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精选8篇)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1

原洪敏

初读此文,感受之深有两处:一是《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这六字尽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它诠释的正是非智力因素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中学所学彭端淑的《为学》一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处我早已熟知,但却没有对其意义有过深刻理解,此次阅读,使我感受深刻,同时也对非智力因素了解更多,加深了我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也促进了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进一步去探索和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独立提出,一经提出,就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其主要内容涉及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五个方面。

关于动机,其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引用作者的话就是,按学习的动机不同,可以分为“牛耕田”式学习和“儿童学习”。“牛耕田”式学习就是指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力,就像牛耕田一般,被动接受,鞭打耕田,是肯定学不好的,而学习者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就会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激发不起自身的学习动机,而只是在一味的强迫督促下学习,有的学生自学计划完整,目标明确,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成为自身前进的动力,更多的智慧和学识丰富头脑、视野,也成为一部分人学习的动力,总之,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关于兴趣,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学习的推动力,兴趣的动力作用极其巨大,是活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坚强的学习、忘我的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地情感促进学习,消极情感则抑制学习,二者相互依存,转化,冲突,用之得宜,便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避免、消除否定、消极、减力情感对学习的影响,让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轮流交替、以活跃学习气氛,促进学习效果。意志通常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来,困难越大,意志会磨练的越强,学会适时下决心、做决定,并付诸行动、执行决定,勤学也是以意志为基础,做到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长期的意志磨练,习性养成,培养健康开朗、积极地性格,加强终身化学习,高效的学习。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2

一、兴趣与学习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 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 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 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稳定兴趣的学生, 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的去克服种种困难, 排除种种干扰。总之,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情感与学习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真理追求中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 情感虽不起直接作用, 但其间接的影响却非常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动机, 而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 此话不无道理, 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 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 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 顽强的克服各种困难,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意志与学习

马克思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讲了“不畏劳苦”和“达到光辉的顶点”之间的关系。所谓“不畏劳苦”从心理学上说, 即指坚强的意志。意志坚强与否, 是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对于意志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很深刻的认识。荀子指出“骐骥一跃, 不足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折, 金石可镂。”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在学习活动中, 光有智力不行, 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 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才能克服大的困难, 使学习取得成功。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 不仅能促进其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而且可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主导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 按照自己的预定目标克服困难、勤学苦练, 向知识的高峰顽强的攀登。

四、性格与学习

性格是个性活动中的核心特征, 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 性格主要是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以后, 颇为稳定, 较难改变,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 性格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 可以保证其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 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来提高心智的活动水平, 获得学习的圆满成功。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3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英语 学习 关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它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激励、维持、强化等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与成败.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商差别并不太大,但学习成绩都可能相差甚远,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尊重学生

每次接新班,我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我们是平等的,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跟你们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老师同你们一样,有过青春的年龄,也有过青春的烦恼。因此,老师能够理解你们,希望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学习,相互帮助,每当我说完这番话,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由此可见,学生多么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多么需要向老师倾诉心声,由于师生之间有了初步的信任,也就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熟悉学生

我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并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运用学生的语言,学生喜欢听的歌,我也试着去听,学生喜欢的电视片,我也争取去看,学生喜欢收集的东西,我也收集一点,这样我和学生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共同语言。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对老师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陌生。

3.关心学生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关心,差生失败的时候,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自信心,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鼓励。每次考试之后,我都把那些成绩不好或进步不大的学生分别找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找出他们的优势所在,鼓励他们,学生对老师这种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他们,而是个别帮助他们分析得失的做法很满意,纷纷表示,老师这么给我们留面子,还一个个的帮我们分析,是真心为我们好,我们一定努力学好英语。

4.宽容学生

每一个人都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所犯的错误,有的是有意的,大多数是无意的。我的原则是对任何一个学生,不翻旧帐,不存偏见,一视同仁。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你们在错误中成长。

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萎靡不振,但在体育竞赛、文艺活动、电脑游戏中却表现得十分活跃。在英语教学中我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听、说、唱、画、游戏、表演、辩论等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学生在参与和表现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强了信心,对学习逐步产生了兴趣。

2.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

每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使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笑一笑”,时时刻刻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在这种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了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3.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的课文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人物传记、新闻报送、剧本等,如果我们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为了使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有新鲜感,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把课分别设计成表演课、实践课、竞赛课、辩论课、想象课等不同的课型,特别注意那些英语较差的有特长的学生安排好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4.营造一个合谐、紧张、活而不散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结合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第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

5.让学生参与评价

我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采取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读完课文之后,自己先说读得怎么样,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评论,大家一致认可就算通过,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问题及原因,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够过关由学生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也同样有机会去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

运用以上种种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具有真挚、深厚的爱生之情。正确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还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信心。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4

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性格不同的学生在具体学习科目上能力也不同.作者根据这一现象,设计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性研究,验证了英语专业学生性格因素的.确与外语学习具体项目间存在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案.

作 者:齐阿曼 冯源 作者单位:齐阿曼(西京学院本科部,陕西,西安,710123)

冯源(武警西安指挥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5

星期五接孩子放学回家后,她让我登陆安康家园,说是老师在上面布置了作业。我看了看,是让写一篇关于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心得体会。说真的,以前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于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指南》全文,仔细地读了一遍,读后感觉受益匪浅。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从教育纲要里提炼出来的精华,对家长来说很实用,对如何教育孩子能起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收获。

收获之一:更加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目标

《指南》中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和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发展目标,如未达到,差距在哪里,提出教育建议,让家长可以有的放矢去改进。

我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都会仔细的将目标与孩子进行对比。有的目标孩子能全部做到,有的部分能做到,有的则完全做不到。全部读完后,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不足等,就非常清晰了。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去改正。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收获之二:更进一步地熟悉孩子的发展特长

如果说,《指南》中各类目标能让家长知道前进的方向,那么细心的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目标达成情况中窥见一些孩子个体的潜在特长。

以我的孩子为例。在上述五个领域中,她在“语言”、“社会”、“艺术”这几个领域发展要优于一般标准;“科学”领域发展基本合格; “健康”领域中,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较好,但是体重过重,动作发展及动作协调灵活性较差。

从孩子上述的标准比对结果来看,我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比较积极,能够比较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事物记得都比较清楚;性格不内向,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跟着音乐哼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或是跳一支舞等。

但另一方面,因为孩子体重较重,导致她在动作发展方面,尤其是动作协调及灵活性较差,这就制约了她在这方面的发展。

因为有了《指南》的帮助,所以家长能够非常明白地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劣势是什么,将来可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收获之三:更加有效地参与孩子的成长历程

《指南》中给我启发最多的是教育建议。这些教育是写给教育者的,但更多的是写给家长的。因为教育决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真正有效的教育更需要家园携手,合作共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幼儿时期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其培养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背下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体验、参与、操作,加深印象,形成感知。因此多带孩子活动,多带孩子体验,多陪伴孩子,是孩子成长的不二法门。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指南》后的粗浅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将《指南》的精髓与教育孩子的实际相结合,争取能够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功!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6

当我拿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时,我和众多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如出一辙:好细致、好详尽的指南!它把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预期达成的目标以及对教育者的教育推荐一一罗列陈现,既简洁明了又清晰完整。给我们这些身处教育第一线的幼教老师带给了实实在在的指导。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针对幼儿每个年龄段,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个性地分为五种单独的领域,并为教育者设定明确的目标。这些分门别类的目标又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对应领域特有的价值方向。在目标陈述中,频繁突出了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行为等因素,旨在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教育推荐”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明确该领域的教与学的关键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范围、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会由之变化。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因人因地因时的制作教学方案。二是明确该领域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防止教学过程的重蹈覆辙。

第三章讲述了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社会领域。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教育推荐,比如“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和幼儿一齐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灯,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等等,这些教育推荐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同时一点也不显得剩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十分强。它不仅仅涵盖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法,也为教育中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带给了正确的教与学的指导思想。关于社会领域的整篇讲述,重点就是为幼儿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带给完善、健全人格的基础。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处在社会大环境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善用人际交往、用心适应社会的幼儿。正确地调动、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家园共创和谐完美、关爱平等的群众生活,是教师在社会领域获得教学成功的秘诀,但更关键的一点是,这让幼儿的社会属性的等到显而易见的成长!

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篇7

1. 导致数学学习焦虑产生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

A.个体的性格因素, 如数学的信心、对赞成的需要, 对成功体验的需要等;B.情境因素, 如教学方式、班风、考试焦虑等;C.环境因素, 如消极的数学体验, 缺乏父母的鼓舞、性别社会化等。

1.1 数学学习焦虑的产生与教师和教学有关

如Tobias和Stodolsky指出, 与一个数学教师之间的不愉快的经历能够引起数学学习焦虑。Greenwood认为数学学习焦虑的产生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进行代数或几何的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时, 常常使用“说明——练习——记忆"范例教学方法, 也就是过分注重答案的获得, 而忽略逻辑思考过程及推理形式, 并建立在计算结果的过程与抽象符号转换的记忆, 而不是建立在理解、推理与问题解决过程, 且与事实脱离。而死记硬背和不理解含义而掌握一些符号比起学习一个整合的概念结构更困难, 这会导致学生感情方面障碍。教师能够通过过于强调记忆公式、联系和考试, 使用死记硬背的规则、用死板老套的方式留作业来制造焦虑。数学教师对学生智商、学习能力的否定、辅导的厌烦态度、把数学学习中产生过失看成不可原谅的错误, 甚至完全归因于学生的力或不努力, 这些都会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太少, 使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数学老师古板、严肃、不苟言笑、难以交流, 害怕数学老师, 也害怕学数学。

1.2 环境因素中的家庭影响

数学学习焦虑的起因不止一个, 它起源于父辈和教师对数学的消极态度, 较低的自我评价, 对于不理解的数学内容采取片面的高强度的练习来解决。丘守榕归纳儿童在学习数学时, 所产生恐惧的原因, 主要有下列四点:家长自己害怕数学, 而把恐惧情绪传给孩子;教学方式不当或处罚过于严厉, 使孩子产生恐惧:部分儿童在尚未学习之前, 即认为数学难而不敢尝试;学习内容太难或孩子的智能尚未成熟, 以至于无法学习。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的问题, 说到底是一个尚未科学掌握学习规律的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要求学这学那, 使学生自由支配和活动的时间少了, 产生的思想压力大了。也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 各种事情都替学生做了, 使学生自觉能力、自制能力、独立能力和潜力的发挥都差了。

1.3 学习者自身因素和数学本身的特点

我国学者宁自强认为数学学习焦虑的产生, 主要基于在数学内容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了挫折, 或是在学习过程无法插手, 落入旁观者角色以致无法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或是自己认为学习没有价值。数学有三方面的特征尤其容易构成学习上的问题或困难。第一,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顺序性, 学习内容大都需要基于先前不同部分的已有知识;第二, 除了顺序的关系外, 不同部分的概念或运算技巧彼此相连, 结构组织性很高;第三, 是数学自身回溯的结构性, 即由已有部分组成的全体往往会带来对原来部分的重新理解, 这点在学习时的思考提升会有最明显的反映, 如数系的逐步认识。

2. 数学学习焦虑的负面影响

2.1 数学学习焦虑使人形成一种消极的观念

任何数学方面的期望或尝试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并且很可能具有传染性。数学学习焦虑经常使一些在数学之外的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人陷入苦恼之中。成人中一些出色的行政人员因恐惧数学而把计算性的任务都派给下属去做。有数学学习焦虑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消极观念:任何数学方面的期望或尝试都将以失败而告终。研究指出, 数学学习焦虑像一种传染病, 有数学学习焦虑的父母会把它传给子女, 而有数学学习焦虑的教师会把它传给他的学生,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数学教师, 特别是小学的数学教师。

2.1 数学学习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

它会降低个人的自我评价与自觉性, 使正确的自我意识受到影响。它使人格结构遭到损害, 变得退缩, 过分胆小或害羞。过度焦虑容易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会干扰记忆过程:对思维过程也有瓦解作用。此外它使人的心智效率降低, 给学习带来烦恼;它使人情绪不稳定, 终日焦躁不安。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 数学学习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象。有数学学习焦虑的学生认为数学只适合那些聪明的、有能力的人学习, 他们学不好时, 自然会产生一种“无能感”和“失败感”。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打击他们已有的自我意象

2.3 数学学习焦虑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

好多有数学学习焦虑的人诉说他们遇到数学问题时, 常常会心跳加快、汗水增多、有轻微头疼感、口干舌燥、脑子木然, 甚至一片空白等诸如此类的生理反应。它可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 形成各种类型的神经症, 如常见的神经衰弱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使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这种状态的长期持续有可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 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

浅谈非认知因素与语言学习环境 篇8

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因素众多,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虽然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焦虑情绪等为代表的非认知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不如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性及智能等认知因素直接,但其作用仍很重要,因为这些非认知因素也极大地决定着学习者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以往的研究早已发现并证实了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所起的作用与语言学习环境紧密相关。

一、语言学习环境对非认知因素的影响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所学语言所持有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Stern把学习态度分为:对所学目标语为母语的国家和人们的态度、对所学的语言和正在进行的语言学习所持有的态度、对学习新语言的活动所持有的态度。

学习态度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深深地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动机,影响着学习者投入语言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以及最后能否熟练掌握所学的语言。对语言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习者往往乐意参加课堂教学,乐意参与课堂活动,乐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直到最后实现学习目标。

然而,语言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语言学习环境密不可分。国内外研究证实语言学习态度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假如课堂上教师性格、教师教法、同学态度、课堂所使用的资料等对学习者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并影响或伤害到了学习者的自尊、学习动机等,学习者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转变,语言学习也会因此受影响。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诸多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中关键的因素。作为推动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由一系列促使行为产生并给行为以行动方向的因素构成。带有学习动机的人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然而,决定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三因素(语言、学习者自身特点和学习环境)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学习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构成语言学习环境的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以及课堂的学习同伴及其行为影响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层次和种类。如果学习者能获得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即学习者能够在环境中获得语言学习的支持,获得有趣、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以及成功的学习体验,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愿望和动力就会强烈而持久。

3.语言焦虑感。语言焦虑感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根据Horwitz et al.(1986)的研究,语言焦虑情感由三部分构成:交际焦虑、负面的社会评价焦虑、考试焦虑。

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的焦虑大部分都来自语言学习环境。想向老师和同伴展现出自己具有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却不能肯定自己是否能正确使用所学语言时,学习者会产生焦虑。当教师以自己为课堂的中心和权威、对学生任何错误必纠且不重视纠错方法的时候,学生的不安和紧张会转化成焦虑。课堂充满了竞争,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为维护自己理想形象会产生焦虑。使用所学语言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更是让学生感到焦虑。语言课堂上的其他听、写、读活动,以及考试也能引发学生焦虑,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成绩。实践证实低焦虑感的学生认可并肯定语言学习,对语言学习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高焦虑感的学生则对语言学习持否定态度,学习动机低。

4.自尊需要。自尊是否得以满足是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根据Coopersmiths的研究,自尊是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作的评价。自尊与学习者的学习成就紧密相关。具有较强自尊的学习者学习主动,学习成绩好。而自尊较弱的学习者则缺少勇气、多焦虑、缺乏信心,学习成绩较差。

自尊需要的满足是以基本需要中的生理需要(基本生物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当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由低到高一层层得以满足后,自尊需要便可以得以满足。在自尊需要得以满足后,人便有对更高层次需要,如美的需要和求知的需要等追求的可能。因此,Canfield & Wells以及Glasser等人提出:为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也为满足学生自尊需要,必须建立一个充满鼓励、支持、关心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爱和支持;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看重和珍视;让学生感到自己属于语言课堂的一部分,语言课堂没有威胁。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拥有自信和快乐,没有紧张和惊吓。学生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会犯错,不用感到难堪。学生需要做的是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去获得更高的学习成就。

二、英语教学需要重视语言学习环境对非认知因素的影响

英语对我国学生而言是一门外语,因此,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地方主要在课堂。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较高的要求带给了他们较大的压力。学生极易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是否能达到课堂要求。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对英语课堂产生恐惧感。其次,学生对自我形象以及老师和同伴对自己评价的注重使得学生害怕在课堂英语交流活动中冒险。Lynn C.Holley和Sue Steiner就通过自己的实证调查证实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环境的极大重视。然而拒绝参与和不愿交流非常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Foster提出,一定要注意和重视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应尽力向学习者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的学生对二语的使用不可能做到像母语一样运用自如和娴熟,但如果不操练,语言交际能力不可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创建有利于非认知因素发挥其作用的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情感因素能促进知识的输入,而消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却阻碍着知识的吸收。那么,如何创建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环境?

1.重视课堂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运用得恰当与否不仅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英语课程由于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强调学生使用英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选择适合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就越来越重要。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培养其交际能力的机会,还可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因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建立有利于认知因素发挥其作用的语言学习环境。

2.重视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工作方式。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工作方式影响着语言学习环境。因此,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友好、亲切和平易近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成绩的不偏见,对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对课堂使用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和决定权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需要的信任、尊重、关心和爱。学生最基本的需求得以满足,学生不再过多担心学习环境的威胁性。学生身上的非认知因素也就发挥出其应有的有益影响,帮助和推动学生语言学习取得进步。

3.重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我国现在的英语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课堂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交流。能否帮助学生转变其旧的英语学习观念影响着学生对语言学习环境的看法。明确告知学生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其学习观念,也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学会尊重、理解和认可他人,正确看待他人的课堂表现,学会鼓励他人,从同伴的角度也有利于建立非认知因素发挥其作用的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国家建设呼唤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应当高度重视非认知因素与语言学习环境的关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Maslow,A.H.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2nd ed.New York:Van Nostrand,1968.

[2] Skehan,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London:Edward Arnold.1989.

[3] Williams,M.& 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Young,D.J.Creating a low 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23).

[5] 李力,陈治国,蒋宇红(主编).策略·风格·归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教育教学常规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