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部件损坏分析报告(推荐10篇)
物料提升机是建筑施工中用来解决垂直运输常用的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垂直运输机械,一般由底盘,井架体(标准节)、天梁、架轨、吊篮、滑轮组、摇臂和电动卷扬机,钢丝绳、缆风绳(附墙架)、地锚及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等组成,属于一种不定型的半机械化产品。物料提升机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性能可靠,安全系数高,拆装方便,即装即用等特点。特别在钢丝绳断裂试验中自锁装置起到极佳的保险性能。广泛用于展览会布展,仓储、库房、建筑无外墙面上下货物运送,节约大量劳动力。比起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相来,它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装拆卸灵活、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投资少,和效益显著的优点让其在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
物料提升机在工地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出现这样那样不同部件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相关人员就物料提升机的损坏原因及其损坏后的处理方法做了以下分析:
(一)物料提升机部件常见损坏及原因
1、物料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断绳。原因:(1)钢丝绳已过度磨损、断絲或已锈蚀、弯折、压扁等,到达报废标准仍继续使用,在工作中被拉断;(2)钢丝绳在运行中脱出卷筒被迅速绞结拉断,或脱出滑轮被结构件严重挤压剪断或严重磨损后拉断,防脱出的措施缺失或失效是重要原因;(3)吊笼无超载保护,钢丝绳严重超载补拉断。
2、物料提升机吊笼坠落损坏。
3、物料提升机吊笼“冲顶”,结构损坏。
(二)部件损坏后处理方法
(1)必须在查清损坏原因的基础上编制物料提升机的修复、改造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对设计不合理的,应更改设计,实施改造;对已永久变形的承重结构件或杆件,以及已损坏的安全部件、螺栓连接件等应予以更换。损坏物料提升机修复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检测、试验和鉴定,达到出厂时的安全技术性能要求才能恢复使用。
汽车前桥承受弯曲、扭矩、剪切和由于道路不平引起的冲击载荷。前桥经长期使用, 会发生弯曲、扭曲变形和锈蚀、裂纹、断裂等损坏, 将影响汽车操纵轻便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前桥损伤主要有:主销座孔磨损、主销孔上下端磨损和锁销孔磨损;钢板弹簧座及定位孔磨损;工字梁表面有裂纹等。
下面简述汽车前桥一般的磨损与变形规律, 主要部件损坏的部位和原因分析及检修。
1.钢板弹簧座磨损
钢板弹簧座之间在垂直方向产生变形, 且大多数为两钢板弹簧座向上翘, 中间向下弯曲, 最大弯曲为4°左右;在水平方向产生弯曲变形, 且大多数为两钢板弹簧座向前凸, 凸峰偏左。沿纵向对称轴线产生扭曲变形。以右钢板弹簧座平面为基准, 向前扭曲与向后扭曲约各占50%, 向前扭曲的最大扭转角为6°左右;向后扭曲的最大扭转角为8°30′左右。
2.两主销孔轴线间变形
两主销孔轴线间的变形, 大多是销孔轴线上端前扭, 右销孔扭转角一般大于左销孔。
两主销孔轴线与钢板弹簧定位孔轴线纵剖面上的距离变化 (即前轴拳形部位弯曲变形) , 右端大于左端。主销内倾角变化超过8°, 且大部分是内倾角增大, 最大增值为2°20′。一般左主销孔的变化大于右主销孔;左主销孔内倾角增大 (即拳形部位向上弯) , 而右主销孔内倾角变小 (即拳形部位向下弯曲) 。钢板弹簧座定位孔磨损在1 mm以内的, 呈不规则圆坑形。主销孔普遍磨损, 主销孔两端磨损大于中间, 下端磨损又大于上端, 右销孔大于左销孔。45号钢锻造的前轴, 裂纹多在左钢板弹簧座的右侧。
3.钢板弹簧座平面、定位孔和螺栓承孔磨损
钢板弹簧座平面、定位孔和螺栓承孔的磨损, 主要是由于钢板弹簧紧固螺栓松动后, 汽车在运动中, 钢板弹簧与座、定位销与承孔、螺栓与承孔产生相对运动而造成的。由于汽车行驶时受力复杂多变, 所以它们磨损是不规则的。
4.前轴损坏
(1) 前轴变形。
前轴变形主要是弯曲和扭曲变形。弯曲分垂直上下和水平前后弯曲两种。垂直弯曲是由于承受过大的垂直负荷引起的。汽车高速通过障碍, 起步过猛紧急制动, 则易产生水平弯曲及扭曲变形。弯曲及扭曲变形, 一般产生在弹簧外侧。除由于碰撞等事故损伤外, 通常垂直弯曲大于水平弯曲。由于紧急制动而引起扭曲变形, 则向前扭曲变形往往大于向后扭曲变形。
垂直和侧向反作用力在前轴的垂直平面内产生弯矩, 造成前轴中部及主销孔附近在垂直方向弯曲, 在钢板弹簧座附近、主销孔附近及前轴中部断面的弯曲与弯曲应力最大。汽车转弯时, 外侧相反作用力使前轴向上弯曲;内侧相反作用力则使前轴向下弯曲。我国交通规则规定靠右侧行驶, 右转向转弯半径小、则离心力大, 造成左悬架受力大, 地面的反作用力也大, 因此所受弯矩也就大, 这就造成了前轴左端向上弯曲大于右端向上弯曲, 即左销孔内倾角增大、右销孔内倾角减小的倾向。
地面纵向力的作用方向是由前向后, 使主销附近向后弯曲。所产生的力矩使主销孔轴线绕前轴纵向剖面扭转, 从而造成主销孔附近上端向后扭曲。由于车辆靠右行驶, 且右转较多, 而在右转弯时, 右车轮速度小于左车轮, 故右车轮受纵向力大于左车轮, 这就造成主销孔轴线向前扭转、前轴中部向前弯曲、中部扭曲, 右面大于左面。这也是右主销孔磨损大于左主销孔、右主销孔轴线与钢板弹簧定位孔轴线 (或定位孔对称点) 偏差距离大于左面的原因之一。
由于作用在前轴上的垂直弯距大于水平弯矩, 故主销孔及上下端面的横向磨损大于纵向;又因向上的作用力大, 使主销孔下部磨损大于上部。
上述各力作用使前轴弯曲变形, 因而主销孔轴线间距离变小。
(2) 前轴裂纹。
如前所述, 前轴受力复杂多变以垂直弯矩为大。当汽车制动时, 前轴负荷增大;汽车通过凹凸不平路面时, 前轴受冲击负荷, 由此容易引起金属疲劳, 而在弯曲应力最大处产生裂纹。
【关键字】钻井施工;电气设备;故障;维修维护
前言
钻井过程中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设备运行损坏是设备维修的主要目标。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电气设备损坏的现象,尤其是在用电气设备的损坏会影响施工进度,影响油田生产。如何能够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电器设备损坏的几率,追求电气设备投入产出最大化是我们钻井人一直追求的目标。个人认为日常工作中,应该研究设备的缺陷及常见故障,应该认真分析总结故障原因,不断地学习与积累,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对已经损坏的电气设备不应该轻易放弃,能维修的尽力维修,以达到降低钻井成本的目标。
1、钻井电气设备损坏的原因
根据日常工作过程中的钻井电气设备损坏情况,归纳出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有:设备自身质量问题和人为操作因素。
1.1设备自身质量问题
①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残次品流通到现场施工中,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损坏。②电气操作工具质量不合格,根据电气事故统计,有一定比例的电气损坏是由于工具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比如:使用扳手的尺寸、起子的大小,使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电气器件损坏。
1.2人为操作因素
①操作人员不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操作,为了赶工期、抢进度,不按正常操作程序走。有时施工人员仅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造成误操作,在操作完电气设备后并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②操作人员缺乏电气理论基础知识,很多现场施工人员对设备的原理、结构、特性并不了解,遇到一些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断故障的原因,也不能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③施工人员对指令不明确,操作时没有搞清楚操作目的,自己没有权利去操作,而越权操作。④长时间疲劳作业导致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缺乏施工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导致在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设备损坏现象。
1.3设备维护维修不当
①电气设备损坏后进行修理过程中,现场往往没有配套的器件,而使用形状相同或者相似的器件代替,这很容易造成器件或者电气设备再次使用过程中的损坏。②开关、刀闸、接地刀检修、维护不到位,例如机械传动机构锈蚀、卡死、周期性未上油润滑使设备老化,或者触点锈蚀,都有可能使设备损坏。
2、钻井电气设备实施三级保养方法
钻井电气设备保养的原则: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清洁,指设备外观及配电箱(柜)无灰垢、油泥;润滑,指设备各润滑部位的油质、油量满足要求;紧固,指各连接部位紧固;调整,指有关间隙、油压、安全装置调整合理;防腐,指各导轨面、金属结构件及机体清除掉腐蚀介质的浸蚀及锈迹。
三级保养是电气设备专业管理的有效保养制度之一,能够延长电气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通常说的三级保养是按连续周期排序的,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養。①日常保养:钻井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自己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通知机电修理人员处理。使用后应该擦拭电气设备,保持设备清洁的同时,按规定进行合理润滑和加油,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②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结合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清洗;更换不合格的毡垫、密封;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电气部分由维修电工负责。根据不同设备及运行条件定期进行一次一级保养。③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定期维修,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擦洗设备,调整精度,拆检、更换和修复少量易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仪系统检查修理,并进行调整、紧固部件。
3、钻井电气设备损坏后的检查维修方法
3.1经验判断维修
根据钻井电气设备故障的表现特征,检查、判断故障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手段给予维修。例如:现场根据电气设备故障的大体部位、故障发生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有烧焦的异味、是否有漏油漏电现象、保险丝是否烧断等明显特征。对损坏的电气进行维修并试运转,试运转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电气运转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工作,继续寻找导致故障的原因。
3.2工具设备判断维修
维修电气设备离不开检查工具,常用的工具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绝缘测试仪和电桥等。近年来,电气设备检修工具和方法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如:①接地性能检测。②短接法:电气设备电路或电气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对这类故障除用测量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具体操作可分为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
3.3几种常见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
①变压器故障检测维修。变压器故障主要集中在绕组、铁心、连接件及油质污染上。常用的故障检修方法有:变比检测法、ALL-Test法;②电机故障检测维修。由于电机具有机械和电气两个重要特性,如何在故障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内判断故障的类型是检测维修的第一步。常见的电机故障有:疲劳、磨损、断裂以及点蚀。检查电机故障的方法有:峰值能量法和冲击脉冲法。③常用电路元件检测维修,如电子管、晶体管、电阻和电位器、波段开关故障的检测,一般是在检查之前先用短路法将其存贮的电荷短路掉,然后再用万用表检查器充放电情况,而电感线圈的检查一般是将待查电感线圈从仪器上,焊接下一段,用万用表测量其直流电阻的大小,进而确定线圈是否损坏。
结束语
一、地点:B4324切眼导硐
二、时间:2015年3月16日
三、事故经过描述:
3月16日早班,B4324运顺迎头正常截割生产过程中,约11:40,切眼第一部40T溜子电机出现故障,开关吸合但是电机不启动,经排查,电机由于载荷过大温度过高导致损坏,需要进行更换。当班跟班人员聂斌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更换,于15:30恢复生产。
四、原因分析:
针对本次出现的问题,我工区组织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排查,认为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如下:
1.区队跟班人员聂斌现场安排工作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该刮板输送机存在的异常,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区队值班人员李文武安排工作不细致,不全面,对现各动力司机未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是造成本事故发生的另一原因。
3.当班司机张鹏存在岗位责任制履行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刮板输送机存在的异常并进行积极处理,是造成本事故发生的另一原因。
4.区队机电管理工作松散,电气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各动力虽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但是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格,是造成本事故发生的另一原因。
五、防范措施:
我工区出现了这样的事故,暴露出了区队机电管理工作及岗位管理工作的不足,现场管理存在较大缺陷,给区队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吸取这次事件的深刻教训,针对本次事故,区队专门召开会议,制定以下防范措施: 1.区队管理人员进行深刻反思,从思想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2.对所有电气设备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规定期限安排专人限期整改。
3.区队管理人员严格对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4、充分利用每周一课、班前班后会对职工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学习培训,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避免工作走样流于形式。
六、处理意见:
1.跟班人员聂斌安排工作不细致,负有主要责任,罚款500元。2.值班人员李文武安排工作不细致,不全面,缺乏针对性,罚款300元。
3.机电区长杨翠元机电管理不到位,负有重要责任,罚款300元。4.当班动力司机张鹏未能按照规定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刮板输送机运行中的异常未能及时发现,罚款1000元。
1.1 设备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
1)设备的有形损坏。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闲置过程中)都会发生实体磨损,这是有形损坏。如:定子矽钢片老化、磁通量减少,定子线圈烧毁、出力小以及设备在闲置过程中,由于机器生锈、磨蚀、塑料或橡胶部分老化,造成机器的精度降低,甚至失去了工作性能等。
2)设备的无形损坏。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闲置过程中),除遭受有形损坏外,还会有无形损坏,这是由非使用和无外力作用所引起的机器设备价值上的一种损坏,也称经济磨损和无形磨损。原因是由购买设备过多造成库存积压,利用率低,使机器设备的价值贬值。
3)设备的综合损坏。机器设备的损坏具有双重性,设备在它有效使用时间内,也就是有效使用周期内,同时遭受有形损坏和无形损坏,称之为设备的综合损坏。
1.2 设备损坏的原因分析
1)机电设备缺失日常保养机电设备需定期进行清洗、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保养工作,一些人认为这些工作会增加生产成本,日常保养工作常处于缺失状态,致使设备故障频发,实际增加成本更高。
2)机电设备不按时、定期检修。由于企业领导对设备检修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机电设备定点、定期检修工作落实不到位,往往要到设备出现异常或大故障时才进行检修,因此造成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加大了检修成本。
3)机电设备防护不周全煤矿企业的环境非常恶劣,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井下运输、存放过程中,如不注意封存,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措施,就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由于工作人员的认识不足,此类事件时常发生。
4)采购、出入库和生产环节不能有效衔接由于机电设备采购、出入库环节与生产环节不能有效衔接,造成设备盲目采购、出入库管理混乱。
5)完全放弃报废的机电设备煤矿企业对于报废设备总是一弃了之,殊不知,在报废的设备中,由于各种零部件更换时间不一,磨损程度不同,报废设备“肢解”后有不少零部件完全可以再用,将其作为废品处理,造成极大的浪费。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严格机电管理体制
搞好机电管理,必须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机电管理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分散,工种复杂,只有严谨、科学、适宜的管理,才能使安全系统化,效益最大化。在科、区、队内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机电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责、权、利的分配,以期达到最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从管理者到每个员工,全员投入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和利益挂钩,同时要注重培训,努力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管理系统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督,通过奖惩制度将机电设备管理体系真正贯彻落实。
2)机电管理,使每台设备努力处于“零故障”状态,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不完好设备严禁入井,设备使用单位要对设备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点检、预防性检修制度等,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且备用设备要完好。
3)对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提前做好计划,并派送到专业厂点进行维修,积极配合设备供应商的专业化服务,把闲置设备“起死回生”,提高其使用率。报废设备时,尽可能回收仍可使用的零部件。
4)建立三大设备运行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配件供应系统和设备维修系统。通过系统的健康运行,实现设备生产能力的最大化。
5)实行设备三级保养制,确保设备的润滑、清扫、防腐等维护工作按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报废,需由部门申请,主管设备部门组织鉴定,由主管负责人或总工批准,方能执行。
2.2 对机电设备的计划购置、日常维护和审定报废的全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
1)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同时,实行微机化信息化管理,对全矿所有设备实行分类排队,统一编号,注册入帐,同时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到对设备挂牌标名、跟踪管理,在日常中做到储备系列化,使用规范化。
2)严格配件的定购工作。机电设备配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与企业煤炭生产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息息相关。所以,定购工作至关重要。配件采购人员应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择优选厂,采购质优价廉的配件,严把配件质量关。
3)做好配件使用回收和修复工作。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是挖掘煤矿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为降低机电配件的吨煤成本,为保证配件的有效使用,为企业节约资金投入,我们应严格配件的交旧领新制度和回收复用制度。
4)做好配件的储备管理工作。机电配件的管理是搞好机电管理的重要问题,是新形势下降低成本节支降耗的关键问题。应根据本矿实际,做好配件的年计划,尽量减少定购次数,减少不必要的定购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做到计划得当,库存少而不缺,能保证生产的需求。
5)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业务技术培训,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脱产培训、业余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师徒帮教等形式,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其对机电设备的保养、维护能力。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炭企业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2.3 抓好机电设备管理
搞好机电管理,必须抓好机电设备管理。机电设备又是煤炭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企业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煤矿实现现代化生产的物质保障。在设备管理上,应打破设备只顾维修、不注重设备全过程的管理、不研究设备使用寿命和周期费用、不注重经济效益的旧观念。
近几年煤炭企业效益较好,加大了对老旧杂设备更新改造,投入逐年加大,依靠科技进步,标准化管理取得很大成果,所以机电设备的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以获得寿命周期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设备管理实行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对煤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3 加强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1)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的对策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2)借助监测仪器等硬件技术,大力开展视情维修,还应结合我国国情,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3)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加大生产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安全生产、严格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主要论述煤矿机电设备损坏的表现形式, 深入剖析了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推进煤矿机电设备科学管理体系与维修体系的发展, 改进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设备,损坏原因,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顾永新.煤矿电工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1.
法国高斯UNIVERSAL70轮转印刷机印刷单元上的滚筒两轴端所用的轴承是调心滚子轴承。这种轴承在偏心套与离合压拉杆的控制下,可实现印刷机的离压、合压。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保养设备时润滑脂加注不到位、清洗液等的侵蚀使该调心轴承出现跳动严重、轴承内圈与轴颈的抱死、内圈磨轴颈等问题,不但影响了轮转印刷机的正常套印,而且出现了离合压不到位的现象,影响到PS版的安装和开机。我厂的UNIVERSAL70轮转印刷机从去年开始更换轴承,但是当时在更换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轴承游隙的问题,出现了轴承运转发热,引起跳杠、上墨不均等问题。
1.维修准备工作
①准备维修工具,包括内六方扳手、开口扳手、撬杠、吊葫芦、顶块、手动液压泵、专用拉码、锤子、铜棒等。
②停电,关气。
③拆除相应位置的胶辊。
④拆除墙板外套准机构、墙板内离合压拉杆、偏心套固定块以及轴承外圈压板。
⑤用顶块将不需要更换轴承的滚筒那一端顶紧,并用吊葫芦吊着滚筒轴颈。绷带必须着力,以确保轴承拆下时滚筒不会下沉,否则会影响轴承的安装以及另外一端轴承的安全使用。
⑥拆卸偏心套。将拉码顶定在滚筒轴心,用M8螺丝连接拉码盘与偏心套,旋转拉码芯轴,将偏心套拉出墙板。
2.拆卸轴承
图1为滚筒轴承装配图。以操作面的轴承为例,在墙板外侧的拆卸操作如下。
(1)在滚筒轴端装上连接头,用液压泵退出轴承,压力在45~50MPa即可,加压时动作要快,听到“啪”一声即停。这时轴承内环与轴颈分离,无须再加压,否则液压泵油缸内的液压油会被压出。
(2)取下液压泵接头,取出轴承、轴承内外圈压块及垫圈,清理墙板上轴承孔、滚筒轴头,并仔细检查轴颈是否有磨损,若有磨损,则需要考虑吊起滚筒,再加工修复轴颈。若轴颈完好,用煤油清洁轴颈,并涂上润滑油。
3.安装轴承
UNIVERSAL70轮转印刷机使用的是带锥度孔的调心滚子轴承,可以承受轴向、径向的力,并通过调心来补偿轴两端的同轴度误差,通过改变轴承在轴上的安装距离来改变轴承游隙大小。考虑到同批轴承之间的游隙等级以及精度不同,所以我们先进行基准数据的测量。方法是先不安装内挡圈及垫圈,直接安装轴承,用压块压紧,装上3颗M8外六方螺栓,压紧压块,一边压一边用手盘动轴承外圈。用弹簧秤挂钩勾住轴承外圈的上油孔,沿轴承外圈切线方向,弹簧秤读数大于2kg(不同批次、不同制造厂家的轴承,同一游隙等级弹簧称读数可能有所不同)刚好拉动轴承时,停止压紧压块。用深度尺测量轴承内圈与滚筒的轴端距离,并记录数据,以此数据为基准数据。然后取出轴承,安装好内挡圈及垫圈后,再安装轴承,并用深度尺测量轴承内圈与滚筒的轴端距离,记录数据。
对比两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若第二次测量数据大于基准数据,说明垫圈过厚,轴承游隙小了,将数据做差,按差值大小,在磨床上磨掉插值厚度,重新安装;若第二次测量数据小于基准数据,说明垫圈过薄,轴承游隙大了,将数据做差,按差值大小,在垫圈外加上相应差值厚度的垫片,重新安装;若第二次测量数据等于基准数据,说明垫圈厚薄合适,轴承游隙合格。
4.主轴与齿轮的装配
UNIVERSAL70轮转印刷机使用有轴传动系统,即两个单元以及各色组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由共同的电机提供动力,一旦传动齿轮磨损、轮齿损坏,就会造成运动传递失效,导致印刷单元间速度不一致,在停机再开机加速时出现异响,这就需要我们对主轴和齿轮进行重新装配,找到并修复磨损部位。
首先拆检传动箱,拆下外围防护罩,点动机器,使滚筒版口处于装版位置,用记号笔做好记号,记录传动轴、传动箱、滚筒的相对位置;然后拆下传动轴、联轴器,用吊葫芦、吊绳等取下传动箱;打开传动箱,发现箱内传动锥齿轮轮齿已经磨损,轮齿齿顶在啮合位置处断裂,于是开始研究对策。
锥齿轮齿圈与轴是过盈连接,齿圈为直齿锥齿轮,轴是光轴,如图2所示。我们发现,齿圈在轴向已经产生相对滑动,原有装配位置已经被拉伤,留下一个圆台阶。用深度尺测量并记录这一台阶到轴端面距离。由于过盈连接件拆卸难度大,用液压装入机,将外径为100mm、内径为8mm的工装圆柱筒套在轴上,通过液压装入机将齿圈与光轴分离。测量得知光轴未拉伤部分外径为80.05mm,测量更换后的新齿轮内圈内径为79.95mm,基准尺寸为80mm,装配前最大过盈量δmax=80.05-79.95=0.10mm。
修复光轴拉伤部分,先用深度尺测量齿轮安装位置,并记录数据,用不锈钢焊条堆焊轴受伤外表面,堆焊厚度高于原轴颈,自然冷却到室温。用车床粗车、半精车外圆至直径为80.15mm,上磨床精磨至80.10mm,修配轴端面,倒角处理。
计算热装配温度,公式为T =(δm a x+Δ)/(α*D)+t0。其中,δmax代表所选标准配合前的最大过盈量;Δ为加热(或冷却)后装配的最小间隙,通常取H7/g6配合的最小间隙;α为孔零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D为基准尺寸;t0为装配的环境温度。装配前最大过盈量δmax为0.10mm;根据机械设计手册,D为80时,热装的最小间隙Δ为0.05mm,α=11×10-6deg-1;机械车间环境温度t0为15deg。把以上数据带入公式,得出T= 185.45deg,远低于齿轮表面淬火温度800deg,热装温度校核完毕,开始装配齿轮。
准备电炉、加热器皿、温度计、机油、布手套、成型铁丝,自行装配还需准备大铁锤、铜棒、工装、深度尺、垫铁。将齿轮用成型铁丝勾住,放置于加热器皿中,加入机油至将齿轮完全淹没,打开电炉,将温度计触电放在齿轮上,通电,加热至185deg,恒温20分钟。带好布手套,取出齿轮,按装配位置套在轴上,压力机加压,齿轮在轴上装到装配位置,等待冷却。主轴与传动齿圈安装完毕,接着进行传动箱及外围设备安装。
1。1沥青特性
沥青一般带负电荷,由于含有少量羧酸和亚枫而呈弱酸性;而集料的岩性决定了集料表面电荷的性质和酸碱特性。所以,按照化学反应理论,沥青对集料的粘附性决定于集料的岩性。
1。2集料特性
某些集料过分坚硬致密,破碎后表面光滑不利于沥青粘附。潮湿的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大大降低。滞留在混合料内部的水分夏季遇高温会变为水蒸汽,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撑开。而有些吸水率稍大的集料,只要施工时彻底干燥,沥青将会被吸入集料内部一部分,反而有良好的水稳定性。集料中含有泥土对沥青混合料得水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土壤都带有负电荷,它是强亲水物质。单从材料本身的角度而言,水渗入路面中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截至二0一0年年末统计,我厂有配电变压器2350台,总容量为126300干伏安。搞好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分析配电变压器的故障和损坏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我厂配电变压器的损坏情况和运行现状
(一)、我厂配电变压器的损坏情况
根据二〇一〇年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供电大队的不完全统计,全年因各种原因而交接修理的配电变压器有210台。其中因线圈受潮绝阻不合格的有86台。外力破坏打碎套管的有13台其余各台则是由于各种缺陷,隐患而遭到损坏的。
配电变压器的损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有的还造成了重大触电伤亡事故。我厂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
为了及时发现配电变压器存在的缺陷,自去年底开始,我大队安排了对全厂用户配电变压器着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配电变压器是带病运行的。例如,仅就现已试验完的535台的情况来看,其中缺油的有105台,占试验总数的19.6%,油耐压合格的有38台,占试验总合数的7.1%;不合格的有50台,占试验总台数的9。3%;交流耐压不合格的有30台,占试验总台数的5.6%。
二、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
经验证明,配电变压器内损坏,不管程度如何,大都是绝缘结构、绝缘介质(电缆纸、变压器油等)在很多因素(如温度、电气、化学和机械等,的作用下,而遭到损坏的。
温度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最常遇到因素。它是由介质损失和变压器的铜铁损而引起的。除正常运行温度外,还会碰到过载和短路时产生的过电流引起的温度骤升(短路时短路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25~30倍。因而,铜损将达到额定电流时几百倍,使绕组温度上升非常迅速)。
变压器的固体绝缘介质在温度作用下,将会失去水份、变脆、机械强度下降。若温度持续上升,使发热量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使绝缘介质进一步烧熔、烧裂、烧焦,直至完全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热击穿。发生热击穿的时间较慢,一般要经历数小时的时间。但当突发短路时,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当有适合的保护时,不会发生热击穿。如果我们以绕组温度达到250℃不烧毁为限,所需时间约为8—9秒。根据熔丝的安一秒特性,熔丝会提前熔断。
变压器油在温度作用下会发生过热分解,使性能劣化。瓷质绝缘如套管在温度作用下也将会出现空隙,以致损坏。
电气作用也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经常耐受的因素。变压器的绝缘,除了长期承受工 作电压外,而且还将短时或瞬时承受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的作用。工作电压的作用是长期的,主要从绝缘簿弱的部位局部放电,从而发展为电化学击穿。而过电压的时作用,主要是产生积累效应,使少化程度逐步扩大,最后导致电击穿。电击穿的形成机理是绝缘介质中的自由电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其运动速度加快,动能剧增,发生游离,形成电子崩,构成放电形成阶段。如放电通道进一步发展,电流剧增,介质破坏,电压降为零,构成放电完成阶段,即主放电阶段。主放电时间很快,一般在零点几秒内就可完成。
化学作用通常也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因素。化学作用主要是指氧化,水解和生成沉淀物的过程。例如固体绝缘介质、变压器油接触空气后,在温度的共同作用下,可引起氧化析出沉淀物,腐蚀、影响绝缘,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老化最后以击穿的形式而破坏。化学变化主要是由于在绝缘介质中电场不均匀的地方,发生局部放电而引起的。我们把局部放电引起介质的化学变化,使之老化直至最后发展成热击穿的全部过程叫做电化学击穿。电化学击穿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要经历数小时到数年。机械力的作用,往往也是变压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如电动力。尤其是突发短路,将出现很大电动力(因为电动力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突发短路时变压器绕组受到的电动力可达额定时的几百倍),往往使绝缘遭到机械破。
根据上述各种击穿的机理,通过对损坏的配电变压器修试分析,说明配电变压器的损坏大都是由于电击穿和电化学击穿而引起击而热击穿损坏的数量相对要少一些)绝缘结构绝缘介质存在的某些缺陷,是造成前两种击穿的内在原因,这可从下述在修试中总结出各种缺陷情况得到证明。
1、绝缘介质中存在气隙,浸漆不佳,其中形成一定空腔,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而击穿。
2、绝缘结构中存在簿弱部位,如线圈端部、引线、线圈间、匝间等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在较高外施电压作用下而击穿。例如高频雷电冲击波浸入配电变压器高压线圈,其端部可能出现很大的电压梯度,它的对地主绝缘甚至承受比冲击放电压的还要高的电压。
3、绝缘结构工艺不良。如导线表面有角、毛刺,油箱及金属构件中有尖角,纸筒与垫块间、线匝与垫块间有楔形油隙,在较高的电场作用下而击穿。
4、浸漆工艺不好,在浸漆的绝缘件中,形成含有气体的漆瘤、漆泡。其中气体的击穿强度低;发生放电而击穿。
5、金属部件和导体间的电气连接不良绝缘处理不好,于该处发生放电而击穿。
6、变压器油中含有气体、杂质、水份使击穿电压大为降低。例如当油中存在气泡时,其在电压作用下的场强与介质的介电系数成反比,气泡中的场强远比油低,故气泡极易放电。而水份在电场作用下易发生极化,形成沿电场方向的杂质“小桥”,因其泄电漏电流较大,引起杂质发热,使水份气化,最后导致放电击穿。
三、防止配电变压器损坏的对策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配电变压器的损坏一是由于运行管理不善,二是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不好而造成的。因此必须从这两方面采取措施。
(一)、关于技术方面的措施:配电变压器的损坏在技术上主要是由于在温度、电气化学和机械等因素作用下,致使绝缘老化、变质,最后发生热击穿、电击穿或电化学击穿而造成的。损坏时,可能是因为其中的一种击穿穿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中的两种或兼而有之而作用的结果。为了有效地防止各种击穿损坏变压器,我们有必要再来分析一下影响它们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1.关于温度
温度是影响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实验证明,击穿电压随周围媒质温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与温度成指数反比关系。在运行中要防止变压器的温升超过规定的数值,以免降低其使用寿命和导致击穿破坏。众所周知,配电变压器绝缘材料使用寿命与周围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当绝缘的长期耐受温度为90~95℃时,其正常损坏期为20年左右。而当温度每增加3℃,绝缘材料的寿命将减少一半。
为防止温度过高,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 限制变压器不应长期过载和防止短路,根据焦耳一楞次定律Q=0.24I2Rt可知,决定发热量的主要因素是I,I越大,I2增值越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有可能烧毁变压器。特别是短路时的情况更为严重。其次,虽然电流超过不甚大,但过负荷时间很长,由于热量积累的关系也会烧毁变压器。一般过负荷烧毁的变压器多半发生二次绕组匝间短路。
②一、二次安装合格的熔丝,以便一旦短路和过载时,熔丝熔断,使变压器得到保护但要注意下列问题。
(1)高压熔丝不要裸露在外面,要安装在熔丝管里,这样做便于灭弧,防止弧光短路。
(2)高低压熔丝不能以其它金属导体代替,也不能以低压熔丝代替高压熔丝。因为在同样的额定电流下,由低熔点高电阻系数的铅锌制成的低压熔丝,耍比用高熔点低电阻系数的铜银等制成的高压熔丝具有较大的截面因此熔断时,金属蒸气多,对灭弧不利。
3、关于绝缘
绝缘介质质量的好坏,绝缘结构完善程程度与否,对各种击穿的影响很大,如绝缘介质导热性能好,热导大,则不易发生热击穿。如绝缘介质均匀致密,则其击穿强度相对要高击穿的可能性就要减少。若不够均匀致密,其中含有气孔时,会使电场发生畸变,击穿电压大大降低。如运行中绝缘受潮„使介质损失增加,有时也会发生热击穿,若绝缘结构存在某些弱点,如电缆纸质量不佳,垫层厚度不够,导线有毛刺、尖角,层间绝缘处理不当时,极易从这些地方击穿。若变压器油中含有水份,杂质时,其击穿强度也会大大降低。为防止上述情况,可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设计制造时要保证绝缘材料的质量,尽量均匀致密,垫足层数,包扎均匀,去掉导线上的毛刺、尖角绕制线圈时,防止用力锤打,在检修时,可适当提高有关部位的绝缘强度或加大绝缘间隔如对层间绝缘簿弱的变压器可,将端部线圈匝间的绝缘(约为全部线圈的5%)适当予以加强。在浸漆烘于时,要设法防止产生漆泡和漆瘤,消除绝缘中的水份气泡在运行中,要防止线圈受潮,绝缘性能劣化,要加强对变压器的油务监督。防止变压器渗漏油、缺油,空气水份、进入变压器,防止油中有杂质。
3、关于过电压过电流
如前所述,过电压过电流对变压器的破坏作用也很大,也必须加以防止和限制。
过电流的作用有两方面:即发热和机械力作用。发热会导致热击穿。机械力的作用会使线圈发生位移磨损绝缘,使绝缘结构、整个线圈遭到破坏。
过电压对变压器的危害很大,以大气醒过电压为例,因为它的幅值很高(高达十几倍相于电压),持续时间很短(不超过几十微秒)所以其危害性较大,其性质也较特殊。它一方面可将线圈与铁芯或油箱间的绝缘或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间的绝缘击穿,造成线圈接地故障,使主绝缘遭到破坏;另一方,它可使同一线圈内匝与匝间或一段线圈与另一段线圈间的绝缘击穿,造成匝间,短路故障,使纵绝缘遭到破坏。这两种情况都必须设法防止。除了加强变压器绝缘薄弱的部位外,还必须对大气过电压加以限制。其方法是在高低压出口侧安装伐型避雷器。
(二)关于运行管理方面的措施
1.搞好配电变压器的现场试验,特别要开展配电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及早发现匝间,层间的局部放电缺陷。这对运行年限较长,维护管理不善的农村配电变压器尤其必要。
2.加强巡视检查
我厂配电变压器绝大部分安装在室外。它经常受着变化着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雷雨、雪雾、污染等)的影响。另外,它还受到经常变化的负荷的影响作用。有时它还要受到外力的破坏。为了掌握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必须定期巡视,最好一月一次。
巡视内容主要有:
(一)声音是否正常
(1)发出的声音较正常的嗡嗡声大,沉重而无杂音。是过负荷。过电征过电流穿越短路引起的。
(2)发出放电的劈裂声,可能是缺芯接地线断裂:发出间断性放电的吱一吱声,可能是铁芯接地接触不好。
(3)发出连续的或间歇的撞击声和清脆的唰唰声,可能是变压器外壳与其它外物(大小不同)接触(接触程度不同)时,因铁芯振动而引起外物振动所致。
(4)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能是铁芯夹件松动,在电磁力作用下,各部件互相撞击所致。
(5)发出咕噜的开锅声可能是匝间短路,发热,使变压器油局部沸腾。
(二)油位是否正常
当气温和变压器温度发生变化时,油位会随之升降,当渗漏油,取抽样时都会使油位下降。因为油的主要作用是绝缘和冷却。油面过低,将会失去绝缘,易引起放电,使线圈受潮。另外,也影响散热。应注意随时补油。
(三)湿度是否正常
当变压器过负荷,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线圈匝间短路硅钢片绝缘不好。变压器缺油,穿芯螺丝与铁芯间绝缘不好等都会使温度升高。一般变压器大概上有瘟度计插孔,可用温度计直接检查。如无插孔,可用水限温度计贴在变压器外壳上测量温度。
(四)负荷是否正常 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可随时测量,防止过载。
(五)其它项目 如连接线接触情况,套管是否清洁无损,在高负荷时还要进行夜巡视,雷雨、大雾、大风、雨雪、冰雹发生后要进行特巡。
3、加强运行管理
加强管理,主要是保证变压器在额定情况下进行。要设法保证变压器在额定电压、额定容量下进行。防止铜铁损耗增加。搞好熔丝监察。加强绝缘电阻的监视。新投运变压器油的管理,要按周期搞好油简化试验。
赵全成
随着现代用电设备防雷保护越来越重视, 信号类防雷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瞬态二极管是信号类防雷器的一个重要防雷元器件, 其应用也越来越多。然而因瞬态管自身的短路性损坏从而引起被保护设备的损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因而, 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重要性, 保证其防雷击、抗脉冲能力及自身损坏后的脱开问题, 才能进一步保证瞬态二极管在应用中起到应有的作用[1]。以下就瞬态管损坏后的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力求达到现代现阶段的防雷要求。
1 瞬态二极管在传统的防雷保护线路中的位置与作用概述
瞬态二极管在防雷器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其一般与放电管及限流电阻组合, 如图1所示, 放电管作为前级大雷电流的泄流, 然后再经瞬态二极管的再次泄流而提供防雷的细保护, 从而起到良好的防雷击保护作用[2]。图1的线路是最为简单的放电管+限流电阻+瞬态二极管的保护线路。
图1中, 雷击时经前级放电管的一次放电, 泄去大部分的雷击感应电流, 再经后级的瞬态二极管的再次泄流, 从而起到了防雷保护作用。当然放电管和瞬态二极管的品质也至关重要, 好品质的放电管和瞬态二极管才能更好地起到防雷保护作用。也可以多加几级的防雷保护, 从而更好地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 由于各种原因, 特别是由于雷击过大从而使得瞬态二极管损坏, 并且瞬态二极管的损坏多数为短路性损坏, 由于传输线路中仍然存在电压电流 (主线路无断开) , 从而形成了线路的传输线短路。在雷击时由于瞬态管的动作与泄流功能保护了设备, 但由于瞬态管同时短路性损坏, 使得线路短路从而使得线路出现过大的环流电流, 从而后续地引起了设备的损坏。
上述情况多数技术人员均认为设备是在雷击时损坏的, 但事实上是因为瞬态二极管短路性损坏后引起的线路大电流而后续性引起设备损坏的。基于上述情况, 因而有必要针对于瞬态二极管的短路性损坏后对线路的保护进行探讨。
2 瞬态二极管的防雷保护线路的改进
针对于上述瞬态二极管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进行防雷线路的改进。
其实原理很简单, 就是在当瞬态二极管短路性损坏时让其断开原线路, 从而由短路变成开路, 从而保证线路不再形成短路电流。
如图2所示, 在瞬态二极管上串入一个保险丝, 当瞬态二极管短路时, 保险丝便同时断开, 使得瞬态二极管由短路变成开路, 从而不再导致设备因瞬态二极管的短路问题而引起损坏。
但保险丝的参数选值则是致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了。即既要保证雷击时瞬态二极管流过的最大雷电流时不损坏, 又要保证在瞬态二极管短路损坏时在用电设备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前断开。
因为雷击时雷电流均为瞬间电流, 而设备一般可承受的短路电流的时间都比雷击电流时间长一些, 因而保险丝可选择慢断式保险丝, 其选值根据所需要保护的设备而定。
瞬态二极管的线路也可以进行如图3所示进行改进。
其原理与图2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增加了雷击时当雷电流过大时, 可恢复式保险丝的瞬间断开, 使得更多的雷电流从放电管处泄流 (放电管为粗保护防雷元器件, 其雷电通流能力比较强, 但其残压高, 因而需要瞬态二极管作为后级防雷保护) , 当大雷电流泄去后, 可恢复式保险丝再次连通, 再经瞬态二极管精细泄流, 从而可更好地保护设备的同时, 同时也使得瞬态二极管更不容易形成短路式损坏, 使得整个防雷线路的寿命更长。
而此线路的关健点在于可恢复式保险的参数选值, 选择得当, 其防雷效果就可以进一步提高。
此改进的线路, 当瞬态二极管应用中出现短路式损坏时, 可恢复式保险丝则会永久性断开, 从而使得被保护设备不会因瞬态二极管的短路式损坏而引起的短路电流引致设备损坏。
3 结语
图2、图3所示的线路已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印证, 其成功之处在于保险丝的加入改进、改进后的线路巧妙地应用了快、慢断式保险丝的特性, 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设备。当然也会有更多的或更好的保护方式, 但现线路的改进应可满足一定时间的防雷保护要求, 从而减轻雷电灾害对设备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参考文献
[1]苏邦礼, 崔秉球, 吴望平, 等.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突出,汽车零部件工业综合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逐步成形,出口水平不断提高。
2009年,国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明显冲击。我国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以及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具体优惠措施,汽车消费的增长拉动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需求的增长。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10,517.607亿元,同比增长19.98%。
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行业景气度大幅高涨,行业效益大幅回升。2010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14960.944亿元,同比增长42.32%,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增长31.78%)。
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增长速度较快。2011年1-3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4363.192亿元,同比增长20.06%。
【设备部件损坏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调查报告10-02
设备仪器损坏管理制度09-08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16
汽车零部件销售总结09-12
零部件园区车辆管理规定07-26
飞机零部件的无损检测10-04
中国汽车零部件(常州)产业基地介绍09-19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定稿07-13
花都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dd07-14
设备购置报告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