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共10篇)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的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巧妙。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有关曹操和曹冲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啊已经学习了曹冲称象的生字词,那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看看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没有掌握知识,请同学们观看大频幕,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火车火车哪里开?(根据同学们的应答开火车复习生字)

嗯,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棒,对于学习的知识都能够快速的掌握,那么同学们本节课曹冲称象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呢?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哦,原来课文说了一个叫曹冲的小男孩想出了一个比大人们都好的方法把一头大象的重量称了出来。

(那为了称出大象的重量,人们究竟想出了哪几种方法,为什么只有曹冲的方法是最好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吧。)

二、对比思考,感受巧妙

1、(首先请同学们大致浏览课文,大声的告诉老师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哦、5个自然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个小问题: ○故事中说了那些人?(曹操、曹操的儿子、官员们)○他们在干嘛?(看大象)

哦,那我们也来看一看这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频幕

(老师看一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过渡句:嗯,这个同学非常厉害,一口气找全了描写大象的句子,但是古时候啊,人们很少见到这种庞然大物,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哎?同学们,议论是什么意思啊?他们在议论什么啊? 哦!“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那听老师再说一个句子,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谁能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来,(请2个同学分别朗读体会不同)

2、那听到官员们的议论,曹操说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官员们想到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总结:哦!那么就是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造一杆大秤。那请同学们同桌相互小声的讨论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那么老师想请问如果你是曹操或者官员,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谁愿意来做曹操?谁愿意来做这两个官员,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过渡句:嗯,读的非常好,是啊,官员们倒是想出了办法,可是办法不行啊,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就在这时,一个7岁的孩子站了出来,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这个7岁的孩子能相处好办法?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好,那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那几句话写了他想到的办法?(2、3、4、5)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插图,在读一读2.3.4.5句话,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同学们说的很清楚,也很有条理,让我们一起通过动画演示来看一看吧!那看来曹冲做事是非常讲究步骤的,他首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那么谁能也来仿照曹冲的做事方法,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说句子呢? 通过课文第5自然段,我们知道按照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小朋友们发现这个方法为什么很巧妙吗? 生回答

是啊,许多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冲一个小孩子竟然解决了,要知道,当时的曹冲才7岁啊!(老师刚刚说了一个字说的非常的重,是哪个字啊?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才”来练习说一句话。

三、情境创设、练习表达

那同学们想一想:当人们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重量的时候,一旁的曹操和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作业练习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回家后,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方法:造大秤——没人提的起来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效果:

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四、改进措施: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象的重,官员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班有姓曹的同学吗? 预设有:来,请你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没有:很可惜,那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历史英雄,他叫曹操,他和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为三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很擅长写文章。来,同学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每个读两遍。(注意听清楚孩子的平舌音是否读准)

那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是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曹冲被大家称为神童,聪明绝顶,那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他称象的故事,“称”是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左边是一个禾木旁,右边是偶尔的尔,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注意这里的捺变成点。指名读课题,男女读,全班读(读的时候认真听,是否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 过度语:

1、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不懂或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去拼音读,男女读 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 全班读 3.“线”讲解

 观察图片,引导大家发现这是什么字?  给“线组词”

 呈现一组词语: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4.读通句子。

2.指名逐段读课文(巡视的时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大家比划比划一堵墙是什么样子的?柱子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句话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头大象真高/这头大象真重/这头大象真沉啊)指名读: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吧(大约3个)全班读来,大家一起读

面对这么大的大象,官员们反应可大了。来,谁来读读官员们看到大象后的反应啊。(请生回答,大约2个)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是问句,谁能把问句读好? 讲解“议论” 1.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里有个生字词语,从字形上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言字旁;他们的读音和右边部分很相似;

是啊,他们都是言字旁的,“议论”的近义词是“讨论”。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呀,师生一起说。

来,同学们,咱们也来议论一下大象到底有多重吧,不求对错,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室热闹起来(快速地请5到6个人来讲)

议论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议论出个结果,谁再来读读官员们的疑问。

区分“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和“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这加上了“到底”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加上了之后,我感觉这头大象太重了,很难测量。表示疑问很深。

小朋友们,咱们和同桌来玩个游戏“你来问,我来加到底”,比如说:我问:“明天去不去春游啊”,同桌加上“到底”问:“明天到底去不去春游啊”

师总结:加上了到底这个词语,表达疑问的程度更深了,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写话中也会使用合适的词语。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指导朗读,范读断句,让孩子读通读顺。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杆秤,这位大爷怎么称物体的重量啊?(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教师总结: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称重量轻的物体,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称重量重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又大又高的大象用杆秤称行吗? 曹操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书上怎么说的,谁来说?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4.评星星 板书

4.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石门县楚江一完小教师

贺淑媛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及学情分析: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自己读一读在赛读。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

2、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质疑。

3、释疑。

(1)针对问题,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通过小组讨论,你明白了什么。(3)教师补充,归纳总结。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质疑:为什么曹操“直”摇头?

(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的原因。)

3、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

4、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1、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

2、学生大胆想象,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听。

板书设计:

21.称象

官员们(有的„„有的„„也有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6

识字教学环节,是我最头痛的。本课生字数量多,字形复杂,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比较少,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本课十三个生字认识是这节课我要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临上课前我又改变了思路,把对生字的常规识记改为一下全部呈现,直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生字,还有那些生字存在识记困难。从而直奔难点,从难处下手,节约时间。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这一设计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设想,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在这课的阅读教学来看,指导学生掌握曹冲所述称象办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弄清曹冲说的办法一共有几句话;接着引导学生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再让学生当我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叙述中我先来演示曹冲所说的方法;看完演示后,我又要求学生仿照我的样子,用“先……再……然后”来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从而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来看,曹冲称象这一部分内容是读写结合的范例;从年段的训练重点以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演的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我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好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这一资源,为学生训练口语服务。如,导入部分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大象的图片一边请同学介绍大象;还有在学生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模拟曹操和小伙伴的不同身份来夸一夸曹冲,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并自己体会到曹冲给他们带来的启发。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降低说话难度,激发其欲望,,学生就有话可说。这样的说话训练,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在说话中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活用教材空白,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创造性想象。如课堂接近尾声时,请学生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呈现。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能用“果然”造句

3、体会副词在句子中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的重用。

4、思考曹冲称象的思维过程,感受他的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副词的准确性。

2、借助关键语句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价值观

培养勤于思考,见贤思齐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体会副词在句子中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的重用。

3、借助关键语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见过别人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曹冲称象)适时认读生字“曹、称”,指导写“称”

2、介绍人物。曹冲,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机智,曹操很喜爱他。

3、师: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曹冲为什么称象?象那么大,他是怎么称的?)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2)指名读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等字的读音。(3)认读词语“称象,官员、柱子、议论、科杆、砍树、画线、为止、重量”

2、整体感知。

(1)思考问题,师:通过自读课文,你知道为什么要称象吗?结果怎么样?是谁的好办法?(2)概括内容出示填空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古时候,有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大家想(),官员们说(),曹操听了直摇头。最后,()想了个好主意,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三、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称象的方法后为什么“直摇头”。2.合作讨论。

(1)研读象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引导学生从比喻句中感受大象的高大,并读好句子。

(2)理解“议论”,你就是在场的官员,你看到这头大象,你会说什么?

(3)比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师: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读出疑问的语气。

(4)官员办法。讨论:造大秤称象这个办法怎么样? 相机引导区分秤和称

3.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出示“称、柱、底、杆、秤”5个字。分组出示生字

2.认读生字。指名认读生字,用这些生字组词。

3.观察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4.重点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写“底”字时广字的一撇要写得舒展

5.学生书写。师:每个写三遍,争取一个比一一个好。6.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词语。2.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造大秤称象的方法,曹操不满意。那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

二、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1)研读办法。

师:读一读曹冲的话,数数他说了几句话。

(2)指名读句子,说说称象的过程,教师帮助孩子整理并板书。(3)看图说说过程。

2、探知结果。

师: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谁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果然”的意思,3、教具演示城乡过程。

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你猜一猜。我们来做做实验。果然可行,和你想的一样。试着用“果然”造句。

4、曹冲用的是几百年后阿基米德发现的科学原理。课时他小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科学原理,你想说什么?

比较句子。读,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的不同,体会“才”字的作用。

5.追求原因。师:你觉得曹冲他成功解决问题的秘诀是什么?(会观察,会动脑)你愿意和曹冲做朋友吗?你会向他学习什么?

6、排序练习。师:再来回顾曹冲称象的过程。(见课后题)给下面内容排排序,复述过程 脱离书本用上先....然后..再 最后 说一说

7、曹冲爱观察爱动脑筋,我们要向他学习。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三、学写生字重点指导“然、站、船、”

四、拓展延伸

1.拓展思考。组织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

个方面进行思考)2.组织讨论。学生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出示“做、岁、站、船、然”5个生字。

2.同桌互读。同桌相互认读这5个字,用这些字组词,然后指名汇报结果。3.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字在用字格里的位置,说说这些字的结构。强调四点底书写时注意四个点的方向。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船”字的书写。古人称水上交通工具,狭长者为“舟”,宽大者为“船”。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多动脑。2 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3用“先„„再„„然后„„”试着说一句话。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称象。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2试着说说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称象?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曹冲称象》。齐读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为什么 怎样 结果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4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会认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有没有和这些字词成为好朋友: 大官 柱子 一杆 大秤 宰割 一艘 船舷 议论 造成(1)小老师领读(2)开火车读(3)齐读 二 导学:

1我们已经和这些字词成为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下课文的1、2自然段,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要称象?

(1)指名说 用文中的话说这头象有多大?(2)引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想象大象的身子和腿,看课件中的图片再读出大象的高大。2 正是因为象太大了,所以官员们有什么疑问?(1)指名读句子。

(2)带着疑问的语气自己试着读读。(3)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4)到底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 【板书】:到底 3 这么大的象,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指名读三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官员们想出了几种方法?(1)指名说办法(2)引读两种办法

(3)你们觉得这两种办法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实物秤,让学生理解就算大秤做好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4)曹操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他听后有什么反应?

①指名说,你认为哪个字应该重读?再试着读读。直摇头,你给大家做做这个动作。

②谁看明白了?直摇头什么意思? 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5)分角色读三段。就在这时,谁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请同学们轻声读四、五自然段,看一看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1)谁来读一读曹冲称象的办法?

(2)同学们自己再把这个办法好好读一读,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3)谁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几个词?【板书】:先„„再„„然后„„

(4)从这三个关联词,我们可以看出称象分为三步,引导说曹冲称象的步骤。5 听了曹冲的办法,曹操微笑着?(点点头)看来他对这个办法?(很满意)6那用这个办法到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动画)7 结果怎样? 用文中的话说?(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板书】:果然 8 看了刚才的动画,你想说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好在哪里?总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问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就不用把大象宰割成一块块的了。三 拓展: 当时的曹冲只有7岁,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如果让你称象,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商量一下。

师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想称出大象的重量也容易多了。我们可以用地秤。出示课件图片,给学生讲解地秤的用处。但是当时可没有地秤,仅仅7岁的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师总结: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四 导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是?

如果在我们说话写话时用上这些词就会显得很有条理。

(1)想一想早上起床,你都做哪些事?自己小声说一说。指名汇报。(2)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五 作业:

在家庭本上用“先„„再„„然后„„”写一句话。2 给爸爸妈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六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为什么 到底

怎样 称 先„„再„„然后„„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9

当了解曹冲这个形象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惊讶。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模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摘果子;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2.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1.学生自由读。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生练习后,指名发言。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师:看船身(生读)师:就沿着水面(生读)师:再把大象(生读)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师:然后(生读)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四、布置作业。

上一篇:生命的最后一刻初中作文550字下一篇:地理教育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