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精选6篇)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篇1

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腾冲县人事局(2010年3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午,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县级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动员大会,按照县政府的部署,县人事局牵头负责指导全县行政机关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即:“

1、强化学习实效;

2、规范行政行为;

3、实施目标倒逼;

4、深入一线工作;5推进电子政务”。其中“规范行政行为”、“推进电子政务”两项工作分别由县政府法制局、县政府网管中心两家部门负责,这两家部门的领导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里,我受县人事局尹红局长的委托,就人事部门具体负责的“强化学习实效”、“实施目标倒逼”、“深入一线工作”三项内容向大家介绍。由于本人学习不够,对有些问题的题解不深,有些观点、见解可能不一定准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有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今天我主要介绍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二是当前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

服务群众、推进社会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专门才干。新的行政环境下,行政机关公务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战略水平、法制水平和政策水平,对行政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应变性等,从而才能在法律、社会公众、政治系统和专职监督机构的规范、约束和检查监督下管理公共事务。

(三)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通过上面对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阐述,可以看出,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相辅相成,素质通过能力体现,能力印证素质,因此,在进行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时候,必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把公务员培训观念由提高素质转变到提高素质与培训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训为着力点的新观念的轨道上来。

二、当前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公务员队伍在能力与素质的建设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从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知识结构看,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公务员人数较多,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学科专业人数则较少,特别是有独特见解与个性、敢拼敢闯的创新型公务员以及复合型干部、多功能型干部,管理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型干部更是极少。即使目前高学历公务员的比例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文凭不等于水平。拥有高学历的公务员也大多只受过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管理知识普遍薄弱,其中从与政府事务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就更少了。

度的部署和要求,下面我重点对腾冲县人事局具体负责的三项工作向大家作逐一介绍。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学习型机关”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它是在共同愿景指引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提高全体成员持续地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为国家机关履行各项职能和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人事人才保障,从而把国家机关培养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持续发展的、开拓创新的组织。

各级行政机关在进行学习型机关建设时,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

1.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要坚持和把握以下五个的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是理念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全体参与原则。四是多元途径原则。五是制度保障原则。

总之,各级各部门要通过以上措施,强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以上就是人事部门承担的第一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倒逼 1.工作目标倒逼的含义

工作目标倒逼是通过详细分解工作目标任务,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任务倒逼责任人等方式,强化督促检查,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围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工作目标倒逼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目标倒逼进度。即坚持全过程目标倒逼管理。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详细的目标工作计划,并以此为起点,倒推各县区、各部门、各职能科室及其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倒推每季、每月、每旬、每周直至每日的序时进度,形成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目标管理控制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终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2)时间倒逼程序。根据目标任务时间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程序,确保用时间进度倒逼各级行政机关在政策法律法规章程的柜架内履行职能,最大限度地简化、优化工作程序,谋求法律与政策的最佳对接,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3)社会倒逼部门。即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要全程公开,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于3月底前报同级人事部门,由同级人事部门会同本级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共同审核。各级行政机关确定的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经报同级政府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审定后,由同级人事部门于4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报上级人事部门备案。

(2)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以督查倒逼落实,以社会倒逼部门,对经审定的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倒逼管理;各级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对各单位的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情况实施动态监督,切实保障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3)进行目标成果督查。各级行政机关在选报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每半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自查工作,并向同级人事部门报送自查报告,上半年的自查报告应于6月底前报送,年终形成自查报告于1 2月5日前报送。各级人事、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于12月中旬选取50%的行政机关进行抽查,并形成督查报告,报上级人事、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

以上就是人事部门承担的第二项工作。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 1.一线工作法的含义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

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做到一个部门能一线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其他部门合作解决的,互相联动,共同解决,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

(3)建立社情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谏言献策作为政府决策、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实施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

以上就是人事部门承担的第三项工作。

总之,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是行政机关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不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提升我县行政机关的效能。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篇2

1.1 公务卡的概念

公务卡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务卡的简称, 是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库[2007]63号) 的有关规定, 中央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和使用的, 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 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 且不可办理附属卡[1]。

1.2 公务卡的内涵

公务卡的构成。公务卡是一种贷记卡, 是行政、事业等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 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 且不可办理附属卡。

公务卡的作用。推行公务卡改革, 旨在预算单位会务支出领域引入银行卡管理, 利用银行卡结算方便快捷、支付透明度高、便于监控管理等优势, 通过制度、机制和管理工具的融合创新, 减少现金使用, 提高政府支出的透明度, 强化财政财务监督。

1.3 公务卡的原则

公务卡制度要遵循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衔接的原则。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根本要求与核心内容是财政资金在最终支付到收款单位之前, 必须保留在国库中。因此, 实行公务卡制度必须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衔接[2]。

公务卡制度要遵循方便预算单位用款, 减轻单位财务工作量的原则。建立公务卡制度, 就是要通过银行卡这一现代支付结算工具, 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现金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繁琐环节,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

2 公务卡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 这些改革节约了财政支出, 提高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可是,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却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支出上还是存在着一些监管上的不足。例如,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公用支出和零星购买支出、人员的差旅费、会议费和招待费等基本支出方面没有体现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因此, 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从而, 达到节约公务支出, 加强财务管理, 促进财政监督[3]。

2.1 有利于提高财务支出的透明度

公务卡制度的建立, 使公务消费的各项明细信息置于“阳光之下”, 有效地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 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模式中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与不足。公务卡的实行, 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财政改革, 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监管, 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是我国财政改革迈出的划时代的一步。

2.2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入,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使用公务卡结算, 不再需要财务人员从银行提取和保管大量现金, 工作人员也不必向单位提前借款, 这样既可以简化繁琐的财务手续, 又可以使财政财务部门通过公务卡的实际使用情况, 有效的监控公务卡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从而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2.3 有利于财务管理规范透明, 堵塞管理漏洞

传统的公务消费中, 在财务报销环节中容易出现违反财务规定的凑票、多开、虚开报销发票等弄虚作假的违纪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 一般不再使用现金结算, 而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支付结算手段, 刷卡消费的所有信息, 包括消费商户商家的名称、消费金额、消费地点、消费日期等均会被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 从而使公务消费环节更加一目了然, 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财务明细内容易于核查, 在财务管理上堵塞了部分漏洞, 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了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能够有效的使用到真正为国家和单位的建设中来。

2.4 有利于提高资金的灵活运用

公务卡是一种短期信贷, 能够使资金的使用更加灵活;能够使银行提供的短期信贷和相关免息政策得到适当、合理地利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短缺的行政事业单位, 公务卡制度能够使他们适当提高其资金使用的灵活度, 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合理配置,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功用。

2.5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提升信用体系, 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在国际上, 尤其是在一些欧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 对于公务费用的支出情况, 就已明令禁止大宗现金消费, 政府雇员必须使用银行卡进行公务消费, 以杜绝腐败和黑洞。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与国际惯例接轨, 已成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 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以公务卡制度的改革来带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不断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 不断扩大银行卡持卡人范围, 不断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 进一步推动和提升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的建设。

3 公务卡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使用公务卡观念有待转变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 受传统的现金结算模式的影响, 部分工作人员还只习惯用现金结算, 不习惯用卡支付, 在短时间内很难养成持卡消费的观念, 因而对公务卡消费有抵触情绪。为进一步推行好公务卡制度, 还需要做好这些人员的思想工作, 使其认识到公务卡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3.2 公务卡宣传力度不到位

由于对公务卡宣传不到位, 职工对公务卡产生了3个误解。 (1) 使用公务卡就不能再使用现金消费。 (2) 公务卡只能办理公务消费支出。 (3) 个人消费隐私现金支付是财政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持卡结算和现金支付, 两种模式还将长期并存, 但单位财务部门必须对现金使用加以严格管理, 进行有效监督;公务卡也有个人消费功能, 但应优先满足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功能, 财政部门和单位财务部门公务卡支出的详细信息, 是进行动态监控的, 但对个人消费进行严格保密, 绝不能公开公务卡中的私人消费信息。所以,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积极转变职工消费观念, 消除对使用公务卡存在的不必要的顾虑和不解, 正确认识、对待公务卡的使用[4]。

3.3 公务卡在用卡环境上急需完善

我国的大中城市, 银行业发达, 商场的POS机也可以达到刷卡消费的要求,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商业尚欠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地区, 特别是一些新城区, 商业服务设施尚不到位, 这就使得公务卡在使用上受到用卡环境的限制。另外, 还有些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的物品和服务供应商并不具备POS刷卡设备, 不支持公务卡消费, 难以满足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的业务要求。这些客观环境直接影响了公务卡的使用和推广。因此, 要大力建设和完善银行覆盖网, 改善国内的刷卡环境, 为公务卡的推广做好基础上的准备。

4 几点建议

4.1 做好宣传、强化使用意识, 是推行公务卡结算的必要前提

政府财政部门应及时制定和汇编公务卡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及相关的各项解释工作, 以便于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完全掌握和理解公务卡的功能和作用。同时,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全面的培训, 进行公务卡系统现实操作;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起公务卡支付系统;从思想上加强财务人员对公务卡结算业务的认识, 使他们尽快适应这种结算模式, 并付之使用。

4.2 增加业务结算网点, 完善服务功能, 是促进公务卡结算的重要保证

现阶段国内刷卡环境较差, 公务卡使用的“盲点”和不足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偏远的地区的群众对银行卡使用知识知之甚少, 甚至还不认识信用卡以及借记卡等卡品, 更谈不上正确使用这些银行卡品。因此, 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系统增加业务结算网点, 完善服务功能, 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公务卡, 促进公务卡结算, 并在各使公务卡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合理、透明。相信, 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金融业务的更广泛拓展开来, 公务卡的优点与特点势必会更加突出[3]。

4.3 加大监督力度, 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制度建设是保障公务卡结算的主要手段

针对公务消费豪奢风气日益盛行, 屡禁不止, 收效甚微的现象, 我们应该逐步推行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改革, 各级政府应加强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以后的审计制度、预算审查和监督制度等制度的完善。公共财政要实行“阳光预算”, 全面实行公开化, 要公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的监督, 让公务财务支出预算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加。

公务卡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也是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 公务卡结算是一门政策性、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业务。规范公务卡执行体系, 促进政府预算的有效利用, 消除腐败行为, 使公务卡消费更透明、更便捷, 是当前财政和预算单位应探讨、学习, 并进一步落实的紧要任务。时移世易, 变法亦已。纵观历史,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正是在一次次的变法革新中, 使人类社会走向了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事实的验证, 中国的改革成果已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效。此次公务卡制度的推行, 是行政事业单位结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一方面, 它符合了国际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 它更是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发成果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 2007.

[2]王静.推进公务卡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J].华章, 2009 (12) :16, 20.

[3]杨蕊芬, 张永.初探公务卡制度改革[J].会计之友, 2009 (8) :51.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提出总体要求。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依法行政的关键步骤。作为政府机关之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然要建立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因此,探讨建立和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权力清单的概念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权力清单”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从权力清单及其与行政法关系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是指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对行政系统的行政权,包括机构体系的权力范畴、职能部门的职能范畴等予以明确列举并成为依据的行政法文件。权力清单与我国行政法治的完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性质。从对行政权力规制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本质上是对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权能的细化、整合和集中,它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权的范围并将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下,具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作用和价值。”[2]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作用与目的。从行事规则与权力划分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3]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范式与体例要求。

除了上述不同角度的表述之外,有学者认为:“从运行方式上看,权力清单就是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所有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并将这些汇总结果以网络、公开栏等载体公之于众,让权力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边界划分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边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晒出权力家底,实现决策公开、权力公开和责任公开。从优化方向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让职权配置要更加优化;职权边界要更加清晰;职权运行要更加公开;职权监管要更加到位。”[4]

总之,作为一种授权与控权制度,权力清单体现的是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阳光行政的理念与原则。

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权责法定”的要求,即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

任进认为:“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5]田进、卓文婧、朱利平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以清单公开的形式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锁定职权边界、责任及流程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清单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清理对象是行政权力事项,形式是清单及公开,作用是厘清锁定已有职权的边界、责任及流程。”[6]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分权问题,并非简单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梳理与公布。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权责边界、促进简政放权;有利于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7]

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

按照“权责法定”的要求,“国家各层级各单位、部门的权力应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8]据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亦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也就是说,档案行政权力来自这些规定的授权。例如:《宪法》第107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近十项行政权力,如行政执行权、公务员管理权、行政规则形成权、行政预测权等。[9]这类权力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共有”权力。再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通则》分别规定了国家档案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国家综合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档案行政管理或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例如,《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监督和指导权。《档案馆通则》第三条规定了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此外,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档案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制定的规章、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三定”方案中亦规定有“共有”权力和“专业”权力。例如,《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登记权。

“政府权力合法性来源具有唯一性,就是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10]建立“权力清单”,就是要依法确定权力,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梳理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不但要理清现有档案行政行为的法源(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更要认真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的行政权力,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档案行政权力的分类

档案行政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以及与这些权力相关的行政行为,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划分,可分成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其他行政行为27种。

如果按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司法权和行政内部管理权来划分:“在行政立法权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及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权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在行政司法权中,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在行政内部管理权中,包括行政处分、财务支配、物资采购等权力。”[11]在《通知》中虽然没有列出行政指导权力,但是,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行政指导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多数省区都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如《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依法行政领办〔2014〕85号),并专门出台了《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

不同隶属及体制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

《意见》中就权力清单实施范围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

全国档案机构归属不一、性质有别,有些省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有些省属于党委序列;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合一”模式,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分立的模式,亦有的是档案、党史、地方志三合一模式;有些是行政机构,有些是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档案机构是否应当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通知》中列举的42种行政管理范围中没有明确列入档案行政管理,但是,《意见》明确规定: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按照《意见》的这一规定,档案机构,无论其隶属、体制有什么差异,只要承担档案行政职能,就应当建立权力清单,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所不同的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不同情况下,权力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各自承担行政职能的具体情况,梳理其中的档案行政权力,而不是简单类比与照搬照抄。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

《意见》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归纳为: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公布权力清单;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八个方面。具体来讲,“应当从权源上依法核定权力、从边界上依法界定权限范围、从流程上依法规范运行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权力合法、权限明晰、运行规范、责任到位”。 [12]

6.1  从权力的源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核定档案行政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地方档案机构的“三定”方案)为依据,从档案行政权力源头上正本清源,明确档案机构的权力源自何处、负有哪些职责,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与确认,切实保证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合法。在此基础上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明确各种档案行政职权的名称、类别、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依据,真正做到让档案行政权力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按照《意见》的要求,行政权力清理范围应做到权力单位和权力种类全覆盖。针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所有职权,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应当遵循“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级档案机构目前所行使的行政职权与事权。从每一个具体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机构、部门、岗位入手,认真清理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行政权力。在重点做好档案行政审批、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备案等档案行政权力的清理工作之外,要对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项目立项、档案行政资金划拨、档案接收、档案鉴定、档案开放利用等主要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进行梳理。

在初步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形成之后,要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为依据,由各级档案政策法规机构对照、审核、梳理归类每一项档案行政职权的具有授权性质或委托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该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对具有授权性质的各级规范性文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明确这些文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依据,以保证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对违反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清理并废止,对于“法外授权”的情形,更要予以坚决清理,没有合法性依据的档案行政权力一律取消。

6.2  从范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就是针对一些档案行政机构的部门和岗位过大的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要依法依规制定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对各项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力的行使范围、条件、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档设限,缩小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对高度概括性的档案行政授权依据进行具体细化,明确具体档案行政职权的行使范围;对于容易滥用的重要档案行政权力应当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对同类档案行政权力进行合理性界定,而后视需要合并或撤销。

6.3  从流程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规范运行。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档案行政运行流程包括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各个方面,是对档案行政权力行使主体行为过程的规范。规范流程要按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制定并公开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一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条件。明确行使档案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主体、适用情形等条件。二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期限。重点规范职权行使涉及公民、法人合法档案权益的程序期限设置。要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流程设计:

其一,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档案行政执法操作流程,重点规范档案行政许可、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征收、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指导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档案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其二,进一步健全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在档案行政审批权限明确后,对确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将之纳入建立的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中。做好目录清单中档案行政审批流程的编制公布、动态管理工作,调整变动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要同步调整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安排。档案行政审批权应当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办理,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结语

我们要实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要依法行政,加快档案法治建设,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必不可少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推行并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更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中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一项完善并真正能够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

*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研究[J].江汉论坛,2015(1):114~121.

[2]王春业.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法制化[J].政法论丛,2014(6):26~33.

[3][5][7]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48~53.

[4]李慧艳.我国“权力清单”制度运行路径——以义乌市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3):61~65.

[6]田进,卓文婧,朱利平.权力清单制度:概念、过程及调适——以武汉市“三联”权力清单制度为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5):10~15.

[8][10][11][12]邱曼丽.职责法定化是制定权力清单的前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75~77.

[9]关保英.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63.

档案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 篇4

为顺利推进我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局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局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根据《市区人事局关于印发区行政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临人发〔〕11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局机关行政能力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为民、务实、高效的局机关。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三、实施步骤

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共分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完善提高3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实施方案(4月20日前)。认真学习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有关文件,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步:组织实施(4月—11月)。按照制定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逐项展开工作,确保工作全面落实。

第三步:完善提高(12月)。对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完善措施,认真整改,进一步完善提高。

四、具体措施

从以下4个方面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

1.建立培训报备制度。结合档案工作的岗位、学习经历等实际情况,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科学选择专题实施培训。

2.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建立长效学习培训机制,强化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单位集中培训不得少于3个专题,每个专题不得少于3个学时,全年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个学时。

3.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建立培训管理登记制度,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人员等情况进行登记,对未完成培训计划的工作人员要进(来源:好范文 http:///)行补课。要建立完善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将个人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

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1.确定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要从本单位重点工作(见附表4)中选择年内达国家二级档案馆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见附表5),于4月20日前报区人事局。确定的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报经区政府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审定后,由人事部门于4月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2.制定科学合理工作方案。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和精细明确、责任到位的实施计划,报区人事、督查、监察部门备案。此项工作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

3.实施目标倒逼管理。严格按照目标时限和质量要求,最大限度简化、优化工作程序,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以督查倒逼落实,加强对重要工作目标的全过程倒逼管理。

4.强化督查落实。局机关在实行目标倒逼管理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半年要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于6月底前报区人事局;年末,要进行全面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于12月10日前报区人事局。由区人事局会同督查、监察部门,进行督查。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的新实践,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围绕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和群众需要,组织开展“到现场检查指导、在现场解决问题”活动,真正做

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1.到现场检查指导。单位分管领导和业务指导人员要深入到各立档单位、认真做好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业务指导工作,并抓好督促检查。

2.在现场解决问题。要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在服务现场公开服务事项的首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并明确随到随办的事项,做到股室人员能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股室负责人能当场决定的当场决定,局领导能当场决策的当场决策,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3.构建“一线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一线办结制度。对部门职责范围的急、难工作事项,要建立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多种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一线办结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一线联动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范围的急、难工作事项,要建立领衔主办、多部门协办的工作机制,以主要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涵盖问题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建言献策作为政府决策、制定政策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实施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

4.做好工作成果收集、统计工作。要认真总结、收集、整理推行一线工作法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互联互通,积极推广电子公文交换、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

2.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等制度,规范行政机关听证、通报、公示事项以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发布,加强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完善网上咨询、网上信访、网上申报、公众建议与反馈等应用。

3.建立健全网站、电话、政务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整合电话、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工作要求

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行政能力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字元清(局长)

副组长:李华秀(副局长)

成员:周传波(办公室主任)

邱开芳(管理编研股股长)

钟兆玉(业务指导股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李华秀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周传波、罗成琴二同志组成,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加强情况反馈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实施工作情况的报送工作,在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本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篇5

县四制办:

根据县四制办通知要求,现将我县2011年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泸西县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出台《泸西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泸发〔2010〕22号),按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理顺职责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对县经济贸易局、县民族事务局、县宗教事务局、县卫生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机构进行撤销和合并,新组建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等8个单位,保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等等23个政府工作部门和2个部门管理机构,并对其进行了定主要职责、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三定”工作,做到机构调整一步到位,编制调整科学合理,人员调整逐步过渡,有效的控制了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

— 1 — 的过度增长。

(二)认真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2011年6月2日全州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泸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专题就全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于6月3日组建了工作机构,制定下发了《泸西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泸车治发〔2011〕1号)文件,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及时提交本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所有车辆(包括在编车辆和非编车辆)的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书、购车发票、公务用车配备通知复印件,摸清了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情况,圆满的完全了全县公务用车清理工作。同时,完成公务用车定点维修采购工作,确定了6家具有二级及以上资质的维修单位负责我县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工作,为全面降低公务用车维修支出,提高维修质量,强化公车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实行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制度,全县公务用车保险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按相关政策执行外,均给予30%的统一优惠,每年可节约车辆运行成本56.5万元。

(三)会议、庆典及论坛经费大幅降低。印发《泸西县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的实施意见》(泸办发〔2011〕56号),按照“全面清理、分级负责、严格审核、统一规范”的原则,对县属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等举办或参与的各类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进行专项清理和整治活动,规定凡在我— 2 —

县范围内举办上述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州的文件规定,做到依据明确、规模适度、数量适当、经费合规。凡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撤销;确需举办的,需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度。规定各级各部门召开会议实行会前审批和总量控制,各单位会前必须编制计划报县委办、政府办审批,未经批准不得以政府或县委名义召开,也不予安排会议经费。财政只包干负担一、二类会议经费,三类会议经费一律由主办单位自筹解决,各单位不得超标准使用会议经费,不得挤占其他经费,除会议统一发放的文件资料外,不得发放任何纪念品,不得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游览和高消费等活动。

(四)领导干部出国(境)、出省考察活动得到规范。印发《中共泸西县委办公室、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泸办发〔2010〕70号),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出国(境)、出省考察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行前教育、事后监督、经费管理做出严格规定,实行出国(境)联动审批制度和出省考察学习备案制度,有效杜绝借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等行为。

(五)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得到严格控制。《中共泸西县委办公室、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泸办发〔2010〕63号),规定2011年我县一律不得新建行政机关办公楼,一律不再审批或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党政机关新建、改扩建各类具有住宿、会议、— 3 —

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县发改局联合财政、审计、纪检、建设等部门开展了联合大检查行动,通过实行严格的审批、督查管理,自2010年起到今年6月底,我县未发生党政机关新建、改扩建楼堂馆所经费支出。

(六)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着力杜绝不合理支出。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上半年,全县共办结政府采购853项,其中集中采购468次,分散采购385次,采购预算资金2417.59万元,实际采购资金2251.24万元,共节约资金166.35万元,资金节约率为6.88%。二是加强会计集中统一核算力度,有效杜绝各种违规支出和不合理支出。2011年上半年,会计核算中心共拒绝核算单位不合理、不合规范支出60笔,金额7.11万元;审核纠正不规范及手续不完备、计算差错等报销凭证246次,金额35.62万元;清理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资金228.79万元;配合政府采购杜绝违规支出47次,金额45.79万元。三是加大公务卡管理。根据阶段公务卡结算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县出台了《中共泸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卡结算管理的通知》(泸纪发〔2011〕8号),对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报销管理等做出了进一步的强调和规定。截至2011年6月底,全县办理公务卡6 064张,办卡面达100%,办卡率为91%,通过公务卡报销支出66万元,核减不合理、不合规支出0.54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完善机构设置。成立以县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泸西县人民政府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办公室及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为直接责任人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行政成本控制工作上,按照行政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经费保障与行政成本控制相结合、行政责任与加强监督相结合,重点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以及会议、庆典、论坛和出国(境)、出省(州)考察等内容,确保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经费,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州)考察经费在2010年基础上零增长,楼堂馆所一律不新建的目标。

(二)强化业务培训。结合行政成本控制报表填报、公务卡使用、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等重点环节,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培训会,先后培训各单位财务负责人、财务人员600余人次,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了全县干部职工认识,提高了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三)健全配套措施。经过摸底调查、工作调研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制定和印发了控制制度、工作方案和针对性控制措施,细化了目标任务,出台了《泸西县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管理制度》、《泸西县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等13项配套政策和措施,从制度层面上规范了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行政事业

经费、出国(境)出省考察学习、资产购置处置、楼堂馆所建设等行为,为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工作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进行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搞形式主义或落实不力、上报材料不及时、控制措施不力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通报。通过督查、通报,做到情况清楚、问题明了、方向明确,为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我县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工作。灵活运用宣传载体,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台、门户网、《财政信息》和《四项制度工作简报》等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主要内容、主要措施、重要意义,做到了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电视有报道、报纸有文章、网络有画面、广播有声音,为行政成本控制工作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通过广泛宣传、扎实工作,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县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控制行政成本的意识。全县上下呈现了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行政成本控制工作的浓厚氛围。公务用车、会议、出省考察、出国(境)考察、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等费用有了明显下降,较好地实现了控制目标。2011年全县各项控制指标为:公款出国(境)支出1.78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1896.4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391.17万元,用电、用油、用水支出368.16万元,庆典、节会、论坛费用979.39万元、出省考察费用9.77万元,各项指标均严格控制在上年实际— 6 —

支出数范围内或略有下降。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县各乡镇、各部门各项支出均没有突破上年同期平均水平,成本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行政成本控制基数小,经费压缩难度大。由于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历年支出规模小,控制基数较小,加之财政收支规模加大、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给今年的行政成本工作控制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结果运用难。目前,党政机关的绩效管理目标和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对行政成本控制不力的单位和领导没有强硬的约束制约机制,导致机关工作人员缺乏行政绩效观念。

(三)节约成本观念不强,成本控制基础弱。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党政机关考核只注重结果,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缺失,机关运行管理中只看结果,不讲成本导致各级领导干部存在只要把社会事务办好,投入再大也是值得的思想观念。

今后,我县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行政成本控制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控制行政成本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和机

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继续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继续巩固提高精简会议、庆典、论坛活动工作取得的成效,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清理规范党政机关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过多过滥,减轻基层负担取得实效。

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 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省、XX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统称“三项制度”),按照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务实高效、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2020年度行政执法推进计划。

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1.编制XX镇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并在全社会公示,实行动态化管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对保留的证明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

2.推行证照合一,多证合一,社保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

3.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

4.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建设,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有一个部门负责。

5.加强事前公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6.完善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7.提高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7天。

8.重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依法依规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每2年至少开展一次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对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和废止。

三、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化合法化

9.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标准,向社会公开,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流程,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10.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除应当保密的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全部公开,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服务,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项,认真进行解释说明,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11.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12.重大行政决策全部进行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党政领导末尾表态制。

四、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13.行政执法坚持权责统一,权威高效。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

14.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15.行政执法主体、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等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公开信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进行动态调整。

16.严格执行“亮证执法”制度,工作中出示或者佩戴执法证,且有2人以上进行执法。

17.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采用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实现全过程记录,并实现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18.根据实际情况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对强制拆除等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推行全过程音像记录,并依法依规归档保存。

19.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监督机制,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

20.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辅助执法人员管理规范。

五、完善行政权利制约监督体系

21.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检查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认真研究办理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议案,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实效裁判,自觉接受、配合监察机关开展的监督工作,及时向检查机关反馈检察建议采纳情况。

22.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23.及时查处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问题,解释说明,做出依法处理。

24.制定政务公开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六、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5.推进镇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2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教育宣传活动,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27.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执法实践中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经常性群众法治文化活动。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28.继续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在镇村干部中普遍开展宪法法律教育。

八、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上一篇:工会换届选举的请示下一篇:河北省2013年高考自主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