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推荐9篇)

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 篇1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景玉霞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知道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能够自觉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②懂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③了解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④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觉解,不同程度的觉解就会获得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不同的人生。

难点: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觉解不同,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就会不同,就会付诸不同的行动,从而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意义的典型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采访身边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活着,他们眼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填写教材上自己的生命河流图,回顾自己的生命故事,勾画自己的人生轨迹。回忆自己不同阶段对生命的不同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人为什么活着》的视频。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过人为什么活着吗?你们想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吗?人又到底为什么活着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 活动一 :访谈

教师出示人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图片。引导: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呢?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采访的身边人,他们为什么活着?

学生汇报访谈结果。活动二:你说我说 教师:你认为人为什么活着?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活动三:听故事,探讨生命的意义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培训师田增元的经历。教师播放视频田增元的《人为什么活着》。学生看视频。

教师引导:他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他将是迷茫的、没有动力的、空虚的、不快乐的。”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探索生命的意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分析:也只有懂得为什么活着,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才能选择并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活动四:听一听,不同人眼里生命的意义

教师播放视频《感动数亿人的母爱,阿朵妈妈》和《一个人,23天,一个年轻人告诉你生命的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注意他们眼中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教师:不同的人对人生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我们继续看一些名人眼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在一些名人眼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你知道哪些名人伟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说一说。学生讲名人伟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教师: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发现,更多的在于精神层次上的认知,在于看清自己,发现爱。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别人,并且让别人也拥有价值。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爱自己,爱家人;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做好自己的工作;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有的人则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享受,吃好的,穿好的;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赚钱。在不同的人眼里人生意义是不同的,他们的做法也是不同的,人生轨迹也是不同的。在相同起跑线上的两个人,人生轨迹也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不同,付出的行动就会不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活动五:看视频,悟道理

教师播放视频《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为了什么——汤普森老师的故事》。引导:汤普森老师为什么后来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因为后来她知道了杰克的家境和生活状况,她知道了杰克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知道了自己误会了杰克,她因为自己忽视学生没有真正关怀学生而惭愧。她突然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教师:汤普森老师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图片。活动六:我思我悟

教师引导:汤普森老师因为杰克而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一名令人敬仰的老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法。

教师出示:生命的意义在于人在生活中的觉解,而不同程度的觉解则获得不同的人生意义。

活动七:发现我的生命

教师引导:上图的流水代表你的生命线,在开始的地方贴上你出生时的照片,在最后贴上你最近的照片。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请在生命线上找到一个点,表明发生的瞬间,在浪花里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学生交流。

教师: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经历过不同的事情,你对生命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学生交流。

注:学生填写活动一定要布置在课前完成。

教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在成长中的感受不同,对生命的理解不同,人生轨迹不同。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生命的意义像一件精致的瓷器,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教师: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应该如何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要庸庸碌碌混日子,还是要精彩地活着?这是你一辈子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谨以下面的一段视频与同学们共勉。教师播放视频《人为什么要活着》。

四、谈收获,提升认识 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拓展

◆你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将来的你,会有怎样的生活呢?请你选择将来的某个年龄段,尽可能具体地描述那个阶段自己的情况,如家庭、学业(事业)、财富、人际交往、健康、情感、休闲、社会服务„„

六、板书设计

人为什么活着

生命的追问

感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受生命的意 义 发现我的生命

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 篇2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 (人教版) 这一课, 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 一个国家, 一座城市, 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 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 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 但有部分同学稍不留神读错了一个字……

生1:刚才有同学将“体味”读成了“体会”。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呀!这里能用“体会”代替“体味”吗?

生2:我认为能, 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师:你说得不错, 但你自己也认为是差不多, 说明这两个词还是有一点差别的, 是这样吗?

生3:“体味”包含有品尝的意思, 作者亲身品尝了奥运会的各种味道, 所以用了“体味”。

生4:由于作者亲历了很多次奥运会, 他亲身体会了各种情感, 所以用了“体味”。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 “体味”是指仔细、深入地体会。在这里味有不同, 中国人在申办奥运的历程中品尝了各种滋味, 能说说吗?

生5:品尝了甜味———北京申奥成功的甜蜜。

生6:品尝了苦味———1993年, 北京申奥失败时的苦涩。

师:北京申奥的历史就是一段中国人品尝各种滋味的奋斗史, 所以作者才会深情地说“一个国家, 一座城市, 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 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一词之差, 表达的意思却不同, 面对学生朗读中的失误, 教师并不是一改了事, 而是作出了瞬间判断, 从而及时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为师生展开新的探究提供了方向。

案例二:另一位教师教学《穷人》 (人教版) 一文, 当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心理矛盾这一段时, 有一学生突然提出疑问:“课文主要是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 然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救孩子后的矛盾心理, 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呢?” (这一问题虽然显得有些唐突, 却有研读探讨的价值, 解决好了将会促进学生对桑娜美好品质的深层次认识。于是, 这位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 不知其他同学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然后再交流看法, 好吗?

学生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 最终形成统一认识:此种矛盾心理符合桑娜当时的处境, 是可信的, 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尽管担心害怕, 但她还是做出宁可挨揍也要抚养孤儿的决定, 更显其心灵的善良。因此此种矛盾心理的描写不仅不会减弱、损坏桑娜的善良形象, 反而更增添了她美好品质的光辉, 使桑娜的形象更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具体可感。

在这里, 由于教师抓住这一生成性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此种动态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生成了新的教学过程, 使课堂再现勃勃生机。

思考:

1. 善待错误资源, 让教学“妙”起来

由于受到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 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障碍, 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时机将学生的错误资源生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错误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 启迪学生调整思维方法, 进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也可使其他学生在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提高反思水平, 同时有些错误也是课前难以预料到的, 这些错误信息也就能生成一些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错误或不成熟是很正常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错误或不成熟不应进行简单否定, 而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与“预设”方案进行融合, 赋予它特有的价值,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作为教师,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类似情况肯定还会发生, 但只要我们尊重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那么, 对于课堂中的“意外”, 我们就会从害怕变为期待。

2. 尊重学生体验, 让课堂“活”起来

注重情感体验, 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要求。那种摒弃学生个性的自主体验, 不能让学生心灵悸动、诗意飞扬的语文课, 肯定是苍白干瘪、索然寡味的。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 (在两则案例中都有体现) 。课改,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 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的见解?这两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 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堂才能呈现出绿色的活力”。其实在课堂当中像这样的尴尬场面经常会碰到, 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 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见解的意识, 而是严加训斥, 或草草应付, 都有可能使一朵“创新的鲜花”夭折。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 时刻关注学生的质疑, 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 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 预设与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每一个课堂细节, 只有被关注、被珍视, 才能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 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因此,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 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的文章所蕴涵的思想, 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这些只有当学生的心灵被激活、感情被催化, 并通过学生个体生命活动中的感受、理解、领会、欣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 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学生在体验文本和自我体验的实践中, 调动了经验世界、想象世界, 激活了思维, 获得了对作者文本最深刻的领悟。

3. 关注课堂生成, 让教学“动”起来

《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步试题 篇3

云南省腾冲市曲石中学 赵应雷

一、选择题

1.(2016·芜湖南陵模拟)小明一直很推崇两则名言,一 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另一则是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两句话共同告诉你的道理是()

A.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B.只有自己才能解读、认识自己 C.正确认识自己,才可能活得精彩 D.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两则名言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A、D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B说法太片面,故选C。

2.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台词:人,为什么活着?为了思念?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长?还是为了离开?5个台湾人,平均年龄81岁,一个重听,一个得了癌症,三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有退化性关节炎,他们扔掉了药片,拔下了针头,驾起了蒙尘多年的摩托车,六个月的准备,环岛l3天,l l39千米,从北到南,从黑夜到白天,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dream(梦)!这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活着()

①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②要到处走走,去领略生命中潜藏的景观

③生命有限,不顾一切及时行乐最重要

④不论你年轻或年老,只要行动都可以让生命有意义 A.①②④ B. 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为什么活着。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dream”可知,人活着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理想而奋斗,让生命有意义,不虚度,因此①④是正确的;②也是人活着的一个理由,但材料中没体现;③观点太绝对,追求梦想不能不顾一切、不择手段。故答案选C。

3.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公司职员小王说:“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只有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大学教小刘说:“我上学时得到过好多好心人资助,现在我也想多帮助别人,回报社会。”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②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③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在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回答”告诉我们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由“志愿者”可知,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承担责任中、在奉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所以③④是正确的。故选C 4.(2016·芜湖南陵模拟)小明一直很推崇两则名言,一 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另一则是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两句话共同告诉你的道理是()

A.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B.只有自己才能解读、认识自己 C.正确认识自己才可能活得精彩 D.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两则名言都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A、D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B说法太片面。

5.(2016江苏扬州中考)扬州好人刘卫国,不对当兵,抗洪抢险屡立战功;退伍创业,10年多捐赠50多万,还自掏腰包资助困难退伍军人和群众,刘卫国的事迹告诉我们()

A.关爱自己更重要 B.人生意义在于奉献 C.做大事才有价值 D.人在逆境中有目标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A项错误;今天努力学习本身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今天的学习能够为将来更好实现价值奠定基础,因此B、C两项错误;D项正确。应选B。

6.七年级(2)班的同学召开了题为创造生命价值与我的学习“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你认为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创造生命价值不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 B.创造辉煌的人生需要我们长大之后才能实现 C .今天的学习与创造生命价值没多大关系

D.珍爱生命,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也能创造应有的价值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远大的人生目标,A项错误;今天努力学习本身就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今天的学习能够为将来更好实现价值奠定基础,因此B、C两项错误;D项正确。应选D。

7.(2013西双版纳6)”最美爷爷“占祖亿,奋力抢救落水男孩不幸云南。这说明()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B. 占祖亿不珍爱生命 C.小男孩的生命不重要 D.生命只有为别人牺牲才有意义

解析:考查点:生命的意义。“最美爷爷”占祖亿,奋不顾身抢救落水男孩不幸遇难,体现了主人公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时,能珍爱他人生命,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为。他的行为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舍身救助落水男孩是珍爱他人生命的具体体现,故B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与人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谁的生命更重要之说,故C观点错误;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生命才会有价值,所以生命的意义不能以是否牺牲生命为标志,所以D是错误的,故应选A。

8.(泰安中考)38岁的黑龙江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人员贾海波,出证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医院,自己却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最美司机”贾海波用生命开辟救人通道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面对不发侵害,我们要用机制灵活的办法保护自己③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做好本职工作,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贾海波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救人通道,说明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延伸了生命的价值,这启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②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瓷娃娃”,为了“维护”自尊心,就对他人挥刀相向;自己的要求不被满足,就轻率放弃生命。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对待()A.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 B.我们必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C.应该防范侵害,学习会自我保护 D.人生难免有挫折,应该顺其自然 解析:考查点:珍爱生命,一些青少年成了“瓷娃娃”的主要原因是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A和C属于文不对题,D属于认识错误。所以选B。

10.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活着的孔繁森”杨善洲等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④只为别人而活着,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点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B.①②③均属教材内容,主要从自己、他人、社会三个方面阐述。④ 只为自己而活不顾他人感受,是一种自私行为,更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2012年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因车祸瞬间挽救学生身受重伤,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网友们赞其为“最美女教师”。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答:(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张丽莉老师是用无私奉献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的。(2)实现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需要从现在做起;(3)当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张丽莉老师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从而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美女教师”。

解析:考查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解题思路:生命的危机关头,张丽莉舍身救人,其精神让人感动。回答本题的第二步。在滚滚的车轮面前,谁都知道躲避,张丽莉却推开了身边自我保护能力低的学生,自己身受重伤,她所追求的是奉献,是保护他人生命,该出手时就出手成就了这位“最美女教师”》据此回答本题即可。

2.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了开展“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爱心家教”“关爱残障儿童”“青春耀珞珈文明传武大”“爱心献血”等知名活动品牌,曾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第七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重要奖项。自协会成立之日起,数以万计的青年志愿者在“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校训的指导下,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校园作出了青年学子应有的贡献。

(1)你觉得我们积极从事志愿者活动有怎样的收获?(2)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答案:

(1)收获人生经历与经验;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实践能力和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感受人生的充实和生活得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得生命的意义。

(2)①探索生命意义,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感受生命的意义》名师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1.课程内容: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活动建议: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第一目“生命的追问”。这一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探索生命的意义是必要的。教材承接“运用你的经验”,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教材呈现了多样的答案。这里不是限定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说明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探索这个问题是必要的。

其二,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通过活动,教材呈现两种观点:“不要为别人而活”“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继而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并分别给出了三种答案: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从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和人类三个层面对问题进行了回答。

第二目“发现我的生命”。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追问生命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生命进行探讨。本目具体进入到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教材通过要求学生画自己的生命线,回顾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探讨这些经历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求生活意义的努力是人的最原始的推动力量。明确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指导人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其二,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意义没有统一答案,对不同的时空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意义。结合“相关链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同,一个人对自我、对生命的认识越深入,他体会到的生命意义越深刻。

/ 7

其三,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探究与分享”活动呈现了四个志愿者参加同一活动却持有不同的动机,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在同样的活动中,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进而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他人的赋予和解读,而在于自身的追求和创造。明确自身的需要,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最后,“拓展空间”活动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己在不同生命阶段,会经历怎样的生活。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并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努力创造,进一步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三、学科素养:

本框通过小组活动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有关生命的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四、教学目标

1.明确人生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2.能够辨析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通过辨析网民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五、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探究和活动,让学生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探索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

目标2: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的原动力,知道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教学目标2)

目标3: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 7

(教学目标3)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我的生命

教学难点:生命的追问

七、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学习

八、教学过程

【导入】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发送本课“预习活动”给学生)

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归纳。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讲授新课】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请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一”)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二”发送给学生)

教学环节一:与网友聊人生──“人为什么活着?(目标1)

资料一: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为了自己而活

(2)为了亲人而活着

(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4)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

(5)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

(6)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 7

(7)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

教师提问: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学环节二:活动:除了手,你可以用你身体其他部分写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资料二:

断臂王子刘伟的故事: 1998年2月12日,刘伟10岁,因为一次意外,双臂被10万伏的高压击断,击碎了他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但刘伟没有放弃,更没有绝望,在北京马家堡康复中心待了两年,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来适应生活自理。后被推荐到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学习游泳,仅仅在学习两年后的2002年,刘伟就获得了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资格,这一次刘伟一举夺得了两金一银,此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就在刘伟为残奥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他不幸患上过敏性紫癜,如果不放弃训练,将危及生命。刘伟只能第二次与自己的梦想说再见。两次梦想在现实中夭折,但不肯向命运服输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而沉沦。高中的时候,刘伟喜欢上了音乐。2006年6月,刘伟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开始了一段用脚趾弹奏的练琴之路。2010年,他用双脚弹钢琴,获得了《中国达人秀》冠军。他用双脚敲打键盘,将所有的苦难经历倾注到字里行间,出版了自传《活着已值得庆祝》。

刘伟的名言:“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在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的介绍下,无臂小伙子刘伟走上颁奖台,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教师提问:

/ 7

1.刘伟的三次梦想是什么?他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突破自己的?

2.是什么一直支撑着刘伟不断地突破自己?

3.刘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不管自己的境遇和条件如何,我们活着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像刘伟一样学会爱自己。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抱定一生都爱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教师引导:社会是一个整体,仅仅为了自己而活,不管他人,是狭隘的、自私的,最终可能连自己也难以生存;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尽到社会责任,就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让我们大家都生活得美好。并提问:自己生命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教师展示材料:“最美潜水员”──官东的事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官东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别人?

师生归纳: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教师:利用《雷锋日记》进行过渡,并提问: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师生共同学习伟人事例:(1)孙中山先生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2)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3)邓小平同志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教师引导:他们的伟大事迹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更是伟大的!)

师生小结: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为绽放生命价值而活是值得的)(2)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救助他人而活是值得的)(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为全社会或全人类而活更是值得的!)

师生引导共同完成(P113)探究与分享活动(目标2)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三”发送给学生)

/ 7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懂得: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境遇有好有坏,但只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人生,脚踏实地,从日常点滴做起,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结合学生的探究与分享讲解知识:(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师生引导共同完成(P114)探究与分享活动(目标3)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四”发送给学生)

结合学生的探究与分享讲解知识(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1)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师生通过救灾抢险活动、各类志愿者活动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生命的意义。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图)

教师寄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努力去爱你自己、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爱人、爱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们。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意义》歌曲声中结束课程。

【课堂检测】

(进入平台“同步备课”栏目,点击“课前预习”,进入“名师预习”,打开“自主学习任务单”,将“任务五”发送给学生,请学生进行本课的自主检测)

九、板书设计

/ 7

十、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逻辑清晰,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所举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容易理解,也利于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

教师主导作用“过度”发挥,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能不足,课堂教学容量大,一节课很难完成。

改进:

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师尽量不重复,把时间放在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上。

听黄埠中心小学公开课感受 篇5

上课的基本过程是: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注意读音要求是:快、准、顺)

2、回顾: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

二、提问式

1、把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主动手、动脑)

2、竞争提问、解决问题。

3、质疑:师问生“在课文中是否存在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一起解决。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师在旁边指点如何读。【师的朗读方法:言形合一。】

四、再次读(轻声读),然后回答老师预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竞争性举手抢答)

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对错误的理解加以改正。

六、能从课文的内容中引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七、切实课文内容授课。

八、扩展与延伸:问题比较开放。(从课文的内容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之中)

听了此次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想很深刻。虽然我的课堂环节基本是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在这里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的。对我个人而言这些就像是高人的内力直接输入我的体内,使我的内修又加深了,以至内省。以下是我的感受:

一、教师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自然;教态是那么的端庄但是不显的严肃。

二、个环节顺畅,不会有半点的滞待现象。

三、符合新课标,抓住课文内容从中悟出道理(从正反方面来理解,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莱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四、在导入的过程中还突出了小学生字教学和朗读环节的重要性。

五、注重了讲与练的结合。

六、品赏玩课文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整理、朗读。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公开课就是一场作秀”。虽然公开课可以说是老师在课堂上作秀,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这些地方都可以学习和借鉴。在一次和几位老师谈起教学的时候,我说:“教学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作为老师是教,而学生是学。但是换个思维的话,老师在教的同时也是在学,这样教和学才会互相促进。”另外一个很有资历的老师点了一句话:“正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样嘛。”

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 篇6

对于这样的情况, 不仅我深有体会, 更多老师也都已约定俗成。

难道后进生理应接受这样不公平待遇?难道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真是一堂优质语文课的“危险品”?我的体会是:不然。

一、后进生活跃的课堂———真实智慧的课堂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并不是对答如流, 完美无缺, 让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动态生成的美。这便是真实、智慧的课堂。

后进生是班级的真实团体, 是真实课堂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他们的积极参与也使课堂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等呈现千姿百态的特点, 为火花碰撞、百花齐放的智慧课堂埋下生成的种子。

我曾在一节公开课上经历这样的片断:

课文《诚实与信任》 (苏教版第8册第19课)

师:同学们, 当小红车主人看到那张字条, 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这个人撞坏了我的车, 还能坦诚地告诉我, 真了不起!

生2:我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反光镜撞坏了, 我自己也有责任, 我得打电话向他道个歉!

生3:老师, 我觉得当小红车主人看见那张字条, 不一定会感激他, 现在社会上骗子那么多, 他怎么就知道这不是一场骗局, 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犯了错, 居然还能留姓名, 这样的人太少了!他自己车的车头本来就超出了停车线, 反光镜撞坏了, 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这个人写字条, 说不定是想夸大自己的损失, 让他来赔!

师: (点头, 若有所悟) :你说得真有道理, 看来这张字条还不一定要去搭理!

生4:我觉得还是要打个电话问问, 如果是×× (生3) 说的那种情况, 那就不去理他, 如果留字条的人完全出于好意, 那就要当面感谢他!

生5:我也觉得要打个电话, 因为写字条的人要真是出于好意, 不打电话过去, 写字条的人心里肯定会一直不舒服的!

生6:我也觉得要打个电话, 我们应该试着信任别人!

生7:对啊, 你不信任别人, 别人怎么会信任你呢?

……

课堂中, 第三个学生极富社会实践经验的思考和回答, 可谓是意料之外, 让我本人也吃了一惊。我的初始计划是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朗读“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 在对话中感受诚实和信任的含义。而他的回答, 激起了全班同学对“是否要打电话?”问题的讨论, 同学们发言踊跃积极, 许多从未主动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手, 没点到名的甚至在座位上都忍不住说出声来。于是我顺势利导, 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促进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诚实与信任”的感悟。学生的回答可谓精彩纷呈。

这个给课堂带来惊喜的学生, 是班里公认的最调皮的学生。而他的发言却有助于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对课堂生成的突发情况的处理和引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对社会实际的观察力、分析力。

后进生的积极参与, 既促进了后进生的进步, 又丰富了教师的教案, 从而显示了公开课堂的智慧真实。

二、后进生温暖的课堂———师德飘香的课堂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人, 有人品;课, 有课品。的确, 课品如人品。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课堂品位, 教师对学生真情的人文关怀更升华了课堂的本质和意义。

后进生是班级里特别需要真情帮助的群体, 公开课上, 教师对后进生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帮助不失为教师魅力人格的真情展现。好课的精彩之处也即在此。

我至今仍念念不忘两年前听过的这样一节课: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二年级的《问银河》这篇课文, 在教师情景导入的环节里, 老师设计了一个配乐欣赏, 看图说话环节。在悠扬动听的小白船歌声中, 孩子们陶醉于大屏幕上一幅星光闪烁, 两个小朋友遥望银河的图片。音乐结束。老师微笑地问大家:“说说看,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女教师在激发学生初读探究兴趣的同时, 也注意对其观察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说到星星时, 有位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多星星。”老师接着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星星呢?”于是, 有的学生说亮晶晶的星星, 有的说眨着眼睛的星星。接着, 老师又进一步提高了要求:“谁能将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星星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来?”很快有一个小男生站起来自信地说:“我看到了许多亮晶晶的星星, 它们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应该说, 这个回答已经很精彩了, 可下面仍然有一个小手在高高举着, 于是, 老师也很自然地期待着他能有更精彩的发言。没想到, 这个孩子站起来只说了两个字:星星。很明显, 他根本没在听讲, 也不明白老师问了什么。年轻的老师微笑着耐心地将自己所提的问题重新问了一遍, 小男孩羞红了脸不说话了, 看来他是不会回答了。小老师不慌不忙, 摸摸他的小脑袋, 笑着说:“不着急, 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她从容地让两位同学做了补充回答。按常理说, 这个教学过程可以结束了, 那个“不出挑”的学生也难在课堂上露脸。然而, 在两位同学回答后, 小老师又把脸转向了那位小同学, 亲切地问:“学着他们, 你能再说一说吗?”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竟然连重复别人语言的能力都没有, 吞吐了半天, 只结结巴巴说出了一个残破不堪的断句。看来, 这小家伙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了。在几百人听课的大礼堂里, 他的表现真是很煞风景。包括我在内的听课老师也为小老师捏了把汗。可小老师仍旧笑容满面, 没有丝毫的不悦, 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一遍又一遍练习, 当小男孩最终将话完整地说出来时, 小老师满意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开心地鼓励了他。

课堂上, 小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 让所有听课老师充满敬意。与其说这是个没有预设的插曲, 倒不如说它是个完美结局, 师生心灵真情的沟通, 教师良好的教育品质可圈可点。

三、后进生投入的课堂———积极有效的课堂

有效课堂的具体表现在于教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一节公开课, 能否关注所有学生, 特别是关注后进生, 也是其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曾听过不少公开课, 课堂的总体设计非常好, 课堂讨论积极热烈, 然而, 最终被点名发言的总是优生, 后进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众。

而教师关爱、重视后进生的课堂则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课堂上, 后进生的表现往往会与平时大相径庭。新颖的授课方式给了后进生极大的新鲜劲、兴奋感;特有的关怀、鼓励、赞赏, 更给了后进生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这些都为公开课堂的积极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 在一次市教学能手展示课上, 我班里的学生有幸参与了市优秀教师周海燕所执教的苏教版第十册的《水》的第二课时。无论在课的准备过程中, 还是在课上、课后, 周老师对班级后进生的悉心关怀至今令师生难忘。

那节课, 周老师与大多数上课的老师一样, 在课前接触学生的过程中, 向我了解了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 特别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与别人不同的是, 周老师并未将他们冷落一边, 而是花了很长时间, 耐心细致地帮他们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基础知识, 指导他们读准字词, 读通课文, 对于难懂的词语, 譬如水窖, 鼓励他们多查字典, 带领他们整体感知课文。并微笑着鼓励他们上课多举手, 多发言。公开课上, 这些学生因为充分地课前复习、预习, 以及老师的鼓励信任, 果然不负所望, 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 多次呈现出精彩的发言。对于一些仍不太自信的学生, 周老师总会创造一些机会, 用话语、用眼神鼓励他们发言。当周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孩子雨天洗澡的痛快心情时, 班里一位读书能力相对较差的女生几次微微举起手来又犹豫着放下。周老师注意到这个细节, 只见她轻轻地走到女孩身边, 俯下身来微笑着对她说:“大胆地举起你的手, 好吗?老师知道你已经准备得很好了!”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 她的朗读竟成为几个孩子中最精彩的一位, 班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周老师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好!”……课后, 周老师还特地又拜托我在班上再次表扬那几个表现突出的后进生。

这节课上, 诸如这样的学生情不自禁的掌声及老师由衷动情的赞叹表扬还有很多。正因为周老师真真切切地关注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关注到他们基本的学习状态, 关注到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课堂上, 学生才会如此喜欢、信任老师, 才会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 使课堂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公开课的意义 篇7

一、首先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是目前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一项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形式。一节好的公开课,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教育意义的课;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其次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公开课是精心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集中精力学习教育理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没有哪一位教师上公开课不认真准备、精心打磨。一般教师如此,优秀教师也是如此。因为公开课不是平常上课,它要展示执教者的最高水平,要对日常教学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应该是日常教学追求的一种极致,否则就失去了公开课的意义。

三、最后评课是公开课的延伸,是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最佳 1

途径。

我认为:教师听课前必须有所准备。首先,了解上课教师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其次,认真研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形成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备而去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放矢才会有所得。学校组织听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不是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等级排列与量化评价。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四、另外公开课对学校教改有重要意义。

公开课是一种宝贵的校本研修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宝贵素材。公开课与常态课的不同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公开,开放课堂,让同事、同行、领导等进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进行剖析,从而使上课与听课者都有所提高。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也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

五、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公开课的组织方法。

1、老师积极报名,如果自愿报名不够10人,原则上要求42岁以下的教师任务性参加。

2、原则上要求公开课地点选在多媒体室6,尽量用多媒体上课。

3、每学期安排5至6人上课,如果是碰上停电无法使用多媒体,2授课老师可推迟上课时间。

4、课后让学生有序地走出课室,老师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评课,要求每位听课老师都要参加。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我们在这里召开周陂中心小学2011——2012学第一次数 3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8

叶圣陶先生说:“打通了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潜心会文,品读、琢磨文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引起学习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我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叫学生课前查作者资料,这样学生对作者就有了认识。学生在找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时,就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走进影响海伦一生的老师——莎莉文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关键句段感受莎莉文老师的爱心,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完成得较好。

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 篇9

潭村小学冯晓敏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凋零、苍白、移植、同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板书题目),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出示海峡地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题目中所说的海峡,这就是杭州离台湾相隔这茫茫的台湾海峡。海峡的左边是祖国大陆,海峡右边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哦,你想知道这个!等一下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生: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的? 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3、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隔着遥远的台湾海峡,这座生命桥是如何架起来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本22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注意:

出示自学提纲:(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问打上问号。(2)把文章的3个主要人物划出来,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过渡语:现在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和读书收获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出示)

• • • 凋零 含苞 绽放 苍白 袭击 辗转 空旷 海峡 暂停 身躯 同胞 移植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屏幕上的词语。现在我想开火车读一读这些词语,火车火车哪里开? 这一列的同学非常棒!还有哪列要来挑战一下?

4、看来这点词语根本难不倒我们,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些词语。让冯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好吗?。

5、课文讲到哪三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6、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导读2-6自然段,品读两岸情,感受人间爱。

1、这三个人的事情中,谁的哪些行为最让你感动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2-6段,谁的哪些行为最让你感动?用横线把让你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抓住关键词体会,在句子旁用简短的话写你的感受。

(2)和同桌交流。

2、师:写好自己的感受,现在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3、师: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他感动的句子呢? 请你。你找到的是哪一段的句子? 生:第四段的。

你可以先提醒其他同学看你要讲到的地方吗?“请看第四段,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在这场灾难中。。。”你试一次!

学生尝试。

你真棒!希望一会儿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先提醒其他同学看你要读的句子,再把句子读出来。请同学们看第四段。(学生继续回答)

•(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能说说这个句子给你的感受吗?

台湾青年不顾自己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家人,担心杭州的小钱的生命,让我很感动。

师:句子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让你觉得他伟大? 生:目前还不清楚 期待等词语 师:你真会读书!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描写台湾青年的句子?

生:我画的是同一个句子,我被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的安危的行为所感动。(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要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来体会。)这是你独特的感受,很好!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他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的安危? 师:对于台湾青年的做法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4、师:现在的情形如何? 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台湾青年还一心想着期待他骨髓的小钱,这真让人感动,那我们就一起带着这种感动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在这场灾难中。。。

5、过渡语:我们都被台湾青年的这一行为感动了,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呢?

师:请你。(提醒同学们看第五段)请同学们看第五段。

(课件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师:这些句子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 生:沉着。很镇定!

• 生:不得不停止工作,但他仍不顾自己的安危 • 生: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 你真会读书!

• 师:对于这段话,有没有其他同学有其他的感受? • 李博士很勇敢、镇定 • 李博士的伟大、敬业 • 你的感受很独特。

•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些句子。过渡:师:有没有同学被李博士的其他行为感动呢?

7、学生回答出其他的句子(比如第6段):带着你的感受,读句子!

8、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博士为了抢救小钱,是如何奔波的?(出示课件,师读时间,生读转机做手术情况)

9、师:同学们,在余震中,台湾青年和李博士本来可以跑到空旷的地方去,然而他们都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

你在第几段找到原因? 第二段。

同学们一起看到第二段。注意一个句子: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找吗? 不容易。

哪些词语让你觉得不容易?

9、在小钱病情危急又难以找到合适的骨髓的时候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所以:当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脱落,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时,李博士和青年都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

课件出示: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1、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小钱得救了!师:是什么使他们这样不顾自己的安危,在余震中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患病青年?

是勇气。是爱心。

四、总结升华,明确主题

1、师:对的,我们大声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就更清晰了。师: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用什么架起的呢? 爱心。

2、出示地图

师:同学们,本来有没有跨越海峡的桥? 没有。

师:同一时刻,海峡这一边的杭州是什么情形?海峡的另一边台湾又是什么情形?

我们知道了这与众不同的生命桥是指什么?什么可以跨越距离和陌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爱心。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法律事务部实习报告下一篇:现当代散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