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星期天,难得有暇,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抚卷细思,感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的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广大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这是《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3日第4版的原话。尽管现在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学历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策略上,教育手段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从而经常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的师生共同成长。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从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距离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会有所悟、有所省,从而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伤害”。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教师是潜在的动力源,运用社会赞许可以乌枣学生的行为”,“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语言,使我们共享卡罗林博士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变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原型策略和技巧,从而得到发展。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一、净化了心灵, 克服了职业倦怠

孔孟之道以强大的生命力, 历经数千年, 已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虽平凡, 但寄托着国家民族之未来, 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关乎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而经过研读此手册, 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凸显出来, 来一个彻底的摒弃。圣人的言论虽早年曾熟读诵背, 但由于年轻, 没有深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道理。而现在我的思想、阅历都达到了一定的阶段, 再读圣贤之道, 感叹古人早在几千年之前对学习、尊师重教就有如此高深和独到的见解。猛然间, 对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内心的愉悦溢于言表。也让自己感到身为一名教师的无上荣光和骄傲。从而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倦怠思想彻底抛弃, 深信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将会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剩余的职业生涯。

二、对施教无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赞赏

在故事名言篇, 我对一个个小故事渗透出的教育寓意尤为赞赏。因为自己是个对工作严谨的人, 对学生严厉的人。在率先垂范方面, 我深信自己做得很好, 但是说话办事比较直率, 尤其是批评学生直来直去, 有时会造成学生不理解, 与我产生对立的情绪也时有发生。看到故事中的老师批评学生有的是讲个小故事;有的是用一句幽默的又有哲理的话批评;有的是正话反说, 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在润物细无声中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 为“亲其师, 信其道”打下基础。这种无痕施教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通过阅读这个篇章, 我像照镜子一样把自己工作上的优点和不足完全清晰地反映出来, 对我的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

三、心理保养是继续健康工作的基础

世人对教师赋予很高的评价——人类灵魂工程师。反映出教师工作不仅是教学生知识, 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塑造。而教师本人就更应有健康的心理, 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现在屡屡看到或听到我们优秀的学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都缘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他们自身或者是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培养他们文化知识的掌握, 忽略了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犯罪案件。所以我倍感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正人先正己, 一定要先修正自己的心理, 然后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暗示, 避免出现周一超、马加爵, 乃至近期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 无一不反映出一些学业有成的高材生在健康人格上的缺失。

因此今后我必须要在理论上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 在工作上纠正以往不正确、不科学的做法,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第一要素为工作准则, 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己任。

四、负起家庭的责任, 打造完美人生

在这本书中, 让我们教师干工作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当老师的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家人照顾得少, 对家庭的付出更是微不足道。有不少老师在亲人不在了后悔晚矣;或者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错失教育良机才悔恨当初。教师也是人, 不能脱离整体单独存在, 家庭的不完整或不完美, 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遗憾。我本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孩子上小学时都是爷爷奶奶领她去课外班上课, 我没领她上过一节课。更没有像现在的同事们领着孩子学奥数、作文、英语, 甚至是书法、围棋。在寒暑假领孩子旅游, 到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这些教育在我女儿成长过程的缺失, 导致孩子在上初中后成绩总在后面。她学习不得心应手, 还缺乏自信心, 我们两个人都是心率焦脆, 焦头烂额。我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却断送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在其后的三年中, 我努力地弥补, 虽然有些效果, 但跟优秀相去甚远。这件事至今我都无法对自己释然。这是我的“痛”也是教训。在我小辈的同事中, 我每每拿自己的例子教育他们不要只干工作, 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成长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样工作家庭两不误, 才不愧你是一个老师, 你的孩子才会觉得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是多么自豪的事。你的人生才完美无憾!

五、同事相处之道的艺术

这本书告诉我们同事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常帮助别人;学会尊重;避免争吵;平等待人;保持距离;拒绝敏感;心热脑冷。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同事之间的交往既要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 还要有一颗善良之心, 助人为乐之举;但同时要保持头脑冷静, 避免跟同事争吵, 遇到问题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友好协商;并且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应有的独立, 不能代劳替别人做决定。相处的艺术我想在这本书中有客观地介绍。

读书是我们教育工作起步的基石, 是我们攀登教育高峰的阶梯, 是我们展翅飞翔的翅膀, 是我们无止境的追求前进的动力, 研读教育类数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摘要:《教师发展手册》是一本支持教师成长的工具书。既能折射出教师职业生涯从新手上路到成熟成长历程所需付出的各种努力、掌握的多种技能, 以及无私的奉献;又能在工作中对教师事无巨细地指导;还能在生活中给教师以启迪, 本文阐述了一些阅读此书后的心得, 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发展手册,心得

参考文献

[1]姜勇.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J].教育研究, 2010 (1) .

[2]杨骞.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J].教育研究, 2008 (4) .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通过近几个月的学习对“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将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勤于学习“智是进德之基”加强学习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纯洁道德、追求崇高的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不断升华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练就。所以我要认真学习邓建设有

二、乐于奉献 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应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责任的重大。热爱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以施教为乐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做到工作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放心。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炬。所以我必须做到从多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是只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就是爱做到严而有度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总之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既是师德建设的实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所有教师应当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操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

其一在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上以身作则。要以自己正直、诚实、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等美好品德来影响学生要以德培德以智启智、以情激情。

其二在治学上以身作则。凡是知识广博、教学认真、教风活泼生动的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高相反基础差、知识贫乏、不肯学习、教学呆板、上课马虎的教师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我必须做到教学作风严谨工作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实质就是教师教风的一面镜子。

教师读书心得:读书感言 篇4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年轮的多少,而在于精神灌注的长短。而读书则是洗涤灵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书而美丽。要抒写出生命的华丽篇章就请一定“热爱读书”吧!

习惯于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从《诗经》到四大名着,从《雾都孤儿》到《小王子》,朱自清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三毛的游记小说,泰戈尔的抒情诗。。。那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灵得以净化。许多先贤圣哲,许多文人雅士,或头悬梁,或锥刺骨,或凿壁偷光,或红袖添香彻夜苦读,人们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这种读书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才得以传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断的啃着各种书本,从地摊上、从书店里,从图书馆,我汲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读书使我受益非浅,它用中华的千年文明渗透了我的灵魂,它用无上的精神力量感化着我的心田,它用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逐步成熟。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可以使我们知识渊博;读书可以使我们情趣高雅……是读书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狄更斯、黑柳彻子……是读书让我知道了希腊神话、诗经、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是读书让我懂得了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是读书,让深处纷繁世界的我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书,给了我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担负滋润孩子心灵的重任。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陶冶自己的品德修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徜徉于学海攀登于书山;用自己温和敦厚的品性去浇铸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语言才更得体更文明;孩子的行为才更优雅。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工作之余,不妨翻翻书架,逛逛书店,找本好书,置身其中,其乐无穷。

读书是幸福的。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1、用恰当的词语把打虎的经过写完整。

哨棒劈打----()用棒橛又打一回

2、朗读正确的打钩。

a.一按按将下来.()一按按将下来()

b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3、找出武松动作的词。()()()()

教师人格的内涵及其塑造 篇6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普遍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的高标准和崇高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人格。良好的教师人格对教育和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之则害人害己, 误人子弟。教师劳动的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严肃性, 必然对教师素养、教师人格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教师人格的内涵

教师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心理发展、学业成绩提高的重要力量。当前培养学生的着力点研究已经由学生“智力开发”转向学生的“人格培养”, 并且把学生人格的成长作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当以教师人格力量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1]

人格是做人的根本,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这种特殊性,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格, 它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 关系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取向, 关系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因此, 教师人格就是人格在教师这一职业中的特殊要求的体现, 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质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2]现代教师人格特征是爱生如子、责任心强、自信心强、善待他人、博学笃行、情绪稳定、兴趣广泛、淡泊名利等等。

1.“德、才、学、识”构成教师人格

“德”即是师德。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首先,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没有强烈的责任心, 甚至视教育教学活动为一种痛苦, 教师很难在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其次, 热爱学生。所谓“爱兵如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

“才”, 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 “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才华横溢, 朝气蓬勃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 为学生所接受, 教育教学效果尤其明显。如果教师在文艺、体育及劳动技术方面有某种特长, 就更有条件接近和深入学生, 获取更多的教育机会, 所谓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学”, 是学问。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教师主要任务, 因而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学识渊博, 才能深入浅出, 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居高临下, 达“居高声自远”之境界, 觉“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妙语。

“识”, 是远见卓识。“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无疑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现代信息社会, 快节奏, 高竞争, 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尤其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品质。“与时俱进君知否”, 概括地说, 教师个性品质现代化包含有开拓精神、独立意识、民主观念、团队观念以及惜时如金等等。只有吐故纳新, 才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不落时代。

二、教师人格的力量

教师劳动是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个感化过程, 其过程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 其作用之巨大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 教师职业这种以人格感化人格的特点, 促使教师自身人格的提高。教师在以人格感化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中, 对自身的人格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只有具备了美好品德, 才有资格去塑造学生的品德。从事教师的职业, 就意味着在整个人生航程中, 将始终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教师必须鼓足勇气, 义无返顾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就是教师在自身人格塑造上的落脚点。

其次, 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 促使教师威信的确立。威信是威望和信誉, 是一种无穷的精神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有崇高的威信, 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当然, 教师在学生中威信的树立, 不是靠威吓、粗暴的手段来实现的。一个教师如果经常靠威严来逼迫学生服从, 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造成不良后果。教师威信的树立, 靠的是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 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可见, 教师在提高教学专业水平的同时, 要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威信一旦在学生中形成, 将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感召力, 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告诉我们, 有威信的教师, 会使学生感到他值得尊敬, 可以信赖, 会使学生愿意亲近、乐意听从教诲。

再次, 教师的人格感化有利于对学生教育的实施。“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格言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 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他们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 他们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还不很强, 需要有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往往希望在自己所崇敬的老师身上看到应该做、学到如何做的榜样, 同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 在施教过程中, 不仅能增强德育的效果, 而且还能增强智育和体育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精神, 可以不需要教师的一句话, 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产生影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久远的。

最后, 教师的人格感化还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教师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既直接影响着学生, 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又通过学生影响到他的家庭成员, 影响到社会, 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其将来。

三、教师人格塑造

一般说来, 人格由三个方面因素塑造而成:一是智力因素。它包括人们知识的水平、才智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二是道德因素。主要指人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某种真诚的态度和倾向性。三是意志因素。主要指人们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克服外部环境障碍的坚忍性。人格三因素的塑造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它们共同的作用使人形成一种比较稳健的内在的精神结构。人格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的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一个人如果能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人, 做到自爱、自尊、自重, 并以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对社会的义务, 用人道和崇高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那么, 就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相反, 一个人如果奴颜媚骨、自暴自弃, 甚至出卖灵魂, 那么, 就会塑造出低下的人格, 甚至会最终使自己的人格沦丧, 失去做人的资格。

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同教师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样, 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追求与努力, 在个体方面, 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人格发展的价值参考系, 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磨练, 发挥教师主体对自身人格塑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从点滴入手, 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在社会方面, 也应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为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 还应加强政治引导, 改善社会政治环境, 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加强舆论引导, 用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加强美育引导, 以唤起崇高美好的思想情感;加强道德引导, 以提高道德实践主体的自律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只有不断地认识自我、充实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 才能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 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杰普莉茨卡娃.教育史讲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58.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就是幼儿教师》一文,使我感到与作者的共鸣。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师生的目标一致,彼此应相互尊重。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尊重教师。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我尊重学生,但是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呢?书中给了我以下的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承诺。

可以告诉学生,你非常愿意对他们做出承诺,承诺非常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尊重。当承诺一出,你会不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意见。

可以下发调查问卷,包含如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你对于这个班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你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在这个班级中,你觉得老师尊重你吗?老师教学的方式吸引你吗?如果没有,你认为老师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问卷的目的是摸底,真正的意义在于面对调查结果如何行动,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权利,也就是给予了他们话语的尊重。

三、“传送信封”的绝招。

面对的孩子越来越大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如何人文性地谈话、教育才好呢。书中提供了让孩子传递空信封,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与自己交谈倾心的机会。

四、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

我通常不是一个喜欢赞美学生的人,尽管有时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很吝惜我的表扬。其实我应该赞美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班里在弘扬什么,什么是他们的班主任所倡导的,什么是对,哪个是非。

谈谈初中政治教师自我形象塑造 篇9

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作名政治教师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仪表要端正大方

仪表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 风貌、审美情趣、气质神态。教师的仪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仪表, 做到自然端庄, 朴素大方, 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否则, 教师衣冠不整、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等, 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给学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离奇的模仿, 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态要严肃亲切

教师的教学态度, 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既要严肃, 又要亲切。严肃, 即指严格要求, 不放空炮, 教学活而不乱。亲切, 即指情感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每一节课, 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师生双边配合默契, 完全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切忌满堂灌。

三、语言要准确鲜明

课堂语言,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 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媒体。一名教师的教学语言,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和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活泼, 准确鲜明。在语调上要有轻有重, 快慢适度, 风趣幽默, 抑扬顿挫, 富有艺术感染力。在语言表达方面既要力求运用书面语言, 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又要注意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用自己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 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政治教师要切忌说空话, 切忌对学生无情的挖苦, 怪声怪调的讽刺。因此, 教师要加强语言方面的修养, 克服随心所欲, 信口开河, 更应注意因自己说话不当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板书要简明扼要

板书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的好坏, 不仅反映教师的出色才华。健康心态及严谨的教学态度, 而且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净化学生的心灵, 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在吸引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政治教师应重视板书设计和书写, 做到布局合理, 字体规范、工整, 要突出重点,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切忌在黑板上乱勾乱抹, 杂乱无章, 使学生感到厌烦。

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水平,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础素质的培养

为了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我们必须在教师素质提高上, 大做文章。“正人先正己”, 教师的基础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 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有句格言:“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因此, 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放在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 学校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管理, 引导教师增强时代感、紧迫感, 积极鼓励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 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

二、要真正转变教学思想

追求高分数、偏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它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缺乏独付考试。而素质教育则在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基本技能、身心素质等方面下工夫。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规律, 从个人担负的学科做起, 自觉摆脱“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 确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真正注重能力培养, 无论课上还是课外,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 培养良好素质及能力, 从而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教育的主体,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锻炼。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求知、办事、审美、创造;从德、智、体、美、劳到个性、爱好、特长全面地发展, 从而使学生不再是容纳知识的仓库, 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 启发学生的兴趣, 千方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一双边活动, 进而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四、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应试教育”把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秀生”作为教学重点, 而对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重视不够;而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目的, 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 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 以此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发展他们的个性, 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不同层次的目标,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思维、学习的空间。

简爱读书心得教师心得 篇10

我在读初一前,看的大多是古书,或者白话文。所以我现在能用现代语写作和勾引MM,启蒙者是我初一暑假读的那一堆西方文学着作。这一点,我认同王小波的话:真正的现代汉语,是一群伟大的翻译家留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是我语言的老师。

对于《简爱》,早先我是完全被它的语言所打倒。如痴如醉,魂牵梦萦,有段时间张口闭口都在学那种英国式优雅的口吻。小时候图个好玩,没对情节具体参悟,在心目中这就是一部完美华丽的诗歌。是记忆花园中最后的秘藏。但是重新读过一遍之后,语言的流丽依旧,却在情节与构思中发现了一些别的。

听过一个说法,就是《简爱》发表之初,有人认为它和《呼啸山庄》出自同一人手笔。如果现在来看,我得承认的是,《呼啸》的水平,怕是在《简爱》之上多矣。语言方面我没资格去斤斤计较——英文还没到如此水平——仅仅论及结构和流势,如此而已。

我在重读《简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令我不安的东西。那些东西附身于小说的夹缝之中。我之不安是在于:我已对其产生隐约的不满,而我又不想去忤逆我曾经至爱的经典。无论如何,我在行文之中,发现了一些不令我愉快的东西。

《简爱》被万众所热爱的,大约是其作者的自尊与平凡——或者说,是夏洛特的自尊与平凡。那是一个灵魂炽热而外表简单的女子。这一形象无疑是不朽的经典。可是与其夫罗切斯特一样,这个形象始终在用一种类似于自傲的口吻言论——他们对于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经使我快慰,现在却令我不安。夏洛特托身于简爱,

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觉到的是:她对于高层贵族的鄙薄与一种近乎敌视的态度,有些刻意了。反过来说,我从中读到了自卑的情绪。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1

曹建新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二、有关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每周,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几节课的时间来阅读,很明显,他们的语言和写话水平都提高了。无论是独自还是和伙伴一起,我发现,他们都从中找到了乐趣。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 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就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

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摘下我认为对老师很有益的话: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觉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三、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建议中就让我们“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文中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的,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生活在一起,也许用相同的时间学习相同的教材,但是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往往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多少会存在学习心理障碍,若没有得到及时排解,最后会导致对学习丧失信心。其实,我们在教中也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也注意了分层辅导和教学。譬如,对学习状况不同的学生,我们会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期望。如在每一节课中,课前提出学习目标是针对大部分同学来讲的,在课堂操作中,往往完成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同学用几到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操作任务,而有的同学可能等到下课也还没完成操作任务。对一些掌握不太好的同学,则降低难度和要求,让他们也能按时完成他们的操作任务,并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当然,在如何分层上,我还需更多地深入实践和研究。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不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其道德水平、职业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师德师风更是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深入进行,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了一些新的负面影响。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都是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风师德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师风正可带动行风正。所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是很重要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做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不幸患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师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的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高尚情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三、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患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例如,每次周五下午的劳动,打扫电脑室我都和同学一起来完成,首先给学生分配任务,然后和他们一起动手劳动,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爱劳动、爱卫生、不怕脏、不怕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树立良好的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融入“为学生服务”之中,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做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和与学生的促膝谈心等,都可以看做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焕发光彩。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13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4-08-07 来源:读书笔记网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本学期,校长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王国亮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刘又喜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篇二:《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童年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烂漫的季节里,孩子填写着那份美丽的色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着。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学习《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读书心得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就有终身教育思想意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终身教育,他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终身学习观点激励人们从生到死坚持终身学习自己教育自己。我们教师在这个形势下,更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理念,想法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重心,教学方式。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是对于自己观念上的一个更改呢!不过我想这就得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学习中不断去关注新的教育动态,及时接触新方法、新思想,让自己能一直保持在教育队伍较为前沿的位置,只有那样才能不断有机会更新自己的原有的想法和观念,也让我们都参与到学习的队伍中,就象这样的读书活动挺好的,也是自己理念上的一个提升吧!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文章转载自: /xindetihui/dushuxindetihui/ 请保留此标记)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过去,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当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究和批判精神,严重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必须改革。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就造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只能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否则,原先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自己的形象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有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才会有“厚积而薄发”。才会更多的去思考怎样上好每堂课,怎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怎样的教学点子才能让学生学到并且掌握更多的知识,怎样才是一个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教育者。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书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与“自由”相对的是压抑、禁锢、灌输、奴役、摧残、践踏、束缚、钳制??这是两种向度的力量。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文章转载自: /xindetihui/dushuxindetihui/ 请保留此标记),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三、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后发现,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 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 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 读完后, 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想一想,的确是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学生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优越,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自尊心也很强,但是心灵非常脆弱,我们做教师的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现在的孩子真难教,不知道哪句话就惹得他们不高兴了,有时都搞不懂他们的自尊心的底线是什么。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在先,还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他的时候要态度和蔼,言辞温柔,要尊重他等等。应该说,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观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新的时期必须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多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要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备好课,教好课。正如《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课,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独特的观点,有待解决或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的矛盾产生,以开阔思路,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另外,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内外有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学额大,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表现,或者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于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只是在课堂上看着别人争先恐后发言,长期下去,教师不有意识地去改变这一状况的话,他/她的课堂只会形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关注成绩落后的“学困生”,用自己精心备好的课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今后我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一部我们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使我们能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体会的东西。

它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来看周围所发生的事,观察他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的品质,每一章节都把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都催人泪下,又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思考。

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的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亲情的小故事,阅读之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

安利柯的母亲劝诫安利柯要好好对待他的父亲,不要在父亲责骂他的时候顶嘴使父亲伤心,这些行为一定会使他在父亲去世之后的某一天后悔,增加自己对父亲的想念与后悔。安利柯母亲的话触碰到了我的内心深处。在平常生活中,虽然父母很爱我们,我们也同样深爱着父母,但我们依然免不了有矛盾发生。毕竟我们拥有不同的人生观念,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也会因为某些小事与父母生气,甚至是吵架、冷战,可是我们对对方的爱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以前自己也曾顶撞父母,说过一些令父母伤心的话,做过一些令父母痛心的事,现在回想起来,就会对自己当时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如今不停地后悔却再也无法使那些过往改变。

在这世上,我们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但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父母。父母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便开始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一生为我们操劳,为我们着想,为了能够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辛勤地工作。父母教导了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是我们生命中的启蒙老师,帮助我们度过人生道路中一个又一个的坎坷,安慰着我们走出人生中的不如意。父母是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最该感谢的人也是父母。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为我们付出,为我们劳苦。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但是当我们长大,学会了坚强,真正学会了该如何回报父母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了。伴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也渐渐地老去了。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渐渐地明白了父母的唠篇三:《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文,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上一篇:切实抓好新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下一篇:关于企业往来账款管理混乱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