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研究论文(推荐8篇)
摘自:《豆丁网》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的意义。
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只有部分论著中对此作了论述,专著甚少。如施良方,崔允漷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袁振国主编的“课堂管理的策略”。但教学课堂管理是本课题所提出的新概念,在目前,国内外对此未有对此的论述、论著,只是有借鉴的论文与著作。(见参考资料)。
(1)“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实际意义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有:
课堂教学管理的行政性,教学目标盲目性,教学的传统性。课堂教学管理历来是纳入行政管理范畴,也就是在行政性下课堂教学管理对于有部分教师难以应酬,有用处罚为手段的,有放羊式的,有用师道尊严的,有用加剧学习任务的。由于此种情况,造成了一些不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致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或难于达到,甚至是盲目的。在课堂的有关事件的处理上有些不尽人意的过失存在。教学的形式还是基于传统上的师授生听的接受灌输教学,一是为了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二是不放心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认为授讲最可靠。
课堂教学低效性的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是较普遍的,一般都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适应学生的教,使得有些知识需重复,作强化训练,有的还要求学生去机械性的记忆。课堂生气不足,师生情绪较低落,教者是为完成教学的任务,学生是坐守45分钟。动手动脑的活动不是并存的,将其分割开来,教学的效率难于提高。而教学的优化方法教师也缺乏学习钻研,更是难于进入实践过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取决于课堂的管理艺术。
新课标的实践形式化、浅层化。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有着一种不到位的理解危机。有的注重活动,不注意学生的知识获取;注意过程,不注意结果,解题失去规范性;注意师生互动,以互动的“问答”式代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注意学习活动热闹,不注意教学目标的实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就是落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任务。教师既没有起到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作用,而且学生一堂课是学什么,得到了什么都是很茫然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以上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中确实存在并且较为普遍。为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我们特提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是:从改善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对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民主、开放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的教学行为
能达到自我管、自我促进、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目标。教学能适应普遍学生的需求,能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我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教学课堂的管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是一种具有个体性的、自主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教学是一种具有教学目标的,有预设计划的,有组织程序的活动方式,而课堂只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本研究就是改变用课堂规范教学的模式,改变课堂作为主体地位而使教学受于支配、从动的地位。建立用教学的魅力达到管理目标,用教学的过程改变学生的依赖接受性学习方式,用教学的智慧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教学在课堂中突出它的主体的、中心的地位,课堂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域界场所。呈现教师教的本能性和学习的本能性,从诱发生态性本能上而达到自觉管理的过程。使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到科学性管理水平程度。
(2)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命题,因此在教和学上作出较整体性的探讨。
基本思路:①调查影响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及主要原因是什么?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②影课堂管理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和解决的方法探索;③怎样地从教学课堂中使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值;如何进行差异性的调整性教学,使每个学生在所学中获得成功;⑤课堂的自我管理策略;⑥课堂管理原则;⑦怎样才能建构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等等。
其研究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实践行动法,运用分段教学研究法(即分为高中、初中、小学三学段)将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化分析研究,进而组建以板块式结构的教学课堂。
(3)研究的重点难点
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上,初步拟定其研究目标为:构建教学课堂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进入民主开放的课堂;课堂教学结构优质化,让师生能尽情在教学课堂中释放出个体潜能;使科学化的课堂管理,获得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的双效应。
在此目标框架下,研究的重点是:①教学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②教学课堂管理的策略;③教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和谐民主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学生主体发展的原则,教师教学智慧原则;教学优化原则;效能评价激励原则。
管理的策略为:情绪整理策略;兴趣激发策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策略;分层教学差异调整策略;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指导策略;再生资源利用策略;激励评价策略。
基本模式为板块结构式:导入板块;探究板块;能力发展板块;拓展延伸板块。
难点在于教学课堂的原则实施方法上,策略的课堂运用上。将根据研究的不同时期,让实践过程逐步探索完善方法与运用。
(4)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①教学课堂管理的观点
重建课堂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上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从这个视角上,我们提出教学课堂的新观念。以廓清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厘定执行意义上的差异性,最为关注的是新课程理念,新的课改精神,在农村中小学如何落实到教学的操作中。
首先,教学课堂就是充分的显现教学的主体地位。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活动,呈现教学活力的意义和作用。习惯上的课堂教学,它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只不过是属于课堂中的活动形式。它的管理是行政性的,是在具有较多压力下,为组建课堂而进行系列教学过程的,这其中势必有许多不可言喻的无奈。难有师生的主动性,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一般是为完成课堂任务作出一些程序性的规范行为。
其次是教学课堂所要显示的是教学张力牵引出它的管理功能,用教学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用教学的过程去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用教学解惑,评价去激活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用教学的真实情感去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优质的教学就自然地具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功能。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无心理压力的自然教学环境,使教学课堂具有管理的自然效应。
再次是教学课堂管理主要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运用教师自身个体的、自主的、创造的教学行为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整,让教学从更大程度上适合教育对象,从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让成功诱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的调控管理,应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生生间的监督管理,用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生生相互间交流,沟通理解与体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②教学课堂管理策略的观点
由袁振国主编、周军编的《教学策略》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策略”概述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过程。课堂行为管理是课堂管理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上述观点应该是我国普遍适应和运用的课堂管理的基本观点,管理的目的,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以课堂的完整性而规范教和学的行为性。
教学课堂管理与传统性上的课堂管理在方法与过程上有着不同异化点。
1、教学课堂是师生的教学合力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张力,是以教学为中心。
2、从管理上,主要依靠教和学的自我管理合力开辟课堂。
3、课堂管理上难有心理压力的解脱。教学课堂有个心态、情绪的激奋过程,解脱压力,让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教学课堂是以教学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用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的自觉投入,用激励评价方法去鼓励、鞭策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教学课堂管理策略应该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心态和情绪因素的导向上,它直接地影响和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只要有平常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存在,就会有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行为,也会有学习上的高效率,也会有让教学效果取得较大成功。用有趣的引导,择机点拨,可达到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励评价能作管理的效用,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要努力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出真诚的奉献!
三、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负责人一:主持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大面积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科研成果二等奖。现指导的市级课题《在经典诵读中引领成长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版专著《小学生阅读辅导》1984,《小学重难点分析》1989,发表论文《优化阅读教学法》、《学校岗位责任制管理的研究》等三十余篇。
负责人二:在教育科研上,有省教育科研课题《促进数学理解生成与发展的生态教学研究》、《语文学习心理动态教学研究》及726项目研究中心的国家级课题《构建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本真教学模式研究》三课题的研究经历。
研究成果有:
1、理解意义下的数学教学.2006.9.2、教师角色的定位分析.2006.5.3、数学教学中的理性教育探析.2006.3.4、论文化视角中的本真教学.2006.5.5、推动新课改进程构建本真教学模式.2006.8.6、理性数学与数学理性.2004.10.7、试论数学教学中“导入”的形式与意义.2006.7-8.8、展示数学过程体现探究学习.2003.9上半月.(2)资料来源:
1、陈心五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3、田慧生:《时代呼唤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
4、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教学策略师生沟通的艺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5、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2003,教育科学出版社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2004,广东教育出版社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至今, 已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形成了多种流派和方法。本着“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和“管理即教育”的管理理念,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美国的中学课堂管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1]美国课堂管理重在策略性研究, 目的是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 强调理论研究对课堂管理的指导作用。
1 概念的界定
随着对课堂以及课堂管理的日益重视, 相关研究理论也在逐渐增多,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管理做了界定。埃默 (E.T.Emmer) 认为, “课堂管理是指一套旨在促使学生合作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师行为与活动, 其范围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学习的指导”。[2]
我国台湾学者把班级经营看成是课堂管理, 认为“班级是一个多元的有机体, 教师为了达成教育目标, 运用适当的方式和过程, 使班级中各个元素产生良性的互动, 使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这种方式和过程即是班级经营”。[3]大陆学者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和课堂行为方面。施良方将课堂管理界定为“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和秩序, 调整课堂中的人和事、时间、空间等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4]陈时见认为“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 保持课堂互动, 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 保持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管理生长是其最终目标”。[5]
归纳中外学者对于课堂管理的界定, 总结出以下四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1) 能够促进学习的教学技能以及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它是课堂活动的规划和策略的详述, 以确保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
(2) 课堂的顺利运行, 指统一的课堂标准的维持。把课堂管理比喻为运行平稳的船只———从这扇门打开的那一分钟起直到它关闭。
(3) 课堂环境, 指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课堂管理包括非常广泛的领域, 从班级规则到课的呈现规律, 它是一种使教室成为最好的学习环境的方法。
(4) 物理环境或物流, 空间的物理安排或时间的物理使用。组织班级的桌子或课桌 (物理空间) , 有效材料的呈现, 实验室空间应对讲课时间。
以上四种定义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保持学生有任务”, “控制问题学生”, “规划”, “设置规则”和“积极的学生/教师互动”。很明显, 这五个中的四个实际有着管理规划学科取向的本质。虽然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于什么是课堂管理做了界定, 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得出的定义也相异。但是, 各种概念都是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2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现状
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 课堂管理是20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教育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 着重探讨课堂中的管理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这门新兴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到今天,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经历了50多年的变迁,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本着“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管理及教育”的理念,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对教育领域课堂管理研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1 以人为本
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示,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认为人是课堂的首要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2 民主平等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No Child Left Behind) 规定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有权在学校接受教育。强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宽松的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师需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指向性。
2.3 管理即教育
管理本身是教育的过程, 教育中也体现管理的成分, 二者融为一体, 不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方法
美国中学课堂形成多种流派,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美国课堂管理的新型方法———行为契约 (或行为合同) 。课堂行为契约或表现合同 (Performance Contract) 是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 它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需要做出的确切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6]
课堂行为契约具有以下四种功能:导向功能;预防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8]在履行行为契约职责的同时, 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 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4 结论
有效的课堂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健全的教师教育背景, 通过传统的方式获得教师认证, 结合多年的课堂经验, 是教师反思课堂管理实践的最好方式。因此, 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以及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中都应重视课堂管理的培训。
5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为美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中学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团结向上的氛围;宽容对待和处理学生的课堂纪律及行为问题。学生在参与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 而且也学会了自我管理和控制, 学会了学习。[1]对我国中学课堂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1) 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思维得到发散, 宽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身心得到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 人在放松的状态下, 创造力指数最高。因而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积极主动地学习。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民主的关系。
课堂活动需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个别好学生。比如, 课堂提问以及讨论, 尽量做到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上不仅仅是教师提问, 学生有问题也可通过各种途径提问、探讨。
(3) 定期监控, 注意课堂言行, 做到简洁有效。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对学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定期监控全班学生, 对于课堂上开小差或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 要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恰当的纠正, 避免唠叨学生。
摘要:中学教师不断反映, 课堂管理是课堂上最大的挑战之一。课堂管理涉及教师对于课堂活动, 如学习, 师生、生生互动以及学生行为的监督力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课堂管理是一种关键性的挑战。美国中学课堂管理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形成多种流派和方法。本着“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和“管理即教育”的管理理念,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美国的中学课堂管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1]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分析, 对课堂管理的概念做了梳理, 并对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的现状、方法及其运用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我国课堂教学管理作以启示。
关键词:美国,中学,课堂,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
[1]吕志红.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 2006, (5) .
[2]Emmer.E.T.Classroom management, In Dunkid, M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1987:437.
[3]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M].台湾:心理出版社, 1990, (6) .
[4]施良方等著.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79.
[5]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 2003 (6) .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美术课堂管理 美术教师 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创建一个师生平等、有效互动、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环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全新的理念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基础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在此背景下研究初中的美术课程的课堂管理策略研究是有其意义的。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策略研究的理论成果,将对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将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对新课改的实行有其现实意义,对中学美术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急需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管理之路,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转型,从而真正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1]
一、初中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美术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松散
笔者为了本论文主题的研究,前去一个初中的美术课堂做调查,笔者发现美术课堂的秩序是比较混乱的,比如:在上课铃响以后,整个教室里面还是闹哄哄的,有很多噪音来源:教室外面因开着家长会而放广播;其中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又突然从座位上摔到地上,制造出一声巨响;还有一些学生交头接耳不知在讨论什么;侧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的学生也有几个。美术教师几乎每次课前都要管理一下纪律,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大,学生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次,美术教师让第一排的一个学生在前面站了一节课,原因是在大家起立的时候,这个学生却做到前面拿扫把清扫自己的座位。
2、美术课堂不受领导和其它科目教师的重视
笔者听课期间,有一次学校为了准备运动会,在美术课上课以后,抽调了10个同学去跳绳,后来听该班的美术教师说,美术课也常常用来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比如语文和数学。所以,美术课堂被其他科目占用是常事。而且,该班有一节美术课是在上午最后一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室的后门一直有食堂的师傅进入端饭,端菜,因为这节课下课后学生们就在教室打饭吃,所以整节课都飘着菜的味道,但学生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3、美术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作用不大
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违纪现象的管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当堂批评的方法。学生的表现也和教学内容相关,学生能被教学内容吸引时,纪律明显好得多。反之,学生表现要差一些,随意性要强一些。对于没有严重违纪的学生,在课堂中,教师也不再刻意的批评。
4、美术课堂上学生的态度比较消极
第一次去听课时,一个学生对笔者说“老师,你为什么来听我们的美术课啊,你不觉得很无聊么?”这说明,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是很喜欢美术这个科目。很多学生都没有带图画本和画画的工具,全班32个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带水彩笔这类的工具,甚至没有买这些上美术课必备的工具。所以为了避免学生书也不带,每个学生的美术书会被统一收给美术教师,上课前再统一的发下来。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是一种消极态度,所以在美术课堂上画画的同学很少,大部分是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二、初中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校方领导的重视程度方面
从对校方领导的访谈和对美术教师的访谈方面,可以看出校方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校方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去参加美术方面的比赛或者开办兴趣班,也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并且美术课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其它科目也是可以随意占用,这无形之中,打击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觉得美术课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所以说,校方领导对美术科目的不重视导致了美术科目教学和美术课堂管理方面工作推行的难度。
2、美术教师方面
从主观上来说,美术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水平,但客观现实却打击了其积极性;而且也缺少校方的鞭策体质,美术课堂基本上就等同于自习课;即使按照教材上了课,由于学校硬件的缺乏和学生的不配合往往也得不到相应的效果;美术教师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又是教师又是行政人员,从校方的角度讲,后者的意义更大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教师也很难全心全意的去进行美术教学和课堂管理。在美术教师履行自身职责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不够,因为其任教的班级多、学生多、还要身兼其他工作,导致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沟通上的缺乏,这使美术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对差生的辅导和帮助。这对美术课的开展和美术课堂的管理也带来了相应的难度。上课时,往往出现这样的局面,美术教师教美术教师的,学生做自己的事情。
3、学生方面
课堂上难以管理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也有关系,如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课堂的情况会得打极大的改观。
三、解决策略探讨
1、校方领导应采取的措施
校方领导应该加强和重视美术教师的责任意识,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选择一本可行性很强的美术教材,应该制定并完善对美术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实行听课和评课,多多组织学校的美术教师和外校美术教师交流、听课和教研活动,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组织美术展览和比赛,应该做出其他科目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占用美术课的明文规定,并监督实施。还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
2、美术教师方面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精益求精。然后要精心的设计好教学环节,包括做好教案的设计、适当的拓展教材的内容。教师还应拓展美术课堂,多开设户外写生课或去美术馆、博物馆上课。
最重要的是美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和管理方法,要对学生有耐心、爱心,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培养其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教师顺利开展美术课,已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德胜.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探析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管理的策略[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教育生态学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着新旧教学方式的冲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当前充满活力、注重开放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发展,就需要形成生态取向的课堂文化。要在课堂中形成合作互助的教学风气,开展小组式的学习,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通过和别的同学共同探究来获得结果。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每天都留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Naturaldisaster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放映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以及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视频,最好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近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学生就会了解自然灾害和自己其实并不远,而这些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因此教师就在整个班级里面开展了“ProtectNature,ProtectUs”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保护自然的英文名言,然后写在标签上贴在教室后面的教学园地中,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整个活动,学生增强了对自然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培养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
在形成生态和谐的课堂共同体的时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树立绿色的生态观,逐渐从课堂的独奏者向伴奏者进行转变,而引导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演奏的主角。为了在班级中营造出和谐生态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对自己和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转变,放低自己的姿势,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同学,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要通过恰当的形式给学生指出,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的。教师要在保证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之上来开展差异教学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处于不平衡的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是不同,因此教师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Wildanimal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野生动物”,就让学生表演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话剧,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英文句子和单词应用起来,设计话剧台词和服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非常用心在准备,而有的同学则感觉整个活动跟自己关系不大,教师最后在对话剧的表演过程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对一些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也要指出一些学生在整个话剧准备过程中不良行为,比如消极对待、不参与等,要单独来对这些同学进行谈话,教师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自己认真做事,而别的同学则消极怠慢的时候,自己会如何想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三、构建动态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篇一: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结题报告
如何调控小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结题报告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 黄贵钰
在长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我接触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当与同学相处不如意时就会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甚至发生一些过激行为,怎样正确地疏导学生的情绪呢?我一直对这一问题思索着。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是情绪主宰健康。情绪被界定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国内心理学家认为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包括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度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去理解别人,如何激励自己克服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内容。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提出了对《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以“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理论”。
1.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
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2.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作是动机。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也只有这样情绪在生存和适应中才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3.心理健康发展教育理论: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恐惧悲伤,但不应过分偏激,肯定的情绪应多于否定的情绪,快乐应成为儿童的主导心境。儿童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应充满憧憬与希望。有人认为,用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如果学生经常愁眉苦脸,垂头丧气,那么,他一定是位心理不健康的人。
(二)实践依据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严重的消极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人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印证,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 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
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全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在逐年提高,儿子杀母骇人听闻,中学生离家出走已司空见惯。基于此,我们应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克服情绪障碍,使他们保持健康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事情虽发生在中学里,但思想得从小学抓起。大量的事实表明: 有的人能力一般,却能冷静的处理判断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智力发达,但情绪却不稳定。因而改变了其成功的发展方向。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推动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消极的情绪、情感,阻碍人们的活动,消蚀人们的活力,甚至引起错误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适合研究对象的可行的方法,使他们摒弃不良情绪,保持优良情绪,使他们成才、成人,使他们的人生更顺利!学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以至超过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只有指导学生采取各种有效的调节机制来稳定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了解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类型,探究其成因,摸索良策,帮助他们调节自我的机制以稳定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研究内容
对小学低年级进行情绪教育的内容要侧重于“认识情绪”,这是情绪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表情的识别和表演,提高小学生对情绪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认识人的基本情绪。对小学高年级则应侧重调控情绪,调控小学生消极情绪,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研究方法
以个案的形式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法、集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比较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等。
(三)研究对象
1-5年级的小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验要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依据学生的身心及个人特点,认真制定科学的实验内容,并科学操作,注意积累资料,做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提高实验的科学水平。
2、差异性原则。学生在态度、情感、意志、能力、习惯上存在着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并同时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究其原因,寻求合适的教法和学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一致性原则:教师、学生、家长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要有统一的认识,在研究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共同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
1.拟定方案,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
2.先问卷摸底,再确定研究对象并开始跟踪教育,建立个案原始档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情绪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二个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2月)课题实施阶段 1.深入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跟踪教育对象,重点研究其情绪心理问题,分析成因,采取对策,进行详细的个案分析,建立档案。
2.制定详细的月达标计划,定时进行测评,研讨。
第三个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整理案例资料,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成效得失。
2.撰写结题报告,准备出版稳定学生情绪的方法的案例集。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见了一套儿童情绪教育绘本的丛书中的《我好生气》,这册书描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兔,遇到了不少令他生气的事。如:有人取笑他的时候,他玩得正高兴又让他停下来干别的活,他要去游泳天却突然下雨,尽了最大的努力画也画不好……面对这些“生气”的事情怎么办?小兔兔想了好多办法,终于不生气了,还懂得了下次再生气“我该怎么办了!”
先说说我自己,只读了其中一则就已深受其益,继续读下去,多年的工作、生活给自己心中带来的郁闷、生气、难过,面对未知情境的害怕等等都被一一承认、接受,好像心已去掉了束缚,变得轻松起 篇二:中学生物理厌学情绪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物理情绪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 徐建恒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宣传给学生减负,可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减负并没有起到增效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看重。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这个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所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尤其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更为突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许多的一线物理教师解决学生厌学的情绪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情况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乡镇有,城市有,初中有,高中有,技校有,就连小学也有,而且所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令人十分的吃惊。
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小学毕业不想读初中,初中毕业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想读大学,总想着出去打工赚钱,认为读书比打工辛苦。还有些学生,就算到了学校也不是来学知识,求学问,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混日子,最后弄张文凭。他们在学校里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老师在上面讲她的,台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老师批评还批评不得,似乎厌学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的厌学表现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乱交朋友,乱谈恋爱,还带领其他同学不学习,甚至带着其他同学在学校里赌博,抽烟,偷抢勒索,干着学生干不该干的事,严重的败坏了学习氛围。厌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令家长和老师整天的为他们担忧。
三、研究的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产生物理厌学心理的原因, 使同学们认识到产生厌学情绪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厌学心理,为了长大后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奋发学习。同时,通过此次的研究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由此我们分析出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习物理的伊始,所以尤其注重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初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索能力、科学探究精神,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很多的物理问题设计简单的生活现象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很多物理规律,必须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中很多会涉及复杂的情境和繁琐的计算。
因此,要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数学功底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对学生要求比较高,这也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2、学生自身的原因
文化基础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因为随着现在课程难度的加深,有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导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于是就抄同学作业,老师是应付过去了,可是考试成绩却令自己不满意,然后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网络游戏、QQ聊天、言情小说等吸引着学生,因为学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就差,所以外界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容易就把学生的魂勾过去了,学生自然就会没心思学习,整天心神不定,心情浮躁,就产生了厌学心理。思想政治素质低。有相当部分的厌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是“双差生”,平时纪律松散,缺点毛病不少,坐立不安,因而就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学生只要考试考不好,就放弃学习,一点都不能振作起来,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3、社会原因
经济飞腾的现代,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一天到晚想看,无心学习,于是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学生,给学生灌输了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陋的东西,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如今又很多人找工作都拉关系,走后门,这些不正之风使得学生觉得学习并不重要,因而就排斥学习,最终产生了厌学心理。在当今,不少企业、公司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不看水平,使得青少年对学习有了糊涂的认识。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都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工资还很低,名牌大学的学生还卖猪肉等,这些现象使得学生讨厌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不良影响通过各种媒介、网络等途径传入,使得学生在人生的追求,对事物的判断有了偏转。
4、家庭教育影响时学习动机缺失
由于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开通了,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动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了一种畏拒感。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周末孩子都要学习,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压力,孩子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如今很多家庭都很富裕,家里就只有一个宝贝,因此钱紧着孩子花,孩子的经济就非常宽裕,使得厌学有了条件。
5、学校原因
有些学校教学教学方法落后,总以书本、课堂、教学为中心。老师上课就是一味的满堂灌,整个物理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对本来就比较抽象的物理更难理解,所以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些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在学习物理学科时,不能够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校教学实验等设备不齐全,很多实验课老师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呈现,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少了实验的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往往会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加大,这正是学生厌学情绪的元凶。学校在管理上,“严”得多,“宽”得少,学生课余活动单调死板,少了该有的生动灵活。
6、教师原因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素质不高,与学生期望值相去甚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四、如何解决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开展,我校正在积极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才会留心自然和观察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各种生活现象。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了,才能想学,爱学,学好。那么如何解决呢?
(1)、从教师层面,教师要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
感因素,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使学生得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可以很好的开展和很好的落实。整个教学效果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精心的设计。达到最好的导入效果。(2)、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有效、最直接凸径。将物理实验和探究式教学结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探究性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老师都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老师不给出唯一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
(3)、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增强授课的艺术,提高学习的效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是厌学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物理课堂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作业的布置要适量、适宜。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布置的题型选择上要精心挑选,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要区分,题量也有区别,努力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不掉队,都能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够获得成就感。
(4)、家庭方面,父母要及时培养、传授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让孩子养成自强、自力的品质,让孩子有竞争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而不是多给物质上的关照。父母平时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给孩子正确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一些家长对孩子严宽不当,孩子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对学习就极其不利。
(5)、学校方面,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加强学校实验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要宽严结合,学习要求上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自由灵活,让学生课堂上学得主动,课余活动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与人环境。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学生个人,学生自身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外界新奇事物的出现。学生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学习。要有上进心,不懂就要问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在不久的将来,厌学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信心来学习!
“厌学”这一主题非常的贴近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次研究性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厌学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可怕啊??其实定下心来想想,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事,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交到朋友,是很幸福的,这是很多不能读书的人都很向往的生活,可是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同学讨厌学习呢?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知道学习的快乐和它的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就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了!
五、课题组感想:
厌学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走到了一起,而这个课题正是将我们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在搜索、调查、咨询、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虽然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更多的是快乐,拥有的是彼此相互之间的信任。在这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厌学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把事情
做好。我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信任,学会了执著,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协作。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堂哲理课,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合作,什么叫团队精神,什么叫信任。
课题组成员:徐继伟、丁菊、尚运通、罗松科、王明杰
偃师市翟镇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
《关于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物理情绪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徐建恒
偃师市翟镇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12月
篇三:《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2年6月
我校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于2008年4月10日申报,经市、省教育学会课题专家组评审后,于2008年5月审核通过立项并顺利开题,现历时四年。在省、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实践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又一次开始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
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官林二中是一所乡镇农村中学,随着凌霞实验中学的创办和外来民工子女的逐年增加,官林二中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三个年级中有一半多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气氛极其沉闷;教师情绪浮动,师生关系紧张,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发现:课堂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显而易见,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已经成为农村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方案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理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2.有效教学的含义:
①有效
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
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为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改变。
2.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3.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变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并通过尝试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学科有效的教学方式。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有效学习活动组织行为、辅助管理行为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官林二中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组际间集体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综合评价等评价策略研究,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第一、课题界定、开题论证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第二、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第四、策略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2年3月):根据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制定第三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攻关骨干教师队伍,出台教学研究课方案,开设课题研究课、骨干示范课、行政督查听课、实验教师会课及对外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进行强势推进,开展“问题---困惑---小课题”的校本化问题即课题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构建官林二中“自学,展示,反馈”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体系。
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对班级实行的动态管理.班级管理包括课堂管理,班级管理,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以及对班与班之间的关系,班校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协调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概念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点
(1)课堂教学的管理是动态管理,上课开始就进入师生互动的程序中。环环相扣,不允许有中断和空白时间,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辆高速行驶又不能停止的快车,因此需要管理者有较高的决策能力与应对变能力)
(2)课堂教学管理是在教学中过程中,与教学工作同步进行的,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适中是综合在一起的。因此,课堂管理具有过程性。(3)课堂教学管理具有临时性,上课开始,下课结束。管理的作用
1、管理的组织作用
2、管理的促进作用
3、管理的协调作用
4、管理的维持作用
5、管理的教育作用 管理的基本要素
计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学设计和班级工作目标 组织:体现在班级的建立以及班级的组织活动上 指挥:即指令导向
协调: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激励 控制:体现在教学中就是约束 教师的管理职责
1、管理教师自己,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管理好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管理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
4、管理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那些心理学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教学组织的构成,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四)激励策略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以下的心理学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教学组织的构成,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四)激励策略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管理中值得关注的心理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归因效应:
归因就是寻找原因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直接影响随后的行为倾向和方式,这就是归因效应。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或老师越是主张的事情,学生却偏偏不做,父母或老师反对的事情,形式往往乐意去做。这种现象也被人们称做“逆反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如何消除中学生的其逆反心理 1.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与沟通 3.唤醒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4.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互相信任是师生心灵沟通前提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教育科研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法宝 心理观察是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法宝 教室布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布置得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2,教室布置要人性化,个性化
3,教室布置要情感化,知识
4,教室的设计布置要整体化,动态化,规律化化
编排学生座位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二是性格互补原则
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
(三)改变评价方式,采用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四)教师要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
(五)准确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
(六)积极倾听并接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和见解 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用耐心善于引导用
2、教师要以身示爱,让爱用驻心间
3、让和谐的同学关系从小时起步
4、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同学关系的教育
5、了解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同学有纯真积极向上的感情 建立畅通的家校关系 家校合作与沟通的方法 1召开家长会
2、进行家访
3、开设家长信箱
4、交流
5、星期五信封
6、短信交流
7、电话家访
8、E—mail沟通
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1、倾听
2、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
3、摆正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4,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
5、明确与家长沟通的母目的
6、不利用学生的家长办私事
7、运用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
8、多给学生以表扬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呢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二、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四、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加强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奖励”与“惩罚”并存;
三、管放自如,严中有度
四、保持平静平和的心态是进行教育管理的心理前提;
五、以平等、公正的原则教育每一个学生,处理每一件事情。第五章
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管理课堂的根本目的。而造就自主学习者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正确评价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的途径 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
对学习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 适当开展竟赛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途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实施发现学习开展合作学习
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 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 培养学习兴趣
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
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激励方法
赏识激励 情感激励
教师行为激励 竞赛与评比激励 榜样的激励
激励与巩固要走出的误区 激励与巩固的方法不要单一
激励与巩固不要过于急切和频繁激 不要让学生对励与巩固产生依赖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要走出的误区 评价语言不要过于笼统 评价要把握好尺度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的注意点 分组 分工
各种关系的处理
1, 学习小组的划分,尽可能以异质小组为主,而且还要经常变动,不可随意划分或划分后长时间固定不一般以4---6人为宜.2、不可过分注重了“学习小组”这种形式而忘记了它所投射出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理念的支持,“学习小组”将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最终会走向死亡。应给学生一定的分工
3、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若没有教师这些角色及时恰当的起作用,“学习小组”会流于形式,表明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劳而无功。
一、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现状
1. 英语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学生兴趣不高
英语新课改在初中校园内迅速传播推广, 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新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技巧的培养, 锻炼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但是, 目前英语课堂管理出现的问题是教学改革贯彻落实的不到位, 很多英语教师思想保守封闭, 一直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 不敢创新, 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能及时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学习兴趣不高, 也就不会对英语知识产生喜爱。同时, 学校在推进英语课改的问题上也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造成初中英语课堂不能及时跟上新时期的要求。
2. 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散漫, 不注意听讲
由于初中生的思想日渐成熟, 在课堂学习中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 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叛逆的观念, 往往教师让学生干什么, 他们就偏偏不干什么。这样的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 由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 导致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慵懒散漫, 不能及时的跟着教师的思想, 学生也不注意听课, 使英语课越来越缺乏新鲜感。长期以来, 初中英语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得到更新, 在英语教学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计划, 使得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知道该做什么, 也给教师管理课堂带来影响。
3. 英语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参与度低
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 也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 只要英语教师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有可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而英语又是中考的必考科目, 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教授学生考试的重点, 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缺乏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只是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给初中生造成很大的困扰。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需要技巧, 不能因循守旧, 当今的教学课堂要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增加初中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二、造成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初中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 必须要让学生积极活跃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 只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英语教师才能进一步的进行课堂管理。导致英语课堂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 还沿用旧的教学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帮助。其次, 学校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加大对英语课的师资投入, 给英语教师多提供英语教研的机会, 才能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管理水平。最后, 初中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决定了英语教师课堂管理的水平。学生表现不好, 就给英语教师带来管理上的难题。初中英语教师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都能有所收获。
三、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管理的策略
1. 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多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英语课堂要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让初中生在学校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感受到满满的爱。比如, 在进行英语作文教学时,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高有低, 所以在接受英语知识时也就有快有慢, 这是英语教师在课堂的管理上要注重差等生的感受, 不能只顾对优等生的培养, 教学要公平对待学生。因此, 英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教师制定的计划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当学生出现学习的困惑时, 教师要适当的鼓励学生, 并给予学生提供帮助, 让初中生增强自信心。
2. 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合理创设“开放式”的英语课堂
有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还是用严肃的态度威慑学生, 给学生灌输一种教师要高一级的思想, 让学生在教学中听从教师的安排。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教育。英语课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有教师一人侃侃而谈, 学生只做接受知识的工具。压抑沉闷的课堂会造成初中生厌学的现象, 而且也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普及, 英语教学要多运用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努力创设“开放式”的英语课堂, 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真正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知识。
3. 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管理中, 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英语课堂有新的认识,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英语教师要运用好教研的机会, 及时交流经验和教训, 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基本功, 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按照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对待每一名初中生。高效的课堂并不是管理出来的, 而是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当学生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时, 就会自觉的保持课堂秩序, 跟随教师去探讨和钻研新知识。初中英语教师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做调整, 同样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类学生, 因此, 要想班级里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都能够有所提高, 就一定要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 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外活动,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需要英语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要想得到高效的课堂效果, 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我会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多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 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 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中学英语课堂管理探究[J].大众文艺, 2010, (20) .
[2]杨国华.中学英语课堂管理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 2012, (04) .
【关键词】项目教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又叫做项目学习。当前台湾以及香港讲项目教学称作专题导向学习或是专案式学习以及主题探索等。项目教学的英文为PBL,(Project based instruction的缩写)。
项目教学形式多样,较为常见的是给学生总体方向或是指南或是为学生提供框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根据项目教学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结构式项目教学、体裁式项目教学、主题式项目教学、模板式项目教学以及开放式项目教学。
二、当前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堂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点上: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气氛不活跃,显得死气沉沉、学生素质偏低、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特点。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谈:
(一)课堂秩序混乱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为“90后”,多为独生子女,个性主义较为强烈,认为反规则就是有个性,与老师对着干。与学校规定的纪律对着干就是有个性。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体素质上偏低,行为自由散漫,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措施无视、漠视、看不见、不合作,缺乏集体意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较为匮乏,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当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不守纪律、目空一切,对教师的善意劝导直接无视的现象。
(二)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除了课堂秩序混乱,高职院校课堂氛围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上文中提高,高职院校生源素质较低,在学习基础上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缺乏进取意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个不停,学生在课堂下面自己干自己的,要么玩手机、要么讲小话、甚至偷着吃零食。多年的教学让教师习惯了这种课堂现象,直接无视课堂中不和谐的现象,也不进行劝阻,仅仅单方面的进行“满堂灌”,一堂课讲完了就走人。这种教学课堂往往死气沉沉,不仅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老师也觉得难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几乎为零。综上,这种课堂氛围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抹杀了教学的教学热情、同时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模式枯燥、学生厌烦情绪明显
大学与高中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堂内容成倍增加,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更加庞杂。以理工类的课堂教学为例,单单是基础的理论课程就非常的多,涉及到的基础概念繁杂、数学关系的推导更是成倍增加。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内容其理论与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的抽象,不仅枯燥而且难懂。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满堂灌,进过初高中的洗礼,学生早就厌烦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加上学习内容难度更大,学生的厌烦情绪被无限扩大,课堂教学效率被无限拉低。
三、基于项目教学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的好坏對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利用项目教学进行课堂管理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下面基于项目教学,对有效课堂管理提出了几点策略及意见。
(一)利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利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有效的优化课堂管理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在其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因为有项目导向的存在,其目的性更为明确。
(二)利用“分组分阶教学”组织课堂
在进行课堂组织的过程中,利用分组分阶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组织效率,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在分组分阶教学当中,给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有自己的“课堂任务”,学生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在课堂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利用“计划、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估”这一做项目的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分组分阶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更多的是充当课堂的引导者。
(三)利用项目评估评价课程
恰当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增加教学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模拟项目评估对学生的掌握课堂知识以及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在课堂中加入过程考核,教师对学生每一个教学项目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一一检查、记录。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度。
参考文献:
[1]郑文红,元伟擒.高职学科教学巾实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田[J].职业时空.201l.(10)
[2]徐宏丽.论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8)
[3]马雪.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2)
[4]羡爱民,曾达熙.教学课堂管理策略[J].内江科技2009(6)
【课堂管理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浅议体育课的课堂管理学科论文06-03
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06-02
微课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课堂的应用论文09-07
英语课堂管理技巧06-26
课堂授课与管理10-03
小学课堂管理技能12-16
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05-26
语文课堂管理小妙招07-11
0544《课堂教学管理》07-16
美术课堂管理制度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