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之记叙文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评语之记叙文(共9篇)

作文评语之记叙文 篇1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叙文的作文评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伎俩加以形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感触无比欣慰。

2、读了你的文章让人深受开导,畅通流通的语言是文章的亮点。望以后再写佳作,争当“小作家”。

3、你这篇习作的开头写得简洁而引人。内容生动又详细,读了你的这篇文章的确发生了喜好之情。

4、你的文章主题清晰,重点突出,层次明白,充实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伎俩,将事物表现的宛在眼前,是一篇乐成的好文章。

5、你的文章进步很快,尤其是语言畅通了。美中不足的是誊写的有些潦草。盼望你下次作文扬长避短,将作文程度再上新台阶!

6、你捉住了腊梅的静态特点,细致视察了腊梅的形、色、味和精力特点,读完你的佳作,真的被腊梅那不屈常的气质所折服。

7、你用典范的变通表现本身的性格。叙事明白历程详细,读来令人舒服。

8、你的文章活机动现,妙趣横生,你真是一个细致视察善于思索的好孩子。

9、你善于思索、视察和总结,以是能写出如许好的文章,望你以后再高兴。

10、老师惊奇于你造句的柔美,作文的流通。这些都表现了你的头脑迅速、丰富和细致。但你唯一让老师担心的是你的字,比及高年级时另有人认得出来吗?老师信赖,不久以后,你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11、你的簿本秀气,整齐,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是一种享受,很内疚,我的字都没有你写的好看。

12、这丰富的内容,的确和作家写出来的差未几呀,你的习作有血有肉,读起来真是一大享受,你的作文内容详细,我读的非常过瘾,你平常肯定爱看作文书,才写出这么精彩的作文!

13、干巴巴的.内容好像白开水,一点味道也没有,多加些柔美的文句就好喝了,我信赖你会给我一个惊喜的!

14、流通生动的语句,恰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畅通极了,比喻得非常贴切,你平时肯定一直视察仔细,不然你怎么想出这么奇妙的拟人句的,真令人倾慕你的才气!

15、作文疙疙瘩瘩,读起来很难过惆怅,好像走在乡间高低不屈的巷子上,不警惕就容易跌一跤,句子像被谁堵截了,不完备,写好后细致读一读,就会发现有欠缺的地方,不要怕贫苦,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信赖本身!

16、这篇写的凌驾上一篇,继承加油啊,内容再详细生动点。多念书、细视察、勤思索,你的习作很快就会在报刊上刊发!

17、又不是神童,他能做到的,信赖你也能做到,并且会比他们表现更精彩,每晚看作文书,我便是如许掌握了许多好词语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故意人!

18、如今你习作的字数比以前多多了,这是你认真写日志的效果,你不想成为“作文明星”吗?前次你的作文在班里公然朗读,向你表现庆贺,下次夺取写得更棒,好吗!

19、不要总担心本身比别人笨,只要按老师要求做,你的空想早晚会实现,总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是由于你支付的汗水还不多,灵感从来不喜好造访懒汉,勤劳勤劳再勤劳,当你的作文在全班的眼前朗读的时间,你会以为吃点苦是值得的!

20、你的语言,质朴而富含哲理,保举给各人!

21、学写作文便是如许:做故意人,写有情文。做着实事,写内心话!

22、庆贺你,你的作文获得了高分。文章既切合习作训练的各项要求,又能发挥你精良的表达本领,可谓“妙笔生花”。

23、只要埋头去体验,用脑去思索,才气胸中有数,写出好文章。

24、你的作文犹如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一曲荡气气肠的旋律。雅观、大方的笔墨,生动、流通的语言,别开生面的布局,精致丰富的情绪……,透出了你特殊的天赋。加油!再加油!

25、你的习作捉住人物特点,写了一位令你敬佩的人,切合人物身份,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6、你的习作,写了一件令你悔恨的事,内容详细,语句畅通,写出了事变的颠末,点清了悔恨的缘故原由。文中对本身生理运动的形貌天然贴切,写出了真情实感,令人冲动。一篇文章便是一份心情,透过本文我看到你是一个孝敬的女孩。

27、它的作用方面写的比较详细,层次明白,语句畅通。

28、作为你老实读者,朴拙地对你说:“语句的畅通连贯非常紧张,你可肯定不要大意呀!”祝愿你在以后的写作门路上写出更精彩的文章,如“芝麻着花——节节高”。

29、诗情画意的形貌,显现了丰富的写作底子,柔美的景致令我们迷恋此中。我将领导走进你的意境,去明白,去抚玩,你接待吗?

作文评语之记叙文 篇2

调查的结果让我不得不反思, 教师是否要改变一下写评语的模式, 是否要突出人情味、个性化, 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呢?学生作文评语是否更应该有文采、有情感呢?

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 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 是一种享受, 更是一种提高。通过多年的探索, 我有了一些个人体会。

作为语文老师, 批改学生作文犹如与学生相对而坐。教师可以泡上一杯清茶, 这样, 阅读学生作文时, 就似与学生娓娓而谈, 亲切而惬意, 自然潜移默化影响着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情绪。

好作文要有一手赏心悦目的好字, 一个清晰别致的结构, 一些令人深思的感悟, 一种富有个性的语言。但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两点不足:其一是字特差, 不仅潦草而且涂改严重, 缺乏规范有序的训练。一篇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文章, 读懂都成问题, 哪个老师会给这样的作文高分呢?其二是缺少真实生活体会和文学阅读, 所以文章显得空洞和苍白, 拼凑借鉴的痕迹严重。针对这种情况, 用随笔式评语言传身教, 颇能收到“一教做人, 二教作文”的效果。如“你的草书不错, 试试行书如何?”“你的名字写的特棒, 里面的作业也加点亮色好吗?”“你的字很有功底, 这一瞥一捺写得多好啊!其他布局再精心布置一番, 肯定会更好!”“横平竖直, 大小均匀, 练字秘笈, 特传与你, 阖试为之?我将刮目相看。”

人们常说:一句赞美的话, 能温暖一个冬天。老师一句满含深情的鼓励赞美或恢谐幽默的评语, 是医治学生写作“头痛”“心烦”的一剂良药, 而且是“糖衣片”, 味儿甜甜的, 药效浓浓的。

班里有个孩子, 人很聪明却很怕写作文。有一次, 我要求写一位同学, 他很认真地写了《一个搞笑的人》。作文以猜谜开头, 接着叙述了一件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 最后揭开谜底:原来这个搞笑的人竟然是他自己。显然这与本次习作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但这篇作文构思确实巧妙。于是, 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友情提示:你把自己写得如此出色, 那么换个角度, 凭你的慧眼, 你也一定能够写好你的同学的, 对吧?不信, 试试看!”这个孩子看了评语激动不已, 马上重新写了一篇文章《飞毛腿——宇航》, 果然, 文章写得很好。从那以后, 这孩子就开始喜欢看书, 喜欢写作, 即使老师没有布置, 他也常常自己写, 还偷偷地写小说呢!用他自己的话说, 写文章的滋味太美妙了!现在的他三天不动笔, 手就痒痒!

学生群体中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家境不好而羡慕他人的;个性特强不愿受任何约束的;思想幼稚偏执与老师闹对立的……这些学生内心往往有一腔怨气, 不知何时就会在作文中冒出来。这时我的评语就是一封封谈心的长信了。我的感受是, 对这些学生,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然后对症下药, 利用随笔评语的机会引导他们用心去观察生活中阳光的一面, 鼓起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文学性, 委婉的言辞, 殷殷告慰, 都应当是评语的主旋律, 这也是刻板和公式化的评语所不能达到的育人效果。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 一句幽默的语言, 一个新颖的形式, 一次诚恳的指导……那么即使是批评, 学生也乐意接受, 而且觉得韵味无穷。

班里有一位学生小杰, 他的习作立意、文采都很不错, 可就是错别字太多。我采用幽默风趣的对歌形式写了这样一段评语:

小杰:“错别字, 我问你, 你呀为何不离去?”

错别字:“小杰, 告诉你, 就是因为你太大意。”

小杰:“错别字, 我再问你, 你呀为何赖这里?”

错别字:“小杰, 告诉你, 就是让你学仔细。”

学生看了, 觉得有趣极了, 于是, 一边轻松地哼唱一边修改着作文中的错别字。

对贫困或离异家庭的子女, 我就在“家校联系本”和班级QQ群上多和他们的父母交流。有时会三言两语, 有时会是节日问候, 表面上我是和他们的父母谈心, 实际上是用这些随笔式的文字、用孩子们熟视无睹的细节感化他们, 让孩子们慢慢去理解父母;同时用不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些谈心式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 把我的爱传递给他们, 用我的爱去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感人, 要以己心去温暖他人的心。教师写评语时, 可落笔直呼其名, 还可深情地加上个“小”字, 敞开自己心扉, 似家常絮语, 像亲朋叙旧, 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这样, 学生会感受到教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这种评语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我曾经教过一个男孩, 他在突然之间变得沉默寡言。我和他进行了几次试探性的交谈, 都未获悉原因。后来在《我的心里话》一文中, 他吐露了心声:最疼爱自己的爷爷和爸爸因为一些小事闹别扭, 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文章写得质朴感人。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质朴的语言和纯朴的感情令人感动。大人的世界是很复杂的, 但血浓于水, 相信你的爷爷和爸爸很快会互相理解的, 而且他们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孩子, 会感到幸福的!我们都真心期盼着见到你灿烂的笑脸!”男孩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 心情也开朗了一些。

初中作文评语之我见 篇3

我们如何才能用评语改变这一现状问题呢?

曾经一位心里学家这样说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感觉到那是一种快乐。而且很多学生每次一发下作文本就先找老师给他的评语读,至于给他打多少分那只是次要的。

一方面需多说优点,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用之于我这里就是说在作文评语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

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加油、文章中哪个地方的句子用得很好等之类的鼓励语言。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多用之以情感化,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孩子的情感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流向老师的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的流淌,这就叫感情的延续。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让他们觉得他们高兴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鼓掌,他们伤心的时候,老师在为他们流泪。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同做人一样,可以用情予以感化。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评语理应影响他们做人的尺度,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成长。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如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学生就不会讨厌作文了,而能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情愿走进这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新世界。

实践证明:在作文评语中,教师一颗爱心写评语,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巨大的写作热情。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種毛病,应如何避免等。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棒!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既肯定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做饭》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做饭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也不会。妈妈就耐心地教了我,我便按妈发所说的方法做,终于学会了做饭,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很了不起,你妈妈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妈妈的方法,让人感到遗憾。”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文章中的不足。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妈妈教做饭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东西在修改中消失。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信中说:“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但愿我们都能从这则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调,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记叙文作文和教师评语 篇4

真正让我觉得外婆老了,是在一个夜晚,一个月色暗淡,有着微微清风的夜晚。

我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目送着外婆远去,路灯略微淡黄的光芒仿佛为黑夜蒙了一层轻纱,风夹着落叶擦着地面的咔咔声,恍若跳动的音符,让这寂寥的夜多了一丝似有若无的欢快。外婆的脚步声很沉重,身影缓慢的一步步的前行着。多年的重担将她的腰压的弯弯的,灯光勾勒着她的身影,在地上投下佝偻的背影。

她走得很慢,不似平时在田地里的健步如飞,也不似平时脚步利落的干着家务。她平时努力昂起的头,挺直的腰,在夜色的沉压下不再挺直。外婆低着头,脚底摩擦着路面咔嚓咔嚓的响着,一声声沉闷的敲击在我的心头。

我无法诉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是莫名地感到鼻尖一酸,一种念头像是止不住的流水往外涌出,外婆老了!是啊,外婆老了!她已经没有了原本乌黑的长发,没有了挺直的背影,时光擦着她的脸颊,将她原本的年轻和美丽全都带走了。

注视着外婆渐渐远去的背影,脚步蹒跚着,慢慢隐没在了黑夜中。我心里泛着酸涩,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情感涌上心头,我觉得,我应该多陪陪外婆了,就像小时候,她搂着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哄我入睡时那样……

优化作文评语之我见 篇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语写作又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它通常却只被看作是语文教学评价工作中极小的环节,而被自然地认为是每一个走上语文教师工作岗位的人都能够自通的事情。当然,自通的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认识加上学生时代语文教师在习作本上所给予的“范本”的影响。所以,“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语句流畅”等也就成为了作文评语中的高频词。这种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僵化冷漠的低信度评语模式湮灭了学生的热情,也钳制着教师的个性。相反,近年来“赞赏”式评语、“要表现人文关怀”等提法科学积极、灵活而有人情味。所选事例不够典型,你可以说他书写认真;书写也不认真,你就赞他某些词语用得好,倘若词语也无甚光彩之处,那就说他叙述的角度新颖……就文本习作者附着在只言片语上点滴的思想情感,或理解,或开导,或劝慰……作文评语似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可是,当这种评语认识和写作成为一种风气,其不足与弊端便逐渐显露出来。“拿了放大镜寻找优点”,一味地鼓励是不是就等于关注“人”的发展,正确注解新的评价理念?这样做是不是有利于学生作文心理的健康发展呢?在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写好作文评语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内容上要有针对性

写作作文评语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学生的写作。但是,“要有效力,必先要有意义”。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请看下面的评语:

案例1: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只是一些语句显得嗦,还有一些错别字。

案例2:一位学生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照片上一口大铜缸。它安放在太和殿大门外的左侧,它的宽和高度大约都是一米,红日给它镀上一层灿灿的金光。”教师针对这一句批语道:“名称、位置、大小、高度、色彩,一句话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这就叫言之有物了。”

有人依据评点方式把作文评语分为点深型(抓住一点进行剥笋式剖入深析)、面广型(从内容、主题、语言各方面进行评价)、点面型(全面考虑,以某一点为重点撰写的评语)。其实,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评语都应当有针对性,找出文章的亮点,具体指出其妙在何处,指出文章的缺陷在哪里,根源是什么,该如何避免。切忌泛泛空洞的褒贬,如案例1中,教师评语泛泛而谈,不深不透,缺少细致的分析。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就如隔靴搔痒,除了知道自己习作有错别字和语句罗唆的问题外,得不到更多具体的指导,当然不利于他的提高。案例2则不然,教师不仅把学生写作中的优点具体化了,还在充分肯定之后道出了缘由。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在这些方面会更加注意,自然有利于他以后的`写作了。

学生的作文毛病可能很多,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内容方面……但是评语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应该抓大头,放小头,找出症结所在,牵一发而制全身,

此外,给有训练重点的习作写评语,要关注文章在训练重点方面做得如何。如“写人要凸现个性”这个专题的作文,评语就要注意习作写人是否凸现个性,凸现什么个性,如何凸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方法上要有启发性

给学生批改作文,那种大刀阔斧的削减,越俎代庖的润饰是不可取的。不妨多就少改或明知不改,故意留一些空间,通过加批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探究、自我修改的机会,从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被动局面中自我解救出来。再有,作文的总批,教师切莫断言只能怎么写,不能怎么写,一定要做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以商讨语气指引一个大方向,开拓学生思维天地,让学生主动寻找泼墨的机会,使学生有文可作。如果运用“假如以……开头会不会产生……的作用?”“倘若将……自然段调换位置,结构将发生……变化?”“除了以……结尾,试想能否以……结尾?”“……情节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这样有价值的评语不仅能指出习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即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启发他们对一些作文技法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他们驾驭写作技巧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情感上要有激励性

激励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成功的期待,让学生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乐。现代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非常脆弱,教师的评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甚至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能发现作文中的优点,给以赏识和鼓励。请看下面的评语:

案例1:一位学生的文章跑了题,教师写了如下评语:虽下笔千言,然纵观全文,似只能用《出师表》的最后一句形容:不知所言!

案例2:一位学生仿写了一篇优秀作文,教师评道:春蚕吃下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而你吃的是桑叶!吐出的还是桑叶!

案例3:茅盾的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茅盾的文章:“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宏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拨剑祈地之慨,笔意得宋唐文胎息,词旨近欧苏两家,非致力于古文辞者不办”。又评“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案例4:一个十三岁的中学生,也来为城市改革献计献策,科学、技术、管理、人才,都写到了,读后实在令人振奋。虽说它憨态可掬,却又英姿勃发,真是锐气可赞,志气可嘉,才气可喜!

案例1和案例2看似冷峻的评价,实为难听的讽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当然在意料之中。我们不能说茅盾的文学能力完全是教师鼓励的结果,但谁能否认案例3中教师评语对少年茅盾文学兴趣的产生所起的激发作用呢?案例4与此有同工之妙,既不重描缺点,也不轻放不足,既不伤写作之锐,亦明努力方向,平和里蕴蓄了赞叹,亲切里寄予着厚望。这样不矫情做作的评语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好作文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但一定是教师鼓励出来的。激励性评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树立学生的自信。

记叙文的批改评语 篇6

2. 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

3. 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现景中,景随景现。

4. 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且不脱离生活的真实,扎跟于生活的联想,拓宽了读者的 思维,让人觉得生动有趣。

5. 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 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6. 感情真挚,情意浓浓,似香醇美酒,令人不饮而醉。

7. 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

8. 心里过程真实细腻,人物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

9. 感情真实细腻,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

10. 从自我反思中寻求人生得失,在悔悟中流露真情,字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11. 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12. 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3. 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4. 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作文评语之记叙文 篇7

写人形象丰满, 叙事波澜起伏。要想写好记叙文, 就应在这两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形象丰满, 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 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 反映其性格特征, 展示其内心世界,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形象丰满, 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 (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 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 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 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 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 有个性特点, 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 有层次感, 有立体感, 有丰富的内涵。

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形象丰满对人物而言, 是要能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 有血有肉, 栩栩如生, 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人来看待, 从而引起读者的浮想、遐思。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展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 写出人物的复杂性, 活泼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

“文似看山不喜平”, 平铺直叙的文章淡而寡味, 无人愿读;只有波澜起伏、跌宕曲折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赢得读者。那么, 叙事类记叙文怎样才能使文章“一波三折尺水兴浪”呢?

一是改序法。指叙事时改变事情本来的时空顺序, 采用倒叙、插叙、补叙或大故事包小故事等手法, 使文章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此法例子太多, 只是要提醒大家:写作时应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 选择合理的叙述方法。

二是悬念法。就是在文章开始设置疑团, 暂不予解答, 使读者产生期待心理, 借以激发其强烈的阅读兴趣, 同时又增加了文章的曲折, 呈现出文章的布局之美。

三是误会法。就是有意让作文中的人物产生误会, 不让谜底过早出现, 使文章一波三折, 跌宕多姿。

四是抑扬法。开头写不属本意的情绪, 正文才表现真情、传达本意, 使行文跌宕曲折。

五是陡转法。所写的事情顺着情节发展, 读者差不多明白底细了, 但结局却峰回路转, 变成另一种情形。

六是多变法。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 叙写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贼、家伙、流氓, 塑造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贪婪形象, 极富表现力。

当然, 作文波澜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烘托法、对比法、巧合法、反差法等, 同学们只有结合具体内容巧妙运用, 才能使你的文章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技法例文一】

校园里的记忆

⊙一考生

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 望着蒙蒙细雨, 怔了许久, 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 笑了笑, 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 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 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 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 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 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 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 那个时候, 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 可我不敢去和他们一起说话。那时候, 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有一天, 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细雨, 我望着天空, 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 闭着眼睛, 感受着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 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 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了闭着的双眼, 我看见了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 有灵气的眸子, 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 只是点了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 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 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 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 在她的带动下, 我们玩了起来。我在秋千上, 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 又跌落下来, 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 但却又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 坐在同一个秋千上, 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到天空的地方, 看着她荡漾的笑容, 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恍惚是梦境。

许久, 上课铃声响起, 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 我叫住了她, 红着脸说出了我犹豫了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 点了点头。我突然觉得, 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 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 然后嘲笑我, 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地担心而已。此后, 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 在一起做作业……

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 离我们远去, 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了, 时间改变了我和她, 我们彼此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

从回忆中醒来, 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 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 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了指我, 说:“那个姐姐哭了!”另一个却说:“不是, 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 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 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面颊, 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转身离开, 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 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 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技法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独特新颖的中学生习作。文中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 由于转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性格孤僻而自闭, 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 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陪“我”荡秋千, 使“我”第一次感到了童年的幸福和快乐, 由此“我”和小女孩成为了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但是, 随着年岁的增长, 她们之间竟然有了隔膜。这一立意和构思既突出了童真童趣的奇妙无穷, 又展现出童真童趣被年龄侵蚀磨灭的无奈, 尤其是, 如今“操场的秋千上, 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 如同当初的我和她”, 揭示了这一现象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轮回, 发人深思。文章语言质朴, 描写细腻, 特别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鲜活生动。作者把“我”先前的孤独与自闭、继而的天真与烂漫、后来的沉寂与矜持, 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呼之欲出。

【技法例文二】

悄悄地提醒

⊙一考生

每年, 总是盼望着生日;每年, 我都是在欢乐中度过生日。

“十五岁是个大生日”, 同学告诉我。该如何度过呢?我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宴会, 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参加, 我的生日也想那样过?可是我有些为难, 妈妈早几天就在张罗了, 爸爸还问我喜欢什么礼物。同学早就约好了, 如果爸爸妈妈请来外婆她们就麻烦了, 我嗫嗫嚅嚅地开口说:“我想请同学到家来热闹一天, 你们那天能不能不参加啊?”爸爸妈妈一脸的愕然, 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僵了好一会儿, 爸爸叹口气说:“好吧。”

生日那天, 妈妈还是为我准备了许多荤素小菜, 但大家都有些沉默。不久, 爸爸和妈妈早早地出门了。我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边整理房间, 一边摆出准备的食物。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有几分得意, 也有几丝不安, 真是“剪不断, 理还乱”, 拂去又来。直到同学们进门, 一切才冰消雪融。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大大小小的礼物堆了一沙发, 我们吵啊, 闹啊, 笑声夹着歌声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当十五根蜡烛点燃的时候, 我发现这样的生日, 真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十点, 爸爸妈妈准时回来了。我笑着请他们吃蛋糕, 他们高兴地吃了蛋糕, 高兴地与同学们打了招呼。我送走同学回来时, 他们已关灯睡了。以后几天, 爸爸妈妈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 我也很难解释。我知道, 这样的生日也许伤害了他们。

不久的一个下午, 夏叔叔夫妻突然来访。一进门, 他们就对爸爸说:“今天要躲女儿生日, 来你家混顿晚饭, 你招不招待?”在一旁的杨阿姨也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 嘴边老是挂着代沟, 过生日请了同学, 就不要爸爸和妈妈了。哎!十月怀胎, 一把屎一把尿的, 好不容易盼到她长大了, 想同她过个生日都不成了。”说着说着, 眼泪都下来了。

妈妈跟着长叹了一声, 爸爸朝我眯了眯眼睛。我鼻子一酸, 差点哭了。我知道, 他们是在悄悄地提醒我:“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啊!”我暗暗决定, 明年生日, 一起度过。

【技法点评】

一篇记叙文, 如果缺少了诱人的情节, 总会少许多光彩。本文所写的事件并不大, 讲述的只是自己度过生日的故事。然由于构思巧妙, 情节写得波澜迭起。先是写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生日礼物之时, 我想让他们回避;接着写“我”享受了生日聚会的快乐之后, 爸爸妈妈却因此受到了伤害。如此就停笔, 文章显得有些俗套。结尾时, 作者笔墨一转, 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个相似的故事, 让文章顿起波澜, 于是主题也就变得深刻了。一句“明年生日, 一起度过”, 令人物与情感顿时变得光彩夺目。能够将寻常小事写得如此精彩, 不简单啊!

【优美文段积累】

美丽的刘老师就是在这时候注意到了我。一天课间操的时候, 刘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 她告诉我, 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叫法布尔, 他非常喜欢昆虫, 每天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记录昆虫的生活, 后来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听了老师的话, 我十分兴奋, 大声地向老师说:“老师, 我对虫子可熟悉了, 我知道很多事呢!”刘老师说:“是啊, 我早看出来了, 你是一个小昆虫学家呢!你的肚子里一定有许多昆虫的故事!”我一听刘老师这样说, 立刻骄傲地说:“那当然!”刘老师说:“既然这样, 可不可以把这些故事告诉同学们呢?”听了老师的话, 我心头的喜悦与骄傲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变得吞吞吐吐起来:“这……这……”刘老师又说:“你不知道, 好多同学都跟我说想听你讲昆虫的故事呢, 怎么, 你不愿意讲给同学们听吗?”听到老师这样说, 我的心头涌起了一阵热意:“老师, 同学们真的愿意听我说吗?”“那当然, 同学们都盼着呢。”刘老师说。不明就里的我最终犹豫着答应了刘老师。

(一考生《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我迫不及待地用手翻过卡片:“贵手一招, 振奋!一声三轮, 亲切!”是啊!三轮车夫每天都看着行人的脸色, 随手一招就来了。他们的名字也被淡忘, 任凭别人唤一声三轮儿。他没有觉得蹬三轮矮人一头, 低人一等, 凭劳动吃饭, 吃得心安理得, 活得坦坦荡荡, 有滋有味。

看着他蹬着三轮车的洒脱劲儿, 想着小卡片上那些字字如金石的话语, 他的影子在我面前骤然高大起来!

新课改下数学作业使用评语之探索 篇8

【关键词】评语、鼓励、激发、信心、探索

中国分类号:G623.5

众所周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眉批与尾批的“专刊”。实践中我发现,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和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和肯定成绩,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背离了“学生中心论”和“学生发展观”,忽视了数学作业在巩固双基、发展学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呢?下面就从数学作业中如何使用评语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评语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肯定独特见解

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激励性的评语在作业中出现,对孩子思维的激发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我班刘小莉同学非常善于动脑筋,解题方法常常与众不同,思维独特。虽有时与正确答案有些差异,但我没有简单给予评价,而是常常肯定其独特见解,尤其当他出现巧妙解答时,就在其作业本上写上:“你真聪明,解答巧妙!”而后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让他介绍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发散思维,而且也很好地激励和启发了其他同学。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也不能不理,只打个“优”就了事,还更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不妨也写上一些“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对于这些亲切而温暖的评语,学生不仅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迁移。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棒!继续努力”表扬优生但也不能忽视差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只要你用心,没有做不好的”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不但作业写的越来越好了,而且特别爱学数学了。”由此可见,老师几句简单的评语唤起了学生立志学好数学的信念,鼓舞了学生学习的士气,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利用评语提示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

当学生作业出现计算、观察、分析的错误时,可以利用眉批式的评语注解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明确而产生错误时,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性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改正。也可利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和“法则你记住了吗”“先找准哪个地方的等量关系?”、“采用逆推法试试看”、“下步该怎么办?”、“理论依据是什么?”“再审题意,寻找捷径。”、“挖掘隐藏条件,走出陷阱。”、“多举几个例子进行总结,你就有可喜的收获!”等评语。实际上是在指导学生解题的思维步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找错误,从而改正过来,真正明白某种类型习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三、利用评语拓宽解题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的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如解决问题:小亮在计算加法时,由于粗心把一个加数156当成136,结果是342,正确结果应该是多少?:一般解法都是342-136=206 206+156=362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解法还写了解法二:156-136=20 20+342=362 我在这道题旁边打了大大的“☆”,并写到:“解得巧,真聪明!”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则写上“开动脑筋,想想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除了以上评价外,还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中批:“富有创造,思路清晰,肯动脑筋”等简明评语。从而肯定了学生的成绩,鼓励进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利用评语开启心智纠正错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书写格式不合规范的作业本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等等。

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和细心交朋友”“搬走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检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分数的学生,给红花加以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高考优秀作文之记叙文 篇9

湖南考生

是否只有早晨的那一刻才能看到朝阳当空升起,那—片霞光灿烂辉煌?无边的黑夜一如既往,静谧的世界回荡在心房。

黑暗,是谁在痛恨你。

让我看不清楚世界的美妙。

黑色—直陪伴着我直到去年冬天,眼中的世界没有光亮,早晚在心中都是那般的相像,妈妈说:“孩子,多么希望听到你说一声早安,妈妈。”

妈妈老了,即便我看不清楚她那耀眼的白发,可她那沧桑的声音敲着我的耳膜,她不想我一直瞎着,所以母亲每天去集市卖菜时我便在心中想着——母亲出门时,那个时刻便是早晨。

我每天不分时刻地睡觉,另一种幻想也寄居在我脑中,醒来的那一刻便是早晨的阳光,可是母亲却用温柔的声音呼唤着:“孩子,吃晚饭了。”我微笑着,拖着疲惫的身子移到桌旁,细细品尝着母亲做的饭。不知道为什么饭中总有—股辛酸,吃到嘴中眼泪就往下掉。母亲急了,她拼命擦,拼命擦,那颤抖的双手触碰着我的双眼,我忍住眼泪,我说:“妈,早安。”然后,我笑了笑,所有未流出的泪都吞回了肚里。那双颤抖的手不知在摸索着什么,后来把’大叠纸塞入了我手中。母亲说:“孩子,我已经赚够了钱,你可以去治眼睛了。”

睁开眼,白色的墙,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床单,白色的世界,刺眼的东西照得我直流眼泪。穿白色制服的护士告诉我,那是阳光。我微笑着,即使耀眼我也不愿闭上,那么美,那么美。我看着慈祥的医生说:“早安。”他也微笑着说:“早安,孩子。”于是我拼命寻找母亲的身影,我多么想对她说早安母亲,可是医生说母亲送我到医院做手术时就离开了。我奔跑着,清晨美丽的阳光照射着我直到我跑回家门口。我的心咚咚直跳,每一次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吱呀”推开门的一刹,一个沧桑的老人正垂着头仔细的挑选着菜叶,那银白色的头发显得有些耀眼,每—根都刺在我的心里。

我说,早安,母亲。她说,早安,孩子。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大早上的阳光,早上的空气,早上的蓝天,早上的白云,还有我早上的母亲。一切都在流年的岁月里,水一样的春愁,可唯独母亲的爱,早就在我出生的那—刻寄居在我心中,早早的,早早的。专·家·点·评

处在无边黑夜里的盲童,睁开眼看到的是美丽的早晨,而带来这一刻的是母亲,是母亲每天早晨的辛劳。感激和爱戴,便汇成一句‚早安,母亲‛。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文章叙事灵动,抒情自然,描绘细腻,行文活脱,显出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

湖南考生

一个清纯的仲夏夜,明月的余晖点燃了梦里的灯,照亮了我心灵的旅程。此时的我,如夏夜里的蝉,在苍茫的夜色中追寻“早”的痕迹:不知不觉中,仲夏女神把我带到了鲁迅先生的面前。

“阁下有何贵干,怎么深夜来访?”

“晚辈深夜造访实属不敬,但还是斗胆想和先生论一论‘早’字”。“好!请坐。”他向一个椅子指了指。“多谢先生。”我坐在椅子上,张目四顾,先生正在沏茶。看到如此一番情景,我悠悠地叹了口气,没想到却被先生听到。“年轻人,为何长叹?”

“我叹先生文思泉涌,才高八斗,却栖身如此陋室,真乃‘上天忌英才’。”“非也,岂不闻生于忧患乎?此事暂且不论,我们且先论‘早’字,如何?”“好。”我接过先生递过来的茶说道。

“早,是一种好习惯。我就曾以‘早’字为座右铭。”先生呷了一口茶说道,“古人云:为学须及早。又云:黑发不知勤学早。足见古人学习之勤,以早为志。” “我以为,古人之早乃勤奋,而非早矣。古人早起早学,可列为勤奋之举。然我以为早不一定就是好的。”我说道。

“噢,此话怎讲?” “‘早’本是古仁人志士勤奋之举,却有人视‘早’为好,以致误入歧途。曾有人于夏日早早摘取果实,以致青涩入口,悔恨不已;又有农夫求实心切,揠苗助长,使半亩青苗尽枯死。由此可见,在勤奋求知时,以‘早’为鉴,方能逼迫自已勤学及早;而对于另一些事物,定要能沉住气,从容不迫,方能收获一亩金黄,半天喜悦。”

“言之有理,看来你对此花了一番工夫。正如你所说,求学及早,乃勤之道:收获及早,不切实际也。凡事当早则早,宜迟则迟,不必万事皆求早。好吧,时间不早了,请在陋室小憩,如何?”

“好。”我接受了先生的盛情。

茶杯中腾起袅袅热气,升到空中,带来满室清香,只剩下一杯清茶和我久久的畅想。专·家·点·评

本文有四大亮点:一是采用对话体,形式上不落窠臼;二是运用合理的想象,穿越时空去和伟人对话,让观点在交流中显现,自然合理;三是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四是本文语言优美,流畅,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湖南考生

看到“早”字,我想到了您——老师。高三这一年您接手我们这个全校“臭名昭著”的班级:成绩倒数第一,纪律倒数第—。几乎所有的老师提到我们班时,都会摇摇头说:“太差劲了。”几乎所有老师到我们班上课都头疼。这时,您来了。

您上任之后,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巨大变化让全年级师生为之“震惊”,我记得年级组长和我们说的话:“这回,你们可真是脱胎换骨啊!”大家都知道这些改变全是因为有了您。只有我们知道,您对我们的影响有多么深远。作为班长,一直以来,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可是,您来了以后,每当我在晨曦微启的时候爬上教学楼的五楼,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已经伫立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栏杆前,凭晨光中的剪影我也知道是您。听到脚步声,您回过头来,会立即绽放笑容,说:“早!”我回答一声“老师早!”便开门进教室。然后,同学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读书声沸腾起来„„

还记得第一次上自习的情形。您在走廊上等我们,结果有近十个同学迟到。看到您,迟到同学都很羞愧,您只说了一句话。您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或许别人会觉得难以置信,但我们的确从此开始了“早”起。从那以后,我们班几乎没有人再迟到,我们都希望能第一个看到您立在晨曦前的剪影——您总是比我们更早到达。

高一高二没有“早”做准备,进入高三后,很多同学对高考信心不足。有些同学甚至已经做好了复读一年的准备。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您郑重地对同学们说:“不要想着今年考不好,明年再来。同学们,时不我待啊!张爱玲女士曾经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如果恕在有限的人生有所作为,一定要趁早。”从那之后,同学们又找回了自信。咱们班考试成绩次比—次好!我们也能从您的脸上看到欣慰的笑容。感谢您的鼓励,同学们学习劲头十足。很多老师说我们班是个奇迹,如果这世上有奇迹—说,那也是因为有您。老师,有您每天早晨的坚守,有您植入同学们骨子里的“早”的理念,很多同学可以早早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师是您把“早”字深深地注入同学们的心灵,并将影响到我们的一生,我们怎么能不深深地感谢您呢? 专·家·点·评

文章构思精巧,用一个‚早‛字巧妙地把文章贯穿起来,紧紧围绕中心来选材。文章感情真挚,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已溢于言表。文章做到了叙事、抒情的有机结合,情也因此更真实、感人。

湖南考生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难道真的是因为时候不早了,所以你便要过早地从我的生命中退出? 我还记得某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寻你,你在阳台,在那纷繁的花海中对我轻笑。这个片段一直定格在脑海中,以至于学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时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可是身高八尺的大汉呢!却不知为什么你被那些娇羞的花簇拥着,看起来都不显得突兀。

还记得那年除夕,你和我的约定吗?你们单位组织的出游,使你迟迟不能归来。通过话筒,我们约定好了,我一定等着你回来,绝对不能睡着。却在次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你又朝我笑。我怪你没叫我。你无奈地笑着:“打都打过了,你不醒,我有什么办法。”一面又塞给我一把大白兔。你走后,他们都不让我吃糖了。说是糖令我发胖。可是他们不知,你给的糖,几乎甜了我的童年。

五年级的那年,也是很早,早到天边只露出一丝光来。我迷迷糊糊地被大人们推醒,一路牵着,走过无人的街头,走过长长的马路,走到雪白的大楼。谁都没料到的事。人家都认为太早了,太早了,总该再在—起过个年啊!我茫然地看着被裹在透明薄膜里的你。面容有些看不清,脖子却是向后仰着的,嘴也是张着的。我知道在那一刻你是有多么的不甘心啊!不情愿地咽下最后的一口气啊!你的儿子,你的两个女儿,还有我——你的孙女,我们都没在你的身旁呢!你看你,又是这样,谁都没有通知一声。—大清早的就兀自走了。就在我的睡梦中,走得没了踪影。以前清晨总夹带着一股风便冲进了你家门。看着你案上,新摘的茉莉花,抬头看了眼那尊巨大的观音像,带着慈悲的目光,把新摘的花全部倒进你白酒坛子里说是要给你泡酒。吃了几颗你刚从葡萄架上剪来的葡萄匍萄。从你的口袋里掘金一般翻找出大白兔,一直到腻得想吐才不吃。这些都没有了。

就似乎—朝一夕间,江山就换了代。没有谁能够使你那盆茉莉开得香盈满室了,那葡萄架不久也拆了,甚至连你住的地方也被拆了重建,如今房屋矗立,却再也没有那一片开阔地了。

最早的那缕霞光,趴在窗前也已经望不见了。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东方已晓,默念君不在。

你是生命浇灌出的一朵花,于岁月处隐去。我期望着,待我离开这个世界,于另—个世界苏醒的时候,你会在葡萄架下,茉莉花旁,对我笑着道一声早。

那里,永远是晨曦。早风中有着茉莉的芬芳。专·家·点·评

本文并没有直白地述说对逝去的祖父如何想念,但这种感情贯穿在字里行间,渗透在每一字句当中。如开头的‚难道真的是因为时候不早了,所以你便要过早地从我的生命中退出?‛一句,表明自己的不舍之情;‚大家都认为太早了,太早了,总该再在一起过个年啊!‛‚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东方已晓,默念君不在。‛可以说是‚一字一句总关情‛,读来怎能不让人感动?考生还巧妙地用一个‚早‛字,把文中的几件事贯穿起来,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湖南考生

处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镇里,我一直都在怀疑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早”。霓虹闪烁胜过那启明的晨星,封闭式的房子关上窗,合上窗帘便是夜。

可是我依旧相信着,因为有两盏微弱的灯在向我证明着,向我诉说着。

“嗒嗒、嗒嗒„„”的声音,伴着疲劳的节奏,母亲又早起了。习惯性地扭开那盏台灯,继续工作了。她不停地在一台缝纫机上加工一副副手套,一副一毛二。没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没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母亲能做的便只有这个了,而对于这几乎没有要求的工作,所需的只有时间了。所以对于母亲来说,“早”特别重要,它像是救济我们的观音菩萨,给予我们孤单的母子在陌生城市生存的法宝。

“早”就是缝纫机打在粗糙布匹上弹起的灰尘;“早”就是唤起母亲皱纹苏醒的催命符;“早”就是母亲那双经布匹褪色染黑的手。“早”就是绝望。“微弱”的台灯像一位妈妈,轻轻唤醒了它处在另一个房间的儿子。另一台灯又亮了,是的,我醒了。和母亲一样熟悉早起的我,抚平了昨日折起的书角,开始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和母亲的疲惫不同。我充满着干劲,字母一个个地反复拼读,单词一个个地反复记忆,课文一篇篇地反复朗诵。使在绝望中的母亲和我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早”便是那反复默写着的单词,此时的“早”便是那英语书上折皱的书页,此时的“早”便是微弱灯光下坚持不懈的我。“早”就是希望。

我相信着,我处的地方是有“早”的,因为母亲需要我的“早”带她离开那个以后将不属于她的深渊,离开她生活已久的绝望。我相信有“早”的,因为“嗒嗒”的机械声已驻扎在我的心底,我要用“早”为它带来希望,使它早点休息。

“早”便是希望,让处在贫穷中的我和母亲看到启明的早晨,“早”便是希望,让母亲告别那永远处在绝望中的地方。

“早”,我相信在这个陌生城市是有的,因为母亲和我都在证明着。专·家·点·评 本文多用排比,如‚‘早’就是缝纫机打在粗糙布匹上弹起的灰尘;‘早’就是唤起母亲皱纹苏醒的催命符;‘早’就是母亲那双经布匹褪色染黑的手。‘早’就是绝望。‛‚此时的‘早’便是那反复默写着的单词,此时的‘早’便是那英语书上折皱的书页,此时的‘早’便是微弱灯光下坚持不懈的我。‘早’就是希望。‛排比的运用,不但使我们体会到考生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而且我们还可以体会出考生感情变化的过程:由绝望到充满希望。本文感情真挚,字里行间充满奋进、进取的精神,相信这也是文章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原因。这一做法值得后来者借鉴。

【奇文一篇共欣赏】

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山西考生

是日高考,书“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维六月,序属仲夏。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晚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乘假日,风吹衣袂,花迎树阴: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忆往昔,唐风宋韵,过长街十里,尽是人间繁华;叹而今,闾阎扑地,皆为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何缺青雀黄龙之舳。于是余有叹焉,斯大同盛世,风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怡人。呜呼!陶陶然之乐哉。

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 不为学者,学书学事学志气,枉费七尺之躯;不为图者,图家图民图天下,怎称炎黄子孙?学为本,终身勿忘;忘本者,如离江之水,无以致远;忘本者,若吴泽之鉴,岂能一用? 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贤,一代风骚,长剑天涯,酒过三巡还依旧,笑星醉春风;勉吾辈,义气书生,笔走龙蛇,大鹏一日乘风起,直上九万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书生,春风得意,何曾闻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将,悲故土,—去沃野遭掠戮,伤衰怨痛深藏处。忍堪回首,国无路,泱泱中华如何复?悲乎!今大同盛世,楼高但凭云飞过,水深且任鱼纵横;英雄侠肝义胆,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风度翩翩,静对天地变幻。十里碧阴,亭中谁在斗奇葩?才子风流,六丈高楼,听风听雨听天下,心怀广宇。

大同盛世,无战火之忧,无贫寒之苦,学而优则仕,不曾闻失路之人。我莘莘学子,幸遇时机,尤当图学治国,不可忘本。猫捉鼠,人图学,此天之道也。

呜呼!闲书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抛砖引玉,是所望于群英。随赋对联—则,勉吾学子,闻鸡晨舞剑,悬梁夜读书。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侠肝义胆,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苍穹,名垂千古,挥洒磅礴气势。望学子,风华正茂,舞慧笔长灵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写万丈豪情。专·家·点·评 本文是一篇饱蘸情感之墨的考场作文,‚大同盛世,焉能.忘本‛,把作为学生,‚本‛为‚学‛书写得淋漓尽致。‚猫捉鼠,人图学‛。只有认清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才是正确的选择。文采出众,行文流畅,排比句式工整,是—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在风雨中成长

海南考生

你曾经说过,中国是一条沉睡的东方巨龙。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告诉你,这条巨龙已经醒了。

——翟墨

2000年秋。

我来到新西兰,办一届新的画展。在展厅外,我无意中发现了一艘无动力帆船。它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向身旁的航海家打听,他们却对我投来鄙夷的目光,敷衍地为我解释。

回到住所,经过一番查寻,我发现中国在无动力帆船航海史上仍是—片空白。我顿时明白了航海家们目光中所包含的意义,那是一种无法平等对话的不屑与讽刺。

人出了国门才真正知道尊严的含义,才知道我与祖国的名字原来是一样的。中国、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的航海经历,其中的意味不仅仅是苦涩。我毅然变卖了我最心爱的作品,买了一条帆船,投入到帆船训练中,希望我能用自己的行动改写这片空白的历史。

感谢航海家那充满嘲讽的眼神,这个严酷的环境激起了我的好奇,燃起了我的斗志,坚定了我的决心。我要为我的祖国而战。

2006年夏。

经过严格训练,我信心满腹地从山东日照出发,乘着“日照”号,船头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它向世界昭示着我的身份,伴随我出航与归来。

我虽然早已料到,海上环境恶劣异常,但是真正航海之后我才发现困难永远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我永远无法料想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才真正开始了解人海的魅力,手掌握着船舵永远不像画笔那么轻松。在风雨中我学会适应,在波涛中我学会坚定。

那一日,乌云密布,在黑云黑海中,我是如此渺小,11级的大风,七八米高的浪将我的船掀到天空,船在倾斜,舵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断了螺丝,新舵不能离人。整整七大七夜,我没有办法按照正常人的方式生活。那时只有一种意志力在坚持着。我就在想,这件事一定要撑下去,否则就意味着我不会存在了。

那一日,我遭遇了鲨鱼群,露在水面外的三角是海上霸主的象征,我沉着冷静地与他们周旋,找准时机,冲出困境。危机下的环境教会了我——勇者无敌,就连海上的霸主也会畏惧你的顽强。

那一日,我来到拿破仑被流放的小岛,在他的墓前,有一个本子为游人准备,我在上而写下:你曾经说过中国是一条沉睡的东方巨龙,而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告诉你,这条巨龙已经醒了。

这就是翟墨的故事,他感动了中国,他把中国的精神带到了世界。在感动中国评奖大会上,这个山东大汉雄健的体魄和坚强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世人。古老船队的风帆已落下太久,人们早已忘记了人海的模样。憧憬帆船的人,一定要接触,不接触,永远不知道。就像大海的魅力,一定要遇到惊涛骇浪。这样你才能体验极限的考验,才能在世界海洋这个大鱼缸中真正长大,游刃有余。

专·家·点·评

本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第一人称来写感动中国人物翟墨的事迹,能够生动形象地叙述事件,又能够真实地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从而达到叙议结合,显得自然顺畅。这种形式不仅新颖,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形式也需要考生一定的写作功底,否则文章会显得生硬,衔接不好,跳跃大大,或者会陷入对事件没完没了的冗长叙述之中。而考生处理得很恰当,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主题,语言优美,令人回味。

角色转换之间 浙江考生

阿发投入地借着炉火发出的光亮看着什么,他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以至于没有听见父亲沉重的脚步声。“你怎么还在看这种书?我说过了,这种邪书要是被告发了,咱家就会遭殃的!”疲惫的父亲一把夺过阿发正在读着的书籍,“你还嫌我们家的日子不够苦吗?你姑姑分发这些东西已经被杀死了,你还小,莫中邪了!”说着,他将书扔到了煤炉里面。

阿发慌忙从煤炉中捞起了书,扑灭了书的边沿上点点的火苗。他沉默了半晌,说道:“阿爹,不是的!官府骑在我们头上够久了!姑姑的死,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阿爹,你以前不是最佩服梁山好汉吗?革命党就是梁山好汉啊!姑姑的死,我是记得清清楚楚的!等推翻了这该死的满清官府,我们就可以报仇了!革命,一定要革命!报仇,一定要报仇!”

父亲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自己从小相依为命的小妹,那惨死的小妹,那从东洋留学回来的美丽而又瘦弱的小妹。父亲感到突然之间自己的胸口仿佛燃烧了起来,他说道:“儿啊,你说得对,这血海深仇,一定要报!我也想通了,我们一定要起来反抗!”

听到父亲这样说,阿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痛快而又酣畅:“阿爹,你不反对我看革命党的书了吗?” 父亲只是默默地看着阿发。十九年了,转瞬之间他就这么大了,十九年的时光渺若云烟,仿佛就在昨天。恍惚之间,父亲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当年他在水师学堂的时候也曾经如饥似渴地读着外文的革命书籍;与法兰西鬼子在安南拼杀的时候也曾那么英勇无畏:作为一名北洋舰队水兵,踏上长崎的土地时,他是那么的意气风发;他也曾在炮舰上来回地奔走传令,直到大半个舰队没入冰冷而又咸腥的黄海里„„那都只是年轻的时候了。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自己又变得那么年轻,自己似乎成为了面前这个充满激情的青年。

想到这里,父亲将手放在阿发的肩头。阿发低下了头:“阿爹,您从小就教育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要为自己争取自由,也要为民族争取白由!”这个时候,阿发也感到自己仿佛变成了年轻时候那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父亲„„

富国强民!这个梦是父亲做过的,也是阿发从父亲那里传承的。如今,这梦又由阿发反哺给了父亲。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父子俩坚信。

一阵清风吹来,书被烧焦的味道淡淡地弥漫开来,父子俩相视一下,笑了。专·家·点·评

本文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体裁,成为了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考生选取了匠心独具的小说形式,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清朝末年这一特定历史环境当中。内容主旨积极向上,依托‚乱世‛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尤其是父亲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角色转换之间

浙江考生

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动画片—定要少看,空闲时间多读课外书,千万不要早恋„„

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在引导着我们的生活,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沿着他们所描绘好的轨迹一步一步往前走。正如周杰伦的一首歌,歌名叫《听妈妈的话》,我也同样认为,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因为,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会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与经验,用他们的阅历与观念,去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修正我们前进的方向。

但是,随着我的成长,一步一步走来,我感到自己似乎也在影响着父母的生活方式。就像雏鸟将食物送进母鸟的嘴中一样,父母也通过我一点点地了解着这个崭新的世界,了解我的生活,不断修正着他们早已为我铺设好的道路。

曾经,我说我要学习竹笛,他们便开始尝试着欣赏悠扬的笛声;曾经,我说jay是我的偶像,他们便开始下意识地注意他,“快看,是儿子的周杰伦”;曾经,我说其实KOBE蛮强的,不过我更喜欢Howard,他们便开始看起了从不愿意关注的篮球赛,“哎,怎么这么简单的罚球都没进!”

如果没有我,他们不会知道丁俊晖是哪个毛头小子;如果没有我,他们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跑得如此快的F1;如果没有我,他们不会知道中国的动画产业与日本的差距有多大;如果没有我,他们看USA男篮,只会清一色地喊着黑人、黑人;如果没有我,他们才不在乎中国男足的脚到底有多臭。

从我把第一本《读者》带回家,妈妈就爱上了它。现在,在她的枕边已是厚厚的一叠。前几天,我把我所主编的校刊交到妈妈手上,她认真地翻阅着,想更多地了解我们年轻人的想法,了解我们年轻人的世界。

我们长大了,可父母十几年前所学的知识与想法,有些显然已经过时。我们也应试着做一回教育者的角色,带着父母去认识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时代在发展,反哺是必然。我们这些年轻人已经小再是只向父母索取的雏鸟了,我们应该向他们传达我们这—代所特有的感情。

角色转换之间,长辈们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拍打得迷失了方向;角色转换之间,我依然尊重他们的想法,朝着他们给我定下的目标努力。我不会再去抱怨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不会再冲着他们人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不叛逆了。因为,父母给我的路就是我要走的路。角色转换之间,我们互相明白了彼此。专·家·点·评

本文考生思维大胆,观念超前,没有单方面叙述角色互换之后的改变,而是通过描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模式,诠释出自己的观点。孩子不必真的变成父母,父母也不必真的变成孩子,双方只需要适当接受一些彼此的环境与特质,和谐生活就不远了。

重庆考生

我从来都是一个固执的女孩,固执地快乐,也固执地烦恼。我给自己裹上一层密不透风的糖衣,日子在严密充实地过着,拼命向未来狂奔的我看似快乐,然而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而今天,我决定对您倾吐这么多年来始终没说出口的真心话。妈妈,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像别的母女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我多么希望我们之间能感受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

妈妈,不知您是否能感受得到我们如冰雪般的母女关系。白驹过隙间,女儿已长大成人。成长的道路上,我收获了很多快乐,但也失去了很多幸福,最让我心痛的是我体会不到温暖的母女关系。每次看着街上手挽手一起逛街的母女,看着马路上肩并肩谈笑风生的母女,听着身边的朋友兴高采烈地聊到和妈妈去了什么地方、玩了什么游戏„„我的鼻子会酸酸的,眼眶会不由自主地浸满了泪水,却始终落不下来,大概是因为我还对我们和谐的母女关系抱有希望吧,所以不愿让宣告无望的眼泪决堤。毕竟,我是您的女儿,而您,是我的妈妈,是给了我生命的至亲,是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人,也是我即使用我的—切都无法报答的人。我难过的是,我们都认为对方如此无可代替,却始终不能心照不宣,这是人生多大的无奈啊。

妈妈,或许我们想融化隔阂的坚冰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我们都不放弃对方,勇敢地去承认我们之间亘古不变的亲情,我—直都相信我们会成为—对让别人羡慕的母女。多年来,我觉得我们之间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阻隔不仅仅是一方的原因,我们谁都有错,也谁都没错。您想要我好好长大,做一个有作为的人,所以对我从小严加管教,凡事约法三章。我也想好好长大,活出自我,让您引以为傲,所以想凭自己的能力自成—派,所以对你敬而远之。没想到因为您的过多期望和我的过分偏执会让我们越走越远,无法让两颗心相容交汇。其实,您不知道,您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亲情,更多的还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请原谅我的叛逆和不懂事,不知您是否明白,对您无心的伤害也是我心灵上抹不去的疼痛。不要放弃我,更不要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母女永远是母女,不是吗?妈妈。

或许有一天,我会因为—飞翔而离开您,但我永远不会放弃找回我们本该完美无缺的感情。或许很难,但不是永远的难题。如果我又不小心伤害了您,请您再给我一个机会,也给我们的爱—一个机会。专·家·点·评

考生把自己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看做一个难题,这个角度虽大众但却道出了当今许多孩子的心声。考生对造成母女关系僵化的原因看得比较透彻,认识较深刻。考生在文中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以及急于化解母女间隔阂的真挚情感。感情真挚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达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

重庆考生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寒风肆虐,高唱英雄的赞歌„„

风呼啸着扯乱他额前的发丝,一丝丝寒意浸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此时此刻,摆在他面前的,是—道难题,一道关系着生与死的难题„„ 想当年,他“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他是所向披靡、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而此刻,他像丧家犬一样被汉军围追堵截,他是无力回天、穷途末路的落魄英雄。

面对乌江亭长,他犹豫着,这道题太难做出选择。答应,就可以逃走,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拒绝,就只有死路一条。

渡过窄窄的乌江,就能够从头再来?不!从头再来只是完美的想法。他知道,江东父老对他寄予厚望并且大力支持,可是他率领着江东弟子闯荡江山,如今无一人归还,他何颜去面对江东父老?那一张张充满失望甚至是绝望的脸,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刺向他骄傲的心,他要如何忍受?心爱的虞姬临死前哀怨的双眸,他又怎么会忘记?这一次的失败给他的打击,他要如何来抚平?这样的难题,他究竟该如何作答? 汉军的追杀声又在四周响起。他抬起头,露出了一张坚毅冷峻的脸。

在太多的不确定面前,他选择了一个确定。错了,真的错了,一次的错误抹去了曾经所有的辉煌,他已经无力挽回。他不能羞辱地活着,不能惭愧地活着,他不能容忍自己这一次的错误,他只能以死来赎回自己的过错。

死便死,他从来不曾苟且偷生。面对乌江,他只能选择死亡。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他微微笑了一下,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转身,听着汉军正叫喊着朝这边而来,他重整铠甲,握紧长矛,投入了战斗„„虽然身负重伤,他坚持不肯倒下,他要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站立在人世间。周围一片寂静,汉军—片欢呼,他死了,难题终于解决了。

他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失败!在难题面前,他选择了做—名顶天立地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想,这便是对他最高的褒扬,他生前干出了—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死也死得惊天动地。他有霸气,更有傲骨,真可谓是人中之豪杰,鬼中之英雄!他的死,重于泰山。

专·家·点·评

本文生动地再现了项羽乌江自刎前的情景,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在‚生与死‛这道难题面前,他慷慨从容,大义凛然,不苟且偷生。他虽然失败了,却让人肃然起敬。文章描写细腻,语言极富感染力,结构完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绿叶·情意

浙江考生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脉脉乡情

浙江考生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上海考生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 “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品味时尚

江苏考生

(一)“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伊眼见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品味衣,品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头盖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时尚》杂志的主编,九斤老太便经常来城市探望。七斤本想给老太报个老年大学,把老太吓了个半死,伊连忙摆手:“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孙儿辈的人,怎么行呢?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哪!”好在九斤老太耳聪目明,七斤便教她学字念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准备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教授给老太。却不料九斤老太脸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祖宗之字不可乱改,我们那里谁敢乱改?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这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中拿出《品味时尚》杂志,嚷嚷着要给九斤老太念一段文章。

老太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孙女读。“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睫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陶醉地闭上双眼。“啥玩意儿?”九斤老太几乎觉得自己耳杯了。

“我的嘴角上扬,不禁定格成43°的微笑”,七斤自然不理会老太的问题,继续半读半诵。“瞎折腾!”老太不屑地耸了耸肩。

“空气中弥漫着78°摩卡或68°卡布奇诺的芬芳„„”七斤略略不舍地放下杂志,期待着伊的夸赞。听得一头雾水的老太,看着孙女的眼神,局促不安起来,想了半天,还是将口头禅涌了出来:“哎呦,一代不如一代哪!”

“什么什么呀!这叫‘小资文’,这叫时尚,教您品味时尚你都不会!”七斤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气。

(四)“奶奶!您太时尚了!城里现在都流行吃您那种玉米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火了!”七斤兴奋地在电话里嚷嚷,“您现在有空教我品味时尚啊!”

九斤老太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破旧瓷碗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浮想到七斤衣服上故意张开的破洞洞,本想骂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尚,伊觉得不合身份,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理叨咕:品味时尚,真是„„

[简评] 文章凭借“九斤老太”生发出意趣横生的故事,善于反讽。惊看街头“时尚”,难舍老年“时尚”,不 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段,着力描绘“不合时宜”的“九斤老太”的鲜活形象。文末出人意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予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经典语言在当今时尚中新的深刻内涵。文章扣题严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含蓄的结尾让“品味”之意余韵悠长,发人深思。(薛明德)

如此常识

广东考生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厂长大惑不解:“怎么?张师傅对你太严厉?”“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行,没问题。”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培训很快开始了。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兄弟,这你就不懂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常识?狗屁常识!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好好学吧。”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莫非?“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点评人:周小蓬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这篇文章的形式和写作技巧也值得称道,首先是标题写得很有水平,用了一个“如此”就点明了全文批判讽刺的态度。其次,文章构思巧妙,以小见大;结构紧凑、严谨,前后呼应;作者对故事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叙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结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第三,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也颇生动、准确、传神。

站在车站的门口

湖北考生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 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上一篇: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作文700字下一篇:《苏雅的画儿》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