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共16篇)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1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多层面、多方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根本、关键与重点,课堂常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更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教育、引导、培养、改变、拓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走出诸多教学误区也不失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途径,于细微之处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也就整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所提出的目标能够不至于因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因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基本标准。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目标应有质和量的要求,情感类目标应可以通过观察做出评价的行为表现。必须杜绝抽象、空泛,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现状,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课堂教学精力分散,教学走过场的现象。

(二):运用符合对象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主体,教学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课程规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体系,仅靠“接

受式学习”是无法达到这些目标的。而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评价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弥补“接受式学习”所缺失的教育功能。所以,以上诸多的学习方法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学生也身临其境体验了一次全新的教学,并开始有所适应,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与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五点要求基础上,可对传统的教材进行筛选、改造,可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创新。针对学校师资、场地、设施等具体条件编制的校本教材也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竞技运动项目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但不是为了竞技,更不是为了

竞技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更快、更高、更强,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不断超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传统教材中的田径就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好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把队列队形当作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组成部分,一直把队列队形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成了每节课必有的内容,并予以特别的重视。“快、静、齐”、成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体育课中学生整齐的队列队形成为中国体育教学的一个特色。队列队形练习是传统教材中一个好教材,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取消”之说不可取,非但不能取消,还应继承,进而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发展这一传统教材,更好的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开发课程内容资源,也将有助于解除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说确有很大的空间,但需要体育教师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去“筛选、改造、选取、创新、开发、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避免低龄化、幼稚化、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一些非体育性游戏和非体育性比赛的内容,如用活动器材组装拼搭等,都不符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也背离了体育学科的特性与体育教学本质。

(四):运动负荷适当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每堂体育课都要求学生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它既是体育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体育

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就无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体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课的类型、季节气候,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体育教学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的。因此,安排运动负荷以不伤害学生身体为第一原则。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在其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安排。为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避免负荷过小平淡、消沉,负荷过大疲惫不堪难以体验乐趣。为有利于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必须合理安排与调控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在结束阶段重视整理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2

一、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 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 相对于语文、数学这些科目而言, 体育课是无足轻重的, 学生完全意识不到学好体育课对自身的重要性。 学生轻视体育课程的思想直接导致体育课上产生了这样一些现象: (1) 学生集合时显得自由散漫, 课前班级集合花费了大量时间。 (2) 学生在体育教师讲解体育技巧注意点时不注意听讲, 自顾自地与身旁同学聊天。 (3) 在体育教师留出的自由练习课堂时间中, 常常偷偷溜回教室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等。 可想而知在学生轻视体育课程的观念下,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 基本是难以做到的。 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 让他们对体育课有正确认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就笔者的体育教育经历而言, 我会选择在第一节体育课上与学生进行一次关于为什么要上体育课的探讨, 帮助他们认识到认真上体育课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 对每个学生而言身高都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以这个问题为讨论切入点, 用真实数据说话, 告诉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和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同等情况下, 前者的身高会比后者高出3到7厘米, 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同时, 让学生了解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资本, 身体不好将导致他们对文化课学习感到力不从心, 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懂得体育对他们成材的重要性, 让学生对体育课有客观认识, 并且端正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忽视课前准备运动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或者造成身体不适的概率, 可是在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课前几分钟进行热身活动这一环节无关紧要, 即使在体育教师的一再提醒下也常常把它忽略掉或者马虎对待。 将在无意中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身体损伤, 在体育课中或者课后产生脚部或者腕部等身体部位的不适感, 这种现象会在无形中消磨掉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更有甚者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抗拒感, 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课堂效率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 体育教师要积极敦促学生在课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前热身活动, 让学生充分地将自身身体活动开来,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尽量减少学生受到身体损害的可能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 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三、学校体育器材不足

体育器材的短缺使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热情, 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 从体育教学状况可以发现, 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或者体育活动场地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受到严重掣肘, 这样的体育教学会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无味, 无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无法全身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造成学生时不时借机休息或者逃避体育练习, 不利于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和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这种情况下的体育教学是对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利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资源实现多样化体育教学。 借此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上独有的乐趣, 使他们逐步喜欢上体育课, 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 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我经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方式, 让全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比如, 教学九年级苏教版体育教材中的排球时就采用了排球比赛方式, 将全班同学两两分成一组进行排球对垫, 由我担任裁判, 对垫时间坚持久的队伍获胜, 获胜者将获得期末体育成绩额外加分的奖励。 体育课前就告知学生将要进行的排球比赛, 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好胜心促使他们在我进行技术讲解时更注意听讲, 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而比赛时学生为求胜全身心投入到排球对垫中, 既磨炼了学生的垫球技巧, 又让学生动了起来, 实现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同时实现了有限的体育器材最大化利用, 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乐趣, 这将促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堂, 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黄金阶段, 我们必须发挥体育课堂对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锻炼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作用, 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反思和改善, 发挥体育课堂的积极效用。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各种事物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改变, 其中当然包括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 初中体育课承担起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绝大部分责任。现在人们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十分关注, 可是当前的体育课堂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从而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素质, 身处体育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3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三、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四、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

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4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从事体育教学20年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课上,怎样上课效果好,怎样上课更容易让学生更好接受的问题上,一直以来总觉得想说点什么,想写点什么。今天有幸在这里提笔写出自己的一些反思,很是激动,也很高兴。

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一节广播操新授课为例,示例中包括课前的备课,以及课中复习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组织、讲授、如何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合作学习,怎样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做一反思,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以指导。

首先,我从课前的备课说起,一般的备课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熟悉自己所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做基础准备。其二,课前对各班级的学生做了解。了解各班的班风,以及班里面的学风、学生基础身体素质等。然后依据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比如,拿我带的九年级4班来说,1班跟2班学生的力量素质就相对接近,但身体协调能力要相对较其它班级差一点,3班跟4班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较好,但力量素质不足,尤其在做每一动作时,在要求动作到位的情况下,老是慢比别人半拍。在班风学风方面我通常了解的是各班的学习方式,是善于集体学习,还是善于个人思考单独学习。在做到以上一些了解之后,我会给各个班级定下不同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咱说上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讲授与其它室内课不同,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让学生们动起来,而且是让他们从内心想动。蠢蠢欲动。让他们有一种老想伸手试一试的感觉,而要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自主学习,我认为关键还是调动每个学生自己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内容感兴趣----特想学。拿我上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第一节伸展运动来说,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动作细节总结动作规律,细节的包括手上动作、眼神等,品规律是让学生找动作的重复相同之处,自己加以琢磨、归纳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班级学生,教学难点不同。对于力量相对弱的班级学生来说,难点在于动作的到节拍位度。一般采取多家练习以增强力量素质。而对于协调性较差的班级学生来说,难点则在于他们协调性的练习。教学目标上技能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掌握动作要领。情感目标:其一是要让学生在做动作时体会体育运动的动作美。其二,在学生间交流学习动作的同时,学生与学生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同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得以调节,增强生生、师生间的关系。下面来具体说说我是如何上《舞动青春》第一节:伸展运动课的。总体来说我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自己做完整动作,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动作,并初步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映像--再练习,最后完成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再课上,教师要一直循序不断的跟各组学生一起研究引导学生,做到及时补充说明。

在学生练习动作这一块,我一直认为,只要是经过自己亲自研究后,往往掌握的动作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所以每节课教学,学生学习效率特别高,很快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的结束部分,除了安排学生课后熟加练习以外,一般我还会安排几分钟时间给学生做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即对学生起到预习的作用,又让学生对下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哇,下一节更好看啊!”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期盼下一节体育课啦!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5

上节体育课,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跑步时应该怎么呼吸?我怎么老岔气肚子疼呢?”对于呼吸我们课本上涉及到,用鼻和半开的口同时呼吸,一般采用跑2---3步一吸气或呼气的方式,可是岔气怎么预防呢?我只能含糊过去。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1.运动前准备活动作得不够,身体处于不完全灵活的状态,容易引起不平衡。2.重体力劳动中,如搬抬提举重物时,用力不当。3.活动时不会利用深长呼吸,呼吸频率太快,深度不够,使呼吸肌连续过急地收缩,长时间得不到放松。4.活动前身体过劳,或长时期没有参加体力劳动或活动而体力不支。5.天气寒冷、大量出汗、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初一学生我们的活动量不大,分析原因,应该是属于第三条这名同学没有做到,

看来对知识一知半解,到关键时刻就不够用了,平时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6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新课程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怎样避免课堂意外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的主战场是在室外,期间要进行大量的运动技能的练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不同强度的运动练习当中,稍不注意就会有肌肉、韧带的拉伤,甚至骨折的现象发生,所以课堂意外事故是常有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老师怎样精心安排、组织,谁也保证不了事故不发生的可能。走路要摔跤、跑跳要摔跤、游戏同样要摔跤。怎样避免意外事故,怎样处理意外事故,怎样看待意外事故?是每个关心的人必须要考虑的事,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学校领导,都要抱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老师负责。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7

1 提高加速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速度耐力

“加速跑”是短跑运动员在100m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现阶段的“短跑技术”理论明确指出,100m跑中运动员们的加速跑步能力在取决于“加速值”的同时,还取决加速跑步能够持续的距离。纵观世界上优秀运动员们的100m跑加速过程,加速跑的距离一般都会在60~70m之间。

结合生物运动力学的各种原理来看,运动员们在进行加速跑步的时候,主要是依靠身体的运动肌群克服非常大的阻力的同时,发挥出的强烈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随着人们动作频率的不断提高,单次肌肉收缩的时间随之缩短,“加速值”逐渐增大,肌肉神经系统就比较容易感到疲劳。西方发达国家的运动生理专家,很早之前就明确提出,在运动员们加速跑步的整个过程中,由于肌肉收缩而消耗的能量跟收缩时的速度成正相关的立方比。也就是说肌肉收缩的速度提高1倍,所需要的供氧量和能量消耗就会提高7倍。在激烈紧张的100m赛跑中,所有运动员们都不可能以肌肉神经的控制状态保留自己的加速跑过程。整个世界上优秀的短跑运动员,他们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加速跑能力和水平,不仅与运动员们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关,还有运动员在在高速跑步的状态下具备的抗疲劳和抗乳酸能力有关。因此,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们的抗疲劳和抗乳酸程度,对于加速跑能力的提高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们现阶段的身体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的速度耐力一般都不是很好。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在进行100m训练的时候,只重视学生们的跑步速度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们耐力速度的训练。这就严重制约着学生们在100m跑步中的综合能力和加速能力的发挥。因此,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接下来的100m训练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们的加速跑能力,重视耐力速度的训练。

2 100m跑步有效训练的关键是速度耐力的训练

从100m跑步的动态运动速度上看,整个跑步过程可以分为:加速度、最高速度、速度耐力。在这三个特征上来看,100m跑步的灵魂就是最高速度,它是有效决定运动员们成绩提高和增长的重要指标。世界上优秀的百米运动员的“最高速度”,一般都会在每秒11.75m到每秒12m之间;速度耐力指的就是短跑运动员在比较长的时间或者距离上,能都保持比较高的速度的综合能力。换句话来说,一个人的速度耐力越好,那么他就能够以比较高的速度保持的时间和距离就会越长。在最后的冲刺跑过程中其速度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比如说,在第三届田径锦标赛上,刘易斯以9.86s的好成绩打破了男子百米的世界纪录,在这场比赛中,他的最高速度是每秒12.05m,在40~80m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达到了每秒11.70s,在最后的80~100m的冲刺跑的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是在每秒11.56m。在其他的很多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身上这种速度特征也是非常相似的。

那么,在100m跑步训练中如何提高学生们的速度和耐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短跑水平,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爆发力型的跑步一般都是靠大腿来进行的。很多学生在100m跑的时候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的大腿力量不够强,而不是简单的归纳于肺活量不都。100m跑,这项运动所要求的“身体素质”要高于“技术水平”,如果学生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上去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提高。

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是最为困难的了,因为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与饮食习惯的多方面影响。老师在进行运动项目的设计,运动器材的选择以及运动强度和速度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现阶段初中生的身体发展规律,他们正在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合理、科学的百米训练,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身体健康发育和身体素质、身体体能的大幅度提高。如果,缺乏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很可能影响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发育[3,4]。因此要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老师们可以采用“腿部耐力训练”,以跑步训练为主要的联系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圈”,练习方法也应该由“短到长到短”。在每次跑步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们暂时休息几分钟。因为,现在的学生一般耐力都不是很好,而且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面对一圈又一圈的腿部耐力训练时,他们会产生畏惧甚至是退缩的想法,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帮助。有节奏性的让学生们稍作休息,不仅可以缓解学生们疲劳的肌肉和身体,还可以克服学生们的懒惰、退缩的心理,树立学生们坚持下去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灵活的改变自己的训练方式,将“带跑”的形式,引入到训练过程中来。一个耐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带着另一个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一起跑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跑步的过程中会感到有动力、有希望,跑步也不是那么的“单调、枯燥和乏味了”。或者是让每一个学生准备好秒表,自己跑步的时候可以用秒表记录,将每一次的跑步成绩都用秒表测量然后做好记录,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就会自己树立目标。这次要比上一次的成绩高一点,下一次要比这一次的成绩高一点[5]。自己跟自己作比较,自己不断的挑战和超越自己,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训练,学生们的腿部有氧耐力会大幅度的提高。

在进行腿部力量的练习过程中,给学生们配备专门的器材效果会更好。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允许,就可以用“绑沙袋”的方式进行训练。但是,要在注意其中一点,因为学生正在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阶段,过度的沙袋练习会导致学生们的腿部变形,所以说,体育老师一定要全面的考虑,精心的设计训练方式和力度。另外,也可以采用“拉皮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辅助以高抬腿、蛙跳、收缩跳、深蹲跳等方式。每一种方式都要进行连续的跳跃,次数要超过20个以上。

呼吸是跑步过程中身体的动力来源,因此,良好的呼吸是短跑的前提和基础,而很多学生都会忽视这一点。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可以选用“三步一吸气,两步一呼气”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呼吸方法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能会储存体能,但是到了中后期体力不支的时候,换成“两步一吸气”,呼吸频率加快[6]。最后冲刺阶段,绝对是意志型的无氧呼吸。在跑步训练之前进行充分的“压腿”,是非常关键的,在跑步过程中会相对轻松许多。

在速度耐力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协调能力等这些相关的体能素质。可以采用球类活动,30min定时跑,越野跑的形式发展一般耐力。可以采用高抬腿跑,单足跳,长距离跨步跳,负重连续跳的方法练习。通过多种专门的训练,比如说弯道跑和加速跑等,让学生们体会正确的技术运用,发展各种动作的相互协调能力[7]。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100m训练的关键要素和现阶段初中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从两个大的方面提高加速跑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速度耐力;100m跑步有效训练的关键是速度耐力的训练,详细分析了初中体育100m跑训练的教学实践与反思[8]。

参考文献

[1]刘新兰,林生华.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轨迹展望21世纪学校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2]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

[3]邓树勋.体育与健康(南方版·三年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i0(2).

[4]李丽云.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2008(3).

[5]蔡杰.关于素质教育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教学,2009(1).

[6]刘率.初中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0(3).

[7]高慧梅.锦州市初中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初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8(8).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8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的不断优化,体育教育中充分的展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高校的体育发展过程中,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师不仅要滿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样也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全面的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此来促进体育教育和人文素质相结合。本文针对高校体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 人文素质教育 ; 反思 ;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54-01

我国的教育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关注,高校体育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教育改革在目前来看是不容忽视的,改革过程中也不断的强调人文素质的体现,力求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来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但目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想提高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改革,才能保障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密切结合。

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限制因素

(一)教学理念的限制

教学理念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要想真正的实现体育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就一定要切实的转变教学理念。就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来看,许多的高校体育教学都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常常是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段时间内的结果,而是受到一定的历史因素影响,长时间处于单一的体育教学中,过分的注重体育技能培养,使得在教学理念的改革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课程设置的限制

高校的体育教育中,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有些学校“重文轻体”思想严重,重文是指学校教育中对文化知识过度的重视而对体育文化素养有所忽略。轻体是指学校教育中没有统一的体育文化知识的教材,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体制的强化,而忽略对体育知识的培养。高校中的课程设置常常会有过于侧重体育技能,忽视科学文化的现象出现,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极不合理的。

(三)师资力量的限制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教师,都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保障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使学生能有良好的环境进行学习。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质仍需提升,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自身体育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自身的文化素质,造成许多的高校体育成为了一种技能的教学。由于师资的限制导致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所禁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体育教学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丰富,也是对体育专业的一种提升,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要想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并做好二者的协调。

(一)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校的体育教育的成功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通过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应用,促进理论和知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二)人文素质培养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体现

评价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看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全面的去衡量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人文素质培训效果是衡量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体育效果的重点体现。

三、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一)提高学生人文知识的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运用要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理论课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宣导和灌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课主要通过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课件,来进行人文知识的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来不断的提升学生对文化的思维意识和感知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一直不够彻底,更影响了高校体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想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就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首先,要在高校体育中将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相结合,使体育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平台,二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补,促进人文素质的体现。此外,要在高校体育中体现现代化元素,将体育和现代化相结合,促进体育教育和科学技术之间相结合,更好的将体育的灵活性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三)拓宽教育者的人文知识面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就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体育人文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依赖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构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们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体育技能和文化素养兼备的综合体,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关键因素,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素养,只要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这样的想法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展开,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的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利用各种机会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体育教育者。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效体育在现代社会环境和发展下的必要条件,然而高效的体育教育却面临着许多的现实问题。就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来看,要想切实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使高校的体育教育充分的体现人文素质,需要进一步的对教学改革的宗旨进行贯彻和落实,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各个方面来进行优化和改革改革,从而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彻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来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瑞玉.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1(03):11—13

[2]杨育林.我国普通体育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11(03):26—28

[3]王克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兼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01):41—46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篇9

随县安居中学 王 威

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乃至大学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初中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初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的影响,阻碍了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

1.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奖金和场地器材缺乏。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没有重点考虑体育改革。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一下。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花钱的。另外,体育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新增器材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

2.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发挥。我们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择。此外,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老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名体育老师,这样无疑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项目也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兴趣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

3.教材陈旧、重复过多,脱离学生实际。中学体育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不思创新,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教学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在学,高中学习过的大学还要学,这在教学中,脱离中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体育课,表面上愿意,内心却极不情愿,严重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二、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的教材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随笔 篇10

1.1在体育新课改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改变过往教学中存在的监督、压迫的教学方式,在尊重每个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学生需求,明白学生想法,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制定出科学合理并能够成功实施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能力的锻炼与适应能力的加强。

1.2.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培养出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既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是希望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观念与习惯,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体育教师如何转变自身角色

2.1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交流的重要性

加强对平等、友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在潜移默化的交流中,运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合理讲解等方式体现出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尝试对体育课中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进行大胆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减少竞争性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需求与喜好情况,多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避免一味地依照成绩作为考核内容,注重科学与人性的结合,采用心率、密度、运动负荷等生物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加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表现来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注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价值

新课改的开展是对体育教师的挑战,也是体育教师自身谋求更好发展的机遇,这就体现出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顺利推动新课改的完成,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非常必要,只有大家互相的帮助,共同的总结,才能为新课改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4关注教育科研发展,注重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体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状况,这些新情况靠教师自身积累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是难以解决的,它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在改革创新中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处在封闭的环境里教学,教师要加强对问题解决经验的总结能力成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者。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篇11

一、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康。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的游戏也要避免,保证学生的安全。

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新奇性。只有游戏带有趣味性、新奇性,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胯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的路程,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歌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为了能完成好而不懈努力。

游戏要有典型性。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就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无趣,而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

游戏要方便教学。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这样的游戏我们最好不选用,以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陶冶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

二、组织体育游戏

游戏的讲解和示范。游戏做得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关系到讲解。教师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将游戏的名称、过程、方法、规则与要求交代清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游戏的过程、方法,要把讲解示范结合起来,特别是一些关键和难度大的动作。学生因不明而提问时,教师应向全体学生解答,只有使学生建立整个游戏的概念之后,游戏方能进行。否则,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明白,都将影响整个游戏的顺利进行。在低年级就要做到边讲边示范,语言尽量儿童化。如做“大鱼网”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形象地讲解,问学生:“鱼网破了能不能捕到鱼呀?”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提出要把手拉紧,这时学生便把手拉得紧紧的去捕鱼。在讲解和示范的同时,还必须讲明规则,使学生记住,按规则进行游戏比赛。规则是学生在游戏中遵守的准则,再淘气的孩子,只要他们喜欢做游戏,都能潜意识里约束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把游戏做好。

游戏的组织。教学中只有做好游戏的各项组织工作,才能使游戏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游戏时应用最简单、最省时间的方法调动队形,组数分得多一点,每组的人数少一点,这样练习的机会多,密度和运动量大,有利于动作的熟练掌握和增强体质。要注意随时观察、询问,如发现学生过累、出汗过多,要及时调节。在比赛中,对体弱的学生要适当照顾,不能同样对待。学生人数不等时,教师应有所考虑,如果只差一人,教师应高兴地参加其中的一组比赛,如差二人时,可让剩下的二名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游戏的结束总结。每次游戏的时间、次数应当明确规定,游戏应在使学生不太疲劳还有一些兴趣的情况下结束。结束后的总结也是游戏必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结时,首先是公正的评定游戏的结果,指出各队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和组织方面的情况,对表现好的队给予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队给予评定并指出不足,奖罚分明。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自由练习,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甚至于回到原有的“放羊式”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科学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功能,造成学校、学生轻视体育活动,出现学校很少开展或不开展体育活动的怪现象。如何让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态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则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新的重点。因此,在小学的体育启蒙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班级性、全校性、校际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12

一、速度耐力是提高加速跑的关键

加速跑是100米跑中最重要的一个段落。现代短跑技术理论认为, 100米运动员加速跑能力, 不仅取决于加速值, 而且取决于加速跑所持续的距离。从世界优秀100米运动员加速过程来看, 加速跑距离一般都在60—70米之间。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员在加速跑过程中, 主要依靠运动肌群在克服较大阻力情况下所发挥出来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 随着动作频率的增高, 即要求肌肉收缩一次的时间缩短, 加速值随之加大, 神经———肌肉系统容易产生疲劳。国外运动生理学专家早已证明:运动员在加速跑过程中, 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与收缩的速度成立方比, 肌肉收缩速度增加一倍, 其能量消耗和需氧量就会增加七倍。在紧张激烈的100米比赛中, 任何一个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不可能以控制的状态而保留自己的加速过程。世界优秀100米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加速跑能力, 除了运动员自身具有较高的调节能力外, 其机体也具备在高速跑状态下抗乳酸和抗疲劳的能力。所以, 100米运动员加强速度耐力训练增强机体抗乳酸和抗疲劳程度, 对提高加速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速度耐力训练是百米跑的有效训练

从100米跑速度动态特征上分析, 全程跑分为加速度、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其中最高速度是100米跑中的灵魂, 它是决定运动成绩增长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 世界优秀100米运动员最高速度一般在11.75—12米/秒之间。速度耐力是指短跑运动员在较长距离或时间上保持较高速度的能力, 速度耐力越好, 以较高速度跑所持续的距离就越长, 最后冲跑阶段速度下降也不会明显。如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刘易斯创造9.86秒的男子100米世界纪录时, 最高速度达到了12.05米/秒。从40—80米平均速度超过了11.70米/秒, 在80—100米的冲跑阶段平均速度达到了11.56米/秒。他这一速度特征在许多优秀短跑运动员身上也具有十分相似的表现。

怎样提高自己的耐力和速度?爆发力跑步主要是用大腿跑的, 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不是因为肺活量不够, 最主要的原因是腿部力量不够强。跑要求的身体素质要强于技术水平, 但是技术水平上去了成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身体方面是最难练习的, 因为他受到遗传因素和自己饮食习惯的影响。想要练习的话, 我建议: (1) 腿部耐力练习, 主要以跑步练习为主, 也就是常常听见的“上圈”; (2) 练习方法由短到长再到短。

每次跑完休息几分钟,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心理上克服懒惰的心态, 让学生一直有信心坚持下去, 最好是找一个学生跟接受训练的学生一起跑或者自己用秒表记时, 长期坚持可以大幅度提高腿部的有氧耐力。

对于腿部力量练习, 如果有专门的器械更好, 如果没有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绑沙袋的方法训练, 但学生处在青春发育阶段, 绑沙袋可能导致腿变形。也可以用拉皮圈的办法来帮助提高腿部力量。还有必须的辅助练习高抬腿跑, 深蹲跳, 收腿跳, 蛙跳……以上几种一次要在20个以上而且需要连续。

跑时呼吸是身体唯一的动力来源, 所以好的呼吸是基础。许多学生就是忽视这一点而困惑不已, 开始时因为消耗比较小可以采用三步一吸气两步一呼气的办法,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储存体能。到了中后期你会感觉到体力不支, 这时可以换为两步一吸, 以加快呼吸频率。最后冲刺时是无氧呼吸, 纯粹的意志问题。跑前充分压腿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跑得很轻松。

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 还要相应发展一般耐力、力量耐力和协调能力等有关素质, 主要练习方法有:发展一般耐力可采用越野跑、30—40分钟定时跑、球类活动等;可采用负重连续跳、较长距离的跨步跳、单足跳、高抬腿跑等练习方法。通过各种跑的专门练习, 如加速跑、弯道跑等练习, 体会正确技术,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三、速度耐力训练是百米跑的体力支撑

100米运动是以发展速度为主, 还是以发展速度耐力主, 多年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供能特点上分析, 100米跑主要是高能磷化合物 (ATP-CP) 分解供能, 这一供能方式约占人体供能的81%, 而糖酵解供能约占供能的16%。许多人认为100米运动是以发展速度为主, 这种观点符合100米跑人体供能的特点。然而, 对于速度耐力训练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一提到速度耐力训练大都采用300—500米段落形式单一的重复跑, 并且投入的精力不够, 要求的质量不高。也有一些人认为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是徒劳的, 与提高100米成绩关系不大。100米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项目, 无论从肌肉收缩力量, 还是从肌肉收缩速度上都要求发挥出人体最佳的运动潜能。100米运动员如果没有高度发展的速度耐力水平做保障, 其加速跑能力、最高速度水平和保持高速跑能力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初中体育队列队形教学反思 篇13

“你不动,我不动”学生用手指指对方,指指自己。“看谁的立场最坚定”双手在胸前击掌一次,然后放在体侧站好;稍息时,说到:“你也好,我也好,看谁稍息做得好”用手指指对方,指指自己,然后击掌一次两手背后,作出稍息的动作;教向左右转法时,以说歌谣的形式边说边辨认左右方向。如:伸出左手去、收回左手来,伸出左手摇一摇,马上收回来。

用同样的方法在反复辨认的基础上,再学习向左右转法,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稍息、立正、左右转法的动作方法。学生在游中学、乐中学、玩中学,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练习队列,能促进感觉和知觉的心理机制。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动员想象力,能马上进入情境,接受动作快。心情愉快的锻炼,不感觉疲劳,不觉得呆板,同时学生的情趣也得到了满足。

初中体育高校课堂教学反思 篇1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我国教育界引起了一次全新的改变,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学生都有了全新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模式、课程功能、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结构、评价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方面的转变。也就是说,新课改对教育教学工作者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迅速、准确的理解和实践新课程。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习惯 体育活动 新课程改革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对于初中的学生,怎样更好的践行新课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来在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精神指导下,有效的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如果想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那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自我进行积极的冷静的反思,将自己置身于新课改的环境中,把发展自我的事业和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为前提,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做到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等。

作为一名初中的体育教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在小学的体育教育很缺乏,以至于导致许多现实问题,例如:许多班级都有一部分体重偏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他们由于没有恰当的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正是由于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自己跟其他同学的关系疏远,从而成为体育课上的旁观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此类情况更为突出。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本身来讲,都具有想要融入到大家团队当中去的强烈愿望,但是,往往自己就给自己加以束缚,怕别人嘲笑自己。怕自己在跑步的过程中,速度太慢,怕别的同学对他议论纷纷;怕在做体育动作的时候,自己的动作不到位,收到队员的批评和指责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排除在课堂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的干预。教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来组织教学。

为了排除学生这种顾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做到及时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多给予这部分学生关爱和鼓励,并且多组织集体性的活动,激励他们积极的参与进去。例如体育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活动,不同的体育游戏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可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规守纪、团结互助、自信心、拼搏精神、荣誉感等多方面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和提高。学生在参加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在游戏过程中,增加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合作,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肥沃的土壤。

2、教师转变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师就是教学的权威,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综合评价的实施者,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下,我们就要完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仅仅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引导的作用,从此我们教师就不要让所有的学生的意识、行为、习惯等统一化,规范化,我们要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自我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同的自我,才能在团队中尽情的展现自己,大胆的跟别人交流,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促进全方面发展。

为了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每一名体育教师就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对于那些领悟性高的学生不偏向,对于掌握动作不理想的,教师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成为学生提高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传统的授课方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最后教师做纠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动脑思考、经过创造、发现、最终获得学习的步骤,通过体育老师的激励、在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技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而体现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直是在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以来,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突出。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与课程理念相吻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用到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就是同样一个练习,如果让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练习,其效果也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直接作用。

在新课改实施的条件下,针对初一新生的现实情况,为了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所获得的欣喜感受。如果在练习队列队形的动作时候,只是通过简单的机械的重复,那么,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就会淡化,那么,我们教师在练习的时候,尝试着转化成游戏的方式,并且经常改变,那么学生即能对动作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不觉的枯燥乏味,练习齐步走、四面转法、正步走、立正、稍息、踏步等我们可以利用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练好队列队形的重要性,用语言来激发他们的激情。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变的形式,因为队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加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克服队列、队形练习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例如:用英语喊口号,让学生做动作,在做动作时,动作慢的或者做错的同学来进行各种才艺表演。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锻炼。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酌情进行任务配置。其实,体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

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高和学生的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构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解放思想,突破限制,最终,实现师生共同的发展和提高,真正达到既达到锻炼身体有培养学生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学荣 试析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 中国学校体育 2000年第4期 2.向红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国学校体育 1996年第3期 3.欧阳宏 浅谈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教法 湖北体育科技 1999年第1期 4.邓平王家宏 《体育游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5、《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曲宗湖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6、程 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年

7、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版

8、曲宗湖等编著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版

9、《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陈龙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15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呢?根据我的经验,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要综合利用教材和场地以及学校提供地器材, 创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 要让孩子们全都活动起来。老师要在教材内容上下工夫, 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胆进行尝试, 让体育课变得不再沉闷, 让体育课变得轻松起来, 让孩子们自由起来, 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 培养良好的习惯。

2.要把握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特征, 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 让某些特定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性, 和孩子们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设计课的进程可以按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学生想起来”的规律。

3.老师可以以身作则,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让孩子们组成简单容易辨认的队形来参加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这样他们的锻炼热情才会高涨。

小学生自身特点比较明显, 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靠兴趣和好奇心,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 孩子们才能始终对体育课保持热情和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神经活动的第一信号占了孩子们神经活动的主体地位。神经系统如果兴奋过度, 那么, 孩子就容易产生“泛化”的结果。其表现是孩子明显活泼, 但是注意力极其不集中。虽然模仿的能力很强, 条件反射俱佳, 学习能力很快, 但是技术的准确性却很差, 经常做错一些动作。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作为老师, 一定要采用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里, 孩子们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阶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加活动, 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老师要适当地指导, 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如果还有个别孩子再做错时, 老师要及时教导孩子,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帮助他们提高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老师能够进行恰当及时的指导, 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关爱,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提高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议传统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6

【关键词】体育课 素质教育 认识 反思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有时我时常会想体育课的本质、体育老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体育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我认为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课堂上体育老师这节课上得多精彩,学生参与度多高。真正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应该是看学生有没有通过体育课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体育课程设立的真谛。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体育课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语法大全下一篇:制药工程考研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