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关系的论文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母女关系的论文(通用10篇)

母女关系的论文 篇1

《大披巾》1980 年刊登在《纽约人》杂志上, 曾获得欧 •亨利短篇小说奖。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一个发生在集中营的故事。波兰籍犹太人罗莎在集中营里被纳粹士兵强奸, 生下了女儿玛格达, 她把婴儿藏在一条围巾里。罗莎的侄女斯特拉一直嫉妒玛格达可以躺在相对温暖的披巾里。一天, 母女二人被纳粹士兵驱赶着往前走, 斯特拉因为太冷, 一把抢过披巾裹在自己身上, 使得玛格达暴露。那一刹那, 罗莎本能地想要冲上前去抱起自己的孩子, 但是, 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母亲的冲动, 她跑到另一边, 抓起披巾, 归队。于是, 罗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被士兵提起来, 扔向营地的电网……这篇小说的场景是集中营, 主要人物有三个, 罗莎、玛格达、斯黛拉。虽然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但是通过作者的描述, 使得全文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中, 读罢难以言喻的悲伤涌上心头。

辛西娅 • 奥齐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犹太小说家之一, 一生笔耕不辍, 出版六部长篇小说, 七部短篇小说集, 五部散文集, 亦有诗歌、戏剧和译作发表, 获得欧 • 亨利短篇小说奖等多项美国文学大奖。她所创作的这篇短篇小说《大披巾》, 由于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 被误认为是纪实创作。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水平。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从文学伦理、犹太性、创伤等角度分析过小说《大披巾》。本文试从母女关系角度分析这篇小说, 希望从这一角度解读罗莎这一文学形象。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之一, 由此牵引出来的亲情和爱情令人渴望并向往拥有。母女关系也是这种情感的一部分, 而《大披巾》所描述的母女关系却是冷漠、畸形的。

作者一开篇就描述了三个主人公畸形的外表。十五个月大的女婴玛格达看似一个窝中的松鼠, 她骨瘦如柴, “填满空气的肚子横挺着……棒子似的手臂”;十四岁的姐姐斯特拉“膝盖如棍棒上的瘤, 肘腕如雏鸡的骨”, “像个年青的食人兽”;母亲罗莎因为身体虚弱缺乏乳汁, 乳房成了“无用的管道裂缝, 死火山, 瞎了的眼, 冰冷的洞”, 是“走动的摇篮”。 (陶洁, 1994) [1]。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 如何能够满足婴儿的最基本的需求?这些人物形象怪异, 均带有“非人”特征。无语言交流, 无思维意识, 无鲜明个性, 一个个状如行尸走肉 ( 杨道云、靳亦诗, 2013) 。

除了外形上, 三个主人公在心理上也是畸形的。作为玛格达的母亲, 罗莎没有因为孕育生命而感到幸福, 反而把玛格达当成自己的累赘。而她自己虽然知道“玛格达很快会死的”, 却没有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她。甚至当玛格达被看守的士兵发现, 扔到电网上时, 罗莎竟有“一股狂喜涌上两只手掌”。而十四岁的斯特拉, 瘦骨嶙峋, 因为饥饿, 她竟然想吃掉玛格达。因为寒冷, 她一直嫉妒妹妹玛格达可以躺在温暖的披巾里。也是因为受不了寒冷, 才将披巾一把夺过来, 直接导致玛格达暴露。

大披巾这一意象反映出母女关系的畸形。起初, 大披巾对于罗莎来说是装饰品、是御寒的物品, 而自从玛格达出生后, 成为孩子的遮盖物和摇篮。大披巾对于玛格达来说, 代表着安全与保护。纵然蜷缩着并不舒服, 但是披巾外面就是死亡, 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正常的情况下, 母亲不会选择用披巾来包裹婴儿, 婴儿因为不舒适一定会啼哭。而玛格达是一个哑巴, 她不能用哭声——婴儿唯一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所以她只能听天由命。这也注定了她之后的悲剧命运。

玛格达的悲剧也反映出母女关系的畸形。作为母亲, 应该竭尽全力地保护孩子, 这是母亲的天性。当玛格达被扔到电网上, 由于痛苦发出类似“妈啊……”的叫声, 罗莎并没有前去认领她。这是对她们母女关系的极大讽刺。本是哑巴的婴儿, 因为痛苦向母亲声嘶力竭地求救, 却换不回母亲应有的回应。在集中营里, 活着战胜了一切, 认领玛格达意味着死亡。她只能迅速地捡起掉在地上本应该裹着玛格达的披巾, 使劲地往嘴里塞, “直到她咽下了狼的尖叫”。罗莎虽然极度痛苦, 可是在极度的恐惧下面, 母爱变成了折磨, 这种折磨一直跟随了罗莎的一生。

罗莎、玛格达、斯特拉的悲剧是犹太民族的悲剧, 也是全人类的悲剧。德国纳粹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不仅给犹太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也遭到全人类的强烈谴责。古今往来, 为人们所歌颂的都是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宁愿牺牲自己去救孩子的伟大母亲。“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都是对母爱的赞歌。作为母亲的罗莎, 对女儿玛格达的爱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残酷的现实逼得她无法像其他母亲一样爱护玛格达。而斯特拉自身都难以保证有食物可以吃, 更加不会怜悯自己的妹妹。因此缺乏正常的母爱和姐妹之间的关爱, 玛格达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参考文献

[1]Ozick, Cynthia.The Shawl.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 1990。

[2]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3]陶洁:“《大披巾》”, 《外国文学》 (1994) :55-57。

浅析《长恨歌》中的母女关系 篇2

【关键词】长恨歌 母女 女性独立意识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间,历史几经变迁,人类文明已经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但《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虽接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却没能抗拒传统观念的惯性,心甘情愿的被男人包养,从此开始悲剧的一生。在她一生的感情中,相比于男女之爱和姐妹之情,母女关系仅占了很少的笔墨。但从作者对于母女关系的描写,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那个社会中母女关系的看法,也可以窥见作者对于女性解放和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担忧。

一、淡漠的母女关系

《长恨歌》中涉及多对三对母女关系,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是王琦瑶与自己的母亲,以及与女儿薇薇。她们的母女关系,既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母慈女孝,又不是现代社会中青春期的女儿对于思想保守落后的母亲的排斥。这两种关系都基于密切的接触以及深厚的情感,但《长恨歌》中的母女关系是冷漠的,自私的,甚至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的。

少女时期的王琦瑶是母亲的附属品,她“和母亲套裁衣料,陪伴走亲访友,听母亲们喟叹男人的秉性”,这些看似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她们形影不离,却没有一样不是母亲可以自己做的,没有一样不是可以随便找个人合作的。王琦瑶与李主任相识之后,“家里人待王琦瑶都是几分小心的,想问又不好问”,“想问”不是出于对女儿终身大事的关心,而是“李主任的车牌号在上海滩都是有名的”,“不好问”也不是考虑到女儿是不是会羞于开口,而是“虽没出阁,已是半个客了”。书中唯一略施笔墨具体描写王琦瑶与王母的关系是在王琦瑶分娩之后,“她母亲已炖了鸡汤和红枣桂圆汤,什么话也没有地端给她喝,也不看那孩子一眼”,“一个人站在灰蒙蒙的窗前,静静地抹着眼泪”,“说道生王琦瑶的艰辛,不觉触动心事,又红了眼圈”。读到此处,或许可以读出一丝来自母亲的关爱和担忧,但好景不长,紧接着又因为康明逊的到来而土崩瓦解,王琦瑶认为自己“总是靠自己,这一次连累你老人家伺候我坐月子”,她母亲就转身走了。

从对王琦瑶母女关系的这三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关系仅限于生养,而且不是含辛茹苦的那一种,似乎只限于女性的义务上。更没有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体恤。或许正是这种淡漠的家庭关系的可有可无的维系,促使王琦瑶早早走出家门,投入自己的家庭生活,从爱情中寻求慰藉,开始悲剧的一生。

《长恨歌》中对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的描写用了很多笔墨,包括她的成长背景,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王琦瑶的母亲属于传统观念的时代,薇薇属于新时代,王琦瑶夹在两个时代的过渡时期,将这种淡漠的母女关系也传递了下来,而且还多了些女性之间的冲突矛盾和勾心斗角。一开始是在外貌上,王琦瑶的好看,薇薇的年轻,各有优劣。薇薇故意撕坏母亲的衣服,王琦瑶因为发型上输于女儿耿耿于怀。王琦瑶也看不惯薇薇时代的粗鲁,她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温婉柔顺。薇薇谈恋爱的时候,王琦瑶以母亲的身份站出来和张永红谈话,以帮助女儿解决后顾之忧。此处有母爱的成分,但更多的则是女性自我维护的立场。毕竟薇薇是她的女儿,而张永红是个外人,此时的薇薇不仅仅是自己,她也部分代表着王琦瑶的利益和价值。薇薇结婚之前,王琦瑶帮她准备了很多嫁妆,可是,“谁能知道这里的心意啊”,她“热一阵,冷一阵的”,“热”是因自己没能出嫁,借着女儿的机会圆自己的梦,“冷”是这终究是给她人做嫁衣裳啊。到最后薇薇追随丈夫出国的时候,王琦瑶也没舍得给她一块金条,因为她无人可依,还要靠这些度过余生。

如果说王琦瑶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她和女儿的关系应该是自己一手建立的,这种冷漠甚至互相算计的关系的形成,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动荡社会和阴郁生活环境造成的亲情关系的扭曲变态,还有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二、女性独立自主意识

从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角度来看,这种家庭关系的淡漠也是女性对于自我概念认识的一种体现。女性从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中转换,对自我价值和独立自主产生了认识,并付之于实践。对于这个社会中的女性来讲,她们不愿再为儿女呕心沥血,奉献自己所有的青春和热情,而是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这无疑是对男权社会价值理念的一种背离和挑战。出于家庭观念,她们哺育子女,却投入很少的热情,任其发展,只要不丢自己的面子,所谓的“开明”。这也正是为什么王琦瑶的母亲对于她做李主任的情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却认为她与康明逊的行为是“自作自贱”,她在乎的不是女儿是否幸福,更多的是自己从中可以得到什么。

母女之间的亲情故事:补水面膜 篇3

清晨,看着梳妆台上大大小小的瓶子,我真发愁了,往往是旧的还没用完,新的已排队等候了。有需要时买的,有化妆品店里物品打折时抢购的,还有美容店为拉拢顾客赠送的,小小的梳妆台经常“琳琅满目”。

突然我的目光锁定了那盒补水面膜,这是去年“十一”抢购的,买一送一,共一百六十元。已经开了一瓶,至今还没用完,看看保质期,真有点着急。今春少雨,空气格外干燥,本来易过敏的皮肤又开始起皮,美容师推荐用海藻面膜补水,就买了,花二百多元。又听说用水、乳加精华天天做水疗,效果更佳,就又买了精华在家做。这样,那两瓶补水面膜就排不上用场了。赶快处理吧。可是送给谁呢?现在年轻女士谁没有成套的化妆品呢?这样普通的面膜,恐怕送出去也不受欢迎。

我突然想到了妈妈。妈妈已经八十岁了,还从未用过面膜。

我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帮妈妈捡楝树豆。春天,树上刚发出羽状嫩芽,妈妈就盼着开花了。四五月份,当翠绿的丛中点缀着一簇簇白花紫花时,沉浸在芬芳中的妈妈又盼望着树上结小豆豆了。等到豆豆一天天饱满,由青变黄,妈妈的笑意就开成了一朵灿烂的花。风一吹,指头大小的球形的豆子噼噼啪啪落下来,妈妈就带领我们捡豆子了。挑选粒大肉质丰厚的金黄豆子,装进事先准备的玻璃瓶里,再添上水,就等豆子长个了。妈妈天天都要看看那瓶豆子,把它放在窗台上最显眼的地方,看着豆子一天天膨胀,妈妈的嘴角总溢着甜蜜的微笑。冬天,刺骨的寒风把妈妈操劳的双手吹得干裂时,妈妈就用这泡好的豆子搓手,这样皮肤就又滋润起来,只是那刺鼻的气味总使我们小孩子捂着鼻子跑开好远,妈妈在那里笑得合不拢嘴。

从来不记得妈妈为自己买化妆品,但是我们姊妹几个的学费生活费,妈妈毫不吝啬。工作后,我开始给妈妈买宝宝霜,因为妈妈说宝宝霜物美价廉,她最喜欢。于是一元一袋的宝宝霜成了妈妈唯一的化妆品。

后来,我也尝试着买些类似宝宝霜的东西,例如大宝,一般买一二十元的,给妈妈汇报说是和宝宝霜差不多的,这样妈妈才肯用。

“妈,这半瓶补水面膜你用吧,我还有一瓶。”我试探着把开过口的一瓶摆在妈妈面前。如我所料,妈妈立即拒绝;“我这么大年纪了,不用这些,去年你买的大宝还有好多呢。”

我知道妈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还是不甘心:“你就试试嘛,这和大宝不一样,是补水的,一会儿就洗掉。”在我的一再劝说下,妈妈同意试试。只见她用手指沾了一点,往脸上一抹,竟把整个脸擦了一遍。我大笑:“妈,太少了,这东西要在脸上涂抹硬币那样厚一层才有效。”怪不得妈妈连一瓶大宝也能用一年多。

于是我让妈妈躺下来,我给她涂抹。妈妈竟然很听话,躺下来摘了老花镜,闭上眼等候,乖得像我小时候

这时我才仔细地端详这张脸,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啊?像一张老树皮,黯淡、粗糙、干黄,肌肉松弛,腮上布满了大块小块的黑斑。天哪,这是妈妈的脸吗?!

我只记得那张脸。我外出上学时,妈妈送我上车,在秋风中妈妈的脸有些黄,长期操劳使她的眼睛黯淡但是充满期待和牵挂,眼角有些鱼尾纹。就是这张脸嵌在我的梦里,温暖我远方的孤寂。

我只记得那张脸。暑假我和姐姐搬个小凳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妈妈脸上洒下斑驳的影子,风一吹就在妈妈脸上荡漾,像是一幅画。妈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习题,那目光严肃,充满智慧,充满鼓励。正是那目光激励我一生奋斗不止。

我只记得那张脸。小时候,妈妈从县城开会回来,我总是窜上去抢过鼓鼓的背包,那里面一定有我爱吃的零食。妈妈微笑着责怪:“贪吃!”一把把我搂在怀里,我顺势亲妈妈一口就跑开了。我记得妈妈的脸好光滑。回头看时,妈妈很亮的眸子闪着幸福的光芒,细白的面颊真漂亮!

……

我的心一阵酸楚,是谁把妈妈美丽的容颜偷走了?如今,年过八旬的妈妈头发几乎全白了,眼睑下垂遮了半个眼睛,深深的皱纹像用刀刻上的,已经老态龙钟了。不过还好,作为她最小的女儿,妈妈已经陪伴我四十年了。有妈妈在就有人见证我们的童年,见证我们的成长,有妈妈在,我们才不至于在外受伤受累时无家可归。突然觉得有家可回,真幸福!

我在妈妈干瘦的脸颊上细心的涂抹着,好久没和妈妈这样亲近了。

妈妈告诉我,上周我让她每天用按摩器按摩脚,她做到了,觉得脚掌柔软了,走路不那么疼了。还有让她每天用药酒搓腿她也照做了,腿的肿也消点了。我才突然想起我说过要抽空为妈妈搓腿的,结果给忘了。妈妈现在很听我的话,正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突然意识到妈妈现在很需要我 。

时间到了,我让妈妈洗掉面膜。我故意问道:“摸摸脸,看光滑些不?”“嗯,是光些!”妈妈不好意思地回答,好像在为刚才的固执难为情。我交代妈妈每天用一次,最近天干。妈妈没有推辞,反而脸上写满幸福和快乐。好久没看到妈妈这样开心了。

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个小举动,竟然能给妈妈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和满足。

两地书 母女情 篇4

捷儿给妈妈:

曾经在《杂文选刊》上看到一句话:把别人当做自己。意思是要人们学会换位思考,增进理解。可是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经历,特别是身处两地的人,陷在不同的环境里,同一时刻的心情就像两个忽左忽右的小圆圈,难有交集。于是从电话那边远远传来的一句无心之言也可以成为一场大战的导火索,只因为,你看不见我的表情。

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有你被琐事缠身的烦躁,也有我一时什么都不愿理会的满身疲惫。应该对我有信心,你想我时我一定也在想你。想念不是那么容易忽视的,否则就不会有同学的夜夜低泣了。并非不想,只是我到另一个层次去了:教室、走廊、操场„„熟悉的影子无处不在,仿佛你随时会推门进来;坐在教室里也还以为再过一会儿就可以回家吃饭„„隐约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在那个暖暖的小镇了。仿佛我从未离开。

你总是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学习搞好呢?我知道,我的很差的成绩让你担心了,你更担心的是我丢三落四的习惯,害怕我什么时候就把前途也丢掉。你说我不是记忆力不好,只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其实你已经知道了吧,我没有生活激情,是因为没有生活目标,对什么都没兴趣。我从前不是这样,儿时的我对生命充满感激、充满敬畏,1

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幻想,总想着长大要出去看看世界。可年幼的我提前看到了,于是我后悔了。不幸的是我的幻想太美好了,不幸的是我的信仰太崇高了:我以为生命是高尚的,人们因为善良而牺牲永远意义重大。可世界向我展示了它滴血的伤口:良知永远只是闪现而不长存,黑暗长久地把光明压制在角落。灿烂的人类文明慢慢沉默,再耀眼的英雄也终于被遗忘„„我的信仰轰然倒塌了,并且没有重塑的可能,因为我发现这些不幸来得那么自然,因为我发现了人类本就无比肮脏。从那一天起,我的天空失去了颜色,因为我有最初的善良和单纯。我也曾希望自己像身边的人们一样什么都不想,按照已有的模式没有幻想地活下去,于是我成了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可是我的心太累了,可是活着怎么可以没有信仰?为了责任,为了我始终无法释怀的对人们笑容的喜爱,我希望得到力量,所以我信仰了黑暗。

请不必担心,我开始往心里装东西了,我开始要大步地走我的路了,请原谅我不能让你看到我时时回头望你,请原谅我的年轻而失控。所以我对你的希望,只是千万别怀疑我。

妈妈给捷儿:

印象:

一、语言很精练,很感性,是我喜欢的文风。

二、最大的问题:没有章法。而没有章法的原因是思路不清晰。具体说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读,没有抓住要点。

要点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妈妈一直以来对你的看法和担忧:①生活态度的消极颓废。表现在对生活没有热情,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在集体中没有表现的欲望,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人打交道不会自我保护,总是听之任之,甚至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上木讷的表情,拖沓的脚步,迟缓的动作,沙哑低沉的语气„„哪里有一点花季少女的影子?②观察和思考能力的缺失。也许就是因为消极颓废的态度造成了你的“耳不聪,目不明”,导致你大脑中的信息量太少太少,什么都是“不知道。还没有听说„„”③与生俱来的 “缺肝少肺、丢三落四”的粗糙性格——不长记性,经常丢东西;做事有头无尾,“有前手没有后手”;缺乏计划和总结,做事经常犯相同的错误,学习上各科成绩“此起彼伏”„„

其二,多年来试图改造你的良苦用心。两岁时一连给你买3个皮球,你就一连丢了3个皮球——原谅,教导,再原谅,再教导;为了治你的多动,“画地为牢”让你站;为了治你的动作迟缓,大清早带着你在院子里跑步,“一、二、一”地操练;为了锻炼你的“独立”,叫你独自上幼儿园,却躲在后面悄悄跟踪;为了培养你对读书的兴趣,两岁起开始带你上图书馆;为了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带你走进大自然,去认识各种自然物,说、记它们的名称:狗尾草、鸡冠花,蚱蜢、猴

子,鹅卵石、方解石„„为了培养你发奋进取的动力,带你去看“城市的伤疤”,观察贫民的生活状态培养你的爱心,叫你拿钱去捐给残疾人、乞丐;为了培养你的表现欲,动员甚至压迫你去参加演讲比赛;为了培养你对生活的热爱,拉着你四处去照相,为了培养你的优雅气质,压你去练瑜伽;为了开阔你的视野,帮助你培养你的人脉,叫你参团去北京旅游„„

同时,这份《杂记》也让你看到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并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在家里家外的生活中的痛苦与挣扎,试图唤起你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2、写,没有正确的方向。所谓“读后感”,就是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想。你这篇读后感侧重于“沟通与理解”,这并非针对《杂记》中关于“你”的那一部分内容的有力的回应,因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也就不是我最想看到的,所以只能作为本文的次要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定位于你对自身生活状态、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的反思,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捷儿,妈妈多次听到你抱怨生活没意思,还说你有预感:你一定会在妈妈之前死去。妈妈内心的恐惧无以言表。捷儿,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转型时期,许多方面制度还不健全,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阴暗面。也许你是在生活中听多了“愤青”们的言论,也许是你从网络上看到一些言过其实的文字,便误以为整个社会黑暗腐朽,国家制度不公,政府腐败丛生,民众信仰缺失,拜金主义盛行,低俗文化泛滥„„人人自危,互相倾轧„„你认为人生不值得留恋。妈妈不得不

承认现实的确是如此残酷,但妈妈还是要说:“孩子你错了”。理由有4:

1、“忧国忧民”轮不到我们这等小人物。我们远离“人主”,我们人微言轻,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俗话说“适者生存”,我们总可以通过“独善其身”来求得一席之地以供立足。

2、妈妈不得不承认现实很残酷,但人性中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对弱者的同情,对灾区的爱心奉献,对“勤劳善良、敬老爱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生命如此美好,怎么会不值得留恋呢?

3、更重要的是,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你没有权利决定延续或是舍弃。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你的良师益友,你所有的亲人和朋友,给了你多少关爱!这份关爱是需要回报的,回报这份关爱就是你的责任。因此,你身上还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4、作为自然人的你,还有让生命延续下去的义务。只有大多数人都尽到这份义务,人类社会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妈妈要求你不仅要善待自己,将来还要结婚生子,保持我们的血统,保持我们家族生生不息。

妈妈郑重写下以上文字,希望引起你的重视。

母女情作文 篇5

我的母亲,我知道您的日夜操劳,我知道您的辛苦疲倦,您那乌黑亮丽的秀发,逐渐得开始变成缕缕白发,您那光滑洁白的脸上,也开始有了丝丝皱纹,望着你那常常酸痛的腰背,那时时疼痛的双腿,我是那么的心疼。我知道,我也明白,母亲,您是那样的辛苦,那样的操劳,那样的疲惫,都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

记得年幼时,我怕黑,惧怕着夜晚来临,常常因此夜无寐。那一次,半夜时分,我因噩梦惊醒。当时的我年仅六岁,看到夜如此之黑,简直伸手不见五指,心中不由得开始惧怕。只见一阵风拂过,一丝声音在我耳边响过,如此之轻,却让我久久不能入睡。我的眼里充满了恐惧,把手捏得紧紧的,心中一阵恐惧,我把头埋到了被子里,大喊道:“妈妈!快来,我好害怕!“我没有想到,原本熟睡的母亲,立刻赶了过来。此时正是隆冬季节,可是母亲却顾不上冷,光着脚,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睡衣,她的头发凌乱,嘴唇发紫,急切着说:”怎怎么了?“我不禁一阵心酸,声音也弱了下去:“妈妈,我害怕!”

母亲立刻就在我的床上躺下,温柔地安慰我,我望着母亲浮肿的眼睛和因寒冷而苍白的脸颊,感受着母亲那冰冷的身躯,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股暖流。母亲,您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此时此刻,唯有“爱”一词才能表达我的感情。哦!我的母亲。

您那白发,您那皱纹,都是那操劳的印记。我生病时,您是那么无私地照顾我;我考砸时,您是那么用心的鼓励我;我一声呼,您总会来帮助我。母亲,您辛苦了!

母女关系的论文 篇6

一.文化差异在母女间的冲突中体现

1. 伦理观念差异

中国文化提倡尊老爱幼, 子女孝顺父母, 听从父母的训导是天经地义的。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母亲希望女儿们能像自己在中国时一样遵从长辈, 她们认为安排女儿的生活是自己的权力, 女儿必须服从。但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 这些女儿们深信独立意识, 不为任何人活着, 只为自己, 并不支持母亲的指导和示范, 她们怨恨和曲解母亲“怪异”的中国式行为方式和信仰, 冲突由此而起。小说中, 吴素云为女儿精美设计的未来是做一名钢琴家, 并深信她有这天赋。吴素云靠帮人打扫房间, 干杂活换回精美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和一架可以每天练习的钢琴。可精美生长在美国, 深受美国文化影响, 崇尚自由、平等和民主, “我从不相信, 我能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 我只可能是我自己。”在她看来母亲的家长制是侵权性的, 绝对不能容忍。为了挫败母亲“愚蠢的傲气”, 她故意在练习时偷懒、表演时出丑, 让母亲丢脸, 并且“打定主意, 再也不听她摆布了。……我不是她的奴隶, 这里不是中国。”母亲当然不会轻易让步, 她把女儿拎到钢琴前, 逼她就范, 并用中国话说:“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女儿不顾一切地反击:“那么, 我希望不做你的女儿, 你也不是我的母亲!”见还不能奏效, 甚至不惜抬出母亲遗失在中国的双胞胎残忍地给母亲致命一击:“我希望我没有出世, 希望我已经死了, 就跟桂林的那对双胞胎一样!”女儿的回答则表达了她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无处不在的独立自主观念。

小说中的母亲龚琳达一直试图教会女儿薇弗莱有关中国的气质:如何服从父母, 听母亲的话, 凡事不露声色, 不要锋芒毕露……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 顺从父母, 做事中庸, 必须对父母尽孝。但是, 薇弗莱从小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熏陶, 强调独立能力, 自我意识和反叛心理强烈, 所以她抱怨母亲对她“管头管脚”。

小说中不断出现的母女冲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女儿们都已经美国化了, 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 而母亲们却还按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来对待母女关系, 由此看来, 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导致母女关系的矛盾。

2. 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 也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身份。在《喜福会》这本小说里每一代人都被家庭纽带连接在一起, 又因为年龄和文化而彼此疏远。语言是笼罩在两代人之间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阻碍了母女之间相互了解。《喜福会》的母亲们要么说着蹩脚的英语, 要么汉语式的英语, 要么英汉叠加的语言。虽然她们的女儿说一些汉语, 然而她们都在美国长大, 在美国接受教育, 说的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这就导致了母女之间的冲突。

《喜福会》的母亲们在美国居住多年之后依旧用汉语来表达她们重要的情感。精美不只一次指出, 她和她的母亲不能用同一种语言沟通。精美用英语同妈妈讲话, 而妈妈却用汉语回答,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文化, 因为不能拥有相同文化的语言, 母女便被关在了顺畅文化沟通的大门之外。生活在美国使母亲感觉到自己被英语这门语言的无形力量所包围, 甚至与家人的交流都举步维艰。她们知道当她们用汉语说话时, 女儿们会变得很不耐烦;当她们用支离破碎的语言讲述事情时, 女儿们又认为她们很愚笨。她们不能用汉语告知女儿们她们的过去。在这种情况下, 母女便进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进入了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文化, 矛盾必然会又一次降临。

3. 思维差异

女儿薇弗莱从小就展露出下棋的天赋, 屡屡在比赛中获奖, 还作为封面人物出现在该杂志封面上。薇弗莱的妈妈龚琳达为此感到非常骄傲, 她竟然拿着一本封面载有自己女儿照片的杂志, 对不经意投来眼光的每一个陌生人问道“你认识吗?这是我的女儿薇弗莱。”听到别人的赞扬, 龚琳达更是得意洋洋。可她的做法让女儿很反感, 甚至为此感到尴尬、耻辱。她对妈妈说:“作为你的女儿, 我觉得有点……有点感到耻辱。既然你那么想炫耀,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学象棋呢?”龚琳达听到女儿的话,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气愤极了, 一个人对着跑远了的薇弗莱大声地喊叫着。在这里读者看到的也不仅是龚琳达和女儿薇弗莱之间的代沟问题, 还有中国与美国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国文化重视集体的力量, 家族的力量, 一家人应该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一个人获得了荣誉, 全家人也就获得了这份荣誉。自古以来, 中国父母喜欢把自己儿女的成功作为炫耀的资本, 这当然也是因为中国的父母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儿女, 所以父母认为儿女的成功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大的回报。而美国文化则更加重视个人奋斗, 个人价值的实现, 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跟家人没有任何关系, 家人没有任何权利来炫耀自己的成功。

二.矛盾过后的文化和解

然而当女儿以平等、个人主义、独立意志的美国精神去对待爱情与事业时, 却发现这种西方式的女性个性同样处处碰壁, 并不比母亲强多少。在婚姻生活中, 她们也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方面的冲突和误解, 情感生活都不如意。母亲们主要从过去的记忆中得到启示, 同时也在精神上给了女儿们支持。女儿们在经历了文化冲突中的辛酸和痛苦之后, 最终在母爱的感召下, 顿悟了母亲的智慧, 开始认同母亲, 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找回了在婚姻中的权利, 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 她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彼此, 母女融合正是母亲和女儿用爱心了解彼此、重新调整自己文化视角的结果。

冲突只是过程, 和谐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无论是母女关系的和谐, 还是中美文化的和谐。《喜福会》的母女们尽管有着种种隔膜和冲突, 然而彼此间天然的情感纽带终会跨越一切的鸿沟和障碍, 最终使美国的女儿们能够正视她们一直以来所排斥的中国母亲式的爱与关怀, 从而在自身之中达到一种和谐。而这种和谐正体现了中美两种文化在她们身上的兼容。理解、沟通、信任才是达到这种文化和谐的最终途径。在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文化的共存, 以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恩美.喜福会[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 2006.

[2]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04) .

母女关系的论文 篇7

关键词:母女关系;疏离;认同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自1976年出版后,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该书在初期曾遭到不少非议,如她曾遭到“歪曲中国和美国华人的历史”的批评。 (Fong 1977) 然而,也有人赞扬她是一个文学上的“女勇士”。Skenazy曾对其这样评价:“作为一个亚裔作家,汤婷婷第一次为所有的亚裔作家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帮助他们吸引了全国性的读者。”(Skenazy 1998) 汤婷婷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被忽视、误解的少数群体对自己身份的探索,成功吸引了主流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关注。

一、疏离的母女关系

(一)被剥夺的声音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母女二人的关系是疏离的。

女儿始终保持沉默,因为母亲总是忽略她的声音。母亲所尊崇的价值观念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小说中的母亲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女儿灌输道德观念,对于母亲而言,作为女儿就意味着传承母亲的意志。书中有大量带有歧视女性色彩的俗语,而这些俗语恰恰就是女儿反感听到的。如:“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女大必为别人妻”等。(Kingston 1976)女儿的感受从未被顾及,只是一直被要求服从,这与女儿的个人价值观是相悖的。因此,她急于摆脱母亲的控制,并且要说出自己的心声。

(二)抗衡的“说者”与“听者”

虽然是在转述母亲的故事,但是也在多处表现出对母亲讲述的故事持怀疑的态度。女儿在虚构姑姑的故事时,与母亲讲述的故事相抗衡,渗透了现代女性的经验,而不是男权话语的传递。“‘你不能把我要给你讲的话,’我妈妈说,‘告诉任何人。’”(Kingston 1976) 在故事的开始,母亲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把家族的秘密告诉任何人,然而是她自己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女儿将这个故事讲述出来的目的也是想让自己脱离与家族的联系。文中对于村民们破坏姑姑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作者使用平行结构来刻画出了村民的残忍,大量感官上的细节描写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像作者的姑姑一样无奈地注视这一切。最突出的当属其中对于颜色的描写:黑色(黑水)、白色(面罩和发带)以及红色(手印),如此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凸显出这场破坏的野蛮、残暴。故事中的母亲用诸多细节来暗示事情的严重性,而女儿则认为村民们的行为的是荒谬、残暴的。

(三)女儿的情感爆发

如果说女儿的反抗态度在《无名女子》中不明显的话,那么在《白虎山学道》中,她就直接表现了自己的反抗精神。母亲和整个家族其他成员的重男轻女行为,加剧了她的不满情绪:“‘养女好比养黄鹂鸟’,听到这些,我就会满地打滚,高声哭叫。”(Kingston 1976)这些带有歧视女性的民谚让她再也无法忍受,要哭出自己强烈的不满。尽管自小就处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女儿并没有如她母亲所愿,逆来顺受。相反,她处处表现出反抗精神:“‘我不是坏丫头’,我常常高声回道,我也许也说过‘我不是丫头’。”(Kingston 1976) 当她长大后,她的努力也没有得到家庭的认可。所以她意识到保护自己尊严的方式就是要反抗,决不妥协::“我坚决不做饭。不得不洗碗的时候,我就打碎它一两个。”(Kingston 1976) 故事中的女儿有意让自己显得男子气,而不是一味的顺从、被动。

(四)缺少沟通

母女人间缺少沟通也是导致二人关系疏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整天要忙于洗衣店沉重的活计,父母都没有时间与女儿交流,所以她就只能整日默默地待在家里,她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更不用说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了。母亲无暇顾及女儿的感受,只是埋头于工作,慢慢地也就疏远了与女儿的距离。即使女儿想跟母亲交流,但两人之间的鸿沟也始终无法逾越。在女儿眼中,母亲始终在制定规则、命令、教导她要学会顺从,这一点从文中母亲大量使用的祈使句就可以看出。母亲没有耐心、强势的形象消减了女儿与之沟通的热情。久而久之,由于缺乏积极的回应、有效的沟通,母女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二、结论

在《无名女子》和《白虎山学道》这两个故事中,通过聆听母亲讲述的故事加上女儿对故事的思考和审视,可以看出母女间的关系是疏离的,二人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由于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自己的声音被忽视、被压制,女儿对母亲及整个家庭的态度都是反抗、抵制的,而且两人之间缺少沟通也是造成二人疏离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二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积极主动、接受的心态和更多的沟通才能改善母女关系,从而拉近母女二人的距离。

参考文献:

[1]Fong, Katheryn M. 1977. “An Open Letter/Review.”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9(4): 67-72.

[2]Kingston, Maxine Hong. 1976. 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Girlhood Among Ghosts. New York: Random House.

[3]Skenazy, Paul and Tera Martin, Edit. 1998. Conversation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母女 篇8

这是一位尼日尔黑人妇女的特写,她黝黑的脸庞隐藏不住那份蜡黄与消瘦,如同一只营养不良的秃鹫。她的眼窝深深陷了下去但依然能清晰地分辨出一条条岁月的痕迹,妇女的眼睛如铜铃般,瞪得大大的,瞳仁黑得深不见底。流露出对这个世界强烈的恐惧。

她的干裂的发紫的嘴唇上还拂着一只手。这不是那妇女的手,是一只小手。小手已经被风雨腐蚀的不成样子,皮肤皱皱巴巴的,指甲盖惨白得吓人,跟枯黄的竹枝别无二致。如果不是因为它很小很小,谁也不会认为是一个小女孩的手。没有错,它属于一个孩子,那位妇女的小女儿的。小手就这样突兀的定格在了那里。

我怔住了。我凝望着一只小手,好久好久。

我感到不只是震撼,还是万分的心痛与怜惜,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原本应该是白白胖胖、红润可爱的;应该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滋润的;原本是随性而行,想吃就吃、想闹就闹的……而她却因为贫困,失去健康,失去宠爱,失去快乐。她不得不跟着母亲上街乞讨,不得不去食品援助中心领那根本不足够的食物……因为命运,她只能成为“贫穷”——这凶残恶魔无辜的.牺牲品。

我从口袋抽出自己的手。我的手干干净净,修修长长,指甲也修剪得很整齐。而那个孩子的手却如此的瘦小、孱弱!我感觉自己的鼻子酸酸的,迷蒙中我猛然发觉那只小手不仅仅是搭着母亲的脸庞,而更是想去抓住啊,去抓住那应有的健康、宠爱和快乐。可是,任凭她如何去争取,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有也只能渴望,饥渴地遥望着不可能属于她的一切……

一对母女叙事作文 篇9

妈妈怀胎十月生下了孩子,令人感动;妈妈任劳任怨地教育孩子,令人感动;妈妈爱护孩子的心,令人感动;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儿女对父母至死不渝的孝心……

记得四年级暑假,我来到上海。那一天,天气十分干燥。妈妈带着我去吃肯德基。妈妈点了餐,就端着吃的,和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因为那天实在太热,肯德基里的人异常的少。餐厅十分大,却只有几个人在进餐。突然,一对走进肯德基的母女,吸引住了我和妈妈是注意。女儿身穿朴素,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肩背的地方还有一些补巴和小洞。看起来很瘦弱,头发短短的,长了许多白头发。母亲头上戴着一个帽子,头发很稀疏,脸色十分苍白,穿着一件大红色的长袖,人看上去像是得了重病,还坐在轮椅上。

女儿把母亲推到在我们右边的桌子旁。女儿用帕子擦了擦母亲头上的汗。就去柜台上点吃的。我和妈妈一直看着那位女儿。女儿摸了摸身上的口袋,只拿出了零零碎碎的6元钱。一会儿,女儿从柜台上端来了一本温热的.奶茶。女儿把奶茶放在桌上,从随身的布袋子里拿出一根帕子和两个馒头。

女儿把帕子垫在母亲的胸口,小心翼翼地把奶茶端到母亲嘴旁,然后吹了吹,把吸管放到母亲嘴里。母亲的嘴动了动,吸了一小口奶茶。女儿把馒头拿了出来,撕了一点放在母亲的嘴里。母亲的嘴慢慢地磨动,女儿轻轻地说:“妈,这里的东西都很好吃的。您以前还说:‘孙子们都爱吃,改天我也要试试’不是吗?所以,您现在吃到了,您一定要赶快好起来。好了起来,我还会带您来大吃一顿。”

突然,母亲的手慢慢抬起来,放在女儿的头上,抚摸着她。女儿的泪不禁流下,时不时用袖子擦泪。我和妈妈眼睛眨也不眨,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对母女。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忍不住想要哭。妈妈抱着我,我像是大了……我知道:妈妈想让我懂得感恩,不要忘恩负义,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应该孝顺亲人。

无论是谁,看到这一幕,我想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每一对父母那么辛苦地养育孩子,就是想看到他们开心、幸福的样子。父母生病了第一时间照顾他们的应该是他们的儿女。儿女长大了,总是以为父母需要的只是物质。可是,在父母的心中,他们更加需要的却是自己最亲的人的关心、呵护。

单亲母女的幸福生活 篇10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爸老妈正式离婚。爸妈离婚后,老妈跟我就像被从大树上摘下来的两个苹果,一大一小,被扔到路边自己过日子。

妈妈很担心,就买来很多牛奶糖和巧克力放在家里,嘱咐我:“一定要经常喊班上的同学到家里来玩。你跟她们说,丁小毛妈妈不在家,而且家里有很多糖果吃。”

老妈怕我受到伤害,她不可思议地给我制定了一项制度:跟人打一架奖励我5块钱。

晚上要是到10点作业还写不完,妈妈就开始骂了:“什么老师啊,怎么能给小朋友布置这么多作业呢!丁小毛,不要再写了!妈妈给你签字。”

我战战兢兢地把本子给妈妈,老妈就在上面签字:丁小毛作业没写完。签名:丁小毛妈妈……估计老师看了也很无语吧,竟然没找过我麻烦。

小学考初中是很重大的事情。我问妈妈:要是考上重点中学有没有什么奖励呢?妈妈说:给你买漂亮的自行车!我又问:那要是考不上呢?妈妈说:那更要给你买漂亮的自行车啦!考不上你会很难过,当然要安慰你嘛。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固执地霸占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怕他们再婚,我却催着老妈快点找对象,我完全接受一个爱我妈妈的男人当我后爸,而且我决定等他们结婚后喊他爸爸。有人陆陆续续地给妈介绍对象,但是听老妈说,怎么都不大靠谱啊……

老妈相亲

大叔A:

妈妈请大叔A到家里吃饭,吃完参观我们家。大叔很诧异:“哇,你看叔本华啊!”我妈脸都红了……大叔继续诧异:“你怎么都看国外的片子啊?”“呀,你还看莎士比亚呢。”于是,未果。和大叔A谈恋爱,这些东西就会成为丢人的事情。

其实我妈蛮爱装的。谁知道那些书她是买来做样子的还是真看了呢?就算真看了,她能看得懂么?所以大叔A的诧异也不无道理。

大叔,我挺你!

我给我妈支招:“下次再有大叔去我们家,你把那些东西收起来嘛,要不你就说,你都不看的,都是丁小毛看的……你喜欢的事情是打毛衣跟做家务,连麻将都不打。这样会增加好感度哦!”我妈还真就听我的了……

大叔B:

他是管辖我们县城的那个市的退休领导,岁数还蛮大的。介绍人安排大叔B到我们家做客,我妈事先把家里伪装成一个勤劳能干的家庭妇女的家的样子。

大叔B居高临下地问:“你们这儿冬天有暖气吗?你们家有管道煤气吗?你女儿毕业以后会分配工作吗?”

我妈吓坏了,我们家那会儿还是平房,不供暖不供气的,而且我也需要自己找工作!大叔B说:“现在找工作都要靠关系的。不过如果我们在一起了,我倒是能帮你女儿找到工作。”

这个不行!我不给大叔B投票,好像我为了工作卖妈妈一样……

后来的C、D、E……几位大叔让我妈和我都有点挫败,怎么老妈想找个好人家这么难啊!

生理卫生教育

我大学毕业那年22岁,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找了工作,自己到人才市场找的。好朋友莎莎、我,还有另外一个同班女生,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老妈托人给我带了500块钱,一大包吃的,还有一本小册子,是保健站的便签小本本,深蓝色皮革封面,很好携带和保存。

我们3个女孩子,挤在沙发上,茶几上摆着妈妈给带来的茶干、开心果、牛肉丁。不知道妈妈给的是什么册子呢?打开扉页,老妈写着:

“妈妈写给丁小毛和女孩儿们:

每一个女孩儿的生命都很宝贵。因为她们将来会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所以,她们更要懂得爱惜自己,才能成长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幸福。”哇塞,煽情得无与伦比喔,还很拙劣地画了我们3个的大头漫画。话说老妈画得真的不咋地呀!我们3个都有点不自在地挪了挪,哼哼哈哈继续往后翻。

女孩子一定要注意的事情

第一篇:例假

为什么每个月来例假,很麻烦吧。不过这是女孩子才会有的,应该感觉到骄傲哦。

这对你们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对你们的健康影响也很大。来例假千万不要吃冷的东西。妈妈知道这个问题你们初中就知道了,可是很多女生不以为然,丁小毛来例假就吃过冰激凌!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 老妈画了一个怪头怪脑的丁小毛,拿着一根冰棒,旁边旁白:别以为我不知道!

她继续画插图:

A.来例假吃冷饮肚子会痛。配图是丁小毛捂着肚子。

B.会导致例假时间不准确。配图是丁小毛脑袋里面问号:例假呢?怎么还不来?

C.影响内分泌。没有配图,估计她不知道怎么用图来表示内分泌吧。

D.影响生育。因为你们将来都要当妈妈,所以要有责任心,要为自己的小孩保护好温暖的子宫。配图是一个大子宫……这个画得很形象啊……倒梨形!

我们脸都红了……这是多么色情的生理卫生教育哇!

继续:

来例假更要注意卫生。不要偷懒,勤换卫生巾。配图是好几片护翼卫生巾……

不要跑、跳、做剧烈运动,更不能……老妈可能也不好意思写,直接画了一张丑丑的床。

光这个问题,老妈画了好多页。我们一页页翻过去,好笑、雷人,又很想哭……

第二篇是“睡眠”,老妈画得真的很丑啊!用我做模特,但是一点我的神韵特征都没有画到。第三篇是“卫生”,最后一句是“有的问题,开始治疗会很简单,完全不用担心害怕”。配图是丁小毛站在一扇门前面,门上写着:妇科!

第四篇:安全套

老妈真是英雄!

“安全套可以在很多情况下保护女生不受伤害,我想了很久才决定写这一篇,怕你们误会我赞成婚前性行为。可是如果说,万一遇到什么事情,受到伤害的就是你们,不过我严正声明,我不提倡婚前性行为!”

我甚至可以在这段话中看到老妈认真严肃的表情……

她又写道:

如果万一不小心中奖了(配图是丁小毛抱一个小娃娃),不要自己决定所有的事,要告诉家里的大人!不要自己去小医院,那有可能害了你们一生!记住,妈妈永远是妈妈,如果实在没有勇气,就告诉丁小毛的妈妈,我会告诉你们怎么做,帮助你们把伤害减轻。没有钱,就向丁小毛借,配图是丁小毛抱着一个大元宝……

这些字,妈妈用红笔描得很粗……

有些东西,妈妈平时跟我提过,没有这么露骨就是了,所以我只是感动,没有李莎莎哭得那么夸张,她已经一个人跳下沙发跑到客厅的中央,歇斯底里地哭了出来……

单亲妈妈注意事项

妈妈住院了,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我不知道,心里要装多少苦,才会得抑郁症,她却一直把最快乐的那一面展现给我看。

妈妈在医院住了不到一个星期,已经好了很多。

老妈说:“这段时间把我们小毛折磨苦了,自己都偷偷哭了好多次吧?”

“我才没有呢,一开始就知道肯定能治好。我回头要写一本单亲妈妈的五大注意事项,预防抑郁症。”

一、不要以为什么事自己都可以扛得过去。扛多了就会得抑郁症。

二、如果心理难过,一定要跟身边的人讲,寻求帮助,我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三、不要做很重的活,比方说装修房子。

四、如果觉得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多看几家医院,多向丁小毛请教。

五、不要试图做一个伟大的妈妈,所有的妈妈,只要当了妈妈,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已经很伟大了。

老妈问我:“一直觉得我很伟大吗?”

我说:“是啊,但是以后不需要再伟大了,只要开心好啦。”

老妈又问:“看样子你很崇拜我呦?”

我说:“没错,但是以后我也不会再崇拜你了,我要宠爱你。”

老妈笑着叹气:“我老啦。”

“没关系,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好好保护你。”

还有我要深刻自我反省,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心理健康煞费苦心,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做点实在的事情来关心她?我有没有看过中老年保健书籍?我有没有想过更年期对一个女人多重要?我凭什么仗着妈爱我,就能这样漠视她的变化?

我们都会很幸福

妈妈出院后不久,我和男朋友的爱情也到了尽头,因为他发现了比我更需要被拯救和帮助的人。于是我看到了他和李莎莎在小区门口令人心碎的轻轻一抱。

到这时,我才真正了解妈妈,她原来把苦难埋得那么深,但我一点也恨不起他俩来,因为妈妈说:“没能和爱的人在一起,是因为缘分不够,我相信,有一天我会遇到能和我走到一起的那个人。

老妈跟我汇报,县里开了老年大学,她要继续深造,为了庆祝自己入学成功,她还特地去染头发烫头发。我调休了两天,一是为了给老妈送耐克和外套,二是为了见见老妈的学习环境,顺便瞄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帅大叔。

我问老妈:“你这辈子最幸福的是什么?”

老妈说:“就是你幸福。”

我说:“不是啦,是你自己的幸福。”

老妈说:“我就是希望能看到你幸福。”

现在,我觉得妈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只剩下她的事了,我不准备许愿了,如果她能遇到那个最好的大叔,我会给她最好的婚礼和祝福,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出去;如果她遇不到,我也会给她最好的最安全的以后。我们都会很幸福。

上一篇:初中精选作文《撒谎》作文下一篇:公司年会获奖感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