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反思(共8篇)
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那样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记忆中美好的回忆。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激情踏入一高校门时,当我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登上三尺讲台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
在我上师范学校之前曾经问她:“怎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她说:“要有爱,很多的爱。”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老师的我发现,虽然在其他的地方,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名或者利,但对于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她的爱,这份爱里包括了所有的爱心与关怀,牺牲与奉献。
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同学。他大概是因为从小由老人带大的缘故,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有不是太规范。虽然是男孩子,却很小心眼,爱告状,甚至撒谎。有好几次,他犯了错误,怕被老师批评,就说一些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的谎言,希望能够避免被老师追究。但他毕竟年纪还小,撒的谎都比较幼稚,很容易就被我识破了。渐渐的,我开始对他不信任起来,小朋友有时候告他的状,我会不怎么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而立即批评他。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爱说谎的捣蛋的孩子。
直到那一天,上完课后,班长告诉我他上课的时候吃东西。我吃了一惊,立即感觉到他真是太过分了。班长早已经尽职的把他推到我面前。我沉下脸问:“是不是上课在吃东西?”他低下头回答:“没有。”我观察他的嘴巴,很明显的含着什么,对他这种总是撒谎的毛病反感到极点,于是狠狠的批评了他,让他回教室里坐着反省。我看他眼睛里含着泪花,慢慢的下楼去了。我想:“总算掉了几滴眼泪,希望他能够从此接受教训。”回到教室里,课代表把作业本拿给我,我问:“他到哪里去了,我不是叫他在教室里反省的吗?”课代表回答:“他今天不舒服,好象有点发烧,喉咙痛,不敢和你说。其实他吃的是治喉咙痛的含片,现在在厕所吐呢。”我大吃了一惊,脸顿时红起来,为自己方才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我竟然这样伤害了他,使他倍受冤枉。就在这个时候他进来了,看见我连忙不好意思的一笑,怕我再批评他,赶紧到座位上做好。看见他似乎很怕我的样子,我对自己平时对他的态度做了一个深刻的反省。我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真正很好的关心过他,没有了解过他的想法,他的内心。他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环境,我应该更多的爱护他,帮助他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批评。
我走到他面前,亲切的问他是不是病了。看到他对我的态度仿佛很吃惊的样子,我的心又难过起来。他点点头,说昨天晚上发烧,但早上有些退了,父母亲很忙,家里没有人看护,还是决定送他来上学。我问:“你刚才吃的是药吧,还有没有。”他立即拿出一盒含片给我看,小心翼翼的说:“刚才上课的时候喉咙很疼,忍不住吃了一粒……”我拍拍他的圆圆的脸,第一次发现他有明亮的眼睛和动人的微笑。我说:“今天是陈老师错了,不应该没有问清楚就批评你,你愿意原谅老师吗?”
他对我的态度和说的话都很吃惊,他更加不敢相信的望着我,我说:“你不肯原谅老师,老师心里会很难过的。”他立即说:“原谅的,原谅的。”旁边的孩子们都笑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老师还向别人道歉啊?”我回答他们:“今天确实是老师错了,有了错误当然要承认,不然,我怎么还能够去批评别人呢?”我一点也不觉得向孩子认错很伤自尊心,反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虽然我总是批评他并且很可能有几次是他受了委屈,但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对我非常亲热。他热爱劳动,总是抢着帮我擦黑板,扫地。每当我问:“谁来把窗台上的灰擦一擦。”立即能够听见他响亮的回答:“我来!”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也很有上进心,不久他的学习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
孩子们当然有缺点,但做为老师的我同样如此。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使我意识到老师的责任与目的,那就是爱孩子,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关于教育的思想》一书中说过:“教师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引航者, 必须具备高尚的德行和品格。但在漫长的教育史发展历程中, 每一个时期对教师的社会职业道德诉求却存在一定的异同, 因而千百年来, 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和社会学者探讨的常新话题。
笔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 剖析了传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和所面临的困境, 结合新时期的变化, 从角色转变、人格示范的建构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诉求, 以期望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1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从哲学的视角来反思问题, 注重从问题的前提性来审视问题, 黑格尔说过:“反思你的预设。”哲学的审视问题就是反思问题是什么, 怎么样以及如何解决和实现问题;我们从哲学的视野来思考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发展的漫长历史中,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是什么的问题, 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众多回答, 它们从不同的维度诠释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1 道德权威说。
中国古代荀子认为教师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礼者所以正身也, 师者所以正礼也”。主张为师必须“尊严而惮”[1], 既要有尊严, 又要有威信, 如此才可以“化性为伪”, 通过教育使人性由恶转化为善。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 人的道德发展的本质就是学会运用意志力量服从外在权威的过程, 而教师就是社会权威的代表者。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人的道德塑成角度来说体现在对学生的道德权威塑造方面, 教师既要“通其业”, 又要“成其道”, 韩愈认为,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通其业, 成就其道德者也”, 合格的教师应该能承担学生通其业和成其道的双重职责。
1.2 讲经中立说。
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存在以讲经和育人为己任的两种老师, 通俗的讲就是“为生存而教育”和“为教育而生存”的两种老师;讲经式的老师只管教书而忽视学生有意识影响个性的教书匠, 在中国教育经书中虽含有经邦济世、为人修身的法则和道理, 但经师不践行其道, 他的职能只限于教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教师只重视教书, 而忽视道德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道德的发展提供一个中立的空间。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价值观, 毋须尊重任何权威。他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 但在这种讲经中立的模式下, 教师自我的道德水准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提升, 同时, 这种讲经中立说, 容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真正价值标的。
在教育史的漫长发展历程中,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功能可以说众说纷纭, 除以上两种外, 还有结构促动说等, 从中可以看到在传统教育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内涵。
2 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教育规模逐渐扩大, 体制日趋复杂化, 在“为生存而教育”和“为教育而生存”的不同职业道德诉求中, 现代的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矛盾。
价值观的困境——科技发展、经济的搞活, 新思想和新观念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冲击着学校教育。教育在一个国家中是备受关注的, 教师从这种崇高的期望中得到了精神满足, 但职业的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该职业所带给当事人的精神价值, 还取决于其物质价值, 但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职业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却是分离的, 这就大大降低了职业的自尊感和优越感, 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我定向能力较差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 个人价值观也在动摇, 面对复杂冲突的价值取向困惑不解, 陷入了困境。
角色的困境———作为教育者面对不同期望的规范取向和自我取向而产生相互矛盾和困惑, 同时教师作为自我的角色认知也会产生希望看到的自己角色扮演成果与现实中呈现的因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育者本身也会面临在不同对象面前如学生和同事之间角色的差异, 教师角色行为由此表现出一定的冲突, 甚至会产生双重人格, 当然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认知教师角色的困境, 在新形势下, 在多种价值观的充斥下, 教师面对多种对象产生的困惑和迷茫的挑战也更严重, 作为教育者, 这种不同的双重人格冲突变得越来越明显。
3 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
面对新时期的变化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所处于的困境, 笔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 从角色转变、人格示范等方面思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建构的问题。
3.1 人格示范———教师是创造美的人, 拥有美的人格, 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灾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危难时刻舍生忘死, 坚守岗位, 展现出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而与之相对的“范跑跑”弃学生而跑的极端个人自由主义, 遭受到全国人民对其失德行为的唾弃, 不仅是对他丧失教师基本道德的谴责。因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应重视教师正确人格的培养, 率先垂范, 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道他们所不知的东西;教育意味着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 教他们怎样做。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怎样待人接物, 学习到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和品行优良的人接触, 可以促进我们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从教师的品格和行为中学到的东西, 比教师所教的东西更多。”[2]“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构建核心。
3.2 角色转变———我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社会期望的结构、内容和性质对教育者角色行为表现起客观导向作用, 期望发生质的变化, 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质的变化。因此, 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要求, 及时更新角色形象, 主动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要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新的教育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发展意识相适应, 要从保守型、封闭性和绝对权威型角色等为特征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创造型、多元型和平等型的角色形象。
3.3 构建新时期师德体系的价值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重要的
转型时期, 信息化、全球化的凸现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使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能否受益于这些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育大发展程度, 而教育的与时俱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队伍。从根本意义上说,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 也是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完善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相信在新形势下, 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学者对师德的关注和重视下, 行程于几千年漫长教育发展征途中师德价值体系会越来越健全。
摘要: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师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而人的本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使师德成为恒古而常新的话题。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出发, 剖析了传统师德体系及其面临的困境, 从人格示范、角色转变等方面建构了新时期师德价值体系。
关键词:师德,哲学,师德建构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等.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9页.
一、忽视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教不管导、教书不育人,重分数轻品质、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现象。其结果盲目加重学生负担,不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个性受到遏制,不能全面自主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事业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教育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不备课,不批改,凭过去的一点教育教学经验唬弄人。更有甚者,“人在曹营心在汉”,捧着教师的饭碗,打着个人的算盘,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满头大汗,职外弄得筋疲力尽,职内只得敷衍塞责。
三、缺乏进取心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长流水。这就要求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教师队伍以后,就不思学习,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识贫乏,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四、缺乏爱生心
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热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淡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甚至对所谓的“差生”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压、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与良好师德相悖。
五、物欲熏心
当前,个别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以教谋私,满脑子只有钱,变相向学生收钱,有的甚至故意把课内的教学任务,留在课外,来吸引学生参加家教,以获取钱财,荒了主业,肥了副业,更有甚者,泄漏考试内容,以博取家长、学生的欢心。
六、师表意识淡薄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但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爱精神缺乏,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污秽,甚至在社会参与赌博。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的贬损其他教师,还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在讲台上任意发泄不满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小道消息等。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与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不相适应,与教育部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长期盼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不相适应,与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党和国家把振兴教育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1.抓教师的政治学习,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收看教育部录制的《师德录》。以及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录像,学习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文件,举行学习心得交流,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述职评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坚持把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与辅导讲座,讨论交流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力求通过学习进一步端正思想、规范言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深刻地懂得,个人的工作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进步密切相关,个人的价值体现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紧密相关,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
2.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学校校风,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学校风气如何,关键在校长。一个好校长,就能带起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素质,特别是校长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校长处在“为师师表”的突出地位。现代学校正处在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中,各项改革与发展的责任十分繁重,各种观念和思想的碰撞十分激烈,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不容易,要想在校内形成良好的风气,校长只有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严抓实干,各项工作才会有生气。因此,校长应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接触学生,深入课堂,成为师者之师。哪里工作繁重,就出现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矛盾突出,就出现在哪里,始终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发扬真抓实干、艰苦办学的精神,就会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3.抓典型,以典型带动全体。为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风范,要大力表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典型,树教师形象;创时代新风。对擅离职守、讲条件、搞攀比的人与事要敢于批评,并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挖掘师生好典型的同时,发挥党、团的带头作用,建立榜样机制,要让他们做师德的表率,积极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以党风带师风,以党性铸师魂,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抓激励评价机制建设,深化考核,自查评议。加强思德建设要严格规章制度,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与鼓励。学校要根据国家要求和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一目了然。学校要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定期分析师德状况,坚决把师德不合格的教师通过优化组合,下岗分流,清除教师队伍。开展好五查、五改、五树立活动:一查职业理想,改正厌教弃教等落后思想,树立忠诚于人民教育的坚定信念;二查职业纪律,改正自由散漫不良行为,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三查职业职责,改正玩忽职守等不良态度,树立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四查职业规范,改正师表不端等不良表现,树立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五查职业作风,改正重利轻教等不良行为,树立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邱艳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是的,作为教师,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我看来,师德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什么丰功伟绩,最主要的还是饱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最炽热的心爱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真正完成教育育人的任务。
结合新时期赋予师德的新内涵,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作反思。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只面向少数的尖子生,忽视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教好少数尖子学生,而且要教好全体学生;不但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不但要对学生当前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而良好的师德是激励教师学政治、钻业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他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以,教师的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道德是一面旗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高尚品质如春
风细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努力完善自己,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新时期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将会给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师德问题:
(一)“人在曹营心在汉”——缺乏事业心。
前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经商”“下海”热,一些意志薄弱又有门路的教师纷纷效法,“跳槽”下海了,这是教师队伍的显性流失。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隐性流失”。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教师“人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教师的铁饭碗,打的是个人的小算盘;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满头大汗。例如有这样一位教师,上课心不在焉,把主要精力用于为老婆采购材料,推销产品,拉接客户,社会影响极坏。又有这样一位外语高级教师,一星期四个晚上在外兼课,搞得精疲力尽,而对所任学科却不备课,不批作业,不辅导,甚至连考试卷也不批改,只把标准答案往墙上一贴,还美其名曰,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
(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文件,教育教学理论,有意识地获取教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有的教师,自从跨进了教师队伍以后就好比进了保险箱,不思学习,不求进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例如有的教师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从来不关注教育方面的报纸和杂志,几年来,没有买过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也不看有关少年儿童的电视片,知识贫乏,观念陈旧,教法呆板;站在三尺讲台上,凭“教参”念经,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三)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服务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影响了班级的名次,丢了教师的面子,不是从正面加以教育和耐心辅导,而是对他们放任自流,冷漠忽视,有的甚至采用讽刺挖苦,心理施暴和体罚、变相体罚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诚然,后进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转变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精力,但这些学生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更需要阳光和雨露。那种“太阳穴一戳或后脑勺一拍,——呆爹呆娘生,还读什么书”,以及罚晒太阳,站墙
角等行为,都是与师德相悖的。
(四)经不起金钱诱惑——物欲熏心。
有的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以校谋私。例如有的教师拜倒在“孔方兄”脚下,利用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挖空心思赚学生的钱。有的甚至故意把课内的教学任务,留到课外,来吸引学生参加家教;更有甚者,任意泄露考试的内容,以博取家长、学生的欢心;还有个别教师利用学校的课间餐和午餐,以次充好赚昧心钱。
四、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一个不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师,是不会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抓师德建设,首先要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志向,特别对青年教师来讲显得更为重要。
(二)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更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或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是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三)教好功课,一丝不苟。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要积极上好选修课,这是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需要。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不但要做到“五认真”,而且要根据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渊博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并积极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圆满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它是约束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对中小学生影响更大。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五)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辩证
统一;从教师的劳动方式来讲,是个体式的心智劳动。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同时,教师的个体劳动也需要在教师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城北中心小学
李永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更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或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是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二)教好功课,一丝不苟。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活动课程,不但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要积极上好选修课,这是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需要。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不但要做到“五认真”,而且要根据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渊博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并积极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圆满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它是约束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对中小学生影响更大。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严
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四)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辩证统一;从教师的劳动方式来讲,是个体式的心智劳动。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同时,教师的个体劳动也需要在教师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们要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只要我们能够把德育放在首位,持之以恒,坚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必定能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反映出师德的时代特征。
师德师风学习反思
城北中心小学
周跃年
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他们的经验时都说,其实只有一个字:“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每一个学生。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人师”,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我在教育中,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现结合自己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己: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语文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语文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教语文兼班主任的我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恶语相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仅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还违背了“为人师表,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二、今后的改善
通过对照检查、分析,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2、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
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5、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在自身修养方面
1、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加强语文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1 教师角色现状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书育人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和与他人合作。医学博大精深, 学医历程充满艰辛, 作为医学院校教师, 身教重于言传, 只有加强自身政治素养, 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给传递学生更多正面信息。但就目前而言, 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职业情感存在危机
主要表现在教师凝聚力、向心力不强, 工作不认真, 心态浮躁, 敬业精神不足, 功利思想浓厚。在课时津贴等利益的驱使下, 部分青年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含金量降低。
1.2 为人师表意识不强
少数教师为人师表意识不强, 工作态度不端正, 备课不充分, 上课敷衍了事, 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青年教师言谈举止不够端庄, 授课过程中, 对时事评论不够客观;在利益驱使下, 片面追求课时量, 甚至出现部分教师向学生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部分教师有讥讽、歧视学生行为;还有搬弄是非, 挑拨离间, 诽谤同事、领导等不利于同事间、上下级团结的行为。
1.3 学术态度不端正
主要表现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时敷衍了事, 态度不端正, 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还有部分教师忙于著书立说, 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
1.4 育人观念淡漠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知教书不知育人, 只管教、不管导, 课后很少与学生接触, 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少数教师不注意言行举止, 讲话随心所欲, 宣讲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 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1.5 教学态度不严谨
部分老教师凭自身经验讲课, 不备课, 不调研, 不注重知识更新, 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意识, 使教育陷入循环封闭的怪圈, 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一些青年教师下载现成课件, 不研究、不修改, 上课只是照读课件;有时甚至直接下载视频全程播放, 没有结合实际地讲解。
2 师德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 重视不够, 认识不到位
(1) 校领导和各部门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重视教学、科研工作, 轻视师德建设。 (2) 教师自身认识不到位, 多数教师认为只有业务过硬才是真本事, 存在着重智育、轻道德, 重学历、轻素质现象。 (3) 在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优方面, 出现了对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的偏差, 重业务、轻思想品德, 重科研、轻教学。
2.2 缺乏机制, 管理不到位
(1) 师德建设工作机构不健全, 主管部门不够明确或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2) 规章制度不健全, 国家没有制定高校师德建设的具体规范;学校虽然有规范, 但内容笼统、抽象, 缺乏具体规定, 可操作性差。师德建设的工作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不配套, 师德建设无章可依。 (3) 管理不规范, 未构建师德建设网络体系, 重提倡、轻管理, 重宣传、轻效果, 靠一般性号召, 靠教师自觉性, 工作的推进带有突击性、随意性, 缺乏经常性和持续性。
2.3 形式单一, 活动不到位
(1) 开展师德建设的教育活动少且内容单调、空洞, 形式单一, 方法落后, 创新不够, 缺乏吸引力, 教师感到枯燥乏味, 参与积极性不高。 (2) 发挥师德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够, 学校在人才晋级和任用上, 重教学、科研, 轻师德, 部分教师也认为在师德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含金量低。
2.4 观念陈旧, 理念不到位
师德建设要与时俱进, 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现阶段师德建设的理念还比较陈旧, 不符合时代要求, 以人为本思想未得到全面体现。 (1) 教师未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做不到因材施教, 不能发展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 学校讲教师无私奉献的多, 讲培养发展的少;对教师管理限制的多, 关心照顾的少。
3 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管理机制, 积极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关注教师合理要求, 把师德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关心、理解教师, 不断改善教师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努力创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 切实做好教师培训、进修、职称晋升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动师德建设。
3.1 高度重视, 统一认识
校领导应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进一步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学校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引导教师以敬业精神和优良品德感染学生。
3.2 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 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 (1)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 将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2) 经常组织教师温习《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 自觉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 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3.3 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构成良好校园环境因素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 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 敬业进取的校园氛围, 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 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通过良好校园环境的构建, 促进教师提高道德修养。
3.4 健全师德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不能单纯依靠说教, 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与教师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师德建设运行机制的核心在于师德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运作。 (1) 制定科学可行的师德评价办法, 把师德考核与教学科研工作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并与之相结合, 记入教师考核档案,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励、聘任、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认真考核师德表现, 并做到奖罚分明, 以推动师德建设。师德考评的目的不仅是考核结果的“应用”, 也是师德的宣传和教育。 (2) 继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发挥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发动广大教师以不同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尤其是一些事关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以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3) 公正、民主地评选“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各等级的“名师”等, 并大力宣传, 使教师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师德是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作为教师应该以德为本,尤其是小学教师,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则。作为启蒙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正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蹲下来,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热爱儿童。”他还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可见,我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是我们必备的师德。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阳光,自由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指引。
我从事教学工作25年了,我比较热爱我的职业,也比较爱那些天真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们。不论别人赐予老师多么美好神圣的描述,可是在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却是“永远别把自己当做老师,而是要蹲下来,把自己看成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记得2014年我教的一个班,有一位男生叫李林,他学习有上进心,但是他个性自私又有些怪异,特别爱与同学发生矛盾。因为他的自私,同学们都很讨厌他,都不喜欢帮助他,慢慢的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越来越自卑,心理非常敏感、脆弱,稍有不如意他就会攻击同学们。根据这种情况,我开了一个主题为《我们是一家人》的班会,这次班会,我请李林当主持人。开始他一愣,后来在我和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他开始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同学们在他的组织下又说了很多好玩的笑话,大家很开心,李林也和同学的紧张关系缓解了很多。经过那次的班会,李林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有一天早晨,他居然把自己的最喜欢吃的一个大火龙果送给了我。我当然是不失时机地表扬并鼓励了他。他和同学们的争吵越来越少了,值日,送餐具时也主动挑重担了,慢慢地,他由“异端”变成了一个懂事少年。
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领导者,更是孩子们的知心人,我们应该做到了解每一位孩子,爱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和谐中成长,对学生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典范。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為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要想加强我们的师德修养,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他们有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的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他们。他们经常会以我们为学习的榜样。纵然我们学问再高,教学思路再好,艺术性再强,如果缺失了良好的师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良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所为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记得几年前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阶段,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在模仿和萌芽中。有一次我因为讲完新课后口干舌燥,就从包里拿出一个苹果洗净后吃起来,那时还没有下课,很多孩子们都瞪着茫然的眼睛看着我吃,但我当时并没有在意。事情过了一周后的一节数学课,我正领着孩子们做练习,这时有一个小男孩理所当然地从书桌里掏出一袋牛奶旁若无人地喝起来。我气急了,一声呵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老师,我渴了。上课的时候不是可以吃东西么?老师你也吃过啊。”我瞬间无言以对。我想,这应该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孩子们不能做的,自己也不能做。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区区小事,实际上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细微之处见表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严以律己,慎行反思
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坚持要严以律己,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切记不要把家庭中的不愉悦情绪夹杂在工作中,强加给孩子们。不以自己的悲喜而带给孩子们悲喜,不以自己的喜好而带给孩子们喜好。无论自己的情绪如何,状况如何,都要以饱满的情绪,平和的心境投入到工作中。不要把自己看做比学生高人一等的人,要把自己看做普通人,看做孩子们的榜样,看做孩子们的领路人。对他们要和颜悦色,情绪稳定,谆谆善诱,举止文雅优美,穿着得体大方。
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自己的不断反思当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小学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工作中的每一天,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事正确,缺失和错事也时时有之,事发时也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但静下心来,要懂得反思,对待每一件都要正确分析,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小学教师师德反思】推荐阅读:
中学教师师德学习反思12-21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07-05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总结11-13
小学教师师德标兵事迹06-24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制度07-20
小学教师师德证明材料11-25
小学音乐教师个人师德总结11-16
小学教师教风师德考评制度10-18
小学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12-11
小学美术教师师德演讲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