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监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2005年以来,一是积极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1186万元,取消了农业特产税300余万元(烤烟特产税除外),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农业税收方面的零负担;二是搞好种粮农户、粮食面积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切实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两补资金 100%发放到位,共发放农业两补资金1021万元。三是严格实施农机补助政策,采取“农户申报、定期公示、主管部门认定、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为农户提供农机补贴资金33.5万余元,购置收割机24台、拖拉机31台;2006年计划提供农机补贴资金50万元,已补5.06万元,购置收割机5台,耕田机39台。
(二)严格实施减负工作制度。一是有效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按照“格式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的要求,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各村进一步完善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及时调整更改公示牌(栏)内容和标准,促使全县涉农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面实施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和学生收费明白卡制度。按照“收费公开、填写规范、一户一卡”的原则免费向农户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2万余份,把农民负担的项目和金额,农业“两补资金”发放标准及农民关心的“一事一议”、教育、计生、国土用水用电等涉农收费标准公开到户。向学生免费发放收费明白卡9万余份。三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手续不全的不批、用途不明的不批、超范围超标准不批的原则,去年以来,对8个乡镇32个村的“一事一议”资金共48.17万元进行了审批。全县“一事一议”规范有序,“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四是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各村订阅报刊杂志按照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在500元/年的限额内。五是严格执行减负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减轻农民负担目标管理责任状》,构筑减负工作由单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减负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督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评。
(三)切实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一是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减负等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情况、减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今年3月,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由县减负办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纠风办等单位,对全县25个乡镇16个主要涉农收费单位的近年来的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当中,7月底结束。二是认真办理涉负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涉农收费的来信来访,推行首问责任制,热忱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三是教育、民政、供电、公安、国土等涉农收费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减负政策,做到公开收费、亮证收费、按标准收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如民政局严格按标准收取结婚证工本费9元、离婚证工本费10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18例、离婚登记139例,2006年1-5月办理结婚登记1414例、离婚登记126例,无一例违规违纪收费现象。
(四)认真开展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活动。2005年10月20至25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对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等14个涉农单位的减负工作组织宣传情况、减负政策落实情况、涉农收费公开公示情况、执行涉农收费价格情况、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测评,下发了《永兴县2005年度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情况通报》,向全县通报了测评结果。对总评分在85分以上的5个涉农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并授予这5个涉农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涉农服务优秀单位”和“涉农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同时,对测评收集到的85条建议进行分类整理,责成各涉农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对照整改,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二、粮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
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促进我县粮食生产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早稻实插面积为18.4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春播面积3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红薯3.5万亩,比去年减少0.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万亩,与去年持平。2006年全县优质稻开发计划面积3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6万亩,中档优质稻30万亩。目前,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5万亩,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正在落实中。为确保粮食生产计划的落实,今年来,我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是以送科技下乡发动。3月15日开始,我们分别在鲤鱼塘镇、油市镇、湘阴渡镇、柏林镇、太和乡、马田镇等乡镇陆续开展“情系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粮油生产技术资料、永兴冰糖橙种植技术资料、农业法律法规等到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并现场接待农民咨询近千次。
二是以召开现场技术会促动。3月24日和4月12日分别在太和乡和金龟镇举办了优质稻、冰糖橙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现场会。
三是以办点示范带动。在粮油生产指导工作中,我们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县”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在太和乡、金龟镇、洞口乡创办了三个高档优质稻种植示范样板;在油市镇儒林村创办了一个超级稻种植示范样板;在黄泥乡木梓塘进行了“旱育保姆”无盘抛秧技术示范;在太和乡乌萝村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县 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性增长。
三、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民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粮食总产26万吨左右。历年双季稻种植面积26万亩;单季稻种植面积7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单季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计划难以落实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一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外出打工、经商、举家外迁,剩下年老病弱的在家耕种,双季变单季,甚至荒芜不耕种,造成部分土地闲置。二是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特别是杂交稻种子价格近年来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公斤10元左右提高到20-30元。三是城乡差别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种多种少一个样,产量高与低一个样,有自己吃的就可以。四是科技人户率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难以传递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体系处于经费不足,人心涣散,有其名无其实境地。五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难以集中流转,零星种植难以实行集中连片种植,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布局杂乱,难以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模式。为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放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部分农民领到补贴而不种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粮补资金的发放应与农民购买粮食种子数量(种子销售部门存有购种凭证)统一起来,这样才可确保粮补资金的到位。二是各级领导要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农业工作放在首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加大农业政等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三是提倡实行土地集中流转,由分户经营向大户经营集中。四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培训制度,进行定期培训。五是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门式多门生产技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六是对粮食生产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基地生产格局,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七是加大对优质稻生产扶持力度,确保粮农增产增收。
会议指出, 今年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民生改善,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当前,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 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影响农村稳定, 而且威胁粮食安全, 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 严格约束占用耕地。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 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 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会议强调, 抓好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 确保明年丰产丰收, 对于巩固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和保障全局的改革发展稳定意义重大。一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搞好田间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监管, 组织好技术指导服务, 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二要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冬闲季节,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搞好农田整理, 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三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四要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组织好粮食收购收储,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调运, 保障市场供应。五要关心帮助农村困难群体。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救济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行等实际困难。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
X年X月,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回头看”和验收销号工作的通知》,X年X月,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县委县政府督查考核室、县农业农村局、县美丽办参加组成验收组,利用X周时间对全县X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县级验收并销号。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情况
一是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全县X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基本建成。其中: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建设的X、X、X、X、X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柏林管网连接线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正在积极开展工程验收。县住建局牵头建设的晓天等X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和工程验收。万佛湖镇负责建设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和设备安装,配套Xkm污水主管网工程下剩X米顶管工程正在实施中。二是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整治。根据《X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方案》要求,督促相关乡镇对X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整治,并及时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X年X月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X年X月,县级补助资金X万元全额拨付到位。三是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市政府安排,为进一步摸清和掌握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于X年X月X-X日,组织金寨县对我县X个乡镇X个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互查,同时,安排我县对金安区、霍邱县开展了互查。目前,正在对互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黑臭水体污染容易反弹。
部分已整治完成的黑臭水体由于截污不充分,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污染反弹。二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覆盖的区域未能实现应接尽接,建设过程中注重主管网建设,忽视入户支管网接入;多数农户院内“四水”不能一口对外,农村人口流出量大,农户的粪污综合利用及其生活习惯传统,导致生活污水收水难。三是污水设施运营不规范。
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水量偏少,微动力处理设施自动运行是由进水量控制,致使多数设施开机时间短,设施开机时间不足,污水未能达到充分处理;少数污水处理设施曝气头位置安装不合理,导致曝气效果不理想;微动力设施普遍存在污泥补充更换不及时现象,导致设施内活性污泥缺失或死亡,出现“污水进污水出,甚至清水进污水出”现象;少数设施混入豆腐坊废水,进水污染物浓度过高,超出微动力设施治理能力,影响处理效果。四是治理设施管护不到位。
少数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窨井存在破裂、渗漏现象,导致进水浓度过低;少数乡镇目前仍未安排专业人员对污水治理设施进行运营监管,部分已安排的第三方运营单位不专业、不敬业,缺乏监管。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急需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一认识,不断增强农村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规范设施运行。
各乡镇要认真梳理,对存在问题的污水管网、窨井等要做好防渗、防漏;对接入豆腐坊高浓度废水的设施,要督促豆腐坊建设预处理设施,使污水浓度达到纳管标准后方可接入;及时做好活性污泥更换、培养、驯化,合理调整曝气时间;尽可能延伸污水管道,对收水区域内的农户做到应接尽接。2011年2月10日
各位领导:
2011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将按照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夯实“三农”基础,着力改善农村民生,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三农”工作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A%,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A%。
一、突出“一个中心”。就是突出促农增收这一中心。一是调优产业结构促增收。在巩固A亿斤粮食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面积要达到A万亩,万寿菊面积要达到A万亩,烤烟面积要达到A万亩。二是广辟就业渠道多增收。全年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A万人,实现劳务收入A亿元。三是落实惠农政策保增收。扎实做好各项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及时足额落实到户。四是实施专业村屯建设带增收。重点建设A乡有机水稻基地、D乡新立村烤烟基地,建设A个蔬菜种植乡镇(AA镇、A镇、A镇),选择A个乡镇(A镇、A镇、A镇)发展食用菌生产,新建一处A栋的蔬菜日光节能温室,占地面积A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将 1
达到A万亩,总产量A万吨以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在A元以上。
二、夯实“两大基础”。在农业基础建设上,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搞好A河水库前期建设、大型灌区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可研和实施。大力发展农机化生产,全面完成A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的技术优势,重点在推广水稻智能育秧技术、水稻插秧机械化、播种、机械整地、机械收获、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农业“三代”面积将实现A万亩。在农村基础建设上,按照区域整体规划完整,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基本实现A个中心城镇、A个小城镇、A个中心村的行政区划,用两年时间完成A村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公共活动场所、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泥草房A户。围绕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推进A个重点村的乡村环境建设和卫生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完成A个村屯、A条道路的绿化任务,完成三北防护林A万亩,封山育林A亩,义务植树A万株。
三、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畜牧产业发展的文章。以雨润集团为龙头,大力发展猪、禽等养殖业,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屯。全年扶持一个万头猪场达到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全县千头以上猪场将达到A个,万只以上肉、蛋鸡场A个。每个乡镇生猪饲养量至少要达到A万头以上,全县生猪
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起步于6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较快的发展。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和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内容比较单一发展到门类比较齐全,从主要为科教兴农服务,发展到为农村各方面工作服务。目前一个以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为主体,以各涉农部门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我市60年代初就开始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试点,至1984年11月底,市、县(市)、区、乡(镇)以及专业户形成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同年12月,“X市四级农业科技档案的建立管理和利用”获得了江苏省农林厅授予的农业技术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该成果对于加强X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8年,全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X召开,我们以此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至1990年,全市建档单位800多个,建档率达到100%,专业户建档460户。1990年11月,我市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农业科技档案馆,至此,一个以农业科技档案馆为龙头,县(市)农业部门、多管部门为重点、乡镇农技站、多指站、兽医站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在X全面建成。随着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我市科技档案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拓展和延伸。1997年,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启东市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的做法作为典型经验作了专题发言;1998年,在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X市档案局、X市农林局作了题为“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实施”的经验介绍。至1997年底,我市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共有建档单位815个,建档率达100%,专兼职档案员840名,共有档案资料近20万卷,提供利用5万余人次,较好地推进了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奔小康、农民致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市先后涌现出专业户朱云龙、通州植保站等一批档案工作的旗帜。如通州植保站,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好档案工作,通过档案利用,在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每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均达数千万元以上,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有28个省市区、16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2、乡镇机关、行政村档案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乡镇档案工作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核心,各乡镇从文书处理到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开发利用都已形成制度。如东县从1988年开始坚持把档案工作列入对乡镇机关的考核内容;海门市采取设立乡镇专职档案员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的开展;海安县22个乡镇农经站、农服站等都建立了农经档案和农技档案,2002年,各乡镇农经站又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档案资料台帐。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139个乡镇全部建设了综合档案室,建档率达100%。2001年,X在全省率先推行文书立卷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市各乡镇机关档案室已全面施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并逐步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
随着农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档案工作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档案工作新的领域。经过从80年代末的建档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开,我市行政村档案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如皋、如东等县(市)分别制定了《村级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村级档案工作的职责、分类、整理等作了明确规定。1994年,如东县石甸乡就实现了村村建档的目标。日前,全市2077个行政村建档率达99%。
3、水利、土管、二轮土地承包、财政等涉农档案工作初见成效。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涉农部门比较多。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水利建设档案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市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了对水利建设档案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各级水利部门也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制度保证,有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抓好水利建设档案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的力度。各县(市)、区土管局及乡镇土管所建立以后,X市档案局、国土规划局根据上级规定,及时开展了土地管理档案规范化的监督指导工作,现在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市)、乡三级档案管理网络。通州市早在1997年,乡镇土管所的土管档案就全部达标,近几年来,土管部门将土管档案工作列入考核内容,经常加以督促,使之开展正常化。2001年通州市49个乡镇,除了3个规划X市外,有45个乡镇的二轮土地承包档案896卷接收进通州市档案馆。启东市土管档案更是全面开花,启东市国土规划管理局及其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几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1995年获得X市二级先进,1996年晋升为X市一级先进和江苏省二级先进,2000年晋升为省一级先进。1997年启东市37个乡镇土管所的档案管理均达到X市级标准。
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乡镇财政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8年4月,通州市财政局、档案局联合制定了《乡镇财政所档案分类方案和档案管理达标评比标准》,并开展了达标建档的试点工作。启东市为了统一规范乡镇财政所档案,启东市档案局、财政局联合召开乡镇财政所档案工作会议,印发《启东市乡镇财政所档案分类大纲》、《启东市乡镇财政所会计档案检查验收评分细则》,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乡镇财政所的建档工作。
4、农村金融、社会养老保险、三峡移民档案工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农村金融档案工作方面,我们着重加强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的管理工作。1998年4月,X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X市档案局与中国人民银行X分行联合制定的《X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体制、职责、范围、内容和保管利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海安县古贲信用社法人代表马荣华同志1997年出席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受到十二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先生的高度赞赏。如今,海安县42个乡镇信用社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有效途径,对农户家庭及经济状况进行调研,现已为199762户建立了农户经济信用档案,为信贷人员做好信贷支农服务提供了第一手综合资料,同时为信贷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兴未艾。为此,1995年8月,X市档案局、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试点工作,选择了通州市的10个乡镇农保机构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着重培训了人员,统一了业务标准和规范,建立了规章制度。目前,由于机构改革,农保系统主管部门的更换,通州市乡镇农保所的农保档案工作已集中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实行集中统一计算机管理。1996年2月,X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由X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制定的《X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得到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工程,三峡移民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X市档案局在积累三峡移民来通声像档案的同时,指导如东县为每户三峡移民建档,并与有关单位联合发文,切实加强三峡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生产正由单一的温饱农业向致富农业发展,由单纯的原料型农业向商品农业发展,由粗放农业向集约化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发展,由内销农业向创汇农业发展。这一系列变化必然给农业生产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问题。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内容更加丰富。现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迅速,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中服务向提供信息、农业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的产前服务和产品的贮藏、加工、运销、内外贸易的产后服务延伸,由此产生的农业档案内容更加丰富,从单一的农业技术材料发展为包罗万象的全方位档案材料。第二,档案领域不断扩大。由于农技服务产业化工程的实施,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家庭农场、村办、站办农场不断增加,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到处可见,农业示范区、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形成了农业经济的规模经营体系。第三,档案的载体多样化。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不仅档案数量增加,档案载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纸质载体发展到实物标本、照片、录像带、光盘等各种载体。
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受到冲击。在我市的基层农业站、场、所,大多由科技人员兼职管理档案,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效益成了人们评判科技人员功绩、价值的标准,不易看出经济效益的档案管理自然受到冷落。在某些单位制定科技人员考核标准时,取消了将有关科技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并移交档案室的内容,于是,科技人员因调动带走科技文件材料,造成归档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费紧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农业系统的大批事业单位身不由己地被推向市场,需要自己找饭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出现的“断奶”或部分“断奶”现象,使原本已经很拮据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费更加紧缺。
4、农业科技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经费紧缺,各种经济实体应运而生。据了解,一些县(市)区的站、场、所等办经济实体搞创收的工作人员占了将近一半,多的达三分之二,余下的也只够应付面上的业务工作,那些兼做档案工作的科技人员根本无暇顾及档案管理了,而那些有一定能力的档案人员往往被领导看中抽调到经济实体开拓市场去了,现有的农科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很显然,产生上述种种现象与问题的原因,是市场在起作用。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认真的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正视遇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出路,X市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才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非改革难求发展,惟创新才有将来。首先,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新。就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而言,我们的工作要同X市委、市政府“两个率先,争当江北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努力使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与全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一致。其次,以高度的务实精神,率先突破几个重点,抓紧实现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新的新突破。通过加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等涉及农村改革过程中的档案工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流转、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档案服务。第三,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树立典型。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指导各类农户建档更加困难,我们要进一步贴近农村基层,积极配备涉农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市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进一步增强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在全市农业系统形成一个依法建档、用档、护档的良好氛围。目前,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仍是影响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各单位在这方面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档案行政执法的力度,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进一步理顺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大农业档案管理网络。现在,农业和农村档案形成范围扩大,工作领域拓宽,现行管理体制很不适应。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理顺农科档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大农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可以以X市农业科技档案馆为龙头,将全市的农机、水利、农业资源开发、农业气象、水产等部门的科技档案、资料进行集中整理、保管、利用,把市农业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多功能的大农业档案馆,使它真正成为全市农业科技的资源库、提供农业科技信息的咨询站、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3、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保持农业和农村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是大势所趋。但是,档案人员过于频繁的流通、交换,对于稳定农科档案队伍,提高农科档案工作水平也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档案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宣传教育,使那些从事档案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从事档案事业大有干头、大有奔头,自觉为X的农业科技档案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能源,建设
1 引言
农村能源建设是指在农村推广利用沼气、太阳能、节柴改灶等工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节约资源、建设生态,确保农民减支增收的工作。农村能源建设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森林低价值消耗,有效地保护森林植被,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得利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充分认识农村能源建设的紧迫性,并找出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策已显得十分重要。
2 自然社会概况
景谷古称“勐卧”, 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总面积7550km2,辖凤山、景谷、半坡、勐班、碧安、益智6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和5个社区,1961个村(居)民小组,60156户农户,总人口303968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5人。
景谷县内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高效性等特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热区、能源、矿藏等自然资源优势。 森林资源是景谷最大的优势资源,全县林业用地894万亩,占总面积的79.2%,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是全省人均的3倍,是全国人均的10倍;森林覆盖率达74.7%,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6万m3,人均拥有193m3,是全省人均的5倍,全国人均的23倍;林木年生长量达210.45万m3,其中:思茅松占88.7%;年木材消耗量为89.6万m3,林木年净生长120.85万m3。
热区资源是景谷的又一优势资源,按划分热区的5个气象学指标衡量,属5个指标均达到标准的全省29个县(市)之一,其中资源指数位居第二、效能指数位居第四、利用指数居第三,全县共有热区面积7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4.6%。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m,最低海拔600m;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354mm,蒸发量1916.4mm,平均雨日数164.1d,平均气温20.1℃,≥10°的积温为7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h。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从低海拔的峡谷地区到高寒山区,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5种气候类型。全县土地总面积11277565亩,人均占有量38.7亩,其中:耕地861660亩,林地8748760亩,荒山荒地304834亩,园地971724亩,水域156255亩,其他用地234332亩。县内有大小坝子23个,总面积72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的坝子有勐嘎坝、钟山坝、民乐坝和勐班坝,地貌形态特征可分为澜沧江峡谷、中山丘陵盆地和侵蚀剥蚀中山山地,土壤从坝区河谷到山区半山区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以赤红壤面积为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土壤的特点多为偏酸缺磷少氮钾。
3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农村能源建设是保护森林、防治水土流失、平衡生态的有效途径,森林是生态环境的生命线。当前,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生态日益恶化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如何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人类应予以关注的焦点。大量实践证明,农村能源建设大量推广节柴改灶,消灭农村老式耗柴高的“老虎灶”,开发利用沼气,推广节柴改灶、太阳能等新能源代替木柴,大大减少了农村木柴消耗量,已成为保护森林的有效途径,就景谷县实际而言,具有发展农村能源的有利条件,较多的农村劳动力,为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备力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后,林农爱林护林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发展农村能源。坝区有利于太阳能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兼顾经济效益,才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减少烧柴,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
从1992年开始,景谷县得到省市农村能源部门的大力支持,实施了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年来,全县共推广节柴改灶42476户,每户每年节约薪柴500kg,相当于保护了133m2森林,42476户年约节约薪柴21238t,使森林砍伐量明显减少了。推广应用34926口沼气池,每年可提供3500000 kg优质沼肥,可满足约3000亩农田的用肥需求,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结构改良,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增强,单位面积产出和农作物品质提高,效益十分明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近几年来,全县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26150台。这些做法改变了全县生活燃料以柴为主的格局,对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村能源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沼气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生态良好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沼气不仅可作燃料,而且可用于孵化苗禽,贮存粮食、水果等。同时,沼液、沼渣是高效的催长剂和优质的有机肥。沼液中含有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是氨基酸的含量十分丰富,用作添加剂喂猪、养鱼等有很好的催长作用。沼液和沼渣中含有氨、磷、钾等养分,长期使用能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用沼液、沼渣进行根外追肥和叶面喷洒可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产量,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所以,沼气的综合利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带动了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节柴改灶,可为农民减少大量砍柴工时,转而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
农村能源建设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传播,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卫生条件差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环境面貌,更不利于群众身体健康。推广利用沼气后,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归入沼气池,解决了农民房前屋后到处堆粪便,粪水、污水到处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状况,净化、美化了环境。并且,人畜粪便、污水等经过沼气池高温发酵,大多数病菌、病虫被杀死,减少了疾病传播。同时,使用沼气、节柴改灶后,农民煮饭、烧水时不会满屋烟,厨房变得清洁卫生了。这些,都有利于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村能源建设对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和经济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村能源建设不仅能解决农民的能源使用问题,缓解农村用能紧缺的矛盾,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同时,还对发展生态农业、抑制生态恶化方面有重大作用。试想,如果全县大力发展农村能源项目,实现50%的农民生活燃料不烧柴,那每年可保护的森林是相当可观的,生态恶化将得到有效抑制,生态将逐渐平衡。所以,农村能源建设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千秋万代。
4 当前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
宣传工作始终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对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不够,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不足。就目前经济发展而言,各级领导都集中精力发展本地经济,对投入大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不感兴趣,造成农村能源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4.2 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升级更新使电能不足
现在的农村多数年青人外出打工,少年儿童在学校读书,留在农村家庭的成员要么就是老人,要么就是非青状年劳力,随着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基本上所有村民小组都实现了通电,有了电又有方便快捷的电子产品,电饭锅(煲)、电磁炉、电热水器大量涌进农村家庭,为了节约时间图方便,多数家庭做饭、烧水都选择了电器,此现象在坝子的村民小组中尤其突出,加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此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而冲击着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4.3 资金缺乏
农村能源建设是新技术和新能源开发,但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近年由于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价格的上涨,使得建池成本提高。目前每修建一口8 m3的沼气池需投入3000元左右,同时配套进行“一池三改”则需投资5630元,而政府对农户每建一口沼气池补贴2000元,农户还得自筹资金3630元,这让许多农户望而却步,极大地影响了农户建池积极性。另外,上级部门每年下达计划迟缓,资金到位慢,也直接影响农户的积极性。没有资金的扶持或扶持力度不大,要继续大面积推广沼气建设的工作难度较大。
4.4 资源林政管理的缺位
目前景谷县一直都在大力宣传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但从来未出台过关于如何管理农村居民柴火的相关政策,更谈不上进一步的管理,虽然建了那么多沼气池、太阳能,改了那么多的灶,但在农村依然是想砍多少柴火就砍多少柴火,无人管也管不了,出现了林业资源林政管理的缺位,从而影响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4.5 技术服务不到位
随着沼气池建设规模的扩大,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景谷县范围内已组建了38个服务网点,但是还未能解决沼气用户的后续服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农村能源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落实到农村、农户家中。由于技术服务不到位,效益打折扣,使沼气建设变成简单的数量增加,就会影响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影响各级政府实施“重点工程”的形象。因此,要努力地建立和完善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地开展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工作,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使全县的沼气社会化服务工作能够跟上沼气发展的需要。
5 对策与措施
5.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沼气工作的领导
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处理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可以实现污染的资源化利用,发挥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作用,因此,应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环境整治工作应当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沼气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力量和办事机构,加强监督检查,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林业部门为主的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在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建立健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把每年的沼气建池数、太阳能安装、老池子维修等具体任务落实到户,从而让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5.2 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
干好农村能源建设推广工作,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生态建设工作,所以必须抓好两条线:一是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签订责任状,乡镇又和各村签订责任状;二是县林业局和各乡镇林业服务中心签订责任状,各乡镇林业服务中心又和各村林业助理员签,各村林业助理员又和负责各村民小组的技术员签,从而进一步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
5.3 深入发动宣传,抓好典型试范
在充分利用各媒体进行宣传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要深入村组进行会议宣传,让懂政策和懂技术的人和群众面对面,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好处,从而换取群众的支持,然而光说不练群众是不会相信的,因此必须抓好典型试范工作,先选择1~3个条件较成熟的村,集中连片进行“一池三改”,发展养殖业推动沼气建池来带动种植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展农村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并把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发挥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综合效益,让群众明白农村能源建设不但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从而起到典型试范推广作用。
5.4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搞好管理服务
农村能源建设专业性强,要严格执行沼气工培训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并做到沼气项目专业化设计、专业化施工、专业化服务。要加强沼气池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沼气建设有关施工和验收标准,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图纸、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后服务。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建池技术档案,确保建池质量和沼气安全使用。要有一个专业的技术队伍来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单靠林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要组织和管理好民间技术队伍,让他们来为农村能源建设服务。在让群众得实惠、国家得利的同时提高技术员工资待遇,以深化服务,从而更进一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5.5 多方筹资,全力扶持
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关系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同时要多方筹资,动员社会力量干好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在正确引导群众的基础上,做好扶持工作才能更进一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6 结语
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是一项国家得利、人民受益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推进农业污染的资源化利用,提高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惠及“三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景谷县而言,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全省狠抓以推广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在推广沼气建池利用的过程中,“三农”废弃物资得到了多种、高效的利用,从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国家、给群众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给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参考文献
[1]秦大东,曹军.浅论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通报,2007,13(1):133~135.
[2]闫廷满.生物质能(秸秆)发电的思考[J].东方电气评论,2007,21(1):1~4.
[3]田永淑.新型秸秆气化炉及净化工艺[J].可再生能源,2003(4):29~30.
[4]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07(9):49~51.
[5]景谷能源办.景谷县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规划[R].景谷:景谷能源办,
总之,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变化之深刻、速度之快,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中国农村正处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的根本变化过程之中,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不能只看到目前农村形势好,就认为农业农村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了,相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课题更艰巨、任务更繁重了。下面四个问题,需要特别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密切关注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
粮食等农副产品是百价之基,稍有波动,就会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此绝不可小视。要务必高度重视这一轮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从玉米开始的。去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到今年5月,玉米价格每百斤68.8元,比去年年初上涨了29%。之后,小麦价格从去年10月开始回升,到12月两个月就上涨了12%。大豆价格先跌后升,今年5月大豆收购价格每百斤139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2.3%。食用植物油价格从去年10月份之后开始明显上涨,今年3月底以来花生油价格再次出现明显上涨,5月份桶装花生油零售价格比去年年底上涨了16.5%。油菜籽收购价格今年5月与去年6月最低点时相比,上涨了42%。猪肉价格从去年下半年走出低谷后呈恢复性上涨,到今年“五一”前后,南方部分城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之后波及到北方,在短时间内形成全国性普遍上涨。与去年6月最低点时相比,今年6月猪肉价格上涨了46%。受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禽蛋价格也出现上涨,今年5月,鸡蛋和鸡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6%和23.6%。
这轮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总的看,共同的原因是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拉动。去年10月份之后,由于预期全球粮食减产、生物能源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增加、国际投机基金进行粮食期货市场炒作等因素,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全面大幅上涨。11月下旬,美国硬质小麦、玉米、大豆、豆油现货平均价格分别比9月份上涨了6.2%、36.7%、25.4%和18.3%,芝加哥期货价格这四个品种也是上涨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全球粮食整体涨价10%,其中玉米和小麦上涨了11—15%,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份。这是这轮国内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大背景。
分不同品种看,价格上涨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首先看玉米。近年我国玉米一直产大于需,保持净出口格局。2006年以来价格上涨的原因,除国际市场价格拉动外,主要是玉米精深加工发展过快。现在玉米价格已经和能源价格挂钩,随着能源价格的飙升,玉米转化为乙醇的利润空间很大,很多地方就大力发展乙醇。据统计,2004-2006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万吨提高到3589万吨,年均增长29.5%,远高于玉米产量7.9%的平均增长速度。如果照这个势头走下去,再过两三年即使是吉林这样的玉米大省也不会往外调玉米了,这将直接影响全国玉米的供求格局。其次看小麦。小麦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企业的商业库存薄弱。2006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2090亿斤,当年产需缺口由上年的缺口90亿斤转为产大于需120亿斤,中储粮总公司执行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小麦814亿斤,占6个主产省商品量的80%以上,比上年多收了近400亿斤,11月末小麦库存2096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在此情况下,11月份之后小麦价格明显上涨,主要原因是前期小麦收购期间,国有企业和加工企业收购不积极,导致企业商业库存不足,2006年11月末全国小麦商业库存只有228亿斤,比上年同期减少374亿斤,减幅62%。同时,中储粮拍卖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时,由于加上了收储费用,价格相对较高,企业竞拍不积极,导致短时间内市场小麦供应不足。因此,去年以来的小麦价格上涨应是非正常上涨。再看大豆。近年来,我国大豆一直产不足需,2005年、2006年进口大豆分别达到2659万吨和2827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63倍和1.82倍,进口大豆占国内消费的64%,国内大豆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去年10月份之后,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再看食用植物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价格的上涨,除了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拉动外,直接原因是国内油料生产下降。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达671万吨,已经占国内消费量的1/3,食用油价格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国际市场一涨,它就跟着涨,再加上2005年以来国内油菜籽和大豆连续两年减产,预计今年国内大豆、油菜籽产量还有可能继续下降,直接带动了食用植物油价格的上涨。最后再看猪肉价格。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生猪大概是四年一个周期。2005年底至2006年初,猪肉价格到了低谷,价格下降了,存栏自然减少,不少地方出现了宰杀母猪的现象,2006年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8%,母猪存栏同比减少14%,这直接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供应,肉价涨起来了,总体而言,这应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涨。二是玉米价格上涨直接导致饲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养殖成本。目前农民养一头200斤的生猪纯收入也就250—300元,饲料价格一上涨,农民就会赔钱,就不养猪了。三是受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西、湖南等省发生了猪蓝耳病疫情,造成仔猪大量死亡和母猪流产,导致上半年生猪供应下降。
应当看到,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生猪)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升,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对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并影响粮油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的调控。同时,价格大起大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情况,中央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市场反映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对策。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要高度关注粮价上涨问题,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比如粮食问题,除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外,明确今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要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系。在对待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向乙醇转化的问题上,我想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要控制玉米向能源转化深加工的速度和规模,近期恐怕要从严控制,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各地玉米加工企业进行清理。第二,中国的生物质能源要发展,但必须坚持走非粮路线或者叫非耕地路线,主要以非粮作物为原料,并利用边际土地进行生产,不能把能源压力转嫁到我国本已不堪重负的耕地上。比如麻风果、木薯,提炼点生物油可以,但对于玉米加工乙醇却不能搞太多,美国有这个条件,中国却没有。三是要加强进出口调控。四是大力扶持生猪生产。积极推进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结合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建立母猪保险和母猪补贴相结合的制度,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
二、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4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食品安全和农业标准化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处于绝对短缺时期,那时即便有食品的不安全因素,也不为人们广泛重视。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从长期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从那时开始,中央就提出农业发展的目标要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开始多元化了。此后几年,中央每年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都强调要重视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修订农业和食品安全标准,逐步形成了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加大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强转基因农产品管理,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据农业部监测,2006年与2001年相比,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4个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从62.5%提高到91.5%,上升了29个百分点。农业部近期组织的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全国37个城市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近年来最高,达94.3%。据卫生部监测,我国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已由1982年的61.5%上升至2002年的97.1%。据国家质检总局对28类525种食品的抽样监测,2006年合格率达到90.4%,比2001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索赔等现象十分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畜牧业粪便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到位;农业增长方式粗放等。
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和食品质量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充分认识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用有限的资源支撑更多的人口和更大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发展有利保护资源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二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指标认证体系建设,通过三大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要尽快完善农药产品目录,取缔高毒农药,从源头上杜绝化学污染,提高农业投入品效率。四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无公害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五要支持养殖小区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养殖小区,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对于减少畜禽粪便污染,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强疫病防治,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各地已开始养殖小区建设,发改委要支持规模化养殖。
三、深入研究劳动力供求的新动向
当前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呢?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求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趋势。1978年,全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0.5%,到去年下降到近43%,下降了27个百分点,基本上是1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这个下降过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以前,是比重下降但绝对量仍然增加,1978年农业劳动力是2.83亿人,到1990年增加到了3.89亿人,虽然比重下降,但绝对量仍增加了1亿人。1990年以后,在比重下降的同时,农业劳动力的绝对量也开始下降了,从1990年的3.89亿人下降到去年的3.26亿人。也就是说,1990年以前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是“单下降”,1990年以后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是“双下降”,即比重和绝对量都下降了。从国际经验看,比重和绝对量双下降阶段的劳动力转移速度比前一阶段要快得多。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也就是说已经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转向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甚至有人认为已经出现局部紧张。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劳动力需求数量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趋于上升。我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四个季度中,劳动力需求数量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最低时为0.65,最高仅为0.75,而2002年最低和最高分别为0.73和0.89;2004年扩大到0.89和0.94,2005年第二季度达0.95,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对全国17省区57个县市的2749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调查显示,有3/4的村庄已无青壮劳动力可向外转移。中国社科院蔡昉2007年在《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报告中认为,目前普遍的说法是我国农村大约有1/3的劳动力是剩余的,绝对数大约有1亿到1.5亿,但研究发现,真正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及以上,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只有5212万,剩余比例仅为10.7%,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已经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世界银行有关报告也提出,中国“人口红利”窗口10年内将要关闭。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意见。如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潘璠认为,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5.2%(2006年下降至11.8%),而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则仍达46.9%(2006年为42.6%),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而在2000年,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6%、5.1%、10.9%和11.5%。由此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绝对量和比重都相当高,使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能短时间吸纳如此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而且二、三产业本身的现代化程度和其吸纳劳动力的程度是成反比的。因此,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还有很大的距离。
劳动力供求关系国民经济竞争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也关系到农产品成本和竞争力的变化,对这个问题不要小视,它对农业今后发展的性状、趋势都将产生深刻影响。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为什么发展快,为什么制造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加上工业有一定基础,因此制造业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但如果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了,引出的东西就非常多,就说明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就需要对制造业的竞争力重新估量,就要看到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开始大量使用机械,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要加快。针对目前各方面的不同观点和迥异看法,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我现在也不敢苟同任何一家的说法,而且各地的情况可能也不一样。但对这个问题要高度关注,并结合各地实际深入研究。
四、重点推进集体林权体制改革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耕地面积18.3亿亩,而林业用地42亿亩,其中集体林地25.5亿亩,比耕地还要多。现在的问题是,如此大面积的林地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单位面积林地的产值比耕地差得很多。25年前我在广西山区做过一个调查,那个时候我估算每亩山地的产值只有耕地产值的3%。南方八省的山地很多,是典型的集体林区。这些地区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发展山区经济,发展集体林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扩展到林地,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改革,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缓解我国木材供给不足,实现兴林富民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建立包括林业在内的整个生态大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完成承包到户的林地约有5.25亿亩,占集体林地的21%。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已经在全省全面推开,基本完成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正在进行配套改革试点;云南、安徽、河北、山东四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在逐步推进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其他省区正在进行试点。试点省区的经验证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得到改善,农民得到实惠,“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受到了广大林农的衷心拥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政策性强。应当看到,林业承包与农业承包既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的区别点。一是林业的经营周期比农业长,二是林业的面积非常大,经营的林地面积要比农地面积大得多,三是营林方式多样化,有生态林、经济林、薪炭林、水源林等,不同林种的经营模式是不一样的。从这些特点出发,可以看出,林业承包是比家庭联产承包更为复杂的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更多。首先,农业承包是30年不变,适应林业生产的特点,林业承包可能就要求60年、70年不变,承包期要更长。其次,林业承包制要求承包权要更接近于物权,承包权更趋于稳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承包方的权利可能要比发包方还大,这样才能更稳定地经营林业。第三,要明晰产权,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探索以多种方式,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通过明晰产权,逐步建立林业发展、林农增收和生态改善的长效机制。第四,为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山地的流转应更通畅,必须建立规范的林权流转机制。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组建专业化林业行业协会,提高林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林业还有一个长短结合的问题,必须把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地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早研究,统筹推进,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伟大改革中去。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05年,按照“连委农组[2005]1号”文件精神,我局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了《连云港市2005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序列15和序列25的目标和任务,负责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根据分解的任务和目标,我局结合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确立了“以基层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农村‘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和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建设为依托,全面完成2005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为重点,加强基层建设,夯实了农村法治工作的基础。
基层司法所是平安创建的骨干力量,是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我们把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工作和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分别以县(区)委、政府两办的名义或县(区)编委的名义下发了各地的收编直管文件,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市101个司法所已有98个所实现了收编直管,收编率达到了97%。通过对全市司法所的收编直管,我市[-http://找文章,到]司法所的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职能作用得到了发挥。
(一)多渠道解决了司法所人员不足问题。今年,我们与市编办联合组成检查组,对7个县区司法所人员的编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全市司法所编制的专编专用。各地也积极与人事、编办和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今年新招录19名公务员到司法所,并多种途径的充实司法所人员。目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有工作人员252人,平均每所2人以上,最多的所已达到了5人,人员总数比收编直管前增加了一倍多。
(二)强力推进了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立了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督查制度和联系点制度,实行每月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加强督查和指导。各县区也想方设法加大对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灌南县共投入了50余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为全县14个司法所统一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话、档案柜和机动车等;东海县为22个司法所添置了电脑和传真机,调整增加了37间办公用房;赣榆县购买了18台传真机配备到每个司法所;灌云县动员全县42个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司法所建设,从而使全市司法所办公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以来,全市7个县区政府共拨付了200多万元用于司法所建设,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增加了一倍多,绝大多数所配齐了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司法所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全市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顺利推开势在必然。
二、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
2005年以来,我们以基层司法所依托,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农民这一特殊普法对象,突出科学的指导、突出普法的广度、突出用法的实效,尤其是加大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农民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学法活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全市广大农民的法律普及率达到95%,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权益已成为广大群众自觉行动。全市农村还涌现出一大批学法用法、依法致富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遵纪守法光荣户”、“依法致富文明户”、“五好家庭”将达到近10万户。
(二)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明显转变。通过参加党校培训、举办法制讲座、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农村各级干部学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事务,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显著增强;行政审批公开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管理效能化的法治政府正在建立之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干部法制观念的转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三)基层的自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以来,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争创工作,目前已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10个,市级168个,县级400个,创建率达40%。“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争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情。在刚刚结束的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1432个村委会除11个村经县区批准暂缓选举外,有1421个村换届选举结束,1377个村依法选举成功,成功率97%,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06-29
×县农业农村工作思路09-16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10-20
农业农村局工作情况汇报07-23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10-11
县农村绿色农业发展建设经验交流09-09
镇农业和农村上半年工作总结06-22
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汇报09-22
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10-28
农业农村部工作要点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