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计划(推荐11篇)

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篇1

——音乐与舞蹈启蒙

课程安排1 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安排:

0-15分钟,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包括肢体延伸、身体律动、马步等。15-20分钟,短暂休息。

20-60分钟,带领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为头、颈、肩、胸、腰、胯的路径练习。60-65分钟,短暂休息。

65-75分钟,随音乐节奏释放天性。75-90分钟,JAZZ元素学习与练习——步伐 课程安排2 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安排:

0-15分钟,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包括肢体延伸、身体律动、马步等。15-20分钟,短暂休息。

20-60分钟,带领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为头、颈、肩、胸、腰、胯的路径练习,初步学习身体分割。60-65分钟,短暂休息。

65-90分钟,JAZZ元素复习、学习与练习——Balance 课程安排3 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安排:

0-15分钟,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包括肢体延伸、身体律动、马步等。15-20分钟,短暂休息。

20-60分钟,带领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为头、颈、肩、胸、腰、胯的路径练习,学习身体分割。60-65分钟,短暂休息。

65-90分钟,JAZZ元素复习、学习与练习——双臂侧展滑行 课程安排4 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安排:

0-15分钟,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包括肢体延伸、身体律动、马步等。15-20分钟,短暂休息。

20-60分钟,带领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为身体的路径与分割练习。

幼儿园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篇2

戏曲集体活动包括:唱、念、做、舞、制、画、欣赏、模仿。其中“舞”是可视性最强的, 也是难度较大的教学。考虑此因素, 我们在每周下午安排两个课时实施教学。如何开展幼儿戏曲舞蹈教学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学策略

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审美情感。

对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他们在唱歌、跳舞、欣赏、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逐渐受到了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及感染。在这些音乐活动中, 音乐伴奏、人体动作必不可少, 而戏曲舞蹈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只不过戏曲舞蹈中的音乐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儿童音乐, 而是具有一定民族、地域风格的戏曲音乐。既然两者差距不远, 笔者认为, 戏曲舞蹈的教学可以借助于音乐活动来实施, 但如何有机地渗透, 首先就是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态度的反映。愉快、喜爱等情绪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 反之, 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及消极的态度。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 在舞蹈欣赏或舞蹈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因而在小班的戏曲舞蹈活动中, 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对今后的戏曲教学至关重要, 将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策略1】培养孩子对戏曲舞蹈的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活动的参与、学习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何况对于一个幼儿完全不曾接触、了解的戏曲活动, 更显得尤为重要。小班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情绪化的, 音乐恰恰是激发孩子们兴趣的调剂品。他们往往会“闻声而动, 听音而舞”。为此, 我们选择了一些节奏欢快的戏曲音乐, 如《小放牛》来让幼儿进行表演。在活动中老师运用双手的变化模仿出了牛角、牛爬山、牛叫、牧童吹笛等一系列表现这首音乐内容的动作, 这些形象有趣的动作及有别于其他儿歌的音乐, 很快吸引了大家, 他们纷纷兴高采烈地模仿了起来, 还边舞边说起了音乐中的念白:黄莺在枝头叫, 把牛儿赶上山, 赶———上———山……节奏欢快、鲜明的音乐, 动作形象生动的表演, 使幼儿对戏曲舞蹈有了初步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我们逐渐运用了戏曲中的道具———彩带、手绢、扇子等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戏曲舞蹈感性上的认识, 以提高幼儿对戏曲舞蹈更大的兴趣。

对小班幼儿而言, 游戏是他们的最爱, 因而在活动中, 教师注重了以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 有了它的帮助, 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学习与认识。例如, 在《小小手绢花》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以三个游戏贯穿其中:《蒙头摸人》、《捉尾巴》、《玩手绢》。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手绢在戏曲中的名称及其作用, 培养愉悦的情绪。

有趣的游戏在欢快的民乐声中愉快地进行着, 在前两个游戏中幼儿知道了游戏的道具叫“红绒八角绢”, 除了玩游戏, 它还可以用来表演。于是, 在第三个游戏中, 教师示范了戏曲舞蹈中手绢的一些技巧———转绢、顶绢、抛绢, 他们一下就变得异常兴奋, 纷纷要求老师教他们学习。这样, 戏曲舞蹈中技能、技巧的学习在游戏中就被幼儿的兴趣所推动, 而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因而, 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提高幼儿兴趣才是保证整个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

【策略2】创设环境、自由感受、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 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这句至理明言同样适用于戏曲舞蹈教学。在活动中, 我们注重创设良好的戏曲环境, 让孩子天天接触戏曲、听戏曲, 生活在充满奇异的音乐环境中。

(1) 恰当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 如幼儿晨练、饭前、离园前等时间播放戏曲音乐, 让幼儿欣赏、倾听, 教师时常以优美的舞姿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孩子们往往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 现在即使在没有老师的带动下, 孩子们也会一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 便会尽情地手舞足蹈起来。

(2)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要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 为孩子创设一个新颖美观的墙饰天地, 是培养孩子对戏曲的感受、欣赏的一个有利途径。我们将戏曲中的人物脸谱, 如:旦角、花脸、红脸、黑脸用彩纸板做成半立体的墙饰贴在墙上, 那微微颤动的翎子、靠旗, 发髻上色彩绚丽的花饰, 随风而动的髯口, 无一不深深吸引起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常常会好奇地去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 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表演几个相关的舞蹈动作, 并不时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慢慢地, 孩子们会看着不同的人物脸谱自信地表演着舞蹈动作, 如:走步、晃手等, 有时会三五一群地合作性舞蹈起来。除了脸谱以外, 还运用了传统剪纸、绘画来展示戏曲人物的动作、形态, 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戏曲中的美, 并乐于表现它的情感。

(3) 在音乐角中,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些戏曲小道具———手绢、彩带、团扇、折扇、髯口、官帽等, 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自由探索。他们舞一舞、动一动, 各自展示着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拿着手绢左右转动, 俨然是一束正在绽放的花朵;有的摸着髯口, 吹胡瞪眼, 还真有一点戏里武将的风范……孩子们在音乐角里无拘无束, 尽情表演, 充分激发了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喜爱, 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 可真是其乐无穷。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 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 而良好的戏曲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 一点点、一天天逐渐听懂戏曲、学习戏曲、表演戏曲。

2. 在中班戏曲舞蹈教学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 仍然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 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 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戏曲舞蹈教学中。

【策略3】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欣赏教育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作品, 而要对这个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必须为孩子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帮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的初级阶段, 笔者为孩子提供了画面生动的戏曲影像, 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选择了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军事题材———《智取威虎山》中的“夜袭威虎山”片断, 让孩子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反复地欣赏, 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内容与音乐结合着看, 并运用一些引导性的提问:“看, 剧中的叔叔怎么了?”“听, 这时候出现了一种什么声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逐步地将孩子们无意识的观看逐步转向对音乐的有意关注, 使幼儿逐步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的变化, 是与声响效果有一定联系的。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 就采取听音乐讲述的方式, 启发孩子们自由想象:这些解放军在做什么?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由于孩子们已有了先前的视觉印象, 再通过自己的奇妙想象, 有的孩子说:“解放军在用马鞭打马屁股, 让它快跑!”有的孩子说:“解放军骑着大黑马、白马、黄马飞快地向前跑!”有的说:“许多解放军骑着马去和敌人打仗……”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有着这么多丰富的想象力, 着实让人吃惊, 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音乐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戏曲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策略4】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每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原有的经验来进行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例如, 在《小小马鞭》戏曲舞蹈活动中, 笔者在幼儿对戏曲音乐及故事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启发式提问:“想让马跑得快, 怎样用动作来表演?想让马休息一下呢?……”然后放上音乐, 幼儿自由组合, 按老师的提示创编解放军骑马的动作, 并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编的动作, 同时还教老师和其他同伴进行学习。这种换位教学, 对幼儿创造力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还树立了其自信心, 就连那些平时胆小、内敛的孩子也纷纷展示着他们创编的动作, 到了该总结的时候, 请孩子们推荐最好看的动作, 并把它们进行了有效地综合, 还配上了与之相吻合的儿歌, 《马鞭舞》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在音乐戏曲中尽情地舞蹈, 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性情, 还促进了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

3. 将两种活动有机渗透,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音乐活动与幼儿戏曲舞蹈活动同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范畴, 它们有着相同的教育特点: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而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中特别强调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因而,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将两者互相结合、有机渗透, 让幼儿在得到艺术陶冶的同时, 发展幼儿智力与非智力,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策略5】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 因人施教。

(1) 儿歌教学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掌握较快, 其原因是歌词浅显易懂, 并且反映的都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 学唱起来朗朗上口, 中班的幼儿还可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一些体态动作, 边歌边舞。这种把唱、跳结合在一起的生动教学, 称之为“综合教学法”。为此, 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及以上特点, 我们在教授戏曲舞蹈时运用了“儿歌教学法”———即把技巧性的动作用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实施教学。

如:小班《手绢花》———“八角手绢手中拿, 找准圆环握住它, 手腕用力转一转, 手绢好似小飞盘。”在这首儿歌里已包含了“转绢”的教学方法, 它比起一般的说教, 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在边说边舞的过程中, 孩子们轻松地学到了戏曲舞蹈的动作。

如:中班《马鞭》———“小小马鞭套手里, 赤橙黄绿青兰紫, 马儿的名字任你取, 摇摇摆摆当马骑, (上马动作) 八大大仓———才———仓……”儿歌的内容充满了游戏的味道, 在说说跳跳已中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意识, 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经验给自己的“马”取着名字:白龙马、斑点马、小飞马。任意创编着“上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启发幼儿积极进行创造性活动, 甘愿当孩子们的观众。事实证明, “儿歌教学法”对于戏曲舞蹈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是一种适合于各年龄段幼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活动中, 说、唱、跳有机结合, 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2) 示范法。在音乐活动及戏曲舞蹈活动中,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随着语言的讲解, 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 此方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3) 游戏法。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产生的, 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有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拔萝卜》、《小手爬》……孩子们连续玩上若干遍, 仍然兴趣盎然。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我们同样借鉴了音乐游戏, 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 集创造、表演、欣赏于一体, 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活动的热情, 只不过我们将游戏的儿歌音乐换成了戏曲音乐, 教师带着孩子们玩手绢、骑马 (用马鞭) ……幼儿在游戏娱乐中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还愉悦了自我。

二、探究结果

在戏曲舞蹈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从多方面对幼儿的戏曲舞蹈学习进行了策略的研究, 测查结果如下 (50人) :

结果证明, 探索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探索实践中的启示

1. 创设宽松、良好的戏曲氛围, 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戏曲舞蹈。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 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戏曲音乐, 并学会去理解它, 活跃他们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注重因人施教, 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认识水平及心理发展存在着差异, 这对他们在学习戏曲舞蹈过程中的感受、领悟、表现及创造都会有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洞察力,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安排不同量的教学内容, 时间长度要因人而异, 在张弛有度的教学中, 逐步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戏曲舞蹈。

(1) 针对音乐活动和戏曲舞蹈存在的差异,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具有灵活性和洞察力之外, 活动前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多种活动预案, 反复示教, 同时还要善于针对每个活动、每个方案、有个性儿童做好文字记录及反思, 写出研究性、探索性方案研究报告。

(2) 幼儿容易受到戏曲舞蹈所规定板式的局限, 有些儿童容易显得过于拘谨、呆板。除“戏曲博大精深”受到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外, 还与幼儿所在班级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引导、指导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戏曲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味学戏和模仿, 使儿童学戏后, 变得“死板”、“定格”、“城府”……失去儿童的童趣。因此, 教师的落脚点应该在于“创编”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克服不同的教育者对于教学存在着专业技能和指导策略的差异, 努力达到同步协调。

3. 将活动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 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提出: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面。戏曲舞蹈教学是遵循了幼儿园素质教育这一宗旨的, 它的引进是素质教育的多种手段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审美情感在戏曲舞蹈活动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戏曲舞蹈,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戏曲舞蹈活动和音乐活动互相促进、相互渗透。

音乐与戏曲都是艺术活动, 艺术是需要人们用情感来表现的。在两种活动中, 幼儿情感的感受、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于博大、精深的戏曲, 我们和音乐活动一样, 不只是片面注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满堂灌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发展能力、创造意识、探索精神, 两者在幼儿园活动中, 应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 共同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努力。

浅谈幼儿园舞蹈教学 篇3

一、通过教材选择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幼儿舞蹈教育的任务和目的,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音乐要轻松愉快有特色,动作要简明、活泼、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

(一)从各类现有教材中选择

各类教材中的舞蹈、韵律活动题材基本上是专家们在编写教材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精心选择的,所以应是我们教师选择舞蹈、韵律活动题材时的首要选择。福建省省编教材、南京师大出版的整合教材和渗透式领域教材、老的全国统编教材等教材中都有很多适合使用的舞蹈、韵律活动题材供教师们选择。

(二)从适宜的音乐材料选择

1、选择特色鲜明,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题材。优美动听的音乐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激发他们参加韵律活动的兴趣。对于那些具有较强表现情节的舞蹈作品来说,鲜明的音乐形象更为重要

2、选择难易适宜,有一定游戏性的音乐题材。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掌握水平。因此,教师需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音乐材料,同时要赋予学习活动生动的游戏性,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对韵律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如用玩小鱼游的游戏形式引导小班孩子学习小碎步的效果就比枯燥说教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在舞蹈学习初期往往会有音乐与动作协调困难、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初时要用音乐跟随孩子的动作,然后再慢慢地增加难度。

3、选择结构工整、节奏清晰的音乐题材

韵律活动中身体动作与音乐是密切配合、和谐一致的,两者均有规则、有秩序、有节奏。因此,节奏清晰、结构工整的音乐更能激发幼儿进行韵律活动的欲望,也更容易让孩子们用动作来表现。比如童趣盎然的中外名曲《花之舞》、《过新年》、《娃娃的娃娃》等。

二、通过游戏化的方法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如上《小树叶》时,我们可根据音乐中的歌词,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化加以展开。我们可让一幼儿戴上树干头饰来充当树妈妈,其它幼儿戴上小树叶的头饰依靠在树妈妈身边当“小树叶”。当唱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时,当小树叶的幼儿可做被风吹走的动作离开“树干”。这样游戏化、形象化的教学特点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体现了新纲要中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思想。 .

三、通过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所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易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的记忆。舞蹈的动作可选择幼儿舞蹈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加工和组合,不易选择对肌肉控制,身体平衡要求较高的动作。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去诠释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幼儿舞蹈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

如舞蹈“小兵的一天”。在选择舞蹈动作时,我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和我一起进行舞蹈的编排。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创编的是哪一类型的舞蹈。根据舞蹈的需要设计服装与道具,经过幼儿之间激烈的争辩,最终我和幼儿一起决定道具用冲锋枪,服装用绿色的军装,头戴大盖帽,孩子们说这样看起来威风。其次是动作的选择。让幼儿自己说想用哪些动作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在幼儿所说的动作中再和幼儿一起把走、跑、爬、射击等动作定为基本动作,每段安排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交替进行,表现出不同的乐段,使整个舞蹈有起有伏,动静交替,极富童趣。有了幼儿的参与,舞蹈成为一种幼儿思维的载体,间接的反映出幼儿的喜好和兴趣及对事物的一些看法。再次是队形的选择。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设定的。它特点要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台和拥挤。在创编舞蹈时,应充分考虑到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变化要合理,队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整体效果。

幼儿园大班舞蹈计划 篇4

新授:

1、平踏步

2、汇报演出准备(歌曲: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十五周:复习:平踏步(歌曲: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新授:

1、游戏组合

2、演出排练 (歌曲: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十六周:复习: 游戏组合(歌曲: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十七、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汇报演出

幼儿园大班舞蹈计划篇三

本学期大班学舞蹈的幼儿较多,因此,我们将从多方面启发、开导,培养幼儿在形体、气质上的自我审美能力,并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地进行训练和舞蹈,计划如下:

三月份

三月份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周用一周的时间给孩子复习上学期所学的舞蹈。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第二周1、基本功的练习:下半腰

2、学习蒙古舞常用手、肩、臂动作

第三周学习蒙古牧歌

第四周1、复习蒙古牧歌

2、学习耸肩、摇头、轮臂、波浪手

第五周复习蒙古舞

四月份

四月份目标: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耐力、肌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

第一周学习舞蹈柴竹调

第二周1、学习单手基本动作:撩掌、盖掌、分掌

2、基本功、下侧腰

第三周学习:十字步、点步、娃娃步

第四周学习舞蹈赶海的小姑娘

五月份

五月份目标: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一周:学习跑步类:小跑步、后踢步、前踢步

二周:复习小跑步、后踢步、前踢步

三周:学习舞蹈七色光

四周:双手配合动作练习

六月份

六月份目标: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一周:学习舞蹈阿里山的姑娘

二周:复习舞蹈阿里山的姑娘

三周:学习舞蹈拉大锯

幼儿园小班舞蹈课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二、周次和目标: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压脚背跪坐的姿势。

2、交待舞蹈课的常规要求。

3、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背、脚跟等)。认识身体动作分解:

1-8:用手边指各部位边大声说,头头-胸胸-肚子肚子-头胸肚子 2-8:反复一次。

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4-8:跨跨-膝盖膝盖-脚腕脚腕-脚脚 5-8:双手向左旁平伸,反复一次。6-8:前伸手,低头-后伸手,仰头 7-8:左前方-右后方(双手平伸)8-8:反复一次

第二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站立、压脚背跪坐、认识身体动作)

2、学习盘腿坐,要求幼儿双腿盘坐、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手部动作组合分解:手放在腰后,站立。1-8:双手前伸五指伸开,手(打开-合拢)

2-8:手腕左右转动,五指张开。手由前伸-双山膀(手转动)3-8:左手握拳-打开,反复一次

4-8:手画圈-手放背后-双手向前伸出(最后一拍)重复一次

第三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盘腿坐、手部动作)

2、学习伸腿坐,要求幼儿双腿伸直并拢、双手轻放在身体两边,头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3、学习小舞蹈《两只老虎》: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

1-8:双手五指张开伸直,两臂上举,膝弹动两臂屈伸在两旁(左右一次)2-8:小碎步,两臂上举,小碎步,两臂侧平举 3-8:右手单指指眼睛,双手向后立掌同时小碎步 4-8:山膀位,击掌经头顶双手打开 间奏:跟随音乐点头

第四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伸腿坐、小舞蹈)

2、学习踵趾步,小八字步准备。

1-8: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腿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后倾斜,面向2点上方

2-8:右腿直立,左脚向6点撤步,脚尖点地,脚面向外,身体略前倾面向8点上方,反复一次。

第五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踵趾步、小八字步)

2、学习勾绷脚。腰部动作组合分解:

前奏:手放在腰后,压脚背跪坐

1-8:双手曲肘上下叠放在胸前,身体随节奏左右摆 2-8:双手前伸做放物状,双手翻掌后放在身体两侧 3-8:重复第一个八拍

4-8:手放在嘴边身体前倾,脚压脚背跪坐

5-8:左手放在肩旁左右摆动,右手伸直放在身体旁,身体向左转身面向2点 6-8:双手交叉画圈,压脚背跪坐

7-8:双手放在身体两旁,身体左右摆动,身体面向1点 8-8:双手合掌放在脸旁,做睡觉状

第六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勾绷脚、腰部动作)

2、复习小舞蹈《两只老虎》,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进行分组表演,给予幼儿最大的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七周:

1、复习所学的基本内容。(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小八字步、勾绷脚)

2、学习小舞蹈《小青蛙》:

前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动跨

1-8:双手曲肘,左脚向右斜前方伸出,脚跟落地,右脚向2点屈膝身体向左倾斜,面向2点上方。2-8:反面反复一次

3-8:双手五指张开曲肘,双脚做蹦跳步左-右 4-8:双手做游泳状,双脚做小碎步

间奏:双手随节奏拍手、点头后四个八拍反复一次

第八周:

1、复习所学的基本内容。

2、复习小舞蹈《小青蛙》。

3、学习小碎步:正步准备,双脚跟抬起可有节奏也可无节奏地双脚掌交替快速、均匀地小步行进或原地走动。强调膝关节一定要放松。

第九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小碎步)

2、学习头部动作组合:

前奏:双手叉腰,双脚跪立,身体面前1点,强调幼儿面带微笑 1-8:双手叉腰,低头-向前-仰头-向前 2-8:双手叉腰,左旁-向前-右旁-向前 3-8:反复第一个八拍; 4-8:反复第二个八拍

5-8:双手叉腰,左侧-向前-右侧-向前

6-8:双手交叉于胸前,手向两旁打开,双脚由跪立-跪坐,头左右快速摆动 7-8:反复一次 8-8:反复一次

第十周:

1、复习所学的基本内容(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小八字步、勾绷脚、小碎步)

2、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一)第十一周:

1、复习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一)2、学习基本功三角架:讲解动作要求,并找幼儿做示范

3、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二)第十二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三脚架、舞蹈组合)

2、学习基本功压脚背:讲解动作要求,并找幼儿做示范

3、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三)第十三周:

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三角架、压脚背、舞蹈组合)

2、练习蹦跳步,正步准备。动作时双腿屈膝,经双脚蹬地跳起,在空中双腿直膝,然后双脚掌落地,同时双腿屈膝。蹦跳步可双脚起跳,双脚落地,也可单脚起跳落地。

3、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四)第十四周:

1、复习上周的学习内容。(蹦跳步、三角架、压脚背、舞蹈组合)

2、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五)第十五周:

1、复习上周学习内容。

2、新授舞蹈组合:《爱我你就抱抱我》

(六)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1、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基本动作,及教学常规

2、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舞蹈和小律动。

3、复习基本功三角架、压脚背、蹦跳步,强调动作要求

幼儿舞蹈个人教学计划 篇6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二、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

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三、舞蹈教学计划与内容: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基本功训练与芭蕾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声韵训练。

6、根据学生训练编排舞蹈组合与元旦晚会开场舞的编排。

四、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高学生自信。

六、教学重点:

1、舞蹈基训技巧的掌握。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七、教学难点:

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八、教学进度: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 篇7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

前言:舞蹈是对人体动作进行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为主要表现手段, 来表面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可以培养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舞蹈来抒发和表达感情, 从而培养教学对象良好的道德品质, 使其对生活更加热爱。幼儿舞蹈是通过幼儿身段的动作、语言、表演和音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形式, 充分的表达幼儿生活和情趣的歌舞。

1 幼儿舞蹈的特性

1.1 富有情趣

幼儿是最天真、单纯的, 在他们充满童趣的世界坦克, 对世间万物都充满着好奇, 其快乐来源也极为简单, 所以对幼儿舞蹈的设计也力求最简单自然, 尽量少些遁藏性, 这样富有童趣的舞蹈中可以更好的将孩子的天性展现出来。

1.2 直观模仿性

在对幼儿的舞蹈设计中, 更注重模仿性, 特别是对动物的模仿, 不仅更能增强幼儿的吸引力, 而且动作简单易学, 能够很好的迎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 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简洁明快

幼儿的思考都较为简单, 所以在进行舞蹈编制时, 需要动作简单、欢快, 在情绪和舞蹈情节上力求单一明了, 利用纯正风格的音乐, 从而使舞蹈形象更加鲜明化, 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特点相符合。

2 幼儿身心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相对于婴儿期其在智力和理解力上发展较快, 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功能处于较快的发育阶段,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对什么东西都好奇, 喜欢问为什么, 喜欢模仿。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 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身段肌肉和各器官机能的成熟, 而且对其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审美力, 使其身心健康能够更好的发展。如在教授小班的舞蹈《大红花》时, 幼儿在学习小碎步跑, 半蹲左右摆臂, 模仿解放军叔叔握抢, 向解放军叔叔鲜花, 手拉手小碎步换位跑等基础动作的同时, 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机能都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也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感情。

3 循序渐进地实施舞蹈教学

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中, 需要从培养幼儿欣赏和兴趣出发, 使幼儿在教师设计的游戏中增加对音乐的熟悉度, 利用音乐来对情感进行调节, 逐渐使幼儿从浅入深、秩序渐进的提高对舞蹈的喜爱, 更好的领会教师舞蹈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3.1 引导欣赏, 激发兴趣

幼儿时期其学生的动力来源于兴趣, 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才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故,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这阶段, 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利用自己的声情并茂的表演来让幼儿欣赏, 并请大一些的幼儿参与到表演中来, 这样更能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起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这样教师就能更顺利的进行舞蹈教学。例如, 在教授小班律动《走路》时, 首先我进行了形象的示范表演, 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等幼儿常见的可爱的小动物在我的表演下活灵活现, 有的幼儿在我表演时就已经坐不住了, 学着我动起来, 他们也想做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有一次, 我要给中班的小朋友教《绸带舞》, 由于在大班教学中已学过这个舞蹈, 所以在教学中请来大班同学来进行示范表演, 这样中班的小朋友跟着大班的小朋友一起跳,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2 游戏增加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园的教育是让幼儿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在幼儿园的教育里, 游戏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缺少了游戏, 学习将变得枯燥无味。在教舞蹈教学中, 游戏也很重要, 比如:舞蹈《蝴蝶花》, 课前, 我领幼儿去小区里的公园找蝴蝶花、找蝴蝶, 当我们看到那一簇簇长得像蝴蝶的花儿, 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看到一只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幼儿高兴地手舞足蹈, 我及时地提醒幼儿, 让他们观察蝴蝶怎样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回到教室, 我设计了找蝴蝶的游戏, 幼儿兴高采烈地在游戏中学会了舞蹈, 整个舞蹈学习得非常顺利。又如:在学习舞蹈《洗手帕》中, 我和幼儿一起游戏, 拿着自己的小手帕, 端着小盆, 模仿洗手帕, 搓、漂、晾, 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 做完游戏, 幼儿已经对舞蹈的动作要领有所掌握, 再学习舞蹈动作就轻车熟路了。

3.3 音乐调节情感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中起源最早、最典型的孪生艺术形式。在一般情况下, 有舞必有乐, 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 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 音乐直接刺激人的动作, 并通过人体动作直接体现音乐感受, 吴晓邦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想完整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 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教师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 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学习舞蹈时, 他们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先别忙着合音乐, 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 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 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并重复听音乐, 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 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 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 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3.4 创编提高创造美的素质

创编是舞蹈的升华, 创编的过程是对幼儿舞蹈素养培养和提升。幼儿创编舞蹈的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如:《洗手帕》, 幼儿已有洗手帕的生活经历, 教师再加以逐步的启发引导, 让幼儿模仿洗手帕的过程, 再现生活情境, 然后强化动作, 就会很顺利地完成创编。又如:在舞蹈《蝴蝶花》的学习中,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花和蝴蝶怎样飞舞, 巩固幼儿观察模仿的动作, 完成舞蹈的创编。整个创编过程, 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 还培养了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4 结语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幼儿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幼儿教师应根据舞蹈教育和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 有计划性的向幼儿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教学活动, 并将自己掌握的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应用到幼儿舞蹈的教学中去, 提高幼儿的舞蹈艺术水平, 使其身心能够得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盛丽.幼儿舞蹈艺术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45-46.

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就舞蹈教学而言,除了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舞蹈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基础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然而当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表明,大部分幼儿教师虽然具备了基础的舞蹈表演和教学能力,但在幼儿舞蹈创编方面能力却甚差。如何通过幼儿师范的舞蹈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舞蹈创编的授课对象一般为幼师三年级学生,她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舞蹈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和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教学见习、实习中也认识到了幼儿舞蹈创编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学习幼儿舞蹈创编有着强烈的愿望。因此,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方法,对学生今后创编幼儿舞蹈作品及开展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舞蹈创编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方法上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学生在将来实践操作中能举一反三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教育科学信息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以往舞蹈教学中“光练不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幼儿师范舞蹈教学大纲、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方法和原则,提高创编能力,并从中体验舞蹈创编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多年的舞蹈创编教学中,我尝试以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为切入点,动作创编方法和原则为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学习。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改变传统教学先讲幼儿舞蹈的创编原则,再教幼儿舞蹈创编方法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掌握创编的基本方法,积极大胆的实践操作,有效地将理论的知识转换为实际的创编能力,学会独立创编。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学生舞蹈创编的热情

在进行创编教学初期,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幼儿民族舞蹈录像,引起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观摩欣赏舞蹈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些舞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各有什么风格?学生在通过直观感知后明确:这些舞蹈是由幼儿表演的,它们是具有幼儿特点和情趣的民族民间舞蹈。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学习幼儿民族舞蹈动作创编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学生尝试创编的兴趣和激情。

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创编幼儿民族舞蹈动作初期,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往往会不知从何入手,通常会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元素进行简单堆砌,并生搬硬套地用到幼儿舞蹈中,使舞蹈缺乏创新和幼儿情趣,出现了幼儿舞蹈成人化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幼儿舞蹈的特点,运用变化舞蹈语汇的方法来进行幼儿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从而体现幼儿舞蹈情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主题鲜明、风格突出,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维族舞蹈《摘葡萄》作为切入点。首先,学生亲身体验,表演舞蹈《摘葡萄》,在舞蹈中体会重温维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随后,教师也示范,表演主题相同的幼儿维族舞蹈《摘葡萄》。为了便于对两个舞蹈的动作进行对比,由学生分别将舞蹈动作归纳出来并用图表的形式列举。这样,学生通过表演和欣赏对比,很直观地感受到,同样是舞蹈《摘葡萄》,但神同形异,原有舞蹈中某些动作元素发生了变化,构成了幼儿舞蹈《摘葡萄》新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对两个维族舞蹈《摘葡萄》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进行重点对比分析。在直观的对比分析中,总结归纳出普遍实用的,将舞蹈中成人化舞蹈动作发展、变化为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方法:一是简化法。例如:在表现看葡萄的喜悦心情时,成人舞蹈选用了非常具有维族风格的“叉指绕脸移颈”动作,将双手十指交叉,从左到右,围绕脸波浪环动;“移颈”动作为横向移动,这个动作的运动路线,曲折复杂,幼儿难以掌握,在幼儿舞蹈中将该动作变为单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绕脸环动,并将较为简单的碎摇头替代移颈动作,让学生体会,这样的直观对比,她们立刻感悟到幼儿舞蹈《摘葡萄》中教师创编的动作更加欢快、简洁。二是夸张法。“点颤摇身”是维族舞蹈中的基本动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了解,“点颤”的动律要求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特点;“摇身”的动律,则是由膝盖部的连续颤动,带动肩部有符点节奏的前后摇动,动作幅度小,含蓄内敛;这样的动作特点,显然对幼儿太过含蓄,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如果将动作幅度加大,把点颤动律变为膝部大幅度屈伸,前后交替点地,摇身的动律变为身体前倾后仰的摆动。三是变形法。维族舞蹈中的常用舞步“垫步”,动作要求稳而不窜,重心平稳横向的移动,然而幼儿在完成动作时很难控制住身体,保持平稳。在这里教师提出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将动作变化的易于幼儿表演?”。组织学生积极尝试,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将平稳横向的移动变化为上下起伏,纵向的移动,这样改变动作的运动规律将动作变形,使动作变得更加幼儿化。将成人舞蹈动作通过简化、夸张、变形转变成具有幼儿舞蹈特点的动作其依据又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幼儿协调性,控制能力较差,而天性却又活泼好动、性格外露,当我们在保留原有民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运用简化、夸张、变形的方法将动作从动态、动速、动律、动力等方面进行发展、变化、重组之后,可以使原有的舞蹈动作更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规律,也更能体现幼儿情趣。这正是在创编幼儿民族舞蹈动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保留原有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充分体现幼儿舞蹈的童趣。

三、深入实践、充分体验舞蹈创编的乐趣

为了将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理论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紧接着我请学生从尝试创编幼儿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入手进行命题创编。以创编汉族幼儿舞蹈《扑蝴蝶》为例: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风格特点,教师提出创编要求,学生分组自主练习,针对以往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创编时,可以充分运用东北秧歌中手巾花道具,从蝴蝶翩翩飞舞的形象,及幼儿看蝴蝶、扑蝴蝶、追蝴蝶等动作入手,这样创编的舞蹈动作会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幼儿情趣,也更能体现东北秧歌活泼、风趣、俏皮的风格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创编练习之后,个别表演,开展学生互评。教师再进行点评,对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这样通过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四、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 篇9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运动机能的健康发展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增长幼儿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生长发育。学习舞蹈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有利于孩子们身体运动机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舞蹈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幼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幼儿舞蹈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会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的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式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而从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得能力,例如:《大灰狼与小红帽》、《警察叔叔》、《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蹈可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通过无形的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

(四)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发展和情感表达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他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根据儿童好幻想、好奇心强、好提问等心理特征,设计好趣味性多样性的幼儿舞蹈,利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与环境中,与舞蹈建立密切联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提高艺术素养,在舞美的阳光沐浴下,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幼儿舞蹈的创编

儿童世界,五彩缤纷,斑驳陆离,在这个世界里,幼儿舞蹈则以其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把孩子带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使他们在趣味高尚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幼儿舞蹈的编创人员,不仅要有一颗纯净明亮的童心和对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儿童,认识儿童舞蹈,儿童舞蹈的创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动作简单且有一定的情趣

创编幼儿舞蹈时,必须深入幼儿。在和幼儿共同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爱动及动作的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

幼儿骨骼软,容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而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幼儿头大,四肢短小,所以为幼儿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动作尽量简单。上肢在摇动同时,下肢动作不要太大。在初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舞步,如:小碎步、小跑步、踵步、双脚一齐跳等。到第二学期可加入滚动步、进退步及一些其随意的舞步,如:小丁字步、连续跳等。动作简单,孩子易学会,这对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他们不会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另外,动作要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正规的动作,这会影响他们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就不一样。如在创编《唐老鸭》这个舞蹈时,孩子们站成一排,学习小鸭子走路时左右摇摆的样子,在音乐拍点处做出停顿,而后,再加一些前挺肚子后撅屁股的可爱动作,最后,在跳舞的时候都撅起小嘴巴,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非常喜欢跳这个舞,而且还表演的淋漓尽致,形象到极点。

(二)舞蹈要有一定的情节内容

舞蹈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舞蹈,更深入的应该说是一种游戏,或者说是一个正在表演的故事,幼儿感兴趣的不仅是舞蹈动作,更感兴趣的是它的内容情节。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感化他们的情操,他们才会用动作把他们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现出来,舞出他们的感情,舞出舞蹈的内涵。

在创编舞蹈《动物园狂欢节》时,更多地加入了内容情节、且有各种不同的动物角色的表演,孩子们扮演着自己喜欢的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角色,有抓耳挠腮的小猴子,可爱乖巧的小兔子,憨憨笨笨的小熊,机灵敏捷的小松鼠,啃竹叶的小熊猫,绽放美丽羽毛的小孔雀,张牙舞爪的小狮子等等,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表演,他们跳着不同的动作,音乐虽然很长,但孩子们却始终都很投入,动作到位、节奏准确,从开始学舞蹈到最后的表演,孩子们一直没有厌倦过,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次很愉快的表演。

(三)音乐欢快、节奏鲜明、结构脉络清晰、情绪风格特点突出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只能欣赏音乐的表面,对其中的内容还听不懂。他们比较喜欢欢快、活波、节奏鲜明的曲子。所以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只有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

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才能引起幼儿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便于幼儿理解;歌词应通俗易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幼儿舞蹈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幼儿对“景”的理解,并且歌词的节奏对幼儿的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为好的动作配适合的音乐,而是为好的音乐配合动作。

孩子们因为喜欢音乐,受音乐的感染而加入动作的,是通过听觉神经对动作神经的一种刺激。比如在创编幼儿舞蹈时,我特别注重了这一点。如《欢庆》的曲子《喜庆秧歌》、《天竺公主》的歌曲《天竺公主》、《葫芦娃》中的《葫芦金刚》等,都是一些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孩子们听到,就会很开心的想舞蹈,自然在这种音乐下创编的舞蹈,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让孩子们参与舞蹈动作的创编

在幼儿舞蹈创编中,采用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的方法,通过引导和探索,提高幼儿对舞蹈的表现力,促进幼儿创造意识和潜能的发挥,让幼儿在创编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在创编舞蹈《小白兔》时,大家多以双手竖耳朵、蹦跳来表现。全班三十多只长耳朵

兔一起跳来跳去,虽然动作对了,形象也表现出来了,但缺少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我就引导他们观察小兔子的三种形态:长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长;动态: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偶尔还会站起来;神态:东张西望、机警、灵敏。观察后再进行律动创编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点揉合到自己的即兴表演中。有的幼儿双手立于头上做长耳朵的动作,有的幼儿双手交叠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动作,还有的幼儿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状,眼睛还机警地左右看,生动可爱,活灵活现。

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这种即兴舞蹈的创编,激发了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三、幼儿舞蹈的排练

(一)舞蹈的排练方式要让孩子喜欢

1、把舞蹈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

每个舞蹈都有它表现的内容。因此在排练之前要象讲故事一样把舞蹈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们,这不仅会提高孩子们跳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某个舞蹈动作的掌握,如我们在排练《小毛驴》时,告诉孩子们,他们是骑着小毛驴去赶集,手里扬着鞭子可神气了,可是半路上摔了个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孩子们听后都哈哈大笑,并且争先恐后要跳这个舞,因为他们了解舞蹈的内容,有了学的兴趣,也就爱跳爱动了。幼儿年龄小,对那种老师上面教,孩子下边学的死板教授方式根本接受不了,既学不会又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要走下讲台来,用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进行。

2、排练中多以鼓励、表扬为主。

孩子们的感情比较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排练过程中切记说一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话,有时学个新动作,孩子们一时学不会,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鼓励安慰孩子,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可能会比老师还要急,如果这时我们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对学舞蹈生恐惧感,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排练中,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例如: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解除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地语言向幼儿说话;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儿童这些方法有助于年龄稍大的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

舞蹈课上孩子们联系时我们要经常鼓励他们,激发每个孩子的自信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练习中以表扬为主,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教师本人兴致勃勃,幼儿才能精神饱满。多说些像“对,就是这样,你真棒!”“真聪明,做得非常好!”之类的话,这样他们才会爱学,才会喜欢舞蹈。

(二)舞蹈的排练时间要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他们是学知识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不能时间太长,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还会打消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们有时在排练舞蹈是,为了学会某个动作,或是赶排某个节目,忽略了时间的长短,一味的学、跳,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样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被抹杀了。因此,我们在给小班幼儿排练节目时应切记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他们在这个时间内能认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舞蹈中的道具要画龙点睛。

道具是幼儿舞蹈中常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动作来自于他们的肢体,道具是对肢体的一种衬托。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了道具会更加增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同时也能给舞蹈增添美的色彩,所以从一开始排练就要准备好道具。精美的道具会让孩子们跳舞时更投入,更认真。在排练舞蹈《动物园狂欢节》时,我为每个孩子都做了不同的道具,我画了美猴王的面具给扮演小猴子的孩子,做了亮晶

晶的羽毛裙子给扮演小孔雀的孩子,做了粉红色的兔子耳朵的毛线帽子给扮演小兔子的孩子,做了金黄色的毛绒头冠给扮演小狮子的孩子,还做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给扮演小松鼠的孩子···他们穿上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卡通服装,在舞台上表演的活灵活现,每个孩子都成功完成了表演。

以上,是我在幼儿园实习音乐老师,学习并体会到的经验和感受。幼儿舞蹈的魅力无穷,犹如春风化雨,有纯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还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通过无声的美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开满绚丽多彩的鲜花而努力。当前幼儿舞蹈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我们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志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胡尔严.舞蹈创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皮亚杰.幼儿舞蹈创编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 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6] 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者.2007

[7] 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致谢

幼儿园小班舞蹈特色班计划 篇10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34人,男生20人,女生14人,由于本班幼儿比较活泼、好动且对音乐和舞蹈活动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的两位教师都比较擅长舞蹈,故我班定为舞蹈特色班。幼儿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反映幼儿的童趣、童真,是幼儿喜闻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理解、联想、想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因此以下为特色班小班阶段将实行的计划: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让小班幼儿学会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初步让幼儿对音乐、舞蹈活动产生兴趣。

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小班阶段,选择的音乐比较肤浅易懂,节奏明快,内容清楚简单的音乐。如:《我的朋友在哪里?》、《亲亲我》、《找朋友》等。可以在每天清晨或幼儿喝水的时间,让幼儿听音乐,熟悉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音乐中讲的内容。能够随着音乐哼唱,在音乐游戏活动时,可让会唱的小朋友上台有表情的演唱,鼓励幼儿边唱边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初步让幼儿尝试练习打四分之二拍节奏的歌曲,基本上采用拍手、叉腰、跺脚的形式学习此类节奏。在期末时可适当让幼儿拍钱鼓学打节拍,初步让幼儿学习合作打节拍。

3、让幼儿初步简单地模仿歌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如《小鸡出壳》、《丑小鸭》、《两只小象》等等,要求幼儿在音乐中表现人物的特征。如,小鸡的小嘴尖尖的,可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小鸡的嘴:用手臂当小象的鼻子,等等。(这些部分允许幼儿模仿老师做动作.)

4、对于基本功动作练习方面,不要求幼儿上把杆做练习,让幼儿在地面进行系列规范的基本训练,以锻炼身体各部分肌内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柔软性。为了使幼儿喜欢基本功训练,因此把基本功动作恰当有序地组织起来,编成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边说边做边玩。这样就易记、易学、易熟。例如,通过自编的故事《小青蛙》,练习双旁分腿,脚尖碰头、小鱼出水等基本动作,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锻炼髋的开度、软度及基本动作。又如通过儿歌《数星星》,练习眼手一致,有表情地数,懂得舞蹈的基本方法及眼神、表情的运用。

4、让幼儿初步尝试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①、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构思,选取幼儿易于理解、喜闻乐见又富教育意义充满鼓舞力量的题材。例如:《天线宝宝》、《奥特曼》、《孙悟空》等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而且喜欢的,让幼儿根据这些动画片的音乐,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例如,奥特曼的双手平举的飞翔的动作,孙悟空挠痒的动作等,并表演给小朋友们看。允许幼儿的动作内空散些,但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②、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构思。例如:在区角活动中,看到几个孩子很认真地

在下飞行棋,这样让孩子创编自己尝试过的事物,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小小棋迷》,表现孩子们专注执着、机灵果断等优良品格;美术活动上,看孩子画自己的妈妈,有医生、老师、工程师等,这样让孩子创编《画妈妈》,表现孩子热爱妈妈的情感;还可以让幼儿创编生活场景,如:游戏、洗澡、吃饭、睡觉等等。

③、根据重大节日和时政大事中儿童的情趣进行构思。例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让幼儿创编《快乐的节日》、《小海军》等,让幼儿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舞蹈创编的乐趣。

5、让幼儿接触民族音乐和舞蹈。

民族音乐有它的独特之处,让幼儿接触其,不仅能他感受舞蹈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多彩面,而且还能让幼儿认识我国的民间传统,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例如,让幼儿在中秋节前听《爷爷为我打月饼》,感受东北民歌的欢愉。观看VCD《孔雀舞》、《新疆舞》等,让幼儿对我国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有一定的印象。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模仿。

如何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 篇11

舞蹈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在形象、生动、优美的音乐启迪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舞步教学训练,将有助于幼儿音乐、动作、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幼儿走、跑、跳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和动作的美感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感受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和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

要想使儿童舞蹈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必须加强幼儿在几个方面的训练,如:基本的腿、腰、胯部的软、开度练习、节奏感训练、协调性训练以及舞蹈表现力训练、舞蹈兴趣的培养等等。我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注重打基础,结合幼儿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幼儿舞蹈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根据平时教学积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

第一,对于基本功软度、开度的训练。

接受过舞蹈形体训练的孩子都有体态端正、舞姿优美的特点。这种特点会使她们自我感觉良好、乐观和充满自信。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流动的雕塑,通过科学的身体训练,基本功、软开度在此时期训练效果最佳,为将来舞蹈表现力和身体素质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使孩子们的肢体能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师要求的舞蹈动作,且动作准确、到位,舞姿更加优美、舒展。如:我在幼儿班的舞蹈训练中经常给学生编排一些开胯(含胸、展胸)、开肩膀以及腰、腿的柔软性训练。由于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个个都能做到坐姿、站姿后背保持“直、立、开”及挺胸腰的正确上身姿态。地面跪下腰及横叉、竖叉多数幼儿都能较轻松地完成。幼儿园内的舞蹈基训对象主要是针对中大班幼儿,平均年龄不足5周岁,这么一群有小的孩子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体质相对成人而言较弱;由于年龄小,她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同时她们身体及心理的接受能力也较差。这也就意味着授课的成人——教师在训练内容要符合幼儿动作发育的规律。要注意训练的强度要在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运动总的时间长度不能过长,如果过长容易引起幼儿过度疲劳。运动的频率、幅度不能过于激烈,如果让幼儿长时间不停大幅度的一直运动,精神会高度兴奋,这样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幼儿的训练强度,使训练有张有弛,以便收到预期成果。训练的深度使之训练中动作及讲解均要简单易懂,幼儿舞蹈基础训练中的动作不能从成人训练中成套搬来,幼儿的接受能力有限,应编排出一套属于本班幼儿实际接受状况的动作,以使得训练得以顺利进行下去。而在训练中的讲解也不宜过深或过于专业化。许多专业名词其实可以不必全都灌输给幼儿,许多动作都用幼儿熟悉的动作名称来讲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左右轮臂大可说成啊“蝴蝶飞”或“小鸟飞”等。可以在软开度训练之前安排热身活动,如跑跳步或节奏快的舞蹈小组合进行热身。教师在幼儿软开度训练时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第二,对于节奏感的训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个好的儿童舞蹈必定有一首优美向上的乐曲作为核心。儿童的表演必须与乐曲相配合,节奏准确。儿童舞蹈练习中节奏感差的现象并不少见,节奏感差的幼儿不能按节拍准确地完成动作,不能和其他儿童作到协调一致,从而影响舞蹈质量。儿童节奏感的好坏主要由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两个条件决定,在这两者中,后天培养又可弥补先天不足,占主导地位,是主要因素。在节奏感培养过程中,我在上课前准备了一套热身动作组合,随意而又具有较强节奏感的舞姿动作,既起到课前舒展肢体、活动关节的作用,又放松了孩子们的心情,同时使孩子们的乐感得到了培养。在队形的编排上,我将节奏感差的孩子放在节奏感好的孩子后边,利用儿童的模仿能力,通过环境的熏陶,来增强儿童的节奏感。如:热身舞蹈《浪漫樱花》就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在每节课前进行练习。做动作前我先让学生跟我一起听音乐,渐渐地在听的过程中加上脚的动作跟打节奏,然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让学生先跟我作,从模仿动作开始,逐渐过度到学得好的同学在前面,带动差一点的同学进行练习,影响她们的动作节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但孩子们的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动作质量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第三,对于协调性的训练

由于儿童对动作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受自身先天条件所限,在动作协调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要想在根本上增强儿童的协调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如果采取灵活的手段、措施,通过逐步诱导,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儿童在舞蹈中作到协调一致。如:可以将儿童不易做的动作分解成几个环节、步骤,也可以分为身体的几个部分的单一动作来进行,采用先分解再连贯,先单个动作再综合练习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动作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其动作协调性。我在排练舞蹈组合《小海军》时有一个敬礼动作,很多孩子做的很不协调,不是抢音乐就是慢节拍。我就根据节拍将动作分解成几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练习,掌握每个环节头、手、眼动作要领,然后再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孩子们的动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逐渐地掌握了敬礼这个动作。

第四,对于表现力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同样一个舞蹈动作有的孩子做就很美,以表演的活灵活现;有的做就不美,动作僵硬、呆板、固滞,毫无表情,这种现象主要是儿童的表现能力和对舞蹈理解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要能使儿童舞蹈表演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要提高儿童对舞蹈内容、情节的了解,通过对形象的动作语言的讲解、传授、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让儿童产生情感共鸣,舞蹈动作就能产生感染力。并且不断引导她们对美的自然感受,逐步提高动作表现力。加强对幼儿进行感情训练。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幼儿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感情。感情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训练中,要启发幼儿的内在感情,就要训练幼儿的眼睛,让幼儿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方向移动,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

总之,在舞蹈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教师应自觉适宜把握“教”与“学”的适度,给予幼儿一些选择权利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 创造性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新颖、独特、灵活、丰富,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情感、表情和动作去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快乐。老师只要循序渐进的按以上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训练。幼儿的舞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上一篇: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下一篇:描写人物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