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英语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俗英语(精选12篇)

习俗英语 篇1

春节扫尘的习俗:春节习俗英语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Dust” is homophonic with “chen”(尘)in Chinese, which means old and past.In this way, “sweeping the d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s a thorough cleaning of houses to sweep away bad luck in the past year.This custom shows a good wish of putting away old things to welcome a new life.In a word, jus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s, every household will give a thorough cleaning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and usher in the new.“Dust”与“尘”是谐音(尘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旧的和过去的)。这样,“在春节前扫尘”是指彻底清洁房屋扫除过去一年的厄运。此习俗表达了收拾旧事物,欢迎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就在春节到来之前,为了告别旧年迎接新年,家家户户都会彻底打扫一下房屋。

习俗英语 篇2

众所周知, 东、西方民族, 国度之间存在着差异, 有时对同一句话、同一称呼, 甚至同一词汇, 中国人的理解与西方人 (尤其是讲英语的人) 的理解就大相径庭, 这就给我们迈入英语学习的殿堂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 从一开始就应该向同学辨析东、西方两种交际习俗的差异, 本文从一下七个方面进行着重比较, 以便帮助同学更恰当地进行语言交际。

一、打招呼 (greetings)

在中国, 彼此之间见面问候时, 一般会问“上哪去” (Where are you going?) 和“你吃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meal?) 。殊不知, 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和西方人打招呼是很不恰当的 (inappropriate) 。这时西方人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礼仪习俗, 所以他们会认为我们在打听他们的个人隐私, 就会感到很尴尬 (feel awkward) , 其实则不然, 我们仅仅把这两个问题当做一种问候语而已。“Have you had your meal?”对方就会认为你向他们发出真诚的邀请 (invitation) , 约他们共进晚餐。西方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早上/中午/晚上好) , “How do you do!” (你好!)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How are you?” (你最近好吗?) , 而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二、寒暄 (chinchin)

中国人见面寒暄常会问“多大了?” (How old are you?) “在哪发财呀?” (Where do you work in?) “结婚了吗?” (Have you married?) , 在西方人中, 年龄 (age) 、地址 (address) 、工作单位 (job) 、收入 (income) 、婚姻 (marriage) 、家庭情况 (home background) 、信仰 (brief) 等话题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 忌讳别人问及。西方人寒暄最常见的话题 (topic) 则是天气 (weather) 的状况, 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fine.”中国人的寒暄方式还常有“你今天气色不好, 生病了吗?”“好久不见, 你又胖了。”这表示对对方的关心, 人们不会为此生气, 而西方人如果听到“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时, 就会感到不舒服, 无从回答。另外, 在打电话时, 也应切忌用汉语的语义结构来套用英语“Hello, I find Xiao li, please.”, 而西方人打电话、接到电话先报自己的号码、单位等, 如:

A:Hello, 887766220.

B:Hello.This is….Could I speak to…, please?

三、称呼 (appellation)

在西方国家, 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与我国的差异也较大, 有时在中国人看来还很不礼貌 (impolite) , 甚至是有悖常理。比如:小孩称呼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哥、嫂、伯、姑、姨、舅”时, 不是加上grand-、aunt、uncle等, 而是直呼其名;年轻人称呼老年人时, 也是直接在姓氏前加Mr.Mrs.Miss。又如在中国, “小李”、“小张”是很亲切的称呼, 而用“小玛丽”称呼一位西方青年却是不礼貌的。同样, 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一些表示职业的词与姓氏连用表示尊敬, 而在英语中问候“老师好”用“Good morning, teacher!”表示就不正确, 因为在英语中teacher是一种职业, 一般不用作称呼, 应改为“Good morning, sir.”或“Good morning, Miss.”。

四、赞扬与祝贺 (praise and congratulations)

中国是礼仪之邦, 当听到别人的赞美或祝贺时, 我们即使心里高兴, 嘴上也要谦虚一番。例如一位外国游客对导游说:“你的英语说得很流利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这位导游却谦虚地回答:“不, 我的英语一般一般吧 (No, no.My English is just so so.) 。”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西方人会误认为自己的判断力有问题。根据西方人的习俗, 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道谢或爽快接受, 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受到别人赞扬和祝贺, 我们应该愉悦地答道:“Thank you.”

五、道别 (farewells)

中国人道别时, 常把客人送出门口或更远, 客人说“留步”, 主人说“慢走”、“再来”等等, 把这些话直接译成英语“stay here”、“walk slowly”、“come again”很显然不符合西方人的习俗, 其实, 挥挥手或说“Byebye”、“So long”、“Take care”、“See you later” (再见、珍重、回头见) 就足够了, 相反, 中国人却认为这样做不够热情, 故有“十里长亭”一词, 这就是礼仪习俗的差异。

六、关于“Thank you”

中国人“谢谢 (Thank you) ”的使用频率远不及西方人普遍。西方人任何人之间, 哪怕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都会说“Thank you”, 这里“Thank you”只是一个习俗性的回答, 并没有太多的谢意在其中;而中国人只有在接受了帮助时, 才会发自肺腑地说“谢谢”。一位中国警察在帮助了一位外国友人之后, 外国友人一般会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翻译后变成了“It′s my duty.”这就会让外国人听起来很尴尬, 因为“It′s my duty.”的本意是不想这样做, 无奈, 这是我的职责, 不得不做。这与汉语的原意出入很大, 而恰当的回答则应是“It′s a pleasure.” (我很乐意) , “Don′t mention it.” (没什么) 或“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 。

七、“Excuse me”和“Sorry”的区别

最容易被用错的还有“Excuse me”和“Sorry”。“Excuse me”常常被翻译成“对不起!”, 其实说话人是无过错的,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打扰一下”, 它的用途及其广泛:与陌生人搭话、打断别人的说话、从别人身边挤过、男士为了吸引女士的注意力等等。如果说话人有过错, 那么就应该讲“Sorry”, 来表示歉意。

英语国家的新年习俗一 篇3

在加拿大、爱尔兰、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新年当天人们有习俗聚集到海边.跳入水中、集体冬泳。他们管这叫“北极熊跳”。有时候这项活动会组织慈善募捐。北半球国家里有很多组织类似活动的北极熊俱乐部,它们一般都设在水域边,也有在新年组织北极熊跳的习俗。

英式橄榄球赛

在英国.人们会在新年当天加赛一轮英式橄榄球(除非这一天正好是周四、周五或周日)。

伦敦新年大游行

伦敦也有在新年举行游行的习俗。游行的表演人员是来自大伦敦范围32个区县的代表队,同时还有从全球邀请的表演艺术家们。

玫瑰游行和玫瑰球赛

在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市,人们在新年当天举行“玫瑰游行”,这天会有很多市民上街、或在家观看。游行结束后紧跟着会有“玫瑰碗”大学橄榄球比赛。“玫瑰碗”是美国大学季候赛中重要的一場。

美国南方的好运新年餐

在美国南方,人们会煮一餐由猪肉、甘蓝菜和黑豆组成的新年餐来祝家人来年好运。在上菜的时候,通常还会在碟子下面放上一块钱,这也是新年习俗的一部分。

德国移民的新年大餐

各国圣诞习俗英语作文 篇4

The foods are to represent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 mushrooms from the forest, grain from the fields, fruit from the orchards, and fish from the lakes and sea.

食物代表地球的天涯海角――蘑菇来自于森林,谷物来自于田地,水果来自于果园,而鱼来自于湖海。

Meals vary from family to family but usually include a special soup followed by many elegant fish preparations, vegetables, and pierogi.

每家的.饭菜都不同,但通常都包括一种特制的汤,还有许多精致的鱼肉餐、蔬菜和半圆形小酥饼。

英语作文中秋节习俗 篇5

On rumored ancient folk worship ugly no salt,pious worship during childhood on, grow up to superior moral palace, but do notdrive. A full moon on August 15, Son of Heaven to see her in the moonlight,feeling that her beauty is outstanding, after she was Queen, Mid-Autumn Festivalon the resulting worship. Mid-Chang, to beauty, known for young girls worshipit on, willing to “look like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face as brightmoon.”

圣诞节习俗英语作文 篇6

Christmas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holidays of all time. It is the day when Gods sonwas born on earth. Hence, this day is sacred for all Christians around the world. The Christmas season gives rise to a number of Christmas traditions that come along. Here are a few of them that are celebrated with zest and enthusiasm worldwide for centuries.

圣诞节一直是个美好的节日。这是上帝之子诞生的日子,因此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来说,这一天是非常神圣的。圣诞季节自然少不了各种圣诞传统。下面这些传统,可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直热闹欢庆的习俗。

中美送礼习俗比较 篇7

一、中美三种常见送礼场合。 (一) 生日礼物。中国人在传统习俗上, 注重给孩子过第一个周岁生日, 这时亲戚朋友多来祝贺, 祝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客人送的礼物多为衣物、食品和玩具。现在中国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给孩子过生日时, 家庭成员多送一些实用的小礼物, 以示祝贺。有的给孩子买一个生日蛋糕或者带孩子出去玩一次, 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纪念礼品。中国人很重视给父母长辈过生日。除了开家宴以示祝贺外, 子女和晚辈都会送给父母一些生日礼物。如果父母年纪较大, 一般人们送寿桃、寿糕、寿联或寿幛, 祝老人“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以祝愿父母长辈幸福、健康、长寿。如果父母长辈年岁不太大, 可以送他们喜欢的或感兴趣的礼物。夫妻过生日时最好给妻子送鲜花, 但赠送衣物、化妆品、首饰也很好。妻子给丈夫多是衣物或其他先生喜欢的东西。这些礼物最好是对方喜欢的又出乎意料的礼品。恋人过生日时, 送给对方的礼物以小巧、精致、新颖为好, 如恋人喜欢的录音带、书籍、小工艺品、影集、鲜花等, 最好是别出心裁。在美国, 给女孩子赠送生日礼物可以是带有小饰物的手镯、耳环、女孩喜欢的书籍、刻有孩子名字的文具、香水、头巾、腰带、墙画或者其他女孩子卧室的装饰品等。给男孩子的生日礼物可以是衣物、体育器具、唱片或者受人欢迎的摇滚乐队的录音带、游戏机盘、电脑软件等。给妻子或丈夫的生日礼物最好是那种他或她十分想要的, 但由于贵或别的原因而没有买到的东西。这种礼物会给对方一个惊喜。给老年夫妇最理想的生日礼物是商店礼品券、盆花、他们感兴趣的书籍等。为他们订一份报纸, 甚至给他们提供旅行机票都无不可。对任何人来说, 你亲手制作的东西, 如自己烤制的食品, 手织的衣物或其他手工制品都是很好的生日礼物。 (二) 结婚礼品。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 中国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非常重视结婚礼仪, 亲朋好友在他人结婚时送上一份礼品是十分必要的。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赠送的礼品有以下几种方式:赠送喜联、喜幛。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婚礼礼品形式, 较为高雅大方, 适合于交友广泛, 结婚场面较大的受礼者。喜联、喜幛可以从书画社购买或请其代写。如果送礼人能亲笔书写那就更好了。赠送实物。现代中国人结婚, 亲友赠送实物的仍然很多。在这一点上, 中美两国的做法差不多, 都注重礼品的实用性。一般人们送的礼品有:家具、金银首饰, 床上用品、厨房用品、工艺品、衣物等。为了使自己的礼品派上用场, 送礼者可以事先征询受礼者的意见, 这样做也不是什么失礼的举动。赠送现金。赠送现金是一种方便实惠的送礼形式。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方面可以免去挑选礼物的辛苦,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受礼者解决许多实际经济问题。礼金不论多少, 习惯上要成双数, 取其吉利, 即所谓的“成双成对”的意思。除了上述的各种形式外, 还有人送纪念册、工艺品、丝绸制品等物品。只要礼品投合受礼者的兴趣爱好, 那就是最得体的最恰当的结婚礼物了。在美国, 结婚礼物的赠送则相对复杂些, 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为新娘举行的送礼会。举行送礼会是指亲朋好友为即将结婚的女子举行的赠送礼品的祝贺活动。送礼会上赠送的礼品要求得体、新颖。送礼会上备有点心, 现在一般是家常便饭、下午茶, 花园里的聚餐或者是有甜食的小型聚会。为新娘送礼会有三条严格的规范需要遵守。第一, 礼品必须在送礼会上赠于主宾, 不能让商店转交。如果送礼人不能参加送礼会, 应将包装好的礼物事先送到主人家里。其次, 在赠送的礼物上应附有一张贺卡, 这样, 当主宾打开礼物时知道哪位客人赠送的。第三条规范是, 礼物要在送礼会上打开, 主宾应当当场向馈赠者表示感谢。新娘也可以事后写信致谢, 但是, 除非送礼人当时不在场, 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要的。婚礼礼物。一般来说, 接到对方的婚礼邀请或通知时就要准备礼物, 只要你接受邀请就得送礼, 你可以挑选一件特殊的礼物送给他们, 也可以自己设计一样礼品。比如你可以做一条绣上夫妇姓名的床单或是做一只结婚纪念章。其他不甚昂贵而富有人情味的礼物还有袖珍《圣经》, 结婚照用的镜框等。了解新婚夫妇的爱好和生活方式也许会启发你挑选一些特殊的工艺品、体育用品、古董、茶具等。像古董之类的礼物若附上其历史就更加意味深长了。钱也是常见的礼物, 支票、现钞、证券、债券都是可送的结婚礼物。新婚夫妇在收到礼品后要写感谢信。信必须是亲笔写的, 如果用事先准备好的统一格式填上你的签名, 这是对花了时间为你挑选礼物的朋友们的不敬。如果送礼的人太多或时间紧不能及时给每位写感谢信, 也可以在结束后给每位送礼者寄张明信片表示已经收到了礼物。这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的, 稍后有空时仍应写感谢信。如果当他有陈列礼品的风俗, 那么同礼品一起送来的贺卡不要同时陈列出来。钱、支票、债券之类的礼品也是最好不要拿出来, 即使拿出来, 让人家看到送礼者的签名就可以了。不要将具体数目公之于众。新婚夫妇互赠礼品。新婚夫妇通常在婚礼仪式上交换礼品, 这些礼品往往带有永久的价值。传统的有钻戒、一块手表、一件刻有对方姓名首字母和结婚日期的心型饰物, 祖传的珠宝等。这也是送给对方一直希望得到的特殊礼物的时候, 如一件乐器、一套将树叶等直接压成印版的印刷品或一只专用手提箱。 (三) 社交活动礼物。中国人在日常生活或节假日中, 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畅通, 人们常常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望或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或业务上的伙伴。有时则是应对方的邀请去参加家庭宴请或各种聚会。按习俗, 在参加这类社交活动时要送些适当的小礼品。送什么, 没有一定的规矩, 要视对方的爱好来定。在这些场合, 中国人常送的礼品有糕点、水果、酒类、茶叶、饮料、营养品、土特产、工艺品等。此外, 如果自己的亲朋好友有天灾人祸等意想不到的灾祸, 赠以适当的钱物, 使其渡过难关是必要的。如果有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 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回赠对方适当的礼物, 以示感谢, 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一种习惯。送什么礼物恰当, 视个人的情况而定。这时赠送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较为恰当。中国人在交往中基本上是以“礼轻情意重”的原则行事的, 但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常常是厚礼相赠, 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陋习, 不在我们讨论的送礼习俗之列。美国人不像中国人这样有很多需要拜访亲朋好友的场合。他们一般在周末访客或参加私人宴请。此时, 人们通常送的礼物有鲜花、水果、糖果、书籍等物品。但需注意的是, 如果主人的庭院里没有花木时, 送鲜花才合适。如果主人家里没有果树时, 送水果才恰当。有些人也有拜访后送礼的。如果这样做, 他们可以送一些一般的礼物, 如一瓶酒, 自己种的西红柿或一瓶特制的果酱。待到知道主人的需要时再补送一份礼物。如果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你可以带牛扒或其他半成品的菜, 到时做一下就可吃。如果主人有孩子, 可送玩具、游戏器具、拼板玩具等孩子喜欢的东西。但是送礼时要避免赠送对受礼者毫无用处或者可能招来麻烦的东西。比如, 在没有征得孩子父母同意的情况下, 给孩子小狗、小猫、金鱼之类的动物, 可能会引起料想不到的麻烦。另外, 对那些喜欢烹调的女主人来说, 赠送一本菜谱可能是很好的礼品, 而对不善做菜的人来说, 这样做就意味着批评。

二、中美送礼习俗的差异。中美送礼习俗的差异不仅反映在什么场合、给什么人送什么样的礼物上, 而且也反映在送礼的方式上。首先, 美国人在赠送礼品时注重礼品的包装。买来或自制的礼物一般要有彩色礼品纸包起来, 然后用彩带扎起, 或用胶条封住。有的礼物虽然有包装盒, 但送礼时还要再包装一下。如果送一瓶酒作礼物, 最好要酒瓶外面有包装纸的那一类。关于礼品的包装和外观, 有很长时间中国人不太重视, 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商店, 尤其是礼品店, 增加了包装服务, 这为中国人送礼时重视礼物外观包装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人在送礼物时, 如生日礼物、结婚礼物时通常附有贺卡, 上面写一些祝贺的话, 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贺卡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 信封注明受礼人的姓名, 不写地址贴在礼品包装的上方。美国人送礼一般都是当面赠予。有时, 如赠送结婚礼物, 也可在婚礼举行之前送去。祝贺节日等可派人送上门去或通过邮局寄去。客人赠送礼物时, 主人应双手接受、握手、并感谢对方。美国人接受礼物后习惯于当面打开包装, 欣赏一下礼品。有时送礼人还会对礼品作一些介绍和说明。如果礼物是现金或支票, 不要当众宣布钱的数目, 受礼者说些适当的话并致谢就可以了。在一些场合送礼是不必要的, 如果有个别人送了, 主人可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 但不要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因为这样做会使没有带礼物的人感到难堪。在美国, 有送还礼物的习俗。比如, 订婚之后又解除婚约, 女方应将订婚戒指送还男方。已经接受的各种礼物也要按习俗返还。此处, 美国人还有退换礼物的做法。如亲友中送的礼物有重样的, 或者尺寸有问题是可以到购物商店去退换。如果礼品来自其他城市, 可以将礼品寄回去, 并附信说明礼品到达时的情况。任何有信誉的商店在确认礼品收到时已损坏, 都会换另一件。

英美习俗种种 篇8

1. 见面礼

英美人的见面礼节常见的有三种:握手(handshake)、拥抱(embrace)和亲吻(kiss)。 英国人很少跟别人握手,但在第一次介绍相识之后,或与朋友久别重逢,或在远出家门、长途旅行之前告别时,却常以握手为礼。英美男子相互握手时手应有力,英文叫firm handshake;如果握起手来有气无力,就会给对方造成冷冰冰的感觉,英文把这种握手叫做wet handshake。 男女之间的握手一般是女士先主动伸出手来,男士不宜主动伸手。倘若女士不伸手,男士点头致意即可。拥抱比握手在感情上更进一步,这通常是亲属或朋友之间的见面礼,异性之间除非关系密切,一般是不拥抱的。亲吻的方式也因人而异。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前者的下额。同辈的朋友或兄弟姐妹之间只是面颊相贴,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是嘴对嘴地亲吻。

2. 介绍

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可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但不必在前面加“先生、小姐”之类的称谓。在许多场合,需要经第三者介绍。第三者作介绍时,一般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年纪轻的介绍给年纪大的,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把女主人介绍给客人。介绍时不必用手指着被介绍者,也不必拍对方的肩膀。

3. 谈什么和不该问什么

英美人见面后一般是先问对方的健康情况,最常听到的是“How are you?”,答语一般是“Very well,thank you.”或“Not very well.”等。 “How do you do?”只是简单的寒暄语,用于初次见面,答语仍应是“How do you do?”。 英国人见面时还喜欢谈论天气,尤其是在不太熟悉的人之间。

英美人见面有“十不问”,具体内容如下:

1) 年龄不能问。西方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讳莫如深。西方妇女更是如此,她们过了24岁之后就再也不会告诉他人自己的年龄了。

2) 婚否不能问。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隐私,询问人家的婚姻状况是不礼貌的。若是向异性打听婚姻状况,则有对对方“过分关心”之嫌。

3) 收入不能问。西方人将此视为个人脸面,因为它与个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关。不仅收入不宜谈论,诸如住宅的档次、服饰的品牌等等能体现个人收入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

4) 住址不能问。西方人认为,把自己的住址留给人家,就该邀请其上门做客,而他们通常是不喜欢随便请人去家里做客的。

5) 经历不能问。西方人视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人掌握的。

6) 工作不能问。在西方人看来,问这类问题不是闲得无聊,就是有窥探他们隐私之癖,因而不会对提问者抱有好感。

7) 信仰不能问。宗教信仰和政治见解,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严肃的,所以不能在这方面随便乱问。

8) 投票意向不能问。英美人认为选谁是个人的自由,别人不能干预或施加影响。

9) 衣服价钱不能问。

10) 住房价钱和租金不能问。

总之,上述问题均被西方人看成是个人的隐私。若你询问此类问题,会引起他们的不快甚至反感,从而造成交际上的障碍。

4. 女士优先

英美人有尊重妇女、礼让妇女的习惯。在社交场合,你常可以听到“Lady first”或看到体现这种精神的种种做法。例如,对公众讲话的开头便是“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们、先生们)”而不是“Gentlemen and Ladies”;男士在女士面前抽烟要先问女士是否介意(Would you mind my smoking here?);进入房间时,女士一般走在前面;如果挑选、料理餐桌,则应由男士走在前面。

5. 频繁地使用“谢谢你”

在英美人的言谈中,“请原谅(Excuse me.)”、“对不起(I am sorry.)”、“谢谢你(Thank you.)”的使用远比中国人普遍。拿“谢谢你”来说,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老师会说声“Thank you.”。 讲演者讲演完后要对观众说“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attending my lecture.”。 购物时,售货员找完钱后也会说“Thank you.”。 甚至在家里,妻子给丈夫或儿女给父母倒上一杯茶后,丈夫和父母习惯上也要说声“Thank you.”。 总之,大事要说“Thank you”,小事也说“Thank you.”,简直是一天到晚都在说“谢谢你(Thank you)”。

6. 保守、含蓄、幽默的英国人

长期以来,英国人形成一种矜持保守、沉默、好静、含蓄、幽默的特点。在英国,你会看到汽车的方向盘是在右而不是在左,汽车在公路上是靠左而不是靠右行驶,这种与众不同的习惯至今还保持着。他们那种复杂的币制直到1971年才改成十进制。在生活方式上,不管欧洲大陆推出什么新花样,他们一般都不受其影响,仍然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到了60年代,青年人才开始接受新事物。英国人与欧美其他一些民族相比较显得沉默寡言,只有熟人之间才无拘无束。但是在沉默寡言之中,你会发现一种“含蓄的幽默”。所谓“含蓄”,突出的表现是在语言方面。英国人向朋友推荐一个极好的电影时,他会说:“It is not bad,you know.”其实,英国人说的not bad(不坏)就相当于“第一流的(first-class)”、“最优美的(excellent)”或“好极了(wonderful)”。 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称为“understatement(降格说法”)。

7. 直爽、诚实、不拘礼节的美国人

美国人喜欢直爽(directness)。 在宴会上,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频频让客。如果你邀请一个美国人吃饭,你让他吃某种饭菜,他若不喜欢,就会直截了当地说:“No,thanks. I just don’t like it.”在这种场合,他甚至会向主人直接要他喜欢的东西,而且吃得一干二净。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遵循着这样一句格言:“诚实为上策(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如果他发现你对他不说实话,他会很生气。美国人还特别以不拘礼节(informality)著称。初次见面,他们常常会直呼对方的名字,不一定与对方握手,往往只是点点头或挥挥手,说声“Hi”或“Hello”。 聚在一起聊天时,他们几乎都不提及彼此的名衔。你往往会听到美国人说:“别称我史密斯先生,叫我约翰好了。”美国人在散席或业务会议结束时,不一定都要跟每个人“道别”或握手,他们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好吧,我们再见”。在办公室里,你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人在打电话时,把双足架在桌子上的情景。

8. 英国人好赌

在英国各地,人们每年都赌马、赌狗、赌足球、玩牌,会投下数十亿英镑的赌注。英国全国有60个马场,每年共有800个赛马日。赛狗场也有100多个。英国有17,000多个赌博俱乐部,人们可以随时到俱乐部去赌,甚至可以使用电子赌博机。

9. 美国人喜欢旅游和迁移

美国人一般都喜欢旅游,他们甚至会为到朋友家吃一顿饭,开上汽车跑上几百里的路程;他们甚至为看一场球赛会坐上飞机到国外兜上一圈。美国人时常迁移,很多人常常是在甲地出生,在乙地上学,又到丙地、丁地寻找工作或开创事业。许多人一生要调换多次工作。这种迁移和调换工作被形象地称为“job-hopping”。

10. 英美人的忌讳

英美人有许多传统的忌讳。例如,在宴席上忌讳发出声响,而在餐桌上打嗝、松裤带更被视为大忌。与人握手时,不能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也不能四只手交叉握手。美国人在人行道上走路,绝不会啪啪地作响,英国人从不把人像做成商标或装潢。

此外,英美人还认为打喷嚏能预示未来。他们认为一星期中不同的日子打喷嚏所预示的事情不一样。例如,星期一打喷嚏可能会有危险,星期二打喷嚏会有不速之客来,星期三打喷嚏可能会收到信,星期四打喷嚏可能会收到礼物,星期五打喷嚏可能会遇到伤心事;星期六打喷嚏可能会见到自己的亲人。英美人在打喷嚏时,旁边的人都要说“上帝保佑你(Bless you!)”。

西方人忌讳“十三”这个数字是众所周知的。这个忌讳与犹大为了30个银币而出卖耶稣有关。

11. 赴宴与宴席

英美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一定要带点小小的礼物给主人,比如一瓶酒、一小瓶香水、一副小耳环、一件小孩玩具、一盒蛋糕等。宴席上,客人往往坐在主人的右手。比较正式的宴席应该是席前放食盘、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盘子上较远处放汤匙,再远处放酒杯。菜是一道一道地上来。吃完后,收拾过盘碗,再上下一道。其顺序通常是先上沙拉(salad)或汤(soup),再上主菜(main dish)、饮料,最后是甜点或水果。赴宴不可迟到,也不必去得太早,比较熟悉的女客可到厨房帮忙。用餐时,客人照例会讲些诸如“好吃极了(It’s delicious.)”的话,让主人高兴。

12. 美国人重视儿童的生日

在美国,儿童生日时,一般都要举行庆祝会(birthday party),而且一直要搞到十一二岁。送礼品时一般送卡片和玩具,过生日的孩子会请同学朋友到外面吃一顿。事先告诉客人受邀原因的聚会叫non-surprise party;事先不告诉客人原因的聚会便是一个surprise party。 在生日宴会上,孩子几岁就在蛋糕上插上几支小蜡烛。吃蛋糕时,由过生日者自己切开蛋糕,然后一块一块地分给大家吃。

13. 上厕所

英语作文之社会习俗与行为 篇9

英语作文之社会习俗与行为

social customs and ways of behaving change。 things which were considered impolite many years ago are now acceptable。 to see a woman smoking in public today is not surprising, nor is it always “ladies first” through doors, or on a crowded bus or train need the man give his seat to a woman。 customs also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e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about social customs is not to do anything that might make other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 especially if they are your guests。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英语 篇10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the oldest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end of fiv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nickname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uch as: Good afternoon, section, section five, May Festival, bath Festival, daughter of festival, festival days, to LA, poet Festival, dragon, etc.. Although the names are different, but generally speaking, people around the holiday with different customs or more.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abits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because of the vast territory, numerous nationalities, plus many stories, not only have so many different section, but also all over with different customs. The main contents are:

his daughter back home, the clock up like, welcome the ghost ship, hide afternoon, with midday leaf character, hang calamus, wormwood, travel sickness, Sachet, prepared sweet wine offerings, dragon boat race, tournament, batting, swing, give children Xionghuang, drinking realgar yellow wine, sweet wine, eat cake, salted eggs, dumplings and seasonal fruits, in addition to a superstitious activities have gradually disappear, the rest has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Some activities, such as dragon boat racing,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

美国的派对习俗 篇11

不同的派对人们要穿不同的衣服。参加普通的派对,男士要穿西装打领带,女士要穿正装或者礼服。穿牛仔裤是不礼貌的。参加一些特殊的派对,你需要穿特殊的衣服。

带上礼物去参加派对总是会受到欢迎。但有的时候你可以不带礼物,或者带便宜的礼物,如一束鲜花或者一瓶酒。

时间对于美国人而言非常重要。你必須准时到达派对。如果不能按时到达,你应该给主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你何时到达。

把汤匙放在汤碗、咖啡杯或任何盛食物的盘子里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尽管擤鼻子是没关系的,但是在吃饭时打嗝是不应该的,同样,剔牙也是不礼貌的。要把食物轻轻地放在嘴里并且要闭上嘴巴吃东西。

所有美国孩子都非常喜欢搞派对。他们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派对。他们最喜欢的派对是生日派对、节日派对、主题派对和惊喜派对。

在美国,当生日来临之际,父母通常会为自己的孩子举办派对。孩子们通常会邀请他们的朋友来参加派对,朋友们总是带着礼物而来。他们在派对上吃喝玩耍,唱生日歌以及快乐地舞蹈。

美国有许多节日,如新年、圣诞节、感恩节。在节日派对中,孩子们可以穿上新衣服,装饰圣诞树,唱圣诞歌,以及寻找复活彩蛋。

每当有新同学来到一个新班级时,他/她的同学常常会为其举行一个欢迎派对。这是主题派对中的一种。那天老师不会布置任何家庭作业,因此他们可以尽情愉快地唱歌跳舞。

当某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她的好朋友有时会为他/她悄悄举办一个派对。他们会在派对中邀请他,她,然后他们会一起跳出来大叫:“Surprise!”

Housewarming Pa时暖屋会

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把屋子弄热”,一般会在乔迁之后举办,给新家增加人气。参加派对的人常带上一两件小礼物,如炊具等家庭实用物品,以帮助主人开始新的生活。

Farewell Party欢送会

有人辞职或离开时开的派对,通常在办公室里,占用上班时间,所以一般买点礼物点些Pizza就可以了。

Theme Party主题派对

主题派对很受年轻人欢迎,一般是事先定下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风格穿着衣服,购买礼物等。

No-host party费用分担的社交聚会

n0一host是“没有主人”的意思。这种社交集会由参加的人各自分担费用,形式上有主办者,但没有担负全部费用的主人。大家可分担现金,也可各自带食品和饮料。

Picnic Party野餐会

漫话生日习俗 篇12

生日习俗

在我国古代,若是生了男孩,就在大门的左边挂上一张弓和六支箭,生后三日由族中长老用这张弓把六支箭向上下及四方各射一支,意思是男儿志在四方,希望这个男孩长大之后能够有远大的志向;若是生了女孩就在大门右边挂上一条“巾”,意思是女孩长大之后要勤于家事,做贤妻良母。因此男人的生日还有个专用名词是“悬弧之辰”,女人的生日就说“悬巾之辰”。

第一个生日,俗称“周岁”,小孩过周岁的习俗始自江南,后来渐渐通行到南北各地。周岁最重要的仪式是“岁盘”试儿,《颜氏家训》曾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笔纸,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欲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同时又让小儿用脚踏红龟背,以祝其寿长如龟;以炒米糖抹其小嘴,以祝其“臭嘴去,香嘴来”。

这以后,只要双亲健在,每年生日都要设酒庆贺。《颜氏家训·风操》记载周岁试儿后,接着说:“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耳……梁元帝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设斋讲”是因佛教而起的活动,自己生日诵经设斋是感谢父母生我之恩,尤其是母亲生我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因此死亡,为感谢母亲之恩,到了生日就茹素诵经舍斋,为她祈福,因此称为“母难之日”。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唐前期,唐太宗反对把生日搞成“宴乐之事”。据吴兢《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太宗谓侍臣日:“今日是联生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恩。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追求侍养,永不可得,仲由怀负米之恨,良有以也。况《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辰,遂为宴乐之事?甚是乖于礼度。”从这段记载,一方面可见当时民间祝寿风俗之流行,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可见唐初宫廷祝寿活动之兴起。这说明皇帝过生日在宫廷举办宴庆活动在唐初已开始出现,而唐玄宗又把这种风气推向高潮。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千秋节者,玄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节,而君臣共为乐,当时流俗多传其事以为盛。又载: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由此可知,以生日命名诞节,乃唐玄宗之首创;其庆寿乐如此盛大华丽,也是前所未有。

皇帝的生日叫圣诞,太子的生日叫寿诞,他此时还没成为圣,皇太后的生日叫寿旦,比太子又低了一级,皇后和嫔妃就只能称生日了。每遇皇帝、太子、皇太后、皇后生日,往往普天同庆,文武百官进献寿礼,皇帝大宴群臣,有时还大赦天下。明、清时还要请教坊司或戏班演戏贺寿。

黎民百姓过生日,一般人就称为自己的生辰。年轻人过生日不讲究,老年人就得讲究一些了。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为自己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之一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扮相为一白胡子老头,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

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现代人过生日要吃生日蛋糕,古代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生怕皇帝丈夫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也叫“水引”,也就是汤面,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桃是长寿果。据《汉武帝内传》载,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说法,更加强了人们对寿桃的重视。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红色。

中国人过生日吃寿面寿桃,西方人通常过生日吃蛋糕唱生日歌。古代罗马帝国时期,蛋糕是国王才能有资格享有的贡品,后被作为生日的祝福赏赐,流传至今就有了现在普及的生日蛋糕。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是灵魂最容易被恶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当天,亲人朋友都会齐聚身边给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求带来好运驱逐恶魔。中国古代,原来也有以鸡蛋作为生日庆祝食物的,所吃的吉祥蛋,象征新生与圆满,后来由于蛋糕与鸡蛋的完美结合,有了现在的生日蛋糕,流传到现在,每到生日就买蛋糕,接受众人的祝福。

生日习俗的文化意义

1.生命意识。与对死亡的恐惧的感知相比,人类对生的欢乐的体验与追求显得后起而迟缓,即使在进入较为发达的文明社会,人们仍无法摆脱死亡阴影的笼罩,因此认为人的寿命由神灵掌管,祈求神灵保佑长寿长生,成为中国古代一种普遍的宗教意识和信仰习俗。另一方面,儒、道思想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生命是中国人心目中第一宝贵的东西,中国人大多不重来生来世,而执著于今生今世。《孝经·圣治章》引孔子语:“天地之性,人为贵。”道教有句话叫“天大,地大,生大”。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引导下,中国人大都想如何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中国古代有所谓“五福”,《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寿居首位。民间也有“福、禄、寿、喜、财”为五福说法。可见,祈寿延命的思想在古人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秦始皇、汉武帝等许多皇帝寻求长生药,皇帝被称为“万岁”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中国人生日习俗中重视为老人做寿,体现的也是这一观念,做寿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表达一种延年益寿的生命意识。

在现代人的头脑中,虽然生命意识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如人们会祝福“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但已随着时代表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两头,时至今日,为孩子过生日和为老人做寿,仍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与传统习俗相比较,内容、形式皆有变化。为孩子过生日,更看重生命的纪念意义。如新生儿诞生会有纪念币、纪念册,过生日会拍照、录像留念等。为老人做寿,也不只围绕着原来的祈寿延命的观念展开,而是从这一整套纯观念性的做法转变为注重实际,赠送有益老人身心健康的礼品,更加体现了小辈对老人的无限关爱。年轻人过生日则更多看重朋友间的友情。每逢生日,好友聚在一起,聚餐、畅谈、娱乐,共享人生乐趣。

2.敬老意识。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社会理想。《礼记·曲礼》:“谋于长者必操几丈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历代王朝都有不同程度的敬老措施,对社会风俗起着导向作用。民间社会风俗运载着儒家敬老的理想,内化为人们的心理情感,凝结为一种带有规范性的社会道德意识。生日习俗是敬老意识具体的礼仪形式之一。唐代以前,生日那天,要思念父母生我的艰辛,作哀戚状,不能宴乐庆贺,以表示对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感激和尊敬。“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对七十以上的高龄长者,人们都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一方面是由于共同的人性要求,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希望人人皆能健康长寿,对长寿者,也自然地表示尊敬。另一方面,老年人无论是经历还是经验,抑或是对小辈的辛勤抚育、培养,在人们的观念中,都是值得尊重的。《诗·大雅·板》称:“老夫灌灌,小子跷跷。”《尚书·秦誓》载,当年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而伐郑,惨败后总结出“询兹黄发,刚罔所愆”的教训。民俗语言中,高傲者自称“老子”,称对方“小子”,都透出了对年长、资历的重视,对年轻人的轻视。老年就意味着智慧和权威,青年就代表着无知和服从。虽然也说“后生可畏”,但那不过指个别现象而已。于是,人们通过做寿的形式,借以表达对高寿老人的尊敬、爱戴。

敬老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标志。然而这种文化传统也有贵经验不重创新、讲资历压抑后辈的消极一面。现代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其消极性,给古老的民族文化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

上一篇:环保巡查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懂你八年级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