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推荐9篇)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篇1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我们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知、行、意统一的问题。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因此自我评价仍需要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自我认知是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我们从自己所熟知的人的经历中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在大家看来可以或本应该事业上获得成功,但却事与愿违,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事实他失败了。1

如果分析原因的话,除了其他各种因素以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将才干用错了地方。相反,那些成就大业者,他们往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且还懂得善于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它取自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顿博士。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树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作好我天生就喜欢的事”!而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树课„„ 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

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该爬树。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

成功者的成功事实向我们证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果你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你像让兔子学游泳那样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职业,那么,即使后天再勤奋弥补,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因为,才干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贯穿始终,且能产生效益的感觉和行为模式。它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型很难改变。而优势,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天生做一件事能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上,这样方能成功。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他却当不好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陈景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研究专长。而我们将来就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了解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成正比。

自我认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将来的工作定位以及自身的满意程度,所以要想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择业目标,就必须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篇2

一、社会标签理论的内涵与启示

社会标签理论 (Labeling Theory) 是犯罪心理学建立在“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 为论证犯罪行为形成过程而演变出的一种理论。主要是阐释社会对个人评价、下定义对犯罪过程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人犯罪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犯一个错误, 莱默特 (Edwin Lement) 曾经指出, “每个人实际上都会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以一种越轨的方式行事。这类行为中大部分是暂时的、出于好奇的、微不足道的或者是易于掩饰的, 这种大量存在而未被发现的越轨即所谓原初越轨。”[2]这种初级越轨行为是偶然为之, 并且越轨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越轨了, 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或者一个大胆的体验, 如果没有后天的他人的强化或者被发现, 人们会恢复正常行为。但是一旦这种偶然行为被有意义的他人如家长、教师、警察发现, 并且以如“小偷”“坏孩子”的标签公之于众, 那么个人会依据标签产生新的自我认识。自我心理强化这些负面标签同时做出相应的举止。也就是说一个坏孩子越来越坏, 这与我们常说的反面激励法正好相反。这种逆反或者也叫顺从他人标签的社会心理符合了社会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人类创造与运用符号;人类通过识别他人使用的符号, 运用符号进行自我认识, 以及对情景进行理解并作出反应, 发生人际之间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稳定的模式与结构。”[3]也就是说, 人的自我认识和发展乃至一个群体的发展, 不仅仅是“自我独立成长”的过程更是受到社会或他人的符号反馈后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个人通过对他人符号的解读 (识别他人符号) , 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和行为调整, 并且无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相一致。说明个人具有接受符号含义的潜质, 并且具有将符号含义内化为个人特质的能力。人的偶然错误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错误, 这就是贝克尔 (Howard Becker) 所谓的“初级越轨行为”向“次级越轨”转变, 也就是说一个错误行为演变为一个犯罪行为。“如此一来, 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社会越是以某种偏见的方式看待某个群体或个人, 他们就越是表现出社会所预期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他们的偏见, 从而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 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心理和谐, 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构成了新的危害。”[4]在这个环节中, 社会对个人或者重要他人对个人的评价和反馈非常重要。而否定的反馈和贴标签会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认知。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偶然行为如果被“标签”化, 这个行为可能就会变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的习惯性行为。90后的另类行为与初级越轨行为有相似之处即违背了社会既定规范, 而社会对90后的刻板印象又会影响90后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90后被标签化的负面效应

90后身上高频率的非主流、颓废、浮躁、功利等标签是大众对90后刻板化的认识, 还是90后这个群体的整体特征?而又有多少是90“被标签”了的呢?

(一) “标签”格式化了大众对90后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并不知道9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更多是通过新闻报纸以及网络媒体来认识90后。而网络媒体以及新闻媒体, 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现代新闻的娱乐价值取向, 导致了大部分报道偏向于“怪”新闻, 越不可思议越好, 越夺人眼球越报道, 以至于90后的某一个特点被无限放大。通过媒体的大肆宣传, 人们对90后的一个印象就是“另类”。大众认为那些不好好穿衣服、不好好说话、不好好写字、不好好用功的年轻人就是90后……完全是叛逆无知的一代人, 进而担忧其是否能够担负起自己乃至社会的责任。这种社会的刻板认识会产生进一步形成社会偏见, 就是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比如80后、90后, 并且群体间内部成员又会出现群体的同质化, 即本群体内部的人以某些特征互相标示以区别与其他群体。这样又进一步地加深了外部对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社会对90后的这种刻板印象使得人们把社会其他一些人的行为也归结为“90后”。

但是90后真的是这样的么?深入接触90后不难发现, 真实的他们与标签相差甚远。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社会对他们的这些评价时, 大多数人不认同社会的评价。一份实证调查显示, 90后对待社会负面刻板印象有两种态度:一是持中立态度。认为这是社会的一种正常现象, 上一代批下一代的社会惯常。二是持不赞成态度。认为‘90后’并不是什么‘另类’, 对于网上的“主流”等刻板看法只是一些人士的炒作, 所谓“另类”“非主流”只是90后独特的行为、想法。它在电脑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运作下被夸大了, 特别是当今网络技术发展很快, 这就加速了传播的度, 扩大了传播的覆盖面, 使得上一代人批判下代人的声音被扩大化了。”[5]但是当被定义为“90后”, 他们会慢慢接受这些外界加在他们身上的定义, 所以走向与人们预期的方向, 越来越张扬, 越来越非主流。社会标签很有可能把这一代年轻人推向了我们的对立面或者说让90后与我们主流价值观的预期相隔更远。

(二) 被网络媒体妖魔化了的90后标签

社会标签的流行与网络的普及化、自由化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成就”。网络的虚拟性与真实交往中的模式完全相反。网络中的人可以是任何人, 所以网络中的90后的“杰作”比如诡异的行为或者夸张的照片, 并不一定是真实世界中个人的性格特征, 并且网络的辐射可以使任何一个个人行为无限放大。其中不排除个别90后想要成名想要吸引眼球而故意哗众取宠。这表明网络媒体通常只注重片面宣传及强化90后的缺点, 而却没有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报道。

(三) 90后在内化各种社会标签

90后是正在成长的一代, 可塑性非常强。从访谈中了解到, 很多90后认为自己没有那么非主流或者认为非主流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他们的言谈举止确实流露出一些特质, 而这些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比如90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网络海量信息的影响已经对主流文化很淡漠, 大多数认可非主流。“90后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感淡化, 推崇‘非主流’。非主流即张扬个性, 不盲从大众潮流, 讲究符合自己性格的服装、衣着、言行和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他们试图表现与众不同, 有强烈的被关注欲, 从而寻找心理平衡。”[6]90后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 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主流文化对他们加以排斥和指责, 他们就乐意选择属于自己的文化。90后内化社会标签也正是环境在他们身上打下烙印的体现。人是社会的产物, 90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急功近利现象、功利主义、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三、应发挥社会标签的正面效应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 社会的舆论效应或者大众价值评判效应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产生抑制作用也可以产生强化作用, 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利用社会舆论, 发挥其正向作用。

首先, 媒体要更多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使得大众对90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奥运之后媒体开始给予90后更多客观的报告, 使得人们有机会更全面的认识90后。调查显示, “《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中, 客观无明显倾向性的报道占文本总量的相当大部分, 分别占67%和84%, 而《人民日报》则是赞扬或肯定的报道居多, 共58篇, 占其报道总量的75%。可以说, 《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更倾向于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观望这一群体, 并试图给出中性的呈现, 而《人民日报》在报道呈现中扮演的角色则更加积极, 并且更倾向于呈现给人们一个正面向上的‘80后’、‘90后’群体形象。”[7]该调查的样本选取时间是200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对于90后而言, 这种变化无疑是一次社会形象的提升。随着报道重点的改变, 相信好的社会标签会出现, 90后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代人。

其次, 引导90后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青少年影响非常大, 如果他们没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就很容易被各种报道所误导。90后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成熟和思想, 但他们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仍然缺乏判断力。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及媒体要对90后进行更多的引导教育, 引导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最后, 针对90后的喜欢表现、自尊心强、争强好胜等特点, 对其正确选择进行激励。正面的社会标签正是赏识教育的延伸。90后朝气蓬勃, 又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就欲望。社会对此给予更多的正面引导和肯定, 恰与90后的期待相一致, 可促进其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贴标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83988.htm, 2011-01-05.

[2]王在山.“越轨”的社会标签理论及其对预防违法、犯罪现象的启示[J].青年研究, 1999, (6) :47.

[3]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72.

[4]贾林祥.社会偏见: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18.

[5]陈宁, 黄洪基.走近90后的内心世界——对上海市2283名青少年的情感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3) :47.

[6]陈丽.多元文化冲撞下的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刍议[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10, (2) :12.

自我认知的胜利 篇3

某种程度上公司的基因来自创始人创始人应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不能担任CEO,暂时不行的话可以有一个过渡期,或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COO创始人团队背景应该多元,或者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知识,并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一般来说,创始人都会把公司当作自己孩子,只要没有离开公司,无论做不做CEO,他们对公司的影响都会很强势。而这种影响,正面例子居多。

我在苹果时就深有感触。那时,Steve Jobs被逐出,苹果在商业运营上就像失去了灵魂,完全找不到方向。因为某种程度上公司的基因来自创始人。一个公司的打造是围绕其创始人的,如果创始人离开了,没有酿成灾难的话,也很可能会带来很大挑战。

创始人应不应该担任CEO?我认为首先,创始人要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自己行不行,永远不行还是暂时不行。如果创始人自己有正确判断,就应该按他的认知来做。比较糟的情况是,创始人没有这种自觉。

比如谷歌,快速增长时期建立商业模式,不是两位年轻创始人所擅长的,于是找来了Eric Schmidt,等到创始人经过十多年学习,再将公司交其打理,这是一个平滑的交接。杨致远初期同样因为太年轻没有经验,于是外聘CEO。经过两轮学习后,他才自己担任。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创始人一直担任CEO。

我觉得最好是创始人自己有很强的自觉,并能够承担CEO的角色——无论是一直承担,还是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期。另一种方式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COO,Facebook就是一个典型案例。Mark Zuckerberg没有办法掌控一切,于是将部分CEO工作分出来,由Sheryl Sandberg承担。成熟的COO能够与年轻创始人互补。

早期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的创始人更不愿意让出CEO一职。所以我们会尽量挑选有潜力成为CEO的创始人。我们不会投资一个并不胜任但一定要做CEO的创业者。

这还牵扯到什么是伟大企业的问题。传统思维是要做“百年老店”,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企业文化永远不变。但这种思维在高科技领域受到严重挑战。在该领域,每一个伟大公司都有一段改变世界的阶段,但此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公司。即使在搜索领域一直占据领先,但搜索有可能不再是互联网的核心,取而代之为社交、移动。所以,创业者能把握住公司改变世界的那一刻就好。

当初外聘CEO时,雅虎应选择与创始人背景相似的CEO,这样容易形成默契。外聘CEO的不当,也导致雅虎在不断改变中分裂出两种性格:既要做内容,又要做技术。杨致远担任CEO后,市场不会给他那么多调整时间,在公司转型期,他很难大刀阔斧改革,又不幸遇上微软事件。我个人认为,他可能是一个好CEO,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证明。

对于希望成为CEO的创始人,要抱着初学者心态,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这很重要,因为如此才能雇佣到和自己互补的人。最完美的创业团队,应有懂市场的,懂技术的,以及懂产品的。但目前许多创业者团队比较单一。对于技术背景很强的团队,应该再学习一些商业、法务、财务等方面知识。

自我认知报告 篇4

在踏入大学之前,我从没接触过什么叫自我认知。如今,在老师的启蒙下,我开始接触到“自我认知”这一概念。并且也在老师推荐的测评网站进行了相关的自我认知测试。感觉测试结果很是相近,让我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将测试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融合,凝结成了这份自我认知报告。接下来我将从自我价值观、自我兴趣、自我性格和自我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自我价值观

成就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运用自身能力,获得成就感。重视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专长;重视在工作中可以获得自我肯定的感觉。

独立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能否有所创造并且能自主决策。重视在工作中能尝试自己的想法,不必事事遵循惯例;重视工作中可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自己做决定。

认可因子得分高,表明我在工作中很重视晋升、权威、赞赏和社会地位等。重视工作中有晋升的机会,能提供清晰的成长空间、上升通道等;重视在工作中因为优异的表现、作出的能力、取得的成果等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重视在工作中能给予其他员工指导与指示;能给其他工作伙伴所尊敬。

自我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类型为:RIE 类型:技能型(R)

特点:喜欢操作机械、修理仪器等需要技术的活动;喜欢用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表达,重视现在胜于重视未来;喜欢具体明确、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环境;喜欢从事机械、电子、建筑、农事等方面的工作。通常情绪稳定、忍耐力强,给人以诚实、谦和、踏实的印象。

生活事例:喜欢修理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等;喜欢上实验课、劳技课等,因为可以操作实验设备、仪器;喜欢玩各种组装、拼装类玩具;喜欢喜欢户外运动、体育活动等。

类型:研究性(I)

特点:喜欢研究且解决抽象的问题,喜欢运用心智能力去观察、分析、推理,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的活动;喜欢从事理化、生物等需要动脑的研究性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的科学能力。通常个性独立、温和、谨慎、理性、有逻辑。

生活事例:脑袋里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与各类娱乐杂志相比,更喜欢翻阅科学、哲学等知识类书籍、材料;喜欢参加在脑力上更有挑战的活动和游戏,如下棋、推理游戏;平时可能话不多,但不人云亦云。

类型:经营型(E)

特点:喜欢以言语说服或影响他人,领导他人;喜欢销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工作;做事有组织、有计划,喜欢立刻采取行动,领导人们达成工作目标。通常精力充沛,生活紧凑,善于表达,希望拥有权力。

生活事例:从小担任各种学生干部,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喜欢看各类金融类电视和书籍,对商业活动很感兴趣;大学后对创业感兴趣,与小伙伴们组建团队开展创业实践。自我性格

我的合作/竞争人格测评类型属于【合作】类型

我在进行工作和学习时,总体上倾向于以合作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完成目标。我在工作、闲暇或社会关系中,乐于与他人拥有共同目标,并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我善于与伙伴完成一些相互依赖性的组织任务,在没有正式的要求也愿意与他人一起工作。

我的大五人格测评类型属于【开放】类型 我具有非常高的开放性和好奇心,这一点和动物中的猫很相像。您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观察和了解。即使担心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仍然会小心翼翼地去接触。我的思维较为开放,能接受一些自己不曾听说过的新观点,也能很容易融入陌生的环境。

大五人格的开放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构成这一维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好奇心。

我的开放性处于高分维度,这说明您能够很好地接纳新鲜的事务或者新鲜的情境,并能够较为顺利和迅速地融入其中。

对自我的发展建议:我应当保持这种对新鲜事物和陌生情境的积极接纳和主动探求,这会在面对挑战时给予我巨大的帮助。

我的主动性人格测评得分属于【高分组】

我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人,现实生活中,我很少会受环境的制约,比起被动适应环境,我更倾向主动对环境做出创造和改变,从这点来说,我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人;在面对不利条件和缺陷时您能迎刃而上,努力化解困难和危机;我往往还是传达组织使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先导者。这些对我职业生涯的成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品质。

自我能力

我具有很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生活中会对人和知识充满好奇,乐于接受不同的观点,能够独立地思考而不会盲从,并且敢于提出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理性与全面地分析和判断,从而认识事物,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理智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理解和表达极为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习俗、信念、规则、程序或规范的含义或意义。我的自我管理经过测评对比,在同龄人中非常出色,我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的保持投入状态,我能够即时根据任务的进展和要求的变化为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并及时调整行为。

自我认知报告小结:

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概述,相信老师已经对我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我将列举关于我自身特点的关键词,以此使你对我有更直观的印象:乐观,和善,务实,自制,宽容,善于观察,热爱挑战,热衷技术。职业兴趣类型偏重:社会型为主,管理型次之。

价值取向:自我实现取向为主职业能力:推理、数理能力较强,人文素质次之

自身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管理组织能力

认识自我,认知社会 篇5

----管理系2011年暑假昆山实习点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特色办学的理念后,各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子,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系自2007年试点开展暑假社会实习以来,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从组织准备到现场管理各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继续贯彻学院领导特色办学的思想,真正培养一批走上社会后心态好、能吃苦、用得上、沉下去的学生,我系再次组织2010级学生于2011年暑假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昆山实习点的带队老师,我也有一些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纵观当前的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对自身没有正确的定位,对将来的工作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普遍存在心态浮躁、缺乏吃苦精神、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正因如此,我们希望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在大学期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吃苦意识,学会认真做事,学会与人沟通。

开展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回学校之后再进行弥补,通过企业的实际体验,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幻想,从而真正的了解社会、重新审视自我。

二、科学的筹备工作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工作,从整个活动过程和结果来看,科学的筹备工作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准备工作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做好宣传,统一认识

在系部确定要2010级学生参加暑假社会实习后,就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把今年参加实习活动的条件向所有学生作了解释说明,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前和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同时,给学生讲解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学校为了培养特色人才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感,能意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二)个人申报,家长签字

通过对前几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这次采取了学生个人申报的原 1

则,改变了以前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的模式,从而消除了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有灵活选择的权利。

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意见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申报的基础上,若发现有家长不同意的情况,也没有把这样的学生纳入参加社会实习的范围,这样保证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统一,在得到家长签字同意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参加社会实习学生的初步拟定名单。

在社会实习结束之后,从整个实习过程来分析,这一措施是社会实习顺利进行的最有力保障。

(三)系部审核,择优推荐

为了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在人员拟定方面特意增加了系部筛选程序,在个人申报且家长同意的学生中,采取择优推荐的办法,挑选出了最终的名单。这一做法,使得想真正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一部分学生保留下来,整个集体思想统一、素质较高,保证了整个实习期间无一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全部坚持完成了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生的收获

在我所负责的昆山实习点,总共有24名学生,其中男生5名,女生19名。分配在了线状、品管、测试、经营、通讯、制造六个部门,在不同的岗位上,学生都能认真主动完成各自的工作,服从领导指挥,和同事相处融洽,通过实践活动,也都有一些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学生写的实习总结中,主要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会自律、学会负责

参加社会实习是学生们第一次真正离开学校、离开父母和社会接触,很多学生感触到以前在学校和家里总感觉有人照顾自己,即使做错了事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让很多人明白了每一件小事都必须认真负责的完成。

在实习期间开展的座谈会上,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市销61001班的张艳飞同学说道:“通过实习让我认识到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就像我们上班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制度,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无故旷工、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公司要求,穿着厂服,佩戴厂牌。虽然保安没有监督,但我们要自觉的遵守,我觉得这是自己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市销61001班的彭莎莎同学在品管部门工作,她谈到:“工作让我明白了每个人做事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管我们在哪个环节、哪个职位,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这些体会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步,也告诉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二)学会尊重、学会做人

对学生的培养,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更为重要,通过这次社会实习学生们对此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管理61001班的田天同学写到:“我们做内保的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很多领导,他们也需要接受我们的安检。我们组长也经常告诫我们见到领导要问好,记得有一次我替一个经理安检,安检完后我说了声谢谢,正好我们组长看到了这一幕,没想到第二天开早会的时候就把我的这个举动表扬了一番。”

很多学生在事后谈到,走上社会才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待人处事方面要多为他人着想,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并纷纷表示回学校后要加强个人修养,学会做人。

(三)学会沟通、学会做事

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跟人沟通这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前期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管理61001班的靳梦娜同学这样写道:“这里工作的都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同年人,他们对于领导的提问哪怕心里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却往往闷不作声,在工作中,我学着主动去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工作,没想到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特殊照顾。”

管理61001班的薛爱明同学每次跟我谈起工作状况都会兴高采烈,因为他积极主动的表现和上级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主管领导的重视,而他总结原因就是自己平时主动和上级沟通的结果。

(四)学会奉献、学会感恩

通过这次社会实习,我想学生家长也是幸福的,经过两个月的磨练,让很多学生都真正的成才。会专61001班的王晓婧同学说道:“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养活自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虽然是一句平凡的话,但却透出学生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市销61001班的张艳飞同学在实习报告里写道:“车间中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孩子,甚至还有比我小的孩子,他们大都出来打工好几年了,我终于意识到自己

是多么的幸福。”

管理61002班的黎慧玲在实习总结中也写道:“当工资发下来的那一刻,我有种想哭的感觉,钱虽然不多,但是自己挣的不容易也很心疼,现在想想父母,感觉好对不起他们。”

以上这些只是学生们中的代表,但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这些体会正是老师和家长希望他们所收获的东西。两个月的锻炼,让学生成为一个自强、自律、自尊、自信的人,说明我们的社会实践是成功的。

四、自己对社会实践的体会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回想这段经历,对我个人也是很有意义。

首先,我也是第一次到企业一线,在学生接受考验的同时我也经受了挑战,在两个月时间里转换了个人角色,既充当学生利益的代表,又作为企业利益的维护者,在两者之间做好协调、联系、服务工作。

其次,也是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习期间,遇到很多的突发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冷静、沉着的去应对,给学生一个定心丸,这些经历提升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再一方面,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在实习期间,我也时常和企业相关领导一起座谈,在谈话中,让我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市场需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我想这也能让我今后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总的说来,通过社会实习,不仅让学生得到成长,也让我自己得到成长,24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将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

素质导师:李勇奎

第一章 自我认知 篇6

自我认知

第一节 朗途测评

1.1.1 性格类型

我在性格各个方面的偏好清晰度如下图所示:

图一:性格偏好清晰程度图

我的性格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

外向: 外向的人更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外向的人最喜欢的活动是聚会、讨论、聊天

2、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感觉: 感觉的人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重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他们关注细节、喜欢描述、喜欢使用和琢磨已知的技能。

3、决策方式

情感: 情感的人重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他们富有同情心、善良、和睦、善解人意,考虑行为对他人情感影响,认为人情比原则更重要。

4、做事方式

判断: 判断的人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他们重视结果(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按部就班、有条理、尊重时间期限。

通过性格测试,我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注重细节,注重创新,喜欢描述,注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重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的墙绘设计师的目标。

所以在我职业目标设计师领域,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所感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的同时注重细节方面的问题,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分析把握他人所需,高效的推动既定目标的实现。

同牛根生一样,主人型的人的处世原则就是只有大家共同获得成功,个人的成功才能够更广泛和持久。他们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某个领域内长期为众人创造和分享价值。他们注重人际、群体的关系,有时甚至为此意气用事,但是当主人型的人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并且找到现实中可以发挥自己的经验和特长的领域时,他们会通过分享自己精神和物质上的资源,营造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扶助的文化和氛围,带动一个群体实现集体的成功。在集体的成功中,他们也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满足感。1.1.2 我的性格特点

1、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喜爱自己的全部,对自己爱护有加。看到周围的人舒适和快乐,我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由于很健谈,所以我非常受欢迎。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篇7

一、就业陷阱的种类多, 来源广

要想识别和防范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陷阱, 就必须对可能遇到的就业陷阱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和划分。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就业陷阱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一) 试用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 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 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 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 试用期即将结束时, 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企业利用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身价值的心理, 达到只“试用”不聘用的目的。这种情况下, 如果大学生不能马上醒悟, 只会任由企业榨取其劳动力;若长期如此, 基本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生活水平也无法提高。

(二) 培训缴费陷阱。

即企业同意录用求职者的要求是求职者必须在上岗前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 不接受有偿培训的求职者将得不到他们理想的工作。而事实上, 当求职者缴纳了相应数额的培训费或押金后, 也得不到他们理想的工作和薪酬。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大学生求职心切以及企业贪图利润的不正当行为造成的。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损失的不仅是钱财, 还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

(三) 中介陷阱。

大学里的中介数量非常之多, 这其中的“黑”中介也不在少数, 这些不正规的中介利用大学生爱慕名利, 相互攀比等错误的求职心理, 向他们提供例如“进入500强企业”的机会, 大学生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就可以安排推荐。可是付款后, 对方却迟迟不推荐工作, 最后甚至失去了联系。这种现象多是由于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中介提供的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所造成的。这类陷阱极易导致个人信息外流, 侵犯大学生隐私权。

(四) 网络就业陷阱。

典型的网络就业陷阱, 比如网店为“刷信誉”, 要求受雇者购买大量指定商品并给予“好评”, 提升卖家信誉, 增加用户购买量;而当聘用者出手买货后, 却没有得到本该悉数返还的现金, 甚至与雇主失去了联系。网络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网店“低成本, 高收入”的经营优势以及大学生贪图方便的心态, 是导致这类陷阱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制度的不健全性, 使那些盲目求职于网店工作的大学生屡屡受骗却求助无门。

二、完善自我认知的途径多, 方法全

从对就业陷阱种类的分析中不难看出, 择业主体 (大学生) 的自我认知不完善, 是产生就业陷阱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学生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和全面的认知能力, 就能大幅度减小遭遇求职陷阱和就业困境的几率。完善自我认知, 应从以下三种途径着手:

(一) 提高个人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包括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观和创业观。职业平等观要求我们平等看待一切职业, 找工作时切勿眼高手低;竞争就业观能帮助我们提早树立竞争意识, 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自主择业观指导我们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 切勿盲目听从他人意见;创业观指导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后起之秀”,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倡导下, 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大学生从价值观层面对求职择业有更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识别和预防种种就业陷阱, 增加就业几率。

(二)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不断完善自我认知。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对完善自我认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和归宿。只有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的相关实践, 才能对社会就业状况有所了解, 对社会现状有更清醒的认识;才能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预见;才能明白个人自我意识中的缺陷是什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使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产生飞跃性的提高。

(三) 认真学习就业知识, 牢牢掌握法律武器。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永远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基本途径, 同时也是完善自我认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唯有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在遇到求职陷阱和就业困境时, 才能转识成智, 学有所用, 达到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伤害的目的。大学生在校期间, 应认真学习和体会就业指导课的相关内容,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就业促进法》,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学会动用法律武器解决就业问题, 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完善自我认知对远离就业陷阱的意义深, 作用大

既然产生就业陷阱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完善。那么, 完善自我认知对大学生预防和规避就业陷阱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一) 完善自我认知可以对就业陷阱的产生进行预判。

所谓预判, 就是根据某些规律性的现象, 预先料想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种类似于第六感的预测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前人经验的总结, 群体之间的交流以及其他各种后天学习的途径形成的。通过不断完善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危机辨别能力, 可以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 对即将或者可能发生的就业陷阱产生一定的预判能力。这种预估和评判的能力能够引导我们提早采取防范措施, 远离择业、就业过程中的种种陷阱, 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上当受骗, 落入圈套”的窘境。

(二) 完善自我认知可以指导就业实践。

就业实践大多是指大学生在走上正式的工作岗位之前, 对自身感兴趣的或者有招收意向的职位进行预先的体验实习的过程;也可以指正式确立工作关系后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自我认知作为一种认识, 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才能对就业实践的发展产生强大的促进力。大学是一个历练的舞台, 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最初的起步点。大学生活更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 不管是公益活动还是有偿兼职, 唯有端正态度, 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时转识成智, 用认识指导实践, 从而避免求职陷阱和就业困境, 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 完善自我认知可以健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 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 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作为社会意识的其中一类, 法律意识同时也是自我认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 由于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使其在面对求职陷阱和就业困境时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由此可见, 没有法律意识的自我认知, 即使再完备, 也会存在致命的威胁。通过完善自我认知, 使个人的法律意识得以建立和健全, 在自身权益遭受不平等待遇时, 懂得动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 对走出就业陷阱有不可估量的帮助。

四、结语

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调查 篇8

关键词:自我认知 初二学生 不平衡性

1 前言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复杂的结构系统,一般可将其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大系统。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的基础——人的自我。自我认知(又称为自我概念、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观念。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产生突变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中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所以,提高初中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 調查方法

在昆明随机抽取某中学的初二年级A、B两班,以自然的课堂教学形式状态,在两个班中首先请学生模仿“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格式,写出五句话,表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问题1)。然后让学生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并写出自己哪些外部特征和这种事物相似,自己哪些内在品质和这种事物相似(问题2)。将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后在下课之前交给教师。

课程结束后,对该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请学生们谈谈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哪些,表现在学习上是什么状态(优势学习科目和弱势学习科目是哪些)等。以了解一些关于初中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更真实的情况。随后再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任课老师对初中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分析

问题1从对自己评价为全部是自己的优势、3点以上(含3点)为自己的优势、弱势多于优势、不明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以上的初二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多过弱势,并且有32.9%的学生将自己的特点全部归纳为优势,对自己十分肯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或不明确的只占不到17%的比例。

3.2 对问题2“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的分析

对问题2从对自己的比喻为好事物、有双重性的事物、不好的事物、指代不明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有37.1%的学生全部以好事物带来表自己,对自己十分肯定。但是对自己不肯定的学生也达到了17.1%。将近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用有双重性的事物来代表,或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不明确、偏中性的事物来代表。

3.3 调查所属的初二A、B两班的对比

因为经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后,了解到该校初二A、B班差异较大,A班的学习氛围及学习成绩都优于B班,因此,再对初二两个班学生的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在初二A班中有5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优势比较多,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较高,但仍旧能过找出自己弱势,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在初二B班中对自己既肯定又承认缺点的同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初二B班中,有39.5%的学生对自己非常肯定,在写出的自己的特点中全为优势,对自我的期望比较高,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很高,而在初二A班中对自己肯定程度很高的学生比例只有26.8%。

4 讨论

通过对昆明某中学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可知初中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简单的正确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其中一部分学生还能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中的双重性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二学生还是不能很快讲清楚自己的特点,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深。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做出评价,概括出自己的特点,即所有的初二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认知。

(2)初二学生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明显。在问题1中许多学生将自己描述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等,在问题2中约80%的学生对自己的比喻没有出现重复性的事物,这都体现出初中生心中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

(3)大部分初二学生都对自己非常肯定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在问题1中,有83.5%的学生评价自己全为优势或优势多于弱势;在问题2中有37.1%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火”、“自由的马”、“阳光”、“蝴蝶”等美好的事物,并且有22.9%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具有双重性的事物,其中也包含了对自己的肯定和较高的期待。但对自己不非常肯定,以及对自己有着低期待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重。在问题1中体现出有11.4%的学生有这种倾向;在问题2中体现出有17.1%的学生有这种倾向。

(4)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并存等心理冲突和矛盾。调查表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特点,在问题2中,有22.9%的学生选择了具有双重性的事物代表自己。如将自己比喻成“时热时冷的水”、“又酸又甜的小草莓”、“外表有刺内心清凉的黄瓜”等。

(5)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一些差异。推断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可能与班集体的氛围及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有关。

5 教学建议

初二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后有助于发展良好的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应让初中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即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的差异,教师应该掌握每班的不同的情况,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特点,做到“因班施教”。在不同班级中可以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在不同班级中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追求美好的特点对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着一定的帮助,每位学生都有着上进心,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加完美。但也要注意学生对自己双重性格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教导学生不能因此而自负,更不能产生自卑情绪,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负面性格认识较多的学生。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给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J].教育探索,2007.11

[3]田凤娟.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刘惠军,石俊杰.抑郁情绪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初探,中青网心理学研究文献

面试应认知自我 篇9

如果一份工作只是让你觉得环境稳定、收入不错,那这份工作只满足了表面好工作的标准;如果一根工作能让你感觉做事情有意义、具有满足感那么这才是一份最适合你的好工作,一份好的工作一定是能让你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你工作的价值。

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能让自己的能力与职位相匹配,人尽其才,这就需要我们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期望从事什么工作,希望从工作总收获什么。只有清楚的定位自我,才能在求职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学校期间,你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行业,乐意从事什么工作。那就应该积极的去企业实习,多接触一下不同工作,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了解自己能力的优劣势,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然后有针对性地学习,

上一篇:友谊地久天长为话题的写事作文下一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