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知识讲座(精选11篇)
——“安全校园行,防范记心间”活动
为了减少校内偷盗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同学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在3月2日下午3:40,学校召开了“安全校园行,防范记心间”为主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在6号平房前顺利开展,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且补充了大家防偷防盗的知识,为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12月接诊院内及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各51例, 其中男84例, 女18例, 年龄21岁~50岁5例, 51岁~70岁80例, >70岁17例, 以50岁~70岁心肺复苏患者为数最多。病因以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为主, 其次有高血压、哮喘、意识障碍、中毒、电击伤;创伤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以交通事故为主;治疗方式主要采用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高级生命支持。患者均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昏倒在任何场合, 颈动脉搏动消失, 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 瞳孔散大, 发绀。
1.2 方法
遵循《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 顺序行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为30∶2。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救护者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 成人术者双肘伸直, 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 在胸骨下1/3段, 即双乳头连线中点, 单手掌跟覆于其上, 另一手从掌背交叉握紧, 向脊柱方向按压, 使胸廓下陷3.5 cm~5 cm, 而后迅即放松, 解除压力, 让胸廓自行复位, 使心脏舒张, 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 以防位置移动, 但放松应充分, 以利血液回流, 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 按压深度至少5 cm。去除气道内异物后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 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 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2次, 每次吹气量700~1 000 m L, 每次吹气持续2 s, 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8~10次/min;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 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min。吹气过程中, 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 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1.3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最低要求能触摸到周围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40~60 mm Hg;进一步的指标包括:自主呼吸恢复, 血压正常, 口唇、颜面及甲床由灰转红;瞳孔由大变小且有对光反射, 收缩压在60 mmHg以上[1]。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术实施时间越早, 成功率就越高, 这是因为在心脏骤停4 min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超过4 min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即使初期复苏成功, 预后也较差。心肺复苏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基本生命支持, 胸外按压又是基本生命支持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在院外还是院内, 如遇到突然意识丧失昏倒在任何场合, 呼喊无反应, 大动脉搏动消失, 无呼吸者, 救治人员须遵循《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所要求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 顺序即刻行胸外按压, 30次胸外按压大约在18 s内完成。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可以使得心脏被动射血, 以带动血液循环, 改善全身血流量, 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急救医疗团队齐心合力实施心肺复苏术, 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有文献报告, 所有年龄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心室纤颤或无脉搏性心动过速患者。但心肺复苏时须注意按压胸部至少100次/min, 按压深度至少为5 cm, 但不超过6 cm;在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最好采用胸部按压联合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 在情况不允许进行人工呼吸时, 只进行胸部按压, 或者是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普通目击者进行。紧急情况下, 第一目击者须立即呼救行胸部按压并请求他人拨打急救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 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 再联系求救。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尽早给患者提供持续充足的心脏按压, 减少频繁的按压中断。故胸外按压要达到有效的心肺复苏, 抢救人员应每2 min进行轮换且体能要好, 以免因抢救者疲劳而引起按压质量的下降而达不到效果, 变换抢救人员不应中断胸部按压。
3.2 电除颤治疗
心脏骤停发生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颤, 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除颤仪是急救系统生存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除颤越早复苏效果越好, 尤其是警务保安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立即行胸外按压和尽早除颤, 可使患者存活率达49%~74%。医护保健人员要接受充足的强化培训, 从而保证在医院内任何地点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能够在3 min内接受第1次电击。如果患者发生心室纤颤已超过5 min, 心肌将耗尽氧气和能量, 急诊医疗人员在除颤器恢复与充电时进行约2 min胸部按压, 可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能量, 从而提高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性, 改善存活率。对于没有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 在除颤器恢复、应用和充电时, 急诊医疗人员应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但是不再建议在除颤前进行常规的心肺复苏。在需要电击除颤时, 进行数次电击除颤, 并且在除颤后立即行胸外按压。在治疗上心房纤颤电复律推荐的初始双相波能量是120~200 J。若失败, 可重复电击, 并且逐步增加电击能量。成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电转复需要的能量一般较小, 初始能量常为50~100 J, 如果初始电转复失败, 必须逐渐增加能量。如果现场有大于2个的救援者, 必须在准备除颤仪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须尽量缩短停止按压和给予电除颤之间的间歇, 给予电除颤后必须立即重新开始心肺复苏。心搏恢复后, 有可能再度停搏或发生心室纤颤, 抢救人员应留在现场, 严密观察。在心脏输出量减少之前应加做心脏按压, 维持血液循环, 以免再次停搏。
3.3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未插管患者, 心肺复苏实施同时, 必须做好气道处理,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是对患者实施有效通气的最佳措施之一, 能够为患者有效供氧, 并予以纯氧或正压吸氧, 从而使脑组织及心肌缺氧的情况明显改善, 使呼吸性酸中毒得到纠正。所以在院外急救过程中快速实施心肺复苏、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94%~98%, 如患者存在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危险, 则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88%~92%。
3.4 建立高级生命支持
一旦患者恢复有节律的心搏就应进行脑复苏, 降温时间越早越好。心脏骤停能否复苏成功关键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皮质功能是否恢复, 因此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降低体温可预防脑水肿, 宜尽早实施, 以头部降温为主, 维持在32℃左右, 故心脏按压同时应予冰帽降温。轻微的低温有神经保护作用, 可以改善全脑缺血、缺氧的预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 在体温维持期, 可首选有效体温监测的降温方法, 避免体温波动。复温必须缓慢进行, 最好每小时复温0.25~0.5℃[2]。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保护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使颅内压减低, 减轻脑水肿, 改善微循环,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3.5 预后
心脏骤停发生后, 大部分患者将在4 min~6 min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所以其预后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故提高院外与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应尽量缩短从第一目击者呼救到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院外与院内急救人员应尽早启动生存链,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并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并强调第一目击者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外急救抢救水平, 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9-236.
猝死是指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期,除暴力因素以外的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大多数发生在急性发病后即刻到1小时内,往往来不及救治。大多数认为是由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缺血、心电不稳定而致心室颤动,引起心脏骤停而酿成猝死⑴。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为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存活率低。多数人“猝死”前无明显预兆,但有表现为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一旦出现抽搐、叹息样呼吸等会很快进入临床死亡期,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期。发生原因:心肌梗塞占75%,第二病因是各种心肌病,其次是先天性疾病。
猝死50%以上发生在院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重视猝死的院外急救,对于急救中心、急救站的专业人员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和张澍教授牵头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我国每年有50余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有资料显示:45~75岁之间,男性猝死风险是女性的4~5倍,无论男女猝死的发病年龄都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就发生猝死的比例正在增加。
1、猝死的院外急救原则及实施
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建立了急救中心、急救站,它担负市民日常危重、急症的抢救和医疗监护下的运输。当“120”呼救电话接到猝死报告后,能及时排出救护力量。
对现场猝死急救的方法基本上按国际通行的A、B、C、D程序进行。A即打开通道;B即进行人工呼吸;C即维持血液循环;D采用心脏除颤,因此,确定为猝死后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即CPR。心脏除颤是心脏复苏的重要方法,也是急救中心或急救站在争取时间和抢救手段上优于一般医疗机构的条件之一,条件好的救护车内配有直流电体外心脏除颤器,当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或心电图无收缩图形呈直线时,均可作除颤,成人的心脏除颤首次使用200J,如无效,即以300J,反复若干次。若仍无效或患者身材高大肥胖,则可加大至360J。在多数情况下,在已经确定为猝死,来不及做心电图时,“盲目除颤”已成为常规,而且是有效的。
心脏复苏药物的应用作为辅助措施。在进行上述抢救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是极为重要的心脏复苏药物,首次一般1~5mg,3~5分钟给一次,以后5~10分钟给一次。当心跳出现,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用利多卡因100~500mg静滴。此外,应用5%碳酸氢钠⑵。
2 “生存链”的4个早期环节
为切实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仅仅依靠实施CPR技术及其它有关医疗救护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猝死发生的基本环境是在医院外的家庭、马路、公共场所,立即在现场实施有效的救护存在着3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1.第一目击的反应速度,紧急救援的呼叫;2.在急救人员未到达时的“等待”时间,是挽救生命最有效、最宝贵的“黄金时间”,“第一目击者”应作初步救护;3.专业人员到達后进行更为有效的救治。
1992年由美国心脏学会(AHA)针对心脏性猝死提出了“生存链”这一现场急救的新概念,认为,猝死等垂危患者的现场无形存在着一条“链”,这条链由4个环组成,这4个环实际上由4个“早期”构成。
第1个环称为早期通路。它是指如猝死一旦发生,现场的“第一目击”具有识别猝死的基本知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启动救援医疗系统。
第2个环为早期心肺复苏(CPR)。它是指现场人员与此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CPR.如果现场人员缺乏CPR知识技能,专业急救人员未到达前电话技术指导,直到专业人员赶到现场使用心脏除颤仪。这将为病人的存活争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第3个环称为早期除颤。它是指除去心室颤动重建正常心律。大量科学资料证明,早期除颤将会明显提高心脏猝死的成活率。美国心脏学会(AHA)、欧洲复苏学会(ERC)均支持早期除颤的新概念⑶。在一些地方对医生、护士、急救医士乃至警察、保安人员、飞机服务人员等进行培训,并提供除颤器,复苏率会明显提高。
第4环是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它是指早期对生命支持给予相应的高级复苏措施,如气管插管、静脉输液、使用药物等。一般要受过专业培训才能保证发挥有效的救助效果。
在实施4个早期过程中,专家们指出,早期使用心脏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一环,早期使用心脏除颤成功率比不用除颤明显升高,每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⑷。
如何使公众能够掌握这门技术?80年代后期出现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AED)符合了现场人员使用的基本要求。随着AED的不断改进,即使稍加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如警察、消防、宾馆服务员、导游人员等都可使用自如,全球急救人员应用AED日益增长,人们相信学习使用AED比掌握CPR还容易。因此已将使用AED列为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一个部分。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除颤会使复苏成功率提高2~3倍,发达国家在救护车、消防车、巡逻车以及在机场等公共场所均设置AED,在生命垂危的早期应用AED,必将使心脏猝死成活率大大提高。
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将伴随着AED像灭火器似的出现在公共场所及医院,复苏领域内继CPR的问世普及后的突破进展,将心脏复苏成为传统CPR中的A、B、C、D的序列在改变,为D、A、B、C。我们相信,随着CPR与AED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将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伏军贤、何惠林主编,临床急诊医学,内科常见急危重病人救治P:87。
[2] 李宗浩,万立东,关金宝,等。院外猝死841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1998:76:809~811
[3] Peter S. CPCR. 3rd ed. London: W B Saunders Company Ltd,1988:108~109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邀请武汉市儿童医院陈医生关于急救知识专题讲座活动,听完讲座,无论是学生们,还是我们家长,都感觉触动颇深,受益非浅。
专题讲座中,陈医生从车祸、烧伤以及骨折等多个方面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讲解,并在讲座中穿插邀请了孩子和家长们进行模拟互动,实际演练,这种参与式的讲座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急救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也使我们印象深刻,便于撑握,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一旦遇到类似的危险,就会手中有法,心中不慌,知道该如何正确操作处理。同时,无知的孩子们通过这次的讲座,不仅能够了解急救方面的基本常识,而且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危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家孩子昨天回家就告诉我,以后上楼梯,在人多的地方不能拥挤,不能横穿马路、不能在家玩水、玩电等,使他对危险有了防范意识。
主讲:朱**
2007-10-17
当前,我国正逐步走向法治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正逐步建立健全,学法、知法、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一件大事。刚才,我们从各位领导的讲话以及犯人们的忏悔中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守法与犯法其实只在一线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运用法律常识去指导自己言行往往能获得法律的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拯救自己;而对法律一无所知的法盲则会不知所从、一味蛮干,不可避免地走向犯罪的深渊。
无知的人最可怕,无知才会妄为,无知才会导致悲剧,法制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以身试法,最终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据统计,当前国内14—25岁青少年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24.38,而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在押犯中所占的比例却高达35.15,这一数字令人怵目惊心,惶恐难安。
目前,在我们同学们当中也有极个别同学不好好珍惜美好的青年时光,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严格要求自己,存在着厌学、旷课、打架、衣着不整、吸烟、进网吧等不良行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对学生守则和规范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充耳不闻,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做着危害自己一生同时也在危害别人的事。在此,我奉劝并告戒这些同学从现在开始立刻悬崖勒马,改过自新。
学校本着“对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有决心有信心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优质的人文环境,同时对同学们提出如下要求:
(一)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英国著名思想家温斯坦莱说过:“假如有很好的法律,但人民不了解它们,这对共和国来说就像没有任何法律一样糟糕。”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错路,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道,这就是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否则,便会因为不知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今法律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不懂法律知识的人叫做“法盲”,法盲在生活中容易吃亏,在工作中容易碰壁。一个人必须先懂得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才能将法律作为武器来保护自己。如今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多:可以学习专业的法律书籍,可以阅读报刊上的评案说法,可以收看电视的法治节目,也可以直接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学习一点法律知识并不困难。你们都是高中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可能在这个阶段学习所有的法律知识。但是作为青少年,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知道怎样去维护它,这些还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珍惜花样年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犯罪分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具备防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青少年只有学会了自护,才能在犯罪侵害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临危不惧,运用有效的防卫手段,敢于和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坚决摈弃不良习惯,做遵规守法好学生一些在押犯人的违法犯罪都是由“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啊!
青少年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又思想单纯、幼稚,思想防线薄弱,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古人云:“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染苍则苍,当黑则黑”。青少年就是这么一个易染的群体,青少年一旦染上恶劣习性,人生观和品德就会向坏的方面发展,到头来只有走向变质和堕落,成为社会的渣滓。因此,拒邪恶,永不沾,抵制各种不良习气,应该是我们青少年共同的严肃课题。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元圆”。英国著名文学莎士比亚说过:“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将遵守纪律的道德观念落在行动上,从日常生活重的小事做起。希望全体同学以他们为诫,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追
求健康高尚的生活,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增强干部职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工作效能,3月6日下午,市康复医院邀请知名专家、汉中市中心医院血液及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权柄涛,进行了一场题为“掌握健康知识,预防文明疾病”的精彩的养生保健讲座。全院50余名干部职工聆听了本次讲座。
此次讲座主要围绕近年来人群中病发比例比较高的 “三高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言,权主任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典型症候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临床事例,使大家认识了心血管疾病对健康的重大危害,了解了更多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掌握了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生动、有趣的讲解,博得了职工们的阵阵掌声。同志们纷纷表示,听了权主任的讲课后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健康工作和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今后,大家要“管住嘴、迈开腿”通过健康步行、骑行等方式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对职工们提出的健康问题,权主任作了耐心细致的讲解。讲座结束后,还免费为我院职工做了血糖测量,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 0 1 0年1 0月1日~2 0 1 3年3月1日期间, 天津急救中心急救病例中急救车到达现场时仍有生命体征, 在医护人员现场实施心电监护状态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 0 6例。
1.2 一般资料
急救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病例1 0 6例, 男6 9例, 女3 7例, 年龄1 2~8 5岁, 平均 (6 5.9±1 7.5) 岁。
1.3 研究方法
分析急救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检查结果, 治疗时间、抢救措施、疾病本身原因等与途中死亡的关联性。
2 结果
发生地点与方式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在现场的9 5例, 占8 9.6 2%。发生在转运途中的1 1例, 占1 0.3 8%。其中从现场转往医院7例, 占6.6%, 医院间转诊4例, 占3.7 8%。
2.1 来电主诉与院前诊断疾病谱
呼叫主诉为呼吸困难3 1例, 占2 9.2 5%, 意识不清2 9例, 占2 7.3 6%, 胸痛1 9例, 占1 7.9 2%, 心前区不适9例, 占8.4 9%, 乏力6例, 占5.6 6%, 外伤5例, 占4.7 2%, 呕吐4例, 占3.7 7%, 头痛3例, 占2.8 3%。
2.2 途中死亡时间
从救护车到达现场救治开始到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间在5 m in内4 2例, 5~1 0 m in5 5例, 1 0~2 0 m i n 9例。
2.3 现场生命指征
有意识障碍的占8 7.1%, 血压不正常占5 9.6%, 瞳孔大小异常的占3 2.5%。;呼吸节律改变、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共有4 2例, 明显呼吸异常的占7 0.2%。心率不正常的占5 2.3%。伴有各种心律失常1 1例, 占1 0.3 8%。血糖异常占4 2.6%。无明显生命体征异常占1 2.1%。
2.4 抢救措施根据病情采取急救措施, 吸氧, 开通气道, 开通静脉通道, 包扎, 止血, 心肺复苏, 除颤等。
3 讨论
3.1 院外急诊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
院外危重患者病情急迫、病史资料缺乏、急救愿望迫切, 对目前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不能客观认识, 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种复杂且与各个系统相涉及, 交叉于各个专科之间, 院外急诊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整个过程中往往只处于病情最危急的那一段, 危重患者常需诊断明确之前进行医疗干预[2], 时间上不允许延误。急诊患者病情紧急、危重、复杂, 容易误诊与漏诊, 必须迅速而准确地对各种急症判断病情和风险评估;高危患者心脏骤停风险评分系统的建立, 有可能减低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因此时刻牢记救命第一、保护器官第二、恢复功能第三的宗旨, 本着先救命后治病原则;积极采取措施,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3]。
3.2 双向性缩短心跳呼吸骤停专业急救反应时间
万立东等[4]认为, 1 2 0系统如能进一步缩短呼叫急救反应时间可明显提高院外猝死总体抢救成功率, 因此, 院外急救系统应进一步强化快速反应能力, 使急救开始时间尽量缩短。同时, 陈志等[5]研究表明, 前驱症状明显是大多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前共有的, 他涉及多个系统。加强医疗科普教育, 使公众能对这些前驱症状予以充分重视, 尽早就医, 前移呼叫1 2 0时间, 双向性缩短心跳呼吸骤停专业急救反应时间。
3.3 快速识别危重症, 积极现场抢救, 完善现场搬抬手法生命指征不稳定是途中死亡最危险因素[6]
这些生命指征不稳定常提示某些系统功能衰竭, 机体缺血缺氧严重, 随时有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应积极治疗, 提前予以医疗干预。对有些患者生命指征“正常”亦应高度警惕, 其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将是致命的,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指征, 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抢救。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 已处于严重失代偿期的生命指征不稳定的这类危重患者, 甚至已经濒临死亡, 现场抢救时间短, 药物等抢救措施尚未起效或刚起效, 对呼吸心跳骤停的发展难以逆转。患者因自身及外界的影响, 在搬运与转送途中, 有可能进一步增大机体耗氧量或损伤, 致使机体功能崩溃, 造成途中死亡。本组中5例发生在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担架之后, 说明搬抬会促进危重患者的病情恶化。因此应完善现场搬抬手法, 在转运前和转运中采取必要的预处理, 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干预[7]。
强化风险意识院外急救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以及超强的风险识别能力[8]。现场往往难以立即做出明确诊断, 因此必须通过对某些危险信号敏锐而快速的捕捉, 果断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采用“降阶梯思维”, 以保证将患者安全送到就近医院, 使其能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治疗。
院外急救时, 对高危患者应尽早识别, 尽早实施医疗干预, 密切监测生命指征, 及时向家属告知病情。在运送患者前做好必要的医疗, 心理, 设备准备, 尽量避免急救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传柱.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 (6) :370-371.
[2]廖晓星.急诊科医师的临床思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 15 (10) :959-960.
[3]李春盛.急诊医学临床思维与决策[J].中国危重病急诊医学, 2008, 20 (7) :插1.
[4]万立东, 李斗, 李伟, 等.北京市院外急救死因分析及急救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9) :550-551.
[5]陈志, 张雁, 蒋小燕, 等.院外医疗监护下心脏骤停318例病例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7 (6) :524-527.
[6]樊继芒.院外急救途中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10 (7) :954-955.
[7]钱虹.院前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因素及防范[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9) :68-69.
为了认真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各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爱我们的生命。因此,大家一定要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因为,美好的人生从安全开始,只有保证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现将我校安全教育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学校安全包括的内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校园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社会行为安全;家庭生活安全等。
二、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结合学校要求与本校学生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1、遵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纪校规。
2、不准翻爬校围墙、栏杆、篮板;不准翻爬教室门窗,严禁爬上窗子做扫除,不准用东西插电源插孔。
3、严禁学生进“三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厅、录像厅),严禁吸烟、喝酒,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4、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买不吃“三无”或过期食品。
5、不准在教室、操场上随便追逐打闹、故意拥挤、做危险游戏,集合做操行走有序,放学站好路队,严格遵守路队制度。
6、爱护校内花草树木,不准站在花台玩耍、踏坏花草、攀爬树木。
7、不准携带火柴、鞭炮、炸药、管制刀具、塑料枪、弹弓、木棍及其他锐利物品到学校玩耍。
8、上课期间不准私自出校门买东西、玩耍,上体育课未到下课时间不准擅离操场或本班队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早上、中午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到校,放学后不在学校逗留。
9、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准在公路上玩耍、追车、吊车,横穿公路注意红灯,走人行横道,严禁跨越人行道栏杆。
10、不准私自下塘下河洗澡,不准随便到河边、建筑施工区等危险地玩耍。
11、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不随便在校外摊点买零食。未经家长许可,不私自去别的同学或人家,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跟陌生人走。
12、讲文明、讲礼貌,不准打架斗殴,不说粗话脏话,学会忍让。发现不安全的人或事要向老师报告。
三、进行安全小知识专题讲座。
(一)、小学生怎样防止火灾发生
1、点燃的蜡烛、蚊香应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等可燃物品。
2、到床底、阁楼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
3、中小学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4、不能乱拉、乱拉电线,随意拆卸电器,用完电器要及时拔掉插销。
5、发现燃气泄漏时,要关紧阀门,打开门窗,不可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6、阳台上、楼道内不能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7、吸烟危害健康,学生不要吸烟,躲藏起来吸烟更危险。
8、使用电灯时,灯泡不要接触或靠近可燃物。
(二)、火灾自救--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
在火势越来越大,不能立即扑灭,有人被围困的危险情况下,应尽快设法脱险。如果门窗、通道、楼梯已被烟火封住,确实没有可能向外冲时,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再冲出险区。如果浓烟太大,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行进或者爬行,穿过险区。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应保持镇静,设法从别的安全地方转移。
(三)、上学路上的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上学放学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四)、饮食安全、溺水事故的预防
四、常见的安全自救方案
1、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2、记住电话,随时求救:“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只要大家始终把交通安全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远离交通事故。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一生平安!
宫营子小学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长学校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于4月28日中午12:30,举办了以“树文明之貌,行礼仪之风”为主题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此次活动由我校各班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此次活动首先由主持人简单介绍了文明礼仪的内涵与意义。接着,我校丁梦格同学从各个方面为观众详细地讲述了大学生文明礼仪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联系实际着重介绍了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待人接物、仪表仪态等方面的礼仪要求,帮助同学们塑造举止得当,气质高雅,语言文明的大学生形象。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再次充分领会到中华传统礼仪的魅力与精髓。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从小事做起,时刻践行文明礼仪的新内涵,将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展现当代大学生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新闻模块教学培训)
主讲人:谢晓娟
培训对象:高
一、高二全体语文老师
一、导入
“井底之蛙”因无知而受世人嘲笑,那么到底有什么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能让它增长见识呢?
除非让它跳出井底,还有一个更为快捷的方法,那就是给它一张报纸。什么东西能让我们透过针孔看世界?什么东西能让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唯有新闻。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
二、新闻定义与特点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
广义的新闻:一般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所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特点:
1、时效性(新闻界常言: “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明天的新闻是银子,后天的新闻就是一块石子。” 美国报界不成文的规定:除了凌晨版外,导语中不得出现“昨天”这两个字。)
2、真实性(与平常文章区别开来,不能夸张,符合客观事实)
3、可读性(“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西方新闻理论的公式: 名人+寻常事=新闻 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 名人+不寻常事=大新闻 普通人+寻常事≠新闻 ①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时效性?)② 炮台镇一农妇顺利诞下一女(可读性?)③ 炮台镇一农妇顺利诞下三胞胎
④ 炮台镇一农妇顺利诞下十胞胎(真实性?)⑤ 伊能静疑似染上皮肤病,手臂双腿长出红疹
三
新闻(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及各组成部分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六部分:消息头、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学新闻先学消息,学消息先学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对于应用写作有普遍的意义。
“倒金字塔”是一种逻辑结构,简单说,就是按内容轻重缓急安排写作结构,把最重量级的内容放最上面,其次的放后面,再次的再后面,形成一种重心居上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的消息的各个部分,分别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可图示如下:
(一)标题
新闻最重要的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用最简单最清楚的方式呈现,必然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单句,它能回答“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哪里怎么样”等问题。
新闻报道的标题与一般记叙文议论文的标题都不同,它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只用一个词或短语的很少,几乎没有;而且它往往要把所报道的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说”出来,让读者一看标题就大致了解正文的内容。如《中国青年报》1997年5月12日第一版中的一篇新闻报道,标题是“呼盟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这则标题是一句简短但完整的句子,看了标题便大致了解了正文内容。A:引题:也叫肩题、眉题,位于主题的上面和前面,是主题的前导,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与主题搭配而存在,常用于揭示意义、说明原因、交代背景、烘托气氛。
B:主题:也叫主标、正题,一般用于点明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和思想。C:副题,也叫子题、辅题,位于主题的下面和后面,是主题的后续,用于补充、解释主题,或补充交代新闻中的次要事实,说明主题的依据、结果或重要的新闻要素。
引题用于引出主题,一般为虚题;主题叙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一般是实题,也可为虚题;副题是补充说明主题的,一定是实题。
D:实题就是把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概括为一句话。E:虚题则是把消息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意义扼要表达出来。③常见的标题形式:(1)只有主标题 ●呼盟森林大火全部扑灭 ●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蓉开幕 ●杭州年接待台湾游客突破30万人次(2)主+引/副
“暖风熏得游人醉” 西湖连续三天温度超20度(3)引、主、副都具备
如:北上寻美梦
圆在车城中 华西村农民一次定购250辆“捷达” 揭开了轿车成批进入中国普通家庭的新纪元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导”字有三种涵义:开始、启发和吸引。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消息导语通常采用7种写法:
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结论式、提问式、引语式 例如: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游的最大洪峰,今天凌晨顺利通过葛洲水利工程,我国这座最大的水利工程成功地承受了考验。(结论式)
周末晚上,对那些正当妙龄的姑娘来说,该是梳妆更衣,同家人密友聚会的时间。昨天(周末),从6点开始,照片上的5位姑娘“韩淑芬、张秀芬、冯桂玲、靳秀芹、商玉贵却换上了工作服,背上粪筐,拉着粪车,沿街入户收倒粪桶去了。(描写式)
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青,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拿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引语式)
奔流1600多里的黄河之水,已于今天中午到达天津。久旱缺水的天津人民喜迎豫、鲁、冀三省人民千里迢迢送来的“风格水”,这些水对天津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将起十分重大的作用。(评论式)
(三)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消息的主体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事实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它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对事物的来龙去脉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主体的另一种写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或点面关系等等来组织层次安排结构。其好处是便于反映事物本质和意义,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
敌寇凶残赛过狼
新华社晋察冀1942年6月17日电平定敌人最近在护城河建造建造石桥,迫令各“爱护村”每户出修桥费250元,每村出直径3尺高2丈之大树4棵,并锹铲等用具。当地民众得此消息后,都将树锯成木板,敌寇无法,乃用武力掩护到游击区附近砍倒大树拉回。桥修成后,不许人民通行,据称:要举行踏桥典礼,强迫当地找出3代不同的3对青年夫妇踏桥,踏桥后,并砍掉一对妇女的人算作祭礼。平定阳泉某铸铁大炉开工时,敌寇将11岁男孩与八九岁女孩作为祭炉牲品,炉中燃着熊熊的烈火,两个孩子全身被绣缎缠起,涂以胶泥掷入炉中活活烧死。平定敌人最近在游击区抢去许多妇女,不分老幼,装进袋中,实行“投彩”。彩票5元一张,诱使伪军汉奸及老百姓去买彩票,凭号取“彩”,领回去作老婆,井陉亦有类似情形,用苇席捉到的妇女卷起出卖。有一伪军,以300元买一妻,不意从席筒拉出来的,原来是自己的母亲,母子二人遂地抱头大哭。(这里用三个性质相同的事实,反映同一主题。)
总的来说,写消息的主体要掌握好几点:材料要具体,内容要充实,事实要典型。
要写得波澜起伏,写作手法要灵活多样,可叙述,可白描,或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
安排主体材料要同导语部分密切联系,前引后随。对导语里用的事实,主体要加以发展、补充,但又不能重复。
(四)背影材料
背影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为什么消息要有背景材料?这是因为任何事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件事都有它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而每一件事物又和周围的事物互相发生内在和外在的联系,在写作消息时把这些材料反映出来,就成了消息的背景材料。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三种: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
(五)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消息结尾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五种:小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语式、无结尾式。
四、运用
1、请看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
舍己救人
好人好报 打工仔韦彩元落户海口
本报讯(记者吴甘霖)1月31日上午,因舍己救人而负重伤的广西打工仔韦彩元。被海口市正式批准“农转非”,成为该市市民中的一员。并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舍己救人好民工”证书和两万元奖金。
韦彩元是广西马山县青年农民。在海口市打工。1996年11月17日,他发现一辆失控的车正冲向一个小孩,便毫不犹豫地扑上前去抢救(本报去年11月曾作报道)。这一感人事迹经新闻媒介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共青团海南省委评选他为优秀外来务工膏年,共青团广西区委派专人到海口特别慰问。
市里还决定:待他养好伤后,免费培训,并安排适当工作。据悉,以这样高的规格来树立一位外来民工典型,在海口市是第一次。
这则新闻报道,结构比较完整:标题包括“引题”和主标题,引题起评价事件、烘托主标题的作用。
导语简短明快。人物(韦彩元)、事件(被批准“农转非”、受奖励)、时间(1月31日上午)、地点(海口市)、原因(含已救人)五要素俱全。
主体回头交待韦彩元救人的事迹和事件被报道后产生的影响;结尾补充市里决定的一些内容和事件的一般背景材料(树立民工典型在海口市是第一次)。
在这则报道中,导语的内容(即韦彩元被批准成为海口市民并受奖励一事)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他怎样舍已救人(因报纸以前报道过,所以很简略;假如未报道过。就要详细些,而且可能将救人事迹作为报道重点。但那将成为另一篇报道了);再次是事件产生的社会反响;最次才是有关背景材料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2、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
①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②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③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④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的教师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⑤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两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⑥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要求: ①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一. 活动背景
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出的气息。爱美的女生们也都早已迫不及待的换上了春装,开始打扮了起来。然而在这微风徐徐、春光明媚的天气里,要想做好皮肤的保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女生节到来之际,为了满足广大女生的需求,我院学生会女生部特别邀请了专业的美容讲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场精彩实用、特别针对女大学生的美容知识讲座,希望可以作为女生节的一份礼物送给皖西学院所有的女生们,祝大家节日快乐!
二. 活动目的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重要台阶,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更要学会如何适应社会,引领自己从幼稚走向成熟。本次美容知识讲座,就是为了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帮助女生们发现自己还缺少什么,应该怎样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更美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乃至日常的生活中,展现出最棒的自己。
三. 活动意义
1.新的一年刚刚开始,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期开展美容知识讲座,帮助女生们解决皮肤护理上的一些难题,可以让女生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和期待。
2.该讲座是由专业的美容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为大家今后的皮肤保养和护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教会我们如何健康的、有效的追求美丽。
3.该讲座开展于女生节期间,将会吸引校园里较多女生的目光,可以以此提高女生们的保养意识,知道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女生应该为自己的美丽做出那些努力。
四. 活动流程
1.由主持人为大家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师和嘉宾,以及讲座的大致内容和主要目的,并祝全校女生节日快乐。
2.邀请校团委老师在台上发表讲话,并宣布讲座正式开始。
3.由专业美容讲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讲解。
4.由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感谢专家的精彩讲解。
五. 活动时间
2010年3月7日下午 2 :30
六. 活动地点
【院外急救知识讲座】推荐阅读:
院外自我管理07-23
14工伤急救知识07-25
急救知识培训题库10-09
创伤急救知识培训10-27
急诊护士急救知识12-21
社区矫正急救知识培训05-28
急救知识考试题库07-20
红会急救知识竞赛方案11-17
急救知识培训创伤救护01-14
急救理论试题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