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精选8篇)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篇1

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空气主要污染源有:

⑴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空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空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⑵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⑶ 交通运输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空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空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空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 空气和食入含空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②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空气污染 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③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 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④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⑤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⑥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空气增暧,导致 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空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减轻空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构成了当今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 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空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 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空气的污染物数量。

②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空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空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 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空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可接受较多厂矿企业地逆温的地区和时 段,空气扩散稀释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较多的污染物,否则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因 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③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 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篇2

1 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

环境的质量监督检测管理对检测数据有具体的要求,需要在环境的监督检测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以具体的质量指标为依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分析,并且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检验的对象进行质量等级的划分。环境的质检管理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划分为采集计划的制定、质量的标准指标以及污染情况的判定几方面。采集计划主要是根据质检点所收集的实时数据相应的提取频率以及具体的采集数据情况而设定的。质量的标准指标主要是为了针对某一对象所选取的参数,以便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质量的判定主要是依旧相关的准则和指标对监测对象进行等级的判定[1]。

针对空气的质量评价是包括在环境整体评价的体系中的,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以多准则为基础的神经网络对于环境质评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研究等。另外,针对水环境的质评工作,评价的指标较多。地下水质量环境评价是针对地下水源进行评价的主要方法,它主要以地下水源中的主要成分与给定的标准水质进行对比,另外国内外常用的方法还包括物元分析方法、模糊数学防范、灰色聚类方法等。

2 水、空气污染的预测

国内外对于水、空气的污染预测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其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法、序列法、马尔科夫链法、小波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灰色理论法等几个方面。现代的发展将这些方法进行融合,这使得组合预测在目前的预测方式中占有主要的部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近几年全球的环境污染的预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以往统计预测的传统模式发展到了现如今环境与气象预测数据相结合的模式,其中简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说明,其具有自组织、自适应的独特能力,在神经人工网络中含有神经元的具体数量将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质量和结构。其在空气的质检中有多具体的运用,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其还是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误差因此在空气的预测中主要以模糊数学法为主[2]。

对水质的预测主要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主要采用的形式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电模型。针对河流水质,主要采用数学模型预测法,因为电模型法和物理模型法会受到自身性质的限制,从而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数学模型预测法是以计算机为主要预测设备,可以较为灵活的改变和完善预测的模型,从而达到精准度的最大化。另外灰色理论预测法曾被运用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质量分析工作中,并且对近十年的水质进行了预测,其效果也较为显著。

3 应急处理措施的加强

通过对目前水、空气污染现状的分析,增加对应急处理措施的实行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这对保持环境的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以应急联动为中心,开发了许多针对环境污染的应对方法,另外现有的水、空气污染控制方法也为应急预警和监督检测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3]。但是就目前环境污染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污染应急处理工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

(1)要在思想上增加重视,增强环境维护意识。从根本上加强环境污染应急工作的执行力度,使社会的稳定、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国家的安全发展得到保障。(2)要加强预案和演练。认真组织水、空气污染管理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救援方案和应急管理进行分级的培训,以此来提高预案能力和应急行动能力。(3)要积极引起先进的科学技术。要以先进的技术和专家的专业分析为基础,实现民主、科学的决策。(4)要对污染的现象进行控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加大对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及时的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阻止。因此,需要对新进技术和设备设施进行推广,依靠科技的力量,对污染源进行检测和管理,把污染的伤害降到最低。

4 结语

环境的污染不仅会直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目前我国水以及空气污染的现状分析,加强环境监控,建立完善的应对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我国水、空气环境评价为出发点,对水以及空气的质量预测和管理模型以及应急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环境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影响,因此,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胡亚,朱军,林珲,等.基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空气污染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3,23(7):728-734.

[2]蔡岚.空气污染整体治理:英国实践及借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2):21-28.

家庭电磁污染的防治方法 篇3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

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即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电磁污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磁辐射可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营养保健防治

在家庭之中,要预防电磁污染,除了正确和适度使用各种电器和电子类设备之外,还要从营养保健饮食方面着手进行防治。

1.蔬菜类油菜、青菜、芥菜、雪里蕻、卷心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有抗污染损伤的功能。胡萝卜、豆芽、番茄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经常吃这些蔬菜均有利于抗电磁污染。实验研究表明,真菌类食物诸如金针菇、香菇、猴头菇、黑木耳也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抗电磁污染作用。

2.水果类绝大多数水果都有抗污染功能,常食有益而无害。水果为什么能抗污染呢?因为水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纤维和微量元素,更为重要的是水果中含很多活性成分,正是这些活性成分在抗电磁污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橘类水果中的萜烯类和浆果中的鞣化酸能激活细胞中的蛋白分子,把电磁污染后变异的癌细胞裹起来,并利用细胞膜的逆吞噬功能,将致癌物排出体外,阻止了致癌物对细胞核的损伤,保证了基因的完好。

3.饮料在众多的茶饮料之中,绿茶具有很好的抗污染作用。因为绿茶中含有效的抗氧化剂儿茶酚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使副肾上腺皮质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也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提振精神。枸杞茶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钙、铁等元素,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菊花茶或者蜂蜜菊花茶也都具有明目清肝养肝的作用。这三种茶对抗电磁污染尤其是对“电脑族”预防辐射和缓解眼睛疲劳作用显著。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篇4

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城市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责任,是目前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中应承担政策

调控、协同治理、监督管理、考核问责等责任。由于长期奉行GDP 至上主义,各级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存在主体地位缺失、政府间协作低效、社会参与不足、监管方式虚化、问责机制不健全等缺憾,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构建有效的政府城市空气污染防治责任体系。

〔关键词〕

空气污染治理;责任缺失;履职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1-0044-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14ZDA030〔作者简介〕姜晓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亚珠,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由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诱发的社会焦虑和社会矛盾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治理面临的现实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是当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深受群众责疑的履职缺失,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依法明确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职能,明确履职缺失,提升履职能力,构建有效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政府责任体系。

一、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法定职能

近年来,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大众谈“霾”色变,社会舆论普遍追问政府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是否尽责,并由此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不力的抱怨和不满。这不仅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也容易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因此,依法梳理政府在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中的职能定位,明确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

中的责任,是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空气环境污染能力的前提。

职权法定是政府依法行使职权的前提。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并突出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可见,防治城市空气污染是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内容。综合分析上述法律、法规,并结合政府行政行为的

· 44·

一般规律,可以将地方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职能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调控体系。政策调控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有效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在加强空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政策与之配合。即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引导,以搭建空气污染防治的制度环境,明确各方责任与行为边界,引导人们的行为方向。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分区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举措无不是在利用政策调控手段来控制空气污染行为。

第二,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治理机制。空气的流动性和污染源的多样性使得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十分必要。一方面,要提高政府间协作治理能力。地方政府不仅要切实履行保护和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的职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还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区际之间的合作,做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

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强调“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的行为偏好,鼓励全民参与治理,培养全民保护空气环境的自觉性,促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形成。

第三,构建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系。监督管理是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最主要的职责,当前实行的是统一监管和分部门监管相结合的体制,即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统一监督管理下,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大气污染防治法》设专章,从排污项目建设审查批准、排污报备、征收排污费制度、排污许可证、限建限排限期治理、污染处理设备淘汰制、应急处理、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对政府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具体权责做了规定,概括起来包括强化源头控制、加强执法监管、强化监测防控、加强扬尘整治和汽车尾气防治等职责。从监管对象来看,既包括对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排污行为的监管,也包括对政府自身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的内部监管,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偏离治理目标的行为。

第四,构建空气污染防治考核问责机制。对责任履行的考核问责是保障责任落实的关键。政府既是考核问责的主体又是考核问责的对象,既要对企业、社会组织、公民违反大气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追责,又要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履行了职责、履职效果如何进行考核问责。《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的违法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停止生产或使用、责令停业关闭,处以罚款或警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法第六十五条也规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此我们更强

调对政府责任的考核,因为政府责任履行到位意味着有悖于治理目标的行为将得到遏制,治理成本将大大降低。上述四项综合职能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空气污染防治。

图1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

资料来源:依据《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

当然,也可以根据空气污染源的不同,对政府部门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具体责任分工进行划分。如:由工业点源和火电厂等造成的固定源污染防治责任主要涉及环

· 54

·

保部门、城建部门、发改委、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无组织排放的城市面源污染和扬尘污染形成的面源污染,责任主体则主要是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和交通部门;机动车等造成的移动源污染防治责任则由环保部门、城建部门、交通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承担(参见图1。

二、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责任缺失

尽管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有出现“十面霾伏”的严重趋势。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报告》对“十一五”期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其中好的城市占10.67%,差的城市占75.80%,极差的城市占13.52%。〔1〕究其原因,与各级政府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职责缺失与履职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重权力轻义务,主体地位缺失。目前有关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虽然明确规定政府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主要责任主体,但偏重对政府监管权的授予,忽视对政府防治空气污染义务的设定。如《环境保护法》对政府环境监管权的授予比较充分,但对政府城市环境污染防治责任界定模糊,对政府责任落实路径缺乏可操作性,相关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概括式的表述,把责任更多推给企业和公民,导致各级政府防治城市空气污染的责任虚化,责任主体地位弱化。《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企业和公民的法律责任作了十八条的详细规定,而对政府因监管不当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只用了两条来说明,现实中除非发生重大空气环境安全事故,否则因行政低效、环境决策失误等情形去追究政府责任的可能性不大。简而言之,立法“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重政府环境管理轻政府环境服务、重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轻对政府的问责”〔2〕,这势必淡化政府的空气污染防治意识,进而削弱治理力度,导致政府空气污染防治意识与污染治理执行的双重缺失。

第二,政绩利益驱动,政策调控乏力。以空气污染防治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切入点,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增长质的追求。然而空气污染具有渐进性,地方政府往往不太

重视。在强调以地方发展速度相对绩效排名决定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中,地方官员为了出成绩赢比赛,本能地忽视空气环境责任,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长远利益置于眼前利益之下,更多地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表现为牺牲环境利益,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加之,我国地方主要领导任期过短,而环境问题又具有滞后性,大多数环境危害在数年后才会显现,我国环境问题终身追责制尚未建立,更加剧了地方官员任期内的不负责行为。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空气污染防治政策调控乏力,重后端治理轻源头防范,重污染处罚轻治理引导,导致治理结构失衡,最典型的表现是排污收费与治污成本倒挂。我国实行的是以筹集污染治理资金为目的的排污收费制度,但由于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征收面窄(参见表1,难以激发排污者为降低成本而寻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治理污染的积极性,旨在引导排污者治污的政策异化为用经济手段诱导企业购买排污权的“恶法”,凸显空气环境外部性问题突出。

表1空气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 序号名称文号发布部门征收种类和标准 1 关于调整氮氧化 物氨氮排污费征 收标准和试点实 行差别政策的 通知 粤价 〔2013〕 102号

广东省物价局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1.氮氧化物(NOx排污费 征收标准,每污染当量由 0.60元提高到1.20元;2.氨 氮(NH3-N排污费征收标 准,每污染当量由0.70元提 高到1.40元 2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的通知 津价管 [2010] 210号 天津市物价局 天津市财政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每

公斤由0.63元调整至1.26元3 关于调整排污费 征收标准的通知 冀价经费 [2008] 36号 河北省物价局 河北省财政厅

废气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提高到1.2元/污染当量 4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排污费征收标 准的通知 皖价费 [2008] 111号 安徽省物价局 财政厅

环保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提 高到1.26元/公斤 5 关于调整二氧化 硫和化学需氧量 排污费征收标准 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发改价 格 [2008] 2514号 云南省发改委 财政厅 环保局

1.化学需氧量排污费的征收 标准提高到1.4元/当量;2.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提 高到1.2元/当量 关于调整我省二 氧化硫排污费收 费标准及有关事 项的通知 晋价行字 [2008] 66号 山西省物价局 财政厅 环保局

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提 高到每公斤1.26元

资料来源:依据广东省《关于调整氮氧化物氨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试点实行差别政策的通知》、天津市《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河北省《河北省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安徽省《关于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云南省《云南省关于调整我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山西省《关于调整我省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整理。

第三,责任边界模糊,政府间协作低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但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空气污染防治的难度,也

决定了打破层级与区域藩篱,促进各级政府间联动治理的迫切性。然而目前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同级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防治中权责不明晰,协作治理机制缺失。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别、利益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出现政策执行偏差, · 64 ·

政策效果打折。如在环保部门给出抗霾攻坚战时间表后,不少城市纷纷争当重污染城市,拖延达标期限,“重污染城市”瞬间变成和贫困县称号一样的“香饽饽”,也增加了“被达标”的风险〔3〕;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导致规制权分散、效率低下,职能分割、各自为阵,部门利己主义、权力腐化等现象。同一空气流域内的政府之间由于责任意识差异、履责能力不同和利己考虑,导致空气环境的“公地悲剧”。

第四,利益协调失衡,社会参与不足。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政府、企业、社会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由于其各自的“经济人”属性决定着它们同样会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形成与执行中,构建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生态补偿与激励机制。当前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动力严重不足。如企业超标排污违法成本较低,严格履责保护空气环境获得的支持度也不高,空气环境负面影响的处罚与正面影响的激励失衡,排污者和施治者权责配置不当,空气污染的外部效用没有内化,很难激发企业防治空气污染的积极性。此外,尽管政府在设立门槛、政策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但在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将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给环保公益组织以给予其更多的发声权和成长空间、促进其实质性发展方面做得依然不够。环保公益组织利益表达失声,成熟度不高,部分组织实际已名存实亡。环境决策中公民参与途径障碍重重,参与深度与参与效果不佳,公民环保权益长期被漠视或损害,对政府多有抱怨和不信任,极端维权行为时有发生。总之,由于政府整合社会力

量保护空气环境的利益驱动与协调激励机制缺失,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防治呈现出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环保公益组织力量有限、公民个体参与碎片化的状况。

第五,监管方式虚化,执行力不足。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是实现空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基础。美国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4〕在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落实保护与改善空气质量责任的监管中,往往以工作汇报、领导考察、查阅管理运营资料、定期考察等形式为主,缺少专业化的、持续性的、不定期的考察,缺乏长效机制,监管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对政策措施的宽松执行或变样执行。这样的监管方式不仅给污染者开了后门,也容易使权力异化,产生权力寻租。2013年,环保部对北京29家企业的暗查中发现有22家存在超标排放问题。〔5〕而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许多地方将监测点选在空气质量好的地点,并采用各监测点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来评价本地区的空气质量,以实现达标目的,这是对政策措施的变样执行。监督缺位、执法不力是对空气污染行为的放纵,势必付出昂贵的代价。

第六,问责机制不健全,生态问责乏力。对环境责任的考核问责是落实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相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各级地方政府既是空气质量的监督者,也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但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对监督者的身份认同更多,常常忽略自身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主体角色,重对企业等监管对象的环境责任追究,轻自身环境责任的担当。大多数地区没有把空气污染防治内化为官员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即使一些地区有这方面的考核内容,也多是对静态投入量的考核,缺少动态投入效率和效果的追问,地方官员多出于自身政绩的考虑,不惜牺牲空气环境换取政治资本。

三、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政府履责能力提升

“任何政府都需要建立一套责任机制,这样才能在社会广泛的支持下进行运作。”〔6〕在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围绕“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履行责任-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构建各级政府责任体系,是提升政府空气污染防治能力的基本前提。

第一,以完善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法治理空气污染。要适应目前空气环境保护发展形势,加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措施,增强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制度化与规范化。首先,立法要进一步明确各方主体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着重将政府责任具体化、详细化;增强政府责任主体意识,明确政府责任实现路径,为责任落实与问责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加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弥补现行法律的空缺,完善空气环境立法。尽快将散见于行政规章的“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上位法支撑十分必要。各地亦应依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紧研究出台地方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明确地区空气质量目标和行动路线,落实本地区空气污染防治中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推进地方空气污染防治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第二,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发挥财税激励作用。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环境经济政策是促进环保技术革新、降低空气污染防治成本和行政监管成本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外在约束”向“内在约束”、管制型环境政策向治理型环境政策的转变。首先,加大可持续性财政投入,保障空气污染防治财力基础。设立空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完善空气污染处理设施、公害防治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研发、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为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物质支撑。其次,创新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本。通过环保债券、环境保护基金、排污权抵押、环保信托、绿色信贷、项目运营BOT模式等,建立多元化的空气污染防治投融资机制,化解环保资金短缺的困境,增强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主动性。最后,完善排污税费政策,有效发挥税费杠杆效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严格执行“排污

· 74 ·

即收费”,平衡排污费与治污成本。适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形成对排污者具有实质刺激作用的成本压力;对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的产品征收产品费,如

含铅汽油;区分同类产品的环保性质,实行差别税,通过这些政策来调节生产,引导“清洁消费”;补贴是激励排污者治理的一项可行措施,但其违背严格意义上的排污者付费原则,应代之以执行鼓励金制度,即对违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的主体征收附加费,而严格落实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措施的主体则给予奖励,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交易市场,探索排污权交易模式,实现市场调控下的排污量再配置。

第三,以项目监管为重点,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将空气污染问题解决在源头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治理成本的理想途径。首先,强化审批环节中的环评前置。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同时计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对环评不合格的项目坚决不投产,停止在建或即将投产的重大污染违规项目。合理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使用成本,降低机动车使用率,发展智慧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其次,强化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加强施工工地、矿山的扬尘环境监管,推行清洁生产、低尘作业;对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餐饮经营场所,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对家庭及个人推广使用家用型吸油烟机;加强城郊结合部面源污染治理,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确定重点监控区,严禁秸秆焚烧和垃圾露天焚烧;扩大绿化面积,持续推进居住区绿化、道路绿化、立体空间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其三,鼓励能源结构调整。在工业企业推广使用电、气、清洁煤、洗煤、焦炭等清洁燃料,加紧工业排放的净化设备检查、改造升级。采用清洁能源集中城市供暖,限期拆除分散供热设备。逐步提高车用燃油品质,加速淘汰含铅汽油,研发和推广乙醇、甲醇、丙烷、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料电池、太阳能等替代燃料,尤其要重视对年平均行驶里程长、使用率高、集中运行于城市交通繁忙地带车辆的排污控制,对公交车、出租车等推广清洁能源、安装机外净化排气装置。其四,加大对高污染源企业的整改。对能耗高、污染大、布局分散的行业进行调整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压缩过剩产能。对布局不合理的产业,限期搬迁或转产。大力培育环保产业,支持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与投产,促进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四,以厘清权责为关键,提高政府间协同共治能力。空气污染防治需要政府间的纵横协同作战,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区域统一调控的矩阵管理模式。首先,要纵

向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空气污染防治责任。中央政府从宏观上就全国空气环境治理问题作全局性部署,对地方政府空气污染防治进行监管,并承担以下具体责任:健全空气环境治理制度框架;制定空气环境治理总体战略;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并逐步淘汰过剩产能;构建空气环境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估指标;承担空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责任;建立中央空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监督地方政府的防治工作,并通过提供资料数据、技术支持等指导和协调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规划,减少环境决策失误。地方政府承担辖区内空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实施责任,地方财政划拨专项资金以弥补中央财政投入的局限。其次,明晰横向权责,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区际合作。将过度分散的管理权适度集中,改善多头管理造成的“权力争抢,责任互推”情形。对不同污染源责任部门在空气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中承担的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空气流域内的空气质量管理协调机构,建立空气协作治理的地方法规体系,加强政策体系的衔接性和一体化,实现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加强同一空气流域内空气质量特征、污染来源、移动规律的研究与监测,共享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分解落实责任目标,制定联防行动计划,避免信息壁垒和以邻为壑的现象,形成以空气流域管理机构统筹指挥与行政区域治理相结合的,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空气污染防治机制。其三,以行政协议为依托,构建责任落实机制。要通过订立行政协议的方式,厘清上下级间、区际之间、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和目标责任,形成公法契约,推动空气环境目标的实现。

第五,以利益协调为核心,扩大城市空气污染防治中的全民参与。吸引全民参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来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从而使分散的利益偏好转变为整体的利益偏好。”〔7〕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的原则,提高企业排污成本和治污激励,加大企业环境责任宣传,采用上述经济手段,提高企业治污动力,引导企业自主治理;其次要鼓励并扶持环保公益组织、高校环境研究基地、环保企业的发展,将政府的部分空气污染防治职责转移给社会组织,促进其实质性的成长;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公民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在环境立法、环境影响评价中畅通言路,充分听取并吸收公民有益建议,在空气环境监测中调动公民监督检举力量,通过价格税收杠杆,培养公民“绿色消费”习惯,引导公民

由被动式接收空气环境信息向主动参与空气污染防治转变,由空气治理的旁观者向责任主体转变。

第六,以空气质量监测为抓手,提高污染预警能力。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是发现城市空气污染源,构建预警和激励机制的基础。首先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全面、科学地掌握不同地区空气污染物成分差异、季节特征、扩散规律,解析污染物形成机理与来源,推进区域空气污染观测数据共享与经验交流,为空

· 84 ·

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要按照动态监测、实时报 告、及时预警的原则,提高空气污染检测频率,及时发现 并控制污染物对空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三,要建立空气 污染预警应急网络指挥中心,各级政府配备应急设施,规 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流程,简化行政报告程序,地方政府 “先行先动 ”,做到应急有序、防治有效。其四,要提高 空气环境影响综合评估能力,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空气环境 污染源普查、污染现状调查、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调查,丰富空气环境统计数据,定期开展空气质量与生态 环境变化评估及环境经济核算,为环境决策提供支持。其 五,构建城市空气质量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效、及 时、便捷的空气环境信息查询,辅之以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 开; 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在全国以及省、区、市范围内公 开城市空气质量信息,通过排名对比的方式形成空气污染 防治的外部压力;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对涉 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以及重污染企业,细化信息公 开内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严格重大空气污染事故信息公开上报时限,争取防治及舆 论的主动权。第七,以考核为牵引,构建责任落实机制。考核问责 是落实政府责任,持续改进绩效的有效工具。首先要建立 分类考核机制,分地区、分部门综合考核各级政府履行空 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篇5

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污染对策的研究

汽车排放污染是汽车三大污染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污染已变成公害,严重地污染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防治污染、净化环境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通过分析汽车排放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对策.

作 者:杨玉林 程雨梅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7“”(9)分类号:X51关键词:汽车污染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污染与防治的学习心得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及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室内装修的流行,随之而来的就是装饰装修材料大量应用,由于修材料良莠不齐,再加上房间密闭性提高、空调的大量使用,在感官和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与前辈相比,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们用一个手指就可以控制室气候,然而我们室内环境质量有时并不乐观。据报道,国家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对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居民新装修房进行了监测,没有一家能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国际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人们所患疾病的超过60% 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由此可见,人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中,长期接触由装饰材料释放的污染物,会极大的伤害我们的生理健康。

室内空气质量的定义,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观点,质量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质量,反之,就是低质量。健康的室内环境主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是指在室内环境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中,不仅要满足的消费者的生存、和审美的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需求。现代装修中所运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大都采用合成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粘合剂、油漆、涂料等。这些材料在装修初期,尤其是装修后头的6个月,可散发大量甲醛、甲苯、苯乙烯、甲醇、酚、磷苯二甲酸二丁酯、氯乙烯、氡等多种有害物质,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所谓“凶宅”、“鬼屋”或“风水不好”的房屋,不少是积累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缘故。

甲醛主要来自于胶合板、刨花板、各种塑料贴面等,胶粘制品、绝缘、保温材料和家具中,均可释放出甲醛。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它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室内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如胶合板、刨花板、各种塑料贴面等胶粘制品、绝缘、保温材料和家具中,均可以释放出甲醛。我国居民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为0.08 mg/m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30mg/m3时可当即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除了以上一些研究中的发现以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甲醛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染色体和DNA的损伤,甲醛在多种动物和体外多种培养细胞中可引发染色体断裂、DNA分子点突变、及细胞恶性转化,这也是其致癌作用的基础,当然这些作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环境浓度。

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属芳香烃类。苯及其同系物大都是无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常以蒸汽态存在于环境中,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甲苯、二甲苯的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引起黏膜刺激;苯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吸道,并在体内神经及骨髓中蓄积,破坏造血功能(红、白血球的破坏使血小板减少)。长期接触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血液病等;室内浓度过高时,人在短时内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会导致死亡。家庭装修材料和家具中的各种油漆、涂料、有机溶剂、合成纤维都能释放出苯及其同系物。这些物质的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神经衰落症候群;

二、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可以引起血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表现;

三、对皮肤造成损害,可以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疱疹等;同时长期接触苯及其同系物,还可以引起白血病。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它往往是从花岗岩、水泥、粘土、砖瓦、煤渣等建筑装饰材料中的镭、土(金字旁)衰变释放出来的。氡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也可以导致白血病、皮肤癌等其他疾病。科学研究表明,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辐射伤害的55%以上,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世界上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氨属于碱性物质,它对所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组织细胞的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氨气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恶心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氨在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呼吸停止。

室内环境中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大量增加。另外,室内环境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大部分都用氨水。

经检测,天然石材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镭、钍、钾三种放射性元素。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内辐射与体外辐射。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分别从地基土壤中析出、建筑材料中析出和户外空气带入室内。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惟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氡原子在空气中的衰变产物被成为氡子体,为金属粒子。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而诱发肺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除了上述室内空气污染物之外,还有酚、甲醇、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污染物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室内空气污染的识别:

1.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

3.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不愿意回家;

5.家人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7.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或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8.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一些生命力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9.家养的宠物猫、狗、鱼莫名其妙的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

10.一上班就有感觉喉疼,呼吸道发干,头晕,容易疲劳,下班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同楼其他工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

11.家庭和写字楼的房间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半年仍然气味不散。

虽然卫生部门倡导人们树立绿色装修理念,倡导简洁质朴的装修方式在居室装修,而许多人并不注重实用,却过于强调视觉效果,把居室装饰得像一个展厅,也有人一味追求豪华、高档。实际上,很多豪华品、奢侈品、稀有品,可能就是污染的来源。其实,装修应该把实用、健康、环保放在首位,树立简洁、质朴的装修理念,少使用人造材料,多利用 自然 元素。绿色设计必须重视对多功能环境、健康环境、生态环境的应用研究;要知道绝大多数装修材料都是有污染的,只不过是品质不同而程度有所不同。可以说,装修就必然产生污染,污染的程度往往与装修工程量的大小有关,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度装修,并谨慎地从设计施工到建材与家具的选用各个环节加以考虑。选择合格的环保材料首先,要对材料的基本构成、物理化学性质、国家标准主要参数、品牌、权威认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多看(资料),多问(有经验者),多跑(市场)。

板材 市面上常见的板材有:(1)实木板,这类板材不使用粘合剂,环保性最好。但由于造价高,而且工艺要求高,在一般装修中使用并不多。现在普遍使用的板材都是人造板。(2)夹板,也叫细芯板,由多层薄板胶贴热压而制成,是目前手工制作家具最为常用的材料。(3)细木工板,俗称大芯板,是由两片单板中间粘压拼接木板而成。(4)刨花板,是用木材碎料为主要原料,再渗加胶水,添加剂经压制而成的薄型板材。(5)纤维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材,按其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低密度板。(6)防火板,采用硅质材料或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料,与一定比例的纤维材料、粘合剂和化学添加剂混合,经蒸压技术制成的装饰板材。(7)三聚氰胺板,一种墙面装饰材料。由以上可知,人造板材都程度不同地含有化学污染物。

为了改善、消除居室空气环境污染,保护人群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室内装饰材料及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卫生法规建设。国家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生厂加工。对生产室内建筑装修材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卫生监督。

第二;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等手段,稀释和扩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新房装修后的6个月内尽量不要入住。同时应该将新房的窗都打开,扩散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大量的有毒气体。平时居家时,应尽量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量。

第三;慎重选择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应该尽量选择天然的或者无机的制品。,如木质地板、磁砖围墙、纯毛地毯等,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装饰材料,以减少有害物质释放于居室的空气中。

第四;注意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按照安全、健康、简捷、舒适的原则进行设计,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减少人造板材用量,防止过度装修,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第五;加强群众对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的认识。在中国大部分群众并没有在新房装修好后请有关部门进行社内环境监测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很多人在房屋装修之时就已经搬进新房居住。所以有必要加强教育,让群众认识到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

第六;居室入住前应请专业环境监测人员对其进行检测,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居室环境质量要求后方可入住。

第七;利用植物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经研究表明,有些花草叶片的背面有微孔道,可将室内毒物吸入花草体内,最终被根部吸收,变为花草的营养。如芦荟、吊兰可清除室内甲醛污染,铁树、菊花可以清除室内苯的污染,月季、蔷薇有较强的吸附硫化氢、本、苯酚、氟化物、乙醚等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叶片硕大的观叶植物,有吸收室内80% 以上的有害气体的奇功,被誉为神通广大的治污能手。

因此,为了创造一个优雅、舒适、卫生的家庭环境,可以在居室中有针对性地栽植不同的花草。

比如:1,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等:能吸引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

2,芦荟、吊兰和虎尾兰可清除甲醛;

3,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等可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

4,虎尾兰、龟背竹和一叶兰等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

5,天门冬可清除重金属微粒;

柑桔、迷迭香和吊兰等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吊兰还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

6,绿萝等一些叶大和喜水植物可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极佳状态。

7,杜鹃花、郁金香、百合花和猩猩木等可吸收挥发性化学物质

总之,现代居室环境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已提高到一个至关重要水平,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必须对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的质量加强监控,研发消除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新方法、新措施,加快绿色环保建材的开发,加强室内通风,使污染物及时排除。

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篇7

一、室内甲醛污染的危害及来源

1. 室内甲醛污染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的, 对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性的有害气体, 其易溶于水, 但有很强的挥发性, 是当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呼吸道、眼睛、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会导致各类过敏症状。其次, 甲醛与空气游离的氯离子化合会生成二氯甲醛醚, 是危险的高致癌物质。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600ppm以上就会导致呼吸道验证, 浓度进一步增加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呼吸道病症并导致恶心、呕吐, 当甲醛浓度超过30mg/N3时, 会直接使人中毒死亡。长期在甲醛环境中生活, 会导致呼吸道与皮肤癌症患病几率远高于常人。

2. 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

通常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来源来自于建筑与装修材料产生的污染, 通常是含有机合成物质的材料会释放挥发性气体类污染物, 甲醛与苯是主要的污染成分。产生甲醛污染的材料通常有以下几类:

(1) 隔热材料。隔热材料一般分为无机与有机两类。无机隔热材料主要是石棉、矿棉和玻璃纤维, 这些材料一般不造成甲醛污染。另外一类则是有机隔热材料, 主要有聚苯乙烯、聚氨酯等合成材料制成的泡沫塑料等。这些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泡沫塑料在较高气温下会分解, 而且使用较长时间后, 也会自行分解出甲醛、苯和氯乙烯等有害气体。

(2) 壁纸及粘结剂。当前, 墙面装修中壁纸是最为常用的一类材料, 壁纸的材料有些采用化纤纺织而成, 本身会释放甲醛等污染物。另外, 黏贴壁纸所用的粘结剂更是产生甲醛与苯类有害气体的一大污染源。这些粘结剂多含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者聚乙烯醇甲醛等物质, 在凝固过程中会挥发大量甲醛, 凝固后随着时间老化后也会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3) 涂料。涂料的成分中包括颜料、溶剂、成膜物质等, 较为复杂。其中的溶剂大多是挥发性很强的有机合成物质, 这些溶剂的作用是将成膜物质溶解, 易于涂抹, 在涂料被涂抹并成膜凝固后, 这些溶剂就会在这个过程大部分挥发, 因此造成严重的甲醛以及其他类有害气体污染。

(4) 人造板材。人造板材是采用木材碎屑与胶黏剂制造的再生材料, 其胶黏剂主要为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 这些胶黏剂会挥发处大量甲醛, 可以说是室内甲醛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与涂料等其他污染源不同之处在于, 人造板会长期持续挥发甲醛气体, 其释放量大、持续时间长。

二、室内甲醛污染的监测手段

甲醛测定的方法有比色法、色谱法、电化学法、荧光法等。其具体特点如下:

1. 比色法

也称为分光光度法, 由于性价比高, 是应用最广泛的甲醛检测手段。有专门的国家标准GB/T 1802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对其操作与试验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其测定步骤如下:

(1) 获取待测甲醛溶液。采用酚试剂水溶液作为吸收液, 一般采用0.1g酚试剂融于100ml的蒸馏水中, 每次取5ml溶液稀释至100ml作为吸收液。酚试剂溶液配置后可以保存, 但为了保证准确度, 稀释的吸收液必须检测前调配。

(2) 显色测试。利用硫酸铁铵溶液对甲醛酚试剂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显色, 采用10g/L浓度硫酸铁铵溶液, 与待测溶液以1∶10的比例进行滴定, 并加入待测溶液两倍体积的0.1mol/L盐酸。之后, 将溶液在常温下静置20分钟, 在可见光范围 (400nm~760nm波长) 进行扫描, 获得吸收光谱, 然后根据分光光度试验规范要求, 获得多组不同显色时间的吸收光谱, 进行甲醛浓度标定值的比对。

2. 色谱法

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是利用涂有2-硝基苯肼的担体在酸性条件下, 吸附空气中的甲醛生成稳定的甲醛腙, 经CO2脱洗, 利用氢火焰离子化验进行检测。液相色谱法在获得甲醛腙之后, 用CHCl3进行提取, 用稀释甲醇脱洗, 经色谱柱分离后在流动相中测定, 其灵敏度高但成本高昂。离子色谱法以氢氧化钾溶剂作为介质, 将甲醛氧化成甲酸, 通过测定甲酸离子浓度来测定甲醛浓度。

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分为示波极谱法和吸附伏安法。示波极谱法利用甲醛与氨以及乙酰丙酮的反应物在电极上还原产生的还原波进行甲醛浓度的快速标定。吸附伏安法则利用缓冲溶液获得甲醛与格式试剂的反应物吸附在电极表面, 产生的伏安特性变化来进行甲醛的监测。

三、应对室内甲醛污染的防治手段

1. 污染源的控制

根据上文所述, 甲醛的污染源主要是隔热材料、壁纸、粘结剂、涂料和人造板, 其中最主要的是涂料与人造板。防治甲醛污染的第一步, 是对这些污染源材料的控制。首先, 隔热材料应尽量避免选用有机材料, 以矿棉与无机纤维进行替代。壁纸也尽量选取天然织物, 壁纸以及其他装饰件的粘结剂要选用甲醛含量低的。涂料除了溶剂型的, 还有乳液型、粉末型和水溶性等其他类型的, 应综合考虑尽量选用低甲醛的涂料, 在室内粉刷后, 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通风, 将涂料与粘结剂挥发的甲醛发散。对于人造板, 则需要进行后处理, 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使用前对人造板进行氨气蒸熏处理, 或者在人造板表面涂刷含尿素、联氨成本的涂料吸收人造板释放的甲醛。

2. 室内通风与装置净化

在装修后未入住之前, 一般住户都会进行自然通风, 但是如果入住后监测发现甲醛浓度超标, 则需要借助装置通风与净化。装置通风可以采用空调或者风机管道, 需要注意的是, 要将影响通风效果或者拦阻导致通风死角的家具等敞开, 并将依然挥发甲醛的家具移出处理。另外也可以借助空气净化装置, 如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负离子发生器以及内置可更换吸附片的空气净化装置。

3. 吸收净化法

(1) 溶液吸收。甲醛易溶于水, 但是挥发性也较强, 因此采用可以与甲醛生成稳定的挥发性低的化合物的试剂溶液进行吸收是当前净化甲醛的一种手段。最常采用的化合物有谷氨酸钠和高锰酸钾溶液。谷氨酸钠溶液可以用味精进行调配, 其与甲醛反应生成甲基胺类, 不过其反应速度较慢。高锰酸钾有强氧化作用, 且可以与甲醛迅速反应。另外, 还可以利用茶水吸收甲醛, 以绿茶效果最好, 其吸收甲醛后, 颜色会明显变深。

(2) 植物吸收。一些适合做室内盆栽的植物有甲醛的指示作用以及净化作用。可用于吸收甲醛的净化植物有吊兰、芦荟、虎耳兰、密叶蔓绿绒等, 其中吊兰尤其是金边吊兰有较强的吸收甲醛的功能, 芦荟等次之。同时, 吊兰吸收甲醛后, 自身会出现损伤, 也可作为甲醛指示植物。芦荟则拥有较强的生命力, 能够长时间进行净化。

(3) 吸附净化。有两种, 一种是物理性吸附, 多利用活性炭等带有细微孔隙的物理吸附片进行吸附, 还有一种是利用表面涂有能与甲醛发生反应的氨基化合物进行吸附。活性炭吸附材料不仅对甲醛, 还可以吸附其他细微固体空气污染物粉尘, 化学反应吸附材料则对甲醛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四、结语

探讨汽车空气污染与防治 篇8

【关键词】汽车;空气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03-01

目前,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汽车造成的污染有交通扬尘、尾气排放,尾气中细小的颗粒物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坏肺部;当颗粒有毒时,可能导致癌症,刺激皮肤和眼睛,造成皮炎、眼结膜炎。可见,汽车排放的有害废气,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及时研究造成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一、汽车排气污染

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来源。汽油车排放物中,氮气约占71%、二氧化碳14%、水和水蒸气13%,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占1%~2%。其污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从排气管直接排出的废气,主要的有害物质是CO、HC、NOX;二是曲轴箱窜气,即从活塞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中漏出,再经过曲轴箱通气孔排出的可燃混合气体,其主要有害物质是HC;三是燃油箱盖、燃油箱通气孔、油管等连接部位蒸发出的汽油蒸汽,其主要成分是HC。另外,汽车排放出大量的CO,产生温室效应。

2.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汽油车排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等。一氧化碳(CO)是汽油机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阻止氧的输送,使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造成死亡;碳氢化合物(Hc)是发动机排气中的未然尽的燃料分解的气体,以及供油系中燃料的蒸发和滴漏。碳氢化合物(Hc)只有在高浓度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它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组成成分。光化学烟雾是排气中的HC和NOX排入大气后在紫外线照射下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的黄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明显的刺激性,能刺激眼结膜,引起流泪并导致红眼病,另外还具有损害植物、降低大气能见度、损坏橡胶制品等危害;氮氧化合物(NOX)是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有臭味的废气,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

汽车排出CO,是没有毒的,但是它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CO,已经被列为重点排放控制的对象。

二、汽车上采用的新技术

1.缸内汽油直接喷射技术。缸内汽油直接喷射实现分层燃烧,不但可大幅降低CO、HC及NOx排放,而且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三菱公司将其汽油直接喷射发动机定为全球环保发动机。

2.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气门的开闭时间随发动机转速与负荷而连续变化,可达到省油、怠速稳定、提高转矩、增大动力输出及减少排气污染的目的。

3.电脑控制的点火技术。电脑控制的点火系统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并使排气中的CO、HC含量大为降低。

三、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为了彻底解决排放向低排放、超低排放发展的问题,目前现代汽车主要采取了以下控制技术:

1.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在汽车排出的HC中来自汽油蒸发的约占20%以上。在外界温度升高时,燃油箱的汽油会加速蒸发,从燃油箱盖和油箱通气孔排入大气。为此,有些发动机采用吸附法将汽油蒸汽吸附。待到发动机工作时,再将吸附的汽油蒸汽在负压条件下解附,送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这样防止了汽油直接排放到大气污染环境。基本的工作过程是:从燃油箱来的汽油蒸气先通过活性炭滤毒器(又称活性炭罐)吸附收集起来,当发动机工作时,再从活性炭器中进入进气歧管到燃烧室燃烧。

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带双金属真空转换阀的EVAP系统,当发动机停车、怠速或低速时,从燃油箱来的HC在活性炭滤毒器被吸附,当发动机在中速和高速时,又从活性炭滤毒器带到进气歧管。另一种是带双金属真空转换阀的EVAP系统,它的工作与冷却液温度有关,水温低于35℃,HC在活性炭滤毒器被吸附;水温高于65℃,又从活性炭滤毒器带到进气歧管。

2.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发动机燃烧反应生成的NOX的量,完全是由于参加燃烧的空气中的N0和氧反应的结果。废气中NOX的含量与燃烧反应的温度、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关,而且主要是由反应温度决定。降低燃烧反应的温度,废气中的NOX含量呈指数关系下降。

实验证明:当温度下降到1700℃以下时,发动机排出的NOX含量几乎为零;而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由于反应时间短,NOX含量也少。

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的基本原理是:将5%~20%的废气再引入进气歧管,与新鲜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使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因此EGR阀相当于在进、排气管之间安装了一个阀门,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关闭或者引进不同量的废气。显然,废气的引进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起动、怠速稳定性。

废气再循环和废气不再循环完全受发动机ECU的控制,只要出现下列信号,ECU就会发出切断EGR的命令,废气不再循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55℃;减速过程(节气门全关);怠速或小负荷工况(进气量很小);发动机转速超过4000rpm(高速大负荷);发动机空挡运转。

3.三元催化系统(TWC)。发动机排出废气含有的CO、HC、NOX有害物质,可以利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将上述三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排放出去,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三元催化器是一块整体的孔氧化铝骨架,上面浸渍有铂、钯、铑等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表面包覆不锈钢作为保护套。

废气通过催化剂时,再催化剂表面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CO+NOX+HC→CO2+N2+H2O最终排到大气都是无毒害的气体。

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在α=1的很窄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如果α>1,则CO氧化反应的氧气由废气供给,从而不能还原NOX。因此只能在ECU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和在氧传感器提供废气中氧含量的信息,才能保证α=1的范围。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在过量HC和CO存在时,会使三元催化剂过热而损坏。因此装有三元催化器的汽车,怠速的运动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同时铅也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效,故不能使用含铅的汽油。

四、制理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

1.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为确保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各地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2.开展无车日活动。据测算,如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汽车可节约燃油3300万升,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数百人的生命和身体会幸免于交通事故伤害。

3.加大环保监测力度。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实现检测与维修分家,进行道路抽检,教育驾驶员及时做好汽车维护工作,另外加速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汽车淘汰工作。

4.改进检测方法。目前,部分城市实行“双怠速法”和“工况法”,还有大部分城市仍然实行“怠速法”,应尽快强制实行“双怠速法”和“工况法”或者“工况法”。

上一篇:体验死亡的作文500字下一篇:我的成长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