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精选11篇)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篇1

息烽二中 杨少荣

孩子让父母操心,操心的是如何去培养教育孩子!

不注意管孩子,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做父母也需要 “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事亲子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你的是:

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挖掘和引导!

我们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的确,没有任何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您的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

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孩子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业!

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财富,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教育名言:

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北京大学教授 于丹

个人奋斗的两条原则:坚忍和执着

—杨昌济

一个学生进校读书的目的:修学储能,先博后渊。

—杨昌济

不怕穷了家业,只怕蠢了儿女。

—蔡和森母亲

简朴乃修身之本。

—孔昭绶

生活中作任何选择都是要负出代价的,最重的是要能对作出的选择承担压力,要有心里准备。

—蔡和森母亲

知识改变命运;勤劳创造人生;

习惯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爱是一种责任。

—上海滩、许文强

穷人缺的是野心,如果老天安排你做一个穷人,你不能任命,你一定要做一个人上人。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篇2

试想, 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 (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 没有梦想的能力 (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 不懂得保护自己 (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 , 无法与别人共享 (腰缠万贯却不快乐) , 那么, 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 又能怎么样?

当今, 最该改变的是父母, 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 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 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 懂得做人, 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才能终生受益。

第一大关键问题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 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 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 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问题让孩子学会感恩, 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 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 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 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问题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 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 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 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 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问题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 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 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 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 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问题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 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 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 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问题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 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 最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 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问题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 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 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问题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 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 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 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决定孩子一生“成绩”的习惯》 篇3

许多父母都有与这位母亲同样的苦恼,动作缓慢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弦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此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慎重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对此,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整。

首先,动作不熟练是孩子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家长,有必要帮助孩子经常创造锻炼动作节奏的情境,以便于孩子的神经肌肉得到厦时的协调发展。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长要为孩子多设置奖励情境,让弦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报。其次,面时几岁的孩子,年轻的妈妈常常感到与其让他自己来做事情,比如吃饭、洗脚,还不如自己喂他吃、帮他洗来得更省心、更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孩子也会因此情性越来越强。再者,动作缓慢一般是相对而言的,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符合自己的做事速度才会感到满意,否则就会抱怨,这也是不现实的。

为此,父母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若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二、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达到合适的时间为止,这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解释比赛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三、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稿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父母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敌意教快一点,让孩子感觉时间就快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四、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五、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孩子对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花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在孩子时间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精华 篇4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同学玩,甚至有轻微的忧郁症…

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讨价还价…

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就考砸,越来越没自信…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娘娘腔,很苦恼,不知怎么安慰…

孩子无论做作业还是其他事情总是磨蹭、拖拉、丢三落四,永远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当在孩子出生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的父母,在仅仅过去几年之后,心头肉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其实,作为一名从事亲子教育多年的专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而一旦上岗,我们却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做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从事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

其实我们是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提供高贵的出身,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将来成功铺下最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完全应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的确,没有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您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所以,当电视台找到我录制光碟并在全国播放的时候,虽然同事和朋友一再极力劝阻我,但我还是决定出版这套光碟,我想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将只在13800元亲子训练营才讲的精华内容跟大家分享,我衷心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把孩子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父母那辈人,心存侥幸,慢慢摸着石头过河,期待“东方不亮西方亮”,万一这个孩子没出息,还能指望另一个!而我们只能“孤注一掷”!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后悔不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我相信这套讲座光碟一定能帮到所有父母

让父母们能更早地唤醒孩的子天资,让每个孩子都更优秀、出息!

让每个父母都更智慧、快乐!

让每个家庭都更幸福、美满!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总共是8张光碟,主要内容如下:

一父母应该怎样影响孩子长大?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决策力!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如何引导孩子扩大舒适圈,拥有自如交际能力,自在表现自己!如何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力?如何从日常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 孩子做事拖拉、爱找借口、半途而废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远离挑剔、抱怨、自私、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克服6大人格障碍?21天如何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

四 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您知道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吗?认识孩子才能教对孩子!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粗心、不爱阅读等问题,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 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篇5

一、不用否定词 面对年幼的孩子,我们说“不要做什么”,孩子是无法真正明白该怎么做的。比如我们告诉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后不要把玩具“随手乱放”或者“乱扔”,很小的孩子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乱放”、“随手乱扔”。比如,我们对一个个性很强、容易“欺负”别人的孩子说:“不要欺负别人”、“要和同学好好玩”,那什么是“不欺负”,他可能仍然理解不了,不欺负该怎么办?他也不清楚。所以,面对年幼的孩子时,我们不要使用否定词,而是要对孩子说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

方法

二、具体、明确,让孩子可以理解 不用否定是不是就足够了,还不是,对于我们一些肯定的要求,年幼的孩子可能也理解不了,仍然不知道按照要求自己具体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不要随手乱放,要把它“放好”,那“放好”是什么意思?孩子可能依然理解不了。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玩完玩具之后应该把玩具放回原来摆放玩具的地方,放的时候该怎么摆放(最好能给孩子做个示范)。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欺负别的同学,那就要告诉他怎么是不欺负,比如告诉他:想和别的同学打招呼可以先喊别人的名字,然后在和别人说话,而不需要用手去拍打别人(孩子打别人有时可能是想和别人交流);在和别人一起玩耍、做游戏要适当用力(这种就一定要示范了,对于用力孩子是很难把握的,比如你推他一下,让他大概体会一下什么样的力是适当的,什么样的力可能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很疼或者摔倒)。

方法

三、允许选择 作为孩子,不管年龄多大,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应该把他(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他们会有自己的喜好,会有自己安排,会有自己的选择。比如,你说,跳跳球太脏了,等我给你洗了再玩,你先去玩小汽车吧,可是孩子可能只想玩小汽车。如果你提供的建议孩子不接受,你有暂时忙着,那不妨告诉他(她)想玩可以,但我现在没有时间给你洗,你需要先把球洗洗(不要期望小孩子能想你期望的那样洗的很干净),等一会我再帮你洗一下,然后才能玩。当然,等孩子“洗完”了,你就要抽出时间再帮他处理一下。再如,孩子造成要上学,你给他拿了一件蓝色的衣服,可他不穿,非要穿绿色的,你可能会说:蓝色的好看,绿色的不好看,或者蓝色的太薄,容易冻着。结果他就是不停,又哭又闹,他(她)不高兴,你也很上火。如果只是颜色的问题,不妨尊重他(她)的选择,想像看:对这个问题而言是你认为好看的衣服重要还是孩子的快乐重要?如果的确是因为衣服薄、担心孩子冻着,那就告诉他(她),你可以穿绿色的衣服,但是要再加另外一件衣服在里面,因为如果不加别的衣服,我担心你会冻着。

方法

四、让孩子有一个结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孩子在“该结束”的时间而不结束,“该开始”而不开始的问题。比如,该吃饭了,孩子却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该做作业了,他却饶有兴趣地在玩玩具车……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实现和孩子约定时间,比如,玩30分钟,然后开始做作业,在时间快结束时,提前5分钟提醒一下孩子——时间快到了,一会准备写作业;另一个就是提前和孩子商定时间的时候,考虑一下孩子要做的事,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动画片的长度是35分钟,而我们和孩子商定30分钟之后去做另一件事就不太合适,因为在30分钟时孩子还没有看完,甚至可能正看到兴致勃勃。试想,作为成人,如果我们正兴趣正浓地、投入地做一件事,有人强行要求我们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如何?

方法

父母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范文 篇6

作者:儿童心理咨询师:非比

最近因为一些付出、回报、肯定、指责等事情搞得自己不太愉快,也一直在检讨、做自我分析,随着事情的增多、压力加大,所以人也比较脆弱和敏感。

其实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好的过往,非常不好的一些负面经历,和一些不好的负面情绪没有释放„„

我以前曾经很真诚地帮助过一个人获得很高的职位,但是那人却将我置于我职业生涯最尴尬的境地,给我编织了很多谣言,制造了很多逆境,就为了让我离开,,,虽然我依然遵守了我的诺言,就是我遵守了只有我、老板和他知道他是我介绍来的这个秘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那时考虑对他面子不好看),但老板和一些人也是看到了他的为人,可是不管怎样,那样的伤害还是刻骨铭心,我想这也是我自己未完成的一个情结——就是缺少的那句“谢谢!”

还有就是我的父母,从小到大,无论我为他们做了多少事情、买了多少东西、带他们玩了多少,他们永远对他们的老二好,我这个老大得到的永远是责任和义务,他们对我和老二之间的差别就是比如来北京在她家住2个月,在我这里可能最多一周,在她家就是保姆小时工、睡凉台;在我家就是双手插兜等着吃饭,然后那边一声招呼马上离开我去她家„„这也严重的刺伤了我的自尊,对于他们我想我这辈子都无能为力了,我永远得不到他们的重视和尊重。

从小我就是跟随奶奶长大的,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个孩子,在我自我价值建立最重要的时期,是邻居和亲戚而非父母给了我喜爱和照顾,他们认为我是“最” 优秀的孩子, 他们津津乐道于我的成长故事, 他们会把我隆重的介绍给他们的朋友„„他们给了我自信和爱,还有快乐的童年,让我能够“健康”成长。但人总是需要有父母的,这是你怎么也割舍不下、抛弃不了、躲也躲不掉的情结,我学心理学后,看了一部影片叫《心灵鼓手》,当教授和威尔为解开一道数学题而高兴的拥抱欢呼的时候,我发现我就像那黑暗阴影里的助手一样落寞,那个镜头深深地触动了我,一直萦绕着我,最后我终于解开为什么我对此镜头会耿耿于怀,甚至潸然泪下,那就是我跟我原生家庭的关系,我就是那阴影里的影子,我就是那样在父母的忽视中长大的!我就像《半边天》中《逃》的女主角一样,用一生

去寻找那份缺失的“爱”,总也找不到、填不饱„„

这些都形成了一个结,未完成事件,当有一些类似情境出现的时候,我就比一般人更会追究、期望。。。

上面的故事都涉及到一个最底层的问题:尊严——重视——自我价值。

我分析我的内心,潜在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肯定、尊重和爱。但现实是,很多时候你付出了,但却没有反馈。

心结,每个人都有,只是你可能不知道,遇到特殊事件要探寻自己。

每个“奇怪”的,“与众不同”的人或事背后都有原因,都有前期经历的影射,都有儿时亲子关系的再现,所以说“超越自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阿!

更所以,我们这些“不完美”“残缺”的成年人不要因为自身的未处理问题影响到子女的成长,更要避免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成见)去教育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其实那可能不是真的,只是你的伤口而已,不是孩子的伤口。

我们这些“不完美”“残缺”的成年人之间要多些理解和包容,人在活着,怎可完美?打过了,骂过了,互相理解下“他可能以前如何如何才怎地怎地”,懂了,就不再计较了,更不应该延伸到像白纸样的孩子。

我剖析出自己,不希望大家就我的经历去讨论,而是希望用我的切身经历(伤口)提醒大家:

1、在童年,12岁以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有1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注意“公平”,不轻视老大,不重男轻女是多么难以平衡的事情,但必须做到。

3、家长能给孩子什么?不是金钱、名誉和地位,而是在他(她)小的时候存进去足够的“爱”,就像是养老保险一样,12岁以前,你存进去的越多,以后孩子可支取的就越多,不要让孩子透支。(当然,不是溺爱,这个要说开去就得专题了)这些爱是未来孩子面对挫折、逆境和孤独寂寞时舔舐伤口的最好的灵丹妙药。

这是我去年毅然放弃住宿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孩子储存足够的关注和爱。

4、教会孩子学会“爱”,因为它是获得“爱”的最好方式。一个只知道“接受爱”而不会“施以爱”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只知道一味的要求别人满足自己,不但没有感激之心,甚至在没得到自己满意答复的时候就恶语相向,这样的心态

和做法怎会交到朋友,如何长相厮守?“爱的能力”就是“关系能力”,是未来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谐、融洽,达到自身协调圆满的万源之本。

《半边天》里毁容的故事就是一个被爱太多、从不吃亏,不会施爱的典型案例。以下是延展一下,我是个啰嗦的人哈,顺便说说孩子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5、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长要素就是意志力,“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沃德说。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篇7

出生前听力就有问题属于先天性疾病,但是出生后出现的听力障碍,大部分则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感冒,引发中耳炎造成的。

有些妈妈会说“我的孩子是伴着感冒长大的”,这等于是说“我的孩子是伴着中耳炎长大的”,因为感冒和中耳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耳炎是一种感冒后遗症,是鼻腔中的炎症转移到耳朵后产生的疾病。中耳炎并没有大碍,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而成为慢性中耳炎就会引发听力障碍。

很多人会觉得,妈妈不至于当孩子病情发展到听力出现障碍时还看不出来吧,但事实上这种事例并不少见。中耳炎没有特别的疼痛症状,如果孩子不说疼,即使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也无法察觉。特别是发生在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婴幼儿身上时,如果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谁都有可能患中耳炎,但是70%的中耳炎患者是未满4岁的婴幼儿。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小孩子非常容易患中耳炎。

培养好的习惯

就不用担心患听力障碍

除非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听力障碍,大部分听力损伤都是由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孩子的听力出现问题。

◎注意耳朵不能进水

孩子喜欢在水中玩耍,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耳朵里不能进水。如果耳朵里进水了,要倾斜头部让水自然地流出来。再用消毒棉签把剩余的水吸出来,不能使劲抠。洗澡的时候可以戴浴帽,防止水进入耳朵。

◎不要挖耳朵

耳垢再多也不会导致听不清声音。所以妈妈们不要按照传统的习惯,看到耳垢就要帮孩子挖出来。如果挖得不当很容易引发炎症,会影响听力。如果实在觉得有必要,可以去小儿科或者耳鼻喉科找医生来挖。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长时间戴耳机大声地听音乐会严重损害听力。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不会长时间戴耳机,但是在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却会经常戴耳机。戴耳机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20分钟,最好禁止孩子戴耳机。

◎擤鼻子每次擤一边

孩子患感冒时经常会流鼻涕。如果一次擤两个鼻孔,陡然上升的压力会将细菌带到耳朵里。如果孩子想擤鼻涕,妈妈最好指导孩子擤完一个鼻孔再擤另一个。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篇8

第1章 每个孩子都有天才的潜质——智商的知识

关于天才,自古以来多数人的共识是:天才都是遗传的结果,关乎于血统。据说音乐大师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英国思想家密尔3岁就可以读古典拉丁文„„这些现实的例子似乎更加证明了天才来源于遗传。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天才在幼儿时代都曾经接受过严格的教育或培养。

高智商属于每个孩子

也许你听说过一个叫“门萨(MENSA)”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和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俱乐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标准只有一个——拥有高智商。

这个俱乐部于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Roland Berrill和科学家兼律师lance Ware。他们有意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通过充满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而使参加者的高智商获得承认、肯定和不断提高,并分享彼此的成功感。

其实,说简单点,这个俱乐部就是一个高智商人士的集中营。它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智商为唯一入会标准。在这里,种族、肤色、宗教、职业等因素均不予考虑,想要成为俱乐部的一员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拥有超过148的智商(此分数为外间根据香港分会的情况做的推测,门萨俱乐部拒绝公布测试的具体评分方法及合格分数)。当然,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一点正是最难的。

据悉,门萨俱乐部目前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布100多个国家,会员年龄在2岁到94岁之间,但主要集中在20岁到49岁这一年龄段之间。

门萨俱乐部里最小的一名会员是在2007年刚刚加入的,她就是英国汉普郡奥尔德肖特市夫妇马丁和路西的女儿乔治娅。

刚刚两岁的乔治娅不仅已经学会数数,还能辨别颜色,甚至开始学说法语。然而,母亲路西——已经孕育了5个孩子的妈妈,凭借以往的育儿经验感到自己的女儿似乎比同龄的孩子聪明了太多,她为此隐隐担忧,于是主动联系英国教育心理学家琼·弗里曼教授,期望得到她的建议。弗里曼教授对乔治娅进行了标准的斯坦姆福德·宾尼特智商等级测试,结果乔治娅的智商水平让她惊得目瞪口呆——乔治娅的智力远不是“聪明”两个字所能形容的,她的智商竟然高达152!这已经属于官方认可的“天才级”智商。要知道,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智商不过140以上,爱因斯坦的智商也只有160左右!

拥有如此高的智商,这确实很让人羡慕。尽管拥有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定能获得伟大的成功,甚至和幸福生活根本没有关联,但人们还是那么热切地期盼自己能拥有高智商。

尤其是做父母的,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高智商,这就意味着孩子日后可能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可能考上竞争激烈的名牌大学,可能拥有令人尊敬的好工作,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能获得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尽管一切都只是“可能”,但拥有高智商,无疑是比别人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可以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有实实在在的道理。正如“龟兔赛跑”,尽管故事的结局是乌龟获胜了,但如果必须选择的话,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做兔子。谁不希望自己是拥有天赋的超能者呢?

虽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伤仲永”这样的事情,但天才变成庸才不是高智商的过错,相反,教育不当、暴殄天物才是真正的罪过。

可是,谁能如此幸运呢?

自古以来,太多人的共识是:天才都是遗传的结果,关乎于血统。据说音乐大师莫扎特3岁就能演奏钢琴,英国思想家密尔3岁就可以读古典拉丁文„„这些现实的例子似乎更加证明了天才来源于遗传。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天才的幼儿时代曾经接受过怎样的教育或培养——无论莫扎特还是密尔,他们的父亲都非常热衷于早期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天才,他们也确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自己的理想。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每个孩子在出生伊始,都有成为天才的机会。如果得到合理的开发,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会低于达芬奇——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人。

这是耸人听闻吗?不,一点都不。这个观点的背后有大量的科学依据在支撑。

费城人类潜能研究所格连杜曼博士说:“每个孩子出生时所拥有的潜在智能,比达·芬奇一生使用过的还要多。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只是我们——孩子的父母和最亲近的人,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里磨灭了他们的天资。”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出生时人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之后不再增加。新生婴儿的大脑共有50亿突触,出生后第一年,突触数目会增加20倍;3岁时大脑大小即是成人的80%;4岁时,脑的代谢达到高峰,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

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发育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的大脑犹如吸力极强的海绵,可以把所有接触到的信息全部吸收。大脑的可塑性在于它有自我“重新接线”的能力,孩子听到的、看到的越多,大脑中形成的连接就越多。他们的记忆力更是惊人,即使是毫无关联的一组信息也会快速、准确地收入记忆宝库。其实这一点并非难以理解,电子计算机就是模拟人脑制造的,既然人脑的“仿制品”都有那么强大的惊人功能,那么人脑的潜能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了。

所以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达·芬奇一样的天才。高智商属于每个孩子,绝非虚言!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达·芬奇:200以上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90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0以上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165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60左右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60以上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40以上

智商成长曲线

智力

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就是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智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深刻程度、全面程度和正确程度上,还表现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

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在理论认识上的一种力量,那么能力就是保证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力量。发展智力,有赖于能力因素的参加;发展能力,也离不开智力因素的基础,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智商

智商,顾名思义,就是智力的商数的简称,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英文缩写为IQ,代表智力高低的一个具体数字。

智商是通过测试得出的一个关于智力的指数,换言之,就是被测试者在智力测试中所取得的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是以科学的方式量化了抽象的智力存在。

智力的研究和提高一直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许多心理学家的长期努力,关于测量智力的方法已经逐步完善。它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IQ(智商)=MA(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100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一个比率,乘以100是为了让智商成为一个整数。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经过智商测验,他的分数达到了4岁孩子的平均水平,那么这个3岁孩子的智商就高于同龄的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智商为:4/3×100≈133。

智商为200分制,即最高的分数是200,最低的是0.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的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的则是绝顶聪明的人或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属于愚笨,25~50分者为痴呆,0~25分者为白痴。智商成长曲线

如果从人的年龄发展的角度来观察研究人类智商的发展,就会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智商发展趋势。国外有人研究了智商的发展后,得出一条“智商成长理论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3~14岁以前,测验的绝对分数是在直线上升,表明儿童的智力水平不断发展。13~14岁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保持平衡状态,以后有所下降。

这条曲线能够说明:幼儿时期是人类智力迅猛发展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这个时期所做的教育和训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影响智力的有关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

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的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对于智力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59%有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外在因素:社会环境、教育

大脑为人类智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但这只是一种遗传潜能,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就会逐渐丧失的一种能力。

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有七岁多,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两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则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辛格牧师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只吃肉;吃食物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经过7年的教育,卡玛拉才掌握十几个单词,勉强地学会说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7岁左右,但其智力仅相当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劳动、学习中获得。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幼儿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没有好的环境和教育,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行。可以设想,即使是具有特殊脑结构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长成“狼孩”。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商是随着大脑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而大脑的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进行的,外界刺激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脑的活动也就越加积极,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指向那

些刺激物,做出应答性的反应活动。随着外界刺激信息的不断作用大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应能力也得到发展,智商水平不断提高。

混合因素:家族环境和家庭教育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才辈出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男性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视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然而,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各种环境的影响。

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父母关心孩子、耐心教育并给予必要指导的家庭里,孩子智商发展迅速,并在许多方面有良好的发展;相反,不太关心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放任自流的家庭,孩子智商水平偏低,许多能力发展水平低于正常同龄人。

由此可见,遗传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质,后天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在遗传的基础之上,把家庭环境和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智力开发的效果。

多元智能的八大触角

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整合人性的操作模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1983年,该理论首次提出时,有7种智能,后来在1995年又提出了第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1.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运用口语表达思想,或运用书面文字传达信息的能力。语言智能高的人喜欢玩文字游戏、阅读、讨论以及写作;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在学校里,语言智能高的学生表现出对语言、历史等类课程有很大兴趣。语言智能高的人适合从事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职业。

2.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高的人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在学校学习时特别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电子等科学类的课程。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适合从事数学家、税务人员、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计算机软件研发人员等职业。

3.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例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肢体运动智能高的人喜欢在户外活动,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肢体运作智能高的孩子总是跑跑跳跳,喜欢触摸环境中的物品,愿意做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等活动。肢体运作智能高的人适合从事演员、舞者、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职业。

4.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音乐智能高的人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唱歌或听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音乐智

能高的人适合从事歌手、指挥、作曲家、乐队成员、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职业。

5.视觉空间智能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篇9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句话怎么强调都不足为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本书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这本书介绍了家长应该怎样在谈吐、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从而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心理习惯,以及如何让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的切实有效地方法。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值,却对习惯教育有所忽视。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还有以后事业上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严厉说教。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爱学、会交往、懂规则,从而塑造健康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命运打好健康快乐的基石。

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不要冤枉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压抑,恢复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篇10

吴慧洁

我读了《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原来孩子在每个成长期都有敏感期的,比如我家的宝宝对座位摆放的位置特别敏感,我们吃饭的座位是固定的,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坐自己的位置,不可以换位置坐,如果有哪个人换了位置,她就会大吵的,就指着椅子告诉那个人,那个位置是爸爸的,妈妈的或者是姥姥的,老爷的,直到你坐回原来的位置为止。我们一开始就不明白怎么回事情,现在明白了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是因为有规律性的活动被打乱了,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有的大人会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太任性就会惩罚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其实是因为大人不了解孩子的特性所造成的,这些现象随着孩子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的,家长没有必要过于操心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终于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有更老一辈的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不会做,就都替孩子做了,结果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学的什么都不做,因为她认为有大人做自己就不用做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就会选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总是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并不像大人想像的那么快乐。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孩子形成乐观性格的重要方面。当然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的并且是正确的事情。有些事情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让他们决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不厌其烦地花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比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还有就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很重要,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或者是最需要的事情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他们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是事情,孩子在无奈的情况下就只好接受。这样的孩子在童年事情极为压抑往往会有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他内心深处,他会把满足这些欲望当成是一种最大的自由和快乐,一旦长大成人,他就会变得毫无节制。一个人要想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磨难,他就必须是一个坚强的人。而这种坚强则是日复一日地积累而形成,没有人可以为生活中的所遇到的任何可能做好准备,也没有哪个英雄在做丰功伟绩之前就是英雄。没有人可以预见到未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没有人能够教别人准备好所有的应对方法,一个人只有保持朝气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大人应该尽量地向他们提供一些跟他们的内在需要保持一致的事物,从而在关键的时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孩子在自由中创造天才,当一个孩子对某种事物表现特别有兴趣的时候,正是他在内心创作自我。开发自己智力的时候,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让生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当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权利搜寻,尝试触摸之际,这是一个神奇和重要的时刻。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缺乏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是设分可笑的。下面的事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幼儿正在自己做自己的事儿,比如孩子用勺子吃饭时,我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孩;当他自己在努力口衣服扣子的时候,我们编辑部可耐地帮他扣上。总之,孩子的每一行为都有人替他做。其实这样的好心,无意间阻碍了孩子自我的锻炼和成长。相反,如果人们在代替孩子事情的时候,孩子若有所妨碍或者抵制的时候,我们便会十分严厉地加以制止。假如有人妨碍我们的权限之内的事情,我们会非常敏感和厌烦,甚至会忽而的那是一种冒犯,可有谁曾想过,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她无法表达出来而已。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人格上发展完善的人。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保持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跑步,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澡;学会清楚表达自己。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总是喜欢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她洗澡,喂他饭吃,却从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孩子自己的感受。习惯性地伺候孩子,这不仅是在奴化他们,而却还会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活动。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然需求,大自然赋予了每个孩子健全良好的身体条件,并给他们配备了一颗发育完整的大脑,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所有这些活动。大人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就可以了,而不是代替他去做这一切。

性格的形成靠孩子自己,孩子在3岁之前的最初时期是关键的,这一时期孩子所受到的不同的对待可能影响他们的性格。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挫伤,比如暴力以及其他形式的伤害,等孩子长大后,性格上就非常可能存在某种缺陷;如果在这时期,孩子的身心因自由空间的以健康成长,他的性格就会发展得比较完善和健全。一个人在每一发展阶段之间都有着微妙而真实的联系,0——3岁正是塑造孩子性格,培养其对周围事物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以前所造成的性格缺陷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则非常可能让这个缺陷继续延伸到下一个阶段,等到6岁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已经根深蒂固,很可能就变成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经与此,孩子良好的,能够适应社会的性格只能通过自己的事件才能够得来,而不可能通过父母的命令得到。这就是父母的命令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改变孩子性格,反而让其性格反面发展的原因。如果不能顺因孩子的天性,无论多么聪明的父母都无法教出孩子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父母教出来的。父母所能做的一切是在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教育,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干扰和阻碍。孩子自己就能够培养自己的性格,并将自身的性格完善和健全。所以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形成的。

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 3.18 篇11

当前,全社会都在十分关注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领域成为焦点,在幼儿教育领域,也广泛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可是,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环境里,也就是0~3岁这个年龄段,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

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孩子在每个成长期都有敏感期的,比如我家的宝宝对座位摆放的位置特别敏感,我们吃饭的座位是固定的,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坐自己的位置,不可以换位置坐,如果有哪个人换了位置,她就会大吵的,就指着椅子告诉那个人,那个位置是爸爸的,妈妈的或者是姥姥的,老爷的,直到你坐回原来的位置为止。我们一开始就不明白怎么回事情,现在明白了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是因为有规律性的活动被打乱了,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有的大人会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太任性就会惩罚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其实是因为大人

上一篇: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表下一篇:最悲伤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