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推荐12篇)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明确目标,架构网络
同学们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同学们应熟练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四大能力。
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应尽快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
与此同时,还应适度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章节+专题”,章节为主
进入高三化学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容易走进一个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对此,师老师提醒同学,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在第一轮复习中,建议采取“章节+专题”,以章节为主的复习策略。在上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高中课本必修内容,逐章进行复习,并将选修内容适当穿插进去,根据课本内容适当打乱章节顺序集中专题复习,不能只单纯照课本内容简单地重复一遍,而是要抓住课本的知识点,牢牢紧扣课本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搞清课本章与章、节与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抓好知识点和考点。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
《考试说明》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二、对比新旧考题
1.考点上,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必考部分增加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简单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内容。选考部分增加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确定分子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等内容,尤其要注意新增加的内容。
2.题量上,第Ⅰ卷与以往题量一样,其中必考题在第Ⅰ卷和第Ⅱ卷中分别有6道题和3道题,分值为93分;选考题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任选一题,分值约为15分。
3.题型上,化学计算分布在各个知识版块中,对纯数学运算能力要求降低;在注重主干化学知识和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将加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的联系以及对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高考试题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认真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一节,内容多、涉及面广,复习时应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为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第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解决弱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及时反思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四、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1. 习题要精选。
应选择那些有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的习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一本好的参考书,把它彻底“消化”。
2. 复习要同步。
每天都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练习,不要一边做题一边对答案,应把一节或一单元题做完后再对答案,然后听老师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 做题要多思。
如该题考查的意图是什么,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还有哪些解法。对典型习题要力求做到答一题会一类,练一题习一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复习中要做到:(1)不断总结解题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2)学会将新问题与已知化学原理结合。(3)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来解决。(4)学会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型。(5)不断加强想象能力,强化发散思维。(6)加强变式训练,即变条件、变角度、变方法,打破思维定势。
4. 错题要纠错。
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录,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5. 测试要规范。
学生做测试卷时,一定要定时,同时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以提高解题速度;看题要准,审题要细,尽量避免错看、漏看现象,养成好的做题习惯。要强化化学用语的教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注意法定单位制的执行和有效数字的运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指导,在规范化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综合素质于一体的竞争。高考能否成功是由学生的实力以及考试心态来决定的。如果在化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踏实复习,回归教材,规范解题,确保基础题和中档题不丢分,学生就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关键词】高考数学 复习方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73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数学复习的核心和关键,从8月底到下一年的3月底,可见高考第一轮复习横跨高考数学复习的“黄金时间段”。在本轮复习中要求学生认真以课本的练习题为主线,老师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复习,不留死角。所以一轮抓不住,二轮,三轮是“纸上谈兵”。有人说“一轮论成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数学老师苦,当高三的数学老师更苦,他们每天埋头做题、再做题,不知不觉,银丝也爬上了耳鬓,学生在数学的复习上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题也是做了海量,但有时复习效果并不明显。可见如何提高高考数学第一轮的复习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承担高三复习任务的教育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从教多年,现把自己的高考一轮复习的方法和对策与同仁们共勉,有不到之处愿与同仁们继续商榷。
一、上好高考复习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指导
高考复习第一节课,不要大讲集合的概念是什么,应该先给学生分析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介绍高考复习的三个阶段,再分析高考复习中第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第一轮复习,从现在开始要行动起来,最后老师就高三复习进行学习方法介绍和指导,并对今后的复习提出严格的要求。
二、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牢牢把握高考的命脉
高考命题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说明》为指导,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弄清《说明》中各项要求的具体落脚点,准确掌控、理解,掌握对数学知识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还要对照题型示例,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仔细揣摩,把握试题改革的新趋势。
三、帮助学生建立“笔错本”
“宁可清晰的错误,不可模糊的正确”,这句话不是出自哪位教育家,而是来自我的学生改错本封面上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也作为勉励历届学生的至理名言。我这里说的“笔错本”是“笔记本”和“错题本”合二为一的本子。我们的大多数学生每天做题做题再做题,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只知道做题,不知道把做错的题再做一遍,只知道做题,不知道总结解题规律,只知道做题,不知道反思我为什么没想到这样做。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记笔记,课下要整理笔记,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把平时做错的题改在纠错本上,并在关键步骤旁用红笔标注,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每次考数学前,把“笔错本”仔细地看看,记住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再犯類似的错误。
四、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一轮复习必须狠抓基础,坚决杜绝“眼高手低”,必须以课本为依据,狠抓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教学,狠抓通性通法的教学,基础题反复练,反复讲,务必夯实扎实。“课本”是高考数学的根本,在第一轮复习中,好多学生与课本疏远,不知道看课本知识,不知道做课本例题、习题,每天苦思冥想课外资料书上的题,不仅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还耽误了夯实基础,消减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在历届的高考复习中,我要求学生必须拿一个大本子,不用抄题,把课本习题跟上复习进度做一遍,每周督促检查一次,帮助学生养成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的好习惯,并把课本有些例题习题精选为备课内容,给学生分析讲解。高考命题对考生思维能力、升入高校继续学习潜力的考查是核心,因此高考题中除常规题以外,就会出现一些有意避开老面孔的新题。许多学生基础不扎实,对基本问题、概念和方法的本质缺乏较好的理解,因此遇到生面孔的新题,就不会思考、产生恐慌,不知以不变应万变,也不会选择好的解题策略。
高三数学课后作业应该多样化,留给学生消化理解,要学好数学不做题肯定不行,搞题海也不行,学生整天有做不完的题,自己失去了读书、看试卷,整理笔记,理解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虽然学生题目做了海量,但对数学的理解却很肤浅,基本是处于机械模仿状态。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高考适应能力不强,甚至可以说相当脆弱,无法适应变化。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可以多样化,除了做题之外,可以把看书预习,本章知识归纳小结,试卷改错,整理笔记,甚至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等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消化理解和反思提升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激励,让数学临界生成为二本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变为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演变成了她们对老师任教学科的兴趣。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投入精力大,对数学有很高的期盼,但有些学生在周练单元测验、月考和模拟考试中成绩起伏不定,这时学生难免焦虑和无助,就像干涸的稻田渴求雨露,阴暗的角落需要阳光。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困生信心百倍,勇往直前,也许一次考试,会使学生永远放弃对高考数学的学习。所以一定要抓住每次考试的契机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标榜立新,大肆表扬,对没有进步的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分析试卷,讲解试题,找出卷子中的亮点,再激励,再树立自信。我经常说的一句话,“量的积累会达到质的飞越,坚持就是胜利!”“这次他进步了,下次就是你”。教师也要与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就少一些数学低分,数学临界生会成为二本生。
谈到学习方法,高考状元查致远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刷大量的题,而是要讲究方法,注重效率。各科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找出并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高考状元查致远说:“高中三年是一个不断发掘自己潜能的过程,有一中优秀的同学为伴,渊博的老师引路,我在高中阶段实现了自我的蜕变。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立志做一名闪光的一中人。”
班主任评价高考状元查致远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且三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成绩。“他勤学好问,慎思明辨,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能巧妙的作出解答。”
第一轮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表
内容时间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电化学》9.2——9.22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9.23——10.13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0.14——1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1.4——11.24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1.25——12.15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12.16——元.26
第十章《化学实验》寒假---开学初
备注:
(1)以上只为第一轮每章复习所用时间进行的初步日期估计时间安排,若有放假、月考等则需相应顺延。
1.2016年2月,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的预言。新发现不仅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意味着科学家抓住了揭开宇宙奥秘的“钥匙”。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①人无法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②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④
C.①③ 【答案】D
B.②③ D.②④
2.有人认为,中国水墨画的名家作画时不会拘泥于形,而会随性地超脱于形,悠游于形之上;也不会刻意捕捉精彩瞬间或生动片段以拼凑成艺术典型,而是会登高远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一气呵成。由此可见,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需要()①体会作品中多样的直接联系 ②揣摩作品中元素的相互关联 ③领略作品中蕴含的宏观意境 ④把握作品中人为的主观联系 A.①② C.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强调欣赏中国水墨画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揣摩作品中元素的相互关联,领略作品中蕴含的宏观意境,感受中国水墨画的魅力,②③符合题意;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凡是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④错误。
3. “小康指数”包括十一个关键词: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其中某一指数明显改进,在提升生活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某一指数缺失却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表明()
B.②③ D.③④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系统优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 ③工作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 ④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解析】“如果其中某一指数明显改进,在提升生活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某一指数缺失却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说明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①④入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错误;③与题意不符。
4.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目标专注:45分钟内,专注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直到铃声响起,休息5分钟后重新进入学习
任务拆分:将无法一次性解决的复杂学习任务拆分为多个小任务 量化评估: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统计
同伴激励:同伴各自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上传至平台,相互激励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
B.①④ D.③④
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 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 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 A.①② C.②④ 【答案】A
B.①③ D.③④
5.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
B.②③ D.②④ 还需要注意方法,因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少管少问”说法不妥,且外因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④不符合题意。8.梦想如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会腐败变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正视现实问题,防微杜渐 ②要积极参与实践,重在行动 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进质变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 A.①② C.②③ 【答案】C 【解析】梦想如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会腐败变臭,“孵化”强调实践与行动,②正确;“及时”强调抓住时机,③正确;①强调不改变事物的性质,正视现实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量的积累,④与题意不符。
9.据《左传》记载,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当时的郑国大夫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子产不毁乡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全面认识事物,不要以偏概全 ②要客观分析事物的联系,不要主观臆断 ③分清事物主次矛盾,反对均衡论 ④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A.①② C.①③ 【答案】A
B.②④ D.③④ B.①④ D.③④
10.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A.①② C.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这段话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①正确;②正确,材料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③不选;④不选,材料没有强调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A。
B.③④ D.①④ 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答案】(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如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扩大了我国的就业总量等;同时也要重视事物发展的不利条件,如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等。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既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也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从外部条件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对外贸易困难增大,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经济急需调整和转型。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必须抓主要矛盾,抓重点。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4.“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材料二 黑龙江省工商局在全系统启动“互联网+工商行政管理”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商事登记+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采取加快全省企业登记和信用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内外综合执法机制等工作措施,力争2018年底,实现全省各县(市、区)市场主体商事登记、信用监管、消费维权电子化全覆盖。
(1)、锌、镁、铁等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钠、镁、铁等金属在一定的温度下与水反应
(4)、钠(钾、镁、铝)与醇类反应
(5)、焦碳与水高温反应
(6)、电解水
(7)、甲烷高温分解
其中(1)、(2)适用于实验室等少量氢气的制取;(5)、(7)可用于工业制氢;(6)可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
生成氢气的所有反应方程式
金属与酸放出氢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与水产生氢气,2Na+2H2O=2NaOH+H2↑
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工业制氯气),2NaCl+2H2O=2NaOH+Cl2↑+H2↑
用铝(锌,铍)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取: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用水和碳反应(水煤气法) C+H2O==CO↑+H2 ↑
电解水产生氢气,2H2O==2H2↑+O2↑
负氢和正氢:SiH4+3H2O==H2SiO3+4H2↑
铝,锰,铬,镉,铁在红热时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高温)=Fe3O4+4H2↑
一、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进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应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交流,逐步地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规律,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听课的好习惯。听是主要的,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会顾此失彼,因此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老师课上的意图和精神。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写作业的习惯,作业不仅要书写工整,而且还要有条理,这样可以培养逻辑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提高课堂效益的“四抓”
1. 抓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发展。如反函数概念如何形成?构造性的定义给出了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及互为反函数其图象的对称关系。
2. 抓问题的暴露
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提问,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甚至积累下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解决。
3.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给定两个集合如何构成映射,能构成多少个映射?如何构成函数,能构成多少个函数等。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学会数学复习的归纳总结
1.抓基础
(1)结合“边看边记,温故知新系统”的填空提示,预习课本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公式、定义和定理,着重于自己感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再学习和再认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强化记忆;
(2)结合“落实双基,稳步提高”的练习,遇到概念解题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并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如三垂线定理若缺少直线在平面内将有什么结果?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典型例题师生共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如何把握思维的切入点,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走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
(4)认真做好练习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避免出现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遗忘的现象。
2.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认识课本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了解各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地位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复习、梳理重点内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力求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
3.全面认识与掌握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解题的具体操作性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错位相减法、迭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性的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4.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
思因果
解题后,要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这样可促使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思规律
解题后,要注意思考所用的方法,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思多解
在解题中采用多种解法,不仅可以锻炼我们思维的发散性,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变通
对于一道题不应局限于就题论题上,而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引申,在培养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流畅。一题变多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
思归纳
解题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久而久之便形成技巧,解题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思错误
解题后,要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总结经验,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5.错题存档,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分清错误的原因:概念模糊、粗心大意、顾此失彼、图形画错、思路问题等等,老师评讲试卷时,要注意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步骤及小结的讲解等等,并在错题的一边注释解题过程,找出做题时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决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将来的学习中,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四、体验成功,发展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好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考试取得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和享受,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6、20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五不要
要注重基础学习不要轻视概念。
数学是很多中学生都感到困难的一门学科,抓好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有的学生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会轻视对一些基本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把握,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准确说出一些数学概念的定义,从而导致基础不扎实,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无从下手。而概念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假如连是什么还没有弄清楚,怎样解决数学问题呢?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记牢与把握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典型问题和基本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同学们要先把书本吃透,把书本上的常规题做好。上课要把教师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学到手。每个同学必须对数学基本题的要求及应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数。数学学习要立足基础,只有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高楼大厦。
要注重系统学习不要轻视过程。
数学学习像涓涓溪流,纵横交错,各分支之间互相联系。假如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知识的学习。一些同学把数学割列开来学习,孤立地学习概念,记忆题型,反复操练,题海战术。轻视学概念形成的过程,轻视解题的思维过程,把数学学习变成背题套题。部分教师在复习工作中也在推波助澜,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把高三复习变成无休无止的考试,使一些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缺乏解决综合大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把前后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一章节都要整理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焦点。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构建知识网络。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争取收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
要注重习惯养成不要轻视表达。
不重视数学的阅读理解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理解题义,规范解题格式。高三阶段部分同学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和思维比较快但比较毛糙的同学,平时做题时只是写个简单答案,不注重解题步骤和过程,书写不规范或思维不够严谨,一些细节的地方也考虑不周全,在平时考试中往往扣分过多。这种情况假如在中出现,是非常可惜的,中一定要把会做的题做对。因此同学平时的练习和作业要有完整的书写步骤,提高表达水平。
要注重能力培养不要轻视课本。
近年来,在命题中,很明显地朝着对知识网络交汇点、数学思想方法及对数学能力考查的方向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是命题的指导思想。但在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要忽视课本,课本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实际上中相当多的试题是从课本上的基础题适当变形而得到的。因此要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推敲,对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对做错的习题进行订正,对一些典型例题、习题提炼通法,进而拓展推广。秋考第22题就是在课本研究函数y=x+1x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要注重探究创新不要轻视双基。
随着上海不断推进二期课改,命题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由考查数学学科的能力向既考查数学学科能力又考查一般能力,尤其是考查创新能力的转变;在命题原则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创新立意转变。学生要能面对新奇的、情景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不要被题型的新奇度所迷惑,要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是创新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有的,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上,通过不断的努力、练习而培养出来的。
7.从接轨考试谈数学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第一轮复习,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以防眼高手低。
要把书本中的的常规题型做好,所谓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把题目做对。部分同学在第一轮复习时对基础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题目看上去会做就可以不加训练,结果常在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最终把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粗心,从而忽略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基本结论和公式的记忆及基本计算的训练和常规方法的积累,造成了实际成绩与心理感觉的偏差。如:选择题的第一题是每年必考的集合,由于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记住n星的意义是表示正整数集而痛惜5分;再如解答题的第一题也是每年必考的三角函数,本题就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二合一”公式及正弦函数的性质,因为很多学生忘了公式,结果将简单的10分题丢失了。。。。。
可见,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不妨以即使重点也是难点的函数部分为例,就必须掌握函数的概念,建立函数关系式,掌握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学会利用图像即数形结合。如求值域与最值有几种方法,重点是利用二次函数,利用基本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特别是导数法,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与网络。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必须对基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作小结与归纳。上课时要把老师解题的方法,主要是数学思维方法学到手。每个学生必须对数学基本题的要求及应答方法、技巧做到心中有数。如本次考试的解答题第21题就是考察导数及其在解决函数的最值和单调性中的应用,这也是刚学过的选修一的内容,大部分学生由于较好的掌握了求导数公式及其应用,所以本题总体得分较高。
二、抓住自己基础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复习。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有共同点,更有不同点,一节复习课,老师所解决的是共同点,而你自己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们的讨论,向老师求问得以解决,我们提倡学生多问老师,要敢于问。每个学生必须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要明确只有把漏洞一一补上才能提高。复习的过程,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了,复习的效果就实现了。同时,也请同学们注意:在你问问题之前最好先经过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经过思考的问题就直接去问,因为这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三、在平时做题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还必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要遵循四个程序:
(1)认真审题,养成审题习惯。审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坚决避免拿到试题只读一轮,题意都没弄清,就匆匆忙忙地求解,解到中途,解不下去了再回过头来读题,看哪个条件我还没发现。
(2)学会探索,掌握思维方向。我们提倡勤学但反对有问题不加思考地问同学或问老师。怎样展开解题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有引导果”和“执果溯因”的两种不同方向。
(3)解法表述,要求简洁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4)最后环节,不忘检查演算。但部分同学自我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这里就以本次考试的解答题概率题为例,说明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规范解题格式的重要性,对概率解答题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表述而这也一直是老师所强调的,但总有那么部分学生不以为然,造成虽然结果对,但不能得全分;但有更多学生却是没有步骤而是一步列出式子,而导致结果错一分未得的惨剧,多么希望这样的不幸不要在明年的高考里发生!!!
从下面几方面就如何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予以说明:
1.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部分同学平时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些同学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每位学生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2.做好解题后的开拓引申,培养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平时的解题中,许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能把一道解出就万事大吉了。这对于高三的复习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题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对解题方法开拓引申即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考虑的愈广泛愈深刻,获得的思路愈广阔,解法愈多样;及对题目做开拓引申,引申出新题和新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创造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1)把题目条件开拓引申。
①把特殊条件一般化;
②把一般条件特殊化;
③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交替变化。
(2)把题目结论开拓引申。
(3)把题型开拓引申,同一个题目,给出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为“一题多变”但其解法仍类似,按其解法而言,这些题又可称为“多题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每次考完试后总能听到有些学生说“题会,就是时间来不及”的惋惜声。可见一道题会不会解,不是看你能否把它解出来,而是看你能否在有效时间内把它解出来。提高解题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题方法的巧妙与简捷;二是对常规解法的掌握是否达到高度的熟练程度。
高考试题大体分为两类,常规性题目和创造性题目。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解常规性题目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做创造性题目。怎样提高解常规性题目的速度建议如下:
(1)要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准确掌握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及各种形式;熟悉基本的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熟记常用的各函数图象特征,在脑中模型化,就是说想到一个函数,脑中立即浮现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2)多记一些数据。
(3)多掌握灵活的运算技巧,诸如解方程、解方程组、解不等式、配方、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函数运算、数列求和运算、复数运算等,都应提高到极熟练的程度。
(4)提高解题速度很重要的一条是:用脑推算,养成直接书写过程的好习惯,不要养成在草纸上写好过程再往试卷上抄的毛病。
4.做好解题后的善后工作,养成对解过的题进行分类总结和经常复习的习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会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的忘掉好得多”。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数学复习中要求同学们把做过的题分为:a、b、c三类,a类就是在有效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题目,这类题目做完过后,一般不用再作复习。b类题目是能够独立做出来,但在有效时间内完不成,这类题目不能一做了事,要认真找出解题速度慢的原因,是思维不够敏捷,还是解题过程中运算复杂化了,或是解题方法太笨拙,如果是就要简化运算,或再思考一种简捷解法。过一段时间要再次对b类题目进行复习,看能否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来,如果能说明这类题目已经转化为a类。c类题目是自己不会做,通过老师讲解后会做的题目,对这类题目要认真探索研究,真正把握解题思路,达到自己会做,把这类题目转化为b类,然后再复习转化为a类。由c类题目转化为a类题目需要多次复习才能达到。如果在平时复习中注意了这一点要比多做几道题效果好,常言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宜宾市三中刘 海
高考政治高三第一轮复习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如何使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更加扎实有效?我在认真借鉴同仁们的复习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心得认为,应该而且必须努力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试卷的能力;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即“一培养、二落实、三提高、四防止”。
一、“一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一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任务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课堂容量大,理论性较强,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课堂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变繁杂为简单,化高深为浅出。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时地插入一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漫画、笑话、幽默、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等,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复习《矛盾分析法》这一单元时,我可以给学生先讲了《此等美事》、《小毛驴过河》、《阿凡提智斗阿訇》、《赌饼破家》的故事,学生在笑声中听完故事后,我趁机问学生,上面几个故事分别蕴涵了什么哲理?接着我很顺利地与学生一起复习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二落实”—— 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
在此,“二落实”,是指落实基础知识,落实基本能力。记得高考专家王后雄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历年高考基础题占到80%,考生们只要在各科基础题上少失分,考高分并非难事。由此可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在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对知识点的孤立记忆并有所遗忘,学生未能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第一轮复习应通过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巩固,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要先把书读“厚”,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即把书读“薄”。这样既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真正落实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基本能力,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理清相关概念、原理或观点的表述内容,知道“是什么”。比如:在复习“商品”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然后给学生讲清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那它肯定不是商
品;如果是劳动产品,再看它是否用于交换,如果用于交换,那它肯定是商品;如果没有用于交换,而是供自己使用或者供别人无偿使用,那它肯定不是商品。第二,弄清相关概念、原理之间前后左右的纵横联系。比如:在复习发展的观点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然后让学生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再让学生知道规律是客观的,最后让学生知道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三,搞清每一个考点在知识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复习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时,要让学生知道弄清国家性质这一考点是理解和掌握国家知识的基础,知道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第四,理清楚知识网络的全貌,形成综合的知识板块。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在复习时可以形成如下板块: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内因起作用)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
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
三、“三提高”—— 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试卷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基础知识要牢固。要夯实基础知识,一要靠课堂精讲、领悟,二要靠课外理解、记忆。第二,掌握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比如:高考政治文综单项选择题分值较大,失分容易,为此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在平时训练单项选择题时,我主要教学生采用“三审”法解答选择题。所谓“三审”,就是第一步“审题干”,第二步“审题肢”,第三步“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其一审题干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全面理解题意;二是要概括题干的中心思想,抓住并重点理解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其二审题肢,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断明确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的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最后是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错误题肢,还剩下正确的题肢,对于正确的题肢还要看其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对于最佳选择题来说,一般地说,只有题肢本身正确且最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才是最后的入选题肢。第三,进行限时训练。灵活
运用课堂、学科自习或晚自习限时地进行强化训练,15分钟有针对性训练12道选择题,15分钟训练一道典型材料题。
如何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我认为具体要做好两点,一是在课堂讲解上,要注意把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二是要选择典型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期间,每个月基本上要进行四至五次考试(三或四次文综周考、一次月考),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分析。具体分析如下内容:①失分多在哪些地方?②是知识性错误失分还是能力性错误失分?③是题目不会做失分还是审题不准确失分?④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再失分?通过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就能明确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进而提高复习效果。
四、“四防止” —— 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
1、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近几年(包括2007、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突出了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指导思想。但是,高考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我在平时教学研究是发现,在2007、2008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许多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而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26题、27题、28题、35题,分别考查的是债券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制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以及认识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四个题都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只要课本知识扎实,这三个题完全可以全部做对,但是,不少学生由于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记忆不清,导致失分严重。因此,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防止知识与能力理解上的错位,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2、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有的同学认为,文综模式下的高考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与平时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扎实并无多大关系。因此,在复习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课本无用论”的乱调,上课时没有课本。事实上,2007、2008年文科综合中的许多政治试题虽然“题在书外”,可答案都是“理在书中”。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25题、29题、30题、31题等,虽然“题在书外”,但“理都在书中”。25题考查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问题,29题考查的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30题考查的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的问题,31题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立足教材这一“根本”,扎扎实实地总结、归纳、整理课本内容,夯实基础,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将得不偿失,甚至事与愿违。
3、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到了高三阶段,许多学生学习政治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学生走向极端,只愿意听老师作感性的分析,而不太愿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思考,借口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机械地、孤立地处理热点问题,搞“片面化”。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这种需要进行抽象理论思维的学科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比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38题,第一问要求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第二问要求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第三问要求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是只答理论,没有分析;就是只见分析,不见理论,因此得分不高。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既要从微观上把握每个知识点,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提高复习效率。
4、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情境的设计,几乎每个题目都是借助特殊的情境来命题的,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课内无用论”的观点,这是高三政治复习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其实高考题目越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查,就越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重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守好课内主阵地,从老师的讲授与启发引导中,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板块。所以,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同时,我们还要将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看新闻,建议学生订阅部分报刊杂志,比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政史地》、《中学生考试报》等,用好这些参考资料,对拓宽学生的时事视野,做好诸如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非延考区)39题的第五问要求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以及第六问要求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有所帮助,从而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使课内外关系相得益彰。
首先快速通览全卷,答题按先易后难原则。答题时要认真审题,还应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要陷入命题所设的陷阱。例如:省质检理科综合第24题第1问中调节溶液pH试剂的选用,第25题第1问中甲内所盛试剂,这类的题目很有借鉴意义。
其次,实验题和工艺流程方面的试题,应从宏观方面审题。其中实验题要分析清楚题目的要求、完成该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工艺流程题应该全面分析清楚物质的转化关系及前后的转化条件,从整体上把握试题要求后,再根据问题精确回答。这里有个答题技巧:考生可能在读题时,对有些转化和实验步骤感到陌生。这时不要慌张,要看清接下来的问题,问题中可能不会涉及这些内容。另外有些问题本身与流程图并无多大关系。例如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7题第1问中,写硫化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读不懂工业上制备氯化钡的工业流程图,也可以解答。
第三,规范答题。包括书写规范、专有名词不要写错别字,化学方程式要配平、注明条件、写上沉淀和气体符号,看清题目的要求是要回答名称还是符号。简答题要答到要点上,如气密性检查一定要“先关闭活塞”,组成一密闭体系后才有气密性检查的问题。
来源:私立教育网 2015-10-29 09:18:08 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四项基本学习任务
一、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
1、全面:覆盖高考中所有知识点;
2、系统:完全掌握知识点,并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完成记忆任务。所需记忆的知识,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一次到位”,决不可把记忆任务推到第二轮复习。
三、掌握高考各科的知识结构。
1、记忆、理解各单元知识结构图(表);
2、本单元知识能“单元过关”。
四、着力培养初步的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复习时配合大量低档综合题,搭配小部分是中档综合题。高考冲刺
高考第一轮复习七种方法
一、地毯式扫荡
分清复习的主次之分,高考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点未核心,应该暂时放弃超过自己能力且费时间的题和事,先打牢基础(而后有的是时间解决),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直到烂熟于胸。尽可能做到全面无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
二、融会贯通
逐章逐节,以课本的目录为框架,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建立树状知识结构,分清脉络。追求从单个知识点到局部,再到全局,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知识的运用
掌握知识点终究知识基础,高考也不可能是默写定义定理,考的还是对知识的运用。这个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掌握知识点后多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轮复习以大量低档题为主,少量中档题为辅,难度大的题丢掉。
四、查缺补漏
通过反复复习,大量做题,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注:一般复习至少三遍以上)
五、750*80%基础=600=本一线
复习时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首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六“题不二错”
复习时做错了题,一旦搞明白,绝不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得到的多,从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这个意思。失败了的东西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做完题只是完成了一半任务,另一半任务:
1、通览全卷看都考到哪些知识点;
2、答案与标准答案还有哪些差距;
3、做错题的原因;
4、哪些题型或解题思路值得今后借鉴。
高考复习
高考第一轮复习五大禁忌
一、忌急于求成
高三的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阶段,学习的重心是基础复习。很多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一心只想做高考题,好高骛远,结果非常的惨烈。一轮复习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功底。我建议高三考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弄清每一个原理。只有这样,一轮复习才能显出他的成效。
二、忌心浮气躁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发现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还要简单!这主要是因为:
(1)对复习的知识点缺乏系统的理解,解题时缺乏思维层次结构 一轮复习着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挖掘,老师一定都会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视对知识点的系统化分析,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自然在解题时就不能拥有整体的构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题型的思维方法。(2)复习的时候心不够静 心不静则思维不清晰,思维不清晰则复习没有效率。当看了一个晚上的书之后发现自己晚上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时候肯定会感觉很郁闷,于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建议大家在开始一个学科的复习之前先静下心认真想一想接下来需要复习那一块,需要做多少的事情,然后认真的去做,同时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忌毫无计划
没有计划的高考复习一定是低效的,这在每年浩浩荡荡的复习大军中有着无数失败的教训。高三学习任务繁重、杂乱,每一个高三学生都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根据自身的学习成绩以爱好个性选择一个大学,在各个阶段给自己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
四、忌盲目做题
上面说过,一轮复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仅靠做题一定达不到一轮复习应该具有的效果。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更不会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与原理,注重对知识点运用方法的总结。
五、忌以偏概全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习题,但做了大量的题,数学都未必好,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呢?究其原因,是片面追求做题数量,而没有发挥做题的效果。进入复习阶段后,大量的试题铺天盖地而来,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习数学不做题肯定不对,但不能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注意典型例题的示范价值,能够举一反三,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同解”,做到以一题带一片。
要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型,应该规范完成,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对做过的典型题型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推荐阅读:
202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007-14
2024届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11-15
高考语文的第一轮复习计划07-27
人教版高考第一轮复习高二英语:Unit 3-Unit07-10
高考一轮文言句式复习06-03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全套06-05
高考一轮复习数列求和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