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精选8篇)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感悟新知。

课时目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

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谁向我们唱歌?谁和我们说话?(花儿、小溪)老师板书这两个词。

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1.感激之情;2.报答之情。)老师板书后问:为什么要感谢祖国?(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 的幸福生活。)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本课的意思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

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

3、老师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4、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总结反馈。

布置作业:

学唱《快乐的节日》,并把他唱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快乐的节日 幸福

我们< >感谢祖国,实现理想

快乐

篇二:二年级《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艳、巾、裳、祝、贺、健、康”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 1.会认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的关怀及儿童的快乐。

教学具准备:

写有要认字的小黑板,有《快乐的节日》歌曲的录音带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及生字

设计理念:

顺着课文编排识字与学文相分开的特点,本篇课文及生字在教学上,教师也把生字学习及学文分开教,一课时学文,一课时学生字。在设计学文时,充分体现《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读为主,创设相应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1.(课前给每个学生额头上贴上一个笑脸)同桌互相看看额头上的笑脸,并且跟着做一做。做后请告诉大家,你的心情怎样?

2.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3.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首歌曲同名的诗歌。导入新课。板书:24快乐的节目

4.学生读课题,读出快乐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已预习过这首诗歌,但老师很想看看我们小朋友认真默读的样子,现在请小朋友门默读一遍诗歌,并且标出诗歌共有几个小节。(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口头回答有几个小节。

3.同桌当小老师,互相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4.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学生自愿站起来带大家读生字。5.齐拼读生字。

三、熟读课文,理解诗意。

1.老师在这篇《快乐的节日》中读到了不仅小朋友快乐,小动物们也是喜气洋洋的,请你在诗歌中选一节你读得最好的来练习读,等一下我们来一场挑战赛。现在开始练读,时间是三分钟。要求比一比谁读得准读得好听。(老师觉得真正的英雄会选择长的小节而不会选择短的小节。)

四、师生挑战赛开始。

1.自由站起来读自己练读的小节(不需按顺序),和这位同学练读相同小结的同学或老师举手,这位同学可在和自己读相同小节的同学或老师中挑战一 位或两位读。(教师适当的引

导学生进行自评,评选出获胜者,给予表扬)

2.第一小节中引导学生读出快乐即可。其中引导学生同桌互相挑战读或男女互相挑战读。3.第二小节中知道有那些动物或植物来向我们祝贺。并且会说这些动植物向我们祝贺,会说些什么。读出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骄傲。4.第三小节中引导学生知道小鸟的理想,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理想。在此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教育。

5.教师来挑战全班读第四小节,引导学生比老师读得更快乐更活泼。

五、请全班美美地读一遍诗歌。

六、总结课文,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些什么?

七、请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全班在《快乐的节日》歌曲声中结束本节课。附:板书设计: 24 快乐的节日

花儿(像春天)

白杨树 祝贺 少先队员——祖国的希望

小鸟(像花儿)

《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新课标》中各学科为语文服务的理论运用于其中,能够找到语文与艺术科之间的切合点,把艺术融入语文课堂。利用音乐,互相做笑脸来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情绪推至高昂。贴合本课快乐的主题,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感情基础。这是篇诗歌,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本节课中,教师屏弃了烦琐的分析,把大量的工夫花在了引导学生读懂诗歌上,设计了默读、自读、挑战同学读、齐读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读为主”的教学新理念。在有是抓住了小学生“好战”的心理,设计了“挑战读”,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因为“想胜”,所以积极地主动地去读课文,能积极地想方设法去把课文读好。

当然,在成功之余也有不足的地方;本节课中教师的示范读还欠缺。并且在有的地方朗读指导不到位。如第二小节中的后半小节,教师没能引导学生读出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骄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拼读“巾、谢、敢、啦、艳、勇、祝”7个生字。会写这止匕雎宝些生字。2.能用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并且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7个生字。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用纸画的7个笑脸。

设计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1.出示7个不同颜色的笑脸。请学生告诉大家,自己喜欢哪个颜色的笑脸。2.教师告诉学生,有几个笑脸后面为我们准备了些知识,请大家猜猜哪个有?是什么知识? 3.出示谜底,翻开两个准备好知识的笑脸。(别人帮助了你时,你怎么说?这个图形像本课中的一个什么字?)学生猜出这两个字“谢,巾”。教师相机出示生字卡。4.这两个生字,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他们还能组什么词。

二、学生自主识字。

1.刚才我们翻了两个笑脸,都知道了里面的知识,可是呀,后面几个笑脸老师还没来得及给它们些知识,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现在请打开书本,看看课后为我们准备的7个生字。有两个我们已经认识了,还剩下五个。请认识这五个字的小朋友把这五个字教给你身边的同学,并且告诉他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比一比谁教会的多。

2.检查学生教读生字的情况,及时表扬教得好和学得好的学生。

3.请你给你喜欢的笑脸些知识。小组讨论: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个字的字形,把说得最好的那句送给你最喜欢的那个笑脸。

4.小组派代表说字形,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字,教师随即出示相关生字。5.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并选择一个词来说一句话。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我来提醒你。教师相机指导难写字。3.学生描红,书写。

4.把写得好的字放出来展览。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新课标》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地方在于: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字学习中。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7个笑脸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出示两个笑脸的内容让学生猜字,让学生感到猜出字时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起学生要送知识给笑脸,让别人也来猜猜自己所出的题目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生字读音时,并没有亲自教学生拼读,而是抓住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会读的生字词教给身边的同学,比比谁教会得多。教师还通过检查被教的同学的拼读情况,来表扬教的和被教的同学。如此不仅增强了被教同学要学好的决心,同时也提高了教的同学的学习情绪。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从而也体现了识字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识字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做的还不够。在学生学完生字时,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运用于生活中,致使学生的学习的不到更好的巩固。篇三:《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案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案

----------让生活体验为我们打开感悟诗歌的大门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提前去参加一个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生接:六一儿童节)出示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老师采访参加活动的学生:

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你打算穿什么样的衣服去庆祝自己的节日?

2、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正走在去往庆祝活动的路上。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4、小鸟的我们前面是怎么带路的?我们在路上怎么走的?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课文,让大家再去看看刚才的场景。(指名学生再读课文)

5、齐读课文。

6、这段有两句比喻句,你能准确地找到吗?先想想比喻句的特点。

(1)第一处: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春天在你的印象里是什么样的?

加一个词将句子补充完整:我们像春天一样()。

(2)第二处: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

是什么像朵朵花儿开放?

7、想象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一路上竖向我们祝贺了呢?指名一生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寻找。

(1)指名回答。这一处的“它们”指谁?

(2)想象说话:

花儿向我们点头,好像在————

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好像在说:“—————————”

连美丽的小鸟也-----------(3)它们对我们说的这些话就叫做“祝贺”。读词语:祝贺,学习“贺”的写法。

2、它们还对我们说了什么重要的话?学生默读第二段,找一找。

出示:它们都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1)“它们”指谁?和前一个“它们”包含的对象一样吗?

(2)为什么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3)补充句子:有了()的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

3、背诵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作为新中国的孩子,你觉得幸福吗?

与那些还在忍受贫穷和战火的其他国家儿童相比,你有什么?

2、正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幸福是伟大祖国给我们创造的。

(1)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2)你想怎么报答祖国?

(这个问题会让学生认为只有当解放军保卫边疆才是报答祖国,这是教师要引导,做一个勤奋有责任心的人,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报答祖国,农民种好自己的地,填满祖国的粮仓,这是报答祖国,司机开好自己的车,让祖国大地上车辆出行有秩序,这也是报答祖国。)

3、指名读第三段,读出心中的感激

4、小鸟的理想是有一天能在高空自由地飞翔,它需要准备什么?

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都是为了什么?我们要准备什么呢?

5、引背:我们像小鸟一样,————————

6、小鸟为了飞翔可以勇敢地面对风雨,面对一次次失败的飞行后重新展翅,我们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要怎样表现我们的“勇敢”呢?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篇2

知识与技能:

能用大量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能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想象描绘出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认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体会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 木块一个, 木板一块, 毛巾一条, 砝码两个, 圆珠笔芯3~4支。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杯、筷子、米、果酱瓶、毛巾等。

教学过程:

【引入】

一上课就板书“摩擦”两字, 并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家知道摩擦吗?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摩擦的现象吗?” (学生回答)

总之, 摩擦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摩擦的知识。

【新授】

一、感知摩擦, 提出问题

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体验摩擦) (1) 脚压着地面向前滑动; (2) 用手压着桌面向前推或向后拉; (3) 用一只手紧握住另一只手, 试着把被握住的手拨出来或插入。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提出问题:关于摩擦, 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交流:摩擦分哪几类?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本节课研究课题。

二、介绍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原因、分类

1.摩擦力的存在: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相对运动时, 互相啮合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碰撞而阻碍相对运动 (引导学生用拳面体验) 。

3.摩擦力的分类: (结合拉不动讲台、用力拉动讲台、垫上圆木棍或装上轮子移动讲台三种情况)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经验回忆:用手推着自行车走, 感知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用手捏住自行车的两个闸, 并推着自行车在同样的路面上前进, 有什么感觉?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比, 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你的说法吗?)

活动: (学生实验检验) 先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再用弹簧秤拉着垫有圆珠笔芯的同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 比较两次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可能与物体间压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大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 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很复杂, 对摩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 其中一些问题至今还在探索之中。今天, 我们在课堂上只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发言。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 若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 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于压力的变化引起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呢? (运用控制变量法)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前,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秤。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视, 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 几个小组公布实验数据, 共同分析得出: (1)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小结巩固】

1.应用内化知识:鞋底、自行车许多地方有花纹, 就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打开矿泉水瓶要用力捏紧就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那么, 泥鳅很滑怎样才能捉住它?参加拔河比赛时, 怎样组织我们班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2.创新发挥想象:摩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 假如没有了摩擦, 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共享 (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将不能用绳子打结;开动的汽车将停不下来;微风一吹, 火车便动起来……)

3.归纳整理提高: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现在你能利用筷子将这杯米提起来吗?

【作业布置】

1老师您好第1课时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板书课题。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听清读音,将生字、词语划出来。(配乐范读)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不准、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

铺设架起崇高浸透蕴含辛劳涌起波涛真理智慧塑造

春晖朝霞编织丝线笑语盈盈甘露茁壮情不自禁祝愿

(1)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赞扬了老师哪些?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交流。

学生自读,再交流,学生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书写。

2、哪些笔画同学样应该注意的?

3、齐读生字,进行五笔拆分。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篇4

本课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岛)知道岛是什么样的地方吗?老师告诉你,那些被水围绕的陆地和山叫作岛,那么群岛呢?是啊,我国有四大群岛,南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2(课件)看,这就是南沙群岛,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对,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南沙群岛的美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书中领略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 读通句子,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⑶ 思考:南沙群岛在哪?

2老师这有一组词语要考考你,你会读吗? 3现在谁能回答我南沙群岛在哪?

4是的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周围围绕的就是南中国海,瞧,这片海水连着天,天连着水,让人觉得„„这就叫做辽阔,浩瀚,谁来读好这两个词。5在这辽阔的南中国海上大大小小分布了二百多座岛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罗列着,就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这就叫星罗棋布。

6聪明的同学们会发现,老师的这些词语都在文章的第一段,谁能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其他同学们做小评委。指名读,交流。

7数数看这一小节一共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其他同学们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二句,这句又讲了什么?第三句又讲了什么,谁来读?

8那么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概括一下,就是第一段的段意,请先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9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为读一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三、朗读第2自然段

1、同学们,有谁被丰富的物产吸引了,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先征服第二小节的词语吧?

2、你把这个词语读得非常好,数是一个多音字,当他读数的时候表示数字,当他读数的时候是一个动词,表示计算,难以计数是说没有办法数的清,所以读

3、把他们藏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4、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物产丰富。所以文中称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那这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这一小节是总分结构。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四、朗读第3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在这迷人的世界里藏了许多四字词语,老师想请你来读一读。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群岛美丽的句子。谁找的和她一样,一起读。

3、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入神,让老师也体会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了。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句子,都说明南沙怎样?用本小节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这种构段方式你在以前所学的课文中学到过?这叫什么结构?(总分)

5、课文二、三小节都是总分结构,这样会使你的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一下。

6、分组朗读第2、3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本课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感悟“总分”结构的写法,并知道练习仿写。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名读词。(课件)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美丽的海岛。

二、品读感悟

1.南沙群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指名读

2.品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2)说明岛多的还有哪一句?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重点理解“星罗棋布”。

(3)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让我们读好这两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3.出示中国地图,解决课后第五题。

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结合时事)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让我们一起踏上寻宝之路吧。

(1)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本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展开?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化身鉴宝专家检查自学成果。结合句子理解“难以计数”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4)小结:本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的各种丰富资源,她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想不想把这宝库真正地拥有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6.同学们顺利地打开了南沙群岛的宝库,现在一起去欣赏她那美丽的景色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句子。

(1)(学生交流)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迷人的世界”。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相应的句子。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这是一句比喻句,作者把天比作——蓝玉,把海比作——翡翠,非常美。谁来读一读。(出示图片)是啊,真美,远远望去水天相连,蓝玉和翡翠都合璧了,天美水也美,让我们美美地读出来。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海洋动物)生谈感受,能把你的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花束。(课件)喜欢吗?能把你对浪花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南沙旅游了,因为大家从文字中已经感受到她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了,对吗?

(过渡句)那让我们再读文字,让这迷人的世界,美丽的画面永远留在脑海中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板书:景色迷人)

三、仿写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热闹呀”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2、写后朗读交流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句。

2、推荐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篇5

(二)第1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学生: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是关于台风的图片,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每到夏季,我国沿海一带就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台风过境时常会给人 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影响。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东南沿海方向已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台风将直接影响A市。(课件出示信息)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时间)要测算台风到达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再给予补充和归纳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出示警察抓小偷图片,帮助警察如何快速抓住小偷。

四、课堂小结

快乐的节日第1课时 篇6

一、学情分析

关于乙醇, 学生在初中化学接触过, 教材中简单地介绍了它的用途;与此同时, 乙醇又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学生情绪与心理都容易兴奋, 能自然产生探究欲望。所以本课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 引导学生对“能力生长点”进行探究、挖掘, 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升学习能力都将大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二)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 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 规范操作,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探究, 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燃烧) 。

四、教学难点

有机化学反应中, 官能团的性质及断键的方式是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习乙醇分子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 我借助“熊出没”视频, 创设教学情境, 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也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乙醇展开。

借助“小猪化学分子结构模型编辑器”, 把乙醇的结构变得可视化, 大大减轻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压力, 并使乙醇的性质, 尤其是取代反应的分析变得轻松熟络。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的展开、活动与讨论的穿插、学生动态生成的采集与利用, 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体现了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合作。

在板书方面, 套用评课老师的话, “借助思维导图, 构建课堂板书, 貌似漫不经心, 实则巧妙至极”。

但是, 在介绍啤酒的酒精度数的时候, 存在知识错误;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还有改进空间。

第1课时 折扣(教案) 篇7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8.5),不便于计算和理解。10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3.典例讲析。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格,即为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73.5

30.8 3.练习二第1题:

(1)1.5×50%=0.75(元)2.4×50%=1.2(元)1×50%=0.5(元)3×50%=1.5(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0.75=4(个)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0.5=6(个)

33÷1.5=2(个)○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⑤可以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

可以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总结: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分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格当作定价,正确区分定价、进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262.5(万千瓦时)【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1.5(万元)100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场更省钱。【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登山》第1课时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 。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上一篇:班级的一件趣事作文600字下一篇:幼儿园师德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