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分析报告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庭审分析报告(共8篇)

庭审分析报告 篇1

2017年10月21日 09:20我从中国庭审公开网收看了陇西县人民法院对“卢立峰危险驾驶“案件的审判

案情简介

2017年8月18日23时40分许,被告人酒后驾驶北京现代小轿车在陇西县永昌境内沿飞环路行驶至大树市场是被陇西县公安局民警当场查获。

审判程序

审判长车志雄宣读法庭纪律,法警将被告卢立峰带上被告席。审判长介绍法官助理,书记员史陇霞,公诉人。

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收到起诉书,对起诉书的起诉是否有异议,被告人表示没有异议。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选择回避,被告人选择不回避。

公诉人出示证据,户籍证明显示被告人的出生年月住址等前期情况。还出示了陇西县交警公安大队提供的查获经过,涉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还出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照片和单据,显示被告人当时酒精含量是110mg/100ml。还有陇西县人民医院提供的血液酒精含量检测书。驾驶证复印件,这是被告人第二次取得驾照,现场检测报告中药检结果显示阴性。随后出示了被告人供述的辩解与起诉书提供的犯罪事实对照。甘肃陇通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研究报告书证实被告人事发是体内含有乙醇,浓度为105.87mg/ml。

随后审判长询问被告人对公诉人出示的证据是否有异见,被告人有没有新的证据向法庭提供。被告回答没有。

审判长宣布法庭提供的证据合法客观真实,且证据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公诉人宣读的证据法庭予以确认。

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 被告人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驾车,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公诉人出示调查机关依法调查取得的证据,证据形成证据链条,足以证明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应该作为定案的依据予以体现。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指控被告人犯有危险驾驶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被告人到案后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建议对被告人进行两个月到四个月之间进行量刑,可以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有其他意见。被告人对法庭做最后陈述。审判长对本案进行当庭宣判。

审判长对公诉机关建议的量刑建议适当,予以采纳。被告人判处拘役2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审判长询问被告人对审判结果是否有意见,是否上诉,公诉人对对审判结果是否有意见。庭审结束,工作人员及旁听人员按秩序退场。

庭审分析报告 篇2

一、寻找“好”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是电视法制节目成功的基础。所谓“好”的案例,应是新闻价值大的案例。

福建各级法院每年审理的案件总计有几十万起,如何在这么多的案件中,筛选出三百多起案件呢?什么样的案件可作为节目的题材呢?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寻找“接地气儿”的案例

所谓“接地气儿”的案例,就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纠纷,这种案例容易受到观众的关注,通过节目,观众可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这也是制作电视法制节目的初心。

比如,前几个月房价持续上涨,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卖方恶意违约的情况屡屡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庭审直击”连续播出了几期有关卖方违约的案例,在节目中,律师在点评部分除了提醒卖方可能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外,还给观众支招,在价格波动时,如何通过合同,从法律的角度来规避其中一方的违约行为。这几期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二)寻找受关注度高的事件

这类案例在进入庭审前,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刑事案件,对这些案件的审理,能更好地体现我国司法的公开、公正。

比如,“庭审直击”曾播过一期《鑫联众公司主要涉案人员获刑》,这起案子说的是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福建鑫联众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先后对外推出所谓的加油卡优惠充值活动,向车主承诺一次性交纳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后,可按交纳金额的120%,分12个月充值返还。两年多来,鑫联众共计向5千多人吸收资金近5千万元,然而,鑫联众的承诺并没有兑现。经过审理,法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审宣判几名涉案人员三到九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节目播出后,许多受害者打进栏目热线表示,尽管钱没了,但涉案人员受到法律惩罚,也是一种安慰。

二、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

给控辩双方同等话语权,这点在庭审节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给控辩双方同等的话语权,极易造成观众对这个案件的认知有偏颇,对法院的判决有看法,进而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一)民事案件原被告双方同等话语权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原告是“吃亏者”、“受害者”,会不自觉得给原告更多的同情,但在法律层面上,原被告双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节目给予原被告双方同等的话语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节目中原被告双方时间相等的同期声,而是将原被告双方的观点充分地展示出来。

(二)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话语权

刑事案件中,尽管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但在法庭上,法官没做出最后判决前,他们依然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节目中,也应该让他们有展示观点的机会。

三、提高庭审节目的法制含量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是指电视创作人员通过节目传播给受众法律知识或者说法律信息的有效成分的多少,而这种多或少是受法制精神的信息量所决定的。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的堆集,也不是单纯的法制故事的讲述,而是法制精神的延伸。

一个法制类节目,如果法制含量不高,普法的意义就不大。但庭审节目又与一般的法制类节目不一样,比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福州台的《法眼》等,这些节目所选取的案例大都是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件,节目可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由法律界人士来解读其中的法律知识,有理有据,法律含量高,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庭审纪实类节目,是真实纪录法院的庭审过程,而我国绝大多数案件都不是当庭宣判,这就给庭审节目的法律点评提出了新要求,这类节目要不要进行法律点评,如果要,点评什么、怎么点评,才不至于让人觉得媒体“绑架”了法院、“干涉”了司法。

“庭审直击”从2016年1月11日开始,每天一期,一共播出了200多期,这期间,节目的法律点评部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早期“庭审直击”曾播出过这样一个节目《女孩儿坠楼身亡谁之过》,说的是厦门集美的吴某花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租住在一个小区的5楼,去年,台风“苏迪罗”袭击厦门,当天,吴某花和她三个孩子也呆在家里,下午两点多,不幸发生了,吴某花的二女儿,当时只有8岁的吴某,从五楼阳台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吴某花夫妇将房东和小区物业所属的公司一并告上了法庭,并提出90多万元的赔偿。原告觉得,房东改装后的阳台防盗网不安全,对女儿坠楼身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小区物业没有及时阻止房东的这种阳台改装,也应对女儿的死负责。被告之一的物业指出,在房东私自改装阳台防盗网时,已经发出过整改通知,且物业对这种违章装修没有强制拆除的权利。另一被告房东认为,8岁的吴某是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如今孩子坠楼身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原告没有尽到监护的义务。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舌枪唇剑,似乎都有道理,在制作这期节目时,为究竟要不要加入律师点评纠结了。这个案件具有普遍意义,因为现在许多家庭也对阳台防盗网进行过改装,这些家庭对这个案件的关注度比较高。由于法院在开完庭后,并没有当庭宣判,如果不点评,看完这期节目,物业和房东是否要担责没有结论,观众依旧一头雾水,并没有起到普法的作用。考虑到这一点,当时想应该加入律师点评,于是采访了律师,律师认为,房东应承担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责任,而物业已尽到义务,无需担责。可转念一想,照此播出,观众或当事方会先入为主,如果法院的最后判决与这名律师的说法不一致,是否会认为法院判决不公,或者上升到质疑司法公正?经过权衡,最后放弃了律师点评。节目顺利播出了,总觉得很遗憾,因为观众没能及时从这期节目中获知应有的法律知识。两个月后,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尽管我们也对此作了追踪报道,但效果大打折扣。

没有点评的“庭审直击”,降低了法制含量,缺少了一种普法的功能。于是,在后来的“庭审直击”节目中,尝试着加入一些点评。“庭审直击”曾经播过这样一期节目《房价暴涨卖家反悔买家起诉索赔》,节目说的是,厦门的陈女士想买房子,在比较了几处二手房之后,经房产中介推荐,相中了海沧的一套房子。双方签署了房屋买卖合同,协商好总价380万元。签合同的当天,陈女士支付了50多万元的定金。可准备过户的时候,卖方突然通知陈女士,这房子不卖了。后来,陈女士将房东告上了法庭,不仅要求卖方返还双倍定金,还提出了另一个诉讼要求,那就是要求卖方赔偿“预期利益损失”100万。法庭上,陈女士说,因为房价大幅上涨,短短半年时间,讼争的房子已涨价100多万,而她也已经错失了“购房机遇”,因此,她提出“预期利益损失”的赔偿要求,合理有效。法庭上,卖方只答应双倍返还定金,对于“预期利益损失”这部分赔偿不予认同。对于这个案件的点评,节目避开了法庭应判多少给原告的预测,而是由律师从法律的角度点评,原告提出房子“预期利益损失”的赔偿,是否合理。这样的点评,既避开了法院的判决,又起到了普法的作用。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所以,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点评有自己的特点,应着重点评这个案件的法律关系,不应对法院的判决作预测。

四、丰富庭审纪实类节目的画面

画面语言是电视节目的基础,丰富的画面不仅能清晰展示节目背景,也能使受众更容易接受节目内容,而缺少了画面感,电视节目就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庭审纪实类节目由于拍摄空间局限于法庭,画面除了法官、原告、被告,剩下的就是几张被当成证据的照片,画面单调成了这类节目的短板。如何让庭审节目的画面更加丰富,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走出法庭。

“庭审直击”曾播过这样一期节目《驾车翻入水渠死亡家属起诉公路局水电站》,节目说的是,闽清一男子酒后驾车回家,途径某路段时,车辆翻入路边一米五深的水渠内,溺水身亡,死者父母认为,闽清某水电站和公路局,没有设置危险警示牌、防护栏,致使死者驾车翻入水渠内,溺水死亡,存在明显过错,死者父母要求这两个单位应承担责任。法庭上,原告只提供一张车辆翻入水渠的照片,出事路段的路面与水渠的状况如何、是否有警示牌,在这张照片中都无法体现,如果全凭原被告的陈述,不但画面单调,观众也无法直观感受出事路段的情况,无法理解节目背景内容。这期节目,编导和摄像走出法庭,到事发现场进行拍摄,丰富了画面,观众也更易于了解整个案情。

但在走出法庭拍摄过程中,编导和摄像要避免先入为主,也就是,不能自己在心里对这一案件先作判断,再进行拍摄,如果是这样,拍摄时的取舍就有目的性,节目也就失去了公正。

五、结语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旁听和报道庭审的规则,消除公众和媒体知情监督的障碍。最高院的这项规定,为庭审纪实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选题保障,笔者相信通过广大电视人的努力,庭审纪实类节目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庭审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审判中心;庭审中心;一审中心

“审判中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应以审判为核心。它是指刑事诉讼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将刑事审判阶段作为整个刑事诉讼的中心,侦查、起诉等审前程序则被视为审判程序开启的准备阶段。

一、事实认定应以一审庭审为中心

(一)审判是事实认定的权威性活动

审判中心主义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增加案件的公平公正性。所以案件事实认定以审判为中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判中心尊重三方组合的诉讼构造,认为控辩方出于不同的角度的叙事及论证,是发现事实真相的有效方式。”其次,审判具有公开性。“未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而进行的法庭审判,原则上必须公开进行。”

(二)庭审是审判的关键性步骤

审判中心主义认为,审判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中心。主要理由如下:

(1)以庭审为中心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必然要求。单从事实认定来说,审判中心主义,主要是通过庭审来体现,庭审一般都具有公开性,通过庭审,辩护人可以更为有利的为当事人进行辩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庭审有自己严格的程序,能够保证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2)庭审作为诉讼证据力和证明力得以确认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是证据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阶段。

(3)庭审符合审判特性的要求。就案件事实认定而言,审判最为主要的特性是亲历性,认定案件事实,应以庭审为中心。

(三)一审是事实审的重要审级

对于事实审,通说认为;“事实审理于第一审为中心”。一审位于整个司法程序的底层,是最为基础的审级。“各国民事司法制度一般规定一审诉讼程序主要负责解决案件事实认定问题。”

二、诉讼结构、法庭审理在诉讼方面的问题分析

(一)诉讼结构本身不合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了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整个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的侦查是第一道工序,这样将会导致案件事实无法准确、全面、客观的判定。这样的诉讼结构,也很容易导致“侦查中心主义”。

(二)法庭审理自身的缺陷

司法独立的核心在于法官独立。影响法官独立主要有这几方面:

1.庭审中,控辩双方地位失衡

各国公认的最符合刑事诉讼客观规律的控辩审三方应该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诉讼结构,但由于我国赋予辩护方的权利有限,庭审中难以真正达到与控方相抗衡。

2.审判委员会影响法官的独立,干预庭审

审判委员会只是通过阅卷、法官汇报等形式接触到案件,很多细节根本无法把握,我们不否认审判委员会的存在有发挥作用,但如果想以审判为中心,法官必须独立审理、独立判决。

三、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进路分析

(一)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

(1)要使庭审成为查明案件事实的关键阶段,就要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断“侦审连接”,阻断“侦审连接”必须要在适度范围内进行,否则会影响诉讼的效率。例如对于鉴定结论,则可以不必全部中断,法官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性的形式审查,若控辩双方均无异议的话,可以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若存在瑕疵,法院应当重新选择鉴定机构重新鉴定。

(2)确立中国式的“起诉状一本主义”,具体是指侦查中形成的被告人供述、勘验笔录、鉴定书、参考人陈述笔录及其其他涉及公诉犯罪事实的有关诉讼文书,不得添附于诉书内,同时起诉书也不得引用。

(二)充分发挥庭审对事实认定的作用

1.贯彻直接言词、不间断审理原则

所谓直接审理原则,是指只能以在法庭上直接调查过的证据作为裁判依据的审理原则;所谓的言辞原则,是相对于书面原则而言的,指基于口头提供的诉讼资料进行裁判的原则。这就要求承办的法官必须亲自审理案件。不间断审理原则,是指法庭对于案件的审理应当持续、不间断的审理。

2.审判委员会在事实认定上的权力加以附条件的限制

建议审判委员会只有在两个条件下方可决定案件,①必须是重大、疑难、复杂或者普遍法律适用意义的案件;②案件审理时审判委员会必须在旁听审。但是由于审判委员会一般都是些领导级别的干部,往往难以抽身参与,可以指派特定专业人员,组成临时的审判委员会,进行听审,案件结束之后该临时的审判委员自动解散。

(三)将诉讼程序的重心放在一审程序中

1.贯彻一审是事实审最重要审级理念

这就要求增强一审法院的整体综合实力,主要包括:健全合议庭制度;优化基层法院以及中级法院人员的职权配置;加大财政支出,高薪养廉;加强法官队伍自身的素质建设,提高法官的入门门槛。

2.尽量取消案件行政审批与请示汇报的做法

针对该问题,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均提出要规范下级人民法院向上级人民法院请示报告制度。《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压缩个案请示空间”。虽然当前中国司法活动行政化没有办法做出根本性的调整,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严格行政审批与请示汇报,加大规范力度。

四、结语

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是为了使司法更加的公正、公平,将审判置于整个诉讼的核心,是其必然的选择。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是我国刑事诉讼体制对程序价值的重要体现。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有助于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有助于创建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

参考文献:

[1]于邵元.实用诉讼法学新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2.

[2]龙宗智.论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J].《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144.

[3]孙长永.日本刑事诉讼法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220.

[4]蔡墩铭.刑事审判程序[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9月版: 166.

[5]见龙宗智.论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J].《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144.

[6]胡夏冰.构建“一审中心主义”的审级格局,人民法院报,总第5093期,第二版.

[7]周欣.欧美日本刑事诉讼[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205.

作者简介:

吕俊高(1989~),男,201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法学本科,现为丰泽区人民法院东湖法庭书记员。

庭审旁听报告 篇4

六月一日下午我们小组四人前往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法庭旁听一起民事诉讼案的庭审,此案有关财产纠纷。书记员将民事起诉书给我看,我做了记录。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房租98100元(私自占用未出租房屋租金和改变房屋用途损失96600元,欠房租1500元(暂估))(2)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物品损失20000元。(3)判令被告给付欠缴水费1159.4元(4)判令本案诉讼费用有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

原告于2012年2月将于某处房屋出租给被告使用,双方约定:原告保留一间主卧室存放自己的物品,剩余面积给被告使用,租金为每月2900元,并约定房屋的用途为居住。原告长期在国外居住生活,今年四月底回国后被告无故拖延交纳房租。原告到房屋处找被告支付房租时才发现被告私自将原告留下用于存放私人物品的那间房屋打开使用,并且将原告留下用于存放私人物品的那间房屋打开使用,并且将原告的个人物品毁损。被告在整个房屋内堆放了大量商品,将房屋当作仓库使用,整个房间非常拥挤和凌乱,对原告的房屋损坏很大,原告非常气愤,就此情况多次与被告协商无果。原告到学校后勤处了解到被告入住后一直未缴纳水费,至今欠水费1159.4元未缴纳。

现为依法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此致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2015年5月12日

该房屋位于南京理工大学,我们碰到这个案子也算机缘巧合。后来原告又在诉讼请求中追加一条“返还字画”。

该案于14:30在第三法院开庭,开庭前书记员给我们每人一张“旁听案件庭审(听证)评议表”,像是调查问卷。原告本人已回到美国,由委托代理人(律师)出庭,原告有两个证人。而被告则是“单刀赴会”,连律师都没有。该案是独任制,无陪审员。

开庭后,审判员先做申明。询问当事人对议庭组成人员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不申请。而后原告说明诉讼请求,在此原告追加了“返还字画”的诉求。然后被告应诉,被告质疑房租数目和损失的财产,承认欠缴水费。

而后审判员归纳争议焦点,原告加以纠正。接下来根据谁主张追举证原则,原被告举证证明。当事人都向审判员提交了合同原件,并且双方互相核对。然后法官分别询问原被告。然后原告带出证人甲,审判员明确了证人的权利和义务。接着由证人做陈述,律师企图引导证人,被审判员制止。接着原告询问证人,期间被告插话被审判员制止。审判员询问证人。原告无补充问。被告无补充问。证人甲退席,在打印的证词上签字。证人乙庭上陈述。原告询问证人,审判员申明双方必须一问一答,禁止双方交流。而后被告询问证人。审判员询问证人。原告补充问证人。证人乙退席,在打印的证词上签字。审判员宣布休庭五分钟。而后便是调解环节。

庭审观摩实习报告 篇5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22日———星期三 实习地点: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名称】

湖南省湘平路桥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一案 涉案人员

起诉人: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被起诉人:刘辉强、彭文斌

审判人员:汤松柏、马代亮、肖丽娟 工作人员:书记员

每个学期,系里都会组织我们法学班去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这一次,我们旁听的是好几个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因为我们这学期开了《民事诉讼法》这门课,民诉这门课程比较难理解,只有结合具体的案件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加强理论上的认识。不仅如此,我们旁听民事案件的审判也有利于我们对民法分论的学习,这学期我们对民法进行具体的学习,所以也要结合实践学习。

一、案件介绍

这是一宗租赁合同纠纷案件,2012年4月17日邵东县人民法院受理该案件,在2012年6月15日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于2012年7月10日作出判决。但是作为被告的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不服该判决,起诉到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该案件的具体情况如下:2010年8月18日,彭文斌作为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职员持有该公司的介绍信到刘辉强处租赁搅拌机和装载机,并与刘签订了《协议书》。协议约定所有机器归还刘时,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应该付清刘的租金。但协议期限届满后,刘多次催款未果,而彭文斌又推托由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支付。故,刘辉强在催款未果后,将彭与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庭判决他们付还租金。邵东县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是:“被告彭文斌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刘辉强设备租金115400元,由被告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就有了2012年11月22日的二审租赁合同纠纷案件。

二、开庭

2012年11月22日八点三十分,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法官进入法庭,法官宣布开庭。

三、法庭调查

为了使案件更加清晰,法官进行了法庭调查,但由于所有的证据都在一审审判中呈供完毕,所以双方当事人都无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不过,上诉人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代理人请求二审法庭撤销原判决,租金由彭文斌独自承担,两被上诉人则希望维持原判决。

四、法庭辩论

在无新的证据呈供,法庭进行了新一个阶段——法庭辩论。法庭辩论能提高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人民法院的公信度。同时又是充分司法民主化,保障司法“公正与高效”的前提。法官就本次纠纷案件总结出本庭的争论焦点:(1)介绍信是否针对机器租赁;(2)介绍信能否认定为给被上诉人刘辉强的一个担保;(3)介绍信是否具有效力;(4)上诉人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和被上诉人彭文斌欠被上诉人多少租金。双方当事人就这四个焦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刘辉强主张湖南省湘平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和彭文斌负连带责任,因为之前签订的协议是有效的。而上诉人则辩称该介绍信没有效力,彭文斌是无权代理,所以上诉人不应该承担任何责任。在双方都无新的观点之下,法庭辩论宣布结束。

五、法庭宣判

在上一阶段结束后,法官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但双方当事人都不同意调解。所以,法官宣布,该案件的判决结果择日宣判。

六、心得体会

本学期开了《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因为民诉法涉及到的理论较多,较乏味枯燥,难以理解,所以我学起来很吃力,对很多概念都不能理解。这次老师组织我们去中院旁听,且是关于民事纠纷的案件,故我们可以结合课本进行学习。我所旁听的是一起上诉案件,是关于租赁合同纠纷,该案件涉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不存在了原告与被告。开始,我有点犯晕,分不清双方当事人是哪方阵营。后来,在案件的审理中,我才逐渐梳理清晰。

所以,我从这次案件的审理中理解到了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概念,大概了解了二审的程序。一般基层法院的判决,原被告不服可上诉到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重新审判,而这时的当事人也应该要改名称了。

结合我本身的问题,我从这次合同纠纷案件中认识到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只有跟着老师的引导和指导,我们才能u理解透彻法学专业知识。在学习中我们不能盲目,要请教专业老师,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想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可以经常举行此类活动,参与实践活动,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比如,庭审观摩,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等等。同学们在旁听,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去更好的完善自己。

我也从这次旁听中知道证据的重要性,事实的不可争辩。法官要从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冲突去全面考虑,在依据法律审判的基础,作出公平的判决。从这次旁听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理解了部分概念,扩大了我的视野。

七、自身完善

通过这次旁听,我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这次纠纷案件中,我分不清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概念,是我自己上课不认真和基础不扎实导致的。本案涉及到了很多的我以前学到的知识点,比如代理,时效,合同的效力等等。因为我功底不实,所以在判断这些问题时我感到很吃力,感觉这些很陌生,我知道这很危险。当我的理论知识参与到实践中,我的理论知识能否指导我的实践活动,这很关键,决定我学法律有用和无用。法庭上法官缜密的思维和律师环环相扣的辩论使我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牢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需要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虚心学习,多参与实践,积累经验。把专业学好,把基础打牢,为今后的工作创建更好的舞台。

刑诉故意杀人案庭审报告 篇6

案件名称:王强涉嫌故意杀人案

学 号:

姓 名:

学院专业:

年级班级:

王强故意杀人案庭审分析报告

一、案情介绍

被告人王强与被害人张天兰系夫妻关系,在2005年二人因为经济纠纷产生了矛盾,此后感情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常常吵闹,王强还多次殴打张天兰。2013年4月2日8时许,王强在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金属村14号5单元8-1家中卧室为张天兰手机充电,二人为此事发生口角纠纷,争执中,张天兰将王强推倒在地,王强遂拿出放在床头下的榔头,朝站在床上的张天兰头部猛击数下,将张天兰击倒在床上。当日11时许,王强发现张天兰已经死亡,随后拨打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茄子溪派出所电话报警并主动到该派出所投案。经法医检验鉴定,张天兰系钝器至重型颅脑损伤死亡。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以被告人王强涉嫌故意杀人罪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二、庭审过程

开庭时间:2013年9月23日

开庭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模拟法庭刑事审判庭

(一)庭前准备

1.书记员首先宣读法庭纪律,接着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接着传唤被告人出庭,法警将被告人带上法庭,最后宣布审判员入庭。

书记员让全体成员起立,之后,审判长让全体成员坐下。接着审判长敲响法槌,接着宣布开庭。审判长要求被告人陈述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在案发前有无刑事处分,因什么原因到案等情况,何时到案,是否收到起诉书的副本、开庭传票、辩护通知等。并告知被告人可享有的相关权利,以及是否对庭上人员要求回避,被告人未提出异议。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强故意杀害妻子张天兰的行为。公诉人读完起诉书后,讯问了被告人。法官讯问被告人对公诉人的指控有无意见,被告人陈述了自己意见,辩护律师也陈述了自己的辩护意见。

(二)法庭调查

1.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向法庭出示三组证据,第一组证据主要是书证和辨认的笔录,主要证明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基本信息情况。第二组证据主要是榔头、照片等物证、鉴定意见、现场勘验笔录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主要证明了被告人杀死其妻子张天兰的过程。第三组证据主要是证人证言(书面形式),证明犯罪嫌疑人杀人后的投案行为。

2.针对第一组证据,被告人王强没有异议,辩护人有异议。提出不能纯粹的以被告人的年龄确定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而应当对其进行精神病的鉴定,而与此同时,公诉人为了反驳对方而提出了综合全案的证据和被告人的实际情况来表明被告人精神正常,没有鉴定的必要。法庭在询问被告人之后认为被告人能够继续庭审。针对第二组证据,被告人提出异议,自己多次被张天兰殴打。辩护人没有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王强没有对张天兰实施暴力,而是通过诉诸情感的方式来获取同情,例如王强和张天兰谈了七八年恋爱最后才结婚,婚后感情一直都不错,只是后来因为张天兰的母亲去世,在经济上发生了纠纷,正是这个导火线才导致了感情出现了危机。再加上2005年王强下岗失业,这更让张天兰抓到把柄不放直至命案的发生。针对第三组证据,被告人没有任何的异议。辩护人提出了被告人在杀了人之后主动投案构成自首情节,建议审判长从轻或着减轻处罚。同时在审判长的建议下,王强愿意赔偿张天兰的家属。

(三)法庭辩论

在经过法庭调查之后,审判长支持被告人控辩双方就现有证据所能证明的犯罪事实问题、定罪问题以及量刑问题进行了充分辩论,其中辩护人仍然主要是围绕其在法庭调查阶段提出的异议进行辩论。公诉方提出被告人在审判时否认杀人凶器榔头是从床边拿出来的,提出

是从妻子张天兰手上夺过来的,这是本案的关键证据,而被告人并没有如实供述,因此并不构成自首。辩方则认为,这虽是本案的关键证据,但被告人杀人后主动投案,虽然否认这个犯罪情节,但仍供述了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应构成自首。

辩护人主要提出以下的几个辩护意见:第一,被告人是由于家庭问题引发的犯罪,根据相关的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第二被害人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失误,也是本案发生的一个诱因。第三,被告人有自首情节,应当从轻处罚。第四,证人证言证明被告人在杀人前后精神恍惚,申请对被告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第五,针对于被告人因为发生口角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激情杀人,这样的主观恶性相比预谋杀人要小。应当酌情考虑此情节。

(四)最后陈述

被告人忏悔,他认错。并承认自己的罪行,愿意赔偿被害人的家属经济损失,并向法庭提交了书面的材料。

(五)评议宣判

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择期宣判。

三、庭审分析

(一)庭审表现

1.被告人: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 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但被告人王强由于对法律了解欠缺,因而导致在此环节较被动,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不足,回答不及时,而且表现极为缓慢,有一些不适应法庭氛围的表现。虽然法院事先已告知被告人其基本权利,然而被告人在回答问题时并不够积极。

2.公诉方:庭审中,公诉方在宣读公诉词和控诉证据时,言辞稍有不正,而且时断时续,说明其在新刑诉实行后,并没有完全具备从书面朗读证言到盘询证言转换之艺术,以后应当注意相关证据证言书面朗读与辩论艺术能力的培养。

3.辩护方:法庭辩论中,辩护律师的辩护词虽然十分具有感染力,在庭审中看似十分有利于被告人,但从实际来说,其提出的反驳证据几近于无。其反复提起的便只有被告人需要精神鉴定以及在被害人遇害前是否有家庭暴力的事实,看似十分影响案情,但如若精神鉴定无助于此,辩方律师总体来说并没有提出对被告方有利的证据及意见,之前的调查取证可见不够细致和用心。

4.审判方:一个案件要组成合议庭审判应当发挥合议庭的作用,但在审判过程中,三个法官基本上都只是审判长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另外两位审判员则基本没有发言。这样使得审判员基本上没有发挥

出应该具有的作用,这是我认为此次校园庭审活动的最大不足。

5.证人出庭:证人出庭作证应是查明案件的需要,而此案中,针对指控被告王强经常对被害人张天兰实施家庭暴力的事实,公诉方只是出具了证人证言,在控辩双方对其多有争议的情况下,却由于没有证人出庭,造成当庭质证的不足。同样的,针对被告人王强辩解其与张天兰在以前的一次厮打中曾经夺过刀具,却还是因为没有证人出庭予以证明,造成质证不足,证据采信力度不够。

6.法律援助:作为有可能判处死刑的被告人王强,在其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依据刑诉法规定,应该予以提供法律援助,这是合乎法律程序的,而从本案看来,法律援助制度尚有不足。作为法律援助制度法院在应当提供法律援助之时,应该认真选择援助律师,确保其认真辩护,同时加大对于律师援助的经费提供,保证其辩护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犯罪原因

本案中,王强与张天兰,本为夫妻,却因为家庭矛盾与平时琐事而“步步紧逼”,因而反目成仇,并在一次口角中大打出手,最终酿成悲剧。广而观之,针对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在故意杀人案中,与被害人过错相关的两种情形是激情杀人和义愤杀人。

1.激情杀人。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何为“激情杀人”,但这类杀人却经常出现在司法实践中。具体地讲,激情杀人是指行为人因被害人的严重过错而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激情之下将被害人杀死。但如果被害人实施了侵权行为人利益后,行为人一时产生激情,但行为人又因种种因素而使激情平静下来,如果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再去杀死被害人,则不属于激情杀人。2.义愤杀人。我国刑法也没有直接规定什么属于“义愤杀人”,司法实践中一般指行为人受被害人的虐待、侮辱或迫害,因不能忍受而被迫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

而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便是属于激情杀人的一种,法庭辩论中,辩方律师曾经多次提起应当对被告人王强进行精神鉴定,这便是从法庭调查中以及之前的调查取证中得出的一个意见,因为王强是激情杀人,那其在杀人之时,是否存在精神上的问题,这是影响定罪量刑的一个重中之重。法庭庭审之中,合议庭已经接受了辩护人的意见,这势必成为之后对王强进行定罪量刑的重要证据,也是犯罪原因的一个 真实剖析。

(三)罪刑分析

首先,在定刑量刑时,应该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如:被告人在犯罪时仅仅是一时冲动,王强仅是因为张天兰在与他发生口角,厮打之

中,一时气愤才动手打人。而故意杀人罪属于以客观危害结果定罪,忽视了对行为人主观罪过心理内容的考察。从本案来看,王强主观上并无较大恶意,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险性均不大,且犯罪时是下岗待业,压力巨大,精神不稳。但其辩护人并未对此作出应有的大量辩护,只是一味说要精神鉴定,法官对此的考虑也不够周全,致使被告人最后被判处的刑罚仍然可能相对较重。

其次,在定刑量刑的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展开的辩论不够激烈。在辩论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抓住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出现了一种辩论无秩序状态,公诉方辩论虽证据充实却无力度,辩护方辩论有力却无依据,这都不利于保证法官的判断和评价的周延性和正确性。

还有,此案应是故意间接杀人,且有悔罪和自首表现。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间接杀人的不同点是:第一,直接故意杀人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对其行为会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着希望的态度;而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是死是活,并不积极要求,而是听之任之,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第二,直接故意杀人有未遂,间接故意杀人则不是。

本案中,王强基于义愤而杀人,是为间接故意,在法庭庭审中,被告人和辩护方都曾经多次提起,被告人曾经多次进入房间查看被害人的情况,证明其并没有希望其死亡的故意,加上之后的自首悔罪情节,被告人提出的希望法庭对其从轻处罚的意见,笔者认为,应该予

以接受。

(四)对本案及其它一些问题的思考

1.由被告人犯罪时以及庭审中的表现可以知道,当代许多公民仍然缺乏法制教育,法律意识不强,导致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还影响法制运行的高效和便利。在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剧增的当下,一些公民与人交流面狭窄,且争强好胜心理严重,导致了日常生活中口角不断,因而埋下了犯罪的祸根。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大众群体的关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同时他们自身也应主动学习如何主动与人沟通,学会宽容和体谅,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浅析庭审中询问证人的策略 篇7

(一) 重点询问证人证言的关键情节对澄清事实有重要作用

庭审中, 无论是律师的辩护还是被告人的辩解及推脱, 有关事实方面往往涉及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罪重与罪轻的界限问题。其基本导向或是避重就轻, 或是混淆视听, 甚至以种种方式否定犯罪事实。这时通过对证人、被害人的询问来澄清案情的真相则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或是目击了案发过程, 或是直接、间接了解案情及其危害后果, 而被害人因身受其害, 心中的感受和当时留下的印象更是难于磨灭。询问中, 我们应当把握矛盾的焦点, 抓住案件的关键情节, 层层揭示案情的真相, 否定被告人的狡辩, 证明起诉认定的事实、情节和性质。只有做到这一点, 有关个案的关键问题才能得到确认, 才能掌握庭上的主动, 使犯罪事实及其本质得以充分的澄清, 而不致使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意混淆是非的意图得逞。

(二) 认真听取证人的陈述, 针对变化及时采取对策

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被害人, 公诉人应密切注意他们在当庭陈述的内容。以往的实践中, 证人完全推翻原证, 或部分改变证言, 否认有关定罪量刑的关键情节, 给事实的认定及定性造成困难的情况并不鲜见。因而笔者认为, 如果证人证言在当庭有所变化, 公诉人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 控制庭审局势是很有必要的。其一, 要根据证人证言变化的内容及趋向、由来迅速判断造成变化的可能原因。部分律师介入后的不正常活动, 被告人及其家属的威逼利诱, 侦查阶段的不合法取证都可能形成这一局面。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其二, 在询问过程中适当调整问话的内容并采用相应的技巧, 或利用法律教育, 或施以迂回渗透, 进一步问明证言有所出入的原因, 及时对其真伪作出判断。如果证人当庭改变的证言系伪证, 应当通过询问的过程和其它相关证据的合理使用, 揭示事实的真相, 使之不能被审判人员单纯采纳, 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三) 正确引导证人作证

受证人、被害人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质、心理状态及对法律了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在当庭的陈述可能会偏离正轨, 抓不住中心环节, 而一味强调与自己利害关系大的一面。其表现之一是对危害后果、造成的影响及心理感受进行过分渲染, 而忽视被告人的客观行为表现。公诉人就此应对证人正确施以引导, 使其陈述围绕有关定罪量刑的关键情节进行, 免于步入误区。这样做可以使整个庭审活动的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 节奏紧凑, 当庭的询问过程也能体现出其全面性。

二、存在特殊情形时的询问重点

(一) 对辩护律师通知出庭作证的证人所作陈述要恰当处置和使用

辩护人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时, 一般是利用其证言对起诉认定的事实加以否定或改变性质, 为以后提出的无罪、改变罪名或罪轻辩护意见铺设基础。尤其是作无罪辩护时, 他们往往使用与被告人的不供或翻供相对应的证人证言。而这些证人证言或系伪证, 或是证人只清楚与犯罪事实相关的部分情况, 或是证人通过间接渠道了解案情, 但不明真相。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使用这些证据进行辩解时, 往往断章取义, 片面强调对自身有利的环节, 或利用证明力并不很强的传来证据歪曲事实, 力图使庭审局面趋于混乱, 令法庭调查偏离正确的方向。因而, 公诉人对这种情况更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其一, 在询问证人时抓住重点, 结合全案的相关问题、证据查明真相, 针对证人证言的薄弱环节对其充分质疑, 否定伪证;其二, 如果证人的陈述并非假话, 而只是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应在询问中侧重于查清它能证实什么情况, 与案件事实是什么关系, 并及时阐明其实际作用。其三, 及时发观这些证言对证实犯罪有利的内容, 把握时机, 恰当使用, 用被告人、辩护人自己提供的证据对其无理辩解进行有力的反驳。

(二) 疑难案件对证人的询问应当突出关键环节

案情复杂、疑点较多的案件证据一般比较单薄或存有反证, 这种情况下, 当庭询问时应当注意理清脉络, 适当组织问话的语言和次序。部分案件的主要证据只有相互对应的一供一证, 此时要充分利用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之间有紧密关联的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辅以其它间接证据的使用, 使案件的事实得以明确, 使证据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有条不紊地揭示犯罪事实。我们必须能够适时、适当地采取一定的技巧, 采用合法而策略的方式营造一种有利公诉的庭审氛围, 最大程度地使证人出具真实的证言。也就是说, 公诉人对证人的询问应抓住案情的关键, 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抓住问题的根本, 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 注意询问过程中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运用

庭审中, 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公诉人保持思路的条理清楚, 及时判明供、证的真伪, 还能使询问收到更好的效果。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 而其各因素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根本。刑事诉讼活动也不例外, 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的基本工作就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过程。澄清每一个环节, 并使之立足于扎实的基础之上, 必然会使各个要素及其间的关系得以充分明确, 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及危害程度的大小。庭审中公诉人的询问是使这一过程得以深化和明确的必要环节。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会使出庭公诉工作实现应有的效果。

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防止诱导性的不当询问, 保证证人如实作证

庭审询问中, 要坚决避免使用任何带有暗示性、诱导性的语言。程序的合法是保证案件质量的根本所在, 我们不能通过非法途径片面追求个案公诉的成功。询问证人时不能保持公正、严肃, 严重的会造成冤假错案, 或为以后的二审、再审留下隐患。就事论事而言, 也会招至辩护人的指责, 得到审判长的制止、反对而在庭上处于被动局面, 甚至有损于检察机关的形象。因而, 应保证庭审询问过程的合法。

(二) 及时提请审判长制止辩护人对证人进行刁难、诱导

实践中, 我们发现过辩护人在庭审中对证人、被害人过分刁难或引诱证人按其意图作证的情况。有的表现为过于根究与案情无关的细微末节, 追问常人不可能注意的问题, 甚至一味抓住证人、被害人的隐私不放, 有的表现为使用明显带有诱导性的语言问话。对这种情况, 公诉人应及时提请审判长予以制止, 以维护庭审活动的严肃性。

(三) 提问应当简洁明确

询问过程要避免过多地代为叙述事实, 冗余度太大。这种问话容易让人感觉到混乱, 如果证人再陈述不清, 则更难说明事实真相, 达不到询问证人的目的。简洁而有效的方式是一问一答, 明了而易于调整节奏, 问话的力度和技巧也便于得到体现。

(四)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证人突发性改变原有证言

证人当庭突然翻证时, 要沉着应对, 而处理的关键在于查明原因。人为地导致证言发生变化, 不会没有破绽。公诉人应当有针对性地调整问话, 冷静处理问题, 争取根据事实和相关证据通过当庭的工作使证言得以恢复, 即使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也应当结合问话有理有据地充分阐明公诉观点。

询问证人与讯问被告人及举证、质证、辩论等庭审环节是密切相关的, 公诉人应随时注意保持其间的连贯性, 使庭审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询问要为以后的环节, 尤其是法庭辩论作好铺垫, 充分明确各种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进而确定什么证据应当使用, 什么证据可以使用, 什么证据与定案无关或者是伪证。更为重要的, 是使关键证据得到高度的概括和强调, 使每一个证据都在案中处于恰如其分的位置。同时, 询问的过程还需要集中展示、揭露和排除案件中的矛盾, 解释疑点, 解决相互抵触的问题, 明确案情, 使审判人员充分了解真相。询问作为庭审调查的基础工作, 其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只有发挥于实践, 立足于法律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才能真正达到其证实和指控犯罪的根本目的。

摘要:证人当庭作证是直接言辞原则的基本要求。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作为刑诉法规定的证据, 应在侦查时已经收集。然而, 庭审中证人当庭作出的陈述, 对证实案件事实更具直接作用。因此,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 切实保证证人当庭作出证言的效用和质量, 以更加有力地证明指控事实。

关键词:庭审,证人证言,询问,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法庭辩论中的礼貌策略与劝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4.

旁听美国庭审侧记 篇8

五年前初次访美,虽然去过五家法院,但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旁听过一个完整的案子。这次在美国访学一年,有充裕的时间,我想,与其啃图书馆里那些晦涩难懂、动辄上千页的教材,不如直接到美国法庭里坐下,身临其境地观察那里的开庭、审案。

费城刑事法庭,设在市政厅隔壁的一幢大楼里。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带齐了各种身份证件,包括护照、驾照和大学的身份卡,结果发现根本不需要,没人问你要身份证件。通过安检后,我找到二楼的服务台,想要一份当天开庭审理的案件清单。

工作人员面露难色,带我去了四楼的法院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跟接待的官员讲了我的想法,他说没有我想要的那种清单(后来我才明白,这里每天有数百个案子开庭,大部分是一些快速处理的轻罪案件,制作清单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他给了我一张名片,还特别在名片上加了他的手机,告诉我以后任何一天到法院,都可以给他打电话,他会向我介绍当天比较有趣的案子。

出了办公室,我随便找了一家法院先进去旁听。费城的法庭跟美国的其他刑事法庭大同小异:拉开门先看到一个陈设简单的小房间,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供辩护律师或检察官与当事人谈话,交谈完全自由私密。再拉开一道门,才是正式的法庭。

美国的法庭跟我们的很不一样:首先它是法官个人的法庭。美国宪法规定,法官任职是终身的,除非渎职或辞职,不受退休和政党更替的限制。因此每个法庭都会有一些法官个人的风格体现出来,比如有的法官会挂一幅自己的肖像。法庭里除了检察官、辩护律师和当事人外,所有的人员都为法官工作,包括速记员、书记员和法官助理。著名的中国法专家柯恩教授,年轻时就曾经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先生的助理。

法官的位置最高,且居于法庭正中,其高度大致使得法官坐着的时候,也比站着的律师和检察官高出一头。法官座位背后的墙上不像联邦法院,有一块刻着“我们信仰上帝”的牌子,而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徽标,边上是美国国旗和宾州州旗。法庭后面还有一道门,打开就是法官自己的办公室。在很少的情况下,法官会把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同时叫进办公室,要么商量不便向旁听者和陪审团公开的问题,要么责备检察官或律师。有些法庭有陪审员席位,那是在被告人不认罪并要求由陪审团审判的时候才会使用。

当然,中美法庭最大的不同,还是被告人的位置。全美国的法庭,都不像中国那样,将被告人单独置于一种包围的环境中,而是让被告人跟自己的律师坐在一起(律师和检察官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站着的,尤其是跟法官说话的时候),与检察官并排面对法官。这种设计,当是基于普通法根深蒂固的无罪推定的法律传统。

我第一次进入那家法院的一个法庭时,一个旁听的人都没有,很快就被法官看到了,他礼貌而客气地问我是誰,有什么事,我说我是来自中国的辩护律师,想旁听一下他的审判。他立即从法官席上站起,张开双手,声音洪亮地说“Welcome!”,随后,他摊了摊手又说,很遗憾他今天的庭审已经结束,建议我到七楼的法庭看看,或许还有其他案子正在开庭。

第二次去时,我已经熟门熟路了。因为“9·11”十周年的缘故,安检比第一次严格,皮带也得解下来,但还是不需要任何身份证件。十点整时我挑了一个法庭坐下来,旁听的人很多,五排椅子都快坐满了,有四五个法警只好靠墙站着。我心想,这案子旁听的人这么多,应该比较精彩。后来才知道,坐我旁边的基本上都是被告人。正式开庭前,法庭工作人员、法警、检察官和律师进进出出,不断把我身边的人叫起带到小房间谈话,法官助理逐一核对被告人的名字。我发现,除了叫到自己的名字,这些被告人都在低着头玩手机。

十点半,法官助理喊了声:“全体起立!”然后一名黑人法官拉开门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庭审开始了。检察官先向法官报告今天将起诉的案子,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辩护律师也表示准备好了,然后法官助理将一大摞案卷呈给法官。

那天的案子都是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庭审快速而简单,法官先问第一个涉嫌酒后驾驶的白人:“你认罪么?”被告人表示认罪,然后法官问检察官的意见,检察官说了一个刑期和罚金的数额,法官又问辩护律师的意见,然后宣判被告人十天监禁和一笔罚款。然后由律师向被告人解释判决的含义及执行时间。法官拿章敲在案卷上,五分钟,第一个案子了结。

从十点半到十二点半,法官一共审理了十六起案件和二十一名被告,其中包括两名女性和三名白人,其他大部分为非洲裔美国人,当然这跟费城市区主要居民是黑人有关。大部分指控的都是轻罪,判决也很轻。只有两人在出庭前被拘押,其他被告人都是坐在我的前后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被告人都有律师辩护。甚至在开庭时,法庭上也是人来人往。先后有四名检察官出庭,有十几名律师辩护。如果被告人自己请有律师,公设辩护人就会暂时坐下来休息,其中一名穆斯林的被告人甚至聘请了一名穆斯林律师(从装束辨认)。

基本上,法官对所有族裔的被告人、所有律师和所有检察官都一视同仁,自己聘请律师和由公设辩护人辩护的判决结果也都差不多。

当然,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法官的表现。干练、威严而慈祥,每当他作出一项判决,被告人说“谢谢”,他都一定回一句“不客气”,从无例外。一位美女检察官在起诉一件持枪案时,法官直截了当地问她:“你怎么能够把这样的案子送来给我?你连枪是否开火都没有弄清楚。”然后美女检察官给出各种解释,法官每次都不等她说完就打断了她。庭审持续约十分钟,有九分钟是法官在问检察官问题,辩护律师只说了两三句话,被告人则一言未发,最后,检察官不得不撤回了案子。

两个小时的庭审,没有一声咆哮,没有一声啼哭,没有一声喊冤,被告人上庭,就像去银行办事一样。如果不是法庭上站着荷枪实弹的法警,没准你真的会以为被告人不是在受审判,而是在享受服务。

上一篇:五下第一单元备课下一篇: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培训总结