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共8篇)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篇1

一、明确中考方向, 纠正认识偏差, 摆正基础知识地位

一份好的中考试卷, 就会覆盖教材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知识点, 而这部分知识点就是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所以, 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和当地的《中考说明》把握中考命题范围和方向, 确立重点基础知识, 减少漫天撒网没有重点的复习.

只要一提到基础知识, 学生就会说就是一些物理概念一些公式, 记一记背一背就行了.把大量的时间放到研究难题上, 而基础掌握又不好, 学习效率很低, 搞的身心疲惫.这是认识的片面性, 导致行为方向出现偏差.所以, 要改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 摆正基础知识的地位.基础知识不单单包括物理概念、物理公式, 也包括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基本实验.基础部分占整个中考试卷的80%左右, 基础掌握了, 理解透彻了, 才能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重视教学艺术, 实行教学方式多样化, 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

根据教材内容,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变通教学手段, 熟悉教材内容, 掌握教学规律, 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尽量利用比较形象而准确的语言和学生互动, 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枯燥的复习课生动起来.教师也应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 做一些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 在复习电学这一模块时, 笔者模仿作报告的形式说:我们要确立一个中心, 以“欧姆定律”为中心;坚持两条基本路线, 串联、并联两条基本路线.当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语言立刻兴奋起来, 并积极调动大脑里存储的知识做相关连接和补充.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有的复习课, 以提问方式进行复习, 多角度提问, 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开阔, 训练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 一灯泡上标有“220V 40W”字样, 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是多少? (2)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是多少? (3)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多大? (4) 灯泡正常工作2小时, 消耗多少电能? (5) 如果灯泡两端实际电压为110 V, 灯泡实际功率是多少?有的复习课, 学生提问题学生来回答,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我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这章内容, 然后自己设计问题.有的学生问“什么叫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一类简单问题;有的学生则问“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外侧还是内侧, 为什么?”之类中等难度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来回答, 学生的思维被调动, 学习热情被激发.有的复习课, 先复习再综合, 或者以练带复再综合, 或者先综合练习后归纳再巩固, 交叉使用, 防止学生厌倦.

三、确立学习的主人, 找到合适复习方法, 让复习效果牢固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为教师无论讲得多么透彻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题目一变脸, 时间一长, 在学生的印象中就不留痕迹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学生自己的, 这些知识也不是自己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担心学生出错, 总希望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美的、完整的展现给学生, 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总之,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是有限的, 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复习的效果才会更牢固.所以, 教师要更新理念, 抛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分析、学生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去感知, 去研究、去总结.

四、加强知识间联系, 实行专项训练, 让基础知识系统化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 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并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挖掘深度、拓宽宽度, 使知识立体化.物理课本编排按章节, 学生复习时多数也按这个顺序来复习, 掌握的知识点有点零散.其实有的章节之间是有联系的, 如密度与浮力之间, 浮力与二力平衡之间, 电功率与欧姆定律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复习时可以分模块来复习, 按力学、热学、声、光学、电学五个模块, 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例如,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提供天平 (带有砝码) 、烧杯、量筒、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等器材, 自选器材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要求说出测定密度的器材, 操作步骤及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很多学生自然的想到用常规方法即天平、量筒来测密度, 如果没有量筒可不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了?这一问,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91-01

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由概念和规律两部分组成,它们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部分。虽然大部分的高中生都已经初具抽象的逻辑思维,但是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还普遍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很多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探究物理概念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知识与规律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障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钻研物理知识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更高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物理概念的时候也是如此。物理概念的学习是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相关概念,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效率,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促使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

1.类比法。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物理学中也有不少的概念同样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来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借类比的事物为“桥”,从形象的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的概念。举个例子,与重力势能进行类比来引入电势能的相关的物理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类比,来建立磁感应的强度;将电流类比成水流,进而有效地引出电流的相关的概念知识;将电压类比为水压来有效地建立起电压的物理概念等,这种教学方法既能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2.运用概念的变式,使新概念立体化。低效的概念教学是将每一个概念孤立出来,单独进行讲解,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概念的变式,对同一个概念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分析,通过不同的描述方式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清晰地掌握所要学习的概念知识。例如,在教学“磁场的方向”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对于这个概念的描述,教师如果直白地将文字叙述给学生们,就等于把一个知识点硬灌输到学生的脑袋里面去,学生只是在表层面基础了这些文字,但是却没有真正地掌握概念的含义,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概念的变式加以讲解;把“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转变式为“磁场的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都是一致性的,它们都是根据磁场的基本特性得出来的,这种讲解的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实验演示,提高概念的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出来。同样的,大多数的物理概念也是需要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以一种更直观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相关概念的本质,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也能够形成深刻的印象,进而有效地强化了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为接下来更高地学习物理知识做铺垫。

为了更好地提高概念的教学效率,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教师在适当地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例如,我们在探究“力的分解”的相关概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笔者请了两位学生到讲台上做了一个细线吊秤砣的实验;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演示,既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又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演示,迅速地对“力的分解”的概念一个比较清晰、透彻的认识。

又如,我们在探究“弹力”的概念的时候,通过小实验,先向学生演示小车受拉伸或者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的实验,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说明弹簧在恢复形变的时候要对促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接着,再演示一个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的实验,再总结,得出物体恢复形变的时候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实验演示能够顺利地得出“弹力”的相关概念,学生通过这种比较直观的实验演示,既能促使“弹力”概念的形象化,生动化,又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再如,我们在探究“超重与失重”的内容时,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物体静止时在指针下别一块小纸片,并且记录下相关的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的时候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增大了,从而有效地引出“超重”的概念内容。同样的道理,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在顺利地引出“失重”的概念。通过这种直观的实验演示教学,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记忆,而且还能让学生巩固提高对“超重与失重”的概念的理解。

总而言之,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将概念教学引入到物理课堂的教学之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理解,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入物理知识的相关概念的时候,要具有全局性和针对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切实地能够取得相应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袁丽.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模块教学行为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刘炜娟.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反思——新课程改革下仍应坚持的重点[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10)

[3]吴淑花.基于概念图策略开展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6

[4]郭月林.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抽象能力培养研究[J].鲁东大学,2012.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3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1

一、磁场: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三、安培定则: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2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②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III、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高二物理基础知识点3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w=Fs;

2、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八年级下物理基础知识问答 篇4

3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3.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如何减小有害摩擦?举例说明。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体?什么是质量?用什么字母34.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表示? 35.什么是平衡状态?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常用的36.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单位还有哪些?进率是多少?一枚大头针质量约80(),37.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基础上,经过()而概物理基础知识问答

一个苹果质量约150(),一头大象质量约6(),一只鸡约2(),一个成人的质量约60()。3.托盘天平的平衡螺母如何调节?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什么? 4.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5.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如何测量? 6.密度的公式是什么?各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密度的常用单位是什么?进率是多少? 7.密度的推导公式有哪两个? 8.水的密度是多少?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9.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 10.密度知识有哪两个作用? 11.什么叫字母表达式? 12.常见的物质物理属性有哪些? 13.分子模型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哪些现象支持这些理论? 14.纳米是什么单位?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性? 1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什么现象开始的? 16.电荷有哪两种?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17.汤姆生、卢瑟福、査德威克、盖尔曼分别发现或提出了哪些微观粒子或理论? 18.微观粒子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19.宇宙起源于什么时间,人们认识到宇宙是怎样的一个天体系统? 20.光年是什么单位? 21.什么是力?力按性质分为哪几类?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形变? 2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23.力用什么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24.什么是重力?用什么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25.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什么公式表示? 26.g表示什么?它的值是多少?单位是什么? 27.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重垂线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28.力的三要素指什么?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29.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30.摩擦力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 篇5

班级:组号:姓名:

1、长度测量常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其主单位是__________。长度单位间换算关系有:.2、进行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单位化小单位:用倍数乘以进率(要带单位)。如:1.6m=1.6×100cm=160cm 小单位化大单位:用倍数除以进率(或乘以进率的倒数)(要带单位)。如:74mm=74×1/1000 m=0.074m3、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③。

4、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测量结果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正确记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

6、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7、在设计或进行物理实验时,如果有几个因素对研究的问题都有影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

8、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9、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物质世界的的规律。

10、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如:人的走动、马的奔跑、车的行驶、卫星绕地球旋转等,都在不断改变。

11、物质有、、三种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情况有关。

12、物质是由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13、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由 组成的。原子还具有复杂结构:原子的中心有,核外有一定数目的在绕着 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着太阳运动。

14、原子核由组成。

15、物理学中,用物体_____________的变化来描写物体的运动。

16、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_____。

17、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和 作为参照物。

18、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两个以同样运动方向、速度运动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时,则另一个物体相对。

20、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 两个因素。

2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 内通过的 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 篇6

我们知道, 逻辑性强, 精确性高, 将观察实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引导学生及时、细致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与梳理, 便可以使其建立起一套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旨在以浮力为例, 探讨在物理学习中对知识的分析与点拨。

一、基础知识点点拨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 打好基础是关键, 因为就平常的测验以及中考而言, 物理中的难题都是通过基础知识变化而成, 有的是多个基础知识点的叠加, 有的是知识点的引申。针对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与点拨, 对其反复强调, 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让原本单薄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满, 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其基础知识点, 围绕这一基础知识点, 可以变化出很多题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知道, 所谓浮力, 指的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 即F浮=F上-F下。其压力差越大, 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 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即F浮=F上。对于沉浮状态有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等状态, 其有不同的条件, 比如漂浮的条件是, F浮=G物, ρ物<ρ液。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两个正方体物体A与B的质量皆为m, 边长分别为, b, 密度分别为ρA与ρB, 且物体A悬浮在水中, 物体B漂浮在水中, 如果将物体A垂直叠加在物体B上, 两物体之间的压强是多少?

就本题而言, 其具体的解题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物体B所承受的压力为物体A的重力, GA=ρAgv;然后计算受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不能直接从题设中看出来, 只能通过题设条件进行推理算。从悬浮与漂浮来看, ρA>ρB;通过质量相同, 可以推算出, VA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用浮力的知识点, 笔者在对学生讲解该基础知识时, 结合压强以及以往的中考题型, 进行了知识的叠加点拨。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 学习物理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考试题目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变化考查。

二、难点知识点点拨

教学中的难点, 往往是该部分最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难, 是因为该知识点的变化以及拓展较多, 通过一个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多种题型, 学生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与理解这个知识点, 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时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师在进行难点讲解时, 要抓住其最为核心的内容, 帮助学生找到其关键的解题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公式的引申, 或者是对某个题型的变化, 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 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模式。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 阿基米德原理是难点, 其内容是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 (或气体) 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许多习题都是围绕这一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变换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基于该教学难点进行点拨教学, 帮助学生获得对这一公式更深刻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信冷静地分析问题, 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内容。

如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水中浸没越深, 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小。

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就此题而言,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得:

第一, 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只与液体密度以及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二, 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物体密度、物体质量均无关。

所以A、B、C项均不正确。体积相同的木块与铁块浸没在水中, V排以及水的密度ρ相同, 所以两者所受浮力也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

对本题而言, 重点是考查阿基米德原理, 只是让学生得出答案是不够的, 还可以对该题型进行变换, 以该题为依托, 进行讨论。

比如可以提出问题 (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较大?质量越大, 其浮力越大?体积相同的两个球体, 内径为外径R, 分别在内径r的空心处灌入水银和水, 问谁受的浮力较大?) , 让学生分析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旨在对该题进行引申与点拨。

三、易错知识点点拨

每一部分知识之中都存在易错点, 也往往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来说, 将易错点梳理通顺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将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有条理地进行疏通理顺, 帮助学生攻克物理难关,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 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 物体的沉浮条件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 并容易进入误区的难点。鉴于此, 笔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 使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物体上浮条件:F浮>G, ρ物<ρ液

物体下沉条件:F浮ρ液

物体悬浮条件:F浮=G, ρ物=ρ液

物体漂浮条件:F浮=G, ρ物<ρ液

通过总结, 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识记运用,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失分出错。结合题型, 针对易错点进行点拨, 学生方可牢固掌握知识点。当再面对相关物体沉浮状态的题目时, 学生一般就能迎刃而解, 可见这种点拨效果显著。

四、技巧知识点点拨

就解题而言, 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题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变。题目的多样化, 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因为有些题目并不是仅仅熟练掌握知识点就可解答的, 而是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 除了对知识点拨外, 还应该对解题技巧进行点拨。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解题技巧, 并将其总结传授给学生, 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解题方法, 优化其解题思路, 帮助其快速巧妙地解决物理问题。

以浮力为例, 笔者根据教学测验, 以及以往遇到的题型进行研究, 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的解法随堂进行了总结:

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法:若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便可根据F浮=G排=ρ液g v排求出浮力。

二是受力分析, 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 可根据F浮=F上-F下= (P上-P下) S, 求出浮力, 对于复杂的变化, 还须进行受力分析。

三是显重差法: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显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F浮=G空-G液。

五、结束语

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 初中音乐; 基础知识; 教学

一.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

很多学生虽然对音乐很喜爱,但是在音乐课堂上却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完全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文化底蕴太过深厚,政治色彩太过浓郁,适合鉴赏,却不适宜作为中学生学习的范本,而且这个阶段的同学对音乐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无法真正理解音乐所要表述的涵义。再有就是老师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很难勾起学生学习的意愿,无法参与到课堂,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同学就会把学音乐的时间用在了其他学科,现在初中升学考试的课程相对较多,需要占用较多时间,与音乐的学习在时间的分配上存在较大矛盾,但是对音乐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结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学习的过程。

二.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意义

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无处不在,它正在一点一点渗入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去,我们知道它的存在,却不了解它的形成,在这个时候,了解其基础知识就变得很重要,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喜欢才会想要去了解、去学习,是因为需要、必要。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只有深入了解,明白其机理,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是现在的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

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乐器,不仅能够锻炼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毅力与耐力。比如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为了一个发音能够达到其正确音准,练习几百次,都是很正常的事。而要准确、流畅并且快速的演奏一首曲目,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是,那需要长久的练习,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不断改进。长时间的练习需要毅力和耐力,演奏时更加需要毅力和耐力。只有辛勤的付出努力,才会得到深沉的幸福。

三.初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方案

1钢琴基本乐理知识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

88个琴键代表88个不同的音高,但是最基本的具有独立音级的却只有7个。音名就是CDEFGAB,分别唱do.re.mi.fa.sol.la.xi。52个白键和36个黑键,音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大字二组A2B2 、大字一组C1D1E1F1G1A1B1 、大字组CDEFGAB、小字组cdefgab、小字一组c1 d1 e1 f1 g1 a1 b1、小字二组c2 d2 e2 f2g2 a2b2 、小字三组c3 d3 e3f3 g3a3 b3 、小字四组c4 d4e4 f4 g4 a4 b4 、小字五組c5,其中小字一组是处于最中心位置的音组。例如三白夹两黑挨着四白夹三黑这就是一个音组,其中三白依次为CDE,四白依次为FGAB,中间接着的是与他们邻近的半音。大字二组是钢琴最左端的一个音组,它只有AB及中间的半音。 小字一组是钢琴最中央的一组,这一组的C叫作中央C 。

要充分认识琴键,了解它的每一个部分, 手指对琴键上音与音之间的距离要熟悉,在视奏时,眼是尽量不离开谱子的,所以,为了不弹错音,手指就要对琴键上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熟悉,也就是说手指的指距感要非常好,对琴键要非常熟悉,这样,我们看到五线谱上音的走向和距离时,同时就可以在手指上做出相应的反应来,实现跟琴谱的完美配合。

2、五线谱的基础知识

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语言,由五条等距离的平行线组成,也包括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最下面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其中放在五线谱开头、结尾的分别为低音谱号和高音谱号。

在教学中,老师会教会同学们背口诀,在五线谱中,高音谱表的5条线是自下而上的排列的,最下面的是第一线,一次类推往上是第二 第三 第四 和第五线,学生要背的就是这些线上的音,即高音谱表一线mi 二线sol三弦si 四线re 五线fa,低音谱表一线la 二线fa 三弦re 四线si五线sol。这样才不会在弹奏时出现断断续续的问题,再有就是要学会看音的进行方向和音之间的距离,在五线谱上,音越来越往高走,在琴键上就会越来越往右侧走,反之,则往左侧走。当然看谱时, 要上下两行对着一起看,这样,就可以看到两个声部之间的对位,也可以看到两个声部的走向,同时也可以缩小注意力集中的范围,做到100%正确。

3、钢琴的弹奏技巧

一个成功的作品,也需要遇到伯乐,如果弹奏的手法不够精湛,就会辱没了作品的存在。音乐表现要传神、要吸引人、要有灵魂,如果表演者的演奏技巧不够娴熟,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作品就会显得太过麻木、空洞,而乐曲本身所要表达、传递的能量也会显得太过苍白无力,或者根本不能将其表现出来。

在钢琴的演奏中,音阶的24个大小调不仅重要而且非常有用,很多奏鸣曲、乐曲等在很多地方都需要音阶,弹音阶最重要的是要让其发出的音都一样,不能一下轻、一下重,对手指的控制力度要求较高,力度控制不好,就会使旋律紊乱,不能让听者感受到乐曲优美的意境。

和弦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注重指法和手指的柔韧性,要使弹出的音整齐,就要在下指的时候干净利索,不能拖拖拉拉。最重要的是要经常练习,熟能生巧,练习多了,音准就会提升,相应的速度也会提升,

总结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虽然现在的音乐教学还需要改进,但是经过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一定能够百花齐放,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升自己,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更是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要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并享受其中,并且让学生在深深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同时,增强信心,丰富情感,塑造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升华自身的气质。

参考文献

[1]朱名燕.M音乐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M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8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5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5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53.雾、露、“白气”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5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0.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61.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6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力学

6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专心上课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记一些结论。学生要获得知识,上课听讲最重要,尤其是学新课时,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听懂,将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融会贯通并记住。上课以听讲为主,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2、及时复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物理学生记得要及时复习,要记得牢,就要反复强化。在复习过程中,要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3、有效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预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数理化都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决疑难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所以初二的学生在做题时,遇到有什么疑难,一定要抓住不放,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某些题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5、系统总结

培养自己学习总结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通过大量的题目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非常有益。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上一篇:暑假工招聘下一篇:八上短文两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