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精选9篇)
铜梁县虎峰中学
罗定伟(402567)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在情境创设上缺乏现实性与全面性,整个课堂教学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体现不充分,甚至很模糊,在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导致作用发挥不佳,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思想和方法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主动积极的更新数学教学的理念,努力探索数学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但还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把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以及在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等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科学的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缺乏现实性
首先,数学学习是学生的现实需要,因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理应符合学生现实,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想象能力,不断进取、不懈探索的精神,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许多教师创设的却是老师熟悉的情境,教师兴趣盎然,学生一脸茫然,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新颖、不生动。有的整个情境的创设,老师的活动多,缺少创新精神,问题繁琐缺乏代表性。创设的情境层次不高,只限于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很好把握教材的内在精神实质,对学生缺乏启发性,有的创设的情境只是表面的、肤浅的东西,作用不大,起不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总之,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不能有效激发其学习欲望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造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是脱离实际。”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一个个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2.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缺乏全面性
现在许多教师一般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改变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际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数学情境之中。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导入新课后,该情境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脱离情境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缺乏能贯穿于多个教学环节,自始至终发挥各种作用,始终贯穿于整个新知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是连接学生经验世界和数学世界的纽带,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来龙去脉,它把数学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心中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不应只思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还应更多的思考如何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内心需要,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总之,数学情境创设应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贴近学习内容,紧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既要务实也要创新,从而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缺乏贯穿课堂始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个“灵魂”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审美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方法论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甚至对学生非数学领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高都有深远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教育是初中数学的核心。
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把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不高,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显得抽象和笼统,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机械,有的教师甚至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知识讲解、例题分析、学生练习的基本课堂结构的水平上。不能发现和理解对教材的各种内容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不能敏感的发现和分析例题、习题以及临时出现的各种数学问题中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前后一致、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导致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较差,教学环节显得有些孤立,教学过程缺乏流畅性和一致性。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时间和机会基本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下,进行艰苦的大量的效率十分低下解题训练,耗费学生大量宝贵时间,数学课堂中效率和质量低下。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自信心消失殆尽。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数学这个学科的本质有自己的理解,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以及具体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的作用的认识;自己先学好数学,起码要熟悉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能发现理解教材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区别和联系,熟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手段,具备揭示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富有激情和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最熟悉和最容易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敏感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把握数学的核心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切实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方面的问题
当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带来了数学教育的深刻变革,对数学教学方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既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又能强化教师和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讲,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组织,能使过去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展示教学信息能非常清楚直观展示,极大的改变了现代数学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获得极大的解放,使他们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和科学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多个层次多个方向的联系的,灵活可变的,承载重要数学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有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空间,同时也为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交流等实践活动,这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是较难实现的。同时信息技术为提供综合的多样的外部刺激,让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实验、探究、发现等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内容,这就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当前农村中学由于受学校本身、教师、学生的物质条件、学校组织管理、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实质的认识模糊,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作用方式和途径认识不足,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学习的实效性难以持续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存在许多问题。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意识较弱。大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什么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很多教师是在外在因素的要求下使用,一般在开公开课、研究课和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和学生数学学习需要时使用。另外农村学生学生知识积累少,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高于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学习,这也是影响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因素。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巧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参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的培训,但是受学校本身条件的影响教师使用机会不多。农村中学一般规模较小,同学科的教师的数量不多,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还为形成风气,教师的教学大多处于个人独干的方式,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方面的分工与合作的现象很难发现,另外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大多在对教师考评、优质课评选方面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于教学进行了要求,而没有有效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学校缺乏收集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资源的机制,导致教师在这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大,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使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不多,教师的技能水平不高。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讲,当然与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多数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仅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将教学内容搬上屏幕。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别人做好的现成东西,有的教师非常注重课件的美观,把精力放在在课件的外在表现或者计算机的功能展示上,将课件搞的很花哨,喧宾夺主,注重其形式的美。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相反学生的思维训练又不足。不能展示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让学生“品味”到数学本身理性美,根本没有考虑教与学的需要。偏离了课程改革初衷和教学原则,没有将既定教学目标积极地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付诸实施。
为此,应该加大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提高学校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管理的水平。
另外,加强对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让教师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等,能熟练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能自觉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等。
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整合”的能力和实施能力,使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当前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核心和本质。使数学教师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熟练相关资源,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敏感地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 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7期。
[3] 査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该掌握的教育学方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4] 李如密,教学美的意蕴探析。《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2期。
[5] 黄翔 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5期。[6]
一、 我县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我县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立足教育实际, 借鉴其他地方学校的成功经验, 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理念, 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 , 并开展了 一系列的 教育培训 活动, 组织了全县中小学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评选活动等。结合平时的教研活动及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笔者发现我县中小学教师, 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上有偏差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已认识到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但是教师们对于如何反思及反思形式的认识是不明确的。尤其是农村教师, 自觉反思意识不强, 反思的能力低, 即便是写了教学反思, 往往是应付检查或完成上级的要求, 也有的是为了评选、评优才开始写教学反思, 我们的反思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还有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清, 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写工作总结, 把周总结、月总结、月考、期末考试总结作为教学反思。这些对教学反思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教学反思的行为错位。
(二) 教学反思视角单一
教学活动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多方面的,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但现实中, 大部分教师只进行结果反思, 侧重点放在教学的失败之处和亮点部分, 而没有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也有的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而没有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这些只从单一视角进行反思的活动, 容易受自己思维定势的束缚, 缺乏深度, 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只有多角度进行教学反思, 客观真实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角度来审视分析, 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 改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 重教学现象描述, 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把其应用在教学上,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反思水平有限、方法不正确, 导致大量的教学反思只停留在对一些教学现象的描述上, 而对于教学理念、学生的发展、目标的落实等方面的思考相对缺乏, 导致了教学反思形而上。比如, 某位小学英语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罗列出来, 然后就开始进行教学反思, 根本看不到学生从对话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就是一种无效的反思。其实,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行为的过程, 是一种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建议
要解决农村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认识对象,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 采用扬弃的态度,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我县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反思无法挖掘深层的问题, 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或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 才能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 将外部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教学实践展示出来。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 一个教师同时任两门学科或两个班的现象比较普遍。好多教师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 其实,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是会找时间、挤时间来进行反思, 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亮点、课堂上的想法以及生成的教学信息记录下来, 以便日后分析总结。实践证明, 凡是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都是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名师。就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讲的那样:“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能用一小时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五年后, 他不能成为全国特级教师可以由我负责。”
(二) 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 其管理理念和校园文化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和能力, 学校要在制度上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保障, 如学校定期为教师开展“请进来”或“走出去”的经验培训,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定期开展教学反思评选活动等活动, 形成机制。同时, 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推行集体备课、点评, 实现个人反思到集体反思再到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三) 专家引领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对话是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有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行为, 还需要外部信息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需要专家的引领和其他教师的帮助。“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受自身知识及价值观的影响, 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如果有了专家的引领和其他教师的帮助, 我们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 跳出认知上的盲点, 自己的“经验主义”,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反思上的进步, 获得专业发展, 真正做到从教书匠到教研者的转型。
参考文献
一、 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1. 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
近年来,农村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一直被列为小学的选修课程。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尽管教授的内容相当简单,却还有一些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语音、语调的教学方面。另一方面,小学生们认为这是选修课,不必认真努力去学,到了初中再学也不迟。而到了初中之后,初中的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语音这一类的简单知识小学已教过,因而也就忽视了这一方面的教学。
2. 学生词汇量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在英语基础知识中,词汇首当其中,而大部分的中学生词汇量偏小,且单词拼写能力较差。按最低要求,学生至少有5000个单词的词汇量才能达到基本阅读理解水平。所以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名家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供的有效单词记忆法,使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3. 语法知识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
多年来的教学,造成了奇特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这种怪象。而目前在强调交际教学的浪潮中,又出了一种现象:不讲语言点和语法结构。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单词和语法点的教学,这就造就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低下。
二、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初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和计算机一样,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是离不开它的。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缺乏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兴趣浓厚,思想活跃,模仿力强,求知欲盛,所以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不大。但随着所学知识面的扩大和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到了八年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到了九年级,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的顺序都写不出来,或者把一个简单单词的字母写得颠三倒四。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思想基础。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对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英语,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学英语和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经验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怕困难把它学好。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进而步入科学殿堂的。因此,做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应该把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作大事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
2. 夯实英语语言基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语言学习无非是两个大方面:一是语言知识学习,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二是能力培养,主要是听、说、读、写、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语言基本知识来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英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词汇、语法教学就尤为重要。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并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归纳、总结、积累好的学习方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归类联想法(同类词、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合成词等归类记忆)、循环记忆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和循环周期)等记忆单词的方法,以及自编口诀、谐音记忆语法的方法等,学生懂得了这些,他们学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
3. 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丰富和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掌握“时代英语”。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真正改变角色,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上课不只是考虑如何去教,而是要研究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式,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运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热烈、和谐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深化对语文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论述了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应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反思性学习方式应用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在领悟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构建一个“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学习方式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在这一方面应该做好三个方面内容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反思性教学本身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起到导向和控制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会降低教学的效率。而教学目标过低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影响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打破照本宣科的目标定式,让高中语文课堂走出课本、走进中国浩瀚的文化当中,结合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断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该节课知识要点,点明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欣赏知识、语法知识等等。
(2)情感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上应该大大的情感感悟或升华,学生应该在反复诵读所学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联系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细细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在感情上印证作者的内心世界;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各种文章的的方法技巧如文言文鉴赏中“逐字鉴赏”方法等等,陪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这三个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的协调统一。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思维、知识等对事物进行反复认识、体会、加深理解的过程。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从认识的角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着眼于“精英”培养,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强而灵活性不足,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喜欢面面俱到、一味想通过加深知识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表面上看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上却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如在学习庄子《秋水》时,某位教师在课堂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课本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庄子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过于抽象化,根本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学理念的上,教师的思想仍然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师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可以降低内容难度,突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就可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良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上,现在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问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机补充一些问题,看似是为了学生考虑,但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却剥夺了学生的参与知识学习的权利。通过反思就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互动式教学有着很大的出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找资料,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权威,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空间,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问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变提问问题为思考问题。
四、对“反思性教学”本身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效果。只有在不断的总结、思考完善当中,才能达到通过调整反思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改进经验,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成果,有效的防止原有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在教学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应该经过充分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采取其它的改进错误,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循环。
总之,教师的反思能力当中自我监控、教学监控是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学过程的反思,构建一个全面的反思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志宏.反思性学习方式概述[M].现代教育出版社,.6.
四川合江城关中学
何浩英
主要内容:
通过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明确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发现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弊端,本文从转变教师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来阐述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传统教学
课程标准
主动创造性
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 四川合江城关中学
联系电话:08302913112 邮箱:hhy2913112@126.com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因为它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它是母语的载体,重过千钧,它又因为学习效果不明显而无法成为考试学科中的拿分法宝,倍受冷落,尽管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而教学成效却都不显著。纵观目前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师、学生等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超越。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才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精神充分整合?”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转变教师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不少时候还可以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在实施新课改理念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应在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变“以教为重心”为”以学为重心”。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灌输为主,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以致出现了“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会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都受到了严重阻碍。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譬如,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时把一个瘪皮球和打气筒带进教室,他先拍拍皮球,然后给皮球打气,再拍拍皮球。老师的动作做完之后,要求学生据此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抒已见,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①皮球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的皮球会让人踢来踢去,容易损害自己;②做人不能像瘪皮球那样没有活力;③球要打气,人要争气;④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有所作为。语文老师的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境地,比其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变课堂教学的”一言堂”为 群言堂”
新课改的核心,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造就有活力,有个性,会学习的一代。传统的语文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是因材施教;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还是听。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2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如在《第一次真好》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第一次?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第一次做饭让我难忘;有人说溜冰让我刺激;有人说第一次撒谎让我脸红;有人说第一次抽烟让我苦涩„„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不仅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培养发散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三)变“提问式教学”为“质疑式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跑”的现状。这样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主动学习的形成。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利用我们有限的场地与条件,激活我们学生无限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创设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大门的钥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上的主人,形成民主融洽的氛围,给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不单是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他对于天文的思考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创立了“日心”说。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一些生硬难懂,远离生活,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多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积极讨论的话题,更要变通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中,为了让这些 4 农村的孩子重新认识土地、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会抒情的表达方式。我不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讨论问题,而是把重点放在看记录片《九·一八》和听歌曲《松花江上》,最直接地撞击学生心灵,调动学生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人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背一背。在学生感受作者对土地热烈情怀的同时,引出学生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对伟大祖国领土的完整的认识。有的学生说:“自己讨厌在地里干活,但现在真想去摸一摸养育他的土地和那青青的麦苗。”有的同学直斥台独,誓死力争。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把强烈的感情写了出来,这一节课,不再是学习他人的作品,而是自己在体验,在创造。在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大课堂容量,进而发挥创造潜能。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在以前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论自己在课堂上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不大。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我讲《空城计》一课,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堂上,图文并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课后,学生对空城计这一事件记忆犹新,对诸葛亮这一形象也了解甚多。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加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倡导下,合作学习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体现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来,笔者从本校公开课上不断能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课堂带来的成功和愉悦。但在亲自尝试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呢?下面,笔者就选取部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上各有利弊的几个案例及其相应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一
教师课前的设计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但是真正运用于课堂时却发现活动无法进行,出现了课堂教学的搁浅,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目标的制定和学生的现状发生了冲突。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不能达到教师的理想程度,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分析不透彻所致,教学目标太具体所致。
1.失败案例
一个教师在教授新目标英语如何制作色拉酱这一单元时,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设计了让学生讨论关于“How to make apple salad?”的合作学习。要让七年级的学生说出制作水果色拉的步骤,这一点用汉语来表达应该没什么问题,但要让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色拉的农村学生说出制作步骤,远离生活的食品,确实困难。笔者认为该教师设计小组合作的初衷是良好的,是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难题。但因为这一问题的难度值远超出该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即便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但实际上无法开展下去,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是吱吱呜呜,表现不理想。最后该教师不得已草草收场。此种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很普遍的。
2.对策
要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教师就必须真正做到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好学生,一切都要围绕受教育的对象来进行,尽可能地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教材备得再精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二
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次使用降低了合作的成效。课改中虽大力提倡小组合作,但并非每一节课都要使用或一节课使用多次。如不细细品味课改精神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很多教师往往会走极端,形成课堂上滥用之现象。尤其是有些问题实在是过于简单,如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则大有“无病呻吟”之嫌。换言之,对于简单的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就可以解决。
1.成功案例
在教英语语法一般将来时的课堂教学的处理,某教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在上课一开始,该教师先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 coming Sunday?(时间是变化的)在连续向一组同学提问后,课堂气氛开始高涨,几乎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因为问题简单,每位学生都想露一手。接着该教师又把话题转向另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go camping?Are you going camping this Sunday?(因为没有学生回答go camping),这时几乎所有的人一起回答“Yes.“”And who do you want to go with?”此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with my father;with my best friends.” 紧接着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We know, before we do sth,we should make the plans,right?And I want to know your plans.Now next, please talk about your plans in groups.”随着教师指令的发出,小组活动开始进行,一切是那么的流畅且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这位教师的总体引导来看,对任务的主次轻重把握得较得体,做到了有提问、有讨论。
2.对策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任务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复杂有一定讨论价值的任务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笔者相信,适当地、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会收到一定的成效。
三、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三
1.主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时常得不到真正的体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小组中能力强的同学包办代替能力弱的同学,小组讨论达成的观点往往是个别意见而非整体商讨的结果;(2)小组成员各持己见,讨论的结果不一致,不能达成共识,小组活动处于瘫
痪状态;(3)小组成员间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不够强,未能达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标。
2.对策
教师要在平时活动时不断灌输给学生几方面的观点:首先,人人参与意识。组内成员不论强弱都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实施帮助,但坚决反对包办代替现象的存在;再者,如出现意见不统一现象,最后应由组长统一观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多注意能力较弱的同学是否真正参与了活动。如果把弱势同学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改变原来怕上英语课,怕被教师提问的心理状态,这才是实现组内共同提高的有力见证。
四、实效性欠缺现象之四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场景体现为学生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记录、评价和总结,教师却立于讲坛注视着学生或在学生中间漫不经心地踱步而没有深入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进行的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游离于学生之外。有教师认为,活动本身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参与到其中就不是学生的自主讨论了。这个错误的观点就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没有进行认真地定位。那么,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课堂静得如一潭死水。
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动权,角色通常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者。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是组织者、引导者,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有时还是讨论参与者,要高屋建瓴、有意识地参与到一些相对弱的小组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角色的转换,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适时把握合作活动的进展并合理调控,不但学生的参与激情会大增,克服困难的信心会更强,更重要的是不会偏离预期的效果。
五、实效性欠缺现象之五
教师的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个别、轻多数,重眼前、轻长远。在许多英语课堂活动结束之际,教师会扮演一个裁判员的角色对本次活动做出最后的裁决。当然,获得激励或被教师认为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小组成员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欢庆之中,但这毕竟只属于个别人的光荣。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大多数同学的努力,长此以往对大多数人的参与激情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因此,教师做出的评价要兼顾全体成员,评价的角度可以多元化。如,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观点新颖与否评出“最佳创意的小组”(The Most Creative Group);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精神面貌评出“最佳合作团体”(The Most Cooperative Group);也还可以根据小组英语交流的流畅度评出“最佳英语口语交际小组”(The Best Communication Group)。另外,教师根据一段时间内活动开展的情况可评出“周冠军组”(The Champion of the Week),“月冠军团体”(The Champion of
the month),在班级英语角(English Corner)公布,从而时刻激励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农村文化设施滞后,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持, 对基础薄弱的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更是如此, 而文化资金投入不足与文化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村级文化设施是农民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 这几年的民生工程大力实施解决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少数村级的农家书屋问题, 但是村办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图书少、活动器械缺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 有的村文化活动室还是一室多用, 老百姓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 因此农村文化阵地也很难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
2. 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执政为民理念中, 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物质生活质量给予了高度关注, 而对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 让农民增收, 生活富裕就行了, 至于文化发展好坏关系不大, 认为这既不影响农民致富奔小康, 又不影响干部政绩的考核。于是, 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工作上, 注重地方的“名片”建设投入, 而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也远远达不到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投入的1%”的规定, 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 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3.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难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农村可供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和渠道都非常有限, 形式也很单一, 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在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省市对农村实施送科普书籍, 送戏、送电影的“文化三送工程”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另外, 农村文化阵地和文艺人才的缺失, 文化宣传、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没有很好利用, 文化设施随意挤占、挪用, 即使搞一些文化活动, 主要以唱歌、跳舞、鼓乐队等传统形式为主, 受众则以老年和妇女为主。所以对广大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 因此有的地方色情迷信活动有所抬头, 值得深思。
4. 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 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我县现有的乡镇文化站人员占编制的不多, 机构改制后, 文化站的人权全归镇政府直接管理, 业务上由县主管局进行指导。现在在位的还多为兼职, 文化站工作人员被抽调包村驻点, 大部分时间从事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无暇顾及自身业务工作, 对文化工作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 不能起到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加上文化工作人员队伍中专业性较强的文化人才缺乏, 发展基本处于“顺”其自然、良莠参杂、供不足需的状态。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强化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要按照城乡统筹统一规划的总体要求, 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同时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中, 上级财政要统筹规划,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乡镇政府在注重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建设的同时, 应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村级图书室、村级娱乐室的建设, 巩固和发展最基层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要采取文化结对扶贫、企业出资、个人捐助等多种方式,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财力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通过多种途径,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 由此来有效助推农村文化建设。
2.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用地, 这是我们农村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活动要针对农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贴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 利用农闲和重大节日开展文化活动。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村级广播, 阅览栏, 印发宣传册等形式, 及时送进千家万户。要依托乡镇青年、妇联、农村文化户、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 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以达到自娱自乐、寓教于乐的效果。
3. 农村文化工作要与时俱进, 创新多样化模式
坚持文化创新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命, 要着眼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 与时俱进, 创新多样化模式, 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 力争每个村级都有图书室、阅报室、棋牌室、黑板报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群众性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日常活动除了读书看报外, 有条件的村级还可成立舞蹈、音乐、书法、棋艺协会,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养, 在创新上下功夫, 把农村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有机结合起来, 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 多组织一些贴近农民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下乡活动, 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营造出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发挥一个文化工作者应有的作用。
4. 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素质, 稳定基层文化队伍
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基层, 通过举办培训班形式, 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掌握文化知识, 增强业务技能。要充分发掘村级的文艺骨干、民间艺人, 由他们来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 同时要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坚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农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向实践学习, 向农民学习, 争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要逐步建立健全文体骨干培训制度, 文化干部做到专职专用, 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专业队伍, 要把文化高、热情高的从事文化事业的年轻人选拔到文化队伍领导岗位中, 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了这样一支健全的文化工作队伍, 农村文化活动就会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农民群众能不拍手叫好吗?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案;教学模式;合作小组
新课标的执行,各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笔者所在学校与其他学校一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主要采用了学案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问题一:学案知识点没有连贯性或者知识点重复现象
在学案中由于不同节、课时的学案是由不同教师准备的,这样就造成不同教师准备的学案侧重点不同,还有重难点有时把握不准等情况,使节与节之间课时与课时之间内容不能很好地衔接,还会出现漏知识点或者同一知识点多次出现的情况。笔者所在学科组处理方法是首先让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学案,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探讨,最后经修改后印刷供教学使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原来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者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这样要在下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弥补,可以避免知识不连贯和知识点重复或者漏知识点的现象。
问题二:学案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根据学习心理学,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概念的学习。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定义性概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我们在教学时一般采用先讲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典型例子说明,即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如化学平衡概念和盐类水解概念的学习,我们采用先讲解后举例然后让学生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学习,学习时要经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比较适合采用发现式学习。比如酸、碱、盐的定义还有醇、酸的定义等的教学。
学案准备时还要同时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条件:
1.學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原有知识不可用,这样就无法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时要进行机械记忆,这时我们准备学案时要为学生准备一些背景资料以利于其学习。
2.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可辨别性差时,容易导致学生保持困难和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对比法学习,比如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学习。
3.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导致新知识学习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必须要复习好相关的旧知识,在学案背景材料中或教师导课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或准备。
问题三:学案仅仅是课本知识的转移
有些教师和学科在准备学案时只是把课本内容复制到学案上,使学案内容没有新意,造成学生处理学案时不重视,只是把处理学案当成课本内容的预习,达不到学案应达到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
问题四:学案滥而不精
有些老师为了与其他学科老师争学生学习该科的时间,每天都发新学案或者在学案中准备大量的题目,使学生处理学案时浪费时间或者顾此失彼压力较大并且不能及时复习,考试复习时学生会有复习如同上新课的感觉。
对问题三和问题四的处理方式是精心准备学案,学案题目要精而少,并且上课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相应的题目,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问题五:学案讨论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地对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只是简单地对答案,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也不讨论,各自为是,或者出现争吵局面失控现象。
问题六:学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在上课与讨论环节处理不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学生对本科的抵触情绪,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是简单的形式改变,学生起不到学习的主体作用。
那么对于问题五、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即选定好课题。
2.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学习小组的规模,一般4~6人,划分学习讨论小组,即小组设计。
3.根据小组分组情况和本节课教学任务安排课堂,可以采用原始组讨论学习也可以先分出专家组进行讨论,再回原始组讨论的形式,即安排课堂。
4.要准备好学案及学习材料,然后根据课堂安排进行分割,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又有共同的目标,即呈现、分割学习材料。
5.开展学习活动,包括教师导学、学生讨论、小组展现、体现个性各个环节,即教学过程。
6.教师根据各组及学生的表现做最后总结,并且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即课堂结束。
除了要把握好各个环节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1.小组成员应是异质性的
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要使每个小组成员具有异质性,包括成绩和性别还有性格等,防止讨论问题时谁也不服谁或者消极对抗情况的出现。
2.要使小组成员有明确的目标
在讨论问题以前要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使小组讨论时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在讨论时才能各尽所能积极配合。
3.要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
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使学生知道如果脱离了小组对自己应该是一个损失,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才能使小组凝聚力增强。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监控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并且充当学习资源
由于小组成员之间在讨论问题时会出现僵局,这时教师要注意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还有由于学生手中的资料有限以及思考问题的局限性,老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资料给予相应的提示。
5.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个体责任,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的成长。
6.在展现过程中要奖励小组,不能只奖励个体,这样有利于培养小组的凝聚力。
7.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不足和优点,有利于个体在小组中的成长。
8.适当地变化合作时间,为了更好地学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一下分组方式。笔者一般是每进行一次考试就重新分一下组。这样有利于个体发展个性,同时又可以避免因长期合作而引起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2).
[2]庞维国.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公开课.
(作者单位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
【摘要】: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增长从历史纵向来说,增长的绝对额和相对比例都明显提高,形式可喜,但事实上当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试图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征管现状入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作一些有益的工作。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对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博弈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实施三年多,但很多现实问题仍困扰着企业,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不均衡,大部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问题比较严重。税务机关如何抓住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建立相应的税收管理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房地产企业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的性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以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为对象,选择一定区域内的建设用地,按照使用性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开发产品单件性,开发建设长期性,建设项目固定性,开发经营风险性,保值、增值的特点。
(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特点。房地产行业需要资金量大,经营周期长,预收预付账款多,经营方式多样。其主要特点有:
1.预收账款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没有预收账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无法进行再投入,也谈不上快速发展。预收房款、售楼花等是主要方式;
2.销售经营方式多样。表现为分期收款销售、委托代理销售、会员制销售等等。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
用权,形成所谓的合作建房或名义上的代建房;
3.多种经营与混合经营并存。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是多种经营,既有建筑业,又有加工业;既有房屋销售,又有物业管理服务;
4.房地产开发工期长、投资大。很多工程要跨完成;
5.财务管理水平低,资金收支渠道多样。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调配的需要,经常在不同的金融机构多头开户;
6.经营规模大,跨区域经营。
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申报方面普遍存在故意少申报收入多申报成本、费用,少计当期应纳税所得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税收入的隐匿。一是预收款项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税法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先按规定的利润率预计营业利润,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完工时再进行结算调整。”但实际征管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上述规定及时申报纳税;二是销售款长期不结转或少结转收入。房地产开发商长期将销售款、预收定金、房屋配套费等挂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帐上,不与帐面的成本、费用配比结算,造成帐面无应税所得或亏损,或者以实际收到款项确定收入实现,偷逃企业所得税。分期收款销售,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确认收入,以未清算、未决算为由拖延缴纳企业所得税;三是代收款项不计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有的房地产企业将在销售房产时一起收取的管道燃气初装费、水电安装费等不按价外费用申报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将收取的拆迁安置补偿费列“其他应付款”,年末不结转营业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四是以开发房屋抵顶所欠建筑商款项,不入帐,不做收入。有些企业房地产只在内部财务报表中体现,致使企业少计了应税收入,少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以房屋抵顶拆迁户补偿费、银行借款本息、支付工程款、获取土地使用权等不计销售收入,偷逃企业所得税;五是整体转让“楼花”不做收入,偷逃税款。一些房地产企业将土地手续办理完毕后,把一部分楼的开发权整体转让给其他具有开发资质的企业,按照约定收取转让费,却不按规定作收入,而是挂往来账,甚至私设账
外账,以达到逃税的目的。
2.成本费用支出不实。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多,构成复杂,专业性强。因此虽然大多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列支取得的票据是合法的,但税务部门审核时对其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准确界定。主要有四种情形:一是开发项目分期进行,对先期开发部分的成本确认困难;二是实际开发成本超出预算的企业不能提供确凿的证据;三是人员变动频繁,公司前后的管理模式和资料的保管出现脱节,造成税务部门审核难;四是部分期间费用的支出数额过大,与实际经营需要不相符,明显存在以虚开、代开的发票或在工资支出单上列支各种隐性支出等手段使不合法变为合法的现象。
3.混淆期间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主要表现在:一是混淆开办费和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有些开发企业将正常开工建设后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添置的固定资产等均作为开办费,待工程开工后作为期间费用一次性税前扣除;二是混淆当期费用和开发成本的界限。最常见的是将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各种性质的借款费用直接在当期费用中列支,售楼部、样板房的装修费用未单独核算时企业未记入开发成本直接作期间费用税前扣除。
4.与关联方企业之间互转收入和费用。与关联方企业之间,特别是同一地址办公的关联企业之间,由于业务往来频繁,利益关系密切,互转收人和费用存在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隐蔽性,导致企业最终多计费用或少计收入,偷逃税款。
(二)税务部门在具体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
1.税源管理手段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性大,资金体外循环现象严重,客观上难以掌握,税务管理部门局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情况,没有更多地摸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税务部门掌握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源信息严重不足;
2.现行征管力量不足。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业务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行业,税务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房地产开发业务知识,而当前税务部门具有丰富房地产管理经验的人员较少,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制约了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质量。
3.部分政策不够明朗。如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12 条规定,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但实际操作中各地主管税务机关执行不
一。文件规定“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但对“已销开发产品”是指完工产品,还是包括未完工产品,各地理解不同。执行标准的不统一,影响到了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4.国地税的交叉管理使房地产企业有了偷漏税的空间尤其是新办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政策规定空间较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2]8号)规定:老内资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征收,新办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3]76号又作了一些补充要求,对企业改组改制以及经营形式发生变化后的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说明,并且明确自 2003年7月1日,为了保持征管秩序稳定,7月1日之前已由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实际征管的内资企业,征管范围不再调整。上述文件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国地税之间协调工作量大,造成征管中可能出现漏征漏管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税源监控,通过对涉税经济活动行为中有关信息和数据的掌握,全面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提供有力决策支持。首先与相关部门建立涉税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手基础信息资料,并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比对,进一步了解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经营规律,进而准确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漏征漏管问题,强化控管;其次,要建立动态监控管理台账,逐户登记开发项目、分季度反映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情况、预售收入、纳税情况、企业账面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及税务机关调整情况。确保通过对税源的有效控管防止税收流失。再次,加强对亏损、微利和低价出售等疑点纳税户的重点检查。用房地产抵付各种应付款项(包括以房抵债,以完工房地产抵付借款、银行贷款,抵付回租租金,换取其他单位、个人的非货币资产、抵付各种应付的建筑安装工程款、广告支出和其他支出,抵付职工奖励支出等等)、低价销售给内部职工等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查实偷税的,严格按规定补税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抓住企业经营关键环节。房地产项目决算是对房地产企业前期预交所得税进行清算并补缴税款的关键环节,有些纳税人为了延缓纳税,占用税收的时
间成本,往往人为拖延结算。要把好企业竣工决算关,对企业的决算结果进行严格审核,重点核实其成本、费用等项目,查找存在的多列成本、费用等,并督促企业及时缴纳税款。
(三)强化日常评估和税务稽查。积极开展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建安成本、财务费用、成本利润率等主要指标的监控,及时捕捉疑点、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堵塞税收漏洞。评估中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及时加大稽查力度,明显存在偷税情节的,依法严肃处理,问题特别重大的案件移送司法部门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四)强化征管力量,提高业务技能。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收管理工作量大,业务要求高,需要既精通房地产业务,又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的高素质的专职税务人员来管理,应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
(五)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社会综合治税。一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二是加强与房管、城建、金融、工商、国税和司法等部门的配合,三是建立社会性的协税护税组织,四是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提高其纳税意识。以期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的前提下,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构建既符合法治要求、又适应现实需要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
(六)完善与优化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制。首先是提高房地产税收政策立法级次,目前对房地产内外资的管理大多数属于税务系统的税务规定,而法院审判依据的是法律、法规、规章,如果能把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税收规定上升为规定以上的法律,就可以大大减少房地产所得税管理的执法风险;其次是尽快完善房地产所得税管理的相关税收规定。目前对房地产所得税的管理,主要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对建筑公司、租赁公司等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连的企业规定的比较少,这就造成了房地产所得税管理链条的中断,给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稽查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变。建议尽快在房地产稽查中明确规定对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联企业的检查,在房地产所得税的管理中明确规定管理房地产企业关联企业的相关措施和操作细则;最后是严格政策界定,精细化政策条款,针对目前税收管理中遇到的诸多实际操作问题给予明确规定,统一口径,提高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3]国税发【2009】31号《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4]国税发【200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
【浅议农村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推荐阅读: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1-12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06-24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与问题探究10-29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07-02
浅谈农村美术教学doc09-09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07-12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校外资源的利用06-29
对农村卷烟市场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06-06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6-23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