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教学(精选6篇)
《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教案设计
执教者: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毛笔字的兴趣,2.学会写字坐姿和执笔方法; 3.练习写横,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执笔方法和书写的坐姿。教学难点:练习写横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多媒体课件等。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书法故事:下马观碑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欧阳询。他的字自成一体,被人们称为“欧体”。
有一次,欧阳询和儿子一起出门访友,半路经过一座古墓。墓前立着一大块石碑。碑上的字刚劲有力,迷住了欧阳询。他看了好久也舍不得离开,于是就让儿子先回家,自己继续留在碑前,细心的看了又看,静心的学了又学。一连三天,直到把字学好了,才动身离开。
二、欧阳询简介,作品展示
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给同学们欣赏欣赏这位大书法面的作品。(课件出示)
三、教写 横——“一”。
师:欣赏了大书法家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动动手,练一练呢?
要想写好一手毛笔字,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写毛笔字最重要的工具——毛笔 1.认识毛笔 简单的介绍毛笔的构造:
①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
②笔杆多用竹管制作,要直,形圆,粗细适中,轻重适宜。
③笔毛部分包括笔根,笔肚,笔锋三部分。笔根是与笔杆相连的部分,笔腹部分用来贮墨,笔锋部分用于书写。
2.教学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按、压、钩、格、抵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 小学毛笔书法入门教学
一、临帖是书法入门的关键
首先要重实临。实临, 就是将所临碑帖写的非常像。所谓像有两个方面:第一, 结体写得很准确;第二, 掌握用笔的方法。如果用笔方法不对, 就不可能写准确。
其次要正确看待入帖与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 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 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是指要专心严格地临法帖, 把握帖字的细微之处, 要“一画一笔从古帖中来”, 不入帖岂有本;“不可无我”说的是在像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才能, 形成自己的个性, 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第三, 范本应使用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法帖。《等慈寺碑》刻工精细, 字迹清晰, 残泐较少, 是原迹原拓影印的理想范本。它不但保持了比较准确的结构、用笔, 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学生在临摹时才能临得像, 才能一字一笔从古帖中来。
二、《等慈寺碑》在书法入门中的价值
《等慈寺碑》碑文规整俊秀, 有规矩而不僵化, 笔画流畅而不轻飘油滑, 既有北碑遗意又初具唐楷风范, 结构严谨、行笔健劲、剥蚀极少, 可为学生书法入门之范本。
1. 临习《等慈寺碑》易于书法入门
字迹清晰, 便于临摹。在书法教学中, 常见一些碑帖残泐之痕和某些点画失真的现象, 这本不是书家墨迹的本来面目, 而有的学生却极力用笔去临摹那些走形的点画, 岂不误入歧途?而《等慈寺碑》出自盛唐文人学士之手, 刻工精细, 字迹清晰, 残泐较少, 多数的字清晰可鉴。其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 用笔自然而便捷, 灵活生动。书家行笔的起承转合、映带呼应, 得以比较如实的体现, 这就为实临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学书与习字可兼得。《等慈寺碑》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 用笔自然而便捷, 没有过多的“落、起、住、叠、围、回、藏”等讲究, 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 又便于理解和实临的字样。已有不少学生的实践证明, 以此碑作范本, 无论是用毛笔临写还是用钢笔临写, 效果都不错。
《等慈寺碑》用笔自然生动, 易于上手。《等慈寺碑》多用方笔, 棱角分明。特别是笔画转折、撇画、竖画起笔多用方笔, 点画则多用圆笔。如“多”字四个撇的起笔用方笔, 而“语”字中点用圆笔。在提按上, 《等慈寺碑》提按轻重适度。捺画的捺脚、勾、折、竖和撇的起笔按笔较重。橫画则前轻后重, 长撇收笔前则轻按, 使撇更加饱满。《等慈寺碑》用笔藏露结合, 但露更多些。如横、竖、撇、捺、点、提等笔画起笔多露锋, 橫画与垂露竖、点、回锋撇的收笔则用藏锋。总之, 《等慈寺碑》用笔出之自然, 灵活生动, 点画形态没有任何故意造作的痕迹而又准确无误。不论是笔锋的藏露、转折的方圆, 还是运笔的提按、点画的衔接, 都是顺势而为、随字而安, 浑然天成, 不失为入门实临的好范本。
2. 临习《等慈寺碑》易于过渡学习其他书体
利于学习魏碑。《等慈寺碑》楷书属于隋唐风范, 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唐楷地步。因此, 不可避免地留存有北碑的一些遗意。如横画的收笔斜按后平回锋, 就不像唐楷那样收笔较重, 收笔处出现一个圆包。再比如捺画的收笔, 《等慈寺碑》楷书捺脚的特点是圆、厚、长。不像唐楷捺脚成方。勾画兜裹取势, 浑厚饱满, 已不是颜柳体出钩时用顿挫提挑。将《元怀墓志》、《等慈寺碑》、《多宝塔碑》中“之”选出, 通过对比“之”的捺脚, 《元怀墓志》与《等慈寺碑》何等相似。再如“涿”字的勾, 《等慈寺碑》的勾亦与北碑相同, 带有隶书遗意。因此, 学好《等慈寺碑》, 再临习魏碑有似曾相识之感, 利于入帖。
利于学习行书。颜柳字在笔画起止的两端, 点、钩、翻折关节处都多加顿挫、挑剔华饰。所以, 颜柳楷书在用笔上与行书的衔接多有障碍。《等慈寺碑》楷书起笔多用露锋, 书写起来非常流畅, 一些笔画之间适当加以连绵就可以写成行书。因此, 学习《等慈寺碑》楷书很容易向行书转化。如“思”、“无”、“之”等字, 轻重交替, 首尾呼应, 顿挫提按交替变化, 极富有节奏感, 既不失楷书笔法的庄重, 又有行书笔致的流畅。
利于学习隶书的章法。《等慈寺碑》楷书的章法属于纵有行横有列的方式。行列清清楚楚, 上下左右排列整齐。《等慈寺碑》的章法不是疏朗式也不是紧密式, 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字距稍紧而行距少松。因为《等慈寺碑》方中求扁, 横向取势, 这种方式使得整篇章法疏放开朗, 具有严整紧密的特点。把疏朗和紧密协调地统一在一起。这种章法的形式类似于隶书的布局, 临习《等慈寺碑》时, 注重其章法的学习, 能够为隶书的书写和章法的布局奠定很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不同的碑帖有不同的优势, 入门的方法是多样的。长期以来, 学楷多从颜﹑柳﹑欧﹑赵入手, 这完全可以。但《等慈寺碑》亦是楷书精品, 值得初学者尝试。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 应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 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其历史渊源, 掌握汉字造形规律, 懂得书法教学、创作与欣赏的一般原理, 为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进献一份责任。
摘要:临摹法帖是中小学生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关键, 选择好的楷书范本尤为重要。《等慈寺碑》既有魏碑风格, 又有初唐楷书的法度, 工整而秀逸, 端庄而流美。它代表了楷书从魏碑向唐楷的过渡, 是初学者良好的范本。
关键词:书法入门,临摹,等慈寺碑,价值
参考文献
[1]青少年书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7:1.
[2]欧阳中石, 徐无闻.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
[3]张同印, 《等慈寺碑》楷书[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7) .
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门槛,哪怕小儿的游戏。
书法门槛不高。在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之前,那时人们的日常书写工具就只有毛笔。学会用毛笔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熟练写漂亮,就是入门了。今天,毛笔已经远离日常生活,书法成为一种兴趣爱好,甚至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所谓的入门也就有了不少讲究。
所谓入门,也就是按照规则,达标。当今的规则,已经简化为技术层面的规则,精神上的联系基本上切断了。人们在临写颜真卿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知道颜真卿是何等人物。同样,即使天天使用的工具,也可以完全不知道它的历史、它的特性。这是很糟糕的。
这里讲的书法入门,一共十条,完全不同于传统和主流,却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实践起来也非常有效。
1 首先,向仓颉致敬
仓颉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尽管这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为什么呢?为什么不是黄帝呢?因为黄帝仅仅是中华文明开端的首领,而不是文字的创造者。
文字是人类为了超越“当下”(此时此地)制约而产生的工具,或者说,是人类想具有神的本领而发明的工具,因为有了文字,就有了永恒的可能性。一般认识将文字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我更认为这是唯一的本质标志。有的人种会舞蹈歌唱,甚至会做陶罐和青铜器,却没有文字,说明他们没有独立达到文明状态。
所以,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就是对文字中所含文明力量的敬畏。我想,这该是所有书写者面对文字的基本态度或日本能姿态。
东汉的蔡邕在谈到面对书法的状态时,有一个描述“如对至尊”。我认为这奠定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基础(尽管这篇文章可能不是蔡邕写的,蔡邕也可能不是这个意思)。
仓颉造字成功时,“天雨粟,鬼夜哭”,张彦远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书法,写的就是中国字。中国字虽然不是书法的内容,却是书法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没有文字之形神的约束,书法就变成了别的东西。
所以,动笔写字之前,首先要向仓颉致敬!
这是精神的起点。然后,需要从这里出发,找到中国文字形成的一般规律。今天我们看到的楷书、隶书、行书,是汉字,是中国文字的流而不是源,源头在仓颉那里,已不可考。但是基本的造字规律还是可以推测的。
首先当然是象形,无论是状物还是状人。其次是会意,这是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标志物或者象形独体字的合体,比如舀水的舀字,最初的字形是两手捧起水的状态。再其次,就是虚词了,很难用象形和会意表达的意思,就用借音的方式,比如由来的“由”字,借了“油”的读音,原来的油脂的“由”,就被加上了三点水,成为“油”,由来的“由”,就独立成为虚词。汉字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刚才讲的“油”,就可以作为形声字。更多的形声字,是形旁和声旁的组合,在文字体系愈加复杂以后,形声字才多了起来。其他的假借和转注,都不算基本的造字方法。
初步了解造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入门环节。无论是形还是意,都有助于在书写过程中加深理解并且找到精神上的勾连,那里有很多的暗示和象征,在抒情过程中,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从这个角度讲,先写写篆书是有价值的一家之说。可惜小篆已经失去了文字的根,大篆和甲骨文到今天都不能被完全识别,特别是甲骨文,几乎有80%的字读不出,在已读出的20%中,又有颇多错讹。写写《说文解字》部首还是比较现实的,了解造字的一般规律,同时可以提高运笔的稳定性,对毛笔的中锋运笔不陌生。
2 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到底在什么时候有了文字系统?答案并不明朗。但是甲骨文确实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也就是说,中国文字最晚诞生于殷商。尽管两周的文字与甲骨文区别很大,但文字构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其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弱化,有了各国文字,这段时期的文字我们统称为大篆。秦统一文字,叫小篆。这个时期很短,好在两汉有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尽管有各种俗字,但是总体上看,文字是统一的辨识系统,无论是隶书还是东汉末年的行书、草书(章草、今草)、楷书。准确的说,这才叫汉字。自此,整个辨识系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有过若干次简化。
中国文字的演化,其内在动力是政权的更替、文字数量的增多以满足文意的复杂与准确以及书写的简化。
至于颜、柳、欧、赵诸体,那只是书写的个性化,而不是文字的演化。文字本身的演化到东汉时就基本结束。
我们今天的书法,就是建立在文字演化和书写个性化之上的。
3 知道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经典碑帖
历史流传下来很多文字书写的遗迹,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碑刻,还是各种用毛笔直接书写在载体上的所谓“帖”,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部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可考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些留下了堪称经典的碑帖,这些人物我们称其为书法家。严格说,在米芾之前,是没有专业书法家的,在明中期前,是没有职业书法家的。
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东晋王羲之和盛唐颜真卿。如果一定要弄出个历代书法家排行榜,这两位堪称一流。
一流书家只有四个,排行榜如下:
第一名,颜真卿。
第二名,王羲之。
第三名,怀素。
第四名,毛泽东。
颜真卿、怀素,唐朝人,基本上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间段。前者善碑楷、行、草,后者善大草狂草。前者创造了丰富的书法面貌,笔法丰富,结体丰富,气息丰富,后者则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状态。
王羲之,东晋小朝廷人。不得不列为一流书家,因为很多最基础的关于楷书、行书、草书的笔法和结体,都是从他而来。
毛泽东,现代人。他打破了从宋以来“为书法而书法”的格局,写出了自然并且自由的毛笔字,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自然和自由展现了他雄伟、强健、开阔的精神状态,奏出了中国传统书法史尾声的最强音。
nlc202309021338
二流书家一共六名。
第一名:褚遂良,唐人,把楷书写到流丽明媚的极致之处。
第二名:黄庭坚,宋人,写出了人生的痛苦与战斗激情。
第三名:米芾,宋人,书法人生,为书法而书法的痴者。
第四名:八大山人,晚明入清之人,明净凝练、超于物外的终极样本。
第五名:赵孟頫,由宋入元之人,纯熟准确,书家中的最高级别官员。
第六名:傅山,晚明入清之人,有理论支撑的传统美学的倒戈者。
三流书法家一共十名。
第一名:黄道周,晚明人,气节人生,大草可观,一气贯之。
第二名:文征明,明人,最后一个规范写字的儒家。
第三名:祝允明,明人,传统书法美学体系内的反抗者。
第四名:苏轼,宋人,自然,旷达,“尚意”的首倡者。
第五名:王宠,明人,独得晋人精髓,惜英年早逝。
第六名:王铎,晚明入清之人,写出了人生的郁闷狂乱。
第七名:徐渭,明人,狂怪畸形的首创者,写出了人生际遇。
第八名:于右任,民国人,将碑学成功融入传统美学体系的少数代表者。
第九名,董其昌,晚明人,淡雅疏落,晚明狂怪书风中的独立者。
第十名,吴昌硕,晚清人,职业书画家,治印以刀代笔,写字以笔代刀。
上述一二三流书法家,本刊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可以作为入门级读物。
另外,我总结出历代经典碑帖20种,分为入门级和提高级两类。
入门级:
一、篆书1种,王福厂《说文解字部首》。通过描摹,掌握中国文字的基本造字规律,形成运笔稳健的能力。
二、隶书4种,《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隶书是入门的根本,借此熟悉毛笔笔性,让毛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书写本能。
三、行草2种,颜真卿《争座位帖》、王羲之《十七帖》(最好有释文的那种)。掌握行书和草书的基本笔法、结构和总体气息。
四、楷书3种,颜真卿《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赵孟頫《胆巴碑》。掌握楷书基本笔法和结构。
上述十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重要风格和基本笔法,足够经典。
临习的时候,可以混合起来临,但是不能相克,比如隶书与楷书就是相克的,颜真卿与王羲之也是相克的,而小篆与其他都不相克,因为基本上只有一种笔法,中锋匀速运笔即可。
另外,选择好的版本很重要,文物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比较可靠。
提高级:
一、楷书2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理解书写中流动的节奏。欧阳询《九成宫》,对结构的深入理解。
二、行草8种,于右任《标准草书》,理解草书结字的一般规律。最好是有部首解说的那种。颜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兰亭序》,吃透不同风格形成的根本。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强化笔法训练,参考结体多样性。黄庭坚《松风阁》、米芾《苕溪诗》、黄庭坚《诸上座帖》。由此观照行草书的各类独特面貌。怀素《自序帖》,理解在高速运行中的控制,生命感的集中体验。
上述20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的全部经典面貌。
有些大坏古法的帖没有选入,比如《天法神谶碑》;有些特具个人风格的帖也没有选入,比如徐渭、张瑞图、八大山人、王铎、傅山、毛泽东等。
把这些帖临完了,中国书法的物质层面训练就基本结束了。
想当研究生博士生,那还需要其他层面的介入。
4 了解书法工具特点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这一点,前面的文章已经深入触及,此不赘言。
5 由浅入深,不要先写楷书,可人人隶书甚至草书入手
写楷书入门是个惯例,因为楷书是规范字体,是古人读书当官的必要工具。今天的诉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喜欢书法是因为它至少是一种游戏,更可以成为一种抒情方式,因此没有必须写好楷书的要求。我们更应该接近书法的本性而不是实用的要求。
楷书是最复杂的,它对笔法和结构的要求都非常高,以至于出现三十六法、六十四法甚至七十二法、九十二法等等,让入门者(大部分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最初形成运笔动力习惯的时候,沾染上一些可能终身难改的习气,最终写成了“书法残废”。
最初写楷书,还抑制了学书者的自由、创造的灵性,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定规矩不是坏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有不同的规矩。千万不能以为先有严格的规矩才能够放开,恰恰相反,先有创造的释放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然后自觉地去理解规矩,遵守合理的规矩。楷书不容易游戏和抒情,消磨了书法爱好者的兴趣,最终导致很多人放弃了书法爱好。
所以,应该在熟悉各类书体的基础上,最后写楷书。
一开始写隶书,有几个好处。一,隶书恣肆浪漫,有情趣,吸引人。二,隶书笔法简单而经典,结构也不过分严谨,入门快。三,隶书保留了汉字早期的一些构成痕迹,对认知草书、楷书都很有帮助。
草书的好处是,非常适合抒情,是良好的抒情方式,只是草书面貌多样,结体也更为多样化,入门较困难。所以建议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入手。只是《标准草书》千字文中的汉字,有很多现在很不常用,也有不少现在很常用的字,里面没有。因此,有必要编一本《现代草书入门》,作为入门级教科书。
写好了隶书甚至草书,再回过头来写楷书,就会写出精神来。试看现在少儿书法写楷书的,无论是欧阳询、颜真卿还是柳公权,怎么看都很别扭,那种紧张、僵硬,与书法精神毫无关系,这是书法教育者必须严重关注的现象。
有人讥讽说,不会走,就想跑。这种类比严重不对,就好比说不会打太极拳就去打少林拳一样。实际上,楷书才是跑,隶书甚至草书是走。因此,没有写过隶书草书,就去写楷书,才真正违背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学习基本规律,也违背了书法的基本精神。
nlc202309021338
实在非要先写楷书,笔者也建议写赵孟頫和颜真卿。
6 临帖,不二法门
书法入门,不临帖真不行。就算毛泽东这样的天才级人物,也是通过临帖入门的。有人问,最早的那个人临谁?我的回答是,今天不是那个时点,即使是那个时点,他也临,临万物,临心灵。
只有临,才能知道用笔与结构的一般规则。由于汉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笔法非常丰富,复杂,又由于汉字不是字母文字,所以结构更是包罗万象,仅是主部首就有201个,附形部首99个(2009年版)。汉字总量超过9万个,去除异体字、俗写字也有不少于8万个,3000个汉字才能覆盖现代汉语日常用字的99%。所以,即使掌握一般结构的规律,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
风格不同的临习对象,笔法和结构也有显著区别。临帖的目的是将各种形式感的状态纳入到自身的系统中进行反复糅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协调的、属于自己的笔法和结构系统。尽管人们已经发现,写字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原发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性特征),但是,经过训练,会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对于将书法作为一种专业乃至职业的人而言,临帖往往是永续的而不是仅仅在入门阶段的。经典碑帖的养分可以说取之不尽,但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必须临习。人们在选择碑帖的时候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入门以后的自主选择时,选帖往往是体现其性格、审美倾向甚至价值观。
临帖也是有要领的,也有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经验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1,把帖竖起来,有个支架,与视线垂直,这样字不会变形。
2,临帖的要领,好的帖里都会有说明,尽量按照说明去一步步实践。
3,一般不要临完整的原帖,可以先临写那些书法教程,其中有归纳好的基本规范,然后再临原帖。
4,由简入难。一般而言,横画竖画比较容易掌握,撇捺点画比较难掌握,最难掌握的是各类转折勾挑,因为它们往往有角度、弧度、长短、粗细的同步变化,笔法变化要求也最多。草书也是连续弧线或者折线比较多的字难掌握。结构复杂、笔画多的字有时反而不难,相反,一些笔画少的独体字却不容易写好,特别是楷书里的“之”、“也”等。因为它们往往在笔画之间的角度和衔接上要求甚高,稍不注意,就会很难看。
5,在完全写像一个字之后,试试背临,再去纠正,直到基本一致,换下一个字。除非总是写不像。
6,每周复习一次。
7,不一定每天都练,但最好每天写45分钟,实在做不到,间隔一天写一次,每次不能少于40分钟。一次最多不要超过两个45分钟,除非上瘾了,那愿意多久就多久。
8,有些字很不好看或者看不清楚笔画笔顺,可以不写,有些异体字,很不常用,一开始可以不写。
7 临帖与自己发挥是同时的
很多人认为,要先临帖,后创作。这不对。因为临帖与自我发挥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临帖不是目的,临帖就是为了自我发挥,如果仅仅是为了写的像,那就不叫书法艺术,不存在游戏与抒情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快乐。一件不能让人快乐的事情,是坚持不下去的。
所以,临帖的同时,就可以创作尝试各种可能性,用学到的东西去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已有的已知的世界穷尽再去创造,那你得活多少岁啊。
所有的创造都是幼稚的,但还是要创造,随着阅历的丰富,精神的深入,你的创造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氛围,风格就在逐渐形成了。风格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它能体现出你的精神世界,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8 大范围读帖是提高书法水准的重要途径
临帖之外,需要有大范围的读帖来涵养自己。读帖也算临帖的一种,只是没有系统地用手去临,而是用心去揣摩。很多贴是临不起来的,尤其是没有规范笔法的或者是书写速度过快的。
9 不要轻信老师
以前是必须要拜师的,因为资讯不发达。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新华书店书法专柜有的是经典碑帖,有的是书法入门书籍,网上有的是教书法的视频,还要拜师吗?以前的老师,水平高,至少道德水准高,现在的老师,混口饭吃的居多,帮助小孩应付考级的居多,真正传授书法精神、书法技法的,很少,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手上功夫确实很差,视野也极不开阔。
即使报了书法班,也要非常小心。老师不会系统传达他的书法思想和实践方法,都是临时的、局部的,所以前后自相矛盾。
10 不放弃
书法是一门身体技巧。好比打拳、弹琴,不熟练到一定程度很难找到那种感觉。一般而言,必须保持一周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当然,如果每天都有时间写写毛笔字,那就太好不过了。
书法入门:如何学习书法【1】
一、历代书法名人名语
历代书法名人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他们提供的经典名语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了入门的捷径,更有权威性。
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值得细细品位。
1、孙过庭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2、项穆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3、王羲之
(1)字之形势不宜上阔下狭,如此则重轻不相称也。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2)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
(3)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4、颜真卿
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5、欧阳询
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
6、蒋和
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7、陈绎
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8、项穆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
曰肥。
曰瘦而已学习书法的入门知识和技巧学习书法的入门知识和技巧。
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
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9、张怀瑾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
10、卫夫人
一、练习手指的支撑力
对陌生的钢琴,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在琴上和孩子们做做游戏,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像什么,引导他们去想像。孩子们有时会说出这声音像小鸟,像蛇,像老虎,像夜晚等,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钢琴足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东西就难以表现出来。比如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唤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首先让孩子们学习弹奏姿势、手型和找放松的感觉,然后练习手指的支撑力,体会一下以大臂带动肘,腕、掌的感觉,松弛地让手指尖掉到键盘上立住的动作(简称掉手)。让他们想像一下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钟声,钟声是有共鸣的,只有手臂放松手指尖硬才能弹出钟声的效果。对孩子们的要求要具体,抽象的浯言和要求孩子们不容易理解和做到。在要求手型时可说3指掌关节骨头出来,1、2指保持圆型,小指不要翘起,这样一个良好的手型就出来了。练掉手时配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材》的第一、二册,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的单一练习,使练习赋予音乐,支可以在练习中学习识谱。由于这套教材采取的是高低音谱表同时进行的学习,且每次只学两个音,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并能很快掌握五线谱知识。
二、高抬指练习
当掉手练习练到‘‘汤”教材第二册时,就应同时增加手指的训练了。手指训练可这样开始:首先让学生高抬一个手指静置约5秒钟,其他手指保持好手型不动,然后快速落下(不发音),再抬起,再落下,反复练数遍,再另换一指进行同样的练习,直至每个手指轮番练遍,特别要注意的是:当2指抬高时,2指的掌关节不能凹进去,也不要倒向3指,要直上直下地弹,始终想着和大指保持圆型的感觉;大指弹时也要保持这个基本手势,要注意虎口打开,大指尖顺着2指往下弹。手腕保持平衡,其他手指不动。4指刚开始学时,3、5指最好不要帮忙了虽然开始会感到抬指很吃力,但只要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4指就会取得很明显的进步,这对以后弹复调会大有裨益。弹5指时胳臂一定不能夹住,否则5指会斜歪在琴键上而抬不起来或歪着弹下去。高抬指练习由于是不发声练习,所以手指不容易变形,它的好处就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懂得弹琴是靠手指弹的,这种先人为主的做法,可避免常见的一些手腕压,手指不主动等弊病。
三、击键练习
当孩子掌握了高抬指后,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击键上,这时的击键是不闻琴声而听“木头’’声,即击键时只击打键面,琴键不动。击打时要有心理准备,掌关节发力,要下得又快又松。只要方法正确了,就能听见击打键面时发出的“笃笃”声。如果手指僵硬,或用的是手腕或肘部下压的力,清脆的“笃笃”声是不可能发出的,这时可引导小孩把力集中到指尖上,让他体验一下小槌子槌东西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这个练习当作一项游戏来进行。游戏可以足这样:开始,家长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刻有10个小门的卡片,门里各藏有一只小动物,告诉孩子每个小门对应一个手指,哪个手指能敲响门(琴键),卡片上的门就会打开,门卫将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向你祝贺。小孩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能看看每个门里到底藏了些什么,那个钻研劲就甭提有多专心了。有的小孩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某个手指突然找到击键的感觉,击出了“笃笃”声,这时只要抓住感觉反复练习,击键这一关便很快就能通过。
四、能力训练
这时的掉手动作已基本掌握,用手指弹奏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孩子弹得曲子也越来越好听,越来越丰富,掉手弹奏已满足不了他们对音乐表现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地想用手指去弹奏。但这时要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的手指还很软弱,还不听使唤,还要坚持一段时间的手指支撑力的练习。要想弹出动听的曲子,必须练出手指的真功夫,练出手指的独立性,那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达想要表达的一切。没有功夫不要紧,我们现在就开始向手指的独立性“进军”,然后开始要求孩子在“无声击键法”的感觉基础上,在放松保持手型的前提下,稍加一点力进行训练。孩子的目的性明确了,主动性也就强了。这时须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在不使手指各关节凹陷的状况下,松而快地敲击琴键,能力不够下一半键也行,待肌肉群逐渐增加后,再慢慢地加力直至把音弹到底。至此,手指击键动作才基本完成,且不会有大毛病,因为没有超过孩子们的能力。幼孩的手指肯定柔弱无力,刚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让一个没经训练过的无力的小手指突然去弹那么“沉重”的键,到头来的结果要么就是手腕往下压着弹,要么就是手指弹变了形,等到以后再来纠正,就为时晚矣。与其日后改毛病,不如开始慢起步,直线上升,不走弯路,不也是一条捷径吗?
五、手指练习
手指能够把音弹到底了,就应去体会手指弹完后指尖“挂”在琴键上的感觉。这时要求手指抬起即下,一下即松,让整个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在手指尘上,牢牢站住。换指弹时,力量应随即传到后者上,可让孩子体会两脚轮换站立,重心转移的感觉。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功夫大长。
手指练习到此,“小汤”第二册已基本弹完(准确地说是“掉”完),手指有了一定的支撑力,独立性也初露端倪,对高低音谱表有了一定的概念,并已掌握了十几个音,这时便可开始弹“拜厄”,这时弹“拜厄”,孩子们便会感到毫不费力,但这时一定不要忘了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练练手指功夫。练琴中出现的难点提出来加人手指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手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弹曲子时才能更全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更多的精力去聆听音乐、音色,而不至有手指不听使唤的障碍。
孩子们在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后,练习的接触面也随之加宽。这时应让孩子们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下古典作品及各个音乐家的风格、奏法等。比如初学巴赫作品,首先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巴赫的时代、风格、特点,一开始就应培养孩子们的复调概念。让他们分手练习,边练边唱边背,然后再两手合起来。练时心里一定要顾及左手的旋律,嘴里跟着左手部分唱,务必使左手的每个音都能清楚地经过耳朵听到并唱出。练琴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孩子是两手在弹,嘴里还要唱,家长可根据孩子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比如开始练时可和孩子一同唱,帮助其听清唱准,之后分开每人各唱一个声部,看谁把谁的旋律“抢跑”了,不过有时可以故意让孩子“抢跑”几个音,有时又可故意放大嗓音来影响他。如果孩子能不受干扰地唱下去,他便会对自己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他会要求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在左手能有把握地唱准听清后,就应用耳朵仔细同时倾听左右两部分的旋律。初听时可能有些不习惯,但经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享受其音乐的美妙之所在了。这时的练琴头脑会更集中,耳朵会更灵敏,手指的控制会更细心,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也会更高涨。
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里,孩子们会突然感到原来很好使的2指和3指怎么会不听使唤了,好像比起其他指来弹时更吃力,好像手指都难于抬起。这时不必着急。可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手指独立即将成功的信息。这时只要抓紧有方法地训练,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一个全新的感觉,感到每个手指都弹得那么自如、独立,不受任何牵挂。直到这时,手指独立训练已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快速的高深的技巧训练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了。
孩子们天性好玩,让他们坐在琴上有时练习一些枯燥的东西真乃一桩大苦事。如何能寓教于乐,把一些枯燥的练习溶进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即使是在枯燥的练习中也能体会到一种乐趣呢,这就需要几方面的努力。
家长是幼孩学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平时喜欢的东西搬到钢琴学习中来,也可以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比如可以画一个大苹果树,弹得好时画一个苹果结在树上;方法掌握得好或改了不同的缺点,在天空中分别画上蝴蝶,燕子等;如毛病重现了,就惩罚性地画只大乌龟,或者画条小虫子啃掉一个苹果(10个苹果老师将奖一朵花)。弹曲子时也可用孩子们喜欢的某游戏或比赛规则为依据,比如一遍下来只错一个音得一束鲜花,错两个音画一个蘑菇,一个音不错又富于表情即夺到红旗进人第二关(即可进入下一步的练习)等等。每天练琴下来,一幅有树有鸟有花有果的美丽图画便展现在面前,使孩子们觉得练琴就是做游戏,而孩子们在练琴时为得到喜爱的奖励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样有紧有弛,练琴时也不觉得累。给幼孩上钢琴课时也可利用红花、红旗、乌龟等画说明这堂课的好坏,并结合在家练习的成绩(以图画为依据)给予奖励;大点的孩子可以打分,以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题:《钢琴入门》 教学目标:
1、掌握钢琴入门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
2、通过学习钢琴入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 音乐概念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可感知的事物,来帮助学生 学习音乐知识,理解和感受音乐。
3、通过学习钢琴入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 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1、认识五线谱。
2、弹钢琴时的坐姿、手势。3、认识琴键
4、练习曲《玛丽的小羊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生掌握钢琴基本入门,五线普知识,弹琴的姿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我们的手都能做什么呢?
生:写字、画画、做手工„„
师总结:我们的手还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大家想不想学啊!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钢琴”:白色、黑色的就是“琴键”,它们是有规律的,谁能找出它的规律?对了,是七个,每一组白键都是七个一样多。
2、我们来听一听这七个键子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音? 学生唱出do re mi fa so la si。
3、他们在一起就能演奏出快乐的音乐,就象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快活的生活在一起一样。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小矮人的家在哪里呢?
4、出示五线谱
快速指出,下加一线,一线到五线。
5、弹钢琴的姿势
(1)坐姿:身体挺直坐好,坐椅子的1/3。
(2)手势:先把左手握成拳头,右手轻轻抱住,你会看到右手关节突出来,像小山一样。然后自然是把右手放在键盘上。
6、出示练习曲:《玛丽的小羊羔》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书法入门教学】推荐阅读:
入门教学10-24
复韵母入门教学07-22
《韩国语入门》教学大纲09-22
英语语音入门教程教学大纲10-29
书法点教学10-12
英语书法教学10-28
兴趣书法教学10-30
汉语入门07-11
俄语学习入门10-17
桥牌入门学习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