文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大纲对作文的总要求是: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以2008年作文题为例:

毫无疑问,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要求看似简单,但是注意点却不少。第一,文体问题,尽管题目没有文体限定,但是不作限定,不等于不要文体,所以考生千万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根据文体需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第三,考生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时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第四,满足作文文字量,书写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等。其实,作文的得分主要还靠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千万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综上所述,在“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只要我们吃透大纲和自考教材,构建考试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及题型规律,用好典型练习,就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注释】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篇4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唯物史观

(1)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个根据

(2)唯心史观=英雄史观(精英主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3)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

(2)人口

(3)生产方式:生产力(人和自然)+生产关系(人和人)决定应用

3、人类社会基本结构

(1)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中地位+产品分配关系

(2)政治结构:国家(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国体:阶级属性;政体:国家形式

(3)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不进入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进入。。反映。。)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5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专升本复习资料

(1——10章论述和应用部分)第一章

1.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上所存在的误区。P16—21

2. 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P28

第二章

3. 运用已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当前托幼机构与家庭合作存在的问题,(P76)并提

出解决措施。P68—72

4. 了解托幼结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有何价值。P66—68

5. 如何理解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与托幼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P65—66 第三章

6. 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幼儿教师在托幼结构中的角色和作用的?P104—105

7.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的幼儿教师?P119—120

第四章

8. 行为主义、成熟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对物质环境作用的认识有何异同?P126—127

9.结合实际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P130—133第五章

10.论述建立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P184—187第六章

11.幼儿行为辅导应遵循那些原则?P212—214 第七章

12.分析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的课程方案,并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谈谈该课程方案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P253—255

13.联系实际分析你的课程价值取向。P249——251 第八章

14.幼儿的学习活动的特点对教师有哪些启示。P299—302

15.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举例说明)P308—310

16.怎样重新认识集体教学中的地位和组织?P318

第九章

17.现代的因人施教与传统的因人施教内涵上有何不同?P332—333

18.现代幼儿教育为何大力提倡因人施教?P333——335

19.因人施教与全面发展的关系。P333—334

第十章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6

曹雪芹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曹雪芹名霜,字梦阮,号雪芹,满正白旗人。《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体裁属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

2.宝玉挨打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

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宝玉与母婢金钏儿调笑,酿成金钏儿被王夫人所逼跳井自杀,其弟贾环出于嫡庶间的嫉恨向贾政暗进谗言,这成为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宝玉荒疏学业,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3.人物性格特点

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生活道路,但宝玉违背其意志,他的心理是“恨铁不成钢”,维护家族利益与惩治不肖子孙的目的混杂在一起。

王夫人是慈母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捍卫者。她身为荣国府的主妇和宝玉的母亲,为了巩固在贾府的地位、财产和权力,也为日后老有所靠,因此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母性护犊的心理,她爱子心切,用哭诉来劝阻。

贾母是个溺爱子孙的老夫人形象。她在贾府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长辈,其一言一行都具有威严与性。宝玉作为荣国府贾政一系的嫡传独苗,从小聪明伶俐,很会讨贾母的欢心,故贾母一直将宝玉视为家族的命根子,百般溺爱。她总以宝玉的保护人自居。因此,在宝玉挨打中,她出于“舐犊情深”的心理,利用贾家太上皇的身份恩威并施,震慑、制止贾政。

宝钗是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觉接受和遵循封建思想意识、礼教规范的贵族女子形象。她身上缺乏反抗性,甘于做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循规蹈矩”的淑女。她赞同男子走封建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所以对宝玉挨打,她理智上是赞同的,认为贾政的严父行为是为挽救宝玉,但考虑到日后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她在此事件发生后主动关心体贴宝玉,处处体现出她精明通达、工于心计的特点。

林黛玉是个具有叛逆思想的贵族女子形象。寄身外婆家的处境和缺乏双亲的关怀和庇护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孤僻倔强、多疑、心眼小的性格特点。她不像宝钗那样深谙为人处世之道。

对上不会逢迎,对下不会施以小恩小惠,做事不张扬,始终保持单纯、孤傲、独立的个性。但她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追求。在宝玉挨打一事上,她从理智与情感上都反对毒打宝玉,反对封建家长制对宝玉的压制。从哭肿的双眼来看,她十分厌恶贾政的严父行为,又深切同情宝玉的遭遇,但作为弱女子,她无能为力,只能恼怒流泪。对宝玉拒绝走封建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她表示理解。

她本人和宝玉一样都有不甘就范的性格,因此与被挨打的宝玉有同病相怜之感,也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贾宝玉既是个贵族公子哥儿,也是个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作为一个大家族里娇生惯养的少爷,他身上有许多纨绔子弟玩世不恭的习气。另一方面虽然属于贵族阶级的一员,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则处处背叛贵族阶级。他首先在思想上否定科举和仕进,在行动上拒绝走家人替他安排的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他还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反对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对下层女子的遭遇和命运有同情心。在挨打后,他仍没有改变其叛逆思想,所以他是一个贵族大家族的叛臣逆子。

4.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7

2008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出台以后, 第21题引起中学数学界许多议论, 因为这道题似乎有超纲嫌疑。现将这道题抄录如下:

设p, q为实数, α, β是方程x2-px+q=0的两个实根, 数列{xn}满足x1=p, x2=p2-q, xn=pxn-1-qxn-2 (n=3, 4, …) 。 (1) 证明:α+β=p, αβ=q; (2) 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 (3) 若undefined, 求{xn}的前n项和Sn。

二、该题的背景

1.高等数学背景

该题的本质就是利用方程的特征根求解二阶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因此有着浓厚的高等数学味道。所以, 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该题超纲, 也以此为据。 诚然, 此题若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公式解, 就明显失去了对学生思想方法的考查, 变成了是否记住公式的考查, 也就失去了今天大家对它的讨论, 但是该题的初等解法可以说与高等数学几乎没有关系。

2.新课标背景

《标准》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重要内容, “强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 即突出了问题意识, 也有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1] 而要解决好该题, 一定要在该问题中发现蕴涵在其中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因此, 它有着深厚的新课标味道。

3.教科书背景

专家一再告诫并且我们知道, 高考试题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那么, 课本中能否找到该题的原型呢?试看:人教社A版P69B组第6题:“已知数列{an}中, a1=5, a2=2, an=2an-1+3an-2 (n≥3) 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 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2]拿试题与课本中的这道习题作一比较, 发现题型完全一致, 无非课本中的习题中项的系数是具体的数值, 试题中项的系数是有关的字母, 而字母的运算是高考考查运算能力的重点。此时, 所有人都不再为是否超纲而争执。

三、试题分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理科) 考试大纲说明 (广东卷) 指出,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立意,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 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 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 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体现新课标的多个理念

新课标有十大基本理念, [1]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在该题中体现的基本理念如下:

首先, 体现的第一个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因为我们从第一问的解答知, 只要考生能答到该处, 一般可以解答出该题。所以, 该题的入手点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理念。

其次, 体现的第二个理念是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行业对数学的要求不尽相同, 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也不相同。”[2]这就明确指出, 不同人学习不同数学。当然, 考查时, 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考查方法。

最后, “倡导积极主动、改进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另一理念。[1]在教科书数列章节中的阅读材料中, 提到斐波那契数列, 最后还强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浏览互连网或查阅相关书籍搜集资料, 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斐波那契数列”。而这正是对这一理念的高度诠释。这一道题恰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推广, 故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全方位的考查功能

“数学科的命题, 在考查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3] 该题依一元二次方程、等差 (比) 数列等知识为载体, 着重考查了换元法、消元法、构造法、错位相减法、转化与化归、对称、方程、分类讨论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全面考查了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因此体现出了该题全方位的考查功能。

3.良好的选拔功能

这道题分值12分, 在高考阅卷完的总结会上, 广东省高考数学评价组组长柳柏廉教授提供的数据是:“平均分是2.41, 难度系数为0.208, 有150人得满分, 有23万多人0分。”因此有良好的区分度, 所以有助于高校特别是“211院校” 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所以做为高考压轴题是非常好的。

四、结论

1.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者建议:

(1) 明确本节传授的知识、渗透的思想方法、培养的数学能力。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 钻研新教材, 彻底理解新课标的理念, 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时, 将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实处。在小结时明确指出本节课的知识是什么?运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主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如果上述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时落实到位, 长期坚持, 则学生的数学素养会逐步提高。

(2) 重视阅读材料。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课本中设置的阅读材料是对教材的拓展, 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有益扩充, 蕴含着比教材更为丰富的知识与思想方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部分同学阅读解决这部分材料, 不单对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有帮助, 而且能教会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2.高考复习

(1) 关注”课本”找标准, 即用好教科书。

高考试题的大部分题源于课本, 但高于课本, 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加工、提炼、拓展而成的。那么, 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将课本的例题、习题加工、提炼、拓展, 我们不寄希望碰到原题, 但类似题型一定可以见到。

(2) 关注”基础”看能力, 即精选练习题。

试题中的难题, 其目的还是考查能力。所以, 解答时更要联想、运用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 复习训练时以基础题为主, 精编那些简单但又蕴含丰富知识与思想方法的例习题。

(3) 关注”考纲”看说明, 即加强对《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研究。

高考会严格遵守《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例如:今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数列考试范围与要求是:“……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 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这道压轴题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故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知识必考且考到什么程度。

摘要:本文将依据2008年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考试大纲 (理科数学) 、 (以下简称大纲)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理科) 考试大纲说明 (广东卷) (以下简称说明) 及新课程标准对2008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第21题所体现的背景、功能及今后中学数学教学与复习作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广东高考,数学,分析,复习

参考文献

[1]严士健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李建华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2

专升本理科复习资料 篇8

关键词 高考 数学复习 数学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新一届的高三复习即将展开,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是每个高三数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2012年福建高考数学理科卷的分析,寻找一些教学启示。

1 试卷分析

2012年是福建省进入课改的第四年。考后师生普遍反映试题贴近教学实际。首先,整个试卷内容沉稳,返璞归真,题目中规中矩,试卷难度控制较好。其次,试题充分回归课本,强调通性通法,不偏不怪,如解答17就改编自课本必修四的习题。再次,解答题的题序安排合理,与各主干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地位相匹配。最后,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的同时,对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度把握得也很好,如选择10、填空15,以及解答题19、20的第2问区分度较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对解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以下从考查内容、能力与意识、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本卷作简要分析。

1.1 考查内容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试卷据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进行命题,突出对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表中斜体字部分)的考查,在136分(选考部分除外)中主干知识占到83%。同时注重知识间交汇、渗透与综合,如选择6、9,填空13、14,解答18都是明显的知识交汇题,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个考验。试卷结构合理,只是覆盖面广,但并不片面要求知识的全面覆盖,以往在选择填空中常出现的平面向量问题今年并未涉及。

1.2 在数学基本能力和意识的考查情况

从表2不难发现改试卷呈现以下特点:其一,试卷命制强调能力考查,关注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除了运算求解能力外,重点关注抽象概括能力(41分)与推理论证能力(67分)的考查。其二,试卷还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基本每道试题均考查一种以上的能力,侧重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状况,有效防止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学习习惯。其三,试卷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计了一定量的应用问题与创新问题,以基础知识为“原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7、10、填空15以新定义函数、性质或运算为载体,考查函数性质或是参数范围。解答16则以汽车故障数据为背景考查概率统计相关知识。

1.3 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情况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①从表3可知, 试卷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比以往考查的力度更大,几乎每道试题都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

2 对高三数学复习的建议

2.1 围绕《课标》与《说明》,把握重、难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福建省考试说明》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指导高三总复习的重要依据。由于高三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标准》和《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合理地选编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校本资料,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让高三复习更有针对性。

2.2 回归教材,强调通性通法

近年各省高考试卷频频出现课本习题或是定理改编题,比较典型的有2011年陕西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证明。今年我省高考又考查了课本习题改编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教材的重视意义。高考试卷一向是以课本为基础,以《考试说明》为导向的。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学应紧扣课本,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然后变式形式适当拓展。同时,高考越来越注重创新,加大试题开放与探究力度,淡化技巧,回归本质。在对教材知识的有了深入理解后,答题速度与技巧应用也能在训练中得到提升。

2.3 强调能力,注重归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能力的考查一直为高考试卷所重视。在高三复习中要落实能力培养,首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过程视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教学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注重启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次,教师应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领悟等目标,如此考生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

2.4 重视规范化答题

往往有学生考试后的估分与实际成绩相差甚远,拿到标准答案方知结论虽一致,思路也还在,但由于答题规范过程分所剩无几,吃了大亏。可见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求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如果日常学习中不注意养成规范,而在高考中再有意为之,只会影响解题速度的提升和思路的展开,影响水平发挥。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复习过程中的练习与测试,以高考实战的心态面对日常训练,从布局美观、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关键突出、关注特例、综述结论等方面关注解题规范,只有这样才会以平常心面对高考,从而发挥出最好水平。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对于老师而言,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轮回,新的开始。此时,以高考试题为“镜”,反思过去教学的得失,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注释

上一篇:医疗器械召回流程下一篇: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