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精神师德演讲稿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平精神师德演讲稿(精选8篇)

三平精神师德演讲稿 篇1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英民人,是更要有点精神的!

三月三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三平精神”即平凡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的责任感。全面诠释了人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体现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为新时期的教师,作为英民人,践行“三平”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立身之本。教师是平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学校、家长、学生是生活的全部,每天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久而久之,有些人便磨灭了锐气,迷失了志向,放弃了追求,变得平凡而碌碌无为,“三平”精神提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要求我们在平凡之中树立伟大追求,以孩子们的发展,教育的振兴,国家的强大为己任,潜心钻研教学规律,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以平凡之躯铸就伟大事业。

教师的生活是平静的自身的工作环境、待遇没有大起大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耕耘于自己的三尺讲台,面对学生各种古怪的个性行为,冷静思考,平静应对,久而久之,也衍生出了几许冷漠,几许懒惰,几许散漫,工作不求创新,生活不求情趣,为人不求上进,对人对事心如止水,“三平”精神中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为教师的平静生活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平静是应有的品质,不受社会风气的浸染,独善其身,不攀比个人待遇,不计较个人得失。但平静之中更应心存满腔热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满腔挚爱。对生活的满怀热忱,在平静之中塑造英才,在平静中成就自我。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模式:一日三餐、上课下课、朝做幕归。坐着极其平常的事情,但事虽平常,责任重大,关乎社会发展,关乎国家富强,只有具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极强责任感,才能在平常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所以,一日三餐,不是一成不变,上课下课也不是简单重复,学习、进步、改革创新才是一名教师,一名英民人终生的责任。

三平精神师德演讲稿 篇2

一 教师要有“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永葆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 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 有无私奉献的远大志向。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 肩负着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教师职业的崇高就体现在平凡之中,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是教育工作的主色调。为了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 教师必须从小事着手、从细节做起。教育无小事, 教师每天都要备课、教课、批改作业、参加学生活动等。这些琐碎小事对学生来说是成长中的大事, 如果处理得稍有不慎, 就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 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 教师处理每件平凡小事, 都应有伟大的追求。一些教师在平凡中创造着伟大, 因平凡而伟大, 恰恰在于他们有远大的追求。只有每位平凡教师都有远大的追求, 才能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 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感情、时间和精力, 乃至毕生心血。“百年树人”的工作性质注定了教育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师的成就与学生的一生发展连在一起, 这更需要教师拥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拒绝浮躁的淡泊的伟大追求, 也需要教师默默奉献的品性和矢志不渝的坚守。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 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 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 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 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他们的工作平凡却不可或缺, 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要“捧得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如今, 在教师队伍中, 有些人忘却了教育的本真, 也有些人难耐教育的寂寞, 他们大都在繁华世界里不屑于教师工作的平凡与琐碎, 忽略了教师职业的伟大与神圣。教师承担着塑造民族未来的历史重任, 不能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 还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名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虽然会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会缺少一些令人羡慕的名誉地位, 但同时也在收获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幸福和感动。比如, 教师节接到学生们送来的鲜花、节假日里收到学生们问候的短信, 这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快乐。教师要学会感恩, 有了感恩意识, 才能在经历困惑、痛苦后仍无怨无悔, 才能甘于立足平凡岗位, 端正职业态度, 把平凡的人生与伟大的职业追求联系起来。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辉的事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经激励多少教师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而甘受清贫, 默默奋战在教育第一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让教师远离了喧嚣和浮华, 促使他们在淡泊名利中积极进取, 在清苦平静中乐观向上。让我们坚守住这份平凡, 怀抱终身从教之志,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二 教师要有“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伟大的追求必须用满腔热血去实现, 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要求教师要有平静的心态和平实的作风, 把内心勃发的工作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紧密结合起来, 满怀激情而又认真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力争创造出一流业绩来。

满腔热血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 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先决条件。教育事业作为一种“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事业, 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只有具备饱满的热情, 永远激情常在, 用激情感染学生, 才能培养学生追求上进的心境。“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要求教师保有平静心, 做到淡泊明志, 并不是要教师满于现状, 而是重在强调教师需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为事业倾情投入的精神境界, 在平静中酝酿蓬勃向上的激情, 在平静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追求, 即在宁静中致远。

年复一年的教学生涯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漫长而滞后的教育成效又容易消磨掉教师的职业满足感。要当好一名教师, 不仅要敬业更要乐业, 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敬业心而无乐业心, 敬业心很难持久,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样道理。唯有乐业者, 才能真正地敬业。“工作好辛苦!”这种抱怨, 谁都曾经有过。只有从工作中寻找到乐趣, 才会有激情和干劲, 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艰巨使命, 教师必须在平常中始终不渝地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

教育需要满腔热情的人, 需要将工作中的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 同时,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是良好师德的体现。教书是教师最本分的工作,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 教学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仅有高尚的情操和饱满的热情是不够的, 还必须精通业务, 肯于钻研。“学高为师”, 博学多才对一名教师来说很重要。没有广博的知识, 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 传为人之“道”。社会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知识容量在扩大。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 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钻研, 才能不断充实、提升和完善自己,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只能被社会淘汰。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有源头的活水。教师在学习、研究中提高, 在提高中给教学以养分。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 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享受教学相长的快乐, 还能获得科研上的进步, 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教师要有“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没有责任感的教育是苍白的, 没有极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是平庸的。“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要求教师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保证, 如果教师没有责任意识, 就难以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职责, 有了对国家、社会、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才能驱动自己有所作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质朴的话语, 诚挚的道理,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师的工作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 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教师切不可只教书, 不育人。而要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有慈母般的爱心。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师者的教育理念、精神境界、人格形象、治学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师德高尚,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学”, 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努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作出表率, 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 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 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之本。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教师必须用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高尚的人格, 渊博的知识, 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时下, 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 大学生群体是备受人们期盼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群体, 而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普遍缺乏和淡薄, 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 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直接的关联。高校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教不严, 师之惰”的责任, 要对大学生有责任心, 关心爱护他们, 在教会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应着重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处事, 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要善于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学生责任, 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责任, 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责任, 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树立学生责任。

教师的工作平凡、职业崇高、责任重大,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满腔的热情、极强烈的责任感, 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孜孜不倦地追求, 倾情做好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只有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三平”精神, 切实将“三平”精神的实质融入到自身的师德修养之中, 力做“三平”教师, 才能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

摘要:近来,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三平”精神成为河南媒体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特别是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共鸣。在当前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越来越高, 教育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教育任务更加艰巨的情况下, 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愈来愈大。“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的内涵不是“平凡”、“平静”和“平常”, 而是“伟大追求”、“满腔热血”和“极强烈责任感”。它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 也是对其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 而要使“三平精神”在广大高校教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急需将弘扬“三平精神”与高校师德建设相结合, 切实促进师德建设。

三平精神演讲稿 篇3

当你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的时候,也应该选择了“自重”这份品质。在我的理解下,自重有了新的含义。它与卢展工同志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一件平凡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有一颗平静的心;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一名平常的人。这是教师的精神品质所在。因为平凡一般人做不到,平静一般人做不到,平常一般人也做不到。

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篇4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领悟“三平”精神,践行“三平”精神,传播“三平”精神,正确处理好“平凡”与“伟大”、“平静”与“激情”、“平常”与“责任”的关系。

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为精神偶像,受人敬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样家喻户晓,受人追捧。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三平精神”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广大教师而言,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为实现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静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是伟大的。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教师应为平凡人,立不凡志,创非凡业。

作为一位平凡的教师,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社会呢?我们要以至真、至善、至美的职业操守,以至精、至纯、至湛的业务水平,以至亲、至情、至爱的宽广胸怀,奉献给我们的莘莘学子,奉献给我们崇高的高等教育事业,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凝聚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境界,彰显出 “三平”精神。

我们也很平凡,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是否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淡无奇的工作,何谈追求?我们也很平静,但平静之中是否饱含满腔热情呢?我们也很平常,一日三餐,诸事纷杂,但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平”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的楷模那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在“三平”教师楷模前,如何如同他们一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呢?我特制定出如下规划:

1、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努力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趋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平时多走出去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备课中能有所创新,写好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长性教师。

2、积极认真阅读教育类的杂志,不仅给予自己正确的引导,更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参照,同时也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积极参加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力争在论文评比中获奖。

3、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学习的平台,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

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 篇5

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工作是平凡的,事业却是伟大的,在崇尚物质的市场经济下,一名教师更应保持陶渊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无数平凡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有一颗平静的心;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一名平常的人。这是教师的精神品质所在。因为平凡一般人做不到,平静一般人做不到,平常一般人也做不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弘扬三平精神,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处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教师是辛勤工作的园丁,学校便是园丁工作的苗圃。关心学校,爱护学校,珍惜学校荣誉,便是教师的责任。做人,应该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作为教师,应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当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航灯;质朴的平凡中透现一种深刻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没有可以去追求什么效应,但要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传道、授业、解惑,要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自己所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地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你会觉得你要是从心底真正热爱自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会觉得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事业,你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苦难和挫折时,就多了战胜的勇气和希望,少了怯懦与畏缩,进而化消极为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努力去做生活的强者。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工作始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教研等线上围绕。时间长了,多少会有一些厌倦。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但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还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的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还自己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好孩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使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他们的爱,最集中地体现就是对他们负责任。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三平精神征文 篇6

——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

不因时代的潮流而褪色,不因生活的安乐而平淡,不因社会的发展而遗失,从1963年到2012年这段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岁月里,雷锋精神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整整50个冬夏春秋。

50年精神淬炼,50年历史传承,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呼唤,时代强音,推动着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去奉献。

干一行,爱一行,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那颗平凡却又褶褶闪光的螺丝钉,已经成为雷锋身上闪闪发亮的光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的精神,国人崇尚世人传承。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2010年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何尝不是对雷锋精神的继承、传播与发展?

何尝不是河南人质朴、大爱、奉献等精神风貌的完美展现? 又何尝不是河南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 加强品质修养,提高思想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早已经成为“三平精神”的精华所在和内在要求,成为河南人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学习雷锋见行动,践行三平精神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至强之音。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河南省的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如孙阳吉、王生英、孙晨,他们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在平凡岗位上 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

他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贴学生,关爱学生;

他们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彰显了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2010年也是感动人物迭出的一年,那一年,他,30岁,在最美丽的青春季节陨落,他,用生命的真谛诠释奉献的永恒,他,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换来桃李芬芳,他,最终倒在了讲台上,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他用 无声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教师风貌。难以忘记他在深夜巡查校园的瘦小背影,难以忘记他在三尺讲台上抑扬顿挫的雄浑声音,更难以忘记他在患白血病后乐观开朗的心态,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他教育我们人当立志,报效祖国,他就是我的一位普通的高中教师,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三平精神”,他,值得我一生去敬重,一生去学习。

如果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能做的就是:

三平精神的文化内涵 篇7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河洛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根脉,丰富的文化遗存、众多的历史名人以及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说明了河南曾经辉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原的繁荣与昌盛,文化铸就了河南人的精神与品格。“三平精神”就是河南人精神的最好概括。

一、“三平精神”体现了河南独特的地域文化性格。

文化虽然有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但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河南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与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徽文化、滇文化等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河南人的勤劳、朴实、善良、坚韧、豪爽、大气、刚勇,侠义闻名遐迩。河南地域文化性格的形成既有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承与积淀。河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在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性格中自成一格,特行独立。而“三平精神”中“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既是对河南人性格的高度概括,又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的洪战辉,带着有病的母亲打工上学的当代孝子张尚昀,不怕脏不怕累的垃圾清运公司职工朱和平,冒着生命危险胆大心细的排爆专家王百姓,在青岛三次冒险跳海救人的魏青刚,32年如一日伺候前妻的三位亲人的普通工人谢延信,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为抢救两名儿童献出自己37岁生命的温州务工人员李学生„„这些河南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很艰难,但他们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有道义、有胆量,他们做事没有想到回报,他们做人没有想到出名,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塑造了光辉的河南形象。

二、“三平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的个性思想的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西方文化是一种知性文化,它以认识论为前提,着重探求外部世界,而中国文化则是一种德性文化,它以伦理为核心,着重探求内部世界。中国文化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文化。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许多优秀的品格。1934年9月25日,鲁迅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有人散布“抗日前途悲观论”,写出了著名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文中指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其实,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四种人,和“三平精神”所指的四种河南人本质上是相同的。埋头苦干说明不事张扬,如愚公、大禹;拼命硬干说明不怕牺牲,如陈涉,岳飞;为民请命说明心系苍生,如杜甫、包拯;舍身求法说明不畏艰难,如玄奘、达摩。历史上这些河南人所体现的优秀品质,成为一种奔流不息的血脉,在今天的河南人身上延续依然光彩照人,洪战辉、谢延信、魏青刚、王百姓、李学生等人的事迹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的事迹,是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大仁、大爱、大义、大勇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比如在洪战辉身上体现了“不怨天,不尤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谢延信身体现了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张载所说的“以爱己之心爱人”的传统美德。在魏青刚向上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及“仁者必有勇”的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楷模,又是当今社会人们做人做事的榜样。

三、“三平精神”体现了辩证的人生哲学。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辩证地对待人生,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思想境界;它是一个人自信的源泉,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动力。对于一般人来说,生命的历程不过百年,都要面对平凡与伟大、贫穷与富贵、逆境与顺境、缺憾与完美、上与下、义与利、荣与辱、得与失、苦与乐等问题。能否正确的对待人生,关键是要有健康的心态。“三平精神”正是对于人生种种问题的辨证归纳。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追求、有文化的高等动物。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之可贵不在于他占有多少物质财富和拥有多大权力,而在于他的人格操守、精神追求。平凡、平静、平常,似乎只是人生的常态,但正是在这常态之中,如果有了伟大追求,有了理想照耀,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有了持之以恒的坚守,那么,他的人生一定会十分精彩。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平常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平凡中创造奇迹、在平静中充满激情,在平常中具有极强烈的责任感。实际上,所有辉煌的人生都来自一个又一个踏实的脚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平常心、做平常事,为平常人”,“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是一切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样,纯朴善良、义气热情、吃苦耐劳、讷言敏行、忍辱负重、埋头苦干、仗义执言、疾恶如仇、知难而上、认真负责也是取得人们信赖与尊敬的前提。平凡中蕴育着伟大,伟大来源于平凡,这就是朴素的人生辨证法。

四、“三平精神”体现了健康的社会价值导向。

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有人生三美德的说法,他认为,财富可称为经济价值,地位和名声可称为社会价值,合称世俗价值,公平和仁慈可称为伦理价值。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受价值观念的引导,同时,又受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价值导向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它就会引导人们在追求个人经济价值和世俗价值时,同时重视伦理价值,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地向前运行。如果社会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只是热衷财富、荣誉、权力、地位,而不重视公平、正义、仁爱、良知,那么,社会的运行就一定会出行问题。当今社会,经济成就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经济价值高于一切,伦理价值日愈退居不重要的地位;一些人在追求权力、荣誉、地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忘记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只问功利,不问是非,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从而丧失普通人的本性,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三平精神”的提出使人回归到平凡的人、正常的人、普通的人。它不追求外表的华丽、地位的显赫、财富的巨大,这些经济与世俗的成功。它追求的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普通中的不普通、平常中的不平常。这种朴素的社会价值导向是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社会良知、内心正义、道德操守。如果全社会都能以“三平精神”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认真践行,那么,整个社会公民的素质将会大大提高,社会风气将会大大好转。

五、“三平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它体现了一个时期整体的精神水平,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三平精神”不仅是河南人精神的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河南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凡伟业。就拿在外务工的河南人来说,他们有的是护工,有的是保安,有的是酒店员工,有的是建筑工人,有的是管理人员,有的是企业家„„虽然岗位不同,工作各异,但都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时代的角度看,“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三平”精神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倡导“三平”精神。今天的河南,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的梦想,走在中部发展的前列,必须要有一种精神作底气,作支撑。“三平精神”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中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为从发展水平上看,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与东部沿海省份有明显的差距,河南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寻找突破口。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实际上是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河南人自己寻找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而要使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变成现实,首先要有新的精神面貌。我们除了继承河南历史上优秀的精神传统,还要在各个方面有新的精神状态。比如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清正廉洁、尊重人才等都需要在铸造新的中原精神上有所体现。“三平精神”既是河南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延续,又是新时期河南人精神的再创造。“三平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必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巨大的现实作用。

李文祥所体现的“三平”精神的时代价值

平凡、平静、平常,同时又有着执著的追求、不变的忠诚、自觉而强烈的责任意识,李文祥身上集中体现了“三平”精神的本质内涵。正是这种品格的力量,让那么多的人们为之折服和感动。把李文祥身上所体现的“三平”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需要。为此,河南日报特组织李文祥与“三平”精神研究课题组,进行专题研讨,以张扬先进,倡导崇高,催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河南精神的最新概括,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精神动力。

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李文祥的先进事迹之所以能在广大人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心灵震撼,正是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平凡人的不平凡品格,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这种品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支撑,是当前社会背景下道德精神的强烈呼唤,更是激发我省干部群众建设中原经济区实干豪情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高尚品格 彰显“三平”精神的本质内涵

品格是人的品性、品行和个人风格的集合,是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美德的总和,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经历所决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表现。高尚的品格犹如灯塔,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李文祥就是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人,在他的高尚品格中,最为闪亮的是“坚守信念、淡泊名利、勇于担当、不尚虚浮、默默奉献”,它们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真髓,表达着河南人的精神特质,体现了“三平”精神的本质内涵。

坚守信念。李文祥的事迹感动着人们,许多人不解他为什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把伟大糅合于平凡,在平凡中延续着伟大。支撑李文祥的精神支柱,是他一心为民、为国奉献的信念,这是李文祥的精神脊梁,也是贯穿他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主线。从李文祥走进革命队伍那一刻,他就把自己交给了革命事业,交给了人民。这种信念让他终身坚守,虔诚执著。李文祥对信念的“诚”到了可以“为人民而死”的程度,诚于中而形于外,因此,李文祥感人事迹的点点滴滴,不是秀出来的,是人生信念的自然流露。正基于此,当他把英雄的光环隐藏于朴实生活的时候,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委屈或不快,而是乐在其中的自觉自愿。

淡泊名利。李文祥是获得巨大荣誉的功臣。他珍重自己的荣誉,却不依仗自己的英雄之名,在常人的眼中,勋章和荣誉往往是博得名利的资本,是要待遇、提条件的砝码。而李文祥却以平和宁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功绩,居功不傲,淡泊名利,他把功劳和勋章尘封于一个简陋的布包,开始了新的奉献,面对国家要给予的名利和特殊待遇,他一次次拒绝,有意“潜伏”或主动“漏网”。李文祥质朴地说:“没待遇,我不要待遇;回来就为的当农民啊,回来就回来啊。”恰恰正是这种质朴闪耀着让人敬仰的崇高。

勇于担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李文祥身上始终呈现的十分突出。战争年代,他英勇奋战,把解放中国的责任扛在肩上;和平时期,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家乡务农,把建设新国家视为己任。他觉得,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党的号召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摩顶放踵地牺牲、毫无保留地奉献。李文祥把伟大的信念付诸平凡的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他是国家功臣,战斗英雄,生产队长,孝顺的儿子,尽责的丈夫和严慈的父亲,每一种责任都义无反顾地扛起,艰难困苦面前没有半点犹豫和推脱。在所有的角色中体现出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不避责任,勇于担当。

不尚虚浮。不尚虚浮、不怕吃苦、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李文祥可贵品格的又一体现。他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说话实实在在。他的一生,不求虚华的生活,不做面上的假事,不说漂亮的套话。战场上,他真刀实枪地英勇杀敌;到地方,搞经济建设他干在第一线;回故乡,他凭着“我就不信,改变贫穷比打仗攻山头还难”的劲头,扑下身子又开始苦干……李文祥如同河南大地的泥土,厚实、淳朴、坚韧。

默默奉献。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人们普遍认可为国为民的奉献,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奉献则有不同态度。一些人把贡献与待遇放在一起考量,功勋与名利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二者相对平衡才是“值得”的;一些人干一点点工作,便大肆张扬,邀功索赏,做的没有夸的多,奉献没有索取多;一些人甚至只知索取,不愿奉献,见利益就上,见责任就躲。而李文祥却是默默奉献,不事张扬,不图索取。心底无私天地宽,李文祥之所以始终能以奉献为快乐,就在于他看重的是国家大利而不是一己私利,在于他荣誉后面的平实和静默。

二、平凡而伟大 体现“三平”精神的核心特质

平凡、平静、平常,同时又有着执著地追求、不变的激情、自觉而强烈的责任,这正是李文祥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之处。李文祥给我们树立了平凡与伟大完美统一的标杆,他的高尚品格既是社会群体的象征,又有鲜活的个体特色,表征着“三平”精神的核心特质。

在平凡中见证伟大追求。“三平”精神倡导“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体现了广大河南人身居平凡,却始终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始终坚持对理想目标的不懈追求;“三平”精神倡导的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普通中的不普通、平常中的不平常,其社会价值导向是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社会良知、内心正义、道德操守。李文祥的高尚品格正体现了“三平”精神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

在平凡中传承河南精神。从根本上说,李文祥的精神实质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它们都体现了在理想信念的引导下,凭借人的坚强意志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李文祥的身上,我们能发现愚公移山所展现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能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能看到赤胆忠诚、心系群众、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的焦裕禄的影子。

在平凡中展现河南人风采。李文祥的“平凡而伟大”使他成为“平民英雄”。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河南人的鲜明特征,是河南“平民英雄”群像的优秀代表。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和造就了河南人勤劳、朴实、善良、坚韧、大气、刚勇、侠义的品性。正是当今社会那些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塑造了河南人的光辉形象。“普普通通、踏踏实实”是河南人的本分,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浮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畏艰难、侠肝义胆”是河南人的风骨,危难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包容宽厚、忍辱负重”是河南人的境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识大体,顾大局,不推诿、不埋怨、不气馁,经受得住委屈,承受得住压力;“自尊自强,能拼会赢”是河南人的风采,敢闯敢创,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勇于胜利。李文祥正体现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河南人八种形象的新概括。

三、人格崇美 铸就“三平”精神的时代辉煌

“三平”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河南精神的最新概括,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精神动力。李文祥用崇美人格来表现的榜样力量,体现了“三平”精神的时代辉煌和实践价值,是当代河南精神的写照。多一些李文祥,多一些高风亮节和牺牲精神,中原经济区建设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三平”精神的道德人格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三平”精神包含着人们对道德理想、责任意识、价值追求、职业精神等方面的人格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又独具中原文化的地域特色;既有先进性的要求,又有广泛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道德人格的生动反映。李文祥用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坚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追求完美人格的道德标杆。

弘扬“三平”精神的臻真人格有利于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三平”精神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而且体现为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三平”精神突出的是求真务实,倡导的是持之以恒,它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是对当代河南人精神风貌的升华总结,是新时期河南精神的集中体现。这里,李文祥用他脚踏实地的行动,向我们昭示了一个可触可感的典范。

弘扬“三平”精神的坚韧人格有利于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既是美好的发展前景,更是艰苦的奋斗历程。只有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始终保持敢想敢干的昂扬锐气,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才能化憧憬为行动、变理想为现实,不断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里,李文祥用他坚韧而执著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板。

四、秉承高尚 催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内在动力

宏大事业需要精神力量的助推与支撑。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事关中原人民福祉的宏大事业,推进落实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李文祥那种坚守信念、淡泊名利、勇于担当、不尚虚浮、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为内在的支撑和动力。李文祥崇高品格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思想动力,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精神支点。

提升精神境界。平凡中的崇高需要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脱俗的境界。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心态浮躁、人们急功近利,李文祥的高尚品格恰如一股涤荡灵魂的清泉,淳化着社会心灵、提升着思想境界。当前,我省正处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就要大力挖掘、宣传李文祥式的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学英雄比英雄的浓厚氛围,凝聚高尚的人格力量。

修养平和心态。社会和谐,需要整个社会道德精神的培育,需要每一个公民道德自觉的养成,需要平和的心态和健康向上的心境:奉献社会,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不图索取,李文祥优秀品格的弘扬,有助于倡导和激励全社会优秀品格的培育和养成,推动全社会良好心态的形成。中原经济区建设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事业,快节奏、大规模的建设过程容易滋生急躁、虚浮和盲目攀比心态,在这种背景下学习李文祥,就要像他那样以平常、平静之心看待自己的付出和业绩,在实际工作中比贡献、比节约,不要比权力、比利益、比补偿……

引导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科学世界观的引导,健康人生观的引领。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全社会的道德感,荣誉感。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良好的道德品格在全社会大力唱响,楔入公民心灵,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让人们在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面前自觉感到羞耻、愧疚和惭愧。把当代中国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上更加洪亮的唱响,培育全社会扬善抑恶的自觉意识,引导社会重品行、比贡献。

孟津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力践行孟津品格

7月29日,中共孟津县委、孟津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在全县大力践行‚孟津品格‛的决定》,指出新时期的‚孟津品格‛是崇文厚德、务实进取、开放开明、创业创新,号召全县人民在‚孟津品格‛的感召和鼓舞下,奋发图强,奋勇争先,为实现‚福民强县‛和‚加快孟津崛起,争进经济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三平精神‛、‚洛阳精神‛,凝聚实现‚福民强县‛和‚加快孟津崛起,争进经济强县‛目标的精气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大力践行‚孟津品格‛。

‚崇文厚德‛是‚孟津品格‛的重要特质。作为古都洛阳北部门户,孟津有5000多年文明史。出自孟津的河图和八卦,以及由此而来的《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融入中华文化血脉,成为民族精神的精髓。崇文厚德是孟津人民的光荣传统,是孟津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魅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崇文厚德,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赢得孟津发展的和谐环境。

‚务实进取‛是‚孟津品格‛的牢固基础。一代又一代孟津人民靠着踏实勤勉创造了辉煌历史、凭着不懈进取铸就了孟津美名。‚务实进取‛体现了孟津人民的志向和追求,可以使我们清醒认识自身环境条件,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谱写孟津崛起新篇章。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务实进取,才能肩负起福民强县的历史使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洛阳发展中有更大担当。

‚开放开明‛是‚孟津品格‛的突出特点。孟津有59公里河岸线,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和黄河上最古老的渡口。周武王在孟津会盟八百诸侯,兴兵伐纣,完成了统一大业。改革开放后,孟津人民舍小家顾大局,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会战小浪底,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开放开明是孟津的优良传统,是孟津在漫长岁月里铸就的恢宏气度。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开放开明,才能以宽广的胸襟挺立时代潮头,在前进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创业创新‛是‚孟津品格‛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孟津人民举全县之力修建黄河大渠,将盐渍碱浸的黄河滩区建设成为林茂粮丰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孟津能工巧匠率先兴工办厂,开辟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天地。创业创新,使孟津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走上了崛起之路。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创业创新,才能实现孟津崛起的宏伟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向前。

‚孟津品格‛是‚三平精神‛和‚洛阳精神‛在我县的具体化,体现了孟津人民精神风貌的历史传承,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凝聚了全县人民智慧,是全县人民的精神动力,是‚奋战‘十二五’、再造新孟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践行‚孟津品格‛,对于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凝聚全县发展合力,加快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县、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目的地、洛阳市特色鲜明的卫星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决定指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大力践行‚孟津品格‛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三平精神‛和‚洛阳精神‛结合起来,多形式、广角度、深层次开展‚孟津品格‛宣传教育,使‚孟津品格‛家喻户晓。要强化知行合一,使践行‚孟津品格‛活动成为提升城乡居民素质、更新观念、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增添动力的过程,以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建设孟津美好家园。要凝聚发展力量,通过践行‚孟津品格‛,激发全县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把精神动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福民强县的伟大实践,努力使孟津经济更富强,生活更富裕,精神更富足,社会更和谐。

学习雷锋精神,争做“三平”教师 篇8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是平常之人,我们是平凡之人,我们的工作在平静之中进行着延展,但我们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工作,我们培育的是新时代的希望,我们收获了桃李满天下,收获了学生对老师深厚的爱,谁说我们不富有呢?谁说我们干的不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呢?

我们要把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完成,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个人责无旁贷,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做好,更要在与时俱进中做好,在求真务实中做好,在“三平”之中做好,我们这不是在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吗?我们所做的一切正是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

1、教师要在与时俱进中做好本职工作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我们老师所固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代,永远不掉队,给我们的学生注入鲜活的知识,我们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在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要把握课程改革的脉搏,每一位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身课改的全面实施,为使课改能顺利全面地开展,我们每一个人毫无条件地尽己所能。同时,我们教师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不断钻研的观念,“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而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又太少太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在智慧老人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个孩子,到老我们都有学不完的知识。人们以前的观念是“不进则退”,如今我们不能再囿于这样观念了,而现在我们要意识到“慢进则退”,不进则完全被社会淘汰了,这将是一件最可悲的事情。

试想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有谁愿意自甘堕落呢?在我们的教师队伍里坚决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现如今迫切需要做的是认真学习教材,学习先进的科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进而向学生毫无保留地传授我们倾尽一生所学的知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栋梁,但是,我们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我们教学的核心任务,所以,我们更要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真正需求,我们要用心去浇灌未来的花朵,为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在求真务实中做好本职工作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求真务实,不走形式,不发牢骚,不偷工减料,俯下身,弯下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平等沟通,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我们老师教书育人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人民群众,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有厚重的责任感,同时,时代要求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责任感极强的老师,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会更好地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教师艰辛地付出,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呕心沥血。走上了三尺讲台,我们选择了与青灯为伴,我们选择了当孩子王,我们注定不能成为百万富翁,没有显赫的地位,更没有实用的权力,但是我们必须弘扬雷锋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因为我们干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因学生而存在,也因学生而崇高。我们每天接触学生,面对学生,应该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性格障碍或是遭遇过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亲人,因为这种爱的影响,有可能从此改变一个学生的整个人生。

身为人师,我们就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投入满腔的热情,踏踏实实教书,认认真真育人,用爱播撒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求学的路上一个也能少,让我们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去培养人才,使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现。

三、教师要在“三平”之中做好本职工作

“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德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准确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内涵,把“三平”精神深入到我们的内心,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把“三平”精神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省委书记卢展工所提出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就是对我们教师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一件平凡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有一颗平静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做一个平常的人,这是教师的精神品质所在,这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光彩呈现,我们所学习和践行雷锋“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就是在“三平”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一次想起雷锋,我就想起这一段话,想起我们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扪心自问:你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吗?你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吗?你对得起祖国人民的期望吗?教师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我们的工作是在平凡中彰显伟大,这是人人皆知的,魏书生老师正是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平凡、平静、平常,这三种品质,不是要我们一平到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厚积薄发,做不平凡的人,做不平静的人,做不平常的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要毫无条件地热爱它,甘为人梯,把我们的爱充分挥洒给每一个孩子,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就是一名好老师的人生写照。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骄傲;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自豪!我会坚持知行统一,付诸实际行动,把雷锋精神、“三平”精神融入平时工作,融入日常生活。每当我迎着朝霞踏上那三尺讲台,每当看着下面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每当披着晚霞作别那壮丽的教学楼,我的心中暖流翻滚,我把教室当作我的天地,把讲台当作我的舞台,即便台下没有掌声,我也会在属于我的台子上充满激情地演绎我的绚丽人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一直铭记于心的警言,从教以来,我身体力行,从不懈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因为,现在的我更加明白:平凡的工作,需要伟大的追求来定航;平静的生活,需要用满腔的热血去沸腾;平常的日子,需要用极强的责任感去改写,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血,我们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路途上才会激情四射,精力充沛,才会不断地跨越。

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教研室赵永刚

上一篇:幼儿园礼仪全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