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推荐8篇)
董瑞芳
一、教材解读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7个单元,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2篇,“批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篇。从三年级始,阅读课文以主题组元,选文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注重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注重体现开放意识与时代创新精神,展现丰富的中外文化和渗透科技环保、和平发展等现代意识,具体体现在各单元:第一单元:儿童生活 美德教育,第二单元:锦绣山河 热爱家乡,第三单元:科技环保 关注自然,第四单元:爱心亲情 美好情感,第五单元:中外文化 了解历史,第六单元:人生智慧 哲理故事,第七单元:祥和人生 关注人类。每个单元由5篇课文(第四单元除外)组成,每篇课文后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体验、感悟、积累或小练笔的训练。每个单元后设置了《积累与运用》,名称与第一学段相同,但内设栏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栏目有: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这些栏目十分适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学习要求。起到了帮助、巩固、梳理及适度拓展的作用。
二、知晓编写意图
一本教材,他有自身的体系,凝聚了编者意图,只有我们明白了编者意图才能正确使用好教材,把握目标落实的度,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请仔细读读主编对本册教材编写意图的解密吧。
1、关于课型。
多样课型有利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精读文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分析概括、内容探究、表达方法等。注意这种综合能力的年段侧重点(见课标要求、课后练习)。略读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培养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注意有别于精读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不放手。批读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以分进合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教学中要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例如:
第一单元《日记两则》是有关书面表达的初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日记的形式引入习作;“言之有物”)。
第二单元《西藏高原》了解阅读的基本要领(思考;抓重点、特点;揣摩;了解知识;学习表达方法;积累)。
第三单元《会“呼吸”的公路》学习用质疑释疑的方法进行阅读。
第四单元《威尔逊出游》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五单元《奴隶和狮子》学习重点词语和段意的把握;
第六单元《三袋麦子》学习领会主要内容;
第七单元《太阳,你好》学习阅读中的深入思考,注意作者的表达技巧。
2、自主阅读园地
随着年段的增高,由原来的每个单元的自主识字过渡到自主阅读片段和短文。精心选择与本单元有关联的人文性、工具性结合紧密的文章,意在让学生在这个园地里,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捕捉自己有用信息,享受阅读的快乐。同时,也分散了一些写作方法在里面。感性与理性结合,在阅读的同时学到一些读书与写作方法,提供一些习作练习的范例。
3、温故知新
在复习整理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新知。联系教材但不囿于教材,适度拓展。让学生在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时,发现规律,感受祖国语文现象的丰富性。既让学生获取了新知,又让学生了解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语海拾贝
在浩瀚的母语海洋中拾取宝物。在众多的祖国语言现象中,精选一些鲜活灵动、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如格言、警句、名诗佳句、谚语、广告词、宣传语等。丰富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感。
5、点击成语(开心一刻)
“点击成语”:提供一些成语故事或者典故,帮助学生了解典故,以备运用。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历及意思,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瑰丽,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积累成语,丰富语言。
“开心一刻”:提供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思考,趣味中有所收获。感受汉语的魅力,在开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幽默感。
6、习作百花园
是为学生设计的习作园地。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想表达,有内容愿表达,有内容能表达的习作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书面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又一种需要。
习作是三年级学习的任务之一。是初步训练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想象和思维的各种习惯和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出来。
本册教材遵循课标精神,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与兴趣,让他们想写、爱写、不怕写。同时也要尊重写作的规律,从生活入手,从兴趣入手,从日记入手,放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体会到写作也是生活的需要。创设一些情境,给予一些提示指导,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习作。教材还在一些课后安排有小练笔,以减缓写作的坡度,提高写作的水平。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因势利导。本册习作涉及的话题:升入三年级后的新感受、介绍家乡美景、特产、学写通知、好玩的游戏、编童话故事、写写自己、节日里的事、涉及的小练笔、写日记、写喜欢的水果。
三、探寻阅读教学策略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2、抓关键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训练
3、抓朗读训练,特别是默读训练
4、抓课文内容的把握
5、正确使用“课文链接”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 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 其中精读24篇, 略读8篇, 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 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 (一) 有200个生字, 带有拼音, 要求认识;生字表 (二) 有300个生字, 没有拼音, 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 没作具体要求, 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 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 “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 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 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 共安排生字378个, 全部带有拼音, 要求会写的233个, 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 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 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 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 (精读和略读) , 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 以专题组织, 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 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 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 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 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 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 分别来自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 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 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 关注人类, 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 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 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 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 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 为了便于同质比较, 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 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 (人教版为29课, 苏教版为21课) , 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 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 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 划分为七个段落, 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 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 “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 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 以第一段为例, “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 总是默 (mò) 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 (má) 痹 (bì) 症 (zhèng) , 腿脚落 (lào) 下了残疾 (jí) ,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shí) 。”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 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 “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 “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 又说明了意思, 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 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 学生可能不明白, 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 且丰富了知识。此外, 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 “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 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 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 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 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 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 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 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 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 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 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 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 间接背诵 (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 有五处, 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 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读出自己的生活, 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 3首古诗, 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 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 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两版教材称谓不同, 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 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 我有一些感想, 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 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 去思考问题, 作出选择, 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 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 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 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 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 题材广泛。不同的是,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 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 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 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 “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 共安排了八次, 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 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 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 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 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 “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 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 “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 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 写他的哪件事, 把这件事想清楚, 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 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 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 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 不过, 要先打草稿, 然后念一念、改一改, 直到自己满意了, 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 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 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 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 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 “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 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 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 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 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 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 乐于合作, 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 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 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 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强调了“双基”, 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 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 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注:本文所选择的两版教材分别为: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材 分析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52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开始时对英语充满了兴趣。但由于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弱、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音素与中文的很大差异等原因,学生会发现学好英语并不容易,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学生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我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三年级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三年级的英语教材简单吗?我担任两年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深刻地认识到三年级英语教材不简单。第一,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很不简单了。第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难题是能“开口”说英语。比如egg的[e]音,中文就没有这个位置的音素。又如[ai][ei][au]等雙元音,嘴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还有辅音[tr][v][dr]看似相同,却很不一样。学生学习模仿这些发音时,常常学很多遍都学不会,容易产生挫败感。
三年级的课堂评价需要多元化吗?这常是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只要是学生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或用“Great!棒极了”的语言进行积极的鼓励。一个问题几个学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教师分别评价:“Great!”“Yes!”学生觉得很困惑,不知哪个是对的,或谁的答案更好些,更不知其原因。
三年级学生为何考不到高分?三年级的考核越来越灵活,每次的小测练结果都让教师感到很困惑,课文会背了,单词也让学生默了,可是怎么还有很多学生没有考好呢?
二、三年级教学教材处理建议
1.字母教学再慢一点
字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三年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教师要明确学习字母的目标:一是学生能从音、形两个方面熟练地掌握26个字母,也就是能正确认读字母;二是能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在教学字母时,我一般都会采用这几个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先前接触过英语的学生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同时模仿速度快的学生也很快加入到其中的行列中,从而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正确。其次,看教师的嘴型,猜测教师发的音。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嘴形上,能够观察仔细。最后,在学说一些清辅音时,让学生把小手放在喉咙声带处,感受它的震动与否,体验发音的神奇。发鼻音时,让学生用舌头舔一舔,软腭和硬腭的位置,摆正舌头的位置。在讲解有些看不到嘴形的一些发音位置,在黑板上画一画,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2.示范清晰一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水平,或者说认为所教的内容很简单,从而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我教学《Unit2 I’m Liu Tao》时,教学目标是会询问对方的姓名并能正确的回答。但课堂上回答的环节学生说得很吃力,反思是由于我的示范还不够清楚,没有分开呈现答句,所以效果很差。主要原因是am,I,I’m在答句中都出现了,而这几个词太相近,对学生来说区别有一点的难度。因此,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的备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特点,上课时间分配应该是围绕重难点开展的。
3.预设再全面一些
三年级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书写要规范,这是学生的学习重点之一。第一是能够正确的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同时要做好字母和单词句子书写的衔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更多地强调标点符号、开头的大写,而忽略字间距的问题。在批作业时发现有学生写句子时,单词和单词之间的距离几乎没有。对于三年级书写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学习任务来说,更需要我们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需要教师认真细致的考虑的方面很多、很繁杂,常常会挂一漏万。
4.兴趣培养多一些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久,教师要通过变化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学习《Cartoon time》时,学生读完之后的会心一笑就是最好的反馈;对动画配音、情景表演等活动形式,特别受学生欢迎,可以形成课堂中的固有模式。真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让学生在课堂多找闪光点,要爱表演,从而爱上英语课。
5.巩固再扎实一些
在学完了单元之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尤其是有针对性的训练很必要。比如听力训练是学生的薄弱项,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有限的素材进行专项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听前要有预习、预测,听的时候要用眼睛、耳朵、手一致,听后能跟着录音复述,加深印象,从而具备一定的听的素养,养成良好的听英语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顺利地度过起始阶段,逐渐养成较好的学习英语习惯,打好学习英语基础,需要我们做到的是不要让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就有学生落后。
一、教材简析:
本专题是 “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 导语 ”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综合性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最后,在 “ 语文园地 ” 的 “ 口语交际 ” 中,让学生交流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 “习作 ”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 ”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 “ 展示台 ”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指导1课时
习作修改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
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
17、孔子拜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六、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七)、总结课文:
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勤学好问、谦虚礼让、诲人不倦诲、弟子满天下,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佩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同学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走进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
九、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
孔子
师(老子)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六)、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七)、板书设计:
天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地
19、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
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说说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
2、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②交流汇报,结合课件,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总结课文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给我们留下了如此雄伟的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骄傲。同学们,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你们同样可以为后人留下你们创造的奇迹。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②“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多
街市热闹
桥头趣景
……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版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建议: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导语的语言亲切自然,似一位长者引领孩子们步入美丽的知识殿堂。因此,在教学新一组课文前,让学生读导语:我们的生活象七彩的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读到这里,急着想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带领孩子们浏览整组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槐乡的孩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本单元教学检测命题注重字词的训练,可通过以下类型检测:、选音节:“朝露”、“使劲”、“假的”、“仰望”等。
2、看拼音写词语:重点词“穿戴”、“玩耍”、“居然”、“蝴蝶”、“孔雀”、“顶峰”、“钓鱼”等。
3、辨字组词:同()
要()
瓣()
峰()
铜()
耍()
辫()]锋()
龙()
查()
拢()
察()
4、多音字:
jiǎ
huǎng
hǎo
假
晃
好
jià
huang
hào
5、选字填空。
戴
带
代
A、今天下午,老师()我们去参观文庙。
B、老师要求我们,穿()要整洁。
c、李小颖()表我们参加了美术小组。
查
察
A、要善于观()才能写好作文。
B、老师每天都检()我们的作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文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了解名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2、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热爱求索的品质。
4、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要求应有所提升。
、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1、2、3、6、7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奇”、石头之“巨”。
(3)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学习伙伴”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本单元教学检测命题在注重字词掌握应用的同时注重句子的理解应用,重点是字词的理解应用,句子的积累。可通过以下类型检测:
、看拼音写词语:“散步”、“胸脯”、“准备”、“著名”、“考试”、“旅游”等。
2、辨字组词:
郊()
诚()
底()
侧()
胶()
城()
低()
测()
悄()
坑()
推()
梢()
抗()
准()
3、多音字。
Lèi
juàn
cáng
累
卷
藏
Lěi
juǎn
zàng
4、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欢快————
()
()——————仔细————
()
5、我会补充。
聪明在于
,在于
。(列宁)
世上无难事。
(毛泽东)
书籍是。
(高尔基)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
(3)“
”男孩肯定的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学目标:、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学词、理解句子。
2、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本单元的教学中,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了
,”“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0课《风筝》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10课的选做题、11课“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颜色的词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本单元教学检测趋势:注重字词的训练,加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检测类型为:
、看拼音写词语。
“佳节”
“异乡”
“遍地”
“希望”
“拼命”
“磨坊”
“菠萝”
2、组词。
忆()
遍()
遥()
扬()
亿()
篇()
摇()
杨()
油()
斗()
良()
邮()
抖()
粮()
3、填恰当的词。
()的田野
()的秋风
()的菊花
()的柿子
甜甜地()
匆匆地()
认真地()
好奇地()
4、本单元学了两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默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
5、我的丰富词语库。
(红)
火红、、、。
(蓝)
宝蓝、、、。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有
;秋天的雨,藏着。
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3花钟
一、教材简说
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二、教学建议。
1.文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要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读出对花的喜爱,读出对修建奇妙的“花钟”的赞叹。要带着问题思考,如,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
在熟读文的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注意引到第二自然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说明的是:不能忽视文中表意较“模糊”的词语,如“左右、往往、有一的危险、大致”,使用这些词“语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
14蜜蜂
一、教材简说
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二、教学建议
1.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文讲了一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
2.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1玩出了名堂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建议
1.文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的内容。在理解中注意以下几处:
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文,开拓学生的思路。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16*找骆驼
一、教材简说
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二、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2.可按以下步骤提示学生开展阅读:(1)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了解这一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做了哪些观察,有什么发现。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确定观察的事物,可以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再把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要组织学生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要通过这次习作,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青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的特点。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 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PEP小学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 共8册, 每学期一册, 供小学3~6年级学生使用。本套教材同样是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 同时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一级和二级教学目标, 将学习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年级, 目标明确, 层层递进, 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杨婷2010) 。
一、《牛津小学英语》与《PEP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本文以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 分别从主题的设置、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方式、教材内容编排的难易程度、复习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两套教材的异同。
(一) 主题的设置
《牛津小学英语》3b全书共有12个单元, 其中每5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复习及检查的单元, 而《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中只设置了6个单元, 在此之外添加了2个复习巩固的单元。在单元主题内容的选择上, 这两套书既有相似点, 也有各自关注的话题。相似的主题有school, family, number, 特殊疑问句及一般疑问句, 这说明两套书的编者都认为这个时段的学生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学校、家庭、数字等涉及日常生活的英语词汇。另外, 这两套教材都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问句。
这两套教材也有一些不同的主题, 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有几个单元涉及shopping, time, food, a good idea等主题, 编者更侧重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而《PEP小学英语》涉及的主题有zoo等, 编者更多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借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总的来说,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虽各有千秋, 但所呈现的主题内容均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 贴近生活的。这样的编排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并运用英语。
(二) 英语基本技能训练的方式
众所周知, 英语的基本技能有四个方面:听、说、读、写。本文以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为例, 以三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英语基本技能标准为研究对象。
在“听”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主要以听录音识图、认物为主, 或者是听对话模仿跟读;而《PEP小学英语》教材除了以上相似的听力训练外, 还充分发挥了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节奏活动的优势, 将听力与书写相结合, 强化小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
在“说”的方面,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均以看图说话的练习居多, 模仿句型编造对话比较实用。两套教材中都出现了英文歌曲部分, 满足了低龄小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同时, 《PEP小学英语》教材还添加了“讲故事”的环节,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英语知识, 而且能培养其想象力和创新力。
在“读”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和《PEP小学英语》教材均以阅读单词、短语及对话为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主要的教学时间分配在学生的发音及反复朗读上, 不断帮助学生记忆读音。
在“写”的方面,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几乎没有出现英语书写及写作部分, 只在小学高年级的一册书中出现段落写作的内容。而《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听写环节, 并有规范的书写练习, 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英语书写。
(三) 教材内容编排的难易程度
教材内容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超出其接受范围 (许峰2004) 。
首先是词汇, 两套教材在词汇选择方面略显不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量大且较难,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汇简单易掌握。例如, 在数词的学习上,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中仅局限于20以内的数词, 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要求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词。
其次是语法, 就整套英语教科书来说,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已经涉及时态, 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式等, 而《PEP小学英语》教材涉及的时态较少,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日常口语。
最后是对话练习,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图片对话搭配较为简单, 每个环节相匹配的例句不多, 学生缺少模仿的对象;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各个板块提供的例句较多, 而且在同一单元中, 句型及词汇的重复率较高,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强化作用。
(四) 复习评价方式
复习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极其重要, 它能够反映课程实施的效果并影响接下来的课程计划 (王艳娥、陈海蛟2003) 。这两套小学英语教材都设置了复习评价的环节, 但其出现的形式不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每5个单元后会有一个复习的单元, 其形式简单, 大多是单词及句型的巩固练习, 学生只能在不断的练习中重复所学, 掌握重点;《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3个单元后都会有一个复习单元, 其中评价占主要部分, 均以量化的形式出现, 同时每个单元包含Let’s check环节,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并检查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PEP小学英语》教材的优势
通过对两套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PEP小学英语》教材比《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 由侧重兴趣培养到兴趣能力兼顾
《PEP小学英语》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放在首位, 在本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前四册中有大量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活动, 这有利于使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 同时教师在实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 (张雪梅2001) 。因此, 教师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知识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齐头并进, 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分量。
(二) 由能力培养到全面提高
《PEP小学英语》教材在单词和句型教学设计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共分为两大类型。首先在1~4册的教材设计中, 考虑到三、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且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 以帮助学生反复学习和练习需要掌握和应用的单词和句型, 分环节、分步骤地要求学生进行听说认读和巩固内化, 使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逐渐增多并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而在5~8册的教材设计中, 鉴于学生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英语学习, 增大教学内容难度, 将单词和句型进行了有效整合, 重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应以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把握英语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 最终有效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三) 由注重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到多方位地进行语言操练
《PEP小学英语》教材提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 这是小学三、四年级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方法;在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逐渐减少, 教学重点放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句型进行重点练习, 构成了一个多方位的语言操练系统,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设计比较有挑战性, 能使他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为语言的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艳娥, 陈海蛟.2003.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3) .
许峰.2004.英语教材评估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
杨婷.2010.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调查[J].党史文苑, (10) .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07-12
六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06-02
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10-11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11-03
部编教材三语文年级上册知识点05-2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分析07-20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分析09-27
人教课标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