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共12篇)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1

何波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安排下我于7月2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参加了一周的全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培训,来自全省的初中物理教师及指导老师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由省教育厅举办,共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浙江省宁波市的优秀物理实验教师讲解了由代表性的物理实验操作理论培训。第二阶段浙江省宁波市的优秀物理实验教师全面进行了物理学科实验指导培训。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清楚了,今后的课堂实验教学操作会更规范化。物理课的直观形象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强。

我再次认识到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得越紧密越巧妙,学生感受亦越深,越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中学的物理课教师,我对当前物理教育的感受是:要真正地给孩子们上好物理课,还真不容易!要把物理书上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一一落实,那就更难了!

通过此次培训,也使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物理课更加有信心了。这次实验技能培训,我学习了很多实验技能,懂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学习到了很多实验方法,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生物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科学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和态度,在实验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操作示范,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即时给予帮助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生物课堂神秘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物理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反思及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探究及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细致的演示实验教学, 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 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及教师演示实验

(一) 紧扣教学, 目的明确。

1. 明确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2. 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3. 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4. 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 实验过程中的正确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 应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准确使用实验用语。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互相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及“质量”说成“重量”, 等等。

(四) 加强师生互动及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我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 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我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 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不小, 这使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 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 优化实验方案, 创新实验设计, 揭示实验本质, 增强实验效果。那么, 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一) 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 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 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 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 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 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 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 反思实验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维求异, 寻求多种实验方案, 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 找出其特点和不足, 从而优化实验方案, 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 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 (1)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3)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读出盐水的体积v; (4) 计算:ρ= (m2-m1) /v。方法二: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方法三: (1) 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2) 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4) 计算:ρ= (m2-m1) /v。方法四: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 烧杯壁上沾有盐水, 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方法二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 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 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 由于量筒高, 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 容易损坏仪器, 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 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 确为最佳策略。

(三) 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反思, 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 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 另一只灯泡暗, 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两灯泡会同样亮, 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 亮的灯泡电阻大, 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 实际功率很小, 达不到亮的程度, 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 而不单是对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 反思实验规律。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 总结实验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 可总结出以下规律: (1) 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 (2) 物距小, 像距大, 像变大。反之亦成立。 (3)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 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 学生印象深刻, 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篇3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等。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

3.会正确读数。首先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等。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教师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1)演示实验效果明显的实验,教师一定要亲自操作

“百闻不如一见”,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2)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分组,由学生协作完成实验。逐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实验,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2.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深化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要形式有: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②组织参观活动;③举行操作实验竞赛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一些和生活相关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这佯,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3.实验考查

考查的形式有:①书面实验考试;②实物实验操作的考查。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4

根据教育科学技术局《关于举办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中学实际,特拟定本活动方案:

1.参赛对象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2.比赛内容

根据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标准,教师为完成初中实验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内容选择沪科版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材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内容,选择一个来完成其实验步骤。

3、评委:潘厚明 何育洪 张 云 冯建波 冷兴旺 冯小杰

4、原则:评委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积分。5.比赛时间:2011年6月2日—6月4日

6、地点:物理实验室

7、比赛流程:

①当天第三节课选手进行实验技能操作知识题的比赛,时间为40分钟,几位选手同时进行;

②第四节课进行实验技能操作比赛,时间为20分钟,由选手抽签决定先后顺序,一个一个选手进行,当一个选手在进行操作时,其余选手不能在场。

8、积分方式: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由其他评委积分相加的平均分,实验知识竞赛题按40%计入总分,实验操作按60%计入总分,两项相加的最后积分。

9.比赛奖项的设置

本次比赛设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根据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排名来确定一名参加县级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

平模镇中心校 2011年5月31日

参赛选手:

实验原理: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5

2016.11.24

中心中学理化生组

中心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展示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特制订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增强中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育教学水平。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大赛组织

活动由物理教研组主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付德均

成 员:魏云强

古开琴

杨生利

职 责:负责安排、部署、协调和巡查本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2.筹备组: 组 长:吴宪

成 员:张应旭 梅松香

职责:

A、负责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拟订通知、安排,收集整理大赛活动的相关资料,筹备和补充实验大赛所需的仪器等。B、负责报到、抽签、核对身份,赛场布置。

四、评委组

成 员:付德均 魏云强

古开琴

杨生利 张应旭 梅松香 吴宪 职 责:

1.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本学科实验操作试题的评分细则。评分时要公平、公正,准确赋分。赋分结束后不得修改参赛选手成绩,并在评分表上签名。

2.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提示或暗示参赛选手进行实验操作。3.评委如发现参赛选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危及人身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醒或制止。

4.实验操作结束信号发出后,要求参赛选手终止操作,并组织其依次离开赛场。

5.本次物理物理评委现场打分,从学生选材、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打分。参赛选手的最后成绩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数计算,平均分数取整数;每位参赛选手的实验操作时间为45分钟,满分为100分。

6.实验操作过程分组进行,每组1人,参赛选手按序号入座;

五、比赛时间:2016年12月21日

六、地点:物理实验室

七、比赛流程:

当天中午一点钟物理实验,前25分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比赛,后20分钟书写实验报告。

八、比赛奖项的设置

本次比赛设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技能;注意的问题

一、探究目标要明确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探究目标一定要相对集中。刚开始接触物理的中学生面对众多的实验器材,往往充满着好奇,会毫无目的地进行选择和探究,导致大量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控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以便突出探究的主题和目标。

二、从实际出发设计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往往受到课时安排和课程进度的限制,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通过探究找出实验结果和规律,不能每次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成功的探究,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每次尝试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出现。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时安排要求,不能让学生在屡屡失败的探究实验中失去信心。必要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选择便于操作、便于观察、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总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实验方案,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实验安排。

三、做好实验前的教学辅导

不管是探究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都应针对实验进行相应的教学辅导,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需用到的仪器等都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尤其遇到学生没见过没使用过的仪器时,教师要详细的讲解仪器的性能、用途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以避免在实验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实验结果的误差甚至实验仪器损坏。只有做好了实验前的教学辅导,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安全的进行实验。

四、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 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到的全部仪器和材料,并保证仪器能够正常使用。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帮助学生排除试验中出现的故障。实验准备不但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还要包括知识的准备。每一个实验都是为我们更好地学习进行服务的,有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某个具体的概念,有的实验能够验证某个原理或定律,有的实验可以解释某种物理现象,只有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才能避免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因此,教师要在做好实验前辅导的同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相应的教材内容。

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规范是指使用仪器的动作要准确、标准,它对于教师和学生同样重要。一般教师都会进行实验示范,这时教师要尤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因为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教师的操作都不能达到规范,那学生要达到实验的规范性就会更难。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也不利于实验仪器的维护,可见实验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六、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十分重要。仔细的观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容易地透过表面的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出抽象的物理规律。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进行实验,则很难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七、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多数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向教师举手求助,如果教师一一给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非常依赖老师,失去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实验中碰到问题时,教师不必忙于替学生解答,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决,遇到学生实在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启发和引导,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如:在进行“用电流表测试串联电路的电流”这一实验时,有学生提出所连接的电路,闭合开关时,只有一个灯亮,电流表有示数;松开开关时,两个灯都亮,电流表示数变小。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连接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便会很快发现电路的连接错误是因为开关和一个灯泡的并联引起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借此给学生讲解一些局部短路的知识。

八、实验用语要准确

物理实验技能培养之我见 篇7

一、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某个实验,这个实验是要验证什么或者观察什么。学生只有搞清楚实验的目的,弄清实验的缘由,才会在实验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实验中蕴含的规律,才能知晓实验的验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的重要手段,就是在实验进行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刺激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在每一个实验开始前,让学生知道我们做实验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考虑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达到目的,可以使用哪些办法能够达到目的。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

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

明确了实验目的后,必须要设计一个合理的通过现有仪器可以实现的实验方法。很多时候,巧妙的实验方法能让实验结果清晰明白,或者巧妙的方法能很简单的测量出一些很复杂的常量或者发现一些可学规律。例如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就很好的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成功测量出万有引力常数,而且可以通过改进测量的外部条件,使结果非常精确。再如帕斯卡定律的演示实验,通过在一个密封的水桶上装上一根长长的管子,一杯水就可以把水桶弄破,非常形象的给大家演示了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多少没关系,只是和液体的相对高度有关。著名的马德保半球试验更是通过让人发笑的方法使普通民众认识到科学的魅力所在。可见巧妙的实验方法能事倍功半,甚至能把枯燥的实验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三、选用合适的仪器

明确了实验目的,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法,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做好一个实验没有合适的仪器是万万不行的,更别说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或者发现规律了。要想在实验中选用合适的实验仪器,首先必须了解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而掌握仪器的读数规则和测量方法则是重中之重。要想在实验中得到正确的数据来寻找规律或者验证规律,必须采集正确的实验数据。想要得到正确的数据采样,不懂得怎么测量和读数是不可能采集到正确的数据。

第一个关键就是应该让学生明白量程的定义,明白了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量程仪器的原则,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如果量程偏大,测量误差就比较大;如果量程偏小,就容易损坏仪器;只有适合量程的仪器才是最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想在实验中测量一下水温,假设我们测量的温度在50~60摄氏度之间,如果我们拿一个最大量程只能测量30摄氏度的温度计去测量这样温度的水,那就会造成温度计破损,甚至造成危险;相反如果我们拿一个量程好几百摄氏度的温度计,去测量这样温度的水,那就有可能造成测量的结果误差很大,只有选择量程80~100摄氏度的温度计去测量这样的水温才恰到好处。

第二个关键是要让学生调零(较正零点)或者归零的意义,只有正确的基础,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假如我们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在选好量程合适的电流表后,我们首先要查看在没有外接电路时,电流表的指针是不是指向零刻度,如果此时的指针未指向零刻度,则应该通过调零旋钮把指针调整指向零刻度,这样测量时就读出较为正确的数据。

第三个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读数。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测量对象,读数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要根据测量仪器、测量对象的不同,选取相应的读数方法和读数方式。这一点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例如读取刻度时要正视刻度线,就是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使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不但要垂直刻度线还要和液面保持相平,如果液上凸出或者下凹,视线要和凸面或者凹面保持相平;使用仪表测量时,视线垂直于刻度线的同时要正视指针。

第四个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最小刻度和怎样估读估计值。最小刻度值就是刻度与刻度之间最小的距离。打个比方吧,一把毫米尺,最小刻度值就是一毫米。估读数据就是测量时数据不是整数值,介于两个最小刻度之间,这就需要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来估读。

四、要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在实验中怎样保障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是每一个搞实验的人都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评估实验风险和规避实验危险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每个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搞清楚实验有没有危险性,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例如在实验中玻璃器皿容易破碎,就要求学生对物品轻拿轻放,在加热时注意加石棉网,学生来回走动要注意小心谨慎等等;在使用凸透镜时不要拿着凸透镜对着强光源观看;做电学实验尽量采用安全电压以下的电源,而且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断开开关等等。同时,在平时学习中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仪器的方法,这样能更有效保障实验学生的人身安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要和了解仪器的原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学生对仪器使用方法的理解。例如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制造的,所以在测量前要调整平衡;凸透镜能聚集光线,所以要注意在凸透镜对着光源或者强光时不要对着易燃物体或者学生的眼睛,以免造成失火或灼伤眼睛等。

五、整齐规律的记录实验数据

有些实验是要求记录很多实验数据的,那么让学生养成整齐规律的记录数据的良好习惯是实验技能养成的重要一个环节。整齐的记录数据能使自己在观察数据时清晰快捷准确,更容易集中精力研究有关数据。有规律的记录数据能帮助自己更容易地寻找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更容易得出研究的成果。要想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必须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准备好记录数据的纸张和使用流畅的笔,还要在记录数据的纸张上画好清晰的表格,方便在实验中规律整齐的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实验,熟练、正确的使用仪器,正确规避和预防实验风险。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有计划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是学生学好物理学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如何做好物理实验技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技能 篇8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决定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因此,物理教学活动不仅是物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技能的训练的重要过程,从实验的收获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训练不重视,许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在教学中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勾、学生背、老师抽”的死记硬背机械教学模式来应付考试,造成大多数学生理论考分上去了,但实验操作能力很差,进入社会后相应的实践能力也不高。比如:现在很多初中毕业学生不懂得试电笔的正确使用,不会连接简单的照明电路等。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值得作为义务教育教师的我们反省和深思,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应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使物理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实施探究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供教学服务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最早接触到的唯有任务,以完成任务作为动力驱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任务理解和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完成任务的欲望。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围绕着学生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学习步骤逐步深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最终完成任务。通过解决问题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固化。同时任务的很好完成使学生体验了成功,获得了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二、增加学生实验数量

要让学生实验技能得以提高,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作为实验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设施,增加学生实验的数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

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课时少、实验条件差、实验准备耗时耗精力,大多数教师除了开设课本上分组实验之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得以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分组实验。如在学习电路连接时,如果仅仅按教材完成《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学生对电路认识和应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加深对电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思。

2.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在教学主要是由教师操作完成,学生只作观众,即使有学生参与进来,那也只是个别学生作为助手协助老师完成实验,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缺乏亲身体验。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奥斯特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安排更多的边学边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三、开放物理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动手做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无疑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开放实验室,还可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疑难的问题到实验室验证。如在透镜成像中有这样的问题: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用一块不透明的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结果是否是成半个像,用实验的方法很容易就决了学习上的这一难题。

四、让物理实验走进生活

物理知识源于自然和生活。而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又是为了改造自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课程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拉近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学完电功、电功率以后,布置学生回家练习抄表计费、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学完家庭电路以后尝试让学生设计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是枯燥无味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9

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赛存在的问题:

1、标准混乱:同样的实验操作,学生反映不同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不同。

2、学生基础实验操作错误多:

(1)试剂取用:试剂取用后,试剂瓶盖子没有及时盖上;(2)量筒:用量筒时,居然先用移液管移取液体加入量筒中;

(3)移液管:90%的同学是右手洗耳球,左手移液管,然后大拇指控制移液管;(4)碱式滴定管:液体不知道怎么挤出;

(5)滴定操作:75%右手控制滴定管,左手拿锥形瓶,滴定管尖端深入锥形瓶

3cm以上,还有学生滴定管尖端垂至桌面,滴定时,速度太快,成线状。

3、实验结束后:50%的学生没有收拾整理实验台面。

二、团体赛存在的问题:

本次团体赛比赛项目为未知血清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在赛前培训和初赛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但很多人在操作中体现出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不扎实的问题,例如怎样使用移液管进行准确加样、分光光度计的标准操作,如何协作能更准确高效的进行测定等。这可能与我们开设对应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偏少,实验人数较多,一些同学没能充分动手练习均有关系。通过一定的培训和初赛之后,决赛同学的进步很大。如何在基础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改进考核考试方式,是我们通过这次技能大赛所获得的启发。

三、解决方法:

1、建议带习老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统一要求;

2、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3、对学生实验课要求严格:课前预习,课后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4、学生实验课程小班上课。

基础医学院

分析中心

第三届机能实验室技能竞赛总结 篇10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和技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校于2011年4月15日在体育馆举办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大赛之决赛,此次大赛由基础医学部机能实验室联合临床系团支部共同主办,由临床系组织部承办,在领导的支持下,在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辅导员老师积极组织协调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这次大赛已于2011年4月25日圆满结束。

成功来自努力,为了搞好这次竞赛,组织者精心安排,学校相关科室的老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慎密思考,精心安排,保障了大赛各个环节的有序和畅顺,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备赛工作和决赛的活动,通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前期预赛的活动,选拔了4个班12名选手及10级临床2班,10级临床3班,10级临床5班,10级护理4班,进入本次竞赛的决赛,在比赛中评委一丝不苟,公平公正,点评到位,主持人落落大方,参赛选手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尤其是参赛的同学们赛前积极准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时全力以赴,专心致志一展风采,展示了较高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都是本次竞赛之所以成功的要素,因此同学们对这次竞赛的成果与荣誉倍加珍惜,此次竞赛由10级护理4班获得冠军,10级临床3班获得亚军,10级临床5班获得季军,学校对这次成功经验做了认真总结,为今后此类活动的开展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此次活动存在的不足:1,比赛现场秩序抓的不紧,2,拉拉队欢

呼声太大,影响了其他选手的发挥,3,后期工作组织部没负责到位,使搬桌椅速度减慢。

纵观全局,此次技能大赛还是比赛成功,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我们以后开展其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11

一、加强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某事物的内在的需求和意向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前提,是取得成功的源泉。要提高物理实验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热爱物理学,对物理实验产生良好、浓厚的兴趣。

二、规范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方法的学习是实验能力发展的基础。演示实验是以教师实验为主的实验活动,既是传授知识,更是展示实验方法的过程。优秀的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1教师在课前应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备课,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2演示实验物是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要求,教师在实验时必须清晰地展示给学生。3演示实验要向学生展示实验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直接观察法,替代法,比较法等,教师在实验中必须展示这些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4在演示过程中,操作要准确、规范,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教师演示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三、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

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的基本理论是:1认识实验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的原理;2能分析实验误差。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1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能设计表格、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图线,得出结论;2会利用实验方法进行准确的测量。

实验的基本技能是:1能正确、熟练按操作规程使用的物理仪器;2能仔细观察,认真读数、记数、整理数据,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3能排除在实验出现简单故障;4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实验中大胆让学生操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立体作用的关键,只有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实验,才能使学到的知识产生有效的内化。教师在其中要巡回指导,督促学生纠正经常性毛病,及时处理实验中的疑难问题。

四、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了,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比旧教材增加了不少实验,其目的就在于改变我国学生理论水平较高动手实验能力较差的弱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努力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五、改变对学生的评价

我国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应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笔试只是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和进步,注意观察,做出记录,并和过去的记录进行比较;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能削长补短,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物理实验技能测试总结 篇12

那么, 怎样搭建一个新的教学平台,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物理教学不同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 尤其放在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动手能力上。在物理教学中, 我校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和尝试, 实行师生间教学互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教师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教学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采用多种不同的实验模式进行实验教学, 其中一种为“指导—探索”模式,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指导—探索”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验证假设, 归纳出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 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介绍开展探索性实验的一点体会。

课前酝酿, 提出新颖课题

探索性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 既有别于测定性实验, 又有别于验证性实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探索性实验教学本身还处在摸索阶段, 还没有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 让学生接触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在实验与探索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作为实验教学的策划者和指导者, 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以测定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线, 经过一定的实践和训练后向探索性实验过渡, 同时要使学生在进行探索性实验时实现认知上的冲突。这要求探索性实验的设计要新颖,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例如“测定有限长直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的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步骤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并且要求给出有限长直螺线管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这里要说明的是学生在学习稳恒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理时, 已经认识到对于无限长直螺线管来说, 其磁感应强度B=μonI, 其中为4π×10-7NA-2 (真空中的磁导率) , n为螺线管单位长度上的匝数, I为通过螺线管的电流强度, 螺线管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处处相等 (理想式的状态) , 但是根据磁感应线密度的概念, 对于有限长直螺线管来讲, 中间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边缘处最小, 很显然这比教材上的内容新颖。新颖的内容和相应的难点才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那么, 新颖到什么程度呢?这又涉及一个度的问题, 适度是指设计既要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又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的设计如同树上的果子一样, 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下来, 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学生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测量磁场?学生应用所学的霍尔原理 (在传感器章节的教学中就是霍尔传感器) , , 这里的U是霍尔电压, KH是霍尔元件灵敏度, I是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 (注意:不是通过螺线管的电流) 。怎样用霍尔原理来测量磁场呢?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的步骤。通过以上设计与实验操作, 可使学生对物理实验在理性思维与认知上有所突破。

师生互动, 确定和验证试验方案

确定实验的要求和任务后, 在进行探索性实验活动前, 任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实验的积极性, 使部分学生克服思想上的畏难情绪, 以培养良好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悟性, 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能够对实验的理念、机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当他们再接受一个新的任务时, 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提前几个星期通知学生。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 指定小组负责人, 全面负责小组的工作, 先进行可行性研究。例如, 利用霍尔原理测量磁场在理论上是否可行, 联系到日常工作中, 探测铁矿就是利用了一种测量铁矿附近的磁场的方法, 因此, 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 利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径去解决测量问题?若用原来中学阶段的模式 (定性测量) , 则达不到理想的结果, 若要让学生开发一种仪器来完成任务, 则困难重重。那么, 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 不要轻易地去干涉, 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方法和途径。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工作后, 教师要适当了解进展情况, 先召集小组负责人开会, 询问一些诸如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实验的操作机理是什么、准备工作的进度、实验的难点在哪里等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应对学生进行鼓励,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思考, 想办法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询资料, 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 在小组成员间展开讨论和总结, 也可以就有关问题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工作进行了一个阶段后, 教师就要收集各小组的书面报告, 全面了解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 审阅和总结, 让负责人汇报一个阶段内工作的基本情况, 然后召集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 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辛勤劳动给以肯定, 表扬他们工作中的闪光点, 尤其是对报告中一些新颖的观点更要给以鼓励和表扬, 即使是一些幼稚的、异想天开的观点, 也应给以充分的肯定, 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当学生的工作架构基本形成时, 教师就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指导, 先从阐述探索性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及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谈起, 然后针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涉及的实验仪器、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作详细的阐述, 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挑选出优秀的方案, 并且以优秀实验方案为例给大家进行分析讲解,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 笔者感触很深, 教师和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活动开始到结束, 几乎占用了所有的双休日, 作为主讲教师一般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这样的实验活动即可。从整个活动来看, 除了要表扬积极参与、活动效果好的课题小组, 对于效果不是太好的小组, 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参与和努力。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扬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知识;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加强他们勤于实践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中师生间形成互动形成活跃的、开拓性的教学模式, 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 拓展学生的后续学习空间。

摘要:探索性实验的教学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从实验的意义、运作程序、教学环节与运作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出发, 介绍了如何开展探索性实验教育。

关键词:探索性实验,实验意识,实验技能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2]田世昆.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2018年美国本科留学到底多少钱?下一篇:小型企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