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的性别遗传教案(通用7篇)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在此需要教师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他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判断男女差异与这对染色体有关,据此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2.男性体细胞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的哪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同是x染色体。
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困难一些。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成对的,精子和卵细胞内会有几条性染色体呢(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回答问题)?如果根据性染色体区分生殖细胞,精子有几种?卵细胞有几种?然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图解。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可以安排模拟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模拟实验的思路大致如下。
1.课前教师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围棋棋子(也可以用豆粒等其他材料)分别表示含x染色体的精子(如黑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如白子),用代表含x染色体精子的棋子代表卵细胞(如黑子)。然后分装在两个不透光的容器中,其中一个容器内的棋子代表精子(数量要多,但黑白比例应为1:1),另一个容器内的棋子表示卵(都是黑子)。
2.实验前教师解释清两容器内棋子所表示的含义后,将装有棋子的容器分给小组(每组两个容器,一个装有大量的两种“精子”,另一个装有大量的“卵”),然后要求学生模拟随机受精过程,一个同学从装有“精子”的容器中随机摸出一粒“精子”,另一个同学从装有“卵”的容器内摸出一粒“卵”,放在一起代表受精卵内含有性染色体的种类(或男或女),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3.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课上讨论练习第2题,加深理解本节的难点。
★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 dna胎儿性别鉴定
★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 高中生物基因遗传知识点
★ 遗传厄运观后感700字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优秀教案
★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选教案优秀
★ 生物的遗传 教学建议
★ 性别隐匿的赛伯空间
2.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学生一开始对于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是很明白的,但当问到性细胞中有多少条性染色体时,就开始迷惑了,说明在关于染色体减半的问题上并不明确,但因为他们没有学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讲得过深,这时需要提醒学生回顾课文第30页的内容,再进行思考,部分反应快的学生会很快明白,这时通过做那道填空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条理会清晰很多,比单纯的记板书或笔记效果好。
3.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方面
1.尝试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得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小组合作、交流互助的意识。
2.认同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及实验相关材料,培养皿、学生的实验报告单、课件。
学生: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香蕉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植株生长旺盛,既能开花,又能结果。移植到北方,虽然也能成活,但很少开花,即使能开花,也很难挂果。这是为什么呢?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后,希望同学们能自己解释这些现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话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
教师:提供菊花、玉米、马及果蝇的照片,指导学生找差异,指出这些差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通过实例可以看到植物和动物都存在着变异。
教师给出变异的定义:变异是同种个体亲代和子代的不同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可见,生物变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并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变异的概念的理解的是否准确。
“变色龙在草地上显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是变异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没有发生变异现象。)
“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差别大” 是变异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没有发生在遗传过程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经历“现象—问题—分析—结论”这一过程,提出差异与变异有关。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实现的。
(三)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植物的果实、种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花生的果实和种子。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花生种子存在着大小的变异,那么引起花生种子大小原因是什么呢?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在提出问题环节,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有的学生会提出花生大小的变异是由基因控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有时生物的性状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表达出来,例如大小、重量、体积等。我们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可以尝试用数据来推测一下花生种子的大小是否可以遗传。
教师提示学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测量实验材料获取实验数据前,一定要取样,怎样取样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真实?2.花生的种子的形状不太规则,有长轴和短轴,哪个更能表示花生种子的大小呢?你能找到哪些测量的工具呢?怎样能准确测量它的长度呢?3.实验数据很多,怎样记录呢?如何让它们能清晰地表示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变异呢?4.本活动中共有几项不同的工作,小组应如何分工才能提高效率?
学生分组探究,完成学习报告单。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目的会更加明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调查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处理数据,怎样清晰表达数据,学会从数据的背面找出生物学原理和规律。
(四)生物变异的原因
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务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生物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1.统计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在不同长度范围内数量分布状况,大花生的长度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平均值是 ;小花生的长度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平均值是 。
2.分析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平均值,会发现它们的平均值相差比较大,这种变异与什么有关?
3.描述两个品种花生种子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为什么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4.如果把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可能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5.通过前面的分析,你能总结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有什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再看图,这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而我国首例子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二、合作探究:
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观察书本P25上的几种生物性状。
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思考: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
交流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 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并讨论[来1. 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三:归纳小结: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多种正在栽培的转基因作物和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医院里有转基因药品。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你还有怀疑吗?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 :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
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重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生物要将自己的性状遗传给后代,要通过一定的结构,以前我们学过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哪个结构中?是不是细胞核中的所有物质都与遗传有关?染色体中与遗传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细胞核
;不是的,细胞核中那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才与遗传有关。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控制性状的小单位是基因,基因并不是杂乱无章存在的,它大多是有规律的集中在DNA上的一个一个小片段。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看书、讨论 归纳 p29...32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都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但是这四者之间的范围关系是逐渐减小的。
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又位于染色体上,请你推测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人类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人的体细胞中的这23对染色体就包含有46条染色体,上有46个DNA分子,包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的可遗传的所有性状。
子代个体是通过父母双方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请你推测基因是通过什么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
基因是经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的,但是在精子和卵细胞这些生殖细胞中,人类的染色体可不可能也是成对存在的?
如果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会增长一倍,但是人类的染色体虽代代相传,但是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都只是23对,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减半的,即人类的性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3条。
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我们用A表示一个相对性状,用a表示另一个相对性状,父亲的体细胞中基因组合是AA,母亲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合是aa,那么产生的精子以及卵细胞中的基因各是什么情况?产生的受精卵的基因组合又是怎样的?
三、交流展示:
1、学生归纳: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精子的基因是A,卵细胞的基因是a,受精卵的基因组合是Aa。
四、归纳小结:
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人类的体细胞和性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是多少?
3、人类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与性细胞中是否有区别?有怎样的区别?
4、如果在人类的性细胞中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这种联系,复习旧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能够在已知
父母基因性的前提下正确推测出精子、卵细胞以及受精卵的基因型。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展示教材P3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
2、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
这类问题,不能靠推测,早在十九世纪类似问题就已给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
1、看书、讨论 归纳 p33...34
分析:
①纯种高、矮豌豆杂交,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高的性状?
②子一代基因型分析(完成填空)。此处需要教师教具引导。
2、问题:子一代高豌豆Dd中的d还会遗传下去吗?如何证明?
3、杂种高豌豆Dd(子一代)自交实验分析:
① 学生小组活动:模拟自然条件下传粉受精形成子二代可能的基因组成和性状并记录;
②小组代表分享本小组活动记录数据;
③引导学生从各小组的记录数据中发现规律:子二代中高茎豌豆比矮茎豌豆多。
④小组活动:思考并讨论“遗传学奠基人”当年分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子二代中总是高的 多,矮的少?⑤展示孟德尔有关豌豆其他相对性状自交结果,证实推理正确。
4、与学生一起总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结果;
5、借助孟德尔成功经验,渗透情感教育。
2、分析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1)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来分析课前引入时“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2)通过教学,逐步引导至“同时卷舌的父母也会生出不卷舌的孩子”。
过度:卷舌与不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此处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不是不卷舌,而是某种致病的性状(如:白化病)该怎么办呢?
三、交流展示:
3、禁止近亲结婚
(1)、引出近亲:承上:两种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简单介绍: ① 白化病(播放视频);② 红绿色盲(图片检测);
提问:哪些人群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学生回答——近亲)
(2)、解释近亲,分析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大的原因;
(3)、近亲结婚的危害——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4)、通过一调查表中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刚刚得出的结论;
提问:怎么样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近亲结婚使父母双方 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增大,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也就增加。
四、归纳小结:
1、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
2、卷舌和不卷舌的问题
3、禁止近亲结婚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重点: 1.性别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通过小品演员的精彩幽默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小品中这对夫妻为生下一个儿子,而东躲西藏,打起了游击。妻子也因生下三个女儿备受婆婆和丈夫的责难,而妻子却为自己辩解说生男生女在男性。生男生女到底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系吗?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 同学们想一想: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看书、讨论 归纳 p39...40 1.幻灯二通过背景图片,对人体染色体相关问题做一复习,旨在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断章取义,做到温故知新。回答下列问题:
看图片这是什么?人体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人的性别也是人表现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 2.观察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哪些异同:看看男女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男女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1-22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只有最后对与其他染色体显著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对染色体与什么有关?这对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提问:问题1 这两幅图哪张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张是女性的染色体?
问题2 男性的性染色体中,哪条是Y染色体呢?
问题3 Y染色体与X染色体形态大小有什么区别?
问题
4、在研究性别时,只考虑性染色体就可以了。那男性可以产生几种精子,女性可以产生几种卵细胞呢?
问题
5、那生男生女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看书、讨论 归纳 p40...41
问题
6、男女比例是多少?男女比例是1:1。
问题
7、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好,同学们回想小品中的妻子所言有科学道理吗?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
三、交流展示:
问题
8、同学们说的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模拟随机受精,看看是不是和理论结果一致。
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调查的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我们国家现在男性略多于 性,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四、归纳小结: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想尽量给学生机会,所以这节课的两个重点都分别设置了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生物教师队伍中的新手,在授课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改正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教学重点: 生物的变异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探究变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俗语说: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应了生物遗传现象的什么问题? 遗传现象的变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二、合作探究:
1、议一议:变异的普遍性: 看书、讨论 归纳 p43...44
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注意要强调变异应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
四幅图的参考分析如下:
菊花和玉米是植物,安康羊和果蝇是动物,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类牛物:四种菊花同属一个物种,但花瓣、颜色等性状各异;五种玉米也属于—个物种,玉米粒的颜色的性状不同;三只安康羊同属一个物种,但—只有角,另两只无角;二只果蝇同属—个物种,但复眼的颜色性状有差异。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2、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探究大小花生的变异现象:[ A.提出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吗? B.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假设。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大小这个性状存在着差异。
C.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参考方案如下:(一)目的要求
1.探究生物性状的变异。
2.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理解生物的变异和环境的关系。(二)材料准备
包括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粒。圆规、直尺等。
三、交流展示:
2.所测结果填人表格中。[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探究
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
专题复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教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种现象描写的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首先我们明确遗传和变异的结构基础。 一、 遗传和变异的结构基础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及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学案一的学习目标。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靠什么辨别“瓜”和“豆”? (生答)。它们各自的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什么?(生答:性状)。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师板书:性状)请同学们回顾课本p29的内容,完成例题精选1,并举例。 (找学生说例题精选1的答案并举例,师评价:你对概念理解的很透彻) 师: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生物遗传的结构是什么?(生:细胞核 师:板书) 是什么物质将细胞核和性状联系到一起的?(生:染色体、DNA、基因 师板书 表扬) 请同学们回顾课本p34,完善学案上的图解,并概括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生回顾课本――师巡视――生回答――师板书并评价) 在遗传的过程中,遗传下去的是基因还是性状?请同学们做例题精选3,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做题――师巡视――生回答――师板书并评价) 师适当提示在转基因鼠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经过我们的复习,你认为基因是虚拟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思考回答――师评价) 通过转基因鼠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那么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活动二。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p35内容,并思考基因在亲子间是怎样传递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做例题精选1。(找学生上台板演,师板书评价讲解)。 如果AA和aa分别控制着肤色正常和肤色不正常(白化病)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成的个体表现什么性状呢?请同学们回顾教材p38-39的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做例题精选2。 (生看课本――生做题――生回答――师评价板书) 人的性别也是一对相对性状,人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呢?请同学们回顾教材p43-44的内容做例题精选3,并思考:男女性染色体分别是什么?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看课本――生做题――生回答――师评价板书) 在学习活动二中第二题中,父母肤色正常但本人却患有白化病,这种现象称为―― 师板书 请同学们回顾课本p49-50页的内容思考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原因是什么?做例题精选1和2。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掌握的如何?请同学们迅速独立完成能力提升的题目。 最后,师讲解重点题目。师总结。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2、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遗传学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前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观察图21-1生物的性状,讨论:图中观察到的是番茄、家兔的哪些特征?对同种生物来说,同一种特征在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一样吗?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同种生物具
用心
爱心
专心
有的相似特征吗?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D)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 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 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A.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
【复习】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
(2)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
提出问题:生物的性状与遗传物质间有什么关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的?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阅读资料,寻找答案。(孟德尔)
3、认识基因与染色体(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用心
爱心
专心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4、分析基因的传递过程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相同呢? 分析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 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D.生物的遗传现象多与变异现象
第三课时
【复习】
(1)什么叫染色体?什么叫DNA?什么叫基因?(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生殖(4)子代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何处?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
(2)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3)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 【新课】
下面我们以人的上眼睑为例,研究以上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睑,耳垂等。
提出问题,讨论:以A或a表示控制上眼睑特征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在人体内会有几种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什么特征?同学们可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A与a结合,可能会有三种方式:AA、Aa和aa。
提出问题,讨论:若AA决定的性状是双眼皮,aa会决定什么性状?那么Aa又会决定什么性状呢?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是aa决定双眼皮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细胞中的成对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5.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双眼皮由显性基因决定,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 单眼皮由隐性基因决定,以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那么,基因为Aa,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会表现出什么性状呢?
在基因为Aa时,隐性基因a不能表现,只表现显性基因A决定的性状,所以Aa也是双眼皮。
提出问题,讨论: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人体几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归纳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以上述眼睑的特征为例:
示投影片:(1)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2)爸爸、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3)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4)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双眼皮;(5)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6)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7)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请同学们利用显隐性基因的知识对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
同学们对(1)(2)两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待征,这就是遗传。(4)、(5)、(6)、(7)几种情况中,孩子继承双亲之一的性状,同学们也能接受。那么,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么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是不是在调查中搞错了?孩子与双亲的上眼睑都不相同,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提问:父母都是双眼皮,体细胞中成对基因会有几种情况?
(1)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的后代?
(2)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或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
(3)假如,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这种后代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父母都是单眼皮,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要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理由。
1)、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A.25% B.50% C.75% D.全部
2)两株高果(G)南瓜杂交后,后代高果(G)和矮果(g)的比例是3:1,则基本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
A.GG和gg B.GG和Gg C.Gg和Gg D.gg和gg 3)多指(如六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如果父母双方的一方是多指(基因组成是AA或Aa)另一方正常,他们的子女会()
A.都患多指或一般患多指 B.一般患多指,一般正常 C.全部患多指 D.全部正常
D d D d 用心
爱心
专心
4)已知绵羊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两只白色绵羊交配后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请问:(1)两只白色绵羊和所生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2)它们第二胎生黑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生白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
5)(填图)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这一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解中,父亲的性状是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是_______,他们的子女可能产生的基因型有以下三种:①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②_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___%,③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这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没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_%。6)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是显性性状。
(2)如果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棕色小牛的基因组成。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只黑色小牛的可能性是。
(4)如果用一头雄牛与多头雌牛(基因组成为Bb)交配,共出生20头小牛,全部为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第四课时
6、人类的性别决定
提问:受精卵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起点,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有些遗传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一样?人类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还是母方?为什么男女比例总是接近于1 :1?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问题:人类的性别决定。
导入新课
1)定义:一般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还是发育成雄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生物的性别是由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控制的(多媒体显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构成图)
2)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问: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多媒体显示:
1、性染色体
2、常染色体/排列)。
3)性别决定的方式:XY型:雌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染性色体为XY。ZW型: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染性色体为ZZ。
人的性染色体为XY,在男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表示。女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多媒体显示4),以X、X表示。这就是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多媒体显示:XY型性别决定)
4)、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探讨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多媒体显示: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
讲解:亲代产生配子时,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雌配子,都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则产生两种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它们的比是1:1,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机会是相等的。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X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雌性,即女性。雌配子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Y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雄性,人类即男性。
由此,同学们可以知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后代的性别取决于父方。人类的生男生女,也是由父方决定的。
由于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同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同,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量与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也相同,因而子代整体的男
用心
爱心
专心
女数量比是1:1。
7、伴性遗传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2)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
人的色盲,血友病都属于伴性遗传。人的红绿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对红、绿色分不清。
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b)是隐性基因,正常色觉基因(B)是显性基因。等位基因B、b在X染色体上,因而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是随X染色体向后传递的。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可以有五种情况。
问:人群中的这些基因型,可出现多少种婚配方式呢?XX×XY, XX×XY,XX×XY,XX×XY,XX×XY,XX×XY 讲解其中有两种婚配方式不会出现色盲子女:XX×XY, XX×XY,另4种都会出现色盲子女。(多媒体显示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的婚配图解)。
XX×XY,XX×XY,XX×XY,XX×XY 请4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分别写出另4种可产生色盲的婚配图解。其它学生在笔记本上写这4种遗传图解。对学生的板书内容进行讲评。引导学生观察4组遗传图解。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问色盲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相比,谁多?(男性>女性),并共同分析原因。
8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禁止近亲结婚是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为什么将遗传病与婚姻法的规定联系起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遗传病。
(1)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为遗传病。
用心
爱心
专心 BbBBbbbb
B
bb
b
BB
B
BB
bBbbbbBbbb
BB
B
BB
b
Bb
B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时,人就会患某种遗传病。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其中一些遗传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
以前,遗传病一般是无法治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力图使发生变化的遗传物质恢复正常的活动来治疗某些遗传病。但目前大多数遗传病仍然不能治疗。
提出问题:遗传病不会传染,也不能治疗,对于它是否可以不管,随它发生? 我们不能治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遗传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患者给家庭带来了精神、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如何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2)禁止近亲结婚:
根据统计发现,近亲结婚,如表兄妹、表姐弟结婚,婚
后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生的几率高于非近亲结婚。如白化病,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3.5倍;全色盲,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7.9倍。我们国家某地有一个山村,由于近亲结婚的人多,出现了许多傻子,被称为“傻子村”。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遗传病发生的机会会增加?我们知道,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现出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但这种基因有可能递给下一代。血缘关系远,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近亲结婚,婚配的双方遗传基因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大。
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为了减少遗传病给家庭、个人带来的痛苦,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表兄妹、表姐弟结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练习】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血友病 B.白化病 C.色盲 D.疟疾
2、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A.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B.22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C.11条常染色体 + Y性染色体 D.22条常染色体 + X性染色体
3.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双亲中的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代中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雄果蝇眼色与亲代雌果蝇相同,则亲代雌果蝇、雄果蝇、F1代中雌果蝇、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aXa、XAY、XAXa、XaY B.XAXa、XaY、XAXa、XAY C.XaXa、XaY、XAXA、XAY D.XAXA、XAY、XaXa、XaY 4.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小资料
1.人类染色体数目的确定:
人类认识染色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882年,德国细胞学家弗鲁门(W.Flemming)在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核中有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把它称为染色质。1888年,德国解剖学家沃德耶(W.Waldeyer)将染色质称之为染色体。从此以后,人们对染色体的研究报告不断提出,人们知道了连多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那么,人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30多年前,遗传学家却一直不清楚。有的遗传学家提出人的染色体数目与大猩猩、黑猩猩一样都是48条。195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工作的美籍华人徐道觉博士意外的发现了人的染色体数目。一天,他对在常规组织培养下的细胞进
行观察,无意中发现显微镜下出现铺展得很好的染色体,杂色体数目为46条,而不是48条。后来,徐道觉博士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搞清了“奇迹”出现的原因,不知实验室的哪位实验员把配制的冲洗培养细胞的平衡溶液误配成低渗溶液,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容易涨破,所以染色体逸出,铺展良好,清晰可辨。遗憾的是,虽然徐道觉博士发现了人类染色体不是48条,而是46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坚持自己的发现。1956年,华
用心
爱心
专心
裔学者庄有兴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人的染色体是46条,并发表了实验结果。为此,庄有兴荣获美国肯尼迪国际奖。
2.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用心
爱心
人类遗传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了解遗传病监测与预防措施;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
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能力目标
走入社会,能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
◇情感态度
在社会调查中学会分工合作;
尊重和保护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
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
◆教学难点:
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知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对人类遗传病已经有了认识,所以学习人类遗传病顺理成章,对遗传病监测、分析和调查,也会感兴趣。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遗传病与先天病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病是在出生前发生的疾病。两者的区别是:
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有先天性,如遗传性小脑运动失调要到35-40岁才发病。
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就是胎儿时被病毒侵入引起的。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人类遗传病概念: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异常病。
单基因遗传病
◇概念: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分类:
●常染色体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染色体遗传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外耳道多毛症
◇特点:在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
多基因遗传病
◇概念: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举例:冠心病、无脑儿、唇裂、哮喘病、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型糖尿病。
◇特点:
●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易受环境的影响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概念: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常染色体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性腺发育不良症。
◇特点:此类遗传病症状严重,甚至胚胎时期就自然流产。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遗传咨询:方法步骤:
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产前诊断:
◇方法:●羊水检查,B超检查
●孕妇血细胞检查
●绒毛细胞检查
●基因诊断
◇优点:●及早发现有严重遗传病和严重畸形的胎儿。
●是优生的重要保障。
【社会调查】
遗传病的调查
◇一般程序:选择所要调查的遗传病→分组→选择熟悉的多个家系→汇总数据→计算发病率→分析遗传特点。
◇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调查患者家族,绘制家族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X
100%
某种遗传病的调查人数
◇时间安排:3月内完成。3月20日前完成调查活动,3月21-30日完成资料分析。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上的碱基序列,解读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其中主要是基因的位置和作用。于1990年启动,2005年测序成功,有5个国家参与。
人类基因组:包括24(22条常染色体+XY)条染色体。测定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大约由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3.0-3.5万个。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的意义:
◇
对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解读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细胞的生长、分化、个体的发育机制,以及生物的进化的机制。
◇
推动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产生经济效益。
◆小结:本节课讲了人类的遗传病及其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与人类健康的诸多问题。
◆作业:
()1.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D.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3.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4.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单基因遗传病低
B.由多对基因控制的C.常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
D.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5.21三体综合症、软骨发育不全、性腺发育不良症、苯丙酮尿症依次属于
①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②单基因隐性遗传病
③常染色体病
④性染色体病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6.在“调查人类某遗传病发病率”的实践活动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C.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7.某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其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家系成员
父亲
母亲
弟弟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舅母
舅舅家表弟
患病
√
√
√
正常
√
√
√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她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她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4
D.她的弟弟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l
()8.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进行的检测手段是
①羊水检查
②B超检查
③孕妇血细胞检查
④绒毛细胞检查 ⑤基因诊断
A.①②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10.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问题。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遗传病的调查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人的性别遗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生物遗传概率复习01-26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教学设计01-15
胎儿性别鉴定11-18
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制度09-09
第二章社会性别理论07-24
性别歧视广告案例分析10-15
b超胎儿性别鉴定方法07-12
性别比学习培训简报简报01-13
标记与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07-16
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责任书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