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一、导入
1、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足足建造了151年,动用了千千万万的人力物力,凝聚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的名字。
2、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完美无缺、超乎人类想象力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板书:的毁灭
应该怎么读?
3、指名读,齐读。
过渡:那么,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⑵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3、检查字词:
交流反馈:引导:同学们,被英法联军毁灭的,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
板书:举世闻名
4、过渡:总的来说,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么它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三、精读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
(二)、交流:凭建筑宏伟 凭文物珍贵
过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感受它宏伟的建筑,迷人的风景吧!
(三)、学习第三节
1、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景物很多,运用的词汇很丰富,好好地读一读,好好地记一记。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来检查下你的读书情况。谁来读一读这部分文字?
板块一:风格各异的建筑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A、句式对仗工整
B、用了“有……也有……的句式”C、建筑风格有对比。
引导:如果把金碧辉煌的殿堂比成贵妇人的话,那么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就是——窈窕淑女,小家碧玉,金枝玉叶。
引导:如果把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看成是繁华都市的话,那么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置身在如此美丽的山乡村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2、课前老师把这部分文字改了改,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句?
3、是啊,同学们,圆明园的建筑真是风格各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宁静的山乡村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板块
二、仿照名胜
诗情画意
1、同学们,圆明园的景物除了风格各异,园中还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有——,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有——。
2、想看看这些景物吗?播放图片,教师旁白。(要求:用眼睛仔细地看图片,用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看谁能把这些美景全都记下来。)
3、用“有_____,也有____”句式说话: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这么美的景物,你想把它们留在心中吗?就让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吧!
板块
三、西洋景观1、2、板块
四、作者感叹
1、同学们,面对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面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名胜古迹,面对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致,面对这些雄伟的西洋建筑,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同学们,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播放图片,介绍西洋水法。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2、同学们,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要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久久地回味,漫步园内——,流连其间——。
(四)学习第四节
1、同学们,圆明园不但风景迷人、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引读:有上自——,也有下至——
2、你知道圆明园收藏了哪些珍贵文物吗?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行书作品《仲尼梦奠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论书帖》、宋徽宗的《瑞鹤图》这些作品总估价近20亿元;据资料显示,当时圆明园内收藏的文物超过150万件,这些只是圆明园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3、反复读: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五)整合3-4节
1、同学们,读着圆明园就像读着一首精美的小诗,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震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禁为拥有如此伟大的工程而骄傲,而热血沸腾。课前老师把3-4小节改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来读一读吧。
2、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圆明园中,面对看不完的宏伟建筑,面对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你最想说什么?
相机板书:骄傲
(六)学习第5节
1、圆明园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奇迹,但是,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他们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灰烬。
板书:化成灰烬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五节,边听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我们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3、听了以后,你的心情如何?
相机板书:悲愤
4、自己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词让你难受,让你悲愤不已? A、凡是,统统掠走:贪婪的丑陋嘴脸,强盗。指导朗读。B、任意破坏、毁掉的是什么?(奇珍异宝,无价之宝,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指导朗读。C、这一烧,烧毁了什么?(心血,智慧结晶,灿烂文化,自尊)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仇恨,悲痛,屈辱)
指导朗读。D、虽然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烧成了灰烬,但是他们烧不毁的是?(罪证,振兴中华的决心,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污点,这段屈辱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觉醒)E、同学们,正是英法联军的这把火,从此,没有了,也没有了……(出示课件)
5、是啊,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都化成了一片灰烬,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彻底毁灭了。让我们拿起书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一起来读最后一节。
6、同学们,任何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文章,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想一想:你想对谁说?给大家2分钟时间,可以自己独立想,也可以同桌合作商量,待会请你来说。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 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学习方法】
读文、感悟、想象相结合。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文115、116页插图:
同学们, 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对, 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垣 (yuán) 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 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批注
请大家打开书本, 用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读书时要学会做记号, 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 感受特别深的地方, 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记号。 (教师巡视) 为什么画这些呢? (对, 加上批注, 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 这才叫会读书。)
三、讨论交流, 激发情感 (学习第5自然段)
1.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了,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 你读了这篇课文, 心里是什么滋味?
(对“英法联军无耻”“清政府腐败无能”等痛恨的情感)
2. 那么, 同学们, 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呢? (第5自然段) 教师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读出一个“恨”字来。
3. 你最气愤的地方是哪里?请用横线画出来。 (课件出示)
(1) 1860年10月6日,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 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采用换词、删词法, 把“闯进”换成“进入”, 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删去好不好?通过朗读, 比较, 讨论:你从这些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残暴)
(2) 小结:是呀!“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 这个“掠”字刻画出了侵略者丑恶的嘴脸, 这是第一可恨;第二可恨的是, 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第三可恨的是,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最可恨的是, 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吗?请同学们再看书, 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四、品味辉煌, 感情朗读 (学习第2、3、4自然段)
1. 学生默读第2、3、4自然段并找出这几段的中心句。
2. 圆明园在什么位置?它的总体布局怎样?
3. 圆明园内有哪几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景观?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全景图。 (配上教师解说)
5. 园中收藏了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教师适当解说)
6. 指导感情朗读2、3、4自然段。
7. 正因为圆明园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所以说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是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英法联军化成了一片灰烬。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老师读第5自然段。
五、损失惨重, 令人痛心 (学习第1自然段)
这场大火不仅让人愤怒, 让人憎恨, 还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齐读第1自然段) 想想哪个词最能说明损失的巨大? (理解“不可估量”: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 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 那么, 造成这一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英法联军) 他们实在是太霸道, 太可恨了。
六、拓展延伸, 读写结合
1. 同学们,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
(板书:损失) 你们可知道, 英法联军, 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 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 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 然后, 逼迫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他们为什么敢在中国的领土上如此放肆呢? (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
2.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 使得这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 (课件出示废墟图) 。
这片废墟给中国的历史抹上了屈辱的一页, 此时此刻, 作为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你的感受如何?面对这片废墟, 你又最想说什么呢?请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最想说的话写在课本的废墟图旁。 (可联系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侵略者的残暴和今后怎样建设祖国三方面来写)
3. 指生回答。
4. 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是呀!这场大火, 这段屈辱的历史将永远烙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要铭记这段国耻, 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七、作业 (课件出示)
1. 讨论交流: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 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篇精读科文,本文描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构思颇具匠心。因为当年的景观已不复存在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对当时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有大致了解。我还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应祖国的强盛和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中国人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万圆之首被化成一片灰烬,同学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事件?(火烧圆明园)
2.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变成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品赏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1.指明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布局等。
(1)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2) 理解"众星拱月"
(3) 教师补充讲解圆明园的建造情况
2.學习第3自然段,品赏圆明园内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
(1) 指名读第一句,感受园内美丽的景观。
师:此句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内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读时语气应抑扬顿挫,体现出欣赏、赞美之情。
(2) 指名读第二、三句,感悟院内景点之多、景色之美。
教师补充讲解:
蓬莱瑶台,这一景是仿照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一池二山",寓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则在蓬莱瑶台欣赏。
"西洋景观",西洋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仿罗马建筑,庭院中的松柏也是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的,围墙、道路以及石雕也都是西洋风格。
(3) 师问:漫步园内的感受怎样? 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
过渡:
圆明园内不仅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这里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么,它都收藏者什么呢?学生齐读"上自先秦……下至……"
3.学习第4自然段,明白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两千多年
(2)从收藏文物看
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国外进贡的珍稀礼品,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古代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
过渡: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早被两个强盗一把火给毁了,(板书毁灭)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恨)
三、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1.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侵略者采用了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
(抓住"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理解)
2.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同学们想象那惨痛的一幕……
3.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1: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生2: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3: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师: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静令的园林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烧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
四、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理解:"不可估量"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师: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
六、课文拓展,了解今日祖国之强大
师:今日的中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世界强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并未受到影响以及"神七"的成功发射都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七、学习写法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呢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八、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毁灭
<爱> <恨>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想象,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汇报。
3、师小结。
三、直奔重点,再现辉煌
1.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齐读第1段。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 理解“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
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②、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出示课件比较有“也’和没”也“的感觉是否一样? ③、学生再齐读。④、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宏伟。
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那里的风景呢?(播放有关圆明园的图片,配有优美的音乐,)珍贵文物:
①、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②、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你们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学生猜测)其实,中间经历了2300年。你们想想看,2300多年,历代皇帝该在里面存放了多少奇珍异宝呀!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无法想象,不可估量!
③、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本课6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能
正确理解文中的四字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3.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辉煌与成为灰烬的对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通过课文领悟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曾经受的耻辱,激励学生努力读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后来被毁灭化成灰烬的对比,让同学们了解到圆明园的辉煌和当年发生的历史祖国所受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不让历史重演。该篇课文的重点我将放在让学生体会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理解她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难点则在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课文题目写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花大的笔墨去写圆明园的辉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属于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注意力也较为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更强,他们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但是对于理解一些特殊句子的意思字词的意思则需老师的启发与诱导。教具准备
PPT图片(生字新词,圆明园辉煌与被毁后的图片)
课时分配
2课时。第一课时:生字新词的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看几张图片,(放PPT,出示圆明园辉煌的图片),这就是我国昔日的园林艺术瑰宝——圆明园,为什么老师要说是昔日的呢,因为它已经不在了,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老师又为什么要说它是艺术瑰宝呢?他究竟有多美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齐读第一段。(生读)师:文章的开头,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生回答)就这么一句话,作者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回答,对,无法估计,没有办法去估量,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说圆明园的毁灭是无法估量的呢?(板书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默读2,3,4自然段,先自己默读一遍,再分组讨论,前后两桌为一组,待会儿,分组回答。(生默读,师引导学生:既然说圆明园的毁灭书不可估量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找出圆明园到底有多么的辉煌,它是多么的有价值,它对于祖国,对于世界多么的有价值?这样才能证明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呢?)(时间到,生回答)
师:对,说的很好,在第二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句话,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同学们把举世闻名这个词划下来,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对,举世闻名的意思就是全世界都有名。这个词是不是就证明了圆明园的地位是:举世闻名的。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毁灭了,难道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再请生回答还有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损失不可古估量?)
对,刚刚我们的同学们还说到了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这一段,全班同学一齐来读一遍。(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生回答)
对,这一段就是具体写圆明园到底有些什么景色。那它有些什么呢?(生回答)有金碧辉混的殿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生回答)这些词都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圆明园的美。这样的风景美不美?如果我们走在这样一座园林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概括的写了圆明园的美。同学们我们再齐读一下这一段,认真的体会圆明园的美。同学们,难道这样一座拥有如此多的美景的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生回答,还有哪里可以体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师:同学说到到了第四自然段的句子,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第四自然段。齐读一遍。这一段中的哪些词说明了圆明园的价值。(生回答)建筑宏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各种奇珍异宝。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词,这两个“最”字,都体现里圆明园的价值。最后一句话(生齐读)“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同学们,你们说,这样一座奇珍异宝数之不尽的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吗?(板书:圆明园的美丽辉煌与价值)
师过渡:可是,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园林——圆明园,现在却成为了一篇灰烬,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同学们看到第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同学回答)接下来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齐读第二句话)对比两个句子: 1.(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和(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2.(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和(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提问,生回答。(凡是,统统,任意,更加突出了侵略者的暴行)
再接下来看。他们拿完搬走就完了吗?他们还干了什么丧心病狂的事?(请同学回答)同学们,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刚刚我们所学过的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再看看最后它却成为了灰烬,这让不让人感到痛心?再给同学们看几张图片(PPT放辉煌与灰烬的对比)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把侵略者的野蛮,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读出来。(生齐读)(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提问: 我们已经将课文内容都学完了。现在老师要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题目写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花大的笔墨去写圆明园的辉煌。(生回答)通过大量的笔墨去写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与后来的毁灭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侵略者的暴行是多么可耻!
三、总结与升华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的圆明园会被侵略者毁灭?(生自由回答)当时我们的清王朝的我们到底政府不够强大,所以为我们受欺负受尽凌辱,我们的人民受苦受难,我们的祖国被践踏,我们现在拥有美好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的历史,我们要用当年血淋淋的历史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读书,为祖国的复兴与强大而努力读书,不能让历史重演!
课后作业与拓展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天的强大。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三四段:圆明园的美丽辉煌与价值。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笔者初读教材之后, 留下的第一印象, 那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担负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前钻研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位置,这是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七单元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要求有两条:一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二是通过多各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教学中, 我们肯定要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来进行, 于是, 再次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便了然于胸了。那就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教学目标 】
结合课标的精神、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情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其中, 第二个目标是重点, 而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朗读想象,再现辉煌
(一)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 齐读。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当我拿起这篇文章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有一个词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就是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才导致损失不可估量,让学生读了之后就质疑,学贵有疑嘛,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圆明园。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 请孩子们放声读课文的3、4 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吧。 生自读3、4 自然段。
3、指导学生抓中心句:会读书的孩子啊,会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这两段话虽然长,但是我们只要抓住文中的一句话就能很好地把握这两段话的内容。哪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两个段恰好有一个过渡句,也是中心句,我想正好利用这个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把握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叶对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吗?我想这就是在体现这种理念吧:用教材教。)
4、 那就让我们先去观赏圆明园中宏伟的建筑吧。请大家 看到第3 自然段,其实课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有了它,就把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看是哪个字。
生交流,出示幻灯片,提问:作者介绍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生自读句子。抽生读出句子。
(设计意图:三自然段是本文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用上了几组连接词将圆明园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这种句式说话。)
5、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了一系列的连接词将圆明园的景观介绍得清清楚楚。想不想去开开眼界,饱览一番?师边播放课件图片边介绍。抽生谈感受。 来,书拿起来,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老师要从你们的表情、你们的声音听出你们的赞叹。生齐读。师小结:你看, 刚才咱们借助图片资料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想象昔日的辉煌是难点,因为学生都没亲眼见过,要让他们仅仅从这段精炼的文字中想象是困难的,因此,图片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图片来自何处,课前搜集的资料,这也是单元目标之一,教师在此时出示,两个意图便不言而喻了。借助图片,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为他后面的想象说话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个地方渗透学法,借用图片资料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6、你们说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仅仅只有这7 个有吗?有多少个有?预设:无数个。好,你的依据在哪,再仔细读读,找到依据。生自读找依据,抽生回答。
7、老师在课前也去搜集了一些圆明园景点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来,读一读。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上一两组连接词,来介绍几处景点。
生介绍,师点评,小结: 孩子们,你看,咱们用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
8、难怪课文中会这样说DD 出示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就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看到了些什么呢?你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你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说吧。抽生广泛地说。
(2)孩子们,你们刚才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都有,你们没有说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圆明园中也有;天南海北,中外名胜,人间有的,它有,幻想的境界,这是人间没有的,它也有。真可谓是无所不有,应有DD尽有呀。带上你们的想象,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自己练读,抽读,齐读,如果读得不好,老师相机范读。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这一句话既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又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学生究竟有没有建立起一种表象,形象,意象?让学生充分想象,结合说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吧,同时又是在抒发学生的情感。读书,想象画面,语言表达,完成这样一种从理解内化到倾吐表达的过程。)
9、指导背诵:这样神奇的景观,就写在书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写在心上,牢牢地记在心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呀!孩子们,你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来记,可以边读边想象着记,也可以回忆刚才所看的图片来记,还可以和同桌一块记,总之,采用你最喜欢又最有效的方式记一记,背一背吧,看哪些孩子最先背下来。生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我们平时经常说学生记忆力差,背书费力,其实怪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不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花时间背书。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并且要指导背诵的方法。这样,长此以往,学生背书就会轻松很多了。)
(二)学习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珍贵的文物
刚才咱们去欣赏了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接下来,再去看看园内又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抽生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四自然段。
三、借助资料,亲历毁灭, 激发情感, 及时表达
1、可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的,默读第5 自然段,在你最有感受的地方简单批注。
2、组织学生交流。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掠是什么意思,对,就是抢,怎么抢的?能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具体说说吗?
4、拿不动的呢?运不走的呢?那他们又是怎么任意破坏、毁掉的呢?结合资料或自己想象具体说说。(让生举例说。)是的,凡是运不走的,一律用枪击,用棍砸,用斧头砍,任意破坏、毁掉。可英法联军的暴行还远不止这些,抢完了,砸完了,他们还放了一把火,看这段视频,播放影片。
5、此时此刻,孩子们,你心中是什么感受?带着这样的感情,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抽读,齐读。
6、至此,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一片灰烬,还有吗?师: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呢?(播放幻灯,一幅幅画面静静地消失,师生共同配音。通过课件直观了解究竟是什么没有了。)
师:没有了,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毁灭掉了。擦除板书。从最初的“应有尽有”到现在的“一无所有”。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何种感受?
7、师小结:是的,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怎能不叫人痛心呢?难怪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幻灯出示句子。生齐读。学到这儿,孩子们,咱们之前提出的问题都明白了吗?(回扣开课前提出的问题)
8、不可估量既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又是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文章是写毁灭,为何前面花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呢?同桌讨论一下。抽生交流。
师小结:这样写,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牢记历史,发奋图强。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有三个梯度,抓住了三个字,掠、毁、烧。英法联军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学生仅凭书中那简洁的文字是不可能领会到的,因此,就要把这三个字立体化起来,形象化起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于是,采用了文字、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痛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伴以适时的朗读和说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扣三、四自然段,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给学生强烈的震撼,这样一座巨大的艺术馆,博物馆,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给毁了,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愤怒与痛惜之情呢?同时又是对三、四自然段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巩固,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悟。)
四、及时练笔,升华情感。
1、(幻灯出示圆明园的图片)现在,圆明园就剩下了这些断壁残垣,看,这残缺的石碑,正在控诉侵略者的恶行,这血色的残阳,也在诉说这悲惨的历史。同学们,望着眼前的石碑与残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可以对自己说,对同学们说,对侵略者说。把此时此刻自己最想说的几句话快速写下来,待会儿交流。
2、抽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设计意图:有人曾这样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读写结合,学习了,积累了,就要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学完此文,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此时安排这个小练笔,恰好是在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时顺势进行的, 学生的表达自然会水到渠成。)
五、总结全文,启发思考。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圆明园,我们为它昔日的辉煌而骄傲,为它的毁灭而痛心,更加痛恨的是可耻的英法联军,正是他们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什么都被毁灭了吗?无论侵略者怎么嚣张,永远无法被毁灭的是什么呢?(出示幻灯)这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孩子们静静地看,用心的.思考,你一定会发现的。
【片段一】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生答)
师:你很会说话, “两千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大约2400 年左右的时间。想想, 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生答)
师:有谁查资料, 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 (347 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10000 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圆明园有多少平方米。 (3470000 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会堂有多大。 (200 多平方米)
师: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会堂? (大约17000 多个)
师:是的,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7000 多个这么大的会堂, 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 这么大的面积由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圆明园周围, 是怎样的景观!圆明园里所拥有的珍宝, 用一个词来概括, 那就是———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师:所以说, 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 通过你的读让我们的的确确感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赏析】这是窦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环节的一个片段。窦老师运筹帷幄, 用一个个令人振奋、骄傲、自豪的数字, 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调动并调节着学生的情感。这一个个鲜活的数字, 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有着多么悠久的历史, 在当时是多么辉煌, 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是怎样的一种价值。随着对这些数字的感悟, 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引发、升华, 同时也为学习后面“不可估量的损失”做好了铺垫。
【片段二】
师:一天有多少小时? (24小时)
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 (72 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 (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 (4320 分钟)
师:4320 分钟是多少个半分钟? (8640 个半分钟) 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 烧掉一个建筑, 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半分钟火烧圆明园的无声录像) 火烧半分钟, 想象会烧掉什么?
师:这半分钟, 感觉长吗?
师:那么在半分钟内会烧掉什么? (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师:把这8640 个半分钟加起来, 想象一下, 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 个半分钟啊。
【赏析】这是窦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环节的一个片段。窦老师先引导学生明白“三天三夜=8640个半分钟”, 然后放了半分钟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这样设计, 很自然地让学生想到在这8640个半分钟内会烧掉多少个精美的建筑, 会烧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会烧掉……学生心中那“不可估量的价值”都被大火无情地烧没了, 只留下残垣断壁, 留下对3000 多名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 留下“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毁灭》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01-22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1-0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简案06-26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11-2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和反思01-20
《圆明园的毁灭》预习解析10-02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心得06-04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有感10-11
电影《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05-27
《圆明园的毁灭》精彩片断实录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