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精选10篇)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1. 更新教材观
走进新课程的教师要更新教材观。新课程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作为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该是教材的主人。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没有完全理解,把旧教材的教学模式带进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中,错误的理解为必须教完教材的所有内容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另一些教师虽然理解了新课程的教材观,但又担心考试内容会涉及删减或舍弃的部分,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又再充当了“教教材”的教书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霸”着讲,学生被动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略,语言实践机会被掠夺,情感得不到激励。而新课程理念是英语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挖掘其中蕴含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实践各种课堂活动,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实现教学互动。因此教师要按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尝试新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而有选择性地教学,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简化、调整和替换,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应的语言技能。
2. 更新教师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决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不是教新教材的“教书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确定各自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教师应在教学的各方面要做好示范,和学生一起投身于感知、体验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新课程突破了对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更新学生观
高中英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公民的外语素质,所以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教学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正确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是有巨大差异的,不能把学生看成成人,要把学生看成孩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老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要让学生怎样,他们就会怎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自己“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从而让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情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巧用和活用新教材,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科学巧用和活用新教材。
1. 重组单元内的板块
教师可根据单元内的逻辑顺序,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重组,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模块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单元可以调整为,第一课时,把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1、2、3、4作为预习部分,为阅读作铺垫后,将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和Comprehending四部分整合在一起上一节阅读课;第二课时,将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and talking和Workbook中的Reading Task两个阅读材料组合在一起上一节泛读课;第三课时把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 and Writing和Workbook中的Listening、Listening Task组合成一节听力课。第四课时,把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和Workbook中的Using Structures整合为一节语法课;第五课时,把Workbook中的Talking和Speaking Task整合在一起上一节口语课;第六课时,把Using Language中的Writing和Workbook中的Writing Task以及Project组合成一节写作课。这样整合单元内容,符合“输入—输出”的规律,完成了“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教材,但不固守教材,最终达到活化教材,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删减、替换、增加和扩充教材内容
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教材中一些太难、太简、不适合学生生活,或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删除或替换,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如模块1 Unit 5中Reading和Reading and Discovering中的两个阅读材料笔者认为不能突出本单元重点,可删掉,而替换一篇题为“Life of Nelson Mandela”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着重了解Mandela的一生,以突出本单元的重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补和扩展教材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阅读英语报刊,上网查资料等手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教材中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可补增背景材料或简介等,使学生有一些梯度活动而最终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
3. 调整各单元的顺序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日常活动,重组单元顺序。例如可以在校运会期间进行模块2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教学;在“十一”黄金周前教学必修模块1 Unit 3 Travel journal和模块2 Unit1 Cultural relics;在学校艺术节期间教学模块2 Unit5 Music。
三、提高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
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需要英语教师具有较高地驾驭教材并超越教材的专业素养。
1. 练好语言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较大的词汇量,熟悉并掌握英语语法和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尤其要有说“正宗英语”的技能。例如七级目标中:“说”要达到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能根据命题,稍作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如果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能用英语能“说”会“道”,那么教师的口语就是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材料,教学中学生就能模仿,因此优秀的英语教师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教材。
2. 与课程同行,与课改同成长
新课程给英语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使自己尽快达到新的教育要求,要使自己尽快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具备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工作方式、教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 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改革 转变观念 角色转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门类、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等。但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要靠教师去理解和实验,去开发和创造。因此,课程改革实践的成败关健是教师。笔者立足教学第一线,最真切的感受是,新课程、新教材,关键还是新观念。有了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为。因此,本文就对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关于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解读
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目标全面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文艺),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及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
2.教学内容指向语文教育的个性
首先,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具有良好的语境、资源等条件,语文教学应在大量的、丰富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让学生从中感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再次,汉字和汉语自身的规律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应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教学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指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要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达到学习目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教学过程指向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动情境
语文的丰富性、多样性、灵活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文字本身的内涵,还要善于开拓教材以外的信息,淋漓尽致地发挥教材作为凭借的依托功能,即所谓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因此,教师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二、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
基于以上對新课改的解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应新课改: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教师在走进新课程中,只有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才能找到职业生存的基础。
(1)摈弃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传统教育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课程是必修课的一统天下,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全国都是同一套教材、同样的内容。用全国统一的课程、教全国统一的教材、在相同的时间做相同的练习。在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化局面下,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我国历来就有精英主义教育的传统,追求学业成绩的优秀,追求在考试竞争中打败对手、脱颖而出。与传统的课程和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从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和求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因此新课程的教学中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求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新一轮课改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就是个性化的教育。它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新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教师不仅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2)转变传统教师角色,树立全新形象。
一是语文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而成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这样,语文教师就要有两种意识。其一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其二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从地位上把学生当作朋友式平等的合作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从学术上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只是接受者。
二是语文教师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于以往语文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在课程角色中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而今,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以其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之间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让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
2.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和其他课程一样,现行的语文课程在体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训练系统,把自己孤立起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忽视联系现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大视野和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对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总之,语文教师已不再只属于语文学科,如今的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校更不应当是文化的孤岛。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尽快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的贡献。
1、在第一次岗前培训班学习中,张校长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强调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的标准,如何能在思想和行为中起到楷模的作用。做老师不难,想做一个好老师就难了,老师不是英雄,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正是在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我们认识了自身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认识到完善和发展自身的重要性,明白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
2、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聂永春校长给我们从“修身养性练内功”、“勤于学习显特长”、“善于发现勤研究”、“扎实工作谋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也许我们总在抱怨上一堂好课难,认为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其实一堂好课往往是底蕴和功夫的反应,作为老师,在繁忙教学的同时,还要自身的发展,勤于学习,不断创新,乐于去发掘去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这深厚底蕴的研究型的教师。
3、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次次理论的洗礼,让我的教学逐渐的成熟起来,尤其在听了两次优秀青年教师的课以后,收获匪浅,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而在新教师展示课上,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收获。每一次听课后,听着教研员的评论都是一种熏陶。虽然有时是不同的学科,然而它们之间的共性仍然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我国基础教育而言,当前要突出抓好的有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把课程改革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我们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已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新课程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意见》,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健全机构,制定方案,认真做好课程培训工作。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借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因此,培训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首先,我们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学校多次召开课程改革工作会,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课程培训总体实施方案及学员制度、考勤制度以保证课改实验顺利有效的实施。同时成立学科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科教师的日常培训指导工作,要求定期进行研讨、总结、交流。
1、组织开展全员“通识性”培训。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根据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较大规模的小学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这次培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次真正的“洗脑”,使全校教师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2、进行分层化专业培训。首先,小学专兼职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因此我们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放在培训的首位。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
其次,组织小学教师为期1周的新教材培训。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分组说课、现场上课、集中评课等形式进行教材培训。其中吴琼老师开展通识培训。骨干教师也发挥培训、指导、研究和示范的作用,和参训教师一同上课、一同研讨,共同进步。
总之,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注重面向全体,强调人人参与;注重培训方式,强调形式多样;注重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效果。所有培训组织严谨、纪律严格、培训严肃。我们深信:专业培训使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一次“洗脑”的过程。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以促进和推动新课程实施。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一方面将通识培训中形成的新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又反过来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把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逐步内化并外显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培训工作更扎实、高效。
三、课改工作的初步收获、思考及反思
(一)初步收获:
1、我校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通过培训、研修、实践,广大教师对课改实验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课改工作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所提高。虽然课改实验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许多教师把搞好课改工作与提升教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众多教师己清楚地认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重视,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3、全体教师课改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及在学校听、评课活动及校本培训调研中发现,教师课改新理念在不断凸现,主要表现在:课堂组织形式的互动化;师生地位的渐趋平等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同时在学生评价中更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多种评价形式(如小组评价、个别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学校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适合本校的校本培训活动。
(二)思考及其反思:
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各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相关学习较少和各类理论书籍缺乏,致使课改实验研究力度比较不足。
3、如何加大力度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整合问题。
4、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在今后的研修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调整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精选教学内容)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进教学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
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劳动技术与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9.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
1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手段多样化)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18.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20.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总: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一.课程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三.课程设计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9.1)
1.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
3.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4.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5.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强制性、公益性)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推迟到七周岁。
4.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5.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其他
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4.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具有全面的知识
提高专业知识。现在的英语教材更多的
谭仁借用国外原版的内容, 语言更加地道、灵活, 畅同时跳跃性也非常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二者相互影响,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所以英语教师必须: (1) 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准确无误的语音、语调, 全面的语法知识; (2) 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 不断的充实自己, 更多的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 才能在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中游刃有余。
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其表现之一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收音机、投影、电视、录像、电影、网络等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睡对教师传统教学手段“一张嘴巴, 黑板家粉笔“的挑战。现代教学技术的出现, 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提高教学效率, 加大教学容量, 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更新观念
教师角色的变化。我国教育学者认为:要改变以个就是的教学行为, 必须通过调查其教学意识来实现。长期以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动的恩赐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 师生之间是“你授我受”的关系, 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 教师要明确从以“知识教育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因此, 教师应迅速转变教育观念, 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教育实际工作的研究者, 而不是教书匠。
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的教师为学生服务的, 广大教师应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觉增强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容忽视。然而农村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鉴于农村教学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是零起点教学,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无法得到保证, 尽管有的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 但是教师专业素质低 (中师毕业的教师, 英语只有初中水平) , 还存在“填鸭式”、“英译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比较沉闷,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 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针对这一点, 我从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堂课开始, 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快乐学习, 在乐中接受知识, 比如:枯燥的字母教学, 我在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 每一张纸上都写着一个字母, 然后用抽签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来选择, 抽到的同学就大声读出纸片上面的字母, 并且找到另外一个持有相同字母的同学。其次, 学生还可以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字母。这样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 以游戏的方式接受了新知识。
二、大胆创新
现行的教材编排跳跃性太大, 而且教材在新理念上的体现与农村教育脱节,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 我大胆地从新设计教学内容, 让教材中的生活贴近农村生活, 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 必须改变原有教师与现实间“权威——依存”的关系,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 不仅做销售的良师, 更应成为现实的益友。所以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关心学生, 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困难, 并及时给予帮助,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只有这样, 师生之间才容易沟通思想和情感, 让“情商”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运用能力。英语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为本, 能力为中心, 活动为重点。审视我们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满堂灌”, 势必使学生错过发展机遇。所以, 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师必须把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 教师从幕前到幕后, 学生由听从变为实践参与者。所以课堂上, 教师要避免采用教师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死记硬背传授知识的方法, 而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要善于创设英语生活情境,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譬如,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适量的灵活多样的思考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已学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 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能更好的发挥天赋能力。所以,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更好的自主学习, 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激励学生主动把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 可以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创造条件。
四、改变评价方式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从注重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运用, 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 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等等。具体操作体现在以课堂口语练习, 角色扮演、配对, 小组互动, 书面作文上面。评价方式不完全以考试为依据,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瓶颈体系, 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 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农村英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何勇丹张文泉
生更生动更直观的教学体念。如, 教材中“怎样做咖喱牛肉”的教学片段, 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就远离他们的生活, 连“咖喱”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 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没有一个很直观的图象, 接受速度就会减慢, 然而我把它设计成“怎样炒土豆”贴近了学生生活, 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勇气, 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之后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道自己会做的菜进行对话表演, 进行加深巩固练习。又如学习识别衣服上的标签, 我抛开课本内容, 提前让几名学生准备好自己有商标的衣服 (因为大多数学生的衣服都没有商标) , 让学生现场买卖并介绍衣服的大小, 材料, 以及洗涤时的注意事项。这样, 既直观又形象, 又维护了农村孩子的那一点自尊, 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课堂教学变成生活实践的舞台,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三、分层次教学
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动和发展的今天,新形式的教育需要新型的人民教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我认为首先应该事先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传统教师的“传到、授业、解惑”的角色职能以及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地位,都将因为对知识权威地位的丧失而被丢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题海战术将无情地被淘汰,教师再也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体验学习中。
2、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承担新课程实施职责的教师,不仅应该知道在未来的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必将占据指导地位;还应该知道如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为学生挖掘探究、合作学习的主题,并组织和协助学生完成这一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
3、教师工作方式改变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综合型的教师,此外还要依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不仅要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态度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完善,还要走出封闭的教室,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充分为学生的学习挖掘课程资源。
当然,要真正成为新课程提倡积极推动者,要做到的还不仅仅是这三个转变,还要强化一下几种工作态度:
1.心中要装有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用童心、用母爱给予学生无私的爱,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寓严于宽松、寓理解于关心、寓爱和尊重于热情鼓励之中,让学生体会到独立人格的尊严,鼓起前进的勇气。
2.要全身心投入。第一要有不断自塑师德形象,提高师德水平的精神;第二要有主动接受新知,不断学习,不斷提高教育水平的精神;此外还要有主动创新、敢于实践、敢于形成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精神。有了这三种精神,教师就会把教育教学工作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会以课改为困扰,不会因从教而自卑,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教学即科研。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持续动态发展的人,因而,不可能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因素、充满着变化,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不断研究的态度。此外,过去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依赖性过大,随着课程综合性、弹性的加大,留给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在加大,因此,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还要会“用”书,会“编”书,会为学生设计开发灵活的探究性、体验性课程,这也符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师专业化国际发展趋势。
4.加强合作。新课程的综合化,需要教师与周围其他教师在更大空间上,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因此,教师应该互助合作。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行为背后的隐含的教育规律,进而形成科研成果。除此之外,还要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得必要的课程改革上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掘和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课程资源。
5.坚持终身学习。新课程能否实施的更好,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原有对教师的“桶”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09年暑期高中远程培训已经结束了,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让我们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使用的这套新教材具有如下特点: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评价性、灵活性。了解这些特点的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承担新课程教学的压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应该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而落实后的结果必然是课堂效率难以保证。
在培训期间,我们青岛66中英语组的全体老师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和更多的启发。大家在观看专家讲座和课堂展示之后,结合自身教学工作,认真完成了每天的在线作业,记录自己的心得,用最适合本校学情的方式消化和吸收了新培训的新精神。老师们的作业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崭新理念,同时也始终贯穿着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本组老师们的作业文章多次受到专家的点评和推荐,如纪彬老师的课时划分和各课时目标设定、董晓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孙成娟老师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主题文章等,都得到了同事、专家及外校教师的一致好评。作业完成之余,大家还积极就学习体会进行交流切磋,坚持关注和点评其他学校同行的好文章和好点子,从中汲取灵感。培训期间全组共评论在线文章近2000次,每个人都感到有很丰富的收获和启迪。
在做好个人研修学习的同时,我们英语教研组还抽出时间组织了三次集体研修讨论,发表题为“探索之旅,现在进行时……”的课程简报一期。每一次研修讨论全组教师培训学习期间各自的心得体会集中交流,就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每一次集体学习中大家都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乐于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大家分享。年轻教师们学到了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和独门绝招;老教师们也从年轻教师充满新意的思路和发言中得到进一步打破窠臼的启发。我们每次都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列出平时教学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然后结合新课程培训中刚刚学到的理论,轮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集思广益,解决了很多大家平时都感觉棘手的教学问题问题。可以说,英语组的集体研修学术交流气氛浓厚,有十分积极良好的收效。
省教育厅组织的这次暑期培训,给了我们一线教师相互学习的机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观看专家的讲座以及与全省高中教师的在线研讨,我们全组老师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也把握住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将认真学习其中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学名教师”培养项目(2012-2013年度)
第三次集中培训总结
一、概况
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中学名教师”培养项目(2012-2013年度)第三次集中培训于2013年9月23日-30日进行,共计8天。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两天的时间(9月23日-24日)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课题的指导和汇报,参与培训的教师共计约180人,参与的导师以单位时间半天计算共计约有145人。第二阶段是省外学习(9月25日-30日),共计169人参与,涵盖吉林、江苏、山东、重庆四省,其带队老师分别是宋春燕博士和陈燕博士、郑海燕博士和齐文涛、韩裕娜博士和钟柳丹、戴双翔博士和谢亚萍。
二、特色与亮点
(一)省内学习
1.台风暴雨施虐,学习热情不减
广州市百千万工程第三次集中培训遇到了被称为近年来对广州威胁最大的一场台风“天兔”。开始对这个台风并没有太在意,但是中小学放假了,就是因为这场台风。这让我有些紧张。尤其是开班的前一天,还有不少导师、学员打来电话问“明天是否正常开始”,我的回答是现在还没有迹象显示明天的状况会更严重,一切活动按照计划进行。但事实上我很担心,到底第二天能不能正常集中,毕竟中小学是放假了,说明这个台风是很严重的。我没有跟院领导汇报,因为我怕一商量这件事会否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让学员产生慌乱的情绪,所以我什么都没提,但是我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天气预报,有没有什么严重的消息。还好,开班那一天,虽然下着雨,但是并不是非常大。我很早来到团校,看出勤情况。看我 1
们的学员有的是提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因为担心因为下雨和堵车,其他的大部分准点到达。很多人都淋湿了,但是还是很因为是再次的集中学习,还是很兴奋热情。从最后统计来看,当天的出勤情况很不错,除了病假、事假和其他原因以外,大家都到场进行了学习。
2.专家名师出手,科研能力长进
据前面提供的数据,参加工作室课题指导的导师约有100名,参加课题汇报的导师约有45名。导师由高校理论导师、一线教研员和中小学名师组成。其规格被扼杀学员称为比硕士生开题和汇报还严格。这次课题指导模块所展现的问题仍然是学员的科研意识较弱,科研方法没有掌握,科研的严谨性严重不足。简单一句话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员还没有入门。因此,本次指导的重点仍然是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掌握科研的规范性和实现科研的规范性。通过两天的学习,经过专家对科研规范性的解读、工作室导师的指导、跨学科导师的品鉴,最后学员感觉到有所长进,终于摸到了科研的门,了解了如何做科研。当然这两天他们非常的辛苦,白天学习,接受指导,晚上回家修改。
(二)省外学习
此次学习到访江苏、山东、吉林和重庆四个省(市),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发展的差异,每条线路都各具特色。
1.吉林线
(1)名师培养师傅引领,团队打造
名师到底如何成长?此次吉林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名师不是靠评选出来的,而是靠打造出来或培养出来的。在吉林省,所以名师是在专门的师傅引领、专门的团队来设计下培养出来的。然而,跟广州的老师交流,他们说广州的教师成长是自生自灭的,你自己主动提高自己,主动争取机会,就会慢慢显露出来,会慢慢的得到重视。如果自己不主动,没成绩,就会慢慢沉沦下去,也没有人会理你。所以我们交流后觉得,广州需要团队式打造,就是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 2
师,选派专门的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组建团队,对教师成长进行跟进持续的全方位指导,这样才可以更快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让名师的成长不要是自己孤独痛苦地前行,让成长成为个人的事情。这样的名师成长以后他会对学校,对校长有什么感情。校长对中层的管理非常重要,对发现潜力非常重要,对有潜力的年轻人培养非常重要。教师中有自己思想有自己坚持的才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成果,作为校长不能太过于干涉他,利用他,而是保护他,支持他,引领他。
(2)一心一意建设校园家庭
家庭式氛围是学校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此次出访的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营造家庭式氛围。老师称学生为孩子,年老的教师称年轻的教师为孩子,那样的亲切自然,就好像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人都是家庭的一员,都在为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尤为感动的是吉林大学附中高中部成立仅三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时建校的时候已经过了招生的季节,许多优秀的初中学生已经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等名校。得知自己的学校建立了高中部,这些孩子自愿留下来读高中部,事实上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高中质量会怎样,未来发展会怎样,只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和信任,毅然留下来和母校在一起奋斗。现在的崔校长,一位朝鲜族的女校长,介绍这个情况时还是热泪盈眶。我们深受感动。后来我给大家做总结的时候说,建议大家回去后不要说同学们了,而是说孩子们。我们的老师非常认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开始以妈妈和孩子们互相称呼,大家感觉一家人一样。
(3)在紧张的学习中展示和传播自己
此次活动出发前就跟学员明确,我们出去除了学习,还需要传播自己。因此活动的设计除了参观学校和观摩教学,我们还需和对方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做教育论坛发言、参与名师对话。并且鉴于省百上次有学科没有上,这次同课异构的学科我们建议所有的学科开全。最后,对方除了初中政治和化学以外,基本都开全了。上课和发言老师共计12位。其中,并且我一再强调,同课异构不是上课老师自己的事情,论坛和对话也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
晶,因此,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任务。压力很大。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大家都在准备,尤其是同课异构开始前,我们住的酒店静悄悄,查资料的、修改教案的、做教具,大家都在默默地忙着。陈燕连同导游做好协助工作,为大家买温度计、画笔等必须材料。第二天下午,我们的展示活动在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获得圆满成功,我们的课堂功力和我们认真的态度都获得了对方学校的高度肯定,我们的课后研讨水平也获得了对方教师的一致称赞。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兴奋的抱在一起,拍集体照,拍个人照,拍了一个来小时,对方学校的领导乐呵呵的在一旁看着,也不着急,最后我实在不好意思了,催着大家快点离开,他们才恋恋不舍的上车。
(4)交通饮食难忍,学习活动照常
所有的老师最惊讶的事情就是长春的交通是自己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差的交通,广州没得比,甚至北京没得比。当地流行一句话长春的道路“一年修一次,一次修一年”。本来应该十分钟的车程,可以走一小时十分钟。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早早出门。酒店住的已经很近了,可是我们基本上就是早上6点起床,迟一点可以6点20分起床。并且中午还没有休息。因为东北地区下午一点钟就上课了,四点前就放学了。另外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方面就是饮食。虽然出发前我一再跟学员提醒,离开广州,再也找不到美食的天堂,但是真是到了现实中,还是难以接受。这次活动中,我花的精力最多的时间就是吃饭问题。从出发的第三天,也就是正式活动开始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操心吃饭的问题。因为学员已经开始吃不下去。我跟导游商量不要老是给我们吃团餐,地陪导游说我们接团队的餐馆就是这样的,并且就是这几家。想要其他的我很难办到。我说第一,我是一定要换餐馆的,第二,你如果实在觉得困难就把钱退回给大家,我们自己找吃的去,哪怕是吃一碗面,我们都不能再吃团餐了。感谢全陪导游一直非常支持我,也要坚持换餐馆。所以后来我们就是到了一所学校后,全陪导游就开始出去找餐馆,现场点菜等我们。这样我们后来两天的饮食问题就解决了。但给我带来的压力是每一餐前我都要决定下餐吃什么,在哪里吃。花上很多时间讨论这个问题。
(5)名师对话论坛帮助确定发展方向
这次粤春教育论坛东北师大帮我们请到了吉林省声名显赫的专家型名师-孙立权老师,他谈了一个主题——吉林省课改的反思,说了十大问题。我们的老师很受启发,不但是了解了吉林课改的状况,更是领略了名师的思考方式。让老师们明确要做个有思想的教育者,要会思考,有思想,要想的深。对话中我们是在吉林省第一中学进行,主题是我的成长路径,我的教学风格。与对方的对话让我们的老师深刻的意识到如何提炼自己、如何包装自己,如何传播自己。因此,大家回来讨论后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重点做了思考,要学会思考,学会提炼,学会传播。
(6)车载课堂活跃,欢声笑语复习
活动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我们注重对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和总结,车载课堂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参观学校或其他活动中,我们都会有大把在路上的时间。这段时间学员会集中,并且无事可做,这段时间如果不利用会可惜,并且学员容易疲倦,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采用游戏或问答的方式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例如,今天的抢答题有一题是观摩课的内容是什么?为了调动大家气氛,我首先出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就是东北师大附中有几个校区,他们举起了森林般的手,这道题就作废了。然后开始讲座主题的提问,学术讲座的提问等。这时候他们开始拿出笔记本,开始复习并回答问题。答对题目的有奖品,我给大家奖励的是东北特产松子。大家非常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印象,引发了他们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7)临时班委负责,管理工作有效
第一天开班会我给大家做的班会内容ppt模板时就规定了遴选临时班委的任务,所以第一天集中的时候,我们各条线都选了临时班委。班会结束后,我就召集大家开了班会,明确了各位班委的职责。所以一路上,除了必要的情况的由我解释和安排,班委承担了很多的工作。比如生活委员,每天收集大家对于饮食和生活方面的意见,然后来跟我商量。纪律委员每天负责点名。学习委员负责作业,班长对于一些学习活动的安排跟大家解释。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书记。因为
大家想看东北二人转,我明确我安排不合适,建议由书记组织。书记就开始登记姓名、收钱、安排交通等。组织工作做的很好,最后大家都看的很愉快,乘兴而归。回来时,我又组织班委做好这次培训活动的总结工作。最后班委还商量,我们除了个人学习汇报、班级总结、学习简报之外,还制作电子相册、学习视频和通讯录。以纪念我们这次愉快的学习之旅。
(8)团队氛围和谐,大家亲如一家
我想我们这次出去学习最特别的就是我又获得了一个称号‘宋妈妈’。大家听了可能觉得很奇怪,可是大家叫起来比较自然。这一点,陈燕比较有体会。我们回来还专门为东北线的见了个群叫“东北一家人”。这源于我们在参观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时教导主任介绍学生时把学生称作我的孩子们,老师上课把学生称作孩子们,校长介绍学校情况时也称学生为我的孩子们。我总结时重点说到了将学生们称作孩子们所带来的亲如一家的感受。后来集体乘车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喊大家上车,学员们就说,“你喊孩子们我们就会快点了”。我就喊孩子们快上车,学员们说“听妈妈的话”。这之后,他们就一直喊宋妈妈。最后一天我们去净月潭森林公园时,我喊老师们到时间了,没有人理我,我就喊,孩子们在哪里,学员都从四处冒出来说“孩子在这里”。所以这一行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大家真的很愉快,很团结,像一家人。
2.江苏南通线
(1)专家讲座,务实精彩
开讲第一课,南通市教育局王笑君副局长情真意切、掷地有声的分享交流,给整个研修活动打下了务实的基调。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官腔、没有空洞教条的长篇大论,有的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胆识,有的是对教育本真的思考、有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堪忧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厚望。不自设藩篱,不好大喜功,放眼全国,敢为天下先,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胸怀感染着学员们,使其端正态度、正视自己,作为教育人,该如何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的潘建校长以自身如何做科研的思与行,从形成基本观点、提升观念效度及掌握操作方略三个方面娓娓道来,6
学员们感受到这是接地气的科研主题报告,看得见、摸得着,大家意犹未尽,感到精彩连连。
(2)名校参访,观念碰撞
南通中学,百年老校,历尽沧桑,校示馆一幅幅画卷生动叙说着中国近代教育的演变。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在默默承载着历史使命。“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警醒着通中每一位师生,“难忘教育”的内涵激发着通中每一位师生。鲜明的办学指导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师生高智力投入的信念、严格的课时分配制度、激发教师潜能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放满节假日及不加课不补课的规定,着实让学员们震惊、反思、起而行动。
(3)同课异构,风格迥异
两所特色鲜明的学校、12节同课异构,让两地教师大开眼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南北区域教育理念的差异,已然烙印在两地教师的教学风格上。围绕着一节课的展示、交流、讨论、争鸣,学情不同、校情不同,教师的理念与风格不同,这诸多不定因素,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学员们不断思考、梳理、提炼。短暂的备课时日、缺失的教学器具、突发的进度变化等情形,实实在在地考量着学员们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名教师”培养对象的代表,他们不负众望,彰显个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带有南方教改创新求异的特色风格,给南通的同行们带去一缕清风。
(4)名师沙龙,心灵震撼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在南通活跃着这样一支团队,由教育局主抓、研修中心组织、精心挑选出的行政管理类导师、专业指导性导师、规划咨询类导师、兼职辅导类导师组成的专家团,以李庾南为首的前辈们言传身教,怀揣着教育梦想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有思想、有行动、敢承担、挑战自我的勇气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南通教育人潜心做教育。依靠这样其利断金的专家团队,要打造出一支学术上有建树、学科领域有权威、教学风格上有特点、教学主张上有品牌、省内外有影响、用得上留得住的教师团队,通过其引领的作用提升整体教
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惠及到更多的学生,定位于为了学生快乐学习。这既高远又朴素的理念,指引着成千上万的师生前行。这样高水准的沙龙,无疑又为学员们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在当今教育改革有些纷繁乱象的情势下,让学员们重新去思考教育的真谛、如何追本溯源把自己的教育主张重新揉合到教学实践中去。
3.山东线
(1)名师示范,智慧教学
本次考察在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安排了6场名师示范课,涉及6个不同学科,节节精彩。例如,学员李碧雯在其总结中提到:“来到济南考察的第一间学校叫山东大学附中,学校门口很普通,走进去一眼就可以看见整个学校的范围,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在广州叫做麻雀学校,你会怀疑怎么这间学校就是全济南最好的初中?中考总分570,这间学校550分以上的就占了济南全市考生的1/4!这究竟是什么在驱动着呢?带着疑问我与几位老师走进了美术课堂,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材魁梧、戴着一副黑边镜框(无镜片)、笑容满面、极富艺术个性的孙明宇老师,一一跟我们握手后,每人又送了一本他本人编写的高考教材。在课室后面的墙上,挂满了各大高等学院的杰作,作者都是山大附中毕业的学生,佩服孙老师的后期学生追踪工作做得很到位,工作很用心!在我们激动的心情中开始上课了,这一课叫《动漫创作》。孙老师那激励的话语、幽默风趣的神情、夸张的肢体动作至始至终都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整节课内容形式相当丰富、教学层次分明,学生积极参与性极高!课中还有几十位外国学生走进来参观,大家都顿足欣赏孙老师播放的视频,是一位留学美国的山大附中的学生制作的获奖动漫视频„„当大家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下课铃打响了,学生和我们都不愿离去!不禁感叹,有如此优秀的老师,山大附中的学生是多么的幸福啊!课后交流得知孙老师是一位很有务实精神、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年近四十,还极富有教学激情,创立了‘小水滴工作室’及网站,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事业,对于自身的职称及待遇,并不刻意追求。答案已经清晰了,是山大附中老师务实的教育奉献精神、是过硬的教学能力、极富实力的软件,使山大附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济南市最好的初级中学。”
(2)同课异构,共同提高
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也是让学员回味无穷。例如,学员何丽萍在其总结中就谈到:“让我有触动有反思的,还有27日的鲁穗两地教师同课异构的课堂,课题是《我有一个梦想》,分别由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马艳文老师和广州市执信中学都昌其老师执教。课堂本身,我就不再赘述了,有意思的是,从这两节我们看到了鲁穗两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迥异,山东的教学是‘忠于课本’,只讲课本,没有拓展,他们认为语文就是语文,要充分体现工具性,拓展的课堂就无法透彻地体现工具性,要拓展也还有另外的时间拓展,开阔眼界。而广东的教学刚好相反,很重视课堂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学生的素养,无形之中,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课异构的两位老师都是资深教师,他们所在的两所学校都是当地执牛耳的学校,这两堂课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再反观,这两所学校的成绩都是很骄人的,那就是说,尽管过程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叫殊途同归吧。我想,只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只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任何改革或做法接了地气,都是好的。”
(3)专家讲座,醍醐灌顶
在本次山东考察学习中,共安排了四场名师讲座。高平老师在讲座《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及课题研究》中,用感人的案例,深刻而富有内涵的教育名句,把读书的重要性娓娓道来,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薛海东老师在讲座《让问题充盈课堂——山大附中质疑式教学》中图文并茂地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经过与成果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李秀伟副教授在讲座《面向颠覆:课程、教学与老师的视角》中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从名师成长的角度切入,分享个人的成长经验,深受大家欢迎。李秀伟副教授有关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和写作的案例对家庭教育也非常有启发。地理学科王晶华特级教师在讲座《教学,从哪里开始?——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探索》中,讲述其基于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探索,她提出,实践性学习不仅仅要涉及地理学科知识,同时也涉及其他学科。名师们的经验和做法令大家开拓了视野,重新审视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4)名师对话,促进反思
和两位齐鲁名师的对话,促进了学员们对自身成长的反思。例如,学员陈慧瑜说到“山东师大附中的翟厚岚物理老师抓住了山东省‘齐鲁名师’培养的机会,用五年时间的研修实践,最终成为名师、特级教师。这一事实,让我深深体会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名师不是一夜成名、一朝练成,需要长期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自我反省总结活动中去。”罗燕芬则说到:“山东师大附中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翟老师的成长经验,让大家领悟到不管你有多大的名和利,充满爱心的教书育人才是教育的本真。如何在教学中具备良好师德?那就是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她指出:作为名师我们都会热爱教师这份事业。而光有热爱不行,我们还要有前进的动力,那就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更进一步的深造和培训,我们不断扎厚教学基本功,坚持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尝试教学创新,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上升提炼为理念甚至是理论体系,逐步转型为专业化的教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而不是自己的名和利。”
(5)学校参观,开拓视野
学校参观让学员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开拓了视野,也促进学员对自身学校或广州其他学校的管理现状进行反思。例如,学员陈慧瑜说“在山东大学附中的高水平课堂、课间跑操、午休后唱歌、师生对话以及老师间的闲聊等,让我感受到该校和谐的人文气息,相信这就是学校的内在精神。”又如,学员李雪提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对观摩学校的关注不自觉的留意到了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观察。虽然,被观摩的学校没有体育课的展示,但三所学校的大课间跑操活动都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无论是学校的校园占地大小,学校都给学生们设置了大课间活动时间,而且内容都是跑操活动。目前,全国青少年的耐力的素质都程直线下滑的情况。我想山东济南的学校之所以在大课间活动中设置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通过我们对某男、女生的脉搏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活动后的心率几乎都为170-180次/分钟,这符合了科学的训练方法。试想,学生如果能长期通过这种训练手段来进行锻炼的话,那学生的耐力素质会是怎样的提高啊。反观我们广州市的中小学,老八区还好,而城市化进行的区、县就连大课间的时间都不能给学生保证,这是值得我们学校、教师共同反思的问题。”
4.重庆线
(1)安排过程周折
这里所说的过程周折主要说的是前期双边协调不畅、课程落实困难重重。直至25日早晨考察团出发,还有个别课程没有最后落实下来;考察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磨合、修正调整;这也直接导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参与老师准备时间极其仓促,心理压力格外大,准备过程需要连续加班加点。但是从这个临时班集体自组建的那一刻开始,大家庭就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有了困难一起面对,大家相互包容、理解与支持。所有这些,已经决定了本次外出研修的质量与效果。
(2)实践取向的课程设计
通过了解学员需求,本次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实践取向。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相关的研修课程,例如同课异构、教师论坛等。参与同课异构、教师论坛活动的广州教师的风采,给重庆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鼓舞了班级士气、振奋了学习精神、调动了团队协作风气。这些课程与学员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非常符合学员的口味与兴趣点。事实证明,这样的课程安排对于学员而言具有很高的价值,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3)高效的临时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团队活动的有效性。本次活动中,重庆线组建了临时班集体,通过融洽的班级氛围充分调动学员的士气,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队老师(班主任、副班主任、旅行社领导)与临时组建的班集体此次出行中发挥了自身非常重要的作用;
(3)拓展见识的学校观访
本次共参访了重庆市育才中学、六十八中学、古南中学等学校,参访了著名的綦江课改实验区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跟重庆市第一中学、巴蜀中学等全国著名中学的教科主任、特级教师、教育家培养对象进行了专题座谈和教师论坛,开展了同课异构、专题教研会等活动,还抽空开
展了轻松自由的山城之游。这些活动让学员们见识了320个班级的超级中学“航空母舰”,结识了身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居多薄弱中学却又极富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想的名校长,参访了全国闻名的课改实验区风生水起的教学、教研方面的具体做法„„这些学习考察活动,让大家增加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重庆基础教育学校方的热情接待与无私展示,给学员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升华作用。
(4)激动的情感性活动
情感性活动是触动学员心弦的重要内容。在此次出访中,恰逢团队中的几位学员的生日。为了给他们及时送上生日祝福,带队老师们克服恶劣的天气、不熟悉的路线,花费近2小时寻找鲜花与蛋糕。这样的活动让学员们热泪盈眶。
三、问题与反思
(一)组织管理方面 1.大型活动还是要分散进行
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教师”第三次集中培训活动是从23号到30号进行。我是从18号番禺名教师评选之后还开始正式转向这项工作的筹备的。18号下午从番禺撤回来之后立刻开会,没有片刻的喘息就开始开会。第一个会是总结番禺名教师项目的,第二个会就是市百千万名师的这次培训。当时我做了这次活动的进程介绍,进行了工作分工,布置了筹备的工作任务。19号就是中秋节假期,基本是是没有休息,我首先做的是统筹人的工作,把手册的模板做出来,规定了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学员分组的原则和手册中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完成了班会ppt模板的制作,并同时完成了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做到夜里。后勤同时是这样,刚从番禺那个大项目下来,立刻着手这个大项目,这样23号开班时,准备工作都基本完成。两天集中之后,又分赴省外,真是太紧张。
2.学员食宿问题
9月23日-24日,“中学名教师”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课题指导和汇报活动。
由于经费问题,学员都是自行解决食宿等问题,住宿原学校不给予报销。因此,多数学员选择了回家住宿。然而,台风天气、往返路途的遥远及学习任务的繁重,对于部分学员、尤其是住在花都等地的学员来说,培训显得十分辛苦。因此,很多学员反映在以后培训中应该考虑郊区县市教师的食宿问题。
3.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
此次的出访学习为了满足学员的需要和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人员组成确定是按照学员自主选择和均衡调整的原则来确定。最后的报名情况来看,东北线和重庆线偏多,山东线和江苏线偏少,因为前两个地方很多人没去过,后两个地方很多人都去过了。我根据之前通知里已经确定的均衡调整的原则将东北和重庆的一部分学员调到了山东和江苏线。学员很欢迎这样的组合。在这样的一种组合里可以进行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时间短,活动紧,他们之前还是没有充分的沟通,大家都熟悉了面容,但是彼此的姓名、学科、班级等信息还是不清楚,因此,以后还是要跨班级、跨学科组织活动,但是提醒他们带胸牌,便于大家更快地记住彼此的名字。
4.做好对外联系工作
【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09-19
初中教师英语新课程学习心得10-15
新教师课程读后感05-27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1-12
小学教师新课程理念学习体会11-15
教师新课程培训计划及措施12-12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09-08
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09-11
小学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感受11-09
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角色转换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